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中图版人教版)word版本

合集下载

高中 生物 必修3 答案

高中 生物 必修3 答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郾C2郾C3郾C4郾D5郾D6郾A7郾D二、非选择题摇摇摇8郾(1)细胞内液细胞外液(2)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摇物质交换9郾(1)C内环境摇(2)胰腺细胞中CO2浓度高于血液中的CO2浓度,而CO2分子是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的摇(3)胰岛素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郾B2郾A3郾C4郾D二、非选择题摇摇摇5郾(1)呼吸消化泌尿摇(2)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3)d(4)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6郾(1)食物中的水、细胞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摇(2)B鼠因为A、B鼠在通过物质代谢得到几乎相同水分的情况下,B鼠总失水量明显大于A鼠摇(3)A鼠因为A鼠在不喂水的情况下,总失水量相对较少,所以A鼠较适合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郾C2郾A3郾A4郾A5郾D6郾A7郾D二、非选择题8郾①略②循环系统③呼吸系统④神经⑤体液⑥免疫⑦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9郾(1)(2)④⑤⑦④⑤(3)①③⑥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郾A2郾A3郾C摇4郾C5郾A6郾D7郾(1)细胞内液摇淋巴摇(2)毛细血管摇(3)渗透(自由扩散)摇(4)肾、皮肤、肺8郾(1)剧烈运动需大量耗能,所以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增加,需氧量增加摇(2)运动中,肌细胞除了进行有氧呼吸外,还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摇运动2min内,实际需氧量低于理论需氧量(3)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C6H12O6酶→2C3H6O3+少量能量(4)无摇血浆中存在多对调节pH的缓冲物质评估与反思一、选择题1郾A2郾C3郾B4郾A5郾D6郾C7郾A8郾C9郾D 10郾C11郾D摇12郾A13郾B14郾A15郾B16郾A17郾D18郾D19郾D20郾A二、非选择题21郾(1)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摇细胞外液摇(2)血浆摇血浆和组织液摇淋巴和组织液22郾(1)渗透作用摇脂质摇(2)ABD摇消化液摇(3)皮肤排汗摇毛细血管壁摇(4)可逆摇(单向)不可逆摇(5)肾小球滤过摇肾小管重吸收摇(6)大分子蛋白质23郾(1)碳酸7郾35摇水和二氧化碳摇(2)下降摇碳酸氢钠摇乳酸钠和碳酸摇(3)碳酸氢钠肾脏摇(4)碳酸摇碳酸氢钠摇酸碱度或pH24郾(1)①和⑤摇(2)更多氨基酸分解,含氮部分转变成尿素的量增加摇(3)②增加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导致多尿25郾(1)渗透作用摇(2)③A血浆摇相同摇④漏斗中液面的变化/A液面的变化摇(3)①若A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的血浆渗透压摇②若A液面下降,说明海洋动物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的血浆渗透压③若A液面依然与B 液面平齐,说明海洋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等于淡水动物的血浆渗透压(4)A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的血浆渗透压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特征,海水浓度高于淡水,海洋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就是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郾C2郾C3郾A4郾B5郾D6郾D7.(1)静息(未受刺激)摇兴奋(受刺激)摇(2)电信号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郾C2郾D3郾A4郾D二、非选择题5.(1)A静息C动作摇(2)通透摇钠摇内摇B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郾D2郾D3郾A4郾A5郾C二、非选择题6.(1)D摇神经递质摇(2)局部电流A→B→C摇(3)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郾D摇2郾C3郾B4郾C5郾B6.(1)高尔基体摇细胞膜摇(2)糖蛋白摇(3)神经系统失去控制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郾B2郾C3郾A4郾D5郾A6郾B7.C二、非选择题8.(1)消化、吸收摇细胞(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摇肝糖原和肌糖原摇脂肪摇肝脏和肌肉(2)低血糖症状(或: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症状)蓝(3)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9郾(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摇摇(2)碘摇主动运输(3)增加摇增加摇神经和激素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郾C2郾B3郾C4郾B5郾D6郾C二、非选择题7.(1)0郾8~1郾2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摇胰高血糖素(胰岛素)(2)肝摇(3)①②③④8.(1)甲状腺激素摇(2)垂体摇促甲状腺激素第3节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郾D2郾A3郾B4郾C5郾D6郾C7郾B二、非选择题8.(1)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的热量(2)产热摇散热摇摇(3)37郾2℃摇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郾A2郾B3郾C4郾C5郾D摇二、非选择题6.(1)⑤抗利尿激素⑥肾小管与集合管(2)渴觉(3)饮水量增加减少神经体液(4)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第4节摇免疫调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郾D2郾A3郾A4郾C5郾D6郾B二、非选择题7.(1)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摇(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摇(3)浆细胞摇核糖体摇高尔基体摇氨基酸摇结构通式略摇(4)蛋白酶摇多肽摇(5)自身以外生物的合成摇自身浆细胞的合成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郾A2郾D3郾A4郾D5郾A6郾B摇二、非选择题7.(1)浆摇B细胞和记忆细胞摇T细胞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摇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摇抗原刺激记忆细胞摇(2)蛋白质摇(3)④⑤③②①摇一定的联系摇②小泡免疫调节(第2课时)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郾A2郾B摇3郾C4郾C5郾B6郾C7.D二、非选择题8郾(1)同一品系摇基因型(2)品系不同(或基因型不同)摇排异摇T(淋巴)摇抗原(3)A2已经受过B1皮肤片移植,体内已经产生对B品系的记忆T淋巴细胞,因此当B2皮肤片移植上去时,很快引起免疫应答,所以排异反应出现快。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3期末测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3期末测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高中生物必修三训练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 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②④均参与了体温的调节B. 组织水肿与①②③中积累过多的液体有关C. 一般情况下,②中的CQ不能向③中扩散D. B结构中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乳酸2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反应,生产乳酸钠和HLCQC. 血液中的N&CQ过多时,就与H2CQ结合形成NaHCOD. PH的相对平衡只由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调节,与神经一体液调节无关3 .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突触后膜兴奋B. 如果信号物质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则其靶细胞可能是生殖器官上的细胞C. 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D. 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4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B. 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 兴奋由c传到e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换D. 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5.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理,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B. 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C.顶芽的存在不影响侧芽的生长D.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10.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等生态功能B. 与湖泊生态系统相比,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 已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的传递途径为:无机环境T 生物群落D. 湿地生态系统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因此被喻为“地球之肾”11.下面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A .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关系 C .瓶口应敞开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B .瓶内各种生物的6 .右图曲线①为某种群出生率,②为种群死亡率,该种群K 值是A. c 点,死亡率最大的点B. a 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C. b 点,出生率最大的点D. c 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 7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 群落的次生演替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C. 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D. 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 8.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然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 全册习题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及比例⎩⎪⎨⎪⎧ :约占2/3:约占1/32.内环境。

