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

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

由于手术相关的DVT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因此,了解DVT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围手术期患者DVT的发生机制要预防DVT,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

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抗凝因子Ⅲ(AT Ⅲ)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子和R5.6Q条带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2021A)、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DVT史和继发诱因。

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等。

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1.手术前: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

如补水不足常致病人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2. 手术中:(1) 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郁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致局部静脉血栓形成。

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加之捆扎,甚至压迫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2) 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

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护理进展

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护理进展

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护理进展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术后病人中。

术后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手术后恢复期间的生理变化以及凝血系统的活化,都容易导致DVT的发生。

对于术后病人来说,预防和护理DVT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护理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一、预防措施的完善预防DVT的措施是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护理中的关键。

传统的预防手段包括使用弹力长袜、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查、早期活动等。

但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预防DVT的措施也得到了升级。

例如现在许多医院都开始使用机械性预防装置,如持续性气压装置或者间歇性充气装置,来帮助术后病人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DVT的发生。

药物预防也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手段。

例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病人DVT的风险。

临床研究也不断证实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得它们成为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护理中的重要手段。

二、围手术期护理的强化围手术期是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时期,因此围绕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手术前,需要对术前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要充分保护下肢的血流循环,避免下肢静脉受到损伤,因为损伤的下肢静脉更容易形成血栓。

手术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术后病人长时间卧床、缺乏运动所导致的DVT。

围手术期护理的强化也包括了对患者的宣教。

患者要充分了解DVT的症状和危害,知道DVT预防的重要性,主动采取预防措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

家属也要得到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他们对术后病人护理的重视度,提高护理质量。

三、个性化护理的推行随着对DVT认识的不断深化,护理工作也开始向个性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护理也在逐步推行个性化护理计划。

通过对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估,不同程度、不同风险的患者可以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静脉内 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 风险。
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疾病和药物
某些疾病和药物可能导致血液高 凝状态,如恶性肿瘤、炎症性疾 病和激素类药物。
02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机械性预防护理
弹力袜
通过施加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 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 护理措施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 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 • 术后护理与观察 • 总结与展望
01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血流缓慢
01
02
03
长时间卧床休息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 休息,导致下肢肌肉松弛 ,血流速度减慢。
制动
骨科手术后,为了减轻疼 痛和防止骨折移位,患者 需要制动,这也会减慢下 肢血流速度。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麻醉和药物 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 统,导致血流缓慢。
静脉内皮损伤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和 操作可能会损伤静脉内皮 ,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注射
术后为了治疗和镇痛,患 者可能需要接受静脉注射 ,这可能会对静脉内皮造 成损伤。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能够减轻患者在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降低 治疗成本。
分析现有护理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缺乏个性化护理方案
01
现有的护理措施往往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
求,影响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ppt可编辑全文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ppt可编辑全文
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 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渠 字 耘 庐 晨 羽 屉 酱 毛 忱 剁 捌 孙 乍 疚 厢 赋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 来源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发生肺栓塞的风险
识状况及配合能力 4.穿袜区域皮肤状况 5.根据弹力袜要求,测量小腿周径及腿长,选择合适规
格 6.环境清洁、安静
量 先 娘 捂 肘 昧 员 钟 效 趋 腋 陈 昔 磁 嘱 迎 擦
准备:
弹力袜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合适的弹力袜
2.病历或治疗卡,卷尺
3.护士准备:洗手
辛 徽 樊 几 佳 伪 席 剔 匣 昧 删 僵 半 庆 袁 倦 匀
◇向腿弯处卷动,确保三角缓冲绷带位于股动脉处,并位于大腿内 侧,防滑带应位于臀沟,使之平滑,确保织法变化地方和三角 缓冲绷带正确就位。
◇拉直脚尖部位使脚踝和脚背部位平整,确保病人脚尖舒适
完 归 蝴 哄 肋 旁 乞 鸟 矽 男 搅 毕 董 级 岂 盯 扳
弹力袜注意事项
1.确保正确的尺寸选择,以保证最大效果
各 榜 影 卒 盂 妥 基 盎 承 典 制 曲 塔 霜 朔 踞 千
沉寂的“杀手”
➢ 住院患者大约 1% 死于PE ➢ 90% PE患者血栓来自下肢静脉 ➢ 80% PE患者起病时无临床症状 ➢ 2/3 PE患者死亡在2小时内发生
肺栓塞
氦 椎 版 椰 侍 苞 明 透 谴 蒙 挫 隧 滑 章 销 疙 蘸
在最宽处测量小腿围长=规格 测量从脚后跟到臀沟的长度=长度尺寸 选用正确规格
Take correct size 选用正确规格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浅静脉曲张
属于代偿性反应, 如果血栓累及深静脉 主干,下肢静脉血通 过浅静脉回流,浅静 脉代偿性曲张。
是下肢静脉血Βιβλιοθήκη 中最 严重的一种情况,表 现为剧烈疼痛、皮肤 发亮、有水疱或血疱, 足背动脉不能扪及。
彩超
下肢深静 脉造影
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
三、预防措施
1、基本预防
抬高患肢 早期活动 适当补液 改善生活方式 避免下肢静脉穿刺
3
并发症:出血;抗凝溶栓严重的并发症;肺动脉
栓塞;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3、健康教育
1 保护患肢
2 饮食指导
3 适当运动
4 定期复诊
手术 创伤 感染
二、临床表现
患肢肿胀
最常见的症状 1.髂骨静脉血栓:整个 患侧下肢肿胀明显。
2.小腿静脉丛血栓:肿 胀局限在小腿。
3.下腔静脉血栓:双下 肢均出现肿胀。
疼痛发热
1.血栓在静脉内引起 的炎症反应。
2.血栓堵塞静脉,回 流受阻,患侧肢体 胀痛。
3.炎症反应与血栓吸 收引起低热。
股青肿
2、物理预防 双下肢气压泵
弹力袜
3、药物预防
低分子肝素钠(克赛) 低分子肝素钙 华法林 普通肝素
四、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护理
1
休息与缓解疼痛:绝对卧床休息10~14d,抬高患肢 20°~30°,禁止按摩、热敷、做理疗,必要时 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肢疼痛的时间、部位、程度、
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和感觉。每日测量比较并记 录患肢的周径。
3
饮食护理:宜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
持大便通畅,防止腹内压升高,影响静脉回流。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背景在骨折病人术后恢复期间,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这种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严重的健康风险,因此在对受伤病人进行术后护理时,其发生率需要得到严格的控制和注意。

