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
人体骨骼肌的结构

人体骨骼肌的结构1. 哎呀,说起人体骨骼肌的结构,那可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就像是拆解一台精密的机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咱们身体里这个了不起的"发动机"是怎么工作的吧!2. 骨骼肌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肉"。
不过可别小看这些"肉",它们可不是随随便便长在那儿的。
每块肌肉都像是一根特制的"绳子",两头都连着骨头,帮我们完成各种动作。
3. 要是用显微镜往里瞧,你就会发现骨骼肌里面有无数根细长的肌纤维,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就像是一捆扎得整整齐齐的面条。
这些"面条"可不是随便摆的,它们都穿着统一的"制服",排列得整整齐齐的。
4. 每根肌纤维外面都包着一层膜,就像是给面条裹了一层保鲜膜。
这层膜叫做肌膜,它的作用可重要啦,就像是保护罩一样,把里面娇嫩的肌纤维保护得好好的。
5. 再往里看,每根肌纤维里面还有更细的结构,叫做肌原纤维。
它们就像是一根根细小的橡皮筋,能伸能缩。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橡皮筋,我们才能自由自在地动来动去。
6. 肌原纤维里面还有更神奇的东西呢!有深色的粗带和浅色的细带交替排列,看起来就像是斑马的条纹。
这些条纹可不是摆设,它们是肌肉收缩的关键所在。
7. 说到收缩,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过程。
当我们想动胳膊的时候,大脑发出指令,就像是发出了一条短信。
这条"短信"通过神经传到肌肉,肌肉立马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8. 肌肉两端都有腱,就像是绳子的两头。
腱的一端连着骨头,另一端连着肌肉,帮助肌肉把力量传递给骨头。
要是没有这些腱,那肌肉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想用力都没地方使。
9. 骨骼肌还有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就像是给肌肉铺设了水管和电线。
血管负责给肌肉送养料和氧气,神经就像是传话筒,负责传递大脑的指令。
10. 有意思的是,骨骼肌还分成了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
快肌纤维就像是短跑运动员,爆发力特别强,但是容易疲劳;慢肌纤维则像是马拉松选手,力气虽然小点,但是耐力特别好。
骨骼肌

上肢局部结构
• 腋窝:又称腋腔,是臂上部与胸侧壁之间 的四棱锥形深腔,内有血管、神经、脂肪、 淋巴结等。 •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的三角形深窝。内 有血管、神经、肱二头肌腱等。 • 腕管
二、下肢肌
前群:髂腰肌、阔肌膜张肌 1、髋 肌
2、大腿肌
3、小腿肌
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等 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 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 后 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前 群 外侧群 后 群:小腿三头肌 足背肌 足底肌:内、中、外三群
第四节 四肢肌
一、上肢肌
三角肌
1、肩 肌
冈上、下肌,大、小圆肌,肩胛下肌 前群: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 2、臂 肌 均为屈肌 后群:肱三头肌,为伸肌 前群: 浅层6块,深层3块 3、前臂肌 后群:浅层5块,深层5块 外侧群:鱼际4块肌 4、手 肌 中间群:11块
内侧群:小鱼际3块肌
1、肩肌
三角肌 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
前臂前群肌名称
前臂前群桡向尺
掌长指浅尺屈腕
肱桡旋前桡腕屈
拇长指深深方居
3、前臂肌
(2)后群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浅层5块 指伸肌、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旋后肌
深层5块 拇长、短展肌, 拇长伸肌、示指伸肌
作用:伸腕、伸指、前臂旋后。
4、手肌(手和手指的精细、技巧性动作)
(1)外侧群:又称(大)鱼际
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
止于: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的前面。
全长被3—4条腱划分割成数个肌腹。
• • • • •
(2)、腹外斜肌: 位置:腹肌前外侧群的浅层。 起于:下8肋外面。 止于:白线、髂嵴。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下缘增厚附于髂前 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 •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在耻骨结节外 上方,腱膜形成的一小三角形裂孔。
骨骼肌概述

