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EASI导联认识误区与偏见的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与传统 12 导联心电图相比,E A SI 导 联系统在心肌缺血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有效 性,更易为临床所接受。
作者简介 方丕华,医学博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
管病医院 心律失常诊治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功能 检测中心主任。 1998 年 10 月至 2001 年 9 月先后在 意大利著名的帕维亚大学和美国的威克林大学医疗 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攻心律失常的标测和介入 治疗。2001 年底学成回国后专门从事心脏起搏和心 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先后承担有首都医学发展基金、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等省部级科研任务 6 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的专业论 文 60 余篇。主译和主编专著 3 部。
第二个认识误区与偏见是:由 E A SI 导联衍生心 电图的 ST 段偏移,不能用于评定心肌缺血或心肌损 伤。理由是衍生心电图的 ST 段测值与常规心电图 ST 段测值之间存在很大的误差。
这一问题是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新近的研究 表明,衍生心电图的 ST 段测值与常规心电图的 ST 段测值之间,所有导联都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 在 0.62(I导联)~0.832(aV F 导联)之间;用衍生心电 图检出常规心电图中 ST 段下移或上移,平均敏感性 和特异性分别 89%和 99.5%(除 V 2 导联外)。衍生心 电图对 ST 段上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性为 93%(95%的可信区限:86%~97%),特异性为 94% (95%的可信区限:89%~97%)。
作者简介 刘霞,1983 年毕业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
获学士学位。1993 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研 究生班,获硕士学位。自 1983 年起在现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工作至今,其中从事心脏内 科工作 22 年,着重无创心电学诊断和心律失常治疗 18 年。现有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2008-05-06) (责任编辑:王立群)
别和身高体重的影响。尽管如此,更为确切的结果, 有待在亚洲人群或在中国人群中大样本的比较研 究。值得一提的问题是在采用 E A SI导联记录心电图 时,应注意电极位置的正确性,最常见的错误是 A 和 I 点的位置放在腋前线或两点之间距离更近,对于体 形相对小的亚洲人群,由此而衍生的 12 导联心电图 可能出现明显的误差。在电极位置正确时,仍能得到 较好的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图 1)。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 年 6 月第 17 卷第 3 期 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
aV R
aV L
aV F
·175·
aV R aV L aV F
图 1 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与 E A S I导联衍生心电图的比较
对 E A SI 导联衍生心电图的研究始于 1988 年, 用数学转换系数和转换算法,从 E A SI原始 3 导联心 电图推导出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由于长程监护广泛 用于临床,已有许多在临床医疗中应用和验证 E A SI 导联衍生心电图的研究报道。早期的研究聚焦于其 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和对急性心肌缺血与陈旧 性心肌梗死的评定价值。在此期间的一些研究发现, E A SI 导联衍生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之间,存在有价 值的相关性。尽管如此,在图形的振幅和时间间期 上,衍生心电图仍不同于常规心电图,同时这些转换 系数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衍生 心电图的 ST 段偏移能否等同于常规心电图中标准 的 ST 段偏移。
E A SI 导联是在 Frank 导联基础上改良的导联, 由 5 个电极组成,沿用了 Frank 导联的 E 、A 和 I 电 极,另外,在胸骨柄部增加了 S 电极,接地电极可放 在右肋弓处或其他任何位置。E A SI导联的优点是电 极数少,安放简单,无需在肢体上安放电极,便于患 者活动,同时也避免了乳房对心电图记录的影响。
对 E A S I导联认识误区与偏见的分析
刘霞
