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把握新常态开启新征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生活热点剖析
GUAN GDONG JIAO YU GAO ZHONG广东教育·高中2019年第6期专题概述2019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开幕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报告回顾了2018年的工作,提出了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并部署了2019年十大工作任务。
(一)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五)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七)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
(九)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热点一新常态热点扫描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报告明确,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增长6%-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报告强调,2019年要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理论分析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增长6%-6.5%,表明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分析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绿色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发展是核心内容之一。
绿色发展的实质就是更多地将生产投入转化为绿色产出,尽可能规避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重点在于不断提升和改善绿色生产发展水平和效率。
因此,良好地测度分析绿色发展效率是定位开展绿色发展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对我国统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制定生态环保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由Chung最早在常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下嵌入污染物排放衡量非期望产出部分而延伸产生。
区别于全要素生产率(TFP),GTFP在TFP测度基础上引入衡量能源投入、污染物产出等诸多因素进一步构建形成更为复杂、全面的指标加以衡量。
当前我国对GTFP测度研究的文献相对丰富,主要差异集中在测度办法及指标选取两个方面。
刘晓洁等(2018)采用混合距离的EBM模型测算发现中国各省份GTFP呈上升趋势,东、中、西区域呈现α和β收敛;朱金鹤等(2019)采用DEA方法测算四种中国各省份的GTFP,发现GTFP均呈现上升态势,主要动因为绿色技术进步指数;李占风等(2019)采用CRS乘数模型,测算并分解城市GTFP;朱广印等(2020)采用非期望产出综合指标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各省份GTFP,结果呈现上升趋势,出现持续技术效率优化现象;孟望生等(2020)采用二氧化硫、烟尘、废水为非期望产出基于NDDF方法测度GTFP,发现我国各省区GTFP有所提高,区域间差异化加大;孙亚男等(2020)采用三阶段SP-DEA测算分析GTFP,研究发现中国GTFP呈现整体上升,且具有“区块链”特征的俱乐部收敛。
综合上述研究,本文以资本、劳动和能源三方面选取投入指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常见的“三废”为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BM距离函数下的ML指数法对2003~ 2017年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解,通过全国整体、省域和区域三个层面分析变动特点。
环境方面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数据分析在环境管理、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环境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全面分析我国环境现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气象局、水利部等官方部门,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环境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包括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2)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环境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趋势分析: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
(4)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环境现状分析1. 气候变化(1)气温变化:近年来,我国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根据国家气象局数据,2019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4℃,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值。
(2)降水变化:我国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
2. 空气质量(1)PM2.5浓度: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PM2.5浓度仍较高。
根据环境保护部数据,2019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11.8%。
(2)臭氧浓度:臭氧浓度呈上升趋势,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 水环境(1)地表水:我国地表水水质总体改善,但仍存在部分河流、湖泊污染严重的问题。
(2)地下水:地下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较差。
4. 生态系统(1)森林覆盖率:我国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生物多样性: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四、环境问题成因分析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大,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论文报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明显,如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做出实证分析,以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二、经济发展水平5个指标分析1.人均GDP人均GDP是反映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从地区人均GDP看出,2019年,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是我国人均GDP最高的五个省市。
但是,西藏、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其差异主要还是来源于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
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较发达省份大部分以工业、服务业为主,而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则以农牧业为主,且拥有的资源禀赋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针对不同的区域和资源禀赋,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2.城镇化率城镇化率是指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的影响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高,截至2018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9.58%。
然而,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如上海、北京等地片区已经接近九成以上,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如西藏、新疆等地城镇化率仅为30%左右。
城镇化率的差异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其一是宏观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同,其二是地区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限制不同。
在制定新的城镇化政策时,应重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西部地区应当更加关注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而东部地区应针对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等方面下大力气。
3.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优化结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挑选出接近9个省市, 2019年的三次产业GDP占比情况:广东省第一产业为1.84%,第二产业为43.6%,第三产业为54.56%;北京第一产业为0.04%,第二产业为19.96%,第三产业为80%。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摘要2018 年,中国抓住良好发展机遇,继续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国际合作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成绩。