骨骼肌概述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多的肌肉类型,也是主要的肌肉类型。
它们固定在骨骼上,通过收缩来实现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调整。
骨骼肌由成束的肌肉纤维组成,每个肌肉纤维都由多个肌纤维组成,在肌肉纤维中心的有一系列与神经系统相连的肌原纤维。
当收到神经系统传递的信号时,肌原纤维会收缩,使整个肌肉纤维收缩,从而产生动力。
人类骨骼肌的分类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按运动方式、纤维类型和肌肉位置来划分。
骨骼肌在稳定身体、运动器官、维持身体正常体温、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运动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骨骼肌—搜狗百科

骨骼肌—搜狗百科肌节骨骼肌肌细胞呈纤维状,不分支,有明显横纹,核很多,且都位于细胞膜下方。
肌细胞内有许多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肌原纤维。
每一肌原纤维都有相间排列的明带(Ⅰ带)及暗带(A带)。
明带染色较浅,而暗带染色较深。
暗带中间有一条较明亮的线称H线。
H线的中部有一M线。
明带中间,有一条较暗的线称为Z线。
两个z 线之间的区段,叫做一个肌节,长约1.5~2.5微米。
随意肌相邻的各肌原纤维,明带均在一个平面上,暗带也在一个平面上,因而使肌纤维显出明暗相间的横纹。
骨骼肌细胞构成骨胳肌组织,每块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组织构成,外包结缔组织膜、内有神经血管分布。
骨骼肌收缩受意识支配,故又称“随意肌”。
收缩的特点是快而有力,但不持久。
横纹肌运动系统的肌肉muscle属于横纹肌,由于绝大部分附着于骨,故又名骨骼肌。
每块肌肉都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分布,在躯体神经支配下收缩或舒张,进行随意运动。
肌肉具有一定的弹性,被拉长后,当拉力解除时可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程度。
肌肉的弹性可以减缓外力对人体的冲击。
肌肉内还有感受本身体位和状态的感受器,不断将冲动传向中枢,反射性地保持肌肉的紧张度,以维持体姿和保障运动时的协调。
大多数骨骼肌(skeletal muscle)借肌健附着在骨骼上。
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每块肌肉均由许多平行排列的骨骼肌纤维组成,它们的周围包裹着结缔组织。
包在整块肌外面的结缔组织为肌外膜(epimysium),它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含有血管和神经。
肌外膜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的分支伸入肌内,分隔和包围大小不等的肌束,形成肌束膜(perimysium)。
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为肌内膜(endomysium),肌内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各层结缔组织膜除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肌组织的作用外,对单条肌纤维的活动、乃至对肌束和整块肌肉的肌纤维群体活动也起着调整作用。
诺贝尔研究骨骼肌对血糖的利用机能骨骼肌是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由于其形状成幼长的纤维状,所以亦称作肌纤维)所组成。
骨骼肌的分型和特征

骨骼肌的分型和特征
骨骼肌分型:
1. 慢肌纤维(Type I):称为红色肌纤维。
这种肌肉运动时不易疲劳,主要用于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如长跑、步行等。
它们具有较高的线粒体密度,能够以氧化代谢的方式产生能量。
2. 快肌纤维(Type II):称为白色肌纤维。
这种肌肉运动时容易疲劳,但可以快速产生高强度的运动,如快跑、重量举起等。
它们的线粒体密度较低,主要以糖原的方式产生能量。
骨骼肌特征:
1. 骨骼肌是直接连接到骨骼的肌肉,能够通过收缩和松弛来控制身体的运动和姿势。
2. 骨骼肌由肌肉纤维组成,肌肉纤维又由肌纤维束组成,肌纤维束内部有许多肌原纤维。
3. 骨骼肌能够通过神经系统控制收缩程度,不同的运动需要不同程度的肌肉收缩。
4. 骨骼肌具有可塑性,即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其大小和力量,同时也会影响肌纤维的类型组成。
5. 骨骼肌是最大的肌肉系统,占据了体重的大部分,同时也是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骨骼肌的知识点总结大一

