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教案
高三政治复习学案之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三政治复习学案之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8b72bce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6.png)
嫩江县高级中学高三政治复习教案(9)设计王雄伟审查王友生时间2010-9-17课时1学号姓名批阅 1批阅 2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派考纲点击1、生产决定花费2、按劳分派及其作用3、我国多种分派方式并存4、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公正的影响5、提高效率,促进公正高考示窗前瞻展望收入分派差距的拉大,惹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社会公正,建立和睦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目前社会热门而且是一个长效热门。
环绕这个热门,对我国分派制度、公正、按生产因素分派将会要点考察第1课时【知识点梳理】一、基础落实(回答以下问题)1、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客观必定性?①(生产力角度)②(基本经济制度角度)③(市场经济角度)2、什么是按劳分派?3、为何推行按劳分派?(1)必需性①(由谁决定?)②(前提)③(物质基础)④(直接原由)(2)重要性①(有益于)②(对谁的否认?表现了?)4、我国存在哪些分派方式?5、推行按生产因素分派有何意义?①是对②表现了③有益于【知识点辨析】二、知识拓展(找出以下判断中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更正)(1)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花费品分派的基根源则是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
(2)个体经济的分派方式属于按劳分派。
(3)私营公司中的工人获取的薪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就分派。
【讲堂研究】李明一家五口都有收入。
他自己承包了集体的土地,收入一万多;和老婆开了一个小店,纳税后有两万多;儿子是一家股份制公司的员工,薪资、奖金和津贴有三万多,此外炒股也能赚四五万;女儿是一家国有公司的工程师,薪资也有五万,此外利用歇息日为一家外资公司当顾问获取五万酬劳;母亲靠出租房子获取一万多的收入。
请回答: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派方式?李明一家的收入分派方式李明承包土地的收入老婆开店的收入儿子的薪资奖金和津贴儿子炒股的收入女儿的薪资女儿当顾问的酬劳母亲出租房子的收入【高分跨栏】比较三个为何和三个差异1、三个“为何”(1)为何要坚持按劳分派为主体?第一,由于公有制为主体;第二,是实现共同富饶的保证。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8041bd680203d8ce2f2499.png)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7《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分配的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略)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2、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它在所有分配方式居地位。
(2)原因:前提是;物质基础是;直接原因是。
(3)意义:(略)3、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b)(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等要素进行分配。
(3)为什么确立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a、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的尊重;b、有利于让一切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泉充分涌流。
注意: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有较大的差距。
拓展: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决定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以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是以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为条的。
(4)实践证明,这一分配制度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资得到合理利用,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例1、下列几种情况分别是按哪种生产要素分配的?A 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B 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D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E 企业的管理人员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获得的收入。
F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例2、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doc
![《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7afe93a76c66137ee061994.png)
嫩江县高级中学高三政治复习学案(9)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1课时【知识点梳理】一、基础落实(回答下列问题)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①(生产力角度)②(基本经济制度角度)③(市场经济角度)2、什么是按劳分配?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1)必要性①(由谁决定?)②(前提)③(物质基础)④(直接原因)(2)重要性①(有利于)②(对谁的否定?体现了?)4、我国存在哪些分配方式?5、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何意义?①是对②体现了③有利于【知识点辨析】二、知识拓展(找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1)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个体经济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课堂探究】李明一家五口都有收入。
他本人承包了集体的土地,收入一万多;和妻子开了一个小店,纳税后有两万多;儿子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有三万多,另外炒股也能赚四五万;女儿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工资也有五万,另外利用休息日为一家外资企业当顾问获得五万报酬;母亲靠出租房屋获得一万多的收入。
请回答: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配方式?【高分跨栏】比较三个为什么和三个区别1、三个“为什么”(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第一,因为公有制为主体;第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
(2)为什么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是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决定的。
二是多种所有制决定的。
三是市场经济决定的。
(3)为什么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经济决定。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必然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
2、三个区别(1)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是指按劳分配;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第一,存在的范围不同。
前者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后者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通用2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通用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e9ad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b.png)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通用2篇)个人收入的分配篇1课题个人收入的分配(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备注: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2)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解释为什么坚持效率优先。
(3)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解释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效率与公平的含义②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教学难点: ①效率与公平的含义②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这种分配制度中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即我们下面要学的内容。
新授:招聘启示1:现在电脑城a店和b店均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我们来看看他们各自的招聘要求和报酬。
电脑城a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30元/天。
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招聘启事1与招聘启事2对比a店:30元/天b店: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对比招聘启示1和2,发现同样是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招聘要求一样,但报酬却是不同的,请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1、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学生回答阐述理由:a店老板的分配方式不能激发应聘者的工作积极性,每天的工资是固定的,所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教案(标准版)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教案(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2234fc581b6bd97e19eabb.png)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教案一、高考主要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4、了解公平与效率的含义;5、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
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
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3)按劳分配的意义和地位。
