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饰鉴赏
彝族服饰简要介绍课件
![彝族服饰简要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007f9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f.png)
彝族女子服饰
百褶裙
彝族女子的代表性服饰之一是百褶裙。这种裙子通常由多层布料叠加而成,颜色 鲜艳,褶皱细密,走起路来裙摆摇曳,显得优雅而富有民族风情。
银饰与绣花
彝族女子的服饰上常有精美的银饰和绣花装饰。银饰通常镶嵌在衣领、袖口和裙 摆上,增添了一份华贵;而绣花则多以花鸟鱼虫为题材,手法细腻,色彩鲜艳, 展示了彝族女子的勤劳与智慧。
旅游资源
独特且精美的彝族服饰,成 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它不仅展示了彝族的民族特 色,同时也为当地的旅游业 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活 力。
艺术价值
彝族服饰以其精美的刺绣工 艺、独特的色彩搭配和富有 民族特色的设计,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它是中华民族 传统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 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
彝族服饰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时期
彝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
人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
02 03
近现代变革
随着社会的变革,彝族服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传统的彝族服 饰在一些场合仍然被穿着,如节日、婚礼等;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服饰 也逐渐进入彝族人民的生活中。
彝族服饰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1 2 3
设计理念融合
将彝族服饰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 合,打造出兼具民族风与现代感的服饰作品。
跨界合作
鼓励彝族服饰设计师与现代品牌、设计师进行跨 界合作,共同推动彝族服饰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发 展。
创新元素引入
积极引入现代流行元素,如时尚图案、新型面料 等,与彝族传统服饰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出独特 的设计风格。
彝族服饰简要介绍课件
目 录
• 彝族服饰概述 • 彝族服饰的分类与特点 • 彝族服饰的制作技艺 • 彝族服饰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 结语
彝族服饰的色彩
![彝族服饰的色彩](https://img.taocdn.com/s3/m/803b4e58ddccda38376baf54.png)
彝族服饰的色彩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必定会积淀下来一些极具传统色彩的风俗习惯,也必定会保留下来一些极具民族魅力的文化表象。
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是在漫长的民族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是民族感情认同最直观的表现。
一个民族审美心理表达形式可以表现在民族文化系统中的方方面面,而服饰作为人类的贴身之物,是民族审美心理最直观的表现形式。
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民族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一、彝族服饰色彩的审美渊源彝族服饰的色调搭配五彩斑斓,以红、黄、黑为基础,以红、黄、黑、白、青为主色调。
这与彝族古代“五色观”的色彩观念密切相关。
在《吐鲁立咪》、《哎哺舍额》等古籍中认为:清青之气产生天。
浊红之气产生地,天白地黑生成了宇宙。
这样以青、红、皂、白来分天地。
在《彝族源流》、《异文丛刻》等古籍中,有以五色配五方、五色配五行的观念。
认为: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东方育龙、木,南方赤龙、火,西方白龙、金.北方黑龙、水,中央黄龙、土。
彝族古代还有五色族称。
尼、能部族即以青、红为族称,尼部即青夷,能部即红夷;慕、饵部族以白、黑为族称,“慕吐洱那”即天白地黑,慕部即白夷,饵部即黑夷;有尚黄部族“署舍乌够左”即“鸡冠黄人”部夷人。
《物始纪略》中专门有《羊头青人根》、《鸡冠黄人根》、《猪毛黑人根》、《九掐脸白人》、《尼能清红九只脚》等篇章。
这些与彝族古代许多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观念相关联,反映了天文、历算、宗教、哲学、社会民俗等等方面的深层内涵。
由于居住地域不同,“慕吐饵那”即“白天黑地”之白天,在高原地区变成了蓝天,相应就成了蓝天黑地。
反映到服饰上就增加了蓝色色调。
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以五色为基调。
探究其本来的内蕴,白或蓝代表天,黑代表地,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青代表绿草森林。
二、彝族服饰的色彩审美总的来说“黑、红、青、黄,白”构成了彝族服饰中的主要色彩。
其中首服多黑底,装饰配色大量使用红、黄、蓝、白等色,其中以红色为主。
中国的少数民族服饰云南的彝族和傣族服饰
![中国的少数民族服饰云南的彝族和傣族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9cb6f6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e.png)
中国的少数民族服饰云南的彝族和傣族服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其中,云南地区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地方,彝族和傣族是云南的两个主要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文化独特而美丽。
本文将从彝族和傣族的服饰特点、历史传承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魅力。
一、彝族服饰彝族是云南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服饰以鲜艳多彩、独具特色而著称。
彝族服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颜色、图案、材质以及造型等方面。
首先,在颜色方面,彝族服饰常常以红色、黄色、蓝色等鲜明的颜色为主。
红色象征着热情和幸福,黄色代表着富饶和丰收,蓝色则寓意着自由和平静。
这些鲜艳的颜色使得彝族服饰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其次,在图案方面,彝族服饰常常以鸟、花、云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进行装饰。