随着心电图记录技术 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技 术的发展,沿用了百年的导 联系统正在发生变化。减少 心电图记录的导联数以及 从少数几个导联中合成 12 导联心电图,可能是心电图 的未来。
运用数学推导方法,从 少数几个导联中合成 12 导
联心电图,由此而形成衍生心电图。衍生心电图可以 近似于但不完全等同于常规心电图。Frank 导联是用 于记录心电向量图的正交导联 (X 、Y 和 Z 导联),由 7 个电极组成。
ຫໍສະໝຸດ Baidu
第一个认识误区与偏见是:由 E A SI导联衍生的 心电图不适合中国人群。理由是研究主要集中在北 美人群,在北美人群中导出转换系数和转换算法,并 在北美人群中得以验证。在亚洲人群中尚未进行较 大样本的研究。由于北美人群和亚洲人群之间,在身 高和体重方面存在差别,在北美人群中导出的转换 系数和转换算法不符合亚洲人群,由此所衍生的心 电图可能存在很大的误差。
第三个认识误区与偏见是:M ason-Likar 导联心 电图优于 E A SI导联衍生心电图。
M ason-Likar 导联是对 W ilson 导联系统进行改 良,将安放在肢体的电极改放在躯体。具体电极位置 分别为上肢的电极移至锁骨下窝(三角肌边缘,锁骨 下 2cm),下肢的电极移至腋前线,肋缘与髂前上棘 之间的中点。尽管研究认为 M ason-Likar导联是良好 的改良导联,由电极位置改变而产生的心电图误差 是在被允许的范围内,但不少的比较研究结果仍显 示两种导联系统所记录的心电图存在差异性。对于 肢体导联心电图的改变,目前公认的改变是 Q R S 波 电轴右偏、II、III 和 aV F 导联中 R 波振幅增加以及 I 和 aV L 导联 R 波振幅降低,同时有 ST 段和 T 波的 改变。这些图形的改变可以使 36%的正常心电图成
与 M ason-Likar 导联比较,E A SI 导联的优点是 电极数少。在长程监测或动态心电图记录中,电极数 少可能是更符合临床需要的优点。因此在两个导联 系统应用选择上,应该根据心电图记录的类型和受 检者的情况来决定。
国际计算机化心电图学会推荐建议:衍生心电 图不能被认为等同于常规心电图,日常应用中不推 荐替代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在长程监测中,应该明 确标明记录心电图所采用的导联系统。E A SI导联衍 生心电图,在一些用途中是合适的,如心脏节律的监 测,但是不能认为其等同于常规心电图,而在日常应 用中不推荐以其替代常规导联心电图。
常规动态心电图为 2 个模拟导联(Ⅱ和 V 5)或 3 个模拟导联(Ⅱ、V 1 和 V 5),其反映出的心电信息量明 显少于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对于某些复杂的心律失 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和室速的鉴别以及 心肌缺血的定位则显不足。动态心电图监测被广泛 用于发现、诊断和评价心律失常的治疗。D enes 等研 究了 E A SI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 性。与传统 3 通道动态心电图相比,E A SI 衍生 12导 联心电图在检测 P 波和 ST 段偏离、评估 Q R ST 变化 和室性异位搏动及室上性搏动并差异性传导中的价 值。而且 E A SI 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能提供比一般 3
·174·
联心电图在重症监护病房评价 ST 段偏移和心律失 常方面的结论是准确、可信的。
R autaharju 等比较了在急诊室和重症监护病房 用 E A SI 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和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 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可比性。对 于心肌缺血的研究,记录了在进行冠状动脉腔内成 形术的 40 例患者在球囊扩张前和球囊扩张的高峰 期的心电图;对于陈旧性心梗的研究,采用了 382 例 非心肌梗死患者和 472 例已经酶学证实的陈旧性心 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由二位富有经验的心电图阅 读者按照独立的标准分别进行各导联比较,同时应 用 Philips 心电图分析程序进行分级。结果显示无论 是心电图阅读者还是计算机程序在检测球囊扩张时 心肌缺血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方面 E A SI 衍生 12导联 心电图和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没有差别。在心电阅读 者和导联系统之间对检测心肌缺血亦没有显著差 异。因而认为通过 E A SI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在急诊 情况下可以替代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进行监测。 五.E A S I导联系统带来的新发现
应该肯定这一观点有其客观基础,有必要在亚 洲人群中进行研究。我院曾在 627 例住院者中,进行 常规心电图和 E A SI导联衍生心电图的比较研究。结 果显示,二种导联系统之间的转换,亚洲人群与北美 人群无显著性差异;导联之间的转换并不受年龄、性
·176·
J Clin Electrocardiol,2008,Jun. 17.No 3