(1)概念:由_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组成及关系:(3)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 .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 .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 .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 d .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 .血浆点拨:(1)血浆不同于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因而血浆仅是血液的液体组成成分,是各种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尿道等虽位于人体内,但它们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所以,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在体内暂存,不属于体液。

答案:1.(2)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2.(1)细胞外液 (2)①血浆 ②淋巴 (3)①-d ②-a ③-b ④-e ⑤-c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异同。

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

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类似于海水。

答案:1.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废物2.蛋白质3.盐溶液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____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______ 越高越少越小______(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和______。

2.酸碱度。

(1)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

(2)维持因素:与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岀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02、CO?、血红蛋白都是内坏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答案]C[解析]血液、血红蛋白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屮错误的是()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答案]c[解析]人体的某些液体如消化道中的液体、胆汁、泪液、汗液等属于外界环境,不能称为细胞外液。

3.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小强将酸奶饮入胃屮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D.洗澡时耳中进水[答案]B[解析]胃和耳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而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4.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答案]C[解析]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产生和维持,同时它们的正常代谢又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

由于内环境中有很多成分,只要有一种物质的含量远低于正常水平,稳态就会遭到破坏,A、B、D三项只是有可能成立,但不是必然结果。

5.下列有关人体内坏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寒冷时出现寒战现象不属于内坏境稳态失调[答案]B6.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答案]c[解析]小肠内的消化液属人体的外分泌物,膀胱腔内的尿液是人体的一种排泄物,它们与肺泡腔内的气体都属外环境中的物质。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4),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4),推荐文档