这些图案多以刺绣、缝纫等手工艺技术呈现出来,细腻而精巧。
这些图案不仅体现了彝族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热爱,也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再次,在材质方面,彝族服饰常常选用天然的材料进行制作,如棉、麻、丝等。
这些材质通透舒适,适合云南地区的气候,同时也与彝族人的生活方式相契合。
最后,在造型方面,彝族服饰的造型以宽松、飘逸为主。
女性常常穿着宽袍、长裙,而男性则着装宽松的长袍。
这种宽松的造型不仅方便了彝族人的活动,也凸显了他们对自由和舒适的追求。
彝族服饰的历史传承悠久,代代相传,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彝族人将服饰视为族群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象征,更是展示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他们通过服饰的选择和搭配,展示了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以及对美的追求。
二、傣族服饰傣族是云南地区另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同样引人注目。
傣族服饰独特而丰富,体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豪放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傣族服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色彩、装饰、款式以及细节方面。
首先,在色彩方面,傣族服饰通常采用鲜明的色彩,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红色象征着傣族人的热情和喜庆,蓝色代表着宁静和祥和,绿色则寓意着农业和自然。
彝族服饰 彝族撒尼服饰有什么特点
![彝族服饰 彝族撒尼服饰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e4f2cf04a1b0717fd5dd3f.png)
彝族服饰彝族撒尼服饰有什么特点>说起彝族撒尼人的服饰,人们常会想起娇美的阿诗玛那如用百花编织、色彩艳丽、韵味无穷的打扮。
据彝族文献《阿诗玛》记载:“美丽的阿诗玛,包头红光闪,耳环垂两颊,面秀如皎月,身修似金竹,左手戴金戒,右手戴银镯,身披絮羊皮,漂亮的围腰带,美似老胡须,一缕又一缕,垂须颤悠悠。
脚像黄萝卜,穿着绣花鞋,灰衣配黑裤,全身多协调。
”今天撒尼姑娘的服饰也大致如此。
她们挑绣出来的花包头、花围腰、花边衣服图案、工艺精湛独特,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刻。
撒尼服饰既有美化生活的装饰性;又有长幼及已婚、未婚的标志性;还有信仰崇拜的象征性及审美心理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这也许就是撒尼服饰让人着迷之处。
作为撒尼女性,一般自幼就必须学习刺绣、挑花。
刺绣、挑花的优劣,常与她们未来的恋爱、婚姻成败有关。
谈情说爱,择偶配婚,男性首先索取的信物,就是姑娘贴身的挑刺品―――花腰带。
撒尼人的装饰图案,色彩明丽和谐,做工精细,一丝不苟,具有变形大胆、夸张、简练的民族特点。
撒尼姑娘戴的花布包头是全身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它把一张张楚楚动人的笑脸映衬得更加秀美。
花布包头以红、绿、蓝、紫、黄、青、白七种颜色的丝绸配制,外沿镶上银制泡泡(撒尼语称“卡士玛”),长辫裹于包头中,包头两端各缀着一只“彩蝶”(三角形包绣花图案布),右侧还垂吊着一串串珠和一绺乌黑的黑发。
串珠垂至胸前,走路时,串珠左摇右摆,洋溢着青春、妩媚,煞是好看。
传说,撒尼包头的图案是仿天上的彩虹制作的,为的是纪念一对为忠贞的爱情投火殉情的恋人。
这对恋人死后化作了七彩长虹。
姑娘们于是纷纷绣起了彩虹,并把它放在自己的头上,象征着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
姑娘们衣服上通常也绣上了自己心爱的花饰,上衣多穿绣有花纹图案的白色、浅蓝色上衣,宽松的袖子上用彩色丝绸布镶了两道宽花边。
斜襟上略过膝,左襟边沿用紫红包或黑包绒布镶上牛鼻子形纹宽边。
背部披上一块以黑绒布作外壳的洁白羔羊皮,腰间系花腰带,下着黑色或青色等深色花边宽裆裤,足穿绣花鞋。
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与文化
![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07c10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5.png)
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与文化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
作为彝族人民的一种重要文化表达形式,传统服饰在彝族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云南彝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彝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独特,独特的设计和细致的手工艺制作技巧使其独树一帜。
彝族女性的传统服饰通常由束胸、腰带、裙子和头饰等组成。
其中,束胸是非常重要的一件衣物,可以展示女性的美丽和身份地位。
束胸的图案经过精细绣制,多以花鸟、瑞兽等为主题,彩色丝线交织成各种繁复的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彝族传统裙子也是彝族女性服饰的一大特点,其设计独特,制作细腻。
彝族传统裙子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紧身裙,下层为裙裾,布满绣花和图案,展现了彝族女性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不同地区的彝族传统裙子受到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图案和颜色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样式。
此外,彝族头饰也是彝族传统服饰的一大特点。
彝族传统头饰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头饰代表着不同的地位和身份。
其中,彝族女性常戴的头饰分为高头饰和低头饰两种。
高头饰象征着已婚妇女的身份,低头饰则代表着未婚少女。
头饰的设计和工艺同样精细,多以鲜花、羽毛、珍珠等为装饰元素,给人一种华丽和高贵的感觉。
二、彝族传统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彝族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首先,彝族传统服饰反映了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
服饰图案多以花鸟、山水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寓意着对自然界神秘力量的追求和敬畏。
同时,服饰色彩丰富多样,饱含着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精神。
