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的最新分类法

合集下载

意识障碍的分类

意识障碍的分类

意识障碍的分类意识障碍是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很多方面。

我们可以先从最基本的分类说起。

一、意识障碍的定义意识障碍,顾名思义,就是人们的意识状态发生了变化。

这个变化可能是轻微的,也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开关”出了点问题,影响了思维和感知。

比如,有的人在清醒时思维敏捷,像打了鸡血;但有的人却像在朦胧中行走,感觉一切都模糊不清。

1.1 轻度意识障碍轻度意识障碍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有人可能在开会时走神,或者在阅读时总是要重新看一遍。

这种状态虽然不严重,但久而久之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感觉就像是在赶路时,被小石子绊了一下,心烦意乱却不至于跌倒。

1.2 重度意识障碍重度意识障碍则更为严重,可能会出现昏迷或神志不清的情况。

这时候,患者的反应能力极差,甚至对外界的刺激完全无反应。

想象一下,像在深海中窒息,四周是漆黑一片,完全失去了方向感。

二、意识障碍的原因意识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些是外部因素,比如创伤、感染;有些则是内部因素,比如代谢异常或神经系统的疾病。

这里就得好好聊聊了。

2.1 外伤性因素外伤性因素经常是导致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脑震荡后,人的意识可能会模糊,像是被迫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可能会有不可逆的损害。

说到底,就是“掉进了深坑”,得赶紧拉出来。

2.2 中毒中毒也是一个大问题。

化学物质或药物的摄入,能让人迅速失去意识。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甚至有时会出现一些非常离奇的行为,像是在做梦却又无法醒来。

2.3 疾病某些疾病,比如癫痫或脑血管意外,也能导致意识障碍。

患者在发作时,可能会失去意识,或是感知能力下降。

感觉就像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毫无准备。

三、意识障碍的表现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各异,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有的患者可能表现得非常安静,有的则会躁动不安。

3.1 迷糊状态有的人在意识障碍中,可能会表现出迷糊的状态。

这个时候,他们的反应迟钝,像是喝醉了一样。

意识障碍的分级及诊断标准

意识障碍的分级及诊断标准

意识障碍的分级及诊断标准一、概述意识障碍是指人脑功能正常但意识活动出现异常的状态。

它包括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从最轻的嗜睡到最严重的昏迷。

以下是常见的意识障碍分级及诊断标准。

二、分级及诊断标准1. 嗜睡:这是一种轻微的意识障碍,患者表现为持续的困倦和睡眠。

即使在呼唤或外界刺激下,患者也难以保持清醒状态。

通常在去除刺激后,患者会立即回到睡眠状态。

2. 意识模糊:这种状态下的患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对周围环境不清晰。

患者可能无法准确回答问题或进行指令。

3. 昏睡:患者在昏睡状态下对周围环境完全失去反应,即使给予强烈的刺激,也只能引起非常短暂和模糊的反应。

患者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

4. 谵妄:这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状态,患者表现为对周围环境极度恐惧和不安,出现大量的幻觉和错觉。

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混乱,行为异常。

5. 昏迷:这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状态,患者完全失去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对刺激无反应。

角膜反射消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生命体征不稳定。

三、注意事项1. 在诊断意识障碍时,应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诊断结果。

2. 除了以上提到的分级和诊断标准外,还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 对于昏迷患者,应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以维持生命。

同时,应尽可能寻找导致昏迷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4. 在处理意识障碍患者时,应保持患者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同时,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以监测病情变化。

5. 对于长期意识障碍的患者,应考虑使用特殊护理方法如鼻饲、辅助呼吸等来维持患者的生命。

同时,应积极寻找导致意识障碍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意识障碍的判断

意识障碍的判断

护理与康复
护理与康复是意识障碍治疗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 重要意义。
康复方面包括语言、认知、运动等方 面的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 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护理方面需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饮食、排泄等基本需求,保持患者身 体的舒适和卫生。
护理与康复需要持续进行,并根据患 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康 复计划,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意识障碍的判断
目录
• 意识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 意识障碍的判断方法 • 意识障碍的常见病因 • 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 意识障碍的治疗与护理
01 意识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01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 激缺乏正常反应,或反应迟钝的 一种精神状态。
02
意识障碍通常表现为对周围环境 的感知、注意力、思维、情感和 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据。
03 意识障碍的常见病因
脑外伤
脑震荡
脑外伤后短暂的意识丧失, 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伴有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症状。
脑挫裂伤
脑外伤后脑组织受损,出 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 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 迷。
颅内血肿
脑外伤后颅内出血,形成 血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引起意识障碍、头痛、呕 吐等症状。
中毒
如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可能导致意识障碍。
04 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与其他精神疾病鉴别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与意识障碍的认知障 碍症状相似,但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意识障碍。
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症状,有时也可能出现 意识障碍,但通常伴随其他抑郁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

