“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汇编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汇编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正在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等手段,实现对农田的精准测绘和土壤、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
例如,装有GPS 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可以根据预设的路线进行精准播种、施肥和喷药,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浪费,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对农田进行航拍,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作物生长信息,如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为精准灌溉和施肥提供依据。
二、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是将传感器、控制器、网络通信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和智能决策。
在温室大棚中,安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调节通风、遮阳、灌溉等设备,为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在养殖场,通过给牲畜佩戴智能耳标或项圈,可以实时监测其健康状况、活动量和饮食情况,实现精细化养殖管理。
此外,农业物联网还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溯源管理,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检测等信息,增加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三、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 为农业育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科学家可以通过精确修改农作物的基因,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更高的产量和更优良的品质。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的抗白粉病小麦,能够有效减少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经过基因编辑的水稻,能够提高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良家畜的品种,提高其生长速度、肉质品质和抗病能力。
中国农业 科技创新 案例
以下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一些案例:
1. 水稻杂交稻育种:中国在水稻杂交稻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引入外来优良的杂交稻种质资源和先进的育种技术,中国成功培育了高产、抗病虫害的杂交稻品种,极大地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2. 农业物联网技术:近年来,中国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等创新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
通过精确的土壤监测、气象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业生产指导,实现精细化农业管理,提高农作物产量。
3. 高效农药和肥料的研发:为了实现农产品的高产、高质量和安全生产,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努力开发高效、低毒的农药和肥料。
这些创新产品在农药残留控制、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致力于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利用率。
例如,自动化播种机、收割机和无人机等技术的应用,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5. 新型农业种植模式: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探索了一系列新型的农业种植模式,如设施农业、水产养殖、无土栽培等。
这些模式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案例代表了中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成就。
通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中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转型,为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磅!近十年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公布!
重磅!近十年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公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整体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在生物育种、土壤改良、畜禽水产养殖、植保与疫病防控、精准栽培、设施农业、农机装备、产后加工、质量安全、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创新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微观三农从今日起,将连续刊发一组报道,为读者梳理分享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期待更多朋友了解、关心、支持农业科技工作。
1.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开创了水稻研究从传统遗传图谱向全基因组水平转变的先河,引领了水稻精准设计育种的新方向,攻克了水稻生产中产量与多个重要性状之间相互制约的世界性育种难题,突破了水稻超高产与高品质协同改良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奠定了我国在水稻新品种创制理论和技术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是农业领域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具有世界性、革命性意义。
2.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全国水稻各科技创新团队,选育了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2018年“超优千号”品种在云南个旧再创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亩产1152.3公斤新高。
超级稻的研发应用,成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协同攻关的典范,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3.水稻育种屡获重大新突破,育种水平又攀新高峰创新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建立了光温敏不育系的两系法杂种优势有效利用的新途径,实现了超级杂交稻超高产、米质优、抗性强的有机结合。
提出超高产专用早稻育种理论与方法,并创制优质稻米新种质。
培育了中嘉早17、龙粳31、五峰优T025等优质新品种,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4.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系列新品种国际领先开创了寒地早粳稻育种的独特理论与技术体系,在优异种质材料创制、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培育等方面,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在黑龙江省内外累计推广1.37亿亩。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作者: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来源:《农学学报》2021年第12期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从“一农”向“三农”转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本报告旨在梳理“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回顾“十三五”农业科技体系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综合研判“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如期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确定的关于农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并对“十四五”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战略部署作出展望。
1资料来源和依据有关数据材料主要来自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报告(2016—2020)》《新中国农业发展70年》《中国农业产业技术发展报告(2016—2020)》《全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6—20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信息等。