其次,彝族传统服饰也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价值观。
彝族人民注重家庭和睦,重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因此,在彝族传统服饰中,家族纹样常常出现,寓意着对家族的热爱和尊重。
此外,彝族传统服饰也对女性的美丽和婚姻给予了特殊的意义,反映了彝族人民对家庭生活和婚姻的重视。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造型研究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造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3d5a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6.png)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造型研究云南楚雄彝族是中国彝族的一个分支,他们以独特的服饰文化而闻名。
彝族服饰在楚雄地区历史悠久,丰富多样,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美感。
本文将对云南楚雄彝族服饰的造型进行研究。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的造型以鲜艳多彩、独特奇特而著称。
彝族人民注重色彩的搭配,常常使用红、黄、蓝、绿等明亮的颜色,以表达生活的喜悦和热情。
在服饰的细节上,彝族人民善于运用绣花、刺绣等技巧,装饰服饰,使其更加美观。
彝族男性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白色长袍、黑色外衣、腰带、头巾等。
白色长袍是彝族男性最常穿的服饰,它代表了纯洁和庄重。
黑色外衣则是男性的标志,象征着阳刚之气。
腰带是男性服饰中常见的装饰品,不仅可以固定衣物,还可以显示男性的身份和地位。
头巾则是男性的标志,彝族人民认为戴上头巾可以保护头部,使头发更加整齐。
彝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则更加丰富多样。
彝族女性的服饰主要包括上衣、裙子、腰带、头饰等。
上衣通常是绣花的,用丝绸或棉布制作而成,绣花图案十分精美,常常以花鸟、动物为主题。
裙子则是彝族女性的标志,裙子的样式和长度各不相同,有长裙、短裙、褶裙等多种款式。
腰带是女性服饰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彝族女性善于用腰带来修饰自己的身材,使自己更加美丽。
头饰则是彝族女性独特的标志,彝族女性常常佩戴花环、发簪等头饰,以增添魅力和美感。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的造型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还可以为服装设计师提供灵感和借鉴。
通过对彝族服饰造型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美学原则和设计理念,为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新的元素和风格。
总之,云南楚雄彝族服饰的造型丰富多样,色彩鲜艳,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美感。
通过对彝族服饰造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同时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的灵感和创意。
《彝族服饰介绍》课件
![《彝族服饰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9b034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f.png)
感
谢
观
看
汇 报 人 :
关
彝族服饰的历史发展
发展:彝族服饰在历史长河中 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和特色
特点:彝族服饰以黑色为主, 辅以红色、黄色等色彩,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
起源:彝族服饰起源于古代 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
传承:彝族服饰在传承中不断 创新,成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彝族服饰的传统与文化内 涵
起源:彝族服饰起 源于古代,具有悠 久的历史
原材料短缺:部分传统服饰原材料难以获取
文化保护意识不足:对彝族服饰的文化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强
彝族服饰的保护措施与政 策支持
建立彝族服饰博物馆,展示和保护彝族服饰
制定彝族服饰保护政策,加强保护力度
开展彝族服饰传承活动,提高公众认知度
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彝族服饰制作和传承
彝族服饰传承与创新的发 展方向
传统技艺的保护: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确保技艺的传承和延续。
创新设计:结合现代审美和时尚元素,对彝族服饰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加符合现代 人的审美需求。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品牌,提高彝族服饰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传播:通过展览、表演、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高 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 录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历的彝
第 二
史起族 章
源服
与饰
彝族服饰的起源
彝族服饰起源 于古代西南地 区的少数民族
彝族服饰的起 源与古代西南 地区的自然环 境、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等因
素密切相关
彝族服饰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新石 器时代,当时的 人们已经开始使 用兽皮、羽毛等
彝族服饰特点介绍
![彝族服饰特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ce8258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8.png)
彝族服饰特点介绍作为中国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民族。
彝族服饰在彝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彝族人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底蕴。
彝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样式和精美的工艺,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彝族服饰的特点,从服饰的制作材料、颜色搭配和纹饰等方面进行探讨。