例1、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终原因是()a.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②意义4、此外,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例2、(XX•全国)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劳动成果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例3、 (XX•江苏•不定项)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a.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b.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c.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d.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例4、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切合法的劳动收人和合法的非劳动收人,都应该得到保护。
高三政治收入与分配复习教学案
![高三政治收入与分配复习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a52c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8.png)
高三政治收入与分配复习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收入与分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我国收入分配的特点和现行制度;3.分析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4.了解全球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影响;5.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收入与分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收入的概念和分类;–收入的来源和决定因素;–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
2.我国收入分配的特点和现行制度:–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影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政策。
3.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
4.全球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影响:–全球收入不平等的现状;–全球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全球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5.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措施:–收入再分配的概念和方式;–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公平税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收入与分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引入:通过一个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收入的含义以及收入与个人付出和社会贡献的关系。
2.概念解析:–收入的概念和分类:工资收入、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租金收入等;–收入的来源和决定因素: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等;–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权利与贡献、平等与差异、效益与需求等。
3.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人的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的原因,并结合基本原理进行讨论。
4.小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相关阅读资料,要求学生自主查找收入与分配相关的素材,下节课做个人或小组报告。
第二课时:我国收入分配的特点和现行制度1.阅读报告:要求学生个人或小组分享他们在阅读资料中找到的与我国收入分配相关的信息,并进行简要总结。
2.讲授内容:–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影响: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并讨论其对社会稳定和公平的影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政策:介绍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包括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标准等。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e8322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3.png)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收入的概念和来源;2.理解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和现状;3.掌握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收入观念和合理的消费理念。
二、教学内容1.个人收入的概念和来源;2.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3.个人收入的现状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2.个人收入的现状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引入个人收入的概念,解释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段时间内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得的经济收益。
2.提问学生个人收入的来源,引导他们思考个人收入的多样性。
第二步:学习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30分钟)1.介绍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劳动创造收入原则:个人收入与个人的劳动量和劳动质量成正比。
–能力报酬原则:个人收入与个人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成正比。
–贡献报酬原则:个人收入与个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成正比。
–福利原则:个人收入与社会福利的分配成正比。
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各个原则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第三步:了解个人收入的现状和影响(45分钟)1.分析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包括收入差距的存在和社会阶层的形成。
2.探讨不同收入分配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各自对个人收入分配现状和影响的认识,展开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收入观念和消费观念进行反思和调整,培养理性消费的意识。
3.提供有关个人收入分配和消费理财的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对该领域的进一步了解。
六、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问题的回答、讨论的参与度等。
2.收集和评估学生撰写的小组讨论总结和个人思考反馈。
3.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案1:3.7 个人收入的分配
![学案1:3.7 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2bd0766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7.png)
个人收入的分配考情解读(一)考点提示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复习建议基础自查: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2.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3.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4.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分配公平?5.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6.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7.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考查重点:我国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关注热点:1.工资制度的改革,各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央企薪改方案。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体现我国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3.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
企业内部的薪酬分配权是企业的法定权利,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
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重点知识探究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正确认识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1)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
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2)非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是指劳动收入以外的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各种收入。
主要包括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等。
其中,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土地、收藏品等)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是指惠农政策、社会保障等所带来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退休、养老金、价格补贴等收入。
(3)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受到国家保护。
2.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1)按劳分配的判断标准: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②必须是劳动收入(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表现形式:【跟踪练习1】1.(2014·四川)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
XX届高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
![XX届高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ecf23b0c22590103029de1.png)