下面将介绍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预防措施活动和锻炼在骨折病人第一天开始,应该经常进行肢体的活动和锻炼,以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在早期,这些运动可以是较轻微的活动,如行走和肌肉收缩。

随着病人康复的进展,逐渐增加活动和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轮椅或者穿着弹性袜子病人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穿着弹性袜子,以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穿着医用弹性袜可以有效地降低下肢静脉回流的压力,并且可以帮助加速血液循环。

如果病人不能行走,轮椅也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来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一般而言,抗凝药物被广泛使用,如肝素等。

肝素具有减少血栓形成及防止其延伸的作用。

识别和常规疗法识别在骨折病人中,静脉血栓症状包括下肢水肿、疼痛和发红。

此外,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心动过速等症状,这些可能表明出现了肺栓塞的现象。

常规疗法如果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一般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机械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凝药物,以帮助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

机械治疗主要是使用低压弹力袜、压力裹绷带等,以增加下肢外周静脉回流。

护理安排为了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护理:1.监测病人的下肢水肿,必要时给予外周静脉压力测量技术进行监测;2.每日检查病人的疼痛、肿胀和温度等症状,及时记录,并咨询医生修改治疗方案;3.提醒和鼓励病人进行翻身、劳逸结合的锻炼,坚持穿着弹性袜或换药等必要的措施;4.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5.教育和指导病人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特别是病人的家属。

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病人的康复和治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发现症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促进康复。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中形成血栓的疾病。

它常见于长时间坐卧不动的人群,如卧床患者、手术患者、长途飞行乘客等。

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不仅会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1. 移动和活动:长时间坐卧不动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为了预防血栓的形成,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姿势,特别是长时间的坐卧。

如果需要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或汽车,可以尝试定期起身活动一下,活动下脚踝和膝盖,促进血液循环。

