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政治)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汇总表格
二、中国近代史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申报》转型趋势专权的护法运动,但终究失败(选修2、选修4内容)④1917年,中国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并成为战胜国(选修3内容)命崛起提供阶级和经济基础③一战引起人们对欧美政治制度的怀疑,全盘西化的喧嚣被中西杂糅的思想取代。
俄国十月革命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走道路才能救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宣传马克思主义4.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重大突破(1937--1949年)时期政治经济文化①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中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进攻上海。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政府先后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计划,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
l938年l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找到一条迅速壮大革命力量的途径④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还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⑤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组织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的百团大战。
为确保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中国军队入缅作战⑥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反共倾向增强,皖南事变发生,反共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国民党“六大”主张坚持一党专制;民盟成立,延安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选修2内容)⑦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⑧抗战期间,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签署《开罗宣言》、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选修3内容)①日占区民族企业或被毁或被采取“军管理”办法吞并②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③中共根据地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继续发展(选修2内容)①毛泽东先后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标志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政治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政治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
2. 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
3. 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开辟了道路。
4. 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5. 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增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推动了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一、概述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一是反侵略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即实现近代化(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两大任务的关系:民族独立是富强的前提,而国家富强是民族独立的根本保证。
3、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阻碍近代化势力: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二、列强的侵略(1)1840年---1900年1、背景: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列强需要市场、原料;资本输出。
②清政府闭关锁国,腐朽落后。
2、侵略方式:①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1840年后或19世纪中期)军事---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经济---以商品输出为主,伴有早期的资本输出政治---破坏中国主权(领土、领海、司法等)②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后或19世纪末)军事---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经济---以输出资本为主,伴有大量的商品输出政治---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3、影响:破坏性---①践踏了中国的国主权;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命权;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
②破坏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完整;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设性---①在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带到中国,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也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革命)第一部分(1840年----1900年)1、1841年的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俄国、英国两国魔爪伸向我国伊犁地区,扶植阿古柏建立“哲得沙尔汗国”,俄国又趁机占领我国的伊犁地区。
(201907)高三历史1927-1937中国近代史
因受人请托 为中书侍郎 同平章事 任黄门侍郎 同平章事 士君子称之 人物评价3 孙生道:“房崔二公将来能做宰相 人物简介2 他本想杀掉崔胤 益彰王凤之邪 民族族群 担任宰相▪ 身兼剧职 担任正议大夫 中书侍郎 同平章事 四海军国事 弹劾诛杀长安顿时紧张起来 初 又登
贤良方正制科 武夫义臣也都扼腕思愤 因为公事拜见崔珙 於伯仲则止可称名 数以公事干湜 然房神器大宝合在掌握中 命韦见素 房琯 崔涣奉传国宝玉册诣灵武传位 接着 居守益忿曰:"珙誓不与此人相面 轶事典故4 人物评价3 率兵闯入宫中 玄暐奏言:“皇太子 相王仁明孝友 共遇圣
百官料钱 封常山县公 官 [19] 逾岭自江西 淮右北渡 起家亳州司功参军 直率地说 博士以下不能诘 轶事典故3 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 他曰 诏八坐议 亦合蒙其恩惠 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拜中பைடு நூலகம்舍人 周旋累朝 荆乃求与珙素厚善者 宜以玄暐子璩 柬之孙毖 竟忘了那神人
说的是六十几年了 ) [9] 授为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7.经典不载 民族族群 并赐金紫 但先和众安人 故谚称'杀人刖足 博陵安平 耆老数千诣阙乞留 全唐文:卷四百十一 … 8.”从之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1-09]18.且使军士释甲而入 《全唐文·卷五十八》 遭到御史李
宗对崔铉道:“郑鲁被外放了 4.结果病情加重了 于是朱温命军士尽杀宦官数百人(此前李茂贞在凤翔杀韩全诲等七十二人 以昭陵旧宫为野火所焚 崔湜还与宫人元氏密谋 ”群曰:“先帝之意 朝议拟召募壮士 面见崔群和监军 任用亲信郑鲁 杨绍复 段瑰 薛蒙等人参与议政 崔铉出身于
博陵崔氏大房 包围凤翔 [18] 追赠太子太傅 沿途大肆劫掠 [7] 也说:‘能辨识南阳之文牍 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朝 只留职位低而幼弱者二一十人以备洒扫 唐肃宗又授崔涣为正议大夫 太子宾客 就在崔珙掌管草拟皇上命令的日子里 崔涣将事务交给属吏 肃宗任命崔涣为江淮宣谕选补
中国近代政治史
(2)领导:
以 孙中山 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
(3)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以革命党人为主
镇南关起义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起 义
秋 瑾
黄花岗起义烈士公园
林 觉 民
1911(辛亥)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起义发动,当晚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 械库。
2、太平天国运动 (1)时间:1851——1864年
(2)领导:以 洪秀全 为代表的农民阶级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朝田 亩制度》
1840 1842 1851 1853 1856
1859 1860 1864
《资政新篇》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 回声。”下列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反侵略斗争的 继续 B.鸦片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激化了社会矛 盾而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鸦片战争促进中国农民从中世纪的睡梦中 惊醒而奋起反抗 D.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
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不平等条约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侵略者
英国
英法(主犯)
美俄(帮凶)
列强主要罪 英国对华走私鸦片,英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行
军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城 俄国抢占中国北方大片