骨骼肌的知识点总结大一骨骼肌的知识点总结一、骨骼肌的定义和功能骨骼肌是人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肌肉类型,也是最为重要的肌肉类型之一。
它主要附着在骨骼上,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产生力量,从而使身体的各种运动得以实现。
二、骨骼肌的组成骨骼肌由肌肉纤维、肌束、肌肉束、肌腱组成。
肌肉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单位,肌束是由多个肌肉纤维组成的,肌肉束是由多个肌束组成的,而肌腱则将肌肉束与骨骼相连接。
三、骨骼肌的收缩类型骨骼肌的收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离心收缩和同心收缩。
离心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长度增加,产生的力量小于阻力;同心收缩则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长度缩短,产生的力量大于阻力。
四、骨骼肌的运动过程骨骼肌的运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
起始阶段是指肌肉通过神经传导接受到运动指令并做出反应,中间阶段是指肌肉开始产生力量并进行收缩,结束阶段则是指肌肉恢复原始状态并放松。
五、骨骼肌的训练方法1. 强度训练:逐渐增加负荷和练习的难度,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和力量。
2. 柔韧性训练:通过伸展运动和拉伸来改善肌肉的柔韧性,预防肌肉拉伤和损伤。
3. 协调性训练:通过平衡器械、器械课程等训练方法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4. 忍受训练:通过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方法提高肌肉的忍受能力和爆发力。
六、骨骼肌的常见问题和保健方法1. 肌肉拉伤:保持适当的运动热身,避免运动时过度用力和突然停止运动。
2. 肌肉疲劳: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注意休息和恢复。
3. 肌肉萎缩:保持适量的运动,补充充足的营养,避免长时间卧床不起。
七、骨骼肌与其他肌肉类型的比较骨骼肌与其他肌肉类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数量丰富:在人体中分布广泛,占据肌肉总量的大部分。
2. 快速收缩:骨骼肌的收缩速度较快,能够迅速产生力量。
3. 自主控制:受到意识和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够根据需求实现高度的精确运动。
总结: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常见和重要的肌肉类型之一,它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产生力量,实现身体的各种运动。
运动系统骨骼肌介绍

手肌
2.下肢肌
①髋肌
②大腿肌
③小腿肌
④足肌
前群屈肌:髂腰肌 后群伸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前屈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后伸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
前群:伸(足背屈)踝关节肌和伸趾肌 后群:屈膝、屈踝关节和屈趾肌 外侧群:足外翻肌
背肌
特点:位于背上部和项部皮下,为三角形阔肌。起于下部胸椎的棘突、胸腰筋膜、骶正中嵴和髂嵴的后份,止于肱骨的小结节嵴。 功能: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纤维收缩可以上提肩胛骨,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以下拉肩胛骨。若肩胛骨固定,一侧收缩可以使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以使头后仰。
特点:位于躯干的后面,分为浅、深两群。 浅群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 深群主要有竖脊肌。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第二章 运动系统——骨骼肌
肌按外形可分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
长肌
阔肌
轮匝肌
短肌
(一)肌的分类
(二)骨骼肌的辅助结构
在肌肉周围有一些协助肌肉活动的结构,称为肌肉的辅助结构。主要的有筋膜、腱鞘、滑液囊、籽骨和滑车等。
二、骨骼肌的命名
添加标题
01
按肌肉形状分类: 按肌肉的形状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梭形肌、羽状肌和轮匝肌等。
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
胸 小 肌
特点: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3~5肋前面,止于肩胛骨喙突。 功能: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下方。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助气。
肋间外肌
特点:位于各肋间隙浅层,起于肋骨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方,止于下一肋骨上缘。 功能:收缩时,可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
骨骼肌