XX届高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派复习教案12届高考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派第 I 部分【自主预习教案】一.【高考导航】课标要求高考考点本课重难点 1.阐释我国推行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 2.分析“效率优先,兼备公正”的原则 3.分派制度:( 1)生产决定分派;(2)按劳分派及其作用;(3)我国多种分派方式并存 4.效率与公正:(1)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公正的影响;(2)提高效率,促使公正 1.按劳分派为主体——含义、必定性、意义、对“主体”的认识 2.多种分派方式并存——必定性、主要形式、意义 3.对于公正问题——含义、意义、与均匀主义的根本差别4.社会公正——表现、实现 5.办理好效率与公正的关系问题——两者关系(内容)、要求(如何办理 --- 措施)二.【考点梳理】————你能默写正确吗考点一分派制度 1.生产决定分派必定性——2.按劳分派及其作用(1)含义——( 2)原由①可能性——②意义——③地位—— 3.我国多种分派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成就分派①含义——②意义——考点二效率与公正 1.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公正的影响( 1)收入分派公正的表现————(2)收入分派公正的意义————(3)实现收入分派公正的制度与措施——①一个制度保证:——②两个“重要措施”——2.提高效率,促使公正(1)正确认识效率与公正的关系(是什么):———( 2)正确办理效率与公正的关系的措施(如何办理):———注意:社会重生产包含哪四个环节?谁是决定环节?思虑:1、谈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派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2.按劳分派就是等量劳动获取等量酬劳吗?注意:生产力状况既是全部制的最后决定因素,也是分派制度的最后决定因素思虑: 3、判断对错:均匀分派就是均匀分派。
()公正分派等于均匀分派。
()只有按劳分派能促使生产力发展。
()按劳分派是我国的独一分派方式。
()注意:按劳分派在公有制范围内推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就分派是同个体经济相适应的,按生产因素分派与私营和外资经济相适应,这是三种分派方式在全部制基础上的差别。
高三复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
![高三复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042e3c14791711cc791745.png)
高三复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扫描:】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2)实现收入分配的举措(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材地位:立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处理好分配与生产、分配与消费、分配公平与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考情预测:】1、从考查题型来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均出现过,题目的背景材料均为当前社会热点,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解、判断、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制度等知识,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居民收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运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意义,认识我国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绩效工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社会保障标准的意义。
【课前准备区:回扣教材夯实基础】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WHY)1.根本原因:——依据:生产决定消费。
2.直接原因:——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3.客观要求:的客观要求。
二、按劳分配的内容和作用:(WHAT)1、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______________分配的基本原则。
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_______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____________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________________,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必然性:是由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必修一 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复习课 教案
![必修一 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复习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f2012d5ef7ba0d4b733b21.png)
课堂小结: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学习要主动,多思考,善于总结,多看书,争取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作 业
抄写课堂笔记。
课
前
5
分
钟
提
纲
板
书
设
计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两个同步: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个别化教案
1、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完,必修二的所有内容,今天对这本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复习。
2、复习课
1.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练习:
1、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要从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机制。从分配角度看,下列有助于公平公正的有(B)
A.改革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平均化
B.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高三政治 经济生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
![高三政治 经济生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34d50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4d.png)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一、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1)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知识回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确立的客观必然性?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①客观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
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 ;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用(意义)?P59【特别提醒】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因此,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不都是按劳分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内涵: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划线部分为教材变动的内容】(1)60页第一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60页第二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特别提醒】工资收入不一定都属于按劳分配。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二、效率与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1)含义:(2)收入分配公平的的意义(为什么)?(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②制度保证:③重要举措:【划线部分为教材变动的内容】61页正文第二段:④重要举措:【划线部分为教材变动的内容】62页第一段:【知识归纳】多角度分析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依据①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学案全面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学案全面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601be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3.png)
个⼈收⼊的分配教案学案全⾯版第七课个⼈收⼊的分配教案(复习课)李洪丽⼀、新课标要求与教学⽬标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教学⽬标:知识⽬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按⽣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前存在的多种分配⽅式,并确认按⽣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4、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5、理解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6、结合现实⽣活中存在的收⼊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
能⼒⽬标1、培养学⽣全⾯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活中的收⼊分配差距,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2、培养学⽣全⾯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活中的收⼊分配差距,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产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1、我国实⾏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合理的收⼊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教法设计讲授法合作探究归纳法四、两情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解决为谁“⽣产的问题”⼀个⼈消费⽔平的⾼低在很⼤程度上取决与收⼊⽔平,⽽收⼊主要是劳动创造的、“分配”⽽来的。
“怎样分配”是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的事情。
第⼀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分析了“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多种⽅式并存及社会意义。
第⼆节“兼顾效率与公平”,解析了效率、公平的含义,提出坚持这⼀原则的基本要求学情分析学⽣的总体⽔平不⾼,多知识掌握和获取的能⼒较差,缺乏⾃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对于学习的⽬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
再加上本课设计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分配原则的相关知识点较抽象枯燥,离现实⽣活相差太远,学⽣理解和把握起来有⼀定的难度。
高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教案
![高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3ec9bb3169a4517723a3f7.png)