必修三测试题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

高中生物必修3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道B.细胞内液和血浆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2.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3.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 pH 值D.渗透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 .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 .毛细淋巴管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CO 2、O 2B .H 2O 、Na +C .C 6H 12O 6、尿素D .血红蛋白、氧化酶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8.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9.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10.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11.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由⑥⑦⑧构成的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B.释放④的过程需要②提供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过程C.结构③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⑤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13.张磊同学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糖原合成量增加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C.胰岛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4.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15.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16.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不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17.产生抗体的细胞()A.吞噬细胞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18.(2013·潍坊高二检测)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19.扦插时,保留有芽和有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20.如图分别代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燕麦胚芽鞘,其中琼脂切块是经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A 选项中有一胚芽鞘尖端套锡纸小帽),胚芽鞘表现出生长方向相同的一组是()21.如图是一个正在生长的幼苗,将其水平放置,其中哪个点不能表现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A.a B.b C.c D.d22.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A点的浓度促进芽生长②B点的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③C点的浓度抑制芽生长④D点的浓度抑制芽生长A.②④B.③④C.①②D.②③2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24.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B.吲哚乙酸C.吲哚丁酸D.2,4-D25.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26.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A.有效避免竞争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2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08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7.17‰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2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29.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生物群落 B.种群 C.食物网D.以上都不对30.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d点增长率最大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3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32、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 )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33.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显现。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研究者调查长白山高山草原上的牛皮杜鹃、苞叶杜鹃、笃斯、仙女木四种植物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各个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B. 上述现象可能是地形变化导致的C. 上图呈现出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D. 人为因素可能会改变群落的结构【答案】C【解析】C2.三文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鱼类由于人们肆无忌惮的商业捕捞导致濒临灭绝科学家将生长激素基因导人三文鱼体内并将转基因三文鱼进一步处理成为三倍体三文鱼经过基因修饰后的三文鱼生长迅速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成年体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控制捕捞渔网的网眼大小目的是控制三文鱼种群的年龄组成B. 可以通过野生三文鱼和转基因三文鱼杂交的方式培育迅速成长类型C. 转基因三文鱼大量上市可以缓解重度捕捞野生三文鱼的压力D. 调查野生三文鱼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答案】B【解析】解 A.控制捕捞渔网的网眼大小目的是控制三文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合理捕捞控制三文鱼数量 A正确B.转基因三文鱼是三倍体不能通过野生三文鱼和转基因三文鱼杂交的方式培育后代 B 错误C.转基因三文鱼大量上市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缓解重度捕捞野生三文鱼的压力 C正确D.调查野生三文鱼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会使样本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总体数量计算偏大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D正确故选 B3.如图表示铜污染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在图一和图二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μg/L和30μg/L的培养液中的水蚤数目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B. 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C. 环境改变可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D. 环境改变可改变生物之间原有的生态优势关系【答案】C【解析】解 A.比较图一和图二有污染的时候乙水蚤生存占优势无污染时甲水蚤生存占优势故A正确B.根据有污染的时候乙水蚤生存占优势表明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故B正确C.甲乙两种水蚤共同生活在一起属于生物之间的种内竞争关系环境改变不能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故C错误D.图一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时甲水蚤占优势而第5天乙水蚤占优势因此相比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竞争优势发生了改变的故D正确故选 C4.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流入Ⅰ和Ⅱ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之间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是Ⅰ小于ⅡB.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C. Ⅰ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D. 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不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答案】B【解析】A、根据图无法判断Ⅰ和Ⅱ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A 错误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C、由以上分析可知 C错误D、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5.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于“S”型曲线而言自始至终都有环境阻力B.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C. 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对应的值后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C【解析】解 A.对于“S”型曲线而言自始至终都有环境阻力 A正确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 B正确C.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数量仍在增多所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错误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对应的值(K值)后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故选 C6.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研究人员对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是估计值B. 甲、丙两个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衰退型与稳定型C. 未来一段时间内自然状态下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D. 藏羚羊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B【解析】A、藏羚羊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最合适的方法是采用标志重捕法 A正确B、甲种群I>Ⅱ>Ⅲ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种群丙Ⅲ>N>Ⅱ>Ⅱ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B错误C、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属于稳定型种群 C正确D、藏羚羊作为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正确7.某农场面积为 140hm^2 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的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000只/\ hm^2B.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C.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 此调查方法也可用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答案】B【解析】解 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利用公式100∶X=2∶280 得X=14000只进而计算出黑线姬鼠得种群密度约为14000÷140=100只/ hm^2 A错误B.鹰是鼠的天敌鹰的数量肯定会影响黑线姬鼠得种群密度 B正确C.群落的丰富度与该群落物种数目成正比而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使得种群密度下降C错误D.由于跳蝻个体较小数量较多活动能力小所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D错误故选 B8.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或课题研究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水族箱应放在有光的地方B. 用甲基绿染色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C. 在色盲家庭中调查并计算色盲发病率D.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原理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答案】A【解析】解 A.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水族箱应放在散射光下以保证有能量的输入使水族箱稳定 A正确B.观察线粒体需用健那绿染色呈现蓝绿色 B错误C.在色盲家庭中调查色盲的遗传方式在广大人群中调查并计算色盲发病率 C错误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错误故选 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9.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③免疫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④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⑤内环境稳态是由________调节的【答案】输入, 传递, 散失, 转化,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析】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②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方面③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④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太阳能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0.(1)N和P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了生物大分子________的合成10.(2)请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图1中藻类、浮游动物和银鱼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________ 鲢鱼、鳙鱼与银鱼的关系是________10.(3)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请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10.(4)为了证明上述推测有人对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进行了调查据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该现象因为________10.(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_______措施【答案】核酸【解析】N和P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可以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生物大分子核酸等的合成【答案】藻类→浮游动物→银鱼, 竞争【解析】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但是根据所指方向的抑制作用可以知道三者之间是捕食关系即藻类→浮游动物→银鱼而鲢鱼、鳙鱼与银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他们存在竞争关系【答案】①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有氧呼吸导致水中溶氧下降, ②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解析】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导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答案】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解析】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答案】营养结构, 控制捕捞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解析】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1)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11.(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_________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11.(2)类型11.(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________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________的充分利用【答案】(1)生物种群【解析】略【答案】(2)分层, 光照强度, 食物, 镶嵌, 湿度和盐碱度, 自身生长特点【解析】略【答案】(3)①自然选择, ②自然资源【解析】略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2.(1)湿地生态系统从浅水区到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保持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12.(2)某课题组探究了狐尾藻和黑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功能结果如下表实验结果说明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12.(3)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进行修复时需定期打捞植物并做无害化处理否则重金属会通过_____________逐级积累富集于最高营养级同时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污染物重新进入水体【答案】(1)水平, 结构和功能【解析】解(1)湿地生态系统从浅水区到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保持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答案】(2)①狐尾藻和黑藻均能大幅消减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②狐尾藻对\ Pb^2+的消减作用大于黑藻, ③黑藻对\ Dd^2+、\ Cr^6+的消减作用大于狐尾藻(或同种植物对不同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功能不同或不同植物对同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功能不同)【解析】(2)由表格信息可知狐尾藻和黑藻均能大幅消减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且狐尾藻对 Pb^2+的消减作用大于黑藻黑藻对 Dd^2+、 Cr^6+的消减作用大于狐尾藻(或同种植物对不同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功能不同或不同植物对同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功能不同)【答案】(3)食物链(食物网), 分解【解析】(3)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进行修复时需定期打捞植物并做无害化处理否则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逐级积累富集于最高营养级同时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污染物重新进入水体13.(1)图中的A\rightarrow B_1\rightarrow B_2\rightarrow B_3 构成了________ 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3.(2)碳元素通过①________途径进入生物群落图中B_1、B_2、B_3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13.(3)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13.(4)汽车尾气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你认为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答案】食物链(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解析】据图分析 A为生产者 B为消费者 A\rightarrow B_1\rightarrow B_2\rightarrow B_3构成了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答案】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自我调节【解析】碳元素通过①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呼吸作用.图中B_1、B_2、B_3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答案】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改善燃油的品质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大量植树造林【解析】汽车尾气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改善燃油的品质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大量植树造林等.14.(1)图1中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 选用新鲜酵母菌液的原因是________ 14.(2)图2为高倍显微镜视野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的局部图象视野下计数室内以________(填“双线”或“单线”)等分中方格视野中部分酵母菌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部分未被染色在观察时一个中方格内需要统计的酵母菌数为________ 若该图象为稀释100倍后观察所得则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个/mL14.(3)图3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部分装置请以字母和箭头的方式构建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装置 ________【答案】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新鲜酵母菌含有较多的H_2O_2酶【解析】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溶液的pH不同实验材料是H_2O_2溶液显然是要观察H_2O_2的分解情况由此可推知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pH对(H_2O_2)酶活性的影响选用新鲜酵母菌溶液的原因是新鲜酵母菌含有较多的H_2O_2酶【答案】双线, 9, 2.25×10^8【解析】据图观察可知图2视野下计数室内以双线等分中方格由于活细菌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后被染成蓝色(图中黑点)的为死亡的酵母菌未被染色的是活酵母菌观察图2可知在观察时一个中方格内需要统计的(活)酵母菌数目为9个此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是25×16型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原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400个小格×酵母菌培养稀释倍数×10000 则该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9÷16×400×100×10000=2.25×10^8个【答案】C(→B)→A→B【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根据实验目的很容易得出有氧条件下的实验装置应为C(→B)→A→B 无氧条件下的实验装置应为D→B15.(1)河流中全部的鲢鱼属于________ 其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___15.(2)大量的家畜粪便排入河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说明河流________ 家畜粪便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河流水质进一步恶化这属于________调节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藻类等植物大暴发的现象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被藻类等植物吸收利用15.(3)若一种生物以多种生物为食则每种生物提供的能量相等若鲢鱼和鳙鱼共增重1kg 则至少需藻类植物________kg15.(4)试分析栽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能够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是________ 【答案】种群, 竞争、捕食【解析】河流中全部的鲢鱼属于种群鲢鱼能以浮游动物为食且鲢鱼和浮游动物都能以浮游植物为食所以鲢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竞争、捕食【答案】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正反馈, 不能【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大量的家畜粪便排入河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说明河流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家畜粪便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河流水质进一步恶化这属于正反馈调节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藻类等植物大暴发的现象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不能直接被藻类等植物吸收利用必须被分解为无机盐后才能被藻类等植物吸收利用【答案】15【解析】若一种生物以多种生物为食则每种生物提供的能量相等若鲢鱼和鳙鱼共增重1kg 则至少需藻类植物\frac12÷20%+\frac12÷20%÷20%=15kg【答案】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吸收水体中N、P等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的根、茎对水流起阻滞、减缓作用有利于一些物质沉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为水体中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等【解析】由于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吸收水体中N、P等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的根、茎对水流起阻滞、减缓作用有利于一些物质沉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为水体中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所以栽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能够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word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食输碇逬(消化.吸收侔用)4俏址系绽 ■■比歸術秋(运输作用) 薄界物质、jfi 环軽1 _氛气」上 二慨化碳.少处水 其氽的代删 图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二、答案和提示(一) 问题探讨 1. 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 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 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 思考与讨论 11.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 )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 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 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 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1生物必修3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的环境 单堀匏生物(细胞宜搖与丹那环驟港 杼物廣交换} 参纳岂主物f 细昭外液的慮分 细和夕卜戕 「计么足锂态 I 內坏境穂态』花峦的幅节规制翔側外楝的港邀压. 證您処生命垂统 的特征*也是执 体存皓的釆件. '它让稈_・6细胞 令耳、父靠所石 细胞共建 、资料内 泌尿系统4 ii (.肤-—(排泄作就% fit 芥樹威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中图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中图版人教版