意识障碍的分级与评估

意识障碍的分级与评估
关键词:无反应 防御反射减弱 生命体征有改变
关键词:任何刺激均无反应 肌肉松弛 反射消失 生命体征不平稳
深昏迷: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多失禁。生命体征已有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
意识障碍的分级及鉴别要点
关键词:较强刺激可唤醒 回答不完全
昏睡: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须经高声呼喊或其他较强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很快入睡。
昏迷: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 关键词:意识丧失 不能觉醒 “眼睛一闭,不睁”
三、特殊类型意识障碍
关键词:能注视周围环境及人物 不能活动或言语 存在觉醒—睡眠周期
无动性缄默症:又称睁眼昏迷,由脑干上部和丘脑的网状激活系统受损引起,此时大脑半球及其传出通路无病变。患者能注视周围环境及人物,貌似清醒,但不能活动或言语,二便失禁,肌张力减低,无锥体束征。存在觉醒—睡眠周期。常见于脑干梗死。
四要素:
觉醒
反应
理解
表达
1
2
3
4
5
6
广泛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完整性 (结构、功能)
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维持意识清醒的重要结构
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网状结构是指脑干内边界明显的灰质和白质以外的细胞体与纤维相互混杂分布的部分。
网状结构的生理学特点
是中枢神经系的整合中枢:是神经冲动会聚和发散的场所 信息传递的“非特异性”:联系广泛、多突触传递 内有多个特定的功能中心: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调节中枢
六安市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20来自X意识障碍的分级与评估

意识障碍分类及处理

意识障碍分类及处理
6 5 4 3 2 1
意识障碍分类及处理
15/21
Glasgow昏迷量表判断
轻型: 13-14 中型: 9-12 重型: 6-8 特重型: <5
意识障碍分类及处理
16/21
惯用护理诊疗及护理办法
• 有受伤危险 与脑组织受损造成意识障碍相关。
• 护理办法
• 1、日常生活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齐、干燥;降低 对皮肤机械性刺激,定时给予翻身、拍背,按摩 骨凸受压处,预防压疮;做好大小便护理,保持 外阴皮肤清洁,预防尿路感染,注意口腔卫生,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口腔护理。谵妄躁动着加床栏 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预防坠床和自伤、伤人; 慎用热水袋预防烫伤。
意识障碍分类及处理
14/21
Glasgow昏迷量表
检验项目
A 睁眼反应
B 言语反应
C 运动反应
临床表现
自动睁眼 呼之睁眼 疼痛引发睁眼 不睁眼 定向正常 应答错误 言语错乱 言语难辨 不语 能按指令动作 对针痛能定位 刺痛能躲避 刺痛肢体屈曲反应 刺痛肢体过伸反应 无动作
评分
4 3 2 1
5 4 3 2 1
意识障碍分类及处理
17/21
• 2、饮食护理 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补充 分够水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鼻饲,进食30分钟后 抬高床头预防食物反流。
•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开放气 道,取下活动性义齿,及时去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 预防舌根后坠、窒息、误吸或肺部感染。
• 4、病情监测 严密监测并统计生命体征及意识、瞳 孔改变,观察有没有恶心呕吐及呕吐物性状和量, 准确统计出入水量,预防消化道出血和脑疝发生。
发症
意识障碍分类及处理
21/21
意识障碍分类及处理

意识障碍分类及护理

意识障碍分类及护理

刺痛时定位 运动反应(Motor response) M
刺痛时躲避 刺痛时肢体屈曲 刺痛时肢体过伸
54 3 2Fra bibliotek无反应
1
意识障碍的常见并发症
• 压疮
意识障碍的常见并发症
• 舌咬伤
• 关节强直
意识障碍的常见并发症
• 暴露性角膜
• 舌后坠
意识障碍的常见并发症
• 肌肉萎缩
• 坠床
Thank you!
昏迷评分表(GCS )(1)
项目 动作程度
自发的 睁眼反应(Eye opening) E 呼唤后 刺痛后 无反应 回答正确 回答错乱 语言反应(Verbal response) V 词语不清 只能发音 无反应
得分
4 3 2 1 5 4 3 2 1
昏迷评分表(GCS )(2)
项目 动作程度 按指令动作 得分 6
意识障碍的分类
• 4.昏迷(coma) 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 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其程度可分为三阶 段。 • (1)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 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 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孑L 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 • (2)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对于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 (3)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 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意识障碍的护理
• 5 .预防肺炎和压疮,定时翻身、拍背、吸痰, 口腔护理一日两次,保持床铺的清洁卫生,尿湿 的床单及时更换,每日于床上擦浴一次,注意保 暖。可用诺顿评分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 行量化评估。 • 6 .预防泌尿系感染,冲洗会阴每日一次,留置 导尿者每日冲洗膀胧、消毒尿道口两次。保护肛 周皮肤,做好便秘和大便失禁的护理。 • 7 .给予营养丰富、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鼻饲, 保证营养的供给