2. 建立适当的坐姿:坐姿不正确也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在长时间坐着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交叉腿、腿靠在椅子上等姿势,可以在座位前放置一个小凳子,使膝盖稍微抬高,有助于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3. 穿着弹力袜:弹力袜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辅助措施。

弹力袜可以提供适当的压力,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血液在下肢的滞留,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合适的压力等级和尺寸,正确穿戴弹力袜。

4. 积极进行肌肉活动:肌肉的活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跳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下肢肌肉的收缩力,帮助血液顺利回流。

5. 健康饮食和保持适当的体重:饮食对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也有一定的影响。

合理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的形成。

同时,保持适当的体重也是预防血栓的重要因素之一。

6. 避免过度使用收紧腿部的制约装置:过度使用收紧腿部的制约装置,如紧身裤、高筒靴等,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因此,尽量避免长时间穿着收紧腿部的装束,给下肢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

7. 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抗凝血药物: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手术患者、长途飞行乘客等,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凝血药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术中护理PPT课件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术中护理PPT课件
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将越来越受到重 视。未来有望通过更加先进的预防手段和管理模式,实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零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 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07
结论和建议
对术中护理的总结和评价
术中护理在围术期下 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病情观察和记录
密切观察病情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下肢 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等情况,
及时发现异常。
定期测量和记录
定期测量下肢周径、记录病情变化 ,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迹 象,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 理措施。
05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回流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内,引起下肢 水肿、疼痛等症状。
肺动脉栓塞
后遗症和复发
下肢深静脉血栓若不及时治疗,可导 致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溃疡等后遗症 。同时,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持续存 在,容易导致复发。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 进入肺动脉,引起肺动脉栓塞,严重 者可危及生命。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 术中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重要性 • 术中护理的基本原则 • 术中护理的具体措施 •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实践与探索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
06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 实践与探索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评分标准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评分标准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评分标准目前,深静脉血栓形成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评分标准。

1. 早期床旁瞩目估测深静脉血栓形成常伴有局部软组织肿胀、压痛、发红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当主动观察患者的肢体情况,特别关注患者双下肢的温度、肤色、水肿、疼痛等变化。

这有助于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征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2. 定期翻身及活动长时间卧床不动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患者的活动受限,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主动活动,如屈伸下肢、踮脚、抬腿等。

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

3. 弹力袜的使用弹力袜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措施。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尺码的弹力袜,并正确穿戴。

弹力袜能够提供适当的压力,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4. 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如年龄较大、手术后、长时间卧床不动等,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医嘱给予抗凝剂等药物进行预防。

但是在应用药物预防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并遵循医嘱的严格要求。

5. 教育与宣传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宣教,让他们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主动参与预防行动。

评分标准:为了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可以依据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评估。

1. 下肢水肿程度评估:根据双下肢的肿胀程度,以分级的形式进行评估,如无水肿记为0分,轻度水肿记为1分,中度水肿记为2分,严重水肿记为3分。

2. 下肢温度评估:用手背感觉患者双下肢的温度,根据感觉的冷热程度进行评分,如温暖记为0分,稍微偏凉记为1分,明显偏凉记为2分,寒冷记为3分。

3. 疼痛评估:询问患者下肢是否出现疼痛,并根据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如无疼痛记为0分,轻度疼痛记为1分,中度疼痛记为2分,严重疼痛记为3分。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3、护理措施:涵盖一般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护理、物理治疗护理、饮食护理等。

4、患者教育:包含疾病知识、自我护理方法、康复注意事项等。

5、潜在并发症及处理:如肺栓塞、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1 护理目标111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早期活动、物理预防措施等,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

112 促进已形成血栓的溶解采取适当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加速血栓的消退。

113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14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12 护理评估12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询问近期手术史、创伤史、长期卧床史、恶性肿瘤病史等。

122 症状观察注意患者是否有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

123 体征检查测量双侧下肢周径,对比差异;检查 Homans 征、Neuhof 征是否阳性。

124 实验室检查关注 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13 护理措施131 一般护理1311 体位护理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20-30cm,促进静脉回流。

1312 活动指导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深呼吸、足踝的主动屈伸运动;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

1313 保暖注意患肢保暖,但避免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

132 病情观察1321 观察下肢症状每日测量患肢周径,观察肿胀、疼痛等症状的变化。

1322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1323 观察出血倾向在抗凝、溶栓治疗期间,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黑便等。