一、高质量发展为绿色金融持续注入新动力2018 年,中国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各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 年12 月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自2018 年1 月1 日从先行试点进入全国试行阶段,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继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后,2018 年3 月,中国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赋予其更高的法律地位和更强的法律效力。
生态文明成为重要的国家意志,进一步深化了绿色发展共识、推动了绿色发展实践。
2019 年1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为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又一制度支撑。
可以说,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绿色转型的新发展要求,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更加坚定的制度保障和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
发展绿色金融、践行责任投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自发选择。
在国际上,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以建设性的态度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中国切实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 年度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比2005 年下降约46%,提前完成到2020 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自主承诺目标;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2005 年的72%下降到2017 年的60%;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13.8%,预计到2020 年可完成占比达到15%的目标;清洁能源投资连续九年位列全球第一。
经济生态化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经济生态化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经济生态化发展现状的分析,旨在揭示经济生态化发展的趋势、挑战和机遇,为我国经济生态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世界银行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生态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3)经济生态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4)经济生态化发展对策建议。
三、经济生态化发展现状分析1. 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根据构建的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
结果显示,我国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1)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从2000年到2019年,我国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从0.35增长到0.75,增长了1.14倍。
(2)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2. 经济生态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1)政策因素。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生态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为经济生态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占比逐渐降低,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经济生态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生态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在新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4)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在推动经济生态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消费市场逐渐扩大,绿色金融、绿色保险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中国近三年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中国近三年(2019-2021年)的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旨在全面展现中国在这段时间内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报告将从宏观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宏观经济1. 经济增长2019-2021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长率分别为6.1%、2.3%和8.4%。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
2.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53.9%,2021年达到54.5%。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9年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总额仍达到3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
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二、科技创新1. 研发投入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研发投入为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0年,研发投入达到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增长迅速。
3. 重大科技成果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着陆的国家。
三、产业发展1. 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2.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7.5%。
中国状况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经济发展1. 经济增速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GDP总量达到9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
2. 产业结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8%,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3. 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2019年,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均有所增长。
二、社会发展1. 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1%,预计“十四五”时期将突破20%。
2. 教育事业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果。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915万人,研究生招生9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76万人,初中招生1556万人。
3. 医疗卫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到91.6亿人次,卫生总费用达到7.6万亿元。
三、文化繁荣1. 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4.4万亿元,同比增长8.4%。
2. 传统文化保护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加大投入力度。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
四、生态文明建设1. 环境保护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重点流域和海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 能源结构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占比逐年提高。
2019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3%,比2018年提高0.5个百分点。
绿色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绿色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标题:绿色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引言: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世界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和资源的严重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开始转向绿色工业经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并提供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经济增长。