人体肌肉中,除部分止于皮肤的皮肌和止于关节囊的关节肌外,绝大部分肌肉均起于一骨,止于另一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它们的排列规律是,以所跨越关节的运动轴为准,形成与该轴线相交叉的两群互相对抗的肌肉。如纵行跨越水平冠状轴前方的屈肌群和后方的伸肌群;分别从内侧和外侧与水平矢状轴交叉的内收肌群和具有外展功能的肌群;横行或斜行跨越垂直轴,从前方跨越的旋内(旋前)肌群和从后方跨越的旋外(旋后)肌群。一般讲几轴性关节就具有与几个运动轴相对应的对抗肌群,但也有个别关节,有的运动轴没有相应肌肉配布,如手的掌指关节,从关节面的形态看属于球窝关节,却只生有屈伸和收展两组对抗的肌肉,而没有与垂直轴交叉的回旋肌,所以该关节不能做主动的回旋运动,当然它有一定的被动的回旋能力。上述围绕某一个运动轴作用相反的两组肌肉叫做对抗肌,但在进行某一运动时,一组肌肉收缩的同时,与其对抗的肌群则适度放松并维持一定的紧张度,二者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另外,在完成一个运动时,除了主要的运动肌(原动肌)收缩外,尚需其它肌肉配合共同完成,这些配合原动肌的肌肉叫协力肌。当然,肌肉彼此间的关系,往往由于运动轴的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转化的,在沿此一轴线运动时的两个对抗肌,到沿彼一轴线运动时则转化为协力肌。如尺侧伸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在桡腕关节冠状轴屈伸运动中,二者是对抗肌,而在进行矢状轴的收展运动时,它们都从矢状轴的内侧跨过而共同起内收的作用,此时二者转化为协力肌。此外,还有一些运动,在原动肌收缩时,必须另一些肌肉固定附近的关节,如握紧拳的动作,需要伸腕肌将腕关节固定在伸的位置上,屈指肌才能使手指充分屈曲将拳握紧,这种不直接参与该动作而为该动作提供先决条件的肌肉叫做共济肌。
肌原纤维(myofibril)呈细丝状,直径1~2μm,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重复排列的横纹(cross striation)。由于各条肌原纤维的明暗横纹都相应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肌纤维呈现出规则的明暗交替的横纹。横纹由明带和暗带组成。在偏光显微镜下,明带(light band)呈单折光,为各向同性(isotropic),又称I带;暗带(dark band)呈双折光,为各向异性(anisotropic),又称A带。在电镜下,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还有一条深M线。明带中央则有一条深色的细线称Z线。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sarcomere)。每个肌节都由1/2I带+A带+1/2I带所组成。肌节长约2~2.5μm,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因此,肌原纤维就是由许多肌节连续排列构成的。
骨骼肌的命名

骨骼肌的命名骨骼肌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它们负责支撑和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
这些肌肉的命名通常基于它们的位置、形状、功能或其他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骨骼肌的命名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骨骼肌的分类骨骼肌根据其位置和形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轮状肌:轮状肌是一种环形的肌肉,通常围绕身体的孔或管道,如眼睑、唇部、肛门和尿道等。
它们的收缩可以控制孔或管道的大小和形状。
2. 梭形肌:梭形肌是一种长形的肌肉,通常与骨骼相连,并负责支撑和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
3. 平面肌:平面肌是一种扁平的肌肉,通常覆盖在身体的表面,如腹肌和背肌等。
它们的收缩可以使身体的表面产生变化。
4. 筋膜肌:筋膜肌是一种与筋膜相连的肌肉,通常覆盖在骨骼上。
它们的收缩可以使骨骼移动。
5. 梨状肌:梨状肌是一种长形的肌肉,位于臀部和大腿之间。
它们的收缩可以使大腿向外旋转。
二、骨骼肌的命名骨骼肌的命名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位置:许多肌肉的命名基于它们的位置,如胸肌、腹肌、臀肌和背肌等。
这使得识别和描述这些肌肉变得更加容易。
2. 形状:有些肌肉的命名基于它们的形状,如三角肌、菱形肌和长头肌等。
这些名称通常描述了肌肉的外形。
3. 功能:许多肌肉的命名基于它们的功能,如收缩时它们产生的动作或运动。
例如,屈肘肌和伸肘肌分别控制肘部的弯曲和伸展。
4. 大小:有些肌肉的命名基于它们的大小,如小腿肌和大腿肌等。
这些名称通常描述了肌肉的相对大小。
5. 数量:许多肌肉的命名基于它们的数量,如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等。
这些名称通常描述了肌肉的头数。
三、骨骼肌的命名举例1. 肱二头肌:肱二头肌是一种位于上臂的肌肉,由两个头组成。
它的命名基于其位置和头数。
2. 腓肠肌:腓肠肌是一种位于小腿的肌肉,由腓骨和胫骨两端的肌腱组成。
它的命名基于其位置和形状。
3. 腹直肌:腹直肌是一种位于腹部的肌肉,由两条肌肉组成。
它的命名基于其位置和形状。
4. 股外展肌:股外展肌是一种位于大腿的肌肉,负责将大腿向外侧移动。
骨骼肌基本结构