在我院的研究中,E A SI 导联衍生心电图与常规 心电图之间,尽管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 0.69~0.98,相关误差介于 0.17~0.73),但各导联之 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别,相关系数最大、相关误差最小 的是 V 6 导联(相关系数为 0.98,相关误差为 0.17), 相关系数最小、相关误差最大的是 III 导联(相关系 数为 0.69,相关误差为 0.73)。因此值得一提的是在 分析 E A SI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时,应了解导联转换 之间的相关性。
为“异常心电图”。 为 了 降 低 肌 电 信 号 对 心 电 信 号 的 影 响 ,M a-
son-Likar 导联和 E A SI 导联是最常用的代替常规导 联的心电图导联。为了评定两种导联系统对心电图 记录质量的影响,首先在正常自愿者中进行比较,结 果发现:在基线漂移问题上,两种导联系统所记录的 胸前导联心电图质量相似。在肌电噪音方面,不同类 型的运动中,E A SI 导联记录的肢体导联心电图质量 优于 M ason-Likar导联记录的心电图质量,两种导联 系统所记录的胸前导联心电图质量相似,但是在卧 位向右转体时,E A SI 导联记录的胸前导联心电图质 量差于 M ason-Likar导联记录的心电图质量。二项在 入院前救护车上记录心电图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 异常心电图上的检出,两种导联系统无显著性差异; 与常规导联心电图比较,M ason-Likar 导联心电图较 E A SI 导联衍生心电图更为精确,但未达显著性差 异。用 120 导联的体表标测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心肌 缺血的标准,两种导联系统对于心肌缺血检出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以上四项关于两种导 联系统的比较研究,均为小样本的研究,更为确切的 结果,有待大样本的比较研究。
J Clin Electrocardiol,2008,Jun. 17.No 3
通道动态心电图更多的有关心律失常的额外信息。 D enes 还应用 E A SI 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监测系统研 究了冠心病相关的非持续性室速的多形性特点。通 过 24h E A SI 导联心电监测获得 22 例冠心病患者的 非持续性室速的图形。总共记录到 60 阵非持续性室 速发作,其中 20 阵单形,40 阵多形。单形性室速的平 均 心 率 比 较 快 (140 ±32bpm vs 124 ±16bpm ;p<0. 01),发作持续时间长 (5.3±2.0 跳 vs 4.0±1.0 跳; p<0.02)。大多数多形性室速发作图形(87% )只有 2 种不同的 Q R S 波形。亦可见到 4 种不同的独立的非 持续性室速发作,这 4 种波形可能与非持续性室速 的发生机制有关(折返性或自律性)。发生多形性非 持续性室速患者在发作期其心电图经常发生形态变 化。这些发现的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价。
作者简介 方丕华,医学博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
管病医院 心律失常诊治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功能 检测中心主任。 1998 年 10 月至 2001 年 9 月先后在 意大利著名的帕维亚大学和美国的威克林大学医疗 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攻心律失常的标测和介入 治疗。2001 年底学成回国后专门从事心脏起搏和心 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先后承担有首都医学发展基金、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等省部级科研任务 6 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的专业论 文 60 余篇。主译和主编专著 3 部。
第二个认识误区与偏见是:由 E A SI 导联衍生心 电图的 ST 段偏移,不能用于评定心肌缺血或心肌损 伤。理由是衍生心电图的 ST 段测值与常规心电图 ST 段测值之间存在很大的误差。
这一问题是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新近的研究 表明,衍生心电图的 ST 段测值与常规心电图的 ST 段测值之间,所有导联都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 在 0.62(I导联)~0.832(aV F 导联)之间;用衍生心电 图检出常规心电图中 ST 段下移或上移,平均敏感性 和特异性分别 89%和 99.5%(除 V 2 导联外)。衍生心 电图对 ST 段上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性为 93%(95%的可信区限:86%~97%),特异性为 94% (95%的可信区限:89%~97%)。
作者简介 刘霞,1983 年毕业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
获学士学位。1993 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研 究生班,获硕士学位。自 1983 年起在现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工作至今,其中从事心脏内 科工作 22 年,着重无创心电学诊断和心律失常治疗 18 年。现有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2008-05-06) (责任编辑:王立群)