本文将深入探讨绿色工业经济的运行情况,从多个方面剖析其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趋势,并分享我对绿色工业经济的观点和理解。
一、绿色工业经济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 绿色工业经济的定义在绿色工业经济中,企业将环境保护作为核心目标,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废弃物产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绿色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几十年来,绿色工业经济逐渐崭露头角。
从节能减排到循环经济、再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工业经济在不断演进中推动了环境可持续性的实现。
二、绿色工业经济的运行情况1. 绿色工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绿色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推广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各国政府和企业对绿色工业经济的投入逐渐增加,绿色产业迅速崛起。
2. 绿色工业经济的影响因素绿色工业经济的运行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研发投入、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不同的效果。
3. 绿色工业经济的行业分析分析绿色工业经济的行业情况能够更好地了解其发展状况。
以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为主导的行业在绿色工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绿色工业经济的未来趋势与挑战1. 绿色工业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工业经济将继续向更高效、更环保、更节能的方向发展。
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的出现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工业经济的发展。
2. 绿色工业经济面临的挑战虽然绿色工业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包括技术壁垒、投资协调、政策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等。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运行面临的各种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供建议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宏观经济指标分析1. GDP增长率今年我国GDP增长率为x%,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导致出口下滑,以及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放缓等因素综合影响。
2. 通货膨胀率今年通货膨胀率为x%,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物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
3. 失业率当前,我国失业率为x%,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部分传统产业岗位的消失对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冲击。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1. 制造业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制造业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趋势。
政府应加大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服务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高服务业发展的便利度。
3. 农业农业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附加值。
四、金融体系风险防范1. 金融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同时,推进金融监管改革,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能力。
2. 风险防范加大对影子银行、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的打击力度,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五、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1. 扩大对外贸易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 吸引外商投资创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提高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同时,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3.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使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陈子凡(中铝财务有限责任公司ꎬ北京㊀100032)摘㊀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ꎬ温室效应㊁污染超标等环境问题频频发生ꎬ 绿色节能㊁低碳环保 理念逐渐深入人心ꎮ绿色金融的产生和发展ꎬ满足了我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代化发展需求ꎬ促进我国绿色可持续化城市建设的同时ꎬ大大推动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进程ꎮ基于此ꎬ文章简要阐述绿色金融的概念及特征ꎬ深入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ꎬ并结合绿色金融发展中现存问题ꎬ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ꎬ以供相关人员参考ꎮ关键词:绿色金融ꎻ发展现状ꎻ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F831.2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6728(2023)12-0084-04㊀㊀从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余年ꎬ在这段时间中我国各行业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ꎬ虽有 七五 八五 期间的三废治理ꎬ 十一五 期间的约束性指标ꎬ但也产生一些环保类问题ꎮ为了探寻人与自然的平衡点ꎬ党的十八大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念ꎬ并将其纳入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中ꎬ而 十三五 和十九大更是理念的创新和落实ꎬ将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ꎬ并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健康的基础上ꎬ大力发展绿色金融ꎮ一㊁绿色金融的概念及特征(一)概念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ꎬ提出了要做好 碳达峰㊁碳中和 的各项工作ꎬ并为此树立了2030年碳达峰㊁2060年碳中和的远大目标ꎮ这从侧面反映出节能环保理念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ꎬ并从根本上意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增长的方法是不可取的ꎬ可能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性㊁持久性造成恶劣影响ꎮ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携手并进ꎬ已成为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焦点话题ꎮ而在此期间的绿色金融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和作用ꎬ积极融合各类有关绿色发展先进理念ꎬ并要做好绿色金融实践活动设计ꎬ以此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金融实践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㊁相互促进的战略目标ꎮ(二)特征其一ꎬ从目前情况来看ꎬ绿色金融具有显著性效果ꎮ当地方政府处于旁观者身份引导绿色金融实践活动开展ꎬ可以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过程中ꎬ杜绝资源浪费问题的发生ꎮ所以政府的监督和指导是十分有必要的ꎬ更是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的基础ꎮ其二ꎬ在绿色金融行业发展中ꎬ强调了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ꎮ不以经济收入高增长为发展目标ꎬ而是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ꎬ将其作为核心内容ꎬ积极寻求社会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保护两者间的平衡点ꎮ其三ꎬ针对满足环保项目条件的金融机构ꎬ地方政府应当给予其一定的优惠政策ꎬ降低其融资成本等ꎬ协助其共同促进环保项目顺利进行[1]ꎮ二㊁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一)绿色金融制度逐步完善从标准制度体系构建方面来看ꎬ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绿色标准体系ꎬ并涉及了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ꎬ如绿色信贷㊁绿色债券㊁绿色保险等ꎮ2015年ꎬ 十三五 