必修三1.(形式图)下图为人体体液进展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①A、B、C、D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②化学递质可以存在于C中③A中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④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2.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及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响调整为根底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浸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C.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及血液循环,若淋巴管堵塞会引起组织水肿D.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3.血浆中的各类蛋白质分子统称为血浆蛋白,下列关于血浆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的能维持血浆浸透压B.有的能催化肽聚糖的水解C.有的可以参及免疫D.有的可以引起肌肉细胞收缩4.(联络实际综合分析)(2014·北京,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马上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响,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响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整削减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削减5.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整的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是()A.若A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整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整B.若A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展调整来维持血糖恒定C.若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②来维持体温恒定D.若A表示燥热环境,人体可通过①⑦使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收缩6.(示意图)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及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白细胞介素-2C.④是协助性T细胞,⑧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一样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7.(示意图及坐标曲线)(2014·杭州模拟)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状况变更曲线。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第1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第1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研究证实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A. 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B. 赤霉素与脱落酸在调控种子萌发与休眠中的作用相互拮抗C. 赤霉素通过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D. 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答案】C【解析】解 A.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有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A正确B.脱落酸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赤霉素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二者存在拮抗关系 B正确C.由题干信息“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知 DELLA蛋白在细胞内已经存在即该蛋白基因已经表达 C错误D.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 D正确故选 C2.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B. 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C. 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D.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答案】B【解析】解 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A正确B.根和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 B错误C.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 C正确D.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因此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D正确故选 B3.如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 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B. 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C. 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D. 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答案】B【解析】4.下列有关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其合成的前体物质为色氨酸B.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这是其生理作用两重性的表现C. 光照能影响胚芽鞘尖端和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D. 在植物体内既能极性运输也能横向运输【答案】C【解析】5.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A. 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B.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D. 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答案】B【解析】解 A.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偏高时机体通过调节使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又会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 A错误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B正确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过是出的水比进的多 C错误D.当细胞内有吸能反应发生时 ATP会水解产生ADP、Pi 并释放能量当细胞内发生放能反应时 ADP和Pi与能量合成ATP D错误故选 B6.如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①④是一组对照实验B. 向左弯曲生长的是⑤C. 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①③D. 单侧光能够对②④起作用【答案】B【解析】解 A、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而实验①④中具有多个变量不属于对照实验 A错误B、图中⑤胚芽鞘切去尖端后在胚芽鞘的右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因此胚芽鞘弯向左侧生长其它①④直立生长②弯向右侧生长③不生长 B正确C 、尖端是感光部位图中①用锡箔遮住尖端因此直立生长 C错误D、尖端是感光部位④切去尖端后不能感受光的刺激 D错误.故选 B.7.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B. 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C. 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D. 第5 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答案】D【解析】8.下列物质中不能在生物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A. 胰岛素B. 乙烯C. 吲哚乙酸D. 吲哚丁酸【答案】D【解析】解吲哚丁酸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激素故选 D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B. 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可以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C.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各种植物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 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答案】C【解析】解 A.顶端优势的产生是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即极性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 A正确B.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可以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B正确C.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C错误D.生长素的浓度过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能够抑制植物生长 D正确故选 C10.科学家对生长素发现过程所给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 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使胚芽鞘向光弯曲B. 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 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 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答案】B【解析】11.如图是荷兰植物学家温特(FritzWent)的经典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不放琼脂块和放置空白琼脂块的都是对照B. 该实验可以证明引起幼苗弯曲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C. 该实验可以证明引起幼苗弯曲生长与某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有关D. 该实验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现象的原理【答案】D【解析】解 A.不放琼脂块和放置空白琼脂块的都是对照 A正确B.该实验可以证明引起幼苗弯曲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 B正确C.该实验可以证明引起幼苗弯曲生长与某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有关 C正确D.感光部位是幼苗的尖端图中幼苗均已经去除了尖端故该实验不能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现象的原理 D错误故选 D12.燕麦胚芽鞘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A. 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B. 向光侧细胞生长快C. 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少D. 背光侧细胞生长快【答案】D【解析】13.如图所示 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 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将纸盒和植株一起匀速旋转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向光弯曲生长B. b直立生长C. c向光弯曲生长D. d向纸盒开口弯曲生长【答案】D【解析】解 A.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 a直立生长 A错误B.c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 B错误C.d如果只转动盒子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C错误D.d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 D正确故选 D14.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A.B.C.D.【答案】B【解析】解 A.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胚芽鞘直立生长生长 A错误B.两株胚芽鞘都弯向右侧生长 B正确C.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的直立生长 C错误D.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的不生长 D错误故选 B15.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清除农田和园林中的单子叶杂草B.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C. 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D. 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答案】A【解析】A、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 A错误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B正确C、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的休眠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C 正确D、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D正确故选A.16.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每根枝条上应保留相同数量的芽B. 可以设计一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之间能形成相互对照D. 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不同扦插枝条生根数目不同【答案】D【解析】解 A.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够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一方面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一方面利于生根 A正确B.进行实验之前要先设计一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 B正确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存在唯一变量能形成相互对照 C正确D.用处于最适浓度两侧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促进效果可能相同 D错误故选 D17.大棚种植反季蔬菜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蔬菜等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植物激素研究植物激素的调节与反应有利于实现稳产、增产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植物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会使靶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情况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B.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只有激素调节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形式更多样C. 乙烯利 2 4—D等植物激素具有与天然激素相似的作用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D. 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都能体现这一特性【答案】A【解析】解 A.植物激素属于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A 正确B.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所以植物并不是只有激素调节 B错误C.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而人工合成的乙烯利、2 4—D等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 C错误D.