骨骼肌的基本结构
骨骼肌的基本结构是由一块或数块肌肉构成,每块肌肉可分为三个部分:
1.肌腹(肌的主体部分):由横纹肌纤维(数百个细胞核)组成的肌束聚集
构成,色红,柔软有收缩能力。
2.肌腱(肌的附着部分):呈索条或扁带状,由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
白,有光泽,但无收缩能力,腱附着于骨处与骨膜牢固地编织在一起。
3.腱膜:阔肌的肌腹和肌腱都呈膜状,其肌腱叫做腱膜。
肌腹的表面包以结
缔组织性外膜,向两端则与肌腱组织融合在一起。
此外,每块骨骼肌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等基本类型。
骨骼肌概述

骨骼肌概述
骨骼肌是人体最为常见的肌肉类型,其具有横纹肌纤维,又称横
纹肌。
这种肌肉与平滑肌和心肌不同,平滑肌无肌节,心肌有内耳的
分化和超级肌节。
骨骼肌纤维是单个、多核、有力的,同时还与身体
其他部位很好的贯通。
骨骼肌主要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腹是骨骼肌中主要的力
量输出部分,它由一束束肌纤维组成,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不
同的肌纤维长度与粗细程度不同,能在不同负载下进行自我调整;肌
腱是肌肉的连接部分,它将肌肉连接到骨骼上,并将运动产生的力量
传输到骨骼上,同时还起到抵抗骨骼拖曳的作用。
骨骼肌具有两种主要的肌纤维类型,一种是慢肌纤维,另一种是
快肌纤维。
慢肌纤维具有耐久性,能在长时间负载下保持持续发力,
但力量相对较小;快肌纤维则能产生较大的力量,但只能短时间发力,不能进行长时间负载。
骨骼肌还具有肌原纤维和肌旁纤维两种类型。
肌原纤维是肌肉中
最常见的类型,主要提供运动能量;肌旁纤维则主要存在于脖子、鼠
蹊区等处,具有收缩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
最后,骨骼肌还能通过训练进行增强,增强骨骼肌的方法主要包
括力量训练和持久力训练。
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负重训练增强肌肉的
力量;持久力训练则是让肌肉在长时间内进行剧烈运动,增强肌肉的
耐力性。
总之,骨骼肌是人体最为常见的肌肉类型,其具有横纹肌纤维,
主要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并容易受到运动训练的影响,通过训
练可以增强其力量和耐久性。
骨骼肌的构造

骨骼肌的构造
骨骼肌是人体内最多的肌肉类型之一,构成了肌肉系统的大部分。
骨骼肌由肌肉纤维组成,这些纤维排列成束,并且与骨骼相连接。
每个肌肉纤维都是由许多细小的肌原纤维组成的。
肌原纤维是由许多肌纤维结合形成的,肌纤维内含有细胞质、细胞核和许多线粒体。
骨骼肌的肌原纤维内还包含了肌球蛋白和肌原纤维的细小细胞结构特征,也被称作肌小滑车。
肌球蛋白通过细小细胞膜与肌原纤维相连接,并能够与肌肉纤维上的肌球蛋白形成互动。
这种肌球蛋白的互动可以引发肌原纤维的收缩和放松。
骨骼肌的构造使其具有干力大、快速反应、持久工作的特点。
它们通过神经系统控制,在接收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后,肌纤维开始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当神经信号停止时,肌原纤维放松,恢复至其原始状态。
总的来说,骨骼肌的构造是由肌肉纤维和肌原纤维组成的,通过肌球蛋白的互动产生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实现人体的运动。
身体骨骼肌含量的计算公式

