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合集下载

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条件致病菌指的是原先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其平衡关系被打破后发展成致病菌。

造成这种平衡破坏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是菌群失调,如致病菌被消灭,原先的正常菌群会逐渐发展成优势菌群,从而成为致病菌,也有可能是机体免疫力低下,致病菌进入到组织后血液中扩散,从而导致感染的现象。

条件致病菌导致感染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步:
1.寄居部位改变:条件致病菌通常在特定部位(如肠道、口腔
等)正常存在,当其寄居部位改变时,如进入泌尿道,就可能导致感染。

2.内源性感染:在某些情况下,条件致病菌会从原寄居部位转
移到其他部位,从而引起感染。

这可能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3.菌群失调:当某一类细菌过多繁殖时,会导致菌群失调,从
而为条件致病菌提供生长繁殖的条件,进而引发感染。

4.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从而为
条件致病菌提供生长繁殖的机会,进而导致感染。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flora disequilibrium
寄生于正常人体某个部位的正常菌群,
各菌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 超出
正常范围的现象。
便成为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Pathogenic Conditions of Opportunistic Bacteria
1. 寄生异位
parasite dislocation
2. 菌群失调
flora disequilibrium
3. 机体免疫力下降
immunity declinormal Flora and Opportunistic Bacteria
北京大学医学部
病原生物学系
徐国民
XGM410@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Normal Flora and Opportunistic Bacteria
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 寄生于正常人体表及 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的微 生物群体,正常情况下对 人体有益无害。
正常菌群的生物学意义
1. 2. 3. 4. 5.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肿瘤作用 生长与衰老
条件致病菌
Opportunistic Bacteria
基本概念
在某些情况下正常菌
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可
被打破,或正常菌群离开
原来定居部位, 或机体免
疫力下降等原因, 原来不
致病的正常菌群引起疾病,
正常菌群在人体的分布
Flora distribution in the human body
部位
皮肤
主要菌类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 白色念珠菌。 口腔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类白 喉杆菌、白色念珠菌、放线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胃 一般无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 类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 菌、白色念珠菌。 泌尿生殖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分枝杆菌、大肠杆菌、 类白喉杆菌、白色念珠菌。

正常菌群的分布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的分布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正常菌群作为一 种抗原刺激,还可使宿主产生免疫反应,从而限制它们本身 的危害性,同时也可阻止与它们有共同抗原的其他细菌对机 体的侵害。
(四)抑癌作用
肠内菌群有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其机制是转化某些致 癌物质成非致癌性以及激活巨嗜细胞等免疫功能。
条件致病菌 一、条件致病菌

唾液:唾液链球菌、缓症链球菌、
口腔链球菌
牙槽骨 牙周膜
பைடு நூலகம்
牙根
牙釉质:变异链球菌
龈缝:G+球菌和G+杆菌
骨髓
牙齿的解剖示意图
龋齿形成中的微生物变化:
光滑的牙齿 +
唾液中的酸性糖蛋白
在牙齿表面 形成糖蛋白膜
形成菌膜和 厌氧微环境

齿
乳酸,蛋白酶


形成更厚
的菌膜
S. sanguis S. sobrinus S. mutans S. mitis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被打 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这样,原来在正常情况下不 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
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属,变 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洋葱假单胞菌,沙雷 氏菌属 。
二、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1. 寄居部位的改变(异位寄生) 正常菌群寄居部 位的改变可引起疾病。 2. 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 胞毒性药物、激素、同位素和施行手术等可造成全方位 免疫功能降低。从而使正常菌群在寄居原位穿透机体防 御屏障,进入组织或血流引起感染。 3. 菌群失调 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 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Fusobacterium 其他厌氧菌: Strepcoccus Acti Borrelia G+杆菌 G-球菌