茎的背地性无论茎的近地侧还是茎的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都起促进作用不存在抑制作用所以不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D错误故选 A18.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有三种观点一是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转运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增加促进作用增强二是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三是向光侧抑制生长的物质增多下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进行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a>b c<d 说明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了B. 若c+d=e+f=a 且e<f 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C. 若c+d=e+f=a 且e=f(乙、丁向光弯曲生长)说明向光侧抑制生长的物质多D. 该实验还可以说明向光性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和向光侧产生了抑制性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D【解析】解假设一若只是发生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则向光侧生长素含量比背光侧少但总量不变即c+d=e+f=a 且e<f 假设二若只是发生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则生长素总量减少且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即a>b、 c<d、e<f 假设三若只是向光侧产生抑制物增多则两侧生长素含量相等且总量也不变即c+d=e+f=a 且e=f 该实验过程没有对抑制物质进行检测仅据实验现象不能反映向光性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和向光侧产生了抑制性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 D19.如图为温特的部分实验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 将琼脂块换成云母片实验结果相同B. 生长素扩散至琼脂块是跨膜运输C. 该图不能证明幼苗的生长是由苗尖端的生长素引起的D.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随着其上放的苗尖端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答案】C【解析】 A 、琼脂块与云母片两者的区别是琼脂块透气透水物质可以通过它传递到胚芽鞘的下端云母片不透气不透水不能将尖端产生的物质传递到胚芽鞘的下端将琼脂块换成云母片实验结果不同 A错误B、琼脂块没有膜结构所以尖端中的生长素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而不是跨膜运输 B 错误C 、证明幼苗的生长是由苗尖端的生长素引起的需要设置琼脂块的空白对照才能排除琼脂块的影响只有该图不能说明 C 正确D、苗尖端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生长素浓度不再增加达到的最大值为苗尖端内本身的浓度 D 错误20.以下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以防止果实脱落B. 利用高浓度的2 4-D作除草剂可抑制大豆田中的单子叶杂草C. 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纤维长度增加D. 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果实成熟【答案】D【解析】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果实脱落 A错误B、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利用高浓度的2 4-D作除草剂可抑制大豆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B错误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纤维长度增加 C错误D、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因此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果实成熟 D正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21.(1)甲图中胚芽鞘生长情况是________ 如果琼脂块A中生长素浓度为丁图中的a 则琼脂块B中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21.(2)乙图中侧芽生长受到抑制其原因是________ 如果此时顶芽中生长素浓度为丁图中的a 则侧芽中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21.(3)丙图中玉米幼苗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茎分别出现不同的生长情况此时生长受到抑制的是________侧(填图中字母)玉米种子萌发初期相关激素增加促进了淀粉的水解然后________(填激素)增加使细胞的分裂加快21.(4)由丁图可以看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 与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的作用是给细胞传达一种________的信息【答案】向左弯曲生长, 大于a、小于c(或a~c)【解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相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因此琼脂块中B的生长素浓度高因此甲图中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琼脂块B中的生长素浓度高于琼脂块A 并且促进生长效果高于A.如果琼脂块A中生长素浓度为丁图中的a 则琼脂块B中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a、小于c(a~c)【答案】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 大于d(或d~e)【解析】乙图中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这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由于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则侧芽中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d(d~e)【答案】D, 细胞分裂素【解析】只有根的向地性能够体现呢生长素的两重性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向近地一侧运输即D处生长素浓度高于C处导致D处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答案】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调节代谢【解析】由丁图可以看出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与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的作用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22.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实验材料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割开).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实验结果放置a_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_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放置a_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_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放置A_3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实验结论 ________.【答案】第一步将3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上., 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 弯曲度大, 弯曲度小, 弯曲度最大, 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解析】①将三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的材料托的琼脂块正中央(一半在A 另一半在a上)由于三个胚芽鞘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生长素受重力影响的程度不同极性运输后在琼脂块上生长素量分布不同.故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将3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上.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②在A1与a1处胚芽鞘受重力的影响是均匀的 A1与a1两边分配均匀在A2和a2处胚芽鞘受重力的影响是不均匀的 A2处比a2处生长素分布的较多在A3和a3处胚芽鞘受重力的影响是最大的 A3处比a3处生长素分布的较多受重力影响后6块琼脂块中生长素分布的量依次为A3\gt A2\gt A1=a1\gt a2\gt a3.因此由于生长素的量a1\gt a2 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度大生长素的量a2\gt a3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度小 A3处生长素分布的量最多因此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度最大.实验结论为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23.(1)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 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甲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________23.(2)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甲、图乙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________ 23.(3)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和非致死低温(4℃)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丙实验结果显示在此过程中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23.(4)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请提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 ________【答案】(1)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解析】(1)图甲显示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时拟南芥的存活率常温下的两种培养基中拟南芥的存活率相同但在低温下含外源ACC的拟南芥的存活率较低(抗低温能力较弱)可见外源性乙烯能够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答案】(2)一致【解析】(2)图乙显示在低温下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的抗寒能力较弱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的抗寒能力较野生型强些比较两图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一致都能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答案】(3)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解析】(3)实验结果图丙显示在非致死低温的条件下拟南芥体内的乙烯合成量逐渐减少最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答案】(4)将经4℃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解析】(4)根据研究人员的推测低温“训练”是自变量而乙烯的合成量是因变量因此可以设置实验经4℃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24.(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该物质是由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只能单方向地进行称为________运输24.(2)由图可见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伸长受到抑制可能是促进了________合成的结果24.(3)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 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24.(4)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使株高变矮原因是紫外光提高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没有促进细胞伸长作用的3-亚甲基氧代吲哚现提供生长状况相同且健壮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一定强度的紫外光可抑制植物生长且此效应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步骤1 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步骤2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因此甲组给予适宜的可见光乙组给予________步骤3 观察测定________【答案】(1)吲哚乙酸, 色氨酸, 极性【解析】(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生长素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只能单方向地进行称为极性运输【答案】(2)乙烯【解析】(2)由图可见生长素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但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的含量增加可抑制细胞纵向伸长【答案】(3)(正)反馈【解析】(3)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此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4)紫外光的有无, 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 植株高度和3-亚甲基氧代吲哚的含量【解析】(4)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一定强度的紫外光可抑制植物生长且此效应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可见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紫外光的有无步骤2中的甲组给予适宜的可见光乙组则应给予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由题意“紫外光提高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没有促进细胞伸长作用的3-亚甲基氧代吲哚”可知步骤3应观察测定植株高度和3-亚甲基氧代吲哚的含量25.(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 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象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期25.(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 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____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25.(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________ 为探究可可碱影响。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 (5~8龄)、中 (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要较准确地得到这些数据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藏羚羊种群密度B. 图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C. 从保持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 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对藏羚羊灭绝式的捕杀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藏羚羊的根本措施【答案】B【解析】解 A.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标志重捕法 A正确B.从图中看出年龄越小的个体数越少所以该地区藏羚羊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错误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C正确D.保护藏羚羊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正确故选 B2.