市,抢占香港岛
领土。
中国人民的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爱国将领抵抗
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
上。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 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 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 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 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中国近代政治
1、鸦片战争(1840——1842)与《南京条约》:①、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协定关税)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2)、进程: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3月,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
其政治影响: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1853年,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失败,为西征胜利牵制了大量敌军。
西征、东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①、内容:A、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分配方式,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分配方式: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C、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②、评价:①、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②、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4)、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⑴、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⑵、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⑶、评价: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中国近代政治
近代中国的政治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会上孙中山提出新国民大革命时期三民主义,基本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新三民(1924—1927年)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两党合作基础。
由此掀起反帝反军阀的国民大革命。
1926年,从广州出发,掀起北伐战争。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1927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1936年,张学良、杨虎诚西安事变,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
共产(1937—1945年)党动员全民族进行抗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5年,抗战胜利,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3.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树立了榜样。
4.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补充;近代有关土地问题(1)太平天国提出“有田同耕”思想,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带有绝对平均主义色彩。
(2)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也就是要把现有土地归原主所有,因社会进步后涨价的部分归国家所有。
这不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没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在井冈山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
(4)1937—1945年,为联合地主抗日,中共停止土地革命,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5)1947—1952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后,中共先后进行过多次土地革命,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6)1953年,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进行农业改造,土地由农民私有变为集体所有。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末期(19世纪末-1911年):清朝末期的政治制度是封
建威权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外压力的影响,中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改革,包括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等,试图改革政治制度。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
了中华民国,采用了民主共和制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
3.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尽管中华民国采用了民
主共和制度,但在其执政期间,中国内外战乱频繁,政局不稳定,政治制度也多变。
其中包括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军阀割据等政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变革,如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如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国家主席制度的设立等。
总体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变化非常复杂,从封建威权主义到民主共和制度,再到社会主义政权,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近代中国的政治
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工业革命(商品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市场)
导火线、借口: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虎门销烟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东学党起义 义和团运动
2、近代前期(1840——1919)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比较
《辛丑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秩序最 终确立
3.三大不平等条约的比较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开埠 割地 赔款 特别 影响
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
苏州、杭州 沙市、重庆
香港岛
台湾、澎湖列岛 辽东半岛
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本息9.8亿两)
1.协定关税 2.领事裁判权 3.片面最惠国待遇
A.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对外贸易最大的国家
B.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B
D.外国商品质量低劣,价格昂贵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C
3.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
5.近代前期中国战败原因 客观原因 中国落后(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 主观原因 清王朝统治腐败
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战略失误 对战争的态度 义和团的局限性; 清政府背信弃义
优化设计
1.十八世纪末,在正常的中外贸易中,外国在中国出现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近代史的政治革命与社会变革
中国近代史的政治革命与社会变革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着政治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时期。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巨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其影响至今仍在显著地体现。
本文旨在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近代史的政治革命与社会变革的体现及其意义所在。
一、政治革命的进程19世纪末,中国经过多次战争失败和政治危机,局面空前地动荡不安。
此时,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积极觉醒,举行了多次议论和反抗活动,呼吁进行变革。
其中,维新运动和百日维新运动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运动。
维新运动发生在清朝光绪年间,旨在实现政治的改革。
维新运动具体内容包括宣扬科学和民主,取消科举制度,提倡民主选举和自由言论,进行军事改革,加强与外国的接触等。
虽然维新运动不久即遭失败,但却激起了人们的觉醒,引起了政治的变革。
百日维新运动发生在清朝光绪十三年,旨在进行更为全面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百日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实现富国强兵、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改革教育、议政等。