2.5.3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2.5.3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三、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生物拮抗-作屏障 营养作用-产营养 免疫作用-有免疫 抗衰老作用-除废物
11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维持皮肤的酸性环境(pH3-5),造成抑菌效应
生物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在生物体的特定部位生长后,对其他的 菌群有生物拮抗的作用。产生这种生物屏障的往往是 一些厌氧菌。
营养作用
四、条件致病菌
1、基本定义
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人体的平衡关 系被打破或因条件改变而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不稳定因素。
2、形成条件致病菌的原因
1)居住部位的改变 正常菌群进入泌尿道、腹腔、血流等
2)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 使用大量的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放射治疗等艾滋病患者
3)菌群失调 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长期服用抗生素
这些部位包括:皮肤、 黏膜、胃肠道、呼吸道、眼 和耳的外部、与空气接触或 空气进入的生殖器官等。
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部位
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器官:心脏、肝脏、 脑、肌肉和生殖器官;
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组织和其他部位:血 液、脑脊液、受检测的精液或在肾脏中的尿。
部位
皮肤 口腔
鼻咽腔 外耳道 眼结膜 肠道
白色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 球菌、粪链球菌、类杆菌、产气夹膜杆菌、破伤风 杆菌、双歧杆菌、真细菌、乳杆菌、白色念珠菌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抗酸杆菌
乳杆菌、大肠杆菌、类白喉杆菌、白色念珠菌
表中的正常菌群分布揭示几个问题
①人体正常菌群均为异养型微生物,尚未发现自养型微生物; ②人体正常菌群包括了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③人体正常菌群既有致病菌,也有非致病菌 致病菌: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非致病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

正常菌群的分布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的分布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
口腔链球菌 牙釉质:变异链球菌 龈缝:G+球菌和G+杆菌
牙釉 质 牙质
龈 缝

牙槽骨 牙周 膜
骨髓
牙齿的解剖示意图
牙冠 牙根
第5页/共19页
龋齿形成中的微生物变化: 光滑的牙齿 唾液中+ 的酸性糖蛋白
在牙齿表面 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膜
形成糖
S. sanguis S. sobrinus S. mutans S. mitis
第13页/共19页
条件致病菌 一、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被打 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这样,原来在正常情况下不 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
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属,变 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洋葱假单胞菌,沙雷 氏菌属 。
第14页/共19页
唾液
含0.5%的溶解 物,pH 5.7— 7.0, 平均6.7。
氯化物,碳酸氢盐,磷酸盐,钠离子, 钾离子,钙离子,微量元素。 溶菌酶,乳过氧化氢酶 糖蛋白,血清蛋白 食物残渣,表皮细胞碎片
第4页/共19页
口腔:pH 5.7—7.0,平均6.7。
颊、硬颚黏膜:缓症链球菌 舌:唾液链球菌,G+丝状菌 唾液:唾液链球菌、缓症链球菌、
二、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1. 寄居部位的改变(异位寄生) 正常菌群寄居部 位的改变可引起疾病。 2. 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 胞毒性药物、激素、同位素和施行手术等可造成全方位 免疫功能降低。从而使正常菌群在寄居原位穿透机体防 御屏障,进入组织或血流引起感染。 3. 菌群失调 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 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

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

二、病毒的感染类型
1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1. 急性感染:流感。 ②持续性感染:
原因:
2
机体免疫力低下
○ 病毒的抗原性太弱 ○ 病毒存在受保护的部位
或发生突变 ○ 基因整合
1.慢性病毒感染: 常发生在急性感染后,病程长,病毒持续于体内并不
断排出;HBV、CMV、EB病毒。 2.潜伏性病毒感染:
○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
(1)毒血症:
细菌在局部繁殖、但不侵入血流,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 全身中毒症状.白喉杆菌
(2)菌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大量繁殖,如伤寒或结核的菌血症。
(3)败血症:
细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 如鼠疫耶氏菌。
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侵袭素: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
细菌生物被膜
➢ 概念:细菌菌群附着在黏膜上皮细胞或无生命材料表面并与之 紧密结合,在定植处形成一层膜状结构。
➢ 成分:细菌、菌体外多糖 ➢ 形成过程:细菌定植并繁殖成微群落,再黏附其他微群落 ➢ 作用: • 有利细菌的黏附和附着 • 阻挡抗生素等杀菌药物和免疫物质的作用 • 利于细菌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致病基因的转移 • 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关 • 与医院感染有关
循环障碍
Shwarzman现象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对机体的保护性效应: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功能
(二)细菌入侵的数量 (三)细菌入侵的部位 (四)其他影响因素
毒力的基因调控: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或
前噬菌体。 致病岛(毒力岛):决定细菌毒力、可移动的 DNA序列。 细菌的免疫病理作用