2成就“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科技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新目标更加聚焦,科技支撑更加有力。
一是聚焦粮食安全,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3万亿斤(6500亿kg)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居民对粮棉油肉蛋奶果菜茶等重要农产品高品质、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聚焦绿色发展,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2提高到0.565,全面支撑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
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成就
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突出表现为:
- 农业产量产值取得巨大进步,农林牧渔业全面繁荣、协调发展。
- 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巨大飞跃。
-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
- 农业发展新动能基本形成。
- 农业对外开放成就跃居世界前列。
- 农村居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十三五”期间,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9年突破1.6万元,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目标,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科技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我们举办本次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旨在展示农业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以下将为您介绍本次展示的主要内容。
一、智能农业技术现代农业已经逐渐应用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通过无人机、机器人和传感器等设备的应用,农作物的种植、灌溉和收割等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成为了一个热点。
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和算法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预测和优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指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农田管理和作物生长监测,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其中包括了土壤检测、气象监测、作物生长监测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通过精确的施肥和灌溉管理,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有助于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保鲜效果,延长产品的保存期限。
在本次展示中,我们将展示新型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和技术,如气调包装技术、冷冻技术和微波辐射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农产品的口感更好、质量更稳定,并且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四、绿色农业技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农业技术也成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绿色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了无农药栽培、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等。
本次展示将展示新型的绿色农业技术,如生物防控技术、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应用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展示最新研发的农业机械装备,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其中包括了农机自动化系统、新型的播种机和收割机等。
通过这些机械装备的应用,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展示时间: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展示地点:XX展览馆欢迎各位农业科技爱好者和专家学者的莅临参观,共同探讨和分享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以上是本次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的简要介绍。
农业农村部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
农业农村部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农业农村部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共涉及多个重点领域,其中涉及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业技术等多方面的课题。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课题:1.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该课题旨在通过研发和示范一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关键技术,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的环境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其中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农业面源污染物减排技术、生态农业模式等。
2.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该课题以创新为核心,旨在推进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其中包括农业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等。
同时,该课题还将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科技的社会经济效益。
3. 农村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该课题旨在加强对中国农村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推进农村发展的规划和实施。
其中包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等。
同时,该课题还将关注农村社会保障、农民收入提高等问题。
4. 农村电商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该课题旨在积极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通过研发和示范一批关键技术,提高农村电商的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其中包括物流、支付、智慧农业等关键技术。
5. 农业规模经营改革该课题旨在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改革,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其中包括聚合化经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细化管理等。
通过规模经营改革,逐步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 特色农业优质粮食生产与产业发展该课题旨在推进特色农业和优质粮食生产,通过研发和示范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益。
其中包括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有机食品生产等关键技术。
7. 农村人口发展与管理该课题旨在推进农村人口的发展和管理,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人口支持。
其中包括农村人口结构与规划、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培训、农村妇女和儿童等问题。
通过研究农村人口问题,帮助实现中国农民的合理发展和幸福生活。
以上是农业农村部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的一些重要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帮助提高中国农业的生产力和质量,推进中国农村的发展,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汇编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汇编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涌现出了众多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正逐步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推动着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迈进。