彝族服饰制作材料以手工编织为主,多采用天然的植物纤维材料,如蚕丝、羊毛、棉花和藤条等。
其中,彝族服饰中最常使用的材料是蚕丝,这是因为蚕丝具有柔软光滑、光泽度好的特点,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华丽的彝族服饰。
此外,彝族服饰还以羊毛为辅助材料,用以增加服饰的保暖性能。
彝族人民对于服饰材料的选择非常讲究,他们注重选择质量好、手感细腻的材料,这为彝族服饰增添了一份高贵和典雅的气息。
彝族服饰在颜色搭配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彝族人民喜欢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来装点他们的服饰,代表着生机勃勃和美好的意义。
红色、黄色和绿色是彝族服饰中最常见的几种颜色。
例如,彝族妇女的上装通常以红色为主色调,这代表着热情和幸福。
而黄色则象征着太阳和土地的丰收,因此在彝族服饰中也经常出现。
此外,绿色的运用也非常普遍,它代表着自然和环保,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通过合理的颜色搭配,彝族服饰绽放出绚丽多彩的魅力。
彝族服饰的另一个独特特点是纹饰的运用。
彝族人民善于利用纹饰来装饰他们的服饰,因此彝族服饰上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纹饰有的是代表着动植物的形象,有的是象征着吉祥的符号,还有的是表达对大自然敬畏之情的图案。
这些纹饰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细,饰品上有时会绣上各种彩线,增加纹饰的层次感,使服饰更加立体和生动。
通过纹饰的运用,彝族服饰显得充满诗意和情感。
综上所述,彝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样式和精美的工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彝族服饰以天然的植物纤维材料为主要材料,制作工艺精湛。
在颜色搭配方面,彝族人民喜欢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给人一种活力和喜悦的感觉。
而丰富多彩的纹饰则令彝族服饰更加独特和具有艺术性。
关于彝族服装的介绍
![关于彝族服装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05c603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9.png)
关于彝族服装的介绍
彝族妇女的传统服饰,主要有:上衣、裙子和围裙。
上衣一般为黑色,也有蓝色、灰色或紫色。
妇女喜穿绣满花卉、鸟兽图案的上衣,并把刺绣图案镶在黑色的衣服上。
她们把彩色的丝线绣在长衫上,领口、袖口和裤腿上也绣上各种图案。
围着脖子、腰间、袖口的围裙上有用红、绿、蓝等颜色的丝线绣成的花纹。
围着围裙的上衣,在领口和袖口处饰以彩色布块,有的还在领口和袖口处镶一圈花边。
妇女爱穿黑布镶边的裙子,以表现其纯真朴素的性格。
裙子长至膝盖以上,上下两截呈长方形,在两侧各有一条裙边。
穿着这种裙子时,女人们喜欢用一种叫“阿普嘎郎”(意为“把裙子挂起来”)的特殊装束:把一件宽松肥大的衣服系在腰间,然后从腋下下端拉起一条长达脚踝的长裙,裙子上面缀满五颜六色的彩带和各种装饰品。
她们认为这样穿不仅能使自己显得更美丽,而且还能显示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彝族妇女还爱穿无袖上衣,上衣多用黑色布料镶边。
—— 1 —1 —。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c74d7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5.png)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云南彝族服装是彝族族群的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特征。
本文将对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进行研究。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主要分为上衣、裙子、腰带和鞋袜等四个部分。
上衣多为开襟长衫,前胸一般装饰有绣花或刺绣图案,袖口饰有彝族特有的彩带。
裙子一般为腰裙,常常用彩色布料制成。
腰带是彝族服装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彝族人将腰带看作是象征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象征。
鞋袜则是用来保护脚部的服饰,常常与服装颜色搭配。
云南彝族服装的美术色彩特征主要表现在颜色的选择和图案的装饰上。
彝族服装中常用的颜色有红色、青色、黄色、蓝色等,这些颜色寓意着彝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红色是彝族传统文化中吉祥、喜庆的代表颜色,常常用于婚嫁仪式中。
青色象征着自然和生命的蓬勃,常常用于节日和庆典中。
黄色是彝族人对于丰收和富饶的期盼,常常用于农耕季节。
蓝色则是彝族服饰中最常见的颜色,寓意着彝族人对天空和自然的崇敬。
图案装饰是云南彝族服装的重要特征。
彝族服装上的图案多为几何图案和植物花纹,常常用刺绣或织锦的方式进行装饰。
几何图案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常常采用菱形、几何形和抽象形状等进行组合,给人一种生动而富有力量感的印象。
植物花纹则是彝族服饰中最常见的图案,常常以花朵、叶子和果实等植物元素为基础进行设计,寓意着生命和繁荣。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特征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服装结构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彝族人民对于身份和地位的重视,而美术色彩特征则展现了彝族人民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人传承和发展彝族服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eb34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3.png)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彝族是云南省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其服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融合了彝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理念,成为中国民族服饰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对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彝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一、结构特征1. 上衣彝族男女上衣结构多呈马甲式样,男式多为交领式,女式多为圆领或方领。
男女皆有开襟式和封襟式两种款式,开襟式一般为交领式,前襟分四片,领口暴露。
封襟式则为连领式,只有在襟口和襟沿上有装饰,其余则为一体。