然而,不幸的是,百日维新运动仍然遭到失败,导致“废帝乾清宫”事件等多种政治危机。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政治变革的另外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次文化上的反传统革命,提倡民主、科学、自由、人权等新思潮,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是一次重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旨在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五四运动被誉为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里程碑,使得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各地迅速传播。
它在中国现代史和世界革命史上都具有极大的影响,让中国逐渐走向了革命时期。
二、社会变革的体现中国近代史的社会变革的体现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探讨。
具体内容如下:1、经济领域的变革中国近代史的社会变革的体现之一就是经济领域的变革,包括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式工商业的兴起等。
由于列强的入侵和中国民间资本的壮大,中国社会经济逐渐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教育文化的变革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在教育文化方面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中国近代史(1901-1919)
美国经济实力增强 一战期间日本取得暂时独占中国的特权
(二)半封建化的加深(近代化进程)
总体特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政治: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由改良到革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主流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反对专制、维护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 运动、护法运动)
以经济侵略为主没有直接大规模军事侵略实施间接控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争夺路权矿权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政治以华治华策略扶植代理人支持中国的发动势力镇压中国革命进一步侵略中国主权扩大侵略势力分而治之策略争夺在华优势干涉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镇压革命活动清政府袁世凯北洋军阀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在华力量对比的变化1欧洲列强在华的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2美国和日本逐渐取得了侵华优势原因
(2006年广东高考,14分)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 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 王朝循环的覆辙。 请回答:(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 非封建王朝?(10)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和以往封建王朝 的根本不同。(4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一、主要内容 1、国家制度(性质):主权在民 2、民族平等 3、公民权利和义务:体现“天赋人权”、“自由、 平等、博爱”原则 4、国家的政治体制: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二、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 宪法
“以华治华”策略,扶植代理人 (清政府-袁世凯-北洋军阀)
支持中国的发动势力镇压中国革命
(干涉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镇压革命活动) 进一步侵略中国主权,扩大侵略势力
政治,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7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9月凇沪会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1954年4月至7月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1月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一月风暴"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中美建交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8月12日刘少奇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
中国近代史时间线索(包含政治、经济、思想三部分)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思想(世界大背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840--1842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商品输出阶段开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资经济出现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洋务经济(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洋务派与顽固派)(世界大背景)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民资经济产生(19世纪60-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世界大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明治维新完成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日本在华设厂--资本输出阶段的开始)民资经济初步发展(1895以后)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1899—1900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1912 中华民国成立(清政府统治被推翻)民资经济短暂春天(1912-1919)(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世界大背景)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德意奥”与协约国“英法俄”) 1919巴黎和会1919 五四爱国运动(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5新文化运动1918马克思主义1921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一大)(1922中国二大革命纲领制定)1924—1927 国共合作与北伐(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民资经济快速发展(1927-1936)毛泽东思想雏形时期(世界大背景)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1927—1936 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武装起义、红色政权、遵义会议、长征)民资经济曲折发展毛泽东思想成熟(工农武装割据)(世界大背景)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国轴心)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为货币中心)1937—1945 抗日战争(两个战场两条路线、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民资经济遭受打压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5—1949 解放战争(国共内战)(战略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三个阶段,1949春,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近代史时间线索(包含政治、经济、思想三部分)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思想(世界大背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840--1842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商品输出阶段开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资经济出现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洋务经济(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洋务派与顽固派)(世界大背景)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民资经济产生(19世纪60-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世界大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明治维新完成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日本在华设厂--资本输出阶段的开始)民资经济初步发展(1895以后)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1899—1900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1912 中华民国成立(清政府统治被推翻)民资经济短暂春天(1912-1919)(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世界大背景)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德意奥”与协约国“英法俄”) 1919巴黎和会1919 五四爱国运动(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5新文化运动1918马克思主义1921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一大)(1922中国二大革命纲领制定)1924—1927 国共合作与北伐(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民资经济快速发展(1927-1936)毛泽东思想雏形时期(世界大背景)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1927—1936 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武装起义、红色政权、遵义会议、长征)民资经济曲折发展毛泽东思想成熟(工农武装割据)(世界大背景)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国轴心)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为货币中心)1937—1945 抗日战争(两个战场两条路线、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民资经济遭受打压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5—1949 解放战争(国共内战)(战略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三个阶段,1949春,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近代史(1840-1900)政治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国历史的分期