一、智能化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方向。
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播种机、精准收割机等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无人驾驶拖拉机通过卫星定位和传感器技术,能够自动规划作业路径,精准地完成耕地、播种等任务,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还降低了劳动强度。
智能播种机则可以根据土壤的肥力、湿度等条件,精确控制播种量和播种深度,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状况。
精准收割机能够识别农作物的成熟度,自动调整收割速度和力度,减少粮食的损失。
这些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通过在农田、养殖场等场所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例如,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水分含量,当土壤水分不足时,自动灌溉系统会及时启动进行灌溉;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能够监测大棚内的气候条件,为农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智能监控设备可以对养殖场内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疾病隐患。
此外,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实现了农业生产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分析,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了解农田的情况,进行远程管理和决策。
三、基因编辑与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为农业育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精准地修改农作物的基因,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比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恶劣环境;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科技成果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科技成果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科技成果包括:
1. NCS膜式堆肥技术:利用NCS智能分子膜发酵系统,通过智能控制高温发酵技术,使高压气体交换供氧、控制微生物活性、控制堆体内氨气挥发,阻隔畜禽粪污臭味扩散,降低物料含水率,缩短堆肥周期。
该技术适用于牛、羊、猪、鸡等养殖场和及有机肥厂、粪污处理中心等。
该技术具有投资少、环保无臭、适应范围广、运行成本低、省时省力、堆肥效率高等特点。
2. 宁南山区土地退化及生产力恢复关键技术:针对宁南山区坡耕地由于不合理耕作及管理措施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及生产力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以垄沟覆膜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以牛粪生物发酵处理还田为核心的生物有机培肥技术、以玉米//红豆草间作为核心的草田带状间作技术。
该技术模式集土壤耕作与水土流失防控、土壤培肥与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构建与一体,应用后有效提高农田土壤水分保蓄能力,减少水分径流损失和土壤养分流失,为山区种植结构优化、种养融合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以上科技成果有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为政府、养殖企业、有机种植企业提供了一种投入小、运行成本低、粪污处理技术模式,对尽早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24-2024年)中制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1.农业总产值:到2024年,农业总产值拟达到96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年均增长3.5%左右。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果蔬、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重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在国际上达到先进水平。
3.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加快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子商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5.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6.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7.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8.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增值等途径,提高农民在农村经济中的收入比重。
9.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在19亿吨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0.农民职业素质提升: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
以上是"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的一些具体内容。
通过实现这些指标,中国的农业将迈向现代化,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2020 年11 月“三农”网络热点舆情监测分析
2020年11月“三农”网络热点舆情监测分析【总体情况】2020年11月新闻舆情总量12.44万篇,较10月减少4.4%;微博总量36.18万条,较10月增加3.9%。
本月,农业农村改革部署和脱贫攻坚成果是新闻媒体关注重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顶层设计受到高度聚焦,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创业创新相关的保障举措和成效广受肯定。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推动新闻舆情热度快速升温,脱贫摘帽背后的“中国优势”“中国力量”引发共鸣。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引发多角度报道,品牌强农、产业强农、科技强农成为热点话题。
农产品销售和农村消费在“双十一”期间展现出的乡村“旺气”也吸引舆论目光,数字技术对产业转型和经济复苏的推动作用备受期待。
微博方面,四川甘孜理塘县的藏族小伙丁真成为“现象级网红”,相关微话题的阅读量超过130亿次。
“丁真热”引发了舆论对扶贫工作和脱贫成效的高度评价,乡村产业发展和宣传推介也被积极建言。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破1500公斤”的相关消息被网民强势围观,相关微话题的阅读量达1.4亿次,致敬和自豪成为主要表达。
微信方面,猪肉价格连续下降情况以及后续走势最受关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在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打击农村黑恶势力、防止耕地“非粮化”等方面的举措也被广泛宣传。
11月“三农”新闻舆情走势图11月“三农”微博舆情走势图注:数据来源于全国性与区域性重要新闻网站、主流商业门户网站、农业行业网站、境外中文网站等,含转载量。
注:数据来源于新浪微博原创帖文李想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舆情监测处)【舆情走势】DOI :10.16815/ki.11-5436/s.2020.36.023【热点排行】11月热点新闻Top10排名标题来源时间转载量(篇)1高质量可持续,事关你我的幸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考察激励各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华网11-1610162粮食价格上涨势头难持续《经济日报》11-164923全国猪价已进入下降周期《经济日报》11-54284“田保姆” 种地好帮手《人民日报》11-104225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否意味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新华网11-254006农业农村部规范统一高标准农田国家标识人民网11-243147肉价连降9周:元旦、春节百姓碗里的猪肉有保障吗?