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PPT
合集下载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adbff6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b.png)
• 【表达效果】读者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 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细读课文,理解具体内容
➢ 3、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 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
• 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 性。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作者名片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 作者的观点。
学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
三、细读课文,理解具体内容
➢ 3、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举例论证。③④段以李太白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主席的 词《十六字令三首》为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古诗里往往有很好 的意境,都通过写景,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 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速读第三部分,思考回答: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用文中句回答)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第6段)
齐白石画虾 举例
站得高于现实 (第7段)
毛主席《沁园春·雪》 举例
• 【表达效果】读者耳熟能详,具有典范性;用领袖的诗词,符 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习
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目
标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
画作。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三、细读课文,理解具体内容
➢ 3、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 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
• 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 性。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作者名片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 作者的观点。
学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
三、细读课文,理解具体内容
➢ 3、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举例论证。③④段以李太白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主席的 词《十六字令三首》为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古诗里往往有很好 的意境,都通过写景,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 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速读第三部分,思考回答: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用文中句回答)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第6段)
齐白石画虾 举例
站得高于现实 (第7段)
毛主席《沁园春·雪》 举例
• 【表达效果】读者耳熟能详,具有典范性;用领袖的诗词,符 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习
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目
标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
画作。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d631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7.png)
02
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意境的定义与特点
意境的定义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表达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艺术家主观情感与客观物 象的有机融合。
意境的特点
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特点,能够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 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山水画意境的表现手法
笔墨运用
山水画家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疏 密等变化,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 ,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构图布局
色彩运用
山水画中的色彩运用也是营造意境的 重要手段。画家通过色彩的冷暖、明 暗等变化,表现出山水的自然色彩和 情感色彩。
山水画的构图布局讲究层次感、透视 感和空间感,通过合理的构图方式, 使画面呈现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山水画意境的审美体验
01
情感共鸣
优秀的山水画作品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感受
05
总结与思考
山水画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传承价值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 文化信息,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
要载体。
艺术审美价值
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 手法,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提升人 们的审美品位。
哲学思想价值
山水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如道家无为而治、儒家仁者乐山等 ,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深 远影响。
积极参加艺术交流活动,观摩他人的作品 ,汲取灵感,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
远近法
通过运用远近透视法, 营造出画面的空间层次 感,使画面更加立体。
虚实法
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 突出画面的主题,增强
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浓淡法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8张PPT)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0f9a6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c.png)
字思 词考 学探 习 究
•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人民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 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 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这段话中引 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改造过的词语,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任务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 默读文章,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注意圈画出以下要素: 1.核心概念 2.主要观点 3.所用实例 4.所做结论
字核 词心 学概 习 念
• 意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字主 词要 学观 习 点
• 为什么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作者:李可染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泽东
作者:李可染
山水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 该系列作品画功独特,扣人心弦,充分体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 术的精华。
教学目标
把握核心概念,理解 作者观点。
梳理论述思路,体会 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 系。
字思 词考 学探 习 究
•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人民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和表达效果。
(3)《沁园春·雪》中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列 举《沁园春·雪》的例子证明了写诗、作画要“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 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ca065f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9.png)
苏 州 四 柏 树
(4)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 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 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 ,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5)依据课文的论述,说说意境和意匠是怎样的关系。
意境的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 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 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指对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把握。一般是指竞赛类型的事情,是说人非常有把握, 很有可能成功。 例:(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演讲比赛过程中,李明仿佛胜券在握了,他趾高气扬地站在台下等着领奖。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 (议论句、设问句、一些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
山水 画的 意境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分析问题
阐释什么是意境 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获得意境的途径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再读课文,研读文本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 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3、在3、4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李白和毛主席 的诗,目的是什么?
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的诗句,说明诗歌 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 然环境中去的。
列举毛主席的《十六 字令三首》,进一步说 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 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
4、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5——10 段进行概括。
●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梳理 要点。
(4)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 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 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 ,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5)依据课文的论述,说说意境和意匠是怎样的关系。
意境的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 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 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指对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把握。一般是指竞赛类型的事情,是说人非常有把握, 很有可能成功。 例:(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演讲比赛过程中,李明仿佛胜券在握了,他趾高气扬地站在台下等着领奖。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 (议论句、设问句、一些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
山水 画的 意境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分析问题
阐释什么是意境 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获得意境的途径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再读课文,研读文本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 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3、在3、4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李白和毛主席 的诗,目的是什么?