而上衣的衣摆多为鱼尾式,侧缝看做特殊处理,舒适且灵活的同时还能展现彝族服饰的特色。
2. 下装彝族的下装通常为宽松直筒式裤裙,男女均有穿戴。
女装的下装则多为裙子,呈圆筒式而下垂舒展。
裙摆的宽度和长度因地域而异,有长有短,但基本为膝下或脚踝。
女式裤裙常有齐腰,松紧一体的腰身,以及宽大的下摆和蝙蝠袖式的裤腿,使得穿着者显得端庄、飘逸。
3. 配饰彝族服饰的配饰十分丰富多彩,头饰、项链、耳环、手镯、腰带等均为必不可少的搭配品。
头饰一般为饰有银质装饰的帽饰,有的还有发束。
项链、耳环常为银饰品,其中还配有羽毛、贝壳、木珠等装饰物,表现出彝族服饰独特的美感。
腰带、手镯等也是传统彝族服饰的特色元素,有的腰带还带有银制的老腰银。
二、美术色彩特征1. 色彩鲜艳彝族服装的美术色彩以鲜艳为主,常以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鲜艳色彩为主色调。
这与彝族人民向往自由、和平、美好生活的心理需求相吻合。
彝族服饰中的色彩运用丰富多彩,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穿着均有各自特色,但总体来说都以鲜艳活泼的色彩为主,展现出彝族人民乐观向上、热情好客的品质。
2. 色彩对比在彝族服饰的布料上,常常用相互对比的鲜艳色彩进行搭配,既能增加服饰的艺术美感,又能突出个性风格。
如在服装的领口、袖口、下摆、腰身等位置,常以对比色彩作为点缀,增加服饰的艺术感和立体感。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97f6ff0d581b6bd97f19ea24.png)
楚雄彝族服饰中刺绣图案探析摘要:楚雄彝族服饰刺绣图案历史悠久,且图纹种类繁多,刺绣图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刺绣图案在服饰中体现了实用与装饰共融的统一性,表现出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显示了彝族原始古朴的崇尚意识,也反映出渗透和交融其他民族和近代艺术多姿多彩的和谐美这一艺术特点,并从针法、色彩的分析上描绘出了楚雄彝族服饰的多姿多彩。
同时也对图案的实用、审美及市场价值进行了简要的探析,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对这一民间艺术珍品传承与保护下去。
关键词:彝族服饰;刺绣图案;艺术特点;价值引言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和语言文字的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彝族的服饰反映了本民族的个性特点,是漫长历史的产物。
由于彝族人散居面广,在外族的融合和族内支系分衍的影响下,形成其服装与装饰图纹的多样化。
有资料记载,彝族的服饰按彝人居住的地域,划分为四川的凉山型,云南的滇西型、滇东南型、滇南红河型、楚雄型以及贵州的乌蒙型等,其款式达300余种之多。
其中楚雄型是基本保持了彝族独特完整服饰文化体系的代表之一,这里主要是以分析楚雄型的彝族服饰中的刺绣图案为主。
一、楚雄彝族服饰刺绣的历史溯源楚雄型服饰主要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及邻近彝族地区,穿着人口约70余万人。
楚雄州地处滇池与洱海之间,东接乌蒙,北依金沙,南临哀牢,是古代各部彝族辗转迁徒之地,为彝语几大方言的交汇地带,故服饰也纷繁多彩。
《后汉书·西南夷传》中有记载,古哀牢人曾织“桐华布”;唐代,彝族先民曾绣“斑衣”,元明清时期,刺绣即在彝族妇女中盛行,可见彝族纺织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
楚雄型分布区与其他彝族地区相比,是彝族支系最多最集中之地,也是保留彝族传统文化较多的地区之一。
在民间,有许许多多关于彝族刺绣的传说。
关于楚雄彝族刺绣,流传最多的是:很久以前,昙华山上有两个彝族姑娘,一个叫咪依噜,一个叫咪波嫫。
她俩又聪明又漂亮,虽然到了出嫁的年龄,可惜连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
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天仙园里来了个女神仙,叫她们放下手中的活儿,跟她到山林中转一转。
凉山昭觉彝族服饰纹饰分析
![凉山昭觉彝族服饰纹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fc4fe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a.png)
凉山昭觉彝族服饰纹饰分析摘要:中华民族服饰经过几千年的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以及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互相融合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生活在我国西南边陲的凉山昭觉彝族,长期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和二半山区,20世纪中叶前尚停留在奴隶制社会,在长达千年之久、封闭而传统的社会中,形成了古朴而独特的服饰风貌,成为彝族物质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凉山昭觉彝族服饰的图案、纹饰上蕴含的历史、宗教、民俗印迹等丰富文化内涵,反映了其多种崇拜和万物有灵等观念。
本文从材料,内涵,造型,色彩上分析了凉山昭觉彝族服饰纹饰。
关键词:彝族服饰纹饰1、凉山昭觉彝族服饰纹饰的材料凉山昭觉彝族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为主,犹以毛料为上。
麻料可散热、毛料可保暖,以适应高寒山区多变复杂的气候,亦经久耐用,所以凉山昭觉彝族日常生活服装中鲜少见有绸缎这样的细软面料,而多是手工自制的土布、羊毛制品。
1由这些天然本色呈厚重、粗犷的面料制成的衣服,自然也拥有了质朴而博大的美。
2、凉山昭觉彝族服饰纹饰的内涵凉山昭觉彝族服饰的纹饰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美,它常常还是符号与意义之间的一种肯定和结合,承载着凉山昭觉彝族原始宗教的诸多印迹。
就服饰色彩而言不仅是色彩本身生理属性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是凉山昭觉彝族民族文化心理的典型反映,为凉山昭觉彝族审美情趣与文化特征之一。
凉山昭觉彝族的图案纹样,大多取材于大自然和劳动生活中所观察接触的各种事物的形体,如日月、波浪、鸡冠、彩虹、火镰、羊角、铁链、窗格、石阶、蟹脚等,有的为写实,有的变为写意,只留其基本特征,同时也变为抽象的几何图案。
但无论何种形式,其纹义均为一样。
每一种都有它自身的含义,表现了凉山昭觉彝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植物崇拜和动物崇拜。
比如,火镰纹源于彝族对火的崇拜。
火镰是凉山昭觉彝族取火的重要工具。
凉山昭觉彝族世代生在海拔2000以上的高寒山区。
2火是他们生活之必需,他们认识到火是他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因而自然对火怀着感激之情加以崇拜。
彝族服饰特点介绍
![彝族服饰特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a9a6cd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01.png)
彝族服饰特点介绍
1. 彝族服饰那可真是太有特色啦!就说那色彩,哇,简直像彩虹一样绚丽多彩呢!比如他们的传统服装上有各种鲜艳的颜色搭配,红的像火,蓝的像天空,难道你不想看看这么美的色彩组合吗?