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ꎬ同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ꎬ将一些有益于环境效益保障的项目纳入其中ꎬ如节能环保㊁污染防治等ꎻ2016年1月我国推动48作者简介:陈子凡(1984—㊀)ꎬ男ꎬ汉族ꎬ安徽无为人ꎮ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ꎬ绿色金融ꎮ建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ꎬ同年ꎬ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ꎬ标志了我国相关体系正式开始构建ꎻ2017年4月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绿色 一带一路 建设的指导意见»ꎬ同年5月ꎬ生态环境部发布« 一带一路 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ꎻ2018年5月ꎬ中国证监会支持绿色金融发展ꎬ并对其相关制度政策作出了改进和完善ꎬ同年6月«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ꎬ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正式出台ꎬ11月中国证券投资资金协会正式发布«绿色投资指引»ꎻ2019年11月ꎬ经广西人民政府同意ꎬ由人民银行牵头签订«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践方案»正式印发实施ꎬ标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正式启动ꎻ2020年四部委联合起草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征求意见稿ꎻ2021年7月ꎬ由多部门联合共同印发了«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ꎻ2022年1月四部委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 十四五 发展规划»ꎬ同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发展绿色金融ꎬ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等ꎮ通过从最初绿色金融理念的提出到发展这一漫长的过程中ꎬ我国相继出台了诸多制度政策ꎬ不难看出我国重视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态度[2]ꎮ(二)绿色金融产品发展变化1.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以满足环保标准为指标ꎬ采取银行为项目提供优惠贷款业务的形式ꎬ确保这类项目顺利推行ꎬ从侧面反映出银行经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ꎬ有效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ꎮ从我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历程来看ꎬ绿色信贷这一金融产品其发展起源时间最早ꎬ早至2007年三部委便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ꎬ并在此意见中明确标明了要积极发挥绿色信贷应用价值ꎬ有效保护生态环境ꎬ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配合ꎬ标志了绿色信贷正式进入我国探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两者平衡点的过程中ꎬ随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ꎬ如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㊁2017年«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㊁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等ꎮ这些文件无疑是为绿色信贷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动力ꎬ有效促进了重点行业领域的绿色化转型和升级ꎮ基于这一背景ꎬ我国各地区各城市中的银行均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ꎬ构建出与其相适应的绿色信贷管理规章制度ꎬ促进其发展规模得以提升ꎮ截至2022年末ꎬ经过相关数据统计ꎬ国内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高达20.6万亿元ꎬ由此可以估测出绿色信贷这一金融产品仍然是绿色金融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内容ꎮ为此ꎬ国内银行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ꎬ积极探索和构建绿色信贷服务管理体系ꎮ2.绿色债券绿色债券属于一种融资工具ꎬ为满足绿色发展需求的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社会闲散资金ꎬ对绿色金融行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ꎮ通过对我国绿色债券发展历程来看ꎬ可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①第一阶段ꎬ2015-2019年ꎬ绿色债券政策体系的初步建立ꎮ按照其发展时间线来看ꎬ我国第一支绿色债券时间为2015年7月首次发行ꎮ在同年12月份ꎬ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ꎬ初步构建了有关绿色债券发行的规范体系ꎬ标志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诞生ꎻ2016年3月再次发布了«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ꎮ②第二阶段ꎬ2020年~至今ꎬ绿色债券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ꎮ随着 碳达峰㊁碳中和 这一目标的提出和明确ꎬ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绿色债券的优惠政策ꎬ并在政策和制度相继完善中ꎬ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其准入原则和分类标准ꎮ3.绿色保险近年来ꎬ碳达峰碳中和的 30 60目标 为绿色金融在保险行业中提高了关注度ꎬ作为绿色金融的子系统ꎬ绿色保险对协助绿色金融发展㊁拓展绿色金融产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ꎬ为我国各行业领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绿色保险金融产品提供保障ꎬ如身体环境碳汇保险㊁碳资产随时类保险等ꎮ与其他类型的金融产品相比ꎬ我国绿色保险起步较晚ꎬ至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ꎬ并且体系制度等方面仍待完善ꎮ2016年8月ꎬ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ꎬ其中大力推行绿色保险发展和创新ꎬ并为其提供了正确方向引领ꎻ2021年2月ꎬ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ꎬ经过相关政策制度的出台ꎬ大大提高了58绿色保险在绿色金融产品中的受重视程度ꎬ并基于双碳目标引导ꎬ将进一步加大对绿色保险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ꎮ但目前依旧存在以下两点问题:其一ꎬ保险公司初步接触绿色发展理念ꎬ所涉及的专业知识㊁技术手段等方面均有待完善和提升ꎬ并且也不具备专业化的管理机制和分散化的风险管控ꎬ导致保险公司绿色保险产品推行与创新方面不足ꎻ其二ꎬ我国绿色保险市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ꎬ导致其市场内部出现供需不平衡[3]ꎮ(三)绿色金融对外合作开展2016年1月ꎬ中国推动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ꎬ并于同年9月份在G20杭州峰会中创下了绿色金融发展的新篇章ꎻ在2017年内ꎬ围绕绿色 一带一路 建设ꎬ联合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和合作规划ꎬ并打造出了 一带一路 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平台ꎬ截止至2018年年中ꎬ 一带一路 沿线投资已累计超过600亿美元ꎻ2018年11月ꎬ绿色金融国际论坛在京举行ꎬ共有来自金融领域中4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ꎬ探讨如何打造国际绿色金融中心ꎬ展示中国绿色金融创新成果ꎻ2019年全球27家机构签署« 一带一路 绿色投资原则»ꎬ并举办了 一带一路 高峰论坛圆桌峰会ꎻ2020年正式开启了可再生能源促进项目ꎬ彰显我国绿色金融领域之中的创新力㊁创造力ꎮ三㊁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统一的标准绿色金融行业发展ꎬ不仅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ꎬ还能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ꎮ这就要求应当严格对绿色项目标准进行衡量ꎬ判断其是否符合我国环境保护标准ꎮ但由于实际认证过程中多是由民间机构进行恒定ꎬ导致不同地区中绿色项目标准评估标准及结果分析并不完善ꎬ容易对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扶持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资金支持等造成不利影响ꎮ(二)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ꎬ我国有关于绿色金融产业的法律制度体系处于正在起步的初级阶段ꎬ一些方面仍没有全面顾及ꎬ加之随着时间发展多个行业领域的加入ꎬ导致相关问题频繁发生ꎬ导致实际操作中处理问题时存在一定难度ꎮ比如一些环保型企业在绿色项目实施中既没有接受地方政府相应补贴减税等优惠政策ꎬ也没有受到银行机构融资优惠支持[4]ꎮ(三)市场体系不完善近年来ꎬ我国开始逐步加强了对绿色金融的关注度ꎮ但从目前来看ꎬ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ꎬ未能达到多元化发展的要求ꎬ所覆盖的领域不全㊁不广泛ꎬ这对绿色金融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限制ꎮ同时ꎬ针对绿色债券金融产品而言ꎬ其主要面向大型企业ꎬ对绿色中小型企业的政策及产品相对较少ꎬ而绿色保险体系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ꎮ(四)金融产品创新难为了积极促进绿色金融行业发展ꎬ金融机构自主研发相关绿色金融产品ꎮ但从实际中发现ꎬ金融产品多集中于绿色信贷方面ꎬ并且内容多对标高污染㊁高耗能企业ꎬ同质化金融产品屡见不鲜ꎬ缺乏具有创新性的绿色金融产品ꎮ由此可见ꎬ我国多数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发展和重要性缺乏认识ꎬ并没有为其配设长效化发展机制ꎬ导致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足[5]ꎮ(五)缺少专业化人才由于我国多数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