身体骨骼肌含量的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身体骨骼肌含量是指人体中骨骼肌的质量占整体体重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骨骼肌是由肌肉纤维组成的,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之一。
骨骼肌的质量与肌肉的数量和质量有关,是影响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计算身体骨骼肌含量的公式是根据体重、身高、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考虑得出的。
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需要用到身体成分分析仪或称为生物电阻抗仪的设备,通过对人体的生物电阻抗进行测量来推算出身体的组成情况,包括骨骼肌含量。
计算身体骨骼肌含量的公式一般如下:骨骼肌含量(kg)= 体重(kg)× 骨骼肌含量(%)体重是指人体的总体重,通常以千克为单位;骨骼肌含量是指人体中骨骼肌质量占整体体重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算出一个人体内的骨骼肌的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会先测量体重,再通过生物电阻抗仪来测量骨骼肌含量的百分比,然后将两者相乘,就可以得出具体的骨骼肌含量了。
这样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直接,可以快速了解一个人体内的肌肉状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身体骨骼肌含量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基础代谢率、运动量、饮食习惯等,因此在进行具体计算时需要全面考虑。
除了通过生物电阻抗仪来测量骨骼肌含量的百分比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间接推算身体骨骼肌含量,如通过皮褶厚度测量、双能X 射线吸收法等。
这些方法可能会更加精准,但通常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身体骨骼肌含量的计算公式是根据体重和骨骼肌含量的百分比来得出的,是一种简单快速的计算方法。
通过了解身体的骨骼肌含量,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肌肉状况,指导合理的锻炼和饮食,促进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升。
在进行具体计算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年龄、性别、运动量等,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果。
希望本文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身体骨骼肌肉含量的计算公式是一种用来估算人体骨骼肌肉量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医学专业人士准确评估一个人的体脂肪含量和肌肉质量。
人体骨骼肌讲解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肌肉训练对身体有不同的负荷和影响,应当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运动目的和训练计划进行选择和搭配,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骨骼肌的运动机制。肌收缩是指肌肉缩短、增多和产生力量的过程,其中重要的关键因素是肌肉纤维的收缩。这是由肌肉纤维内的细胞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具体来说,肌肉纤维内存在一种叫做肌动蛋白的蛋白质,它与另一种叫做肌球蛋白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肌肉中的肌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钙离子来调节,钙离子可以从肌纤维内的肌钙蛋白释放出来。当肌肉需要发生收缩时,释放出的钙离子将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连,使它们进一步结合并产生肌收缩。
2. 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
重负荷训练能够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促进肌肉生长和修复。通过训练,能够激活肌肉中的肌纤维,增加肌纤维的大小和数量,同时提高肌肉合成蛋白质的速率,达到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的目的。此外,通过训练,还能提高肌肉的耐力和代谢水平,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整体运动能力。
必须重负荷训练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锻炼身体,分为肌肉耐力练习、肌肉增强练习和肌肉爆发力练习三类。
骨骼肌运动机制
肌肉力量调节
Muscle strength regulation.
骨骼肌训练原则
Principles of Skeletal Muscle Training.
部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讲解。
1. 增加骨密度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重负荷训练包括举重、深蹲等运动,对骨骼系统有一定的冲击负荷,能够刺激骨细胞增生,促进骨质形成,增加骨密度,避免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发生。这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可以帮助他们维护骨骼健康,避免意外骨折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骨骼肌的组成成分