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的诗句,说明诗歌 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 然环境中去的。
列举毛主席的《十六 字令三首》,进一步说 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 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
4、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5——10 段进行概括。
●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梳理 要点。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1d57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1.png)
强化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意境的核心,艺术家要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力量。
03 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与技巧
01
02
03
远近法
通过运用远近透视法,营 造出画面的空间层次感, 使画面更加立体。
虚实法
通过虚实结合,强调画面 的主题,突出重点,使画 面更加鲜明。
油画
油画注重色彩的表现力,通过厚薄不一的涂抹和混合来表现自然美。山水画则注 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变化,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和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现自然 美。
水彩画
水彩画注重水分的掌握和色彩的透明度,通过水分的控制和色彩的叠加来表现自 然美。山水画则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的变化和线条的粗 细来表现自然美。
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等变化,表 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强调笔墨的书写 性和表现力。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布局,将画面中的物象 有机组合,形成有节奏、有层次的艺术整 体。
色彩运用
意象造型
色彩的运用要与画面的意境相协调,以自 然、和谐为美,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情 感表达。
意象造型是山水画的重要特征,它通过夸 张、变形等手法,将自然物象转化为具有 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数字化保护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山水画进行复制和记录,可以有效地保护原作不受损 坏,同时方便传播和展示。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修复和还原受损的山 水画作品。
05 山水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
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文化背景
山水画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西 方风景画则源于欧洲文化。两者 在文化背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技巧
深入观察自然
艺术家要深入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和素材。
情感表达是意境的核心,艺术家要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力量。
03 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与技巧
01
02
03
远近法
通过运用远近透视法,营 造出画面的空间层次感, 使画面更加立体。
虚实法
通过虚实结合,强调画面 的主题,突出重点,使画 面更加鲜明。
油画
油画注重色彩的表现力,通过厚薄不一的涂抹和混合来表现自然美。山水画则注 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变化,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和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现自然 美。
水彩画
水彩画注重水分的掌握和色彩的透明度,通过水分的控制和色彩的叠加来表现自 然美。山水画则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的变化和线条的粗 细来表现自然美。
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等变化,表 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强调笔墨的书写 性和表现力。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布局,将画面中的物象 有机组合,形成有节奏、有层次的艺术整 体。
色彩运用
意象造型
色彩的运用要与画面的意境相协调,以自 然、和谐为美,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情 感表达。
意象造型是山水画的重要特征,它通过夸 张、变形等手法,将自然物象转化为具有 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数字化保护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山水画进行复制和记录,可以有效地保护原作不受损 坏,同时方便传播和展示。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修复和还原受损的山 水画作品。
05 山水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
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文化背景
山水画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西 方风景画则源于欧洲文化。两者 在文化背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技巧
深入观察自然
艺术家要深入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和素材。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999a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1.png)
14《山水画的意境》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山水画简介 • 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 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 • 山水画的艺术鉴赏 •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01 山水画简介
山水画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渐发 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主题和内容的创新
现代山水画在主题和内容上更加多元化,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山水风景,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 层面,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
现代艺术中的山水画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随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山水画将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相互融合,拓展其表现形式和 创作手段。
全球化与地域特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山水画将汲取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华,同时保持其独特的民族和地域 特色。
THANKS
构图布局
运用散点透视、虚实相间 、开合呼应等构图法则, 构建画面的空间层次和整 体感。
色彩搭配
运用水墨的黑白灰关系, 以及淡雅的色彩渲染,营 造出清新自然、雅致脱俗 的意境。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技巧
观察提炼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 提炼出典型形象,将其转 化为艺术语言。
情感表达
将个人情感融入画面,使 观者产生共鸣,达到心灵 的触动。
思想。
山水画的名作赏析
《富春山居图》
元代黄公望的代表作,画面表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水景色, 构图宏大,笔墨苍劲,意境深远。
《庐山高图》