2. 彝族服饰的图案也超级厉害呀!各种精美的图案绣在衣服上,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故事在诉说。
像那朵绽放的花朵图案,不就像彝族人民美好的生活在盛开吗?
3. 嘿呀,彝族服饰的配饰也不容小觑呢!那些银质的饰品,闪闪发光,挂在身上叮叮当当的,多有意思呀!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跳舞,你能想象那场景有多美妙吗?
4. 哇塞,看看那彝族的裙子,长长的裙摆摇曳起来,多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呀!那飘动的感觉,真的会让人着迷呢,你难道不想感受一下这种魅力吗?
5. 彝族男子的服饰也很有特点哦!那简洁又大气的装扮,显得特别精神帅气。
就好像英勇的战士即将出征,是不是特别酷呀?
6. 还有哦,彝族服饰的制作工艺那可是相当精湛呀!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深情与用心。
这就跟我们做喜爱的事情一样,无比认真,你说是不是很厉害呢?
7. 彝族服饰对于他们来说可不仅仅是衣服,那更是他们文化的象征呀!就像我们的宝贝一样,无比珍贵。
你想想,我们是不是也有那样视为珍宝的东西呢?
8. 总之啊,彝族服饰真的是独特又迷人,充满了魅力和故事。
我们真应该好好去欣赏和了解,一定会让我们大开眼界的!。
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共3篇
![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91b92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2.png)
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共3篇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1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凉山彝族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之一。
彝族的服饰文化是彝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凉山彝族地区,每一个村寨都有其独特的彝族服饰文化,反映出了彝族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家族情感。
一、女性服饰文化凉山彝族女性的服饰文化色彩鲜明,以红、绿、蓝为主要配色。
日常生活中,女性通常穿着长袍,通过不同的纹样和颜色表达身份和家族属性。
衣袖、领子和腰带上的绣花是彝族女性服饰中的亮点。
绣花技艺传承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彝族女性的一种文化传统。
绣花用的是特殊的线,颜色鲜艳协调,达到了视觉效果的完美呈现。
彝族女性出嫁时,穿的是特殊的结婚服饰。
结婚服饰上要根据村寨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和细致制作。
结婚服饰包括腰带、上衣、裙子、发饰等等。
如今,结婚服饰的设计或许有所创新,但其传统元素依然被保留下来。
二、男性服饰文化彝族男性的服饰文化相对简单,但也凸显了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代表意义。
和女性不同,彝族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主要采用黑、灰、白等暗色系。
彝族男性的服饰以蓝色为主的衬衣和黑色或灰色的直裤为基础,遵循着传统的彝族服饰文化。
他们所穿着的衣服决定了他们的身份,如村寨长、家长等等。
同时,他们的帽子也是具有重要文化象征意义的。
三、服饰文化的传承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但随着社会进步,很多年轻的彝族人并不真正了解和掌握他们文化的传统。
如今,凉山彝族地区文化学校为保护和传承凉山彝族服饰文化,开设了一系列彝族服饰、英语以及绘画等课程,鼓励年轻人继承他们的文化,同时增加对彝族文化的了解。
四、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现状在当今社会,凉山彝族服饰融合了现代元素,集传统与时尚于一身,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和多元化的修饰,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总之,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彝族人民的文化历史和民族风情,而且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山型服饰——依若式、所低式
• 主要流行于四川和毗领各县,以及云 南省少江流域。这类服饰古朴、独特,较 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凉山 田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 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发 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头饰为“英雄 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下 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 小裤脚之分。妇女着初,戴头帕,育后戴 帽或缠帕。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 饰,重劲部修饰,戴银领牌。其衣饰的传 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 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 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 案是其传统纹样。这类服饰又分依诺、圣 乍、所底三个样式。 依若式:流行于四川美姑、雷波、甘 洛、马边、峨边等县和昭觉以及云南巧家、 永美等县的部分地区,即操“依诺”土语, 俗称大裤脚的彝族地区。