骨骼肌的组成成分
1. 骨骼肌里可有好多重要成分呢!就像盖房子需要各种材料一样,肌纤维不就是那坚固的砖块嘛!比如我们跑步时,腿部的骨骼肌就是靠这些肌纤维在发力呀!
2. 骨骼肌的组成成分里,那肌原纤维可太关键啦!这就好比是一部机器里的核心零件,想想我们用力搬东西的时候,不就是肌原纤维在起大作用嘛!
3. 还有肌浆呢,它可是骨骼肌的重要组成部分呀!这就像汽车里的润滑油,让一切运转得更顺畅,当我们做体操伸展身体时,肌浆就在默默工作呢!
4. 你知道吗,骨骼肌里的肌膜也很重要啊!它就像是给骨骼肌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在我们打篮球跳跃的时候,肌膜就在保护着肌肉呀!
5. 蛋白质在骨骼肌组成成分中占比不小呢!这就如同是我们身体的能量宝库,当我们举重锻炼时,就是这些蛋白质在支撑着呢!
6. 矿物质也是骨骼肌的一部分呀!这不就像是给骨骼肌注入了神奇的力量,比如我们爬山感觉累了,矿物质可就在帮忙维持着呢!
7. 水分在骨骼肌里也有它的位置哟!它就好像是让骨骼肌保持活力的源泉,我们游泳的时候,水分就在发挥作用啦!
8. 糖原在骨骼肌组成中可不能少哇!就跟我们口袋里的零钱一样,
随时能派上用场,当我们快速奔跑时,糖原就在提供能量呀!
9. 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也是骨骼肌的重要成分呢!它们就像一对默契的伙伴,在我们做俯卧撑时共同努力呀!
10. 线粒体在骨骼肌里也起着大作用呢!这好比是一个小小的发电站,当我们跳舞尽情挥洒汗水时,线粒体就在源源不断提供能量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骨骼肌
(一)骨骼肌纤维的—般结构
4_1 骨骼肌
1.光学显微镜下结构:
(1)细胞体:呈细长圆柱形。
(2)细胞核:多核,核呈卵圆形,染色较淡,核仁清楚,位于肌膜下方。
(3)细胞质:
①肌质内有大量与其长径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
每条肌原纤维表面有许多明暗相间的带,所有肌原在明带中央可见一条暗线,实际是一薄膜,称z线或z膜。
暗带中央有一较明的窄带,称h带。
h带的中央仍有一条深色的暗线,实际仍是一薄膜,称m线或m膜。
②肌节:肌节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相邻两个z膜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
③肌质中含有大量肌原纤维。
④每条肌纤维的外面包有基膜。
在骨骼肌细胞与基膜之间可见肌卫星细胞。
肌卫星细胞是一种多突
4_2 肌节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是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
(1)粗肌丝:位于肌节的中部,贯穿a带全长,中间有m膜起固定作用,两端游离。
由肌球蛋白分(2)细肌丝:一端附着在z膜上,另一端伸到粗肌丝之间,达h带之外缘。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2.横小管
(1)横小管:肌膜以垂直于肌纤维长轴的方向陷入细胞内,形成小管,并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2)位置:人的横小管位于明暗带的交界处,故一个肌节中有两个横小管。
3.肌质网又称肌浆网,是肌纤维内的滑面内质网。
(1)纵小管:在相邻两个横小管之间形成互相通连的小管网,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周围,大部
(2)终池:纵小管末端膨大并互相通连,形成与横小管平行并紧密相贴的盲管,称为终池。
(3)三联体:横小管被终池包绕,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共同形成三联体。
肌质网膜上的镶嵌蛋4.线粒体肌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分布于肌膜下和细胞核附近以及肌原纤维之间。
线粒体产生at
4_3 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
(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目前公认的是肌丝滑动学说为骨骼肌收缩。
这一学说认为肌纤维是由于细肌丝向粗肌丝的m膜方向(四)骨骼肌纤维的分型
按形态和功能的不同,骨骼肌纤维分为红肌纤维、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三型,每一个肌肉,三人的骨骼肌,多数自三种肌纤维混合组成,于一般染色标本,大体可以分出三型。
用酶组织化学方(五)肌肉的构造
由结缔组织将许多骨骼肌纤维结合在一起,构成解剖学命名的各种肌肉。
肌内膜:每一条肌纤维的外面都有一薄层结缔组织,称肌内膜;
肌束膜:数条或十数条肌纤维集合成小束,外包较厚的结缔组织,称肌束膜;
肌外膜:整个肌肉外面包绕的结缔组织称为肌外膜,解剖学上称深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