明代沈周的杰作,画面以庐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 出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05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现代艺术中的山水画元素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山水画简介 • 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 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 • 山水画的艺术鉴赏 •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01 山水画简介
山水画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渐发 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主题和内容的创新
现代山水画在主题和内容上更加多元化,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山水风景,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 层面,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
现代艺术中的山水画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随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山水画将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相互融合,拓展其表现形式和 创作手段。
全球化与地域特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山水画将汲取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华,同时保持其独特的民族和地域 特色。
THANKS
构图布局
运用散点透视、虚实相间 、开合呼应等构图法则, 构建画面的空间层次和整 体感。
色彩搭配
运用水墨的黑白灰关系, 以及淡雅的色彩渲染,营 造出清新自然、雅致脱俗 的意境。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技巧
观察提炼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 提炼出典型形象,将其转 化为艺术语言。
情感表达
将个人情感融入画面,使 观者产生共鸣,达到心灵 的触动。
思想。
山水画的名作赏析
《富春山居图》
元代黄公望的代表作,画面表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水景色, 构图宏大,笔墨苍劲,意境深远。
《庐山高图》
明代沈周的杰作,画面以庐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 出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05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现代艺术中的山水画元素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d0e40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c.png)
课堂练习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时着力 夸张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 期观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 意境就会落空。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 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B)
课堂练习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A.惆怅(zhōu)
烟花(yān)
B. 真挚(zhì)
碧空(bì)
C. 渲染(xuān)
崇高(chóng)
D. 暮霭(ǎi)
朴素(pǔ)
)。 黄鹤楼(hè) 赋予(yú) 遥望(yáo) 关键(jiàn)
课堂练习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2、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3、理清文章写作思路,领略文章以古诗词为例指导读者鉴赏山
水画的写法。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 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 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 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 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 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 于老辣。擅长画山水、 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胸有成竹: ①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身临其境: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模板)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6bf81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7.png)
传递品牌理念
通过借鉴山水画的意境和美学特征,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 视觉效果和深刻内涵的广告作品,从而传递品牌理念和价 值观。
增强视觉冲击力
将山水画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可以创造出具有强 烈视觉冲击力的广告画面,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提升品牌形象
在广告中融入山水画元素,可以彰显品牌的文化底蕴和艺 术气息,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理解画家的审美追求
分析画家在创作中所追求的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理解其对自然和 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共鸣与自我反思
在欣赏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画家的情感表达相共鸣,同时反 思自己的审美偏好和艺术追求,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05
山水画意境在现实生活中的 应用
室内设计领域应用
1 2
营造室内空间氛围
其他领域应用探讨
城市景观设计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借鉴山水画的构图和意境等元素,可以打造出具有中式风格的城市景观 ,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服装设计
将山水画元素应用于服装设计中,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文化内涵的服装款式,彰显 穿着者的文化品位和个性魅力。
包装设计
在包装设计中融入山水画元素,可以使产品包装更具艺术感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附加 值和市场竞争力。
山水画继续发展,元代黄公望、王蒙等创 造了浅绛山水,明清时期则出现了浙派、 吴门画派、华亭派等不同的流派。
代表作品欣赏
展子虔《游春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描绘了贵族春游的情景,以青绿勾填 法描绘山川树石,体现了朴拙而真切 的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峰峦起伏 ,林木葱茏,笔墨简远逸迈,苍茫浑 厚,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优质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23f7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7.png)
顾恺之《洛神赋图》
开创山水画之先河,以细腻笔触描绘 山水之美。
展子虔《游春图》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运用金碧山水技法,展现盛唐气象。
以青绿设色法表现山水之明媚春光。
代表画家及作品欣赏
01
02
03
王维《辋川图》
诗画结合,表现文人隐逸 情怀。
荆浩《匡庐图》
全景式构图,表现北方山 水的雄伟气势。
董源《潇湘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运用浅绛山水的技法,以赭石色为主色调,表现 了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清新淡雅中透露出古 朴的韵味。
06
创作实践与体会分享
个人创作经验分享
深入生活,观察自然