项目普遍存在一种误解ꎬ认为其投资大㊁风险高㊁收益慢等ꎬ导致其对绿色金融关注程度不高ꎮ作为一种新兴产业ꎬ绿色金融发展本身就缺乏足够多的专业人员ꎬ加之其对人才甄选条件较为严格ꎬ比如复合型㊁综合型人才等ꎬ而我国高校及职校等缺乏对这类人才进行相应培养ꎬ导致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境ꎮ四㊁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创新(一)构建标准统一的管理体系绿色金融的标准化㊁统一化ꎬ不仅可以更好地推进自身发展ꎬ还能满足客户群体多样化的需求ꎬ所以要构建出标准统一的绿色金融管理制度体系ꎮ在此期间ꎬ国家及政府应当安排金融行业领域内的专业人士深入探究绿色金融ꎬ建立出统一详细的绿色金融指导目录ꎬ让绿色企业开设环保项目过程中有章可循ꎬ并要让各部门㊁企业及金融机构对其标准形成统一认知ꎬ严格按照规章流程进行ꎬ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规范化ꎮ68(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如果想要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ꎬ就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㊁优惠政策给予强有力的支持ꎮ其一ꎬ应当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规范ꎬ增强关于绿色金融的内容ꎬ促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ꎻ其二ꎬ设立绿色金融的专属法律和政策ꎬ将其与其他金融领域所涉及的法律政策进行有效区分ꎻ其三ꎬ加大对绿色金融的监管力度ꎬ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ꎬ强化绿色金融风险防控ꎮ(三)完善绿色金融市场的体系各个区域及省份之间要进一步强化彼此之间的交流协作ꎬ做好区域内的合理规划ꎬ积极推动先进措施和经验向落后省区的扩散ꎬ通过以点带面ꎬ构建出一体化的金融市场ꎬ最大限度上减少要素浪费问题ꎬ有效提升绿色金融效率ꎮ同时ꎬ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提高对绿色金融发展总体效率的重视程度ꎬ避免出现 木桶效应 等ꎬ加强金融市场空间联动性ꎬ坚持开放包容ꎬ积极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ꎮ(四)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具体绿色转型过程中ꎬ应当始终坚持具体问题㊁具体分析的原则ꎬ通过对当地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进行整合和分析ꎬ精准从众多项目中筛选出需要支持的环保项目ꎬ追利于实现全方位㊁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ꎬ增强绿色金融工具之间的协同效应ꎮ同时ꎬ需要积极借助网点㊁媒体等宣传渠道ꎬ大力宣传绿色金融的优惠政策和特点等ꎬ全面提升绿色金融在社会中的知名度ꎮ另外ꎬ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产品设计理念ꎬ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ꎬ衍生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6]ꎮ(五)组建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近年来ꎬ越来越多的机构及个人参与到绿色金融工作中来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ꎬ但却存在内容不准确㊁不专业等问题ꎬ甚至一些内容会误导公众等ꎬ主要是因为内容发布者素质有限ꎮ因此ꎬ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调动社会多方力量ꎬ促使组织机构㊁金融机构参与其中ꎬ合力打造专业的㊁全面的绿色金融专业队伍ꎮ同时ꎬ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㊁职校之间的交流联系ꎬ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复合型㊁综合型的绿色金融专业人才ꎬ确保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稳定前行ꎮ另外ꎬ也要积极推广和宣传绿色金融ꎬ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绿色金融ꎬ践行节能环保型生活方式ꎬ促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ꎮ五㊁结语综上所述ꎬ节能环保是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ꎬ针对当今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ꎬ国家及政府将注意力焦距于绿色发展这一理念ꎬ利用绿色金融产业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增长ꎮ虽然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ꎬ但目前仍存有较多问题ꎬ所以要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ꎬ通过构建统一管理体系㊁健全相关法律制度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等ꎬ促进我国绿色金融产业发展ꎮ参考文献:[1]任宇光ꎬ赵洪瑞ꎬ黄谦.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北方经贸ꎬ2022(12):73-76. [2]苏静. 双碳 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㊁挑战及路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ꎬ2022(9):79-82.[3]张雅鑫ꎬ冯鲍. 双碳 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㊁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金融ꎬ2022(5):69-74.[4]岳燕威.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内蒙古统计ꎬ2021(3):10-12.[5]李拔豪.数字时代视阈下绿色金融现状与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ꎬ2020(2):248-249. [6]秦雨桐ꎬ王静.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天津经济ꎬ2019(12):20-25.78。
我国绿色GDP核算困境的症结与突破路径——基于负价值视角
一、引 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① ,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是现代化
作者简介:金兴华,经济学博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副教授;严金强,经济 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136
建设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途径。开展绿色 GDP核算、加强绿色 GDP绩效评估,有助于促 进环境污染问题的全面解决,实现绿色发展。
绿色 GDP这个概念由联合国统计署在 1993年其出版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中正式提出。 我国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 2004年联合启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 GDP核 算)研究,2005年在 10个省市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及污染损失评估调查试点工作,2006年公布 《2004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17年国家统计局印发《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增加了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等方面的附属核算内容,但这种核算主要是实物核算。可以说,我国绿色 GDP核算至今步履维艰, 依然存在缺乏宏观思维、价值量核算较少、账户之间衔接性较差,绿色经济分析方法欠缺等情况②。
2019.09
LANZHOU XUEKAN
我国绿色 GDP核算困境的症结与突破路径
———基于负价值视角
金兴华 严金强
摘 要 绿色 GDP是继 GDP之后具有革命性的概念创新,绿色 GDP核算是确保绿色 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形成正式、完整的绿色 GDP核算体系,现有绿色 GDP核算 研究主要集中在以虚拟计价方式对传统 GDP进行环境成本和收益的调整上,存在核算逻辑 冲突和账户失衡 等 问 题。 文 章 以 负 价 值 为 视 角,在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学 框 架 内 对 我 国 绿 色 GDP核算思路进行了新的探讨。研究表明:(1)绿色 GDP核算是绿色经济的 GDP核算,把 污染物负价值生产纳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加以考察,否认环境的可替代性,符合据实计价的要 求,由此保持核算逻辑的一致性,实现核算账户的平衡。(2)绿色 GDP核算适应于有环境约 束的市场经济,通过加快建立污染物交易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会计制度,加强生态制度建设, 促进一般市场经济体制向有环境约束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推动绿色 GDP核算顺利开展。
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展望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逐渐升温,绿色金融作为解决方案之一,正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界的热议话题。
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资金的引导和配置,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本文将从中国绿色金融的现状、发展路径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绿色金融的现状绿色金融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不俗的进展,尤其是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和绿色保险等产品的创新和推广,为环保领域提供了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首先,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自2016年推出首只绿色债券以来,中资企业和地方政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绿色债券,每年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