别和身高体重的影响。尽管如此,更为确切的结果, 有待在亚洲人群或在中国人群中大样本的比较研 究。值得一提的问题是在采用 E A SI导联记录心电图 时,应注意电极位置的正确性,最常见的错误是 A 和 I 点的位置放在腋前线或两点之间距离更近,对于体 形相对小的亚洲人群,由此而衍生的 12 导联心电图 可能出现明显的误差。在电极位置正确时,仍能得到 较好的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图 1)。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 年 6 月第 17 卷第 3 期 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
aV R
aV L
aV F
·175·
aV R aV L aV F
图 1 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与 E A S I导联衍生心电图的比较
对 E A SI 导联衍生心电图的研究始于 1988 年, 用数学转换系数和转换算法,从 E A SI原始 3 导联心 电图推导出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由于长程监护广泛 用于临床,已有许多在临床医疗中应用和验证 E A SI 导联衍生心电图的研究报道。早期的研究聚焦于其 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和对急性心肌缺血与陈旧 性心肌梗死的评定价值。在此期间的一些研究发现, E A SI 导联衍生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之间,存在有价 值的相关性。尽管如此,在图形的振幅和时间间期 上,衍生心电图仍不同于常规心电图,同时这些转换 系数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衍生 心电图的 ST 段偏移能否等同于常规心电图中标准 的 ST 段偏移。
E A SI 导联是在 Frank 导联基础上改良的导联, 由 5 个电极组成,沿用了 Frank 导联的 E 、A 和 I 电 极,另外,在胸骨柄部增加了 S 电极,接地电极可放 在右肋弓处或其他任何位置。E A SI导联的优点是电 极数少,安放简单,无需在肢体上安放电极,便于患 者活动,同时也避免了乳房对心电图记录的影响。
对 E A S I导联认识误区与偏见的分析
刘霞
随着心电图记录技术 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技 术的发展,沿用了百年的导 联系统正在发生变化。减少 心电图记录的导联数以及 从少数几个导联中合成 12 导联心电图,可能是心电图 的未来。
运用数学推导方法,从 少数几个导联中合成 12 导
联心电图,由此而形成衍生心电图。衍生心电图可以 近似于但不完全等同于常规心电图。Frank 导联是用 于记录心电向量图的正交导联 (X 、Y 和 Z 导联),由 7 个电极组成。
ຫໍສະໝຸດ Baidu
第一个认识误区与偏见是:由 E A SI导联衍生的 心电图不适合中国人群。理由是研究主要集中在北 美人群,在北美人群中导出转换系数和转换算法,并 在北美人群中得以验证。在亚洲人群中尚未进行较 大样本的研究。由于北美人群和亚洲人群之间,在身 高和体重方面存在差别,在北美人群中导出的转换 系数和转换算法不符合亚洲人群,由此所衍生的心 电图可能存在很大的误差。
第三个认识误区与偏见是:M ason-Likar 导联心 电图优于 E A SI导联衍生心电图。
M ason-Likar 导联是对 W ilson 导联系统进行改 良,将安放在肢体的电极改放在躯体。具体电极位置 分别为上肢的电极移至锁骨下窝(三角肌边缘,锁骨 下 2cm),下肢的电极移至腋前线,肋缘与髂前上棘 之间的中点。尽管研究认为 M ason-Likar导联是良好 的改良导联,由电极位置改变而产生的心电图误差 是在被允许的范围内,但不少的比较研究结果仍显 示两种导联系统所记录的心电图存在差异性。对于 肢体导联心电图的改变,目前公认的改变是 Q R S 波 电轴右偏、II、III 和 aV F 导联中 R 波振幅增加以及 I 和 aV L 导联 R 波振幅降低,同时有 ST 段和 T 波的 改变。这些图形的改变可以使 36%的正常心电图成
与 M ason-Likar 导联比较,E A SI 导联的优点是 电极数少。在长程监测或动态心电图记录中,电极数 少可能是更符合临床需要的优点。因此在两个导联 系统应用选择上,应该根据心电图记录的类型和受 检者的情况来决定。
国际计算机化心电图学会推荐建议:衍生心电 图不能被认为等同于常规心电图,日常应用中不推 荐替代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在长程监测中,应该明 确标明记录心电图所采用的导联系统。E A SI导联衍 生心电图,在一些用途中是合适的,如心脏节律的监 测,但是不能认为其等同于常规心电图,而在日常应 用中不推荐以其替代常规导联心电图。
常规动态心电图为 2 个模拟导联(Ⅱ和 V 5)或 3 个模拟导联(Ⅱ、V 1 和 V 5),其反映出的心电信息量明 显少于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对于某些复杂的心律失 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和室速的鉴别以及 心肌缺血的定位则显不足。动态心电图监测被广泛 用于发现、诊断和评价心律失常的治疗。D enes 等研 究了 E A SI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 性。与传统 3 通道动态心电图相比,E A SI 衍生 12导 联心电图在检测 P 波和 ST 段偏离、评估 Q R ST 变化 和室性异位搏动及室上性搏动并差异性传导中的价 值。而且 E A SI 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能提供比一般 3