我认为山水画创作最重要的灵感来源就是自然。我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在户外,深入观察和 理解大自然的景象。山、水、树、石等自然元素的形态、质感和色彩都是我创作的素材。
艺术境界。
意境内涵
包括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次, 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 远等审美特征。
意境与山水画
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 ,通过笔墨、构图、色彩等手段表 现意境,达到寄情山水、抒发胸臆 的目的。
山水画中意境营造手法
笔墨运用
通过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如勾 、皴、擦、点、染等,表现山水
的质感和气韵,营造意境。
构图布局
运用宾主、呼应、开合、露藏、 疏密等构图法则,安排画面元素
,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色彩渲染
运用色彩的冷暖、浓淡、干湿等 变化,表现山水的季节、气候和 光影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
表现力。
不同风格山水画意境比较
工笔山水画
注重细节描绘和写实表 现,意境清新秀丽,给
人以雅致的美感。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840d4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d.png)
浮光掠(lüè)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
一样,面盛大、豪华。也形容文
章辞藻华丽。
惨淡经营:指下笔之前竭力劳神构思。也指苦心谋划、经营。
一、整体把握,弄清思路
第一部分:(1)明确提出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2—4)解决意境是什么问题,并借助两个实例 进行具体说明。 第三部分:(5—10)集中探讨“怎么样”的问题。
4、“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 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那么要怎么才能深入全面认 识对象呢?
作者首先指出要深刻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 察,接着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来论证,长期的观察才能 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5、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 分析诗歌的意境?
1、 通读全文,你学到了哪些构文方 法?
1.层层推进,逐层深入。 文章论述山水画的意境,先从什么是意境开始论述,然后进一步论述
意境产生的条件,最后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层层深入,让读者逐步 了解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以及意境与意匠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 关系。 2.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大量列举了诗词和绘画中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证明意境在中国艺术 中的重要地位,并阐释了获得意境的途径。大量的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意 境产生的基本条件。
文章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写作思路,层 层闸发,条理清晰;
二、重点赏读,思维提升
1、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 思想感情。2、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 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572295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9.png)
任务探究
任务三: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能从意境的角度鉴赏山水画作。 从意境的角度鉴赏李可染《万山红遍》
任务探究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 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 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 “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 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 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 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 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 时地利人和。
1.再读课文,抓住每段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提示: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
山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水
阐释什么是意境
画 的
分析问题
获得意境的途径
意
表达意境的方法是意匠
境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任务探究
2.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分
任务探究
2.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简 要概括出来。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深刻认识对象,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身临其境,长期 观察,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任务探究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 内容说说“意境”与“意匠”二者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识文体
论证方法 ➢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
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 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8709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7.png)
自主学习
02 知背景
1954年起,李可染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 行写生。开始了他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 工具创作山水画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克服重 重困难,于1959年5月份在《美术》杂志发表了《漫谈 山水画》一文,标志着他的尝试有了初步的成果。6月 2日的《人民日报》以《山水画的意境》为题,转载了 这篇文章。
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 集》《李可染画牛》等。
自主学习
01 晓常识
李可染谈意境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 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 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 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 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渲染:①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大艺术效果。 ②比喻夸大的形容。
惆怅:伤感,失意。 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
深入,印象不深刻。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
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把握。
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举荆浩画松的例子,证明 了中国画更注重表现客观对象的精神实质,而这 需要长期观察。“数万本”从侧面表现观察时间 之久,“其真”指松树的精神实质。举例典型, 引用精当,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重点探究
6.作者为什么多处引用诗词,目的何在?