其次,绿色信贷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绿色信贷是指银行为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以促进绿色企业和环保工程的发展。
2018年,中国已经有80家银行推出了绿色信贷产品,共投放了超过5万亿元的资金,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贡献。
最后,绿色保险市场也正在崛起。
近年来,绿色保险逐渐成为了保险公司重要的创新领域之一。
绿色保险的产品覆盖面广泛,涉及到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
据统计,中国已有超过40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绿色保险业务,提供了灾害保险、生态补偿保险和一些绿色消费保险。
二、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制度创新、市场培育和国际合作三个方面。
首先,制度创新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绿色金融制度,包括设立绿色金融机构、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及设立绿色投资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推进制度创新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强调市场导向,鼓励绿色金融创新,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其次,市场培育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市场培育方面,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建设,鼓励创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中国经贸导刊■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王毅苏利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党中 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促进生态文明建 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 路。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 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 是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纲领性文件,是 激励各地加快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对“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35年建成美丽中国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 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 发展,但也带来了经济危机频发、贫富差距拉大、生态 环境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
尽管一些研究 给出诸如“停止增长”的解决方法,如美国学者鲍丁的 “宇宙飞船经济学”、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提出的 “零增长”对策、赫尔曼•戴利的“稳态经济”等,但在 实践层面,发展产生的问题最终仍需在发展中解决,关 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西方,国际组织、政府和 学界相继提出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低 碳经济、包容性增长等概念和转型方向,并用于指导实 践。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难言成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的经济体系,这是我国立足于基本国情、结合国际趋 势、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作出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 要的战略意义。
从自身情况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自1992年参加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适合自 身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九五计划”把可持续 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相继提 出一系列发展理念,如“新型工业化”(2002 )、“循环经 济”(2003)、“两型社会”(2005)、“低碳发展”(2009)等。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摘要2018 年,中国抓住良好发展机遇,继续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国际合作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成绩。
一、高质量发展为绿色金融持续注入新动力2018 年,中国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各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 年12 月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自2018 年1 月1 日从先行试点进入全国试行阶段,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继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后,2018 年3 月,中国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赋予其更高的法律地位和更强的法律效力。
生态文明成为重要的国家意志,进一步深化了绿色发展共识、推动了绿色发展实践。
2019 年1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为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又一制度支撑。
可以说,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绿色转型的新发展要求,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更加坚定的制度保障和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
发展绿色金融、践行责任投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自发选择。
在国际上,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以建设性的态度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中国切实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 年度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提前完成到2020 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自主承诺目标;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2005 年的72%下降到2017 年的60%;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13.8%,预计到2020 年可完成占比达到15%的目标;清洁能源投资连续九年位列全球第一。
绿色经济发展对中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促进
绿色经济发展对中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促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之后,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绿色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绿色经济具有不污染、低耗能、高效益的特点,因此其实现对于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加强了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和行业标准等。
这些政策的推动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清洁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在太阳能、风电、生物质等领域,中国取得了多项成果。
2019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已经占到全国能源消费的9%,是2018年的1.5倍。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水电和风电发电量,居全球第一。
同时,中国的清洁产业也在迅速发展。
清洁空气、清洁水源等方面得到了改善。
近年来,中国在无废城市、环保产业等领域也得到了显著发展。
二、绿色经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促进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模式。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还可以保护和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
首先,绿色经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
在传统经济模式中,许多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而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也可以大大降低污染的产生。