133 药物护理1331 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监测凝血功能,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血。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ppt精选全文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ppt精选全文

临床表现
分类及临床表现 根据栓塞血管部位划分: ➢ 1.周围型 ➢ 2.中心型 ➢ 3.混合型
临床表现
Homan征
Neuhof征
周围型: 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栓形成 后,因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 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 活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成时间一致。 Homan征: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 起疼痛 Neuhof征:腓肠肌压痛。
预防及健康宣教
7.不要用紧身衣服,以免淤血。各种手术后患者慎用止 血药,下肢可适当垫压或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或 尽快下床活动,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在下肢等处贴上 弹性绷带。长期卧床患者应鼓励做足背屈,必要时按摩 小腿,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8.高危病人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9.戒烟 由于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故应告知病人及时戒烟。
谢谢观看
主讲人:xxx
病因
(二)静脉壁的损伤 : ① 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
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 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② 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 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 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③ 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 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 性血栓性静脉炎。
2. 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辛辣等食物,进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而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 为防止出血,减少穿刺次数,穿刺后静脉局部加强压迫5分钟,动 脉穿刺后压迫10~15分钟。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

以下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护理措施:
1. 早期活动: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活动,如早期起床、走动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 静脉疏通:使用加压袜或弹力绷带等有效手段,帮助下肢静脉回流血液。

3. 保持水分平衡:饮水量充足,避免脱水,以保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性。

4. 睡姿调整:尽量保持仰卧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平躺或坐位,对于无法翻身的患者,要注意定期改变体位。

5. 术后抗凝治疗: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如注射肝素或服用抗凝药物。

6. 早期的物理预防:使用压力设备,如间歇注压装置(IPC)
或主动脉泵,来帮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7. 防止受伤和压迫:避免下肢受伤,减少长时间受压,如长时间坐位、交叉腿等。

8. 风险评估和教育宣传:对于居家或住院患者,要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对于高危人群进行详细的教育宣传,提醒其注意预
防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预防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制定。

以上措施仅供参考,如果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摘要】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本文从风险评估、药物和机械预防、床位和循环护理、以及康复训练等方面介绍了预防护理的具体措施。

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全面实施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预防护理的意义在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护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为患者的康复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风险评估、药物预防、机械预防、床位护理、循环护理、康复训练、康复措施、重要性、全面实施、促进患者康复、健康。

1. 引言1.1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手术后因静脉血液淤积、静脉壁发生改变,导致血栓形成的病变。

该病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肢体肿胀、压痛、发红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患肢溃疡。

血栓脱落导致栓塞时,可能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能造成患者术后康复期延长,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重大负担。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危害不可小觑,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必须全面了解其危害,重视预防策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

1.2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引发肺栓塞,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当血栓脱落并随血液流向肺部时,会导致肺动脉或其分支被阻塞,造成肺部氧合功能不全,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

血栓形成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疼痛、运动受限等症状,影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从而延误患者的康复进程。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术中护理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术中护理
加强团队培训和交流
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知 识水平,确保术中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推动相关研究和创新
积极参与相关研究和创新工作,探索新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 法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先进、有效的医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度。Biblioteka 04CATALOGUE术中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
保持患者舒适体位
合理安置体位
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合理安 置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对下肢静脉的压 迫。
定时调整姿势
在手术过程中,应定时帮助患者调整姿势,如适当抬高下肢 、活动关节等,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可能导致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甚 至威胁患者生命。通过有效的术中护理措施,可以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 手术安全性。
汇报范围
术中护理措施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介绍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的针对下肢深 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措施,如使用间 歇性充气加压装置、保持患者下肢适 当活动等。
加强保暖措施
保持适宜室温
手术室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避 免患者因寒冷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 液循环。
使用保暖设备
在手术过程中,可使用保暖设备如电 热毯、暖风机等,为患者提供额外的 保暖措施,以减少寒冷对下肢静脉的 影响。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下肢肿胀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 下肢是否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 ,及时发现并处理下肢静脉回流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事件
。同时,对于高危患者,术前可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措施,降低心血管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术中护理课件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术中护理课件