(1)李白的诗;毛泽东的诗
为了论证意境的概念
(2)荆浩的话;四川人说
自主学习
03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意境( jìng )
惆怅( chóu)
夔门( kuí)
浮光掠影( lüè)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aa194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d.png)
·导学建议·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在书上找出相关语句,并辨析批注,然 后同桌之间或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全班师生交流,明确论证 方法的作用及用法。
1.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关于绘画和写作的启示? 绘画方面的启示示例:①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 一定画不出好画。②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 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 的。③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 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④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 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上意境的独 创性。
2.阅读第9~10段,思考: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就能创作出好 的山水画作品?请说说你的理解。
不是。作者认为画山水画作品除了意境,还需要有意匠。意 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 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
3.文中说“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 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那如何才能深入全面地认识 对象呢?试举一例加以论证。
示例:《万山红遍》意境深远,峻拔的山、飞动的瀑、火红 的树、冲淡的村,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诗 词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美图景,表现了画家对自 然、对生活的热爱。在意匠方面,画家使用全景式构图描绘了 自然景色,用浓重的积墨法表现出山的浑厚,用朱砂色层层点满 画面,全面展现了深秋景色,显示了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
合作探究
观图,对比感受。 观察下面图画,试着比一比,说一说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哪一 幅图更有意境。
两幅图画画的都是孔雀,而且角度相同,第一幅图画虽然真实, 但缺少一种打动观众的情趣;第二幅图画则充满情趣,让人心生 喜爱之情,更具有美感。所以第二幅图画更有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018c7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5.png)
以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为例,证明了好诗词有很深的意 境,每一个字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观点。
学习论证
作者要论述的是“山水画意境”,为何以上两例却选用 古诗词的意境来进行举例论证?
诗歌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作者巧借这 一点,以诗的意境类比山水画的意境,让读者借助诗词 的意境,来理解和把握山水画的意境,化深奥为浅显,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画
的
本论
_如__何___获__得__意__境____________
意
境
_有__了___意__境__,__还___要__有__意__匠___
结论 ________意__境__和___意__匠__是__山___水__画__的__两_ 个关键
学习论证
发现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文章在论述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有何作用?请 结合原文举例论述。
山 水 画 的 李意 境 可
染
走近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 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 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 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 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 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 《李可染画牛》等。
引用杜甫的诗,论证了意匠的重要性,具有极强的说 服力。
理清思路
完善本文的论证思路:
引论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山
水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举例论证)
画
深刻认识对象,
(举例论证)
的
本论
如何获得意境 有强烈、真挚的思想。(对比论证)
意 境
有了意境,还要有意匠
学习论证
作者要论述的是“山水画意境”,为何以上两例却选用 古诗词的意境来进行举例论证?
诗歌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作者巧借这 一点,以诗的意境类比山水画的意境,让读者借助诗词 的意境,来理解和把握山水画的意境,化深奥为浅显,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画
的
本论
_如__何___获__得__意__境____________
意
境
_有__了___意__境__,__还___要__有__意__匠___
结论 ________意__境__和___意__匠__是__山___水__画__的__两_ 个关键
学习论证
发现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文章在论述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有何作用?请 结合原文举例论述。
山 水 画 的 李意 境 可
染
走近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 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 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 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 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 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 《李可染画牛》等。
引用杜甫的诗,论证了意匠的重要性,具有极强的说 服力。
理清思路
完善本文的论证思路:
引论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山
水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举例论证)
画
深刻认识对象,
(举例论证)
的
本论
如何获得意境 有强烈、真挚的思想。(对比论证)
意 境
有了意境,还要有意匠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0736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2.png)
历代名家对意境追求
唐代王维
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其山水画作品注 重意境的营造,以清新自然、空灵悠远的风格著称。
元代倪瓒
其山水画作品以简约、高逸著称,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 营造,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艺术境界。
宋代郭熙
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 画创作理念,强调山水画要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游居的乐 趣,体现了对意境的追求。
01
02
03
山石形态塑造
通过勾勒、皴擦等手法表 现山石质感,体现其雄伟 或险峻之美。
笔墨运用
运用浓淡干湿的笔墨变化, 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和远 近层次。
意境传达
山石作为画面主体,通过 形态、笔墨和构图等手法, 营造出高远、深远、平远 等意境。
水墨渲染技巧与氛围营造
水墨技法
运用泼墨、破墨、积墨等 水墨技巧,表现山水的氤 氲之气和朦胧之美。
明代唐寅
其山水画作品构图严谨,笔墨精细,注重色彩的渲染和光影 的表现,营造出一种清新秀丽、富有诗意的意境。
02
山水画构图与意境营造
构图法则与技巧
宾主之位
确定画面主体与宾体, 形成主次分明的构图关
系。
呼应顾盼
藏露隐现
疏密聚散
通过物象之间的呼应与 顾盼,增强画面的内在
联系。
运用藏露、隐现等手法, 表现画面的深远与含蓄。
强化作品的情感表达力。
山水画中诗意表达方式
构图布局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布局,营造出诗意般的画面效果,如远近法、 高远法等。
笔墨运用
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如皴、擦、点、染等,表现山水画的诗意 内涵。
色彩渲染
运用色彩的浓淡、冷暖等变化,营造出诗意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第⑤段运用设问,点明意境的获得所需的
条件。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第⑥段是如何论述意境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 有关”的?