比如,采用新型可再生能源可以避免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降低大气污染的排放,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其次,绿色经济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传统经济模式下,许多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耗能耗水,也会产生大量废弃物。
而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还可以将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
比如,采用智能制造、环保科技和可再生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能耗,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达到了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的效果。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I. 绿色金融的概述绿色金融是指通过投资、融资等金融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金融活动。
目前,中国国内金融机构纷纷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包括发行绿色债券、提供绿色融资等。
II. 中国绿色金融的现状a. 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是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行总额已经达到近5000亿元,且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018年末,中国绿色债券占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比重已经超过四分之一。
b. 绿色融资模式的创新中国绿色融资业务的创新也在不断推进,比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
其中,“绿色信贷”是指金融机构向绿色发展领域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以支持其绿色经济转型。
此外,“绿色保险”也能够为环境风险提供保障。
c. 投资者对绿色金融的关注在绿色金融方面,投资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关注不断增强。
不仅金融机构在债券发行和融资方面积极布局,同时,中国的企业和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环保和可持续性,并且加入了相关的社会责任领域。
III. 中国绿色金融的未来展望a. 绿色金融的市场空间将继续扩大目前,绿色金融领域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挖掘。
在中国的绿色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绿色金融领域的未来十分广阔。
b. 绿色金融标准的完善与提高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的信贷、评价和监督等制度将会成为金融机构未来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
c. 国际合作机制的加强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机制的支持。
未来,中国国内绿色金融与国际绿色金融市场的对接将日益密切。
总的来说,中国绿色金融已经在市场和政策层面形成了初步的支撑体系,展望未来,中国绿色金融将会继续向着更加系统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中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研究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因此,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评估中国绿色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全面、可操作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对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该评价体系将综合考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社会福祉等多个维度,以全面反映绿色经济的内涵和要求。
本文还将对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绿色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理论框架绿色经济发展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的理论框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指数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的理论框架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即指数应涵盖绿色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福祉等;二是科学性原则,即指数的设计应遵循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确保指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即指数应易于获取和计算,方便实际应用和比较分析。
基于以上原则,本文构建了包括经济增长绿色化、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成效和社会福祉改善等四个方面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理论框架。
其中,经济增长绿色化反映绿色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作用,包括绿色产业占比、绿色技术创新等指标;资源利用效率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程度,包括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包括污染物排放强度、生态环境状况等指标;社会福祉改善则反映绿色经济发展对社会福祉的促进作用,包括居民收入水平、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等指标。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际竞争力下降
2017年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亩均生产成本1081.6元,相比2005年增长 了154.5% 。 其中人工成本年均增速9.1%,土地成本年均增速10.9%,逼近 同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8%的年均增速,严重推高了大宗农产品价格,促成 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全面倒挂。
资源有偿使用 农产品优质优价 废弃物利用商业化 生态宜居资本化 外部效应资本化
二、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就
0 2
为了系统跟踪评价我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成果,由中国农 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定期编 制和发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 2019年4月,发布我国首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8》已成为社会各 界观察了解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 2020年6月,发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9》。首次构建了农业绿色 发展指标体系及绿色发展指数模型,并对全国及第一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 行区进行了试评价,定量明晰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水平与短板制约。
农业产地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重点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 膜回收利用等工作,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得到初步遏制。2019年,三大粮 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37.8%、比2013年提高6.2个百分点;农药平均利用率为 39.8%,比2013年提高4.8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45% ,较2017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农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衡,促使农业贸易逆差扩大
我国粮棉油糖奶肉等农产品均需进口,而国内自产农产品却存不下、销不 动。201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额503亿美元 ; 乳品、牛肉、葡萄酒等进口 规模更是持续攀升。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1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现状1.1绿色金融政策制度的逐步完善2015年,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定了政策方面的指导;2016年8月,开始有关体系的构建;2018年,开始组织化、机制化进行绿色金融标准化工作。
此外,我国第一部与绿色金融有关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将在2021年生效。
2020年上半年,我国推出《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征求意见稿。
其中,将煤炭的相关项目删除,这也体现了我国与世界在这一领域保持同步步伐、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心和态度。