下肢水肿
总结词
常见的症状,可能导致皮肤溃烂
详细描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下肢水肿。长期水肿可能导致皮肤溃烂、感染等并发症。
下肢溃疡
总结词
慢性并发症,难以愈合
详细描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的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可能会引起下肢溃疡。溃疡部位难以愈合,需要长期治疗 和管理。
PART 05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是指在围手术期发生的深静脉内 血液凝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 受阻的现象。
分类
根据血栓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 为近端血栓和远端血栓;根据血 栓阻塞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完全 阻塞和不完全阻塞。
形成原因
01
02
03
血流缓慢
手术过程中长时间卧床、 制动,导致下肢肌肉松弛 ,血流减慢,为血栓形成 提供了条件。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危害、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提高患 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完善术前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和下肢血管情 况。
术中护理要点
保持正确体位
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下肢 的压迫,减轻下肢静脉回流阻力。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输液,以免增加下肢静脉 负担。
改善生活方式
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酒 精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
物理预防措施
使用弹力袜
指导患者使用医用弹力袜,以增 加下肢静脉回流,减轻静脉压力

间歇性充气加压
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模拟肌 肉收缩,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机械预防
使用下肢关节被动运动仪等机械装 置,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

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 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

由于手术相关的DVT 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因此,了解DVT 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 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 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围手术期患者DVT 的发生机制
要预防DVT, 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

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 3 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
抗凝因子川(AT川)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
子和R5.6Q条带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2021A)、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
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 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DVT 史和继发诱因。

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等。

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 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 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1. 手术前:
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

如补水不足常致病人
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2. 手术中:
(1)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
慢、郁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
解,致局部静脉血栓形成。

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加之捆扎,甚至压迫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2)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

(3)术中使用牵引器、压迫,术中器械直接损伤,甚至是手术时误伤、误切、误扎静脉,静脉阻塞、静脉外伤或者是静脉管壁和内膜损伤,均可激活凝

机制诱发血栓。

(4) 任何原因所致休克,手术时血压的波动、出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等,均可因低血压时间过长而使血流滞缓。

(5) 静脉血栓形成是指纤维蛋白、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和白细胞在静脉内形成凝块;血管损伤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组织损伤和发生炎症时释放的细胞因子可损伤内皮细胞,诱发静脉血栓,如白介素 1 和肿瘤坏死因子,可刺激内皮细胞合成组织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降低血栓调节蛋白。

3. 术后凝血机制改变
(1) 术后病人常继续禁食、禁水,或病人不思饮食,从而进一步致血容量不足。

(2) 术后卧床,制动及下肢包扎是下肢DVT 的重要原因。

(3) 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运用。

(4) 手术后怕出血而停用抗凝药物,致凝血功能增强。

三、围手术期DVT 的诊断
下肢DVT 症状隐匿,80%的病人无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下肢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常见体征有下肢水肿,水肿严重时皮肤颜色青紫,其状态与血栓部位(受累静脉)、形成速度和程度有关。

急性DVT 下肢肿胀明显,皮肤发绀或有淤点,亦可发热。

严重时,可致动脉痉挛,表现为患肢剧痛、肿胀、股青肿、股白肿,甚至危及肢体和生命。

围手术期DVT 诊断难点有:
1. 术后病人常缺乏下肢症状,医师常注意术后刀口情况及原发病,如不注
意检查难以发现。

2. 即使病人有下肢不适主诉,常易被忽视,尤其是腿部手术病人,骨科医师常认为腿部症状是手术创伤反应。

3. 医务人员对DVT,尤其是围手术期DVT认识不足,查房重点常关心原发病变,及与手术直接相关部位。

4. 病人术后因搬动困难,查体有一定难度。

围手术期DVT 诊断确实有一定特点和难度,但仔细检查相关体征,如患肢轻度肿胀、有腓肠肌深压痛或Homan 征(患肢足背屈时诱发腓肠肌疼痛), 及时发现DVT 并不难。

必要时也可以依靠辅助检查,如超声诊断DVT, 可清晰显示静脉及其内部血栓,反映血液回流速度,其对近端DVT 的诊断准确率可达
94%,对周围型DVT 的诊断敏感率为88%,准确率达98%。