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B【解析】解①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①正确②在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种群增长率为0 ②错误③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③正确④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在种群达到K/2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④错误故选 B3.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如图描绘了碳循环的大致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的食物链由生产者、Ⅱ、Ⅲ构成B. 图中Ⅰ为无机环境①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 图中Ⅱ生物同化的能量一定大于Ⅲ生物同化的能量D. ①⑦⑧过程碳的存在形式为CO_2 ②③④⑤⑥过程为有机物【答案】B【解析】4.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群落中的两种生物可能会有两种种间关系B. 一片杨树林中杨树高低错落有致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 群落演替的方向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人的活动不能改变其演替方向D.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A【解析】解 A.一个群落中的两种生物可能会有两种种间关系 A正确B.一片杨树林中杨树属于种群种群不具有垂直结构 B错误C.人的活动可以改变演替方向 C错误D.初生演替是指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行为 D错误故选 A5.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或课题研究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水族箱应放在有光的地方B. 用甲基绿染色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C. 在色盲家庭中调查并计算色盲发病率D.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原理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答案】A【解析】解 A.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水族箱应放在散射光下以保证有能量的输入使水族箱稳定 A正确B.观察线粒体需用健那绿染色呈现蓝绿色 B错误C.在色盲家庭中调查色盲的遗传方式在广大人群中调查并计算色盲发病率 C错误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错误故选 A6.某农场面积为 140hm^2 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的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000只/\ hm^2B.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C.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 此调查方法也可用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答案】B【解析】解 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利用公式100∶X=2∶280 得X=14000只进而计算出黑线姬鼠得种群密度约为14000÷140=100只/ hm^2 A错误B.鹰是鼠的天敌鹰的数量肯定会影响黑线姬鼠得种群密度 B正确C.群落的丰富度与该群落物种数目成正比而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使得种群密度下降C错误D.由于跳蝻个体较小数量较多活动能力小所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D错误故选 B7.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竹林中风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 群落有空间特征种群也有空间特征C.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D. 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A【解析】解 A.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但只有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 A错误B.群落有空间特征种群也有空间特征如种群的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等 B正确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C正确D.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植被在水平方向上成镶嵌分布 D正确故选 A8. 如图表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下列关于此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是恒定不变的B. 在K值之前随着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变为衰退型C. 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 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多的资源【答案】C【解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9.(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_________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9.(2)类型9.(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________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________的充分利用【答案】(1)生物种群【解析】略【答案】(2)分层, 光照强度, 食物, 镶嵌, 湿度和盐碱度, 自身生长特点【解析】略【答案】(3)①自然选择, ②自然资源【解析】略10.(1)N和P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了生物大分子________的合成10.(2)请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图1中藻类、浮游动物和银鱼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________ 鲢鱼、鳙鱼与银鱼的关系是________10.(3)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请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10.(4)为了证明上述推测有人对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进行了调查据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该现象因为________10.(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_______措施【答案】核酸【解析】N和P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可以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生物大分子核酸等的合成【答案】藻类→浮游动物→银鱼, 竞争【解析】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但是根据所指方向的抑制作用可以知道三者之间是捕食关系即藻类→浮游动物→银鱼而鲢鱼、鳙鱼与银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他们存在竞争关系【答案】①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有氧呼吸导致水中溶氧下降, ②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解析】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导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答案】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解析】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答案】营养结构, 控制捕捞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解析】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1)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11.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③免疫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④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⑤内环境稳态是由________调节的【答案】输入, 传递, 散失, 转化,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析】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②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方面③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④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太阳能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2.(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________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12.(2)在计数室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___(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A .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12.(3)若在25\times 16规格的血球计数板中统计到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对应的酵母菌为48个则1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________个.12.(4)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显微镜计数时看到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应当将样液适当________后再计数.12.(5)在理想环境中即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和灾害等酵母菌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答案】振荡【解析】解(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振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答案】Brightarrow Arightarrow C【解析】(2)在计数室先把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最后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答案】2.4times 10^6【解析】(3)根据题意可知 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整个计数室酵母菌数量= 48\div 80\times 400= 240个因此上述1 ml 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 240\div (0.1 mm^3 \times 10^-3)= 2.4\times 10^6个.【答案】稀释【解析】(4)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应当将样液适当稀释后再计数.【答案】 \J , \S【解析】(5)在理想环境中即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和灾害等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13.(1)农田松土给农作物自身的生长、当地的水土保持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都会带来影响松土使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更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3)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某些鸟类看到食物时其体内便分泌一种激素促使其快速完成捕食这种激素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分解和排放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解析】解(1)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分解和排放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答案】(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解析】(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答案】(3)不属于,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无机环境之间而动物激素传递的信息发生在个体内的细胞之间【解析】(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无机环境之间而动物激素传递的信息发生在个体内的细胞之间因而某些鸟类体内分泌促使其快速完成捕食的激素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14.(1)湿地生态系统从浅水区到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保持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14.(2)某课题组探究了狐尾藻和黑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功能结果如下表实验结果说明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14.(3)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进行修复时需定期打捞植物并做无害化处理否则重金属会通过_____________逐级积累富集于最高营养级同时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污染物重新进入水体【答案】(1)水平, 结构和功能【解析】解(1)湿地生态系统从浅水区到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保持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答案】(2)①狐尾藻和黑藻均能大幅消减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②狐尾藻对\ Pb^2+的消减作用大于黑藻, ③黑藻对\ Dd^2+、\ Cr^6+的消减作用大于狐尾藻(或同种植物对不同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功能不同或不同植物对同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功能不同)【解析】(2)由表格信息可知狐尾藻和黑藻均能大幅消减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且狐尾藻对 Pb^2+的消减作用大于黑藻黑藻对 Dd^2+、 Cr^6+的消减作用大于狐尾藻(或同种植物对不同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功能不同或不同植物对同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功能不同)【答案】(3)食物链(食物网), 分解【解析】(3)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进行修复时需定期打捞植物并做无害化处理否则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逐级积累富集于最高营养级同时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污染物重新进入水体15.(1)食草动物对不同牧草采食的选择会形成镶嵌的大小斑块这构成群落的________结构15.(2)图中的________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保护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在该点牧草所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15.(3)从植物代谢的角度分析 AB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15.(4)过度放牧和停止放牧都会破坏草原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说明人类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应________【答案】水平【解析】【答案】C, 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解析】【答案】适度放牧刺激了牧草的分蘖、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提高了牧草的光合作用去除植物的衰老组织降低了呼吸消耗使净光合作用合成量在AB段增加【解析】【答案】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的开发和利用但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解析】。