复习学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师寄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一、基础知识梳理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分配制度?(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必要性和意义(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必然性:是由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的非按劳分配包括那些分配方式?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何意义?(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适用于个体经济。
注:我国农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经营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家庭联产承包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
(2)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科技、资本、管理等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于任何经济形式。
注:公有制企业里面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e7b8b630b4c2e3f572763bc.png)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目标:1、我国的分配制度。
2、效率与公平。
复习重点、难点:1、按生产要素分配。
2、效率与公平。
基础知识复习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基本内容:在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
3.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共存:按分配。
三、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 收入分配公平是的基本内容。
2.措施(1)坚持和完善________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增加,提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和同步、和同步。
(3)更加注重公平。
3.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
答案:公有制;劳动;经济条件;主体;生产要素;社会公平;按劳分配;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居民收入增长;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再分配;效率与公平。
重点难点知识梳理1、为什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1)现实经济条件决定(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3)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5)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对以往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3、多种分配制度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4、公平:(1)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2)如何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教案.doc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46d104f856a561252d36ff4.png)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教案一、高考主要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4、了解公平与效率的含义;5、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
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
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3)按劳分配的意义和地位。
例1、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终原因是()a.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3452019-03-14一、高考主要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4、了解公平与效率的含义;5、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
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
007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
![007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8b953f5a8102d276a22ffc.png)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学习目标】一、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与公平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重点难点】重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 2、实现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难点: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预习案【自主梳理】一、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1)生产决定分配,____________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当前的____________决定的。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地位:在___________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_________。
_________在我国分配方式占___________。
(2)必然性:是由我国___________ 决定的。
___________ 是前提,___________ 的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直接原因。
(3)重要性: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___________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_______、_______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______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差U能改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效率与公平(一)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意义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要求保证人们的______________。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是 _的内在要求,是 _的体现;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复
习学案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复习学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教师寄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一、基础知识梳理
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分配制度?
(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
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必要性和意义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必然性:是由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
分配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的非按劳分配包括那些分配方式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何意义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适用于个体经济。
注:我国农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经营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家庭联产承包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
(2)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科技、资本、管理等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于任何经济形式。
注:公有制企业里面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①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各自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收入分配公平是指什么收入分配公平有何意义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当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注: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实施的分配过程。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新创造的价值。
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5、什么叫效率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
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分配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两者又是矛盾的。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
①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③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典型例题
(07上海)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比上年增加395亿元,今年起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将全部免除,中央财政拨款95亿元专门用于帮助高等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困难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也将进一步落实。
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属于国民财富两次分配中的哪一次分配?
②实现教育公平必将推动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简
要回答其原因。
答案: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属于国民财富的再分配。
②社会公平是经济效率持久增长的必要条件。
教育公平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升,由此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实现教育公平有利
于社会稳定、和谐,因而必将促进社会与经济更好地发展。
三、当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