4.彝族服饰 - 彝族的绣花衣
• 云南彝族妇女大多擅长挑花刺绣,在彝族地居住地区, 彝族妇女都穿着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 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 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绿色等颜色的丝线 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还镶嵌有银泡。此外, 彝族妇女还喜欢在头巾、衣襟、坎肩、衣裳的下摆、 围腰、腰带、裤脚、裙边等处绣上各式色彩鲜艳、寓 意深刻的花纹图案作为别出心裁的装饰。挑花刺绣是 彝族服饰的特点。彝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挑花刺绣的 能手,她们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绣花、挑花、 补花的技巧,学习平绣、绉绣、缠绣、帖绣等针法。 彝族姑娘的嫁衣,是彝族长辈和小伙衡量姑娘才能的 标志。彝族姑娘若不会绣花或绣得不好,就算人长得 再漂亮,也难找到如意郎君。彝族妇女的服饰从头到 脚都有各式各样的绣花,每一朵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 艺品,都值得作为民族刺绣标本去研究它,去保存它。
•
最美丽的还是姑娘和少妇的服饰。尽管她们不着五彩长裙而穿蓝布长裤,但她 们的右衽上衣,大都绣有各种花卉、云图或几何图案,腰围也镶滚美丽的花边。 她们对自己的头饰尤为注重。有些村寨妇女戴的帽子,或状似马缨花,或形如 的锦鸡,还有戴鱼形帽、鸡冠帽的,可谓"百花齐放"。
乌蒙山服饰——威宁式、盘龙式
• 乌蒙山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彝族文化的发祥地,过去 山地彝族服饰与凉山服饰大同小异,明、清以来, 服装款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乌蒙型服饰过去多以毛、 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 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裤。女服盘肩,领 口、襟边、裙沿有花饰。乌蒙型服饰分威宁式和盘 龙式。威宁式主要流行于贵州毕节的八个县和六盘 水市的六枝、水城和云南昭通的镇雄、彝良、威信, 及四川叙永,古蔺等县。男女服饰,通常为青、蓝 色大襟右衽长衫、长裤,缠黑色或白色头帕,多系 白布腰带,着绣花高钉“鹞子鞋”。男子服装无花 纹,出门常披羊毛披毡;妇女服装领口、袖口、襟 国、下摆及裙脚均饰彩色花纹组合图案,汉语俗称 “反托肩大镶滚吊四柱”,头缠青帕作“人”字形, 并“勒子”、耳环、手镯,戒指等银饰,婚后则以 耳坠取代耳环。系白色或绣花围腰,身后垂花飘带; 盘龙式主要流行于贵州盘县以南至广西隆林一带。 本式男女服装款式多为青蓝色大襟右衽长衫,与威 宁式大同小异。唯头帕多为白色。女装花饰较少, 系黑色围腰,两条花飘带垂于身前。而隆林女装则 为大襟右衽镶边短上衣,配黑色短围腰,下空深色 长裤或四幅长裙,仅在衣衩、裙脚绣少许花纹,较 威宁式女装更为素净淡雅。头缠青帕,戴耳环手镯, 穿绣花鹰头鞋 。
中国彝族服饰
1.彝族女性服饰 2.彝族男性服饰 3.彝族女童服饰 4.彝族的绣花衣 5.彝族的绣花鞋 6.彝族服饰类型 7.彝族的服特点
早在公元初,彝族地区的居民就泛称为 “夷”。其自称为诺苏波、纳苏、尼苏等。 意思都是“黑族”,因为彝族崇尚黑色。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奇葩,它完整地凝聚 着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宗教、 政治、哲学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 蕴含着彝族人民在文化结构中深层的心理 积淀,是窥见彝族历史、生活的画卷。
3.彝族服饰 - 彝族女童服饰
• 彝族女童蓄发以后梳单辫垂直于脑后。八九岁时, 将单辫盘于头顶四周,辫尾缀以红色棉线,辫上 有时扣以弓形小木梳为饰。出嫁时则分流双辫、 交叉盘压在头帕上。如尚未出嫁而已达成年期者, 亦可择日分梳双辫。至乍地区青年戴红里青面双 层绣花头帕,依诺地区是一二米蓝布折成数层顶 于头上。所地地区是一长条青布,花线扎边,折 戴头上。三个地区都是生小孩后将帕换帽。圣乍、 依诺地区换为荷叶形夹帽,所地地区技为竹架青 布圆顶帽。也有用黑色长布缠头的,布约3厘米 宽,盘绕头四周,盘出10厘米左右。突出愈大者 愈贵,如过去黑彝贵族女子,不分成年与否、生 育与否,均通用。女子未成年前,耳上常挂红绿 珠,大如豌豆,以铁丝串四颗成一串,长三四厘 米,系红色棉线穿于耳际。或戴红色石质小圈, 用线穿入圈中,分挂耳际。成年或梳双辫时始戴 耳环。耳环为珊瑚、银泡、石料耳珠,玉、贝、 银耳牌,大都为圆星形。银质或铜质的式样较多。 最普通的是三合式或四合式联合花苞,中嵌料质 红豆。旧时黑彝贵族女子常带倒形花蒂式.下垂 用银丝编成的细带五条,每条尾端有圆坠,摇曳 别致。衣领是单独的一条,不和上衣相连,上缀 有银苞泡花,前面正中扣连处有一长方或梅花形 领牌。
2.彝族服饰 - 彝族男性服饰