2021-2022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三课后作业:2.1.1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三课后作业:2.1.1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

其次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整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整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非标准1.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一座山上的树B.校内里的某一排长势整齐的柳树C.一块草地上的草D.一片森林中全部的马尾松解析:一般一座山上的树不会是单一的树种,一块草地上的草也是由很多种草本植物组成的,而校内里的某一排柳树是种群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答案:D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的比例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D.诞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解析: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会因气候、无敌、食物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答案:C3.使用样方法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正确的做法是()A.样方大小应视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状况而定B.选取样方应留意随机取样,样方数量越多越好C.统计完成后以样方种群密度的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D.调查时位于样方边线上的个体一般都要统计在内解析:取样时并不是样方数量越多越好。

以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量值;调查时对位于样方边线上的个体一般取任意相邻两条边线上的个体参与计数。

答案:A4.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三个层级。

比较这三个年龄层级的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想该种群将来的进展情形。

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种群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答案:D5.下列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是() A.种群密度 B.诞生率和死亡率C.性比D.年龄结构解析:种群密度能直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所以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答案:A6.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校内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爱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一物种的全部个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K 种群大小高中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2.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若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映时期”和“效应时期”的免疫进程别离是A.B细胞→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外毒素结合C.经历细胞→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D.经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3.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份是()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 D.感受器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要紧细胞是()A.淋巴因子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抗体5.以下物质中不该该出此刻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B.氨基酸C.呼吸氧化酶D.组织胺6.以下各项中不属于阻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B.酶C. pH值D.渗透压7.大面积烧伤护理不那时,易发生感染而引发严峻后果,这主若是由于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八、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周围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刻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A.背地(心)生长B.向水平方向生长C.向光生长D.无法确信九、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加的曲线。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许诺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加率最大③若是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诞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取得最高产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10、在小麦地里施用必然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阻碍,对此现象的错误..说明是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灵敏性强 B.小麦对2,4-D的灵敏性差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1一、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那么曲线上P 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1二、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缘故是A.大脑功能异样B.缺乏促性腺激素C.缺乏促甲状腺素D.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13、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需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14、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一般食物链的顺序是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1五、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表达中,哪一项为哪一项不正确的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食物链越短,可供终级消费者取得的能量越多C.低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取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1六、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A.猫头鹰和食虫昆虫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D.食草昆虫和青草17、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B.群落老是处在不断进展转变当中C.种群是群落的组成单位D.种群内各类生物老是斗争猛烈1八、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若是让其自然生长繁衍假设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较A.基因库转变彼此阻碍B.性状始终维持一致C.专门快产生生殖隔离D.进化方向发生转变1九、丝瓜为雌雄同株的异花植物,某同窗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别离泡在下表列出的5种溶液中24 h,种植后长成植株。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版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1.对体温调整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胰岛素分泌缺乏产热也将缺乏B.醛固酮通过影响盐的排泄调整体温C.胰高血糖素分泌缺乏时,血糖不能保证正常产热所需D.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产热上是拮抗的2.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3.下图能正确反映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激素(TH)含量改变的是 ( )4.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整过程的示意图。

据图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整或神经调整的过程B.假如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假如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抗体不肯定是蛋白质,但吞噬细胞肯定是免疫细胞②抗原不肯定必需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B细胞,但肯定须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T细胞③含有致病基因不肯定会患遗传病,但遗传病患者肯定含有致病基因④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肯定一样,但形态大小一样的肯定是同源染色体(不考虑变异)⑤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含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内肯定不含等位基因(不考虑变异)⑥常染色体上的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肯定相等;但在一对亲本的杂交试验中,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相等,此病不肯定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群体够大,无致死)A.②④⑤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⑤⑥6.关于人体免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B细胞缺陷,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器官移植产生免疫排挤反响B.一个白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都须要巨噬细胞D.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中,第二、第三道防线都属于特异性免疫7.结扎小狗的胰管,正常进食,小狗出现的病症是()A.生长发育马上停顿B.血糖浓度明显上升C.消化不良D.尿量削减,体温偏高8.下列四组中,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的一组是A.胰岛、肝、消化腺 B.胰岛、唾液腺、垂体、肝C.胰岛、门静脉、肝 D.胰岛、肝、肾小管9.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干脆联络的活动是( )A.边看电视边吃零食B.运发动长跑竞赛中,听到“加油”声,加速冲刺C.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挚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名字10.由细胞分泌的只能作用于特定靶细胞的化合物是( )A.消化酶 B.抗体C.抗利尿激素 D.神经递质11.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 处赐予相宜刺激,测得电位改变如图乙所示。