新华网11-13108切实保障冬季“菜篮子”有效供给《经济日报》11-122899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新华网11-226710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两季实现亩产超1500公斤《人民日报》11-326611月热点微博Top10排名主题账号时间转发量(条)评论量(条)1张家口决战贫困圆梦今朝:12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河北长城网11-296764012851 2丁真引发各地“抢人大战” 舆论称“看完想去旅游”央视新闻11-282380911293 3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破1500公斤央视新闻11-22273714896 4黑龙江房地产公司拖欠55个农民工110余万工资农民不低下211-614555652 5海霞:丁真纯真笑容背后的家乡之美值得更多流量央视新闻11-28125478942 6数说进口:中国为什么要大量进口大豆CGTN俄语频道11-1059634201 7官方通报兰州布病事件处置进展:8名责任人被处理中国之声11-548648750 8网传“承包商收花生遭村民哄抢”是假新闻明德先生11-345171199 9河南新乡石婆固镇:宅基地超167平米按阶梯计费搜狐新闻11-23655124810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人民日报央视新闻11-23314331381313125611月热点微信Top10排名主题公众号时间相同文章(篇)1肉价连降9周:元旦、春节百姓碗里的猪肉有保障新华视点11-111062国务院明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021春节前动态清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1-116453案例分析:城镇户籍子女继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山东高法11-35364全国农村打掉涉黑组织1175个 4.17万村干部被清除出队伍中央政法委长安剑11-13425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 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中国政府网11-174166甘肃省7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甘肃发布11-214127前三季度起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同比上升66.2%最高人民检察院11-93578袁隆平团队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破纪录新闻联播11-23309历史性时刻: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多彩贵州网11-2331310汇总介绍产业扶贫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11-17309【本月聚焦】昭示着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不仅为涉农主体创品牌、建渠道、促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更为农业提质增效凝聚了共识,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聚了力量。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十大创新科技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十大创新科技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其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一系列创新科技正逐渐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下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十大创新科技:一、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一种现代农业管理方式。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等手段,实现对农田的精准测绘和监测,获取土壤肥力、水分、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
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精准地进行施肥、灌溉、播种和病虫害防治等作业,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安装在农业机械上的 GPS 导航系统可以引导农机按照预设的路线进行作业,误差仅在几厘米以内,大大提高了作业精度和效率。
同时,土壤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含量,根据数据反馈,自动调整施肥和灌溉的量,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智能灌溉系统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水资源浪费和灌溉不均匀的问题。
智能灌溉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条件和作物需水规律,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时间。
这种系统可以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感知土壤的水分含量,当土壤缺水时,系统自动开启灌溉设备进行浇水;当土壤水分达到适宜水平时,系统自动停止灌溉。
此外,智能灌溉系统还可以结合天气预报,在预计有降雨的情况下,暂停灌溉,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智能灌溉系统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同时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三、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们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农田测绘、病虫害监测、施肥和喷药等任务。
在农田测绘方面,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测绘传感器能够获取高精度的农田图像和地形数据,为农业规划和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在病虫害监测方面,无人机可以通过多光谱成像技术,识别作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区域和严重程度,为精准防治提供支持。
我国农业科技40年来取得系列原创成果
龙源期刊网
我国农业科技40年来取得系列原创成果
作者:
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第12期
12月16日,中國农业科学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农业科技改革发展报告会在京举行。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共获得国家各类科技奖励2227项。
在品种培育方面,挖掘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及基因,基本完成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基因图谱绘制和测序工作。
在农业科技的推动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单位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2025公斤/公顷提高到2017年的5506公斤/公顷,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亿吨连续迈上4亿吨、5亿吨、6亿吨台阶,肉类总产量连续2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8-12-17 http:
///sbhtmlnews/2018/12/341885.shtm?id=341885)。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大事记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大事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技术创新、品种培育、农业机械化、智慧农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大事记,展示农业科技在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里程碑杂交水稻的研发与推广杂交水稻是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等人成功研发出杂交水稻,实现了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这一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与争议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之一,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国在转基因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系列转基因作物,如抗虫棉、抗病番木瓜等。
然而,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一直存在广泛争议。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先进的农机装备的应用,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化收割机等,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农业机械化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智慧农业的兴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在中国逐渐兴起。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效率。