• 男子多蓄发于头顶,彝族称“字尔”或“字木”。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装束。男孩在 四五岁时,头前顶留一块方形的头发,成年后 将其挽成一个发髻。人们视其为天神的 代表,认为它能主宰吉凶祸福.所以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能触摸、戏弄。因此汉 语称其为“天菩萨”。头上缠着青蓝色棉布或丝织头帕,头帕的头端多成一尖锥状, 偏鉴于额前左方,彝语称为“兹提”汉语名“英雄结”。青年人多将英雄结扎得细长 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彝族男子以无须为美,从 年轻时起就常将胡须拔去。男婴左耳穿孔,稍长即戴耳环。
5.彝族的绣花鞋
• 彝族纳的鞋底,一般是用多层的旧布叠缀一 起,用自制的麻线上蜂蜡纳缝而成,它让人 走起路来轻便起脚,使脚底感觉舒服。鞋面 也称鞋脸,造型有圆口、方口和尖口之分。 鞋面布的颜色黑、红、绿、蓝都有,鞋帮和 鞋面上绣满了各色的花朵植物。走路时,脚 面上的花朵在绿色的田埂上跳跃,脚停下不 动时,就象地上开出了朵朵野花。 • 彝族妇女穿绣花布鞋,一是和服装搭配 和谐,二是取材(衣、裤角边料)方便不用花 钱,还与生活的地理环境相适合。崎岖的山 路地面少平路,丘陵山区草株并不茂盛,穿 上布鞋上山干活方便轻快,同时因为云南山 区气候适宜,冬天不寒冷,布质的绣鞋已足 以御寒,相比藏族人穿靴,是为了适应高原 寒冷地带的保暖功能和保护腿不会被草割伤。 直苴彝族的绣花鞋是轻便实用的,也是审美 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
所底式:主要流行于四川布拖、普格 县及金阳、宁南、会理、会东、德昌、西 昌、昭觉、盐源、米易等县和云南元谋、 华坪等县的部分地区,即操“所底”土语, 俗称小裤脚彝族地区。
• 凉山彝族头饰的风格特点为女子戴头帕,婚后戴帽。除这 些整体外部特征外,凉山彝族各支系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 不一样,审美心理差异,图腾信仰不同,头饰也不同,因而形 成不同形制、风格和地域特征的头饰。凉山彝族头饰一 般以依诺、圣乍、所地三个方言区来划分,至于有何区 别,年轻族民已经说不太清,政府参与了上千年传统的 “火把节”选美活动后,各方言区、各支系把最美好的 服饰借为我所用,大彝族服饰格调更加鲜明。
彝族的绣花鞋
彝族妇女的鞋子更是别具一格,脚穿船形般的尖尖绣花 鞋,上面精心刺绣的花叶分明,别出心裁,而又美丽迷 人,使人无不赞叹彝家妇女心灵手巧,缝制工艺精湛。 妇女发害用黑布或绸子缠绕,上面插满各种加工精美的 银首饰花朵,漂亮之中更是显得富丽。老年妇女虽着佩 戴有银首饰的服饰,但在着装色彩上却爱穿深色衣裤, 较少穿着绣花过图案的衣裤和鞋子。由于彝族支系多, 居住地区不同,加之年龄、性别不同,穿戴也就各异。
滇东南型
• 主要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裤为主 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广西那坡、 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头方袍的古老款式,这种服装仅在节日或举 行仪式时妇女穿用。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和几何 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路 南式;主要流行于云南省路南、弥勒、丘北、昆明等地区。男装多以布为料, 传统的火草、麻布衣民间亦有穿用。款式为对襟上衣,外套坎肩,下着宽裆 裤。女装以前短后长的右襟衣、中长裤、系腰裙、饰背披为主要款式,服装 色调多为白、浅蓝等色。弥勒女青年则喜穿用黑白两色大面积镶拼而成的上 衣。妇女头饰有地区差别,昆明市郊女青年戴鸡冠帽,弥勒女青年则以双辫 缠头并包黑巾,路南、圭山妇女的头饰布箍则为本式服装的突出典型。布箍 的色调及装饰因年龄、地区而有差异,路南年老妇女用黑、红二色的箍围, 青年妇女则用多色。姑娘的布箍在双耳部位立有一对三角绣花布片,脑后吊 一束串珠垂向胸前。传说这种布箍头饰是仿天上的彩虹制作的,用以纪念一 位投火殉情的姑娘。足饰多为尖鼻绣花鞋;佩饰有铃纹挂包、麻线挂包、挑 花挎包、挑花腰带等。弥勒式;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弥勒、毕宁、宜良、沪西、 文山、砚山、丘北等地区。女装突出,其基本款式是上为右襟或对襟衣,下 为长裤,挂遮胸式围腰,系腰带。其色调、装饰及头饰均有较大的地区差别。 文西式主要流行于云南省的文山、西畴、麻栗坡、富宁及广西的那坡等地。 文山式服装的显著特点是在服饰上保留了较浓厚的传统色彩,古老的贯头衣 仍在沿用。服饰工艺以蜡染、镶补为主,麻要坡的蜡染纹样以圆圈圆点为主, 风格细腻;富宁和那坡的蜡染,以大块的几何纹为主,粗犷大方。
红河型——元阳式、建水式、石屏式
• 主要流行于沿哀牢山流径滇南的 红河水系区域。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上 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 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 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普 通着长裤,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 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红河型服 饰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元阳 式主要流行于云南元阳、新平、红河、 金平、绿春,江城、 黑江等县山区。本式服饰以女装 最具特色。主要特点是多以蓝、绿、 红、黄等色布为料,配以银泡、银索 等饰物,造成明艳富丽的装饰效果。 建水式主要流行于建水、石屏、新平、 峨山、蒙自、个旧、开远、通海、江 川、玉溪、易门、双柏、元江等县的 半山区和坝区以及部分山区。是本型 中穿着最为广泛的一个种。石屏式主 要流行于石屏、峨山、蒙自、开远、 个旧、砚山、屏边、金平、元阳、红 河等县的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