微生物学第5章细菌与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微生物学第5章细菌与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外毒素抗原性
外毒素
脱毒
类毒素 免疫动物 抗毒素
(极毒抗原) 0.3-0.4%甲醛 (无毒抗原)
(抗毒抗体)
免疫动物
• 类毒素(toxoid) – 受甲醛作用可使其活性蛋白灭活而不影响结合蛋白的抗原性
• 抗毒素(antitoxin) – 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内毒素 endotoxin
• 脂多糖 LPS成分,菌体裂解后释放出来
菌毛
G+
膜磷壁酸
受体(糖类) 粘连蛋白
• 外毒素特征: – 蛋白质 – 毒性作用强 – 选择性强 – 理化稳定性差 – 抗原性强
毒素
合成代谢产物 G+菌和部分G-菌产生 释放到菌体外,或溶 解释放
外毒素
exotoxin
外毒素
• 蛋白质,由两个亚单位组成 – A亚单位为活性蛋白 – B亚单位为结合蛋白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
疾病
白喉
作用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
症状和体征
肾上腺出血、心肌损伤、外 周神经麻痹
肠毒素 细菌 外毒素
霍乱弧菌
产毒型大肠 埃希菌
金葡菌
肠毒素 肠毒素 肠毒素
疾病
霍乱 腹泻 食物中毒
作用机制
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 增高细胞内cAMP水平
刺激呕吐中枢
症状和体征
腹泻、呕吐 呕吐、腹泻 呕吐、腹泻
脂多糖
160℃,2~4小时
刺激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 活性物质 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 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弱,抗体作用弱
• 侵入宿主菌量多少 – 致病菌毒力强弱和宿主免疫力高低 – 毒力强,所需菌量小 – 毒力弱,菌量大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关系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关系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关系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关系菌群是指生物体内共生的各种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正常菌群是指在人类和某些动物体内生活的一种微生物群落,它们与宿主之间形成了一种互惠共生关系。

正常菌群能够维护宿主的免疫系统,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阻止其他病原体的侵袭等。

而条件致病菌是一种生物体内没有致病作用,但在免疫力下降或其他特定情况下会引起感染的微生物。

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因环境、食物、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而产生变化。

这些微生物在宿主内部形成一种平衡态,防止有害菌或病毒入侵。

研究表明正常菌群能够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包括酸、氨和气体等物质,这些产物能够抵御其他病原体的侵袭。

正常菌群还能够刺激肠道的动力学和分泌物产生,促进肠道黏膜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吸收,对于预防和治疗肠胃道疾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条件致病菌并不一定对人体发生病理过程,只有在某些特定状态下才会引起感染。

这些特定的状态可能是个体的免疫能力降低或其他病原体的共同感染,并且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

例如,正在接受化疗或放疗的癌症患者就存在感染微生物的危险,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已经受到抑制。

多数正常的条件致病菌会在免疫系统恢复和治疗的干预下消失。

但在一些情况下,条件致病菌可导致严重的感染,并对人体造成伤害。

许多普通的疾病是由条件致病菌引起的,例如,支原体肺炎、腹泻、尿路感染等。

正常菌群的变化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系。

例如,菌群失调可能导致炎症、过敏和肠胃道疾病。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正常菌群能够防止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阻止其致病性的发挥。