二、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现状目前,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研发资金有限,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此外,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人才匮乏,制约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未来趋势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重视程度的提高,未来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首先,农业科技创新将继续得到重视,政府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就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魏百刚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焕鑫介绍,“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争取了战略主动。
14亿人饭碗端得更牢奏响现代农业主旋律刘焕鑫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主要取得六方面重大成就———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提前实现翻番目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这五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水稻、小麦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给率超过95%,肉蛋奶、果菜茶品种丰富、供应充裕,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重要农产品供给水平明显提升,刘焕鑫用三个词来概括相关成就。
一是总量充足。
这五年,农业农村部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首要职责,大力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棉油糖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菜篮子”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
只要有需求,就能有供应。
二是结构优化。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占比提高到35.8%,优质稻谷面积进一步扩大,大豆面积连续5年增加,粮改饲面积超过1500万亩(1亩约等于0.067 hm2),粮经饲三元结构初步构建,畜牧业加快升级,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3%,牛羊肉较快增长,满足了消费结构升级需要。
三是品质提升。
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食用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合格证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认定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超过4.92万个,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了超市货架和百姓餐桌。
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
26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小麦节水保优生产技术在优选良种的基础上,采取秸秆还田、深耕深松、旋耕整地、施用基肥、土壤处理等精细措施整地,播前浸种消毒或包衣处理,适期、适墒、适量机械条播或匀播,配套应用小麦规范化播种、立体匀播、测土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保优丰产栽培、节水优质高产栽培、“一喷三防”5项优质高产技术模式,实现小麦生产绿色优质高效,加快优质专用小麦推广应用。
技术集成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蔬菜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以“三减三增”全程绿色生产为核心,以实现蔬菜质量安全和生态和谐发展为目的,以连接农业生产全过程为突破点,以土壤生态保护、农业投入减量增效、资源综合利用为技术主线,通过三大项十小项集成技术示范,探索建立以全程绿色生产技术为支撑的全方位、多领域融合发展模式。
技术集成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通过适宜籽粒机收的品种、栽培技术、收获机械以及烘干设施等方面的集成配套,适当调整收获机械割台、脱粒、清选等系统结构和作业参数,有效解决摘穗收获后在拉运、晾晒、脱粒过程中的损失及霉变等问题,实现玉米高效、低损、籽粒低破碎收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获质量和玉米品质。
技术集成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这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水稻基肥施播技术。
一般通过在6行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上加装测深施肥装置,在水稻机械插秧的同创新农业本栏目由省农垦工会协办27时,在苗侧靠近根部进行精确定量施肥(肥料施于苗侧5cm、深度4cm的沟中),并由浮船刮板覆盖肥料于泥浆中。
该技术促进秧苗根系对肥力的吸收,避免肥料随水流漂移,具有显著的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生长、降低成本等优势,是农业绿色发展方向。
技术集成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的成果有哪些
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的成果有哪些农业科技创新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
本文将探讨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的一些重要成果,从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资源利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提高农产品质量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农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首先,信息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以及土壤肥力,帮助农民更加准确地掌握农田情况,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方式。
其次,信息化技术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实现全程追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可以了解到农产品的生产环境、施肥情况等详细信息,提高了产品的可信度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传感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发生程度等,农民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信息化技术还可以智能化管理农业设施,例如自动灌溉系统、智能化温室等,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三、优化农业资源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优化农业资源的利用。
通过精确施肥、精准灌溉和精细化农药使用,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的浪费。
信息化系统可以根据土壤肥力和农作物需求,准确计算出合理的施肥量和灌溉水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与智能化决策,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带来的农业产能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信息化系统还能够预测天气状况、病虫害爆发趋势等信息,帮助农民调整生产模式,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综上所述,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资源利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推动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发布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12月刊3特 别 关 注“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发布11月20日至21日,2020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