【答案】首先提出观点“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接着阐明“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
观察”;然后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事例,论证这个观点,最
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外界评价
广州美术学院李公明教授说:“在新中国画改造过程 中,李可染的写生山水和红色山水在这一新传统中所取 得的成就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李可染的儿子李小可 接受采访时说:“我父亲让我们最为受益的是他对待艺 术和人生的态度,他的故事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他对艺
术的态度。”老舍在《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的撰文中
说:在穷苦中,偶尔能看到几幅好画,精神为之一
振。”吴作人在《李可染中国画集》的序言中说:“艺 术天地至广,而于山水匠心独运。峰峦隐显,云烟吞吐, 乃古人所未逮;岚影树光,以墨胜彩,创境界以推陈。”
一
读一读字音
xuàn 渲染 qiáng 强壮
chàng 惆怅 qiǎng jiàng 勉强 倔强
【答案】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
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为什么说“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答案】毛主席的词《十六字令三首》做到了情景
交融,有意境。《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
,每一字又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都充分表
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5. 第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胸有成竹”“胜券在握辨析 同:“胸有成竹”和“胜券在握”都是形容自信的成语。 异:“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 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 “胜券在握”指对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把握。一般是指竞赛类 型的事情,是说人非常有把握,很有可能成功。 例:(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演讲比赛过程中,李明仿佛胜券在握了,他趾高气扬地 站在台下等着领奖。
目的
导思3.作者写这篇文章 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山水画 灵魂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山水画的意境》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中心论点: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有什么区别? 【答案】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
解,它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
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
结合。
3. 列举李白的诗有什么作用?
14
山水画的意境
议 论 文
中国山水画主要以描绘自然山川及人文景观为表现对象,但绝不
是像西方油画那样对景物的逼真、写实的光、影、形的再现,而是
强调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想象活动,进行“致情”和“意境”的创造,
形成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画面中, 表现出一种十分鲜明的、可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自然景观,同时又 包含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
出来作怪。本义:鬼神制造的灾祸。指行动诡秘,不正当。
三
记一记词义
伤感,失意。 惆怅: 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真挚: (1)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渲染: (2)比喻夸大的形容。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身临其境:
胸有成竹: 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
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
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
可染画牛》等。
论
点
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 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 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全文应围绕此点展开议论。分论 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 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
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 朝朝暮暮: 此。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 浮光掠影: 一晃就消逝。 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赋予:
论述 意境
导思1.何为“意境”? 怎样理解“山水画的 意境”? 关键词: 意境 导思2.文章是如何论 述山水画的意境的?
后反面假设得出结论“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
一定画不出好画”。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中考占3-4 ) 答题思路: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 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 答题模式:作者先提出(摆出)……论点(现象),然后分 析(运用……论证方法,证明了……观点),最后总结得 出……(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等)。【议论文论证 思路分析法】
魔法记忆:语境记忆法:他力量强(qiáng)大,性 格倔强( jiàng ),说话总是强( qiǎng )词夺理, 盛气凌人。
二
写一写字形
真zhì( 挚 ) chóng( 崇 )高
fù( 赋)予 鬼suì( 祟 )
魔法记忆:偏旁辨字法:“崇”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 大而高。“祟”会意。从示,从出。示,与鬼神有关。表示鬼魅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 了解作家及其美学观念,厘清文章结构。 (重点) 3. 学习诗画家注重意境的创作原则,学会领悟艺术的魅 力。 (难点)
4. 学会掌握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并灵活运
用。
5. 学习本文层层阐述,思路清晰的特点。 (重点)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 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 岁时学画 山水。43 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 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 数万里旅行写生。72 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