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基本交通分配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配原则
将原OD矩阵分成 N 等份,对每一个小矩阵用最短路分配 方法分配,完成以后,根据阻抗函数重新计算各条边的阻 抗(时间),然后再对下一个小矩阵进行分配,直到 N 个 矩阵分配完毕。
❖ 算法描述
❖ 增量分配法的特点
当 N = 1 时为0—1分配;当 N → ∞ 时,趋向均衡分配。
该方法简单,精度可以根据 N 的大小来调节,因而在实际中 常被采用。
短路线上,其它道路上分配不到交通量。
❖ 分配步骤 计算网络中每个出发地O到目的地D的最短路线; 将该OD交通量全部分配最短路线上; 每分配完一对OD后进行流量迭加,直到最后一对OD分配 完毕。
❖ 0-1分配法的特点 计算简单; 是其它交通分配的基础; 出行量分布不均匀,全部集中在最短路上; 未考虑路段上的容量限制,有时分配到的路段交通量大于道 路的通行能力; 有时某些路段上分配到的交通量为0,与实际情况不符;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未考虑到行程时间的改变。
第09章基本交通分配模型
9.1 交通分配与平衡
❖ 由于连接OD对间的道路有很多条,如何将OD交通量正确合理地分 配O与D之间的各条路线上,是交通分配模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如果两点之间有很多条路线,而这两点之间的交通量又很少的话, 这些交通量显然会选择最短的路行走。随着两点间交通量的增加, 选次短路,,最后两点间的所有路线都有可能被利用。
❖ 相比之下,非均衡模型具有结构简单、概念明确、计算简便等优 点,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非均衡模型根据其分 配手段可分为无迭代和有迭代2类,就其分配形态可分为单路径 与多路径2类。因此,非均衡模型可分为如下表所示的分类体系 。
非均衡模型的分类体系
9.3 非均衡交通分配模型 9.3.1 最短路交通分配法(all or nothing traffic assignment model) ❖ 分配原理:每一OD对对应的OD量全部分配在连接该OD对的最
0-1分配算例:
9.3.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限制最短路交通分配法
❖ 为克服最短路交通分配方法的缺陷,可采用容量限制最短路交通分 配方法,这种方法既考虑了路权与交通负荷之间的关系(即随着道 路上交通量的增大,行程时间也发生变化,即增大),同时也考虑 到了交叉口、路段的通行能力限制。
❖ 容量限制最短路交通分配法的原理如下:将原始的OD矩阵(n×n ) 阶分成 k 个同阶的小OD矩阵,然后分 k 次用最短路分配模型分 配OD量,每次分配一个小OD矩阵,每分配完一个小OD矩阵,修正 路权一次(采用路段阻抗函数模型),再分配下一个小OD矩阵, 直到所有的小OD矩阵都分配完为止。
❖ 在具体应用时,视路网的大小选取分配次数k及每次分配的OD量比 例。实际常使用五级分配制,第一次分配OD总量的30%,第二次 25%,第三次的20%,第四次15%,第五次10%。
9.3.3 增量分配法(incremental traffic assignment model)
❖ 增量分配法是容量限制最短路交通分配法的进一步推广,又 称为比例配流方法。
❖ 假设出行者能随时掌握整个网络的状态,即能精确计算每条 路径的阻抗从而做出完全正确的路径选择决策;
❖ 假设出行者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水平是相同的。
该方法仍然是近似算法,有时会将过多的流量分配到容量小 的路段。
N 越大,配流结果越接近均衡解,但计算工作量相应增加。 另外,非常大的 N 值也不能完全保证配流结果一定满足用户 均衡条件。
算例:
9.3.4 二次加权平均分配法 (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s)
❖ 分配思路:该方法是一种介于增量分配法和均衡分配法之间的一 种循环分配方法。基本思路是不断调整已分配到各路段上的交通 流量而逐渐达到或接近均衡分配。在每步循环中,根据已分配到 各路段上的交通量进行一次0—1分配,得到一组各路段的附加流 量,然后用该循环中各路段的分配交通量和附加交通量进行加权 平均,得到下一循环中的分配交通量。当连续两个循环中的分配 交通量十分接近时,即可停止计算。最后一个循环中得到的分配 交通量即是最终结果。