其间,农业农村部发布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H7N9禽流感疫苗研发成功并大规模应用等十项“十三五”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超过70%,支撑保障粮食产量5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的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悉,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是从2018年、2019年公开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十大引领性技术以及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一、二等奖的成果中遴选出来的,成果如下(排名不分先后):一、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开创了水稻研究从传统遗传图谱向全基因组水平转变的先河,引领了水稻精准设计育种的新方向,攻克了水稻生产中产量与多个重要性状之间相互制约的世界性育种难题,突破了水稻超高产与高品质协同改良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奠定了我国在水稻新品种创制理论和技术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是农业领域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具有世界性、革命性意义。
二、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全国水稻各科技创新团队,选育了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有力带动了全国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协同攻关的成功典范。
三、H7N9禽流感疫苗研发成功并大规模应用,禽流感疫苗研发创新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高效H5/H7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阻断了H7N9病毒从动物向人类传播,是“从动物源头控制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成功典范。
四、转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种培育成功,开辟了自主培育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的道路,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转基因研发从追赶到跨越的重大转变,奠定了现代种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的成果有哪些
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的成果有哪些农业科技创新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不仅带来了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更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的成果,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农业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农业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的成果之一在于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手段,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得以高效流动。
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得到更准确、高质量的农业信息,包括天气信息、土壤信息、病虫害信息等,从而进行农业生产的精准决策,实现高效率的农业生产。
二、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的另一个成果体现在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方面。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供需匹配不足等问题,导致农产品流通环节长、效率低下。
而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农产品供应链得以优化。
农产品上行链条中的信息收集、加工、储存和传递得以快速可靠地完成,农产品下行链条中的销售、配送、物流等环节也得到有效整合,从而实现了农产品的精确供需匹配和高效流通。
三、农业精细化管理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使农业生产管理进入了精细化阶段。
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农业生产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农作物的需水、施肥、灌溉等管理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进行精确调控。
同时,通过远程遥控技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机操作、农药施用等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智能农业智能农业是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通过传感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智能农业实现了对农作物、农田、农情的全方位、精细化监测和管理。
例如,通过无人机进行农田的遥感监测,可以实时获取农田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等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
另外,智能农业还能应用于智能灌溉、智能施肥、智能摄像等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冬小麦节水新品种与配套技术集成应用
➢ 攻克了节水品种不优质、不增产的技术难题, ➢ 实现了小麦“节水、省肥、简化、高产”四统一, ➢ 5年累计推广1.1亿多亩, ➢ 为破解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采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一、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
➢ 开创了水稻研究从传统遗传图谱向全基因组水平转变的先河, ➢ 引领了水稻精准设计育种的新方向, ➢ 攻克了水稻生产中产量与多个重要性状之间相互制约的世界性育种难题, ➢ 突破了水稻超高产与高品质协同改良的理论和技术瓶颈, ➢ 奠定了我国在水稻新品种创制理论和技术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 ➢ 是农业领域重大基础理论突破, ➢ 具有世界性、革命性意义。
八、黄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组学研究利用国际领先
➢ 攻克了利用多组学研究作物复杂性状的重大难题, ➢ 打通了从基因组到蔬菜新品种的技术通路, ➢ 引领了国际蔬菜育种新方向, ➢ 奠定了我国优良蔬菜品种培育的理论基础。
九、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
➢ 攻克了油菜生产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机械化技术难点, ➢ 创建了在全国油菜主产区可复制、可推广的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 全国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07年的不足20%提高到2018年的53.6%。
➢ 阻断了H7N9病毒从动物向人类传播, ➢ 是“从动物源头控制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成功典范。
四、转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种培育成功
➢ 开辟了自主培育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的道路,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实现了转基因研发从追赶到跨越的重大转变, ➢ 奠定了现代种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猪病毒性腹泻三联活疫苗研发成功并应用
十、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系列新品种国际领先
➢ 开创了寒地早粳稻育种的独特理论与技术体系, ➢ 在优异种质材料创制、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培育等方面, ➢ 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 在黑龙江省内外累计推广1.37亿亩。
二、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
➢ 全国水稻各科技创新团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选育了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 ➢ 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 ➢ 有力带动了全国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 ➢ 是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协同攻关的成功典范。
三、H7N9禽流感疫苗研发成功并大规模应用
➢ 禽流感疫苗研发创新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高效H5/H7二价禽流感灭活疫 苗,
七、玉米籽粒机收新品种及配套技术体系集成应用
➢ 确定了宜机收品种选育目标, ➢ 制定了区试与审定办法, ➢ 审定了一批宜机收品种, ➢ 并提出了从病虫害防治到专用联合收获机械的综合解决方案, ➢ 使我国玉米籽粒机收新品种推广面积从“十二五”末的零星起步, ➢ 发展到2019年的2000多万亩,实现了育种目标和生产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