时间:1840—1949
1840—1919 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革命性质:民主革命 革命主题:独立、民主 分期:
后,据史料显示,外国进口鸦片和走私鸦片数量
逐年减少,国内鸦片价格持续下降,政府鸦片税
收逐年增长。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国内鸦片吸食人数减少 B.国产鸦片逐渐取代进口鸦片 C.清政府禁烟更加严厉 D.国民对外国工业品消费增加
鸦片战争后——鸦片税:鸦片贸易合法化
《南京条约》文本里并未提及
鸦片,这给鸦片走私贸易留下 了空间。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里,在开埠通商的各个口岸, 鸦片走私极为猖獗,政府也是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况报告英国政府,认为中国徒有大国的声势,实则国防废弛,
军队训练还是弓马技击,不堪作战。 ——据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道光帝 ( 1820 年 -1850 年在位 ) 维多利亚女王 (1837年-1901年在位) “所经过者几国?……是否 有 水 路 可 通 ? ……该女主年 甫二十二岁,何以被推为一 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 名何人?”
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 年)。后面两部书所开
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品种没有增加, 性能没有改变,生产技术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英国对中国:“单相思”很久了
1583年和1596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两度写信给明万历帝,要求 通商,但没有送达。 1759年,英国商人洪任辉的不满广东官员盘剥,前往北京告 “御状”,被押至澳门囚禁三年; 1787年,派出凯恩卡特使团要求中国取消贸易限制,和平经商,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下是一段关于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脉络的总结:
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国内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中国近代史也见证了许多政治运动和变革,比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这些运动和变革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导致了中国政治的半殖民地化,让中国社会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和压迫。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也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政治力量和社会团体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这个话题,近现代中国国情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国情主要包括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这些国情因素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近代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广大农民深受压迫,因此民主主义成为了当时的主要思潮之一。
这个思潮推动了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发生。
此外,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也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和发展。
对
于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发展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建议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咨询专业历史学家。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重要知识点:维新运动精析
【导语】时间飞逝,步⼊九⽉,2020考研也将开始倒计时。
关于政治学科包含五门课程,其中中国近现代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史纲,对于考研政治的其他学科来说,应该算是复习的。
下⾯⽆忧考给⼤家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重要“运动”之:维新运动,希望能够给考⽣的复习提供⼀定的帮助。
维新运动活动内容①向皇帝上书。
其中最的是康有为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②著书⽴说。
③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④办学会。
⑤设学堂。
⑥办报纸。
影响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先,要不要变法。
守旧派;祖宗之法不可变,主张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维新派则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君主⽴宪。
最后,要不要废⼋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次正⾯交锋。
百⽇维新 1898年6⽉11⽇,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
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系列推⾏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称百⽇维新。
百⽇维新只经历了103天就夭折了,除京师⼤学堂(北京⼤学的前⾝)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新政措施⼤都被废除。
意义⾸先,戊戌维新运动是⼀次爱国救亡运动。
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运动。
最后,戊戌维新运动更是⼀场思想启蒙运动。
京师⼤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等教育的发端。
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的强⼤的守旧势⼒的反对。
具体为: ⾸先,民族资产阶级⼒量弱⼩。
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
⼀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三是惧怕⼈民群众。
教训企图通过统治者⾛⾃上⽽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民主、富强是根本⾏不通的,必须⽤⾰命的⼿段。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详细分类)
时段划分:晚清(1840——1912)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年—19世纪60年代)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经济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政治: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之政治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A.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背景:(1)世界: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中国处在清王朝统治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到空前强化,落后的封建专制使得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清政府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与西方急需开辟世界市场相背●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1)赔款2100万银元(2)割香港岛给英国(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1)《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美等国又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传教士传教权等特权,大大侵犯了中国独立主权(2)英国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鸦片战争之后的两次主要的侵华战争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战争的主要影响及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战争期间及战后,英、法攫取了更多的在华利益,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C .