正常菌群的平衡也会受到条件致病菌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条件致病菌的影响可能导致正常菌群的变化和功能的扰动。

因此,维护正常菌群对于预防条件致病菌感染非常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抗生素的滥用可能导致正常菌群的严重失调,为条件致病菌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使其产生耐药性。

这种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不必要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并且增加了治疗难度。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吞噬细胞的作用
02
特异性免疫
03
屏障结构的作用
06
体液成分的作用
08
细胞免疫
07
体液免疫
抗感染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外部屏障 内部屏障
抗菌物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炎症反应 淋巴结的过滤作用
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
宿主的 免疫力
特异性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协同作用
感染的来源 病人 带菌者 传播途径 病畜及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体内正常菌群
LD50 (median lethal does)
能引起试验动物 50%死亡所需要的最小剂量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概念: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并在宿主体内定植、繁殖与扩散的能力 主要物质: 菌体表面结构: 黏附因子 —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层结构或组分.存于 细菌表面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的黏附物质---黏附素 化学性质—蛋白质、多糖、糖脂、糖蛋白、磷壁酸 黏附素分类:菌毛与非菌毛黏附素 菌毛:多存在于G-菌: 非菌毛黏附素:多存在于G+菌。如膜磷壁酸、糖萼等 G-菌外膜蛋白
显性感染
按病情缓急: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 慢性感染(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onic infection)
按病变部位:局部感染(local or limited infection) 全身感染(generalized or systemic infection)
病原体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
致病的特性:细菌具有种和宿主特异性
致病能力的大小:毒力
致病决定因素:
毒力
侵入的数量
侵入的门户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教学要求1.掌握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细菌的致病机制、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2.熟悉(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

(2)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3)细菌感染的来源(4)传播方式与途径(5)感染的类型3.了解(1)外毒素的作用机制(2)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病原体及特点、类型、传播途径。

教学要点[ 学习引导] 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2.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有哪些?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是什么?3.细菌侵袭力包括哪些方面?毒力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4.细菌感染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5.感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6.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7.什么是胞外菌和胞内菌?引起的免疫各有何特点?感染:细菌侵入宿主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致病菌(病原菌):能使健康宿主致病的细菌。

非致病菌(非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致病的细菌,它们可能是宿主正常菌群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人体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一)正常菌群1.定义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通称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不表现任何致病作用。

2.微生态学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

3.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宿主皮肤粘膜表面特定部位粘附、定植和繁殖,形成菌膜屏障,通过空间争夺、营养争夺和产生代谢产物等机制,抑制并排斥外籍菌的入侵和定植,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

(2)免疫作用: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分子对具有交叉抗原组分的致病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特异性抗体的作用 IgG 抗体调理细菌促进吞噬 抗体中和细菌外毒素 分泌型IgA(SIgA)阻挡致病菌定植 IgG 、IgM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 体 经典途径
2、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胞内菌感染的特点: 细胞内寄生 低细胞毒性 呈慢性过程 通过免疫病理损伤致病
医学上重要的胞内菌: 兼性胞内菌: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布鲁斯菌、伤寒沙门氏菌、噬肺军团菌、产单核细胞李氏菌 专性胞内菌:立克次体、柯克斯体、衣原体
添加标题
有类似内毒素活性。
添加标题
内毒素的特性:
1
成分:脂多糖,耐热
2
毒性:弱
3
类毒素:不能脱毒制成类毒素
4
毒性作用:无选择性,各菌作用大
5
致相同
6
内毒素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Shwartzman现象与DIC 适量的内毒素由有增强机体非特 异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竞争营养
1 生物拮抗作用
改变PH
占位性保护作用
抗生素与细菌素的作用
2 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影响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细菌的酶35%可供人共用。大肠埃希菌合成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K族可供人体吸收利用
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从而限制了他们本身的危害。如双歧杆菌诱导分泌型IgA阻断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肠内细菌反应,阻断他们对肠粘膜上皮的吸附与穿入。还可激活固有层CD4+T细胞,产生IFNr,激活巨嗜细胞增加其吞噬作用杀伤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病毒 无菌小鸡回盲部淋巴结较普同小鸡小4/5,改为正常饲养,两周后恢复正常大肠杆菌产生的微量肠毒素可抵抗致病性肠毒素的攻击