·174·
联心电图在重症监护病房评价 ST 段偏移和心律失 常方面的结论是准确、可信的。
R autaharju 等比较了在急诊室和重症监护病房 用 E A SI 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和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 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可比性。对 于心肌缺血的研究,记录了在进行冠状动脉腔内成 形术的 40 例患者在球囊扩张前和球囊扩张的高峰 期的心电图;对于陈旧性心梗的研究,采用了 382 例 非心肌梗死患者和 472 例已经酶学证实的陈旧性心 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由二位富有经验的心电图阅 读者按照独立的标准分别进行各导联比较,同时应 用 Philips 心电图分析程序进行分级。结果显示无论 是心电图阅读者还是计算机程序在检测球囊扩张时 心肌缺血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方面 E A SI 衍生 12导联 心电图和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没有差别。在心电阅读 者和导联系统之间对检测心肌缺血亦没有显著差 异。因而认为通过 E A SI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在急诊 情况下可以替代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进行监测。 五.E A S I导联系统带来的新发现
应该肯定这一观点有其客观基础,有必要在亚 洲人群中进行研究。我院曾在 627 例住院者中,进行 常规心电图和 E A SI导联衍生心电图的比较研究。结 果显示,二种导联系统之间的转换,亚洲人群与北美 人群无显著性差异;导联之间的转换并不受年龄、性
·176·
J Clin Electrocardiol,2008,Jun. 17.No 3
在我院的研究中,E A SI 导联衍生心电图与常规 心电图之间,尽管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 0.69~0.98,相关误差介于 0.17~0.73),但各导联之 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别,相关系数最大、相关误差最小 的是 V 6 导联(相关系数为 0.98,相关误差为 0.17), 相关系数最小、相关误差最大的是 III 导联(相关系 数为 0.69,相关误差为 0.73)。因此值得一提的是在 分析 E A SI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时,应了解导联转换 之间的相关性。
为“异常心电图”。 为 了 降 低 肌 电 信 号 对 心 电 信 号 的 影 响 ,M a-
son-Likar 导联和 E A SI 导联是最常用的代替常规导 联的心电图导联。为了评定两种导联系统对心电图 记录质量的影响,首先在正常自愿者中进行比较,结 果发现:在基线漂移问题上,两种导联系统所记录的 胸前导联心电图质量相似。在肌电噪音方面,不同类 型的运动中,E A SI 导联记录的肢体导联心电图质量 优于 M ason-Likar导联记录的心电图质量,两种导联 系统所记录的胸前导联心电图质量相似,但是在卧 位向右转体时,E A SI 导联记录的胸前导联心电图质 量差于 M ason-Likar导联记录的心电图质量。二项在 入院前救护车上记录心电图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 异常心电图上的检出,两种导联系统无显著性差异; 与常规导联心电图比较,M ason-Likar 导联心电图较 E A SI 导联衍生心电图更为精确,但未达显著性差 异。用 120 导联的体表标测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心肌 缺血的标准,两种导联系统对于心肌缺血检出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以上四项关于两种导 联系统的比较研究,均为小样本的研究,更为确切的 结果,有待大样本的比较研究。
J Clin Electrocardiol,2008,Jun. 17.No 3
通道动态心电图更多的有关心律失常的额外信息。 D enes 还应用 E A SI 衍生 12 导联心电图监测系统研 究了冠心病相关的非持续性室速的多形性特点。通 过 24h E A SI 导联心电监测获得 22 例冠心病患者的 非持续性室速的图形。总共记录到 60 阵非持续性室 速发作,其中 20 阵单形,40 阵多形。单形性室速的平 均 心 率 比 较 快 (140 ±32bpm vs 124 ±16bpm ;p<0. 01),发作持续时间长 (5.3±2.0 跳 vs 4.0±1.0 跳; p<0.02)。大多数多形性室速发作图形(87% )只有 2 种不同的 Q R S 波形。亦可见到 4 种不同的独立的非 持续性室速发作,这 4 种波形可能与非持续性室速 的发生机制有关(折返性或自律性)。发生多形性非 持续性室速患者在发作期其心电图经常发生形态变 化。这些发现的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