亦有人报告,MRI 与静脉造影比超声诊断更有效,敏感率达90%~100%,特异性为75%~100%。

静脉造影不仅能明确有无血栓存在,还可了解血栓存在的确切部位和大小,但因其为有创检查,并且造影剂对静脉血管有刺激, 故不宜作为筛查手段。

值得提出的另一种检测方法是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RNV), 其简便、安全, 与静脉造影符合率达76%~95%,但对远端DVT 的诊断不如静脉造影,因它对静脉血管无刺激,易被病人接受。

四、重视DVT 的预防
1. DVT 的高发病率和其隐匿性的危害,促使人们认识到预防DVT 的重要性。

DVT与PE密切相关,几乎50%近端DVT病人存在无症状PE同时80% 的PE 病人被发现患有DVT(包括无症状DVT)。

因此预防DVT也是预防
PE。

下肢DVT 所致PE 是无声杀手,PE 病人猝死率极高,43%的病人于发病后2小时内猝死,其中10%在1小时内猝死,36%在2~24小时内猝死,发病后 1 个月死亡病例仅占21%。

2. DVT治疗效果不佳
DVT由于不易及时被发现,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同时,DVT所致PE发生率和死亡率高;DVT 也可发展成慢性肺动脉高压,成为慢性DVT 后遗症。

2. 五、DVT 预防指南
3. 1. DVT 的预防总原则是:
(1) 对有出血倾向的静脉血栓高危病人,应予机械性预防,如穿弹力袜(压力
15~30 mmHg)。

(2) 不需用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

⑶低分子量肝素(LMWH)、戊聚糖(fondaparinux)和阿加曲班等抗凝药均经肾
排泄,在应用时应考虑病人的肾功能状况,必要时应以普通肝素(UFH) 替代。

(4)神经阻滞麻醉时,预防性抗凝治疗需谨慎。

2. 在不同条件下推荐的预防剂量
普通预防量,UFH 5000 U/kg,每日2次或LMWH 3400 U/d;较高危病人预防剂量为UFH 5000 U,每日3次或LMWH>3400 U/d合并使用压力梯度长袜
(GCS)或间歇充气装置(IPC)。

3. 对外科手术病人的预防建议
要按病人所处危险程度(低、中和高)分别实施。

低危手术即小手术,病人年
龄<40 岁,无危险因素,无需预防;中危是指中等手术,患者年龄40~60 岁, 有危
险因素,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年龄<40 岁,无危险因素;较高危手术及高危手
术,也均按照手术大小、年龄,及合并危险因素而定。

4. 对骨科手术患者的预防建议
骨科手术DVT发生率最高,尤以膝关节手术为著,因此,按ACCP指南建
议, 要给予病人LMWH 高危剂量预防,术前或术后要口服华法林,并使国际标
准化比值(INR)达到2.5,维持超过10天。

因骨科手术易出血,建议术后0~6 小时以高危预防量使用华法林,使INR 达到 2.0 即可,持续时间可延长至14~30 天。

5. 对妇科手术的建议
考虑根据手术大小及有无危险因素,采用针对普通或高危患者的预防措施,对
腹腔镜手术则无需预防。

6. 对用华法林病人的术前建议
(1) 术前4天停用华法林,将INR 调至正常,预防性应用UFH 5000 IU 或LMWH, 并鼓励患者做腓肠肌运动。

(2) 对有中度血栓危险者,术前4天停用华法林,将INR调低,术前2天改用
预防剂量肝素。

(3) 对血栓高危病人,术前4 天将华法林减量,术前2 天可改用UFH 或LMWH 。

(4) 估计术中出血较多,且血栓危险较低者,应将INR 降至1.3~1.5 之间, 不停药(术前4~5天减量)。

7. 抗凝药物
静脉冲击抗凝治疗时,肝素用量为60~70 U/kg,用法:12~15 U/kg/h,静脉滴注,
使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PTT)达50~70 s,撤药时要逐渐停用,避免反跳性血
栓及缺血事件发生。

抗凝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下列并发症:
(1) LMWH 经肾排泄半衰期为17~21 小时,因此,肾功不全时,要慎用LMWH 。

(2) 抗凝治疗的最严重并发症是颅内出血,因此要密切监测患者相关症状和
体征。

总之,临床上应将INR控制在2.0~3.0之间,不应超过3.0,高危病人INR 应维持在2.4。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