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外毒素
本质是蛋白质 毒性作用强 选择性强 理化稳定性差 抗原性强 种类多
外毒素
分子结构:A-B模式
A:活性亚单位 B:结合亚单位
可提纯制疫苗
ETEC不耐热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肉毒毒素
外毒素种类
神经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 细胞毒素 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 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A群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2.毒素 (toxin)
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
革兰阴性菌在生(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
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
种类
来源
外毒素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存 在 部 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 位
– 病人 – 带菌者 携带有某些致病菌的健康人,传染病恢复期仍排菌 者(重要传染源) – 病畜和带菌动物 人畜共患病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 大多为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
医院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内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①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 引起的感染; ②内源性感染,或称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 ③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 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人的破伤风
人的破伤风
内毒素毒性作用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Shwartzman现象与DIC

27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27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显性 感染
据感染的 部位性质
不入血,但LPS必须入血 菌血症:细菌一过性或间歇性入血,但
不在血中生长繁殖,然后通过 血流到达适宜部位繁殖致病 (伤寒早期) 败血症:细菌入血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
全身 感染
出现全身性中毒症状;
(鼠疫和炭疽等)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入血并大量繁殖, 然后通过血流扩散到其它器 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金葡菌)
1、神经毒素(neurotoxin):如破伤风和肉毒毒素; 2、细胞毒素(cytotoxin):如白喉和百日咳毒素; 3、肠毒素(enterotoxin):如霍乱和葡萄球菌肠毒素;
内毒素(endotoxin)
内毒素的特点:为G-的LPS; 内毒素引起的临床症状(4类): 1、发热反应:内毒素 巨噬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 ( endogenous pyrogen, IL-1、6、TNF-a)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带菌状态(carrier):病菌与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经常间隙排
菌:细菌不入血仅局部生长繁殖,但
外毒素入血,经血到达易感部位 据感染的 急性感染 轻重程度
慢性感染 局部 感染
引起毒性症状(如白喉、破伤风) 内毒素血症:G-细菌可以入血,也可以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 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 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 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物理屏障 屏障结构
化学屏障
生物屏障
天然免疫
宿主 免疫 防御 机制 获得性免疫
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分子
补体系统 细胞因子

正常菌群转变成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正常菌群转变成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正常菌群转变成条件致病菌的条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正常菌群是人体内的一种有益微生物群落,它们与宿主共生,维持着身体的健康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菌群在人体的分布
Flora distribution in the human body
部位
皮肤
主要菌类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 白色念珠菌。 口腔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类白 喉杆菌、白色念珠菌、放线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胃 一般无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 类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 菌、白色念珠菌。 泌尿生殖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分枝杆菌、大肠杆菌、 类白喉杆菌、白色念珠菌。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Normal Flora and Opportunistic Bacteria
北京大学医学部
病原生物学系
徐国民
XGM410@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Normal Flora and Opportunistic Bacteria
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 寄生于正常人体表及 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的微 生物群体,正常情况下对 人体有益无害。
便成为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Pathogenic Conditions of Opportunistic Bacteria
1. 寄生异位
parasite dislocation
2. 菌群失调
flora disequilibrium
3. 机体免疫力下降
immunity declining Nhomakorabea 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的生物学意义
1. 2. 3. 4. 5.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肿瘤作用 生长与衰老
条件致病菌
Opportunistic Bacteria
基本概念
在某些情况下正常菌
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可
被打破,或正常菌群离开
原来定居部位, 或机体免
疫力下降等原因, 原来不
致病的正常菌群引起疾病,
flora disequilibrium
寄生于正常人体某个部位的正常菌群,
各菌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 超出
正常范围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