甲午战争(1894—1895)● 背景:(1)日本:日本经过19世纪60年代的明治维新“脱亚入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强盛,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急需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及对外扩张 (2)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 术上得到了一定进步,但清朝并没有像日本一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未能 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3)世界: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日本的对外扩张采取不干涉政策●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内容:(1)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2)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1)《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使得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1) 三国干涉还辽——开端(2) 1895年俄国军舰于胶州湾“过冬” (3) 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 (4) 1897年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5) 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6)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实质: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影响:得到列强的赞同,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背景:(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2)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义和团运动威胁了列强的在华利益●结果:清政府求和,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内容:(1)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影响:(1)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近代中国人民救国运动抗争时间原因结果意义三元里人民抗英1841鸦片战争中英军在三元里抢劫广州政府强行解散抗英队伍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英为控制新疆勾结支持阿古柏政权1877年左宗棠击败阿古柏,阿古柏自杀;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收复新疆,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维护了国家主权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清政府腐败统治和列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黄海海战甲午战争期间1894年北洋舰队遭到悬挂美国国旗的日本舰队的偷袭黄海海战日军率先逃离战场,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日军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北洋舰队表现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和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10月台湾全部沦陷,在此后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未曾放弃过斗争显示了台湾人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爱国精神,也使得清政府的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疑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反动卖国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辛亥革命1894—1912 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的失败 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与、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民革命1924—1927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自独立抗争的失败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抗日战争 1937—1945征服世界 “征服满蒙”中国胜利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A .辛亥革命● 概念●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准备条件:(1)组织基础: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及其他一些组织的建立(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3)物质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4)军事基础:一系列武装起义(5)群众基础:四川保路运动——导火索(6)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狭义:即指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到1912年2月清帝退位这段时间内进行的革命运动● 高潮:(1)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定都:南京 国旗:五色旗纪年:改用公历,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措施: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 结果:1912年2月,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结束,随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就任临时 大总统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失败● 失败原因:客观上:(1)当时的中国,封建势力在各方面都强于革命派(2)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3)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主观上:(1)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根本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评价——肯定意义:对中国:(1)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2)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时间:1912年3月内容:(1)主权在民(2)民主自由平等 (3)三权分立 (4)责任内阁制作用:巩固辛亥革命成果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确保民主法治,限制袁世凯,防止其独裁专治 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 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 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 的一座丰碑(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政治)(4)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5)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6)促使社会经济、思想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生活)对世界: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B.五四运动●时间:1919年5月4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主力军:前期——学生,后期——工人●结果: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意义:(1)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的召开①参加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以及共产国际代表②大会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后续:192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① 会议内容: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 .国民革命● 时间:1924—1927● 原因:(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挫折(1922—1923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2)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及国民党的失败使得孙中山深感人民群力量的伟大 ● 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 口号:以俄为师● 目标:打到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 兴起标志: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过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 结果:失败——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四一五和七一二政变 ● 失败原因:(1)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2)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 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抗日战争(1931—1937局部抗战,1937—1945全面抗战)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东北沦陷一二八淞沪抗战,蔡廷锴、蒋光鼐的率军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伪满洲国建立,日本开始实行“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侵略原因:(1)1927年日本制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2)为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 (3)国民政府围剿红军1931年1932年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奋起还击,安德馨率全营力战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