❖ 1956年,Backmann提出了均衡交通分配的数学规划模型。20年后 即1975年才由LeBlance等人将Frank-Wolfe算法用于求解Backmann 模型获得成功,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实用解法。
❖ Wardrop对交通网络均衡的定义为:在考虑拥挤对走行时间影响的 网络中,当网络达到均衡状态时,每对OD间各条被使用的路线具 有相等而且最小的走行时间,其它任何未被使用的路线其走行时间 大于或等于最小走行时间。通常称为Wardrop第一原理或用户优化 均衡原理。
❖ 如果道路用户都能准确知道各路线的行驶时间,并选择时间最短的 路线,最终两点间被使用的各条道路的行驶时间会相等;而没有被 利用的路线的行驶时间更长。这种状态称为:道路网的均衡状态。
❖ 由于在实际的交通分配过程中,有很多对OD,每一OD对间又有很 多条路线,且路线间有许多路段相互交织。由于这种复杂性,1952 年Wardrop提出了网络均衡的概念和定义后,如何求解均衡交通分 配成了运输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 实例
9.2 交通分配模型的分类
举例说明非均衡交通分配、均衡交通分配与随机交通分配。
❖ 均衡模型一般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维数很大的凸规划问题或非线性 规划问题。理论上说,这类模型结构严谨,思路明确,比较适合 于宏观研究。但是,由于维数太大、约束条件太多,这类模型的 求解比较困难,尽管人们提出了一些近似方法,但计算仍很复杂 ,实际工程中很难应用。
❖ 分配步骤
分配算例:
试用二次加权平均分配法(MSA方法)求解下面的固定需求交 通分配问题(迭代2次)。
9.4 用户优化均衡交通分配模型(User Equilibrium Model) UE(用户均衡)的概念最早由Wardrop于1952年提出。User Equilibrium的基本假设有:
❖ 假设出行者都力图选择阻抗最小的路径;
将原OD矩阵分成 N 等份,对每一个小矩阵用最短路分配 方法分配,完成以后,根据阻抗函数重新计算各条边的阻 抗(时间),然后再对下一个小矩阵进行分配,直到 N 个 矩阵分配完毕。
❖ 算法描述
❖ 增量分配法的特点
当 N = 1 时为0—1分配;当 N → ∞ 时,趋向均衡分配。
该方法简单,精度可以根据 N 的大小来调节,因而在实际中 常被采用。
短路线上,其它道路上分配不到交通量。
❖ 分配步骤 计算网络中每个出发地O到目的地D的最短路线; 将该OD交通量全部分配最短路线上; 每分配完一对OD后进行流量迭加,直到最后一对OD分配 完毕。
❖ 0-1分配法的特点 计算简单; 是其它交通分配的基础; 出行量分布不均匀,全部集中在最短路上; 未考虑路段上的容量限制,有时分配到的路段交通量大于道 路的通行能力; 有时某些路段上分配到的交通量为0,与实际情况不符;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未考虑到行程时间的改变。
第09章基本交通分配模型
9.1 交通分配与平衡
❖ 由于连接OD对间的道路有很多条,如何将OD交通量正确合理地分 配O与D之间的各条路线上,是交通分配模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如果两点之间有很多条路线,而这两点之间的交通量又很少的话, 这些交通量显然会选择最短的路行走。随着两点间交通量的增加, 选次短路,,最后两点间的所有路线都有可能被利用。
❖ 相比之下,非均衡模型具有结构简单、概念明确、计算简便等优 点,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非均衡模型根据其分 配手段可分为无迭代和有迭代2类,就其分配形态可分为单路径 与多路径2类。因此,非均衡模型可分为如下表所示的分类体系 。
非均衡模型的分类体系
9.3 非均衡交通分配模型 9.3.1 最短路交通分配法(all or nothing traffic assignment model) ❖ 分配原理:每一OD对对应的OD量全部分配在连接该OD对的最
0-1分配算例:
9.3.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限制最短路交通分配法
❖ 为克服最短路交通分配方法的缺陷,可采用容量限制最短路交通分 配方法,这种方法既考虑了路权与交通负荷之间的关系(即随着道 路上交通量的增大,行程时间也发生变化,即增大),同时也考虑 到了交叉口、路段的通行能力限制。
❖ 容量限制最短路交通分配法的原理如下:将原始的OD矩阵(n×n ) 阶分成 k 个同阶的小OD矩阵,然后分 k 次用最短路分配模型分 配OD量,每次分配一个小OD矩阵,每分配完一个小OD矩阵,修正 路权一次(采用路段阻抗函数模型),再分配下一个小OD矩阵, 直到所有的小OD矩阵都分配完为止。
❖ 在具体应用时,视路网的大小选取分配次数k及每次分配的OD量比 例。实际常使用五级分配制,第一次分配OD总量的30%,第二次 25%,第三次的20%,第四次15%,第五次10%。
9.3.3 增量分配法(incremental traffic assignment model)
❖ 增量分配法是容量限制最短路交通分配法的进一步推广,又 称为比例配流方法。
❖ 假设出行者能随时掌握整个网络的状态,即能精确计算每条 路径的阻抗从而做出完全正确的路径选择决策;
❖ 假设出行者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水平是相同的。
该方法仍然是近似算法,有时会将过多的流量分配到容量小 的路段。
N 越大,配流结果越接近均衡解,但计算工作量相应增加。 另外,非常大的 N 值也不能完全保证配流结果一定满足用户 均衡条件。
算例:
9.3.4 二次加权平均分配法 (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s)
❖ 分配思路:该方法是一种介于增量分配法和均衡分配法之间的一 种循环分配方法。基本思路是不断调整已分配到各路段上的交通 流量而逐渐达到或接近均衡分配。在每步循环中,根据已分配到 各路段上的交通量进行一次0—1分配,得到一组各路段的附加流 量,然后用该循环中各路段的分配交通量和附加交通量进行加权 平均,得到下一循环中的分配交通量。当连续两个循环中的分配 交通量十分接近时,即可停止计算。最后一个循环中得到的分配 交通量即是最终结果。
❖ 1956年,Backmann提出了均衡交通分配的数学规划模型。20年后 即1975年才由LeBlance等人将Frank-Wolfe算法用于求解Backmann 模型获得成功,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实用解法。
❖ Wardrop对交通网络均衡的定义为:在考虑拥挤对走行时间影响的 网络中,当网络达到均衡状态时,每对OD间各条被使用的路线具 有相等而且最小的走行时间,其它任何未被使用的路线其走行时间 大于或等于最小走行时间。通常称为Wardrop第一原理或用户优化 均衡原理。
❖ 如果道路用户都能准确知道各路线的行驶时间,并选择时间最短的 路线,最终两点间被使用的各条道路的行驶时间会相等;而没有被 利用的路线的行驶时间更长。这种状态称为:道路网的均衡状态。
❖ 由于在实际的交通分配过程中,有很多对OD,每一OD对间又有很 多条路线,且路线间有许多路段相互交织。由于这种复杂性,1952 年Wardrop提出了网络均衡的概念和定义后,如何求解均衡交通分 配成了运输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 实例
9.2 交通分配模型的分类
举例说明非均衡交通分配、均衡交通分配与随机交通分配。
❖ 均衡模型一般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维数很大的凸规划问题或非线性 规划问题。理论上说,这类模型结构严谨,思路明确,比较适合 于宏观研究。但是,由于维数太大、约束条件太多,这类模型的 求解比较困难,尽管人们提出了一些近似方法,但计算仍很复杂 ,实际工程中很难应用。
❖ 分配步骤
分配算例:
试用二次加权平均分配法(MSA方法)求解下面的固定需求交 通分配问题(迭代2次)。
9.4 用户优化均衡交通分配模型(User Equilibrium Model) UE(用户均衡)的概念最早由Wardrop于1952年提出。User Equilibrium的基本假设有:
❖ 假设出行者都力图选择阻抗最小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