1.2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一方面,我国绿色金融的体量逐步扩大;另一方面,我国在发展固定传统产品基础上,衍生出创新型的绿色金融类型。
1.2.1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指在进行贷款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会将该融资行为所产生的环境效益纳入评估范围,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和公司发放资金。
截止到现在,绿色信贷仍在整个体系中占主要位置。
2020年6月止,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在全球排名第一。
1.2.2绿色债券绿色债券,是为了更好应对气候上的变化而孕育的融资途径。
发行主体可为市政机构、企业、银行等,我国绿色金融在世界处于较高水平,且呈现较强的增长趋势。
2019年,我国绿色债券共发行达214只。
金额达到3390.62亿元,约为同期世界总量的21.3%。
从债券类型来看,更加多样。
境内绿色公司债券的发行数量计65只,领先于其他类型的债券。
1.2.3绿色保险绿色保险是用于约束环境风险的系列产品。
2018年环保税正式的征收、《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草案)》出台,有利于提高损害赔偿、风险监管等的成果,有利于环保工作的落实。
此外,试点工作在五大试验区开展。
在工作中,把引导保险资金进行绿色投资、推进环责险的开展等工作视作重要环节。
1.3绿色金融对外合作进一步开展2016年,G20课题中有了绿色金融的存在。
同时,我国拓宽了绿色金融合作网络的范围。
2019年4月止,成员已有36家。
2019年,我国承办了国际绿色金融创新论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配置:通过增加劳动生产率和自然 资源利用率、减少自然资本消耗,强调 资本主要投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领域
增长方式:依靠资源消耗、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外延式增长方式
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 理创新、绿色生产的新增长方式
核算标准:忽略了经济增长背后的资源 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
◆ 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生态多样性等方面均有严重 的环境问题,其中,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约3/4
的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全国大部分地表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其中主要 的污染源均来自于工业排放。
◆ 健康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空气污染可导致敏感人 群罹患各种疾病甚至过早死亡。据环保部统计,仅以PM10(可吸入颗粒物)为核算因
2
1. 绿色经济概念解读
1.1 绿色经济思想演变 1.2 概念对比:绿色经济VS褐色经济
1.3 绿色经济三重效益
2.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目录
CONTENTS
2.1 传统产业经济下的环境问题突出 2.2 人口和城镇化压力增大 2.3 新常态下寻求经济增长新引擎
3.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路径
3.1 社会层面发展路径 3.2 产业层面发展路径 3.3 具体行业应用实践——物流、零售、出行
-“绿色经济蓝图是从环境的角度,阐释了环 境保护及改善的问题“——英国环境经济 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首次提出“绿色经济” 概念。 - 200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工作:在低碳、可持 续的世界中实现体面工作》 首次将“绿色经济”定义为 “重视人与自然、能创造体面高薪工作的经济”。 - 对绿色经济的讨论不再局限于改善生态环境这一单一维度, 而是强调经济系统的整体转型,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与经 济平衡和协调发展。
著地降低环境风险和改善生态缺乏的经济”。 - 将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扩展至社会系统,聚焦经济 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的相互协调与平衡。
5
“绿色经济”与 “褐色经济”在资源配置、增长方式、核算标 准等方面的概念对比
褐色经济
Part 1. 绿色经济概念解读 1.2 绿色经济与褐色经济概念对比
绿色经济
资源配置:将资本重点配置在资源密集、 消耗自然资本、减少就业机会的领域
核算标准: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成 本纳入经济核算体系,反映经济发展的 真实水平和可持续程度
6
绿色经济的三重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保护生态环境: • 增加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 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低碳化转型 • 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Part 1. 绿色经济概念解读 1.3 绿色经济的三重效益
4. 绿色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4.1 绿色经济趋势展望 4.2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扩大 4.3 绿色消费需求增加
4.4 共享经济持续进化
4.5 绿色新型城市化建设
Part1.绿色经济概念解读
4
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绿色经济思想开始出现,人类对 于“绿色经济”的理解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演变
第二阶段(2007年-2009年): 第一阶段(1989年-2006年):
Part 1. 绿色经济概念解读 1.1 绿色经济思想演变
环境 经济 社会
- 公众对绿色经济认知普遍停留在环保层面,
将绿色经济看作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被动 措施。
环境
经济 环境
第三阶段(2010年-2018年): - 201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绿色经济”新
定义:“带来人类幸福感和社会的公平,同时显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7
Part2.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8
传统产业经济下的环境问题突出,促使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根本 转变
在过去几十年间,我国传统产业经济高速发展,粗犷的生产模式、偏重的产业结构对我国
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仅威胁着我国公众的健康,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寻求经济与环境、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平衡点。
201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
工业废气 汽车尾气 燃煤、扬尘
75.1% 254城市 24.9% 84城市
子,2004年至2010年间,我国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达到35万人-50万人。
◆ 经济损失:环境污染不仅威胁公众健康,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环保部提供的数
主 要 污 染 源
据,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6%左右。
能源可持续利用: • 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 • 构建更加稳定清洁的能源结构 • 保障能源和资源安全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 引导产业改造升级 •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 加重生产者的环境保护责任,促 进生产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可持 续发展 社会效益: • 强调高效、创新,以新技术和新模 式驱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 创造大量绿色就业机会 • 引导绿色消费观念和绿色生活方式
主 要 污 染 源
Part 2.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2.1 传统产业经济下的环境问题突出
2016年全国地表水水质类别比例
8.6% 2.4%
工业废水 农业废水 生活污水
I类(饮用水) II类-III类(轻度污染,处理后可饮用) IV类-V类(中度污染,不可饮用) 劣V类(严重污染)
23.7% 65.4%
2018-2019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前言
绿色经济,是人类出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思考,探索出的更加高效、和谐、可持续的新经济形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大国的快速转变,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增速放缓、结构优化、追求质量的新常态,发展绿色经济成为了这一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的必然选择。 2016年,“十三五”规划中首次将“绿色”理念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
调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国家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于所有产业和产业从业者来说,认清什么是绿色经济,如何有效发展绿色经济都是至关重要的。对此,
智库尝试解读绿色经济的内涵和意义, 梳理了当前我国对于发展绿色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并选取了部分行业作 为切入点,具体阐述绿色经济的落地实践情况,为读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