(完整word)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运动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D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2•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 5.0 2.5 1.5103.3 6.016.0③M47 4.0 1.25 1.0114.07.5 : 1.0④10140 2.510.3525一47A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要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U、M、W 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体外体外体外A .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 H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 .W表示的器官是皮肤4.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5•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 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 和C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 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 -A - B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6. 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羊”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c 为下丘脑,b 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 b 与a 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 a 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 c 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7.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最新人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解析

最新人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阶段检测(1~2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④Na+⑤血浆蛋白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 B.T细胞C.B细胞 D效应T细胞3.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B.血糖浓度的变化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D.乳酸与血浆中 NaHCO3反应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6.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加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12.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屈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 )A.环割后肢脚趾尖皮肤B.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C.用0.5%HCl溶液刺激趾尖D.剪去牛蛙的脑13.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高中生物1.3.3人脑的高级功能课后解析版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1.3.3人脑的高级功能课后解析版中图版必修3

人脑的高级功能一、非标准1.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解析: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内,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故常见尿床,惊恐时高级中枢对脊髓的控制发生障碍,会出现无意识排尿的现象。

答案:D2.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垂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植物人”要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故心血管运动调节、呼吸的调节、体温的调节及体液调节等都要保持正常。

答案:C3.人类大脑皮层中央前回能管理躯体运动,经过中央前回的分析和综合,对体内外刺激做出准确而迅速的反应。

下列有关中央前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中央前回对应的皮层代表区,可引起胃肠蠕动B.支配上肢运动的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范围大于支配下肢运动的中央前回代表区范围C.刺激左大脑半球中央前回的顶部皮层代表区,可引起右下肢的运动D.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范围大小与其所支配的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解析: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躯体运动器官的运动,刺激该区不会引起胃肠蠕动;大脑皮层左侧控制躯体右侧的运动,大脑皮层右侧控制躯体左侧的运动;躯体各部分在大脑皮层都有代表区,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皮层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答案:A4.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小决定于所支配器官的( )A.形态B.大小C.功能的精细复杂程度D.使用频率解析: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小取决于所支配的器官的功能的精细复杂程度,越精细复杂,所占有的大脑皮层的面积越大,而与该器官的大小、形状、使用频率无关。

2024年中图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2024年中图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2024年中图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 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 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检测试管内梨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摇匀后观察颜色变化B.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检测酒精的存在,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C. 在脂肪鉴定实验中,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再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浅的区域3、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凡染色体数目为奇数的个体都是单倍体B. 单倍体的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 玉米受精卵发育成的植株不可能是单倍体D. 四倍体水稻花药直接培育成的植株不是单倍体4、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时间单位、单位叶面积吸收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B. 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得多C. 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速率相同。

D. 在18:30时,玉米即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5、同源染色体是指()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C. 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6、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35S 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1.(模式图)下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①A、B、C、D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②化学递质可以存在于C中③A 中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④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2.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C.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D.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3.血浆中的各类蛋白质分子统称为血浆蛋白,下列关于血浆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的能维持血浆渗透压B.有的能催化肽聚糖的水解C.有的可以参与免疫D.有的可以引起肌肉细胞收缩4.(联系实际综合分析)(2014·北京,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5.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是()A.若A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若A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C.若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②来维持体温恒定D.若A表示炎热环境,人体可通过①⑦使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收缩6.(示意图)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白细胞介素-2C.④是辅助性T细胞,⑧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7.(示意图与坐标曲线)(2014·杭州模拟)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有关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D.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8.对小麦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箭头表示单侧光)()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9.(示意图类)下图是达尔文利用燕麦幼苗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A.幼苗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B.苗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引起幼苗向光弯曲C.幼苗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有无尖端D.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10.(新情景曲线)下图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合成B.b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大C.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b、c点对应的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转运到a点所致D.若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对应的细胞,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11.(示意图与曲线图)有人将植物幼嫩茎段纵切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茎段的半边茎向内侧弯曲生长如图甲,弯曲角度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

若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某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为α1,将该生长素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后,测得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为α2。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生长素的作用使半边茎外侧细胞分裂速度比内侧细胞分裂速度更慢B.半边茎的弯曲方向说明茎内外两侧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C.图乙中弯曲角度α1对应两个生长素浓度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若弯曲角度α1大于α2,则稀释前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应该为10 μm ol·L-112.如图是植物体内赤霉素(GA)、乙烯对生长素(IAA)的影响示意图,该图不能说明()A.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B.植物体内赤霉素是通过生长素而促进细胞生长的C.植物体内赤霉素含量的改变会影响生长素含量的变化D.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并存,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13.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据图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B.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b 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D.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递是由于结构⑥的存在,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4.(2014·上海,17)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15.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钠离子内流B.轴突膜处于④和⑤状态时钾离子外流C.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a兴奋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16.(表格信息类)细胞的信息传递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率地发送与接受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机制。

下表列出的是部分细胞信息传递的类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类型产生信号分子的细胞或器官信号分子信号分子传递的途径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所在细胞细胞反应甲垂体激素a 血液甲状腺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乙性腺激素b 血液多种细胞调节基因的转录丙神经细胞①突触唾液腺细胞细胞分泌活动增强A.激素a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这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有关B.激素b属于脂溶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C.若某种神经毒素能够阻止①的分解,唾液的分泌将停止D.上述三种信息传递都离不开内环境17.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B.在图中E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D.在图中B点时,乙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是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类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19.如图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A.a和b的数量保持指数增长B.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D.b的食性和营养级发生改变20.(流程图)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N2/N1)×100%的值一般为10%左右B.若N6全部来自于N4,则蜣螂未获得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当某种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此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散失的热能重新用于合成有机物,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1.(2014·山东,25节选)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元到达反射中枢,经反射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元末梢释放________,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反射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22.(综合分析应用)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具有强大专职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能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启动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DC细胞是由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成的,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DC细胞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将抗原摄入,其表面产生糖蛋白并特异性地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结合,产生S1、S2信号分子,最终激发T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系列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辅助性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_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________免疫。

(4)由图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6)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

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

研究思路是:建构HIV可识别的带有CD4受体的人体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

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及侧芽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

下图为去掉顶芽前后,侧芽部位两种植物激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分析。

(1)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可通过控制甲、乙激素的含量来控制组织分化的方向。

若培养基中甲含量/乙含量较大,则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________。

细胞的分化从根本上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研究表明,在1.0 mg/L的甲激素溶液中加入1~5 mg/L的乙激素能有效促进侧芽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