意识障碍的分类

意识障碍的分类
• 病毒性脑炎:导致脑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03
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评估
意识障碍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意识障碍的临床症状
• 嗜睡:白天过度睡眠,难以唤醒
• 昏睡:整日昏睡,难以唤醒
• 昏迷:意识丧失,无法唤醒
意识障碍的体征
• 神经系统检查:肌力、反射、感觉等异常
• 生命体征检查:呼吸、心率、血压等异常
• 瞳孔检查: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异常
•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 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意识障碍患者的家庭支持与关爱
家庭支持的意义
家庭关爱的方法
• 提供情感和生活照顾
• 耐心倾听: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 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回归社会
• 关爱陪伴:提供生活和心理支持
•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 鼓励参与鉴别诊断
•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评估结果进行诊断
• 鉴别昏迷与闭锁综合征:后者有意识存在,但无法表达
• 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
• 鉴别脑死亡与深度昏迷:后者有生命体征,但无意识
04
意识障碍的治疗与康复
意识障碍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
•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意识障碍的评估方法及其选择
意识障碍的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的选择
• 意识障碍评分: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 神经功能评估:如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和恢复情况
(NIHSS)
• 认知功能评估:如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
意识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康复治疗方法

意识障碍的分级与评估

意识障碍的分级与评估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睡眠-觉醒 周期,以及进行简单的指 令测试和交流来判断。
中度意识障碍
定义
中度意识障碍是指患者处 于昏睡状态,不易被唤醒, 但给予刺激后可以短暂觉 醒并回答问题。
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反应迟钝、 语言不清等症状。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睡眠-觉醒 周期,以及进行简单的指 令测试和交流来判断。
神经生理学评估法
总结词
神经生理学评估法是通过脑电图、诱发电位等神经生理学手段来评估意识障碍的方法。
详细描述
神经生理学评估法可以检测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从而了解大脑的功能状态。例如,脑 电图可以记录大脑的电活动,通过分析脑电图的波形和频率,可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 和认知功能。诱发电位则可以检测大脑对外界刺激的电反应,从而评估患者的感知和认
语言康复
针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语言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康复训练,包 括口语表达、听力理解、阅读和书写等方面。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漱等,帮助意识障碍患 者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家庭护理指导
家庭环境调整
为意识障碍患者提供安全、舒适 、无障碍的家庭环境,如保持地 面平整、避免锐利物品等。
控制慢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 疾病是导致意识障碍的主要风险 因素,通过有效控制这些慢性疾 病,可以降低意识障碍的发生风
险。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保持心理健康等健康生活方式有 助于降低意识障碍的发生风险。
康复训练
认知训练
通过一系列的认知训练,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可以帮助 意识障碍患者恢复认知功能。
知功能。

意识障碍的分级

意识障碍的分级

意识障碍的分级第一篇:意识障碍的分级鉴于意识障碍种类繁多,各家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为临床上判断和应用方便起见,可把意识障碍分成轻、中、重三级,以便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一、轻度意识障碍包括意识模糊、嗜睡状态和朦胧状态。

这组意识障碍往往起病较急,持续时间较短,思维内容变化不太大,情感色彩较浓。

如果及时处理,可望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二、中度意识障碍包括混浊状态或精神错乱状态、谵妄状态。

这组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思维内容有明显变化。

但症状波动性大,不同的病人表现固然不同,同一病人在不同时间内表现也可明显不同。

病情的转归可移行为轻度意识障碍,也可加重陷入昏迷状态。

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使意识障碍不再进一步恶化是当务之急。

三、重度意识障碍包括昏睡状态或浅昏迷状态、昏迷状态、深昏迷状态和木僵状态。

都是严重的意识障碍,往往由于病情过重或时间过久未得到适当的处理所致。

积极抢救以争取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第二篇:意识障碍分类动脉瘤术前宣教术前护理术前宣教: 良好的术前宣教,有利于增加患者家属科学认识该病种,便于配合治疗,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

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出血患者主张从入院时就耐心与病人家属沟通,宣教该种疾病的风险。

重点强调动脉瘤术前破裂预后不良的严重性,手术时机选择的重要性。

让患者家属了解到颅内动脉瘤即使诊断明确,如果在脑血管痉挛期,也不适于手术治疗,而在等待手术最佳时机过程中,动脉瘤可能再次破裂出血,后果严重,应加强防范。

饮食及睡眠护理:动脉瘤患者入院时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间断或持续头痛,严重影响患者饮食及睡眠。

由于部分病人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致使饮食及睡眠相互作用,成为影响患者术前状态的主要因素。

为此,护理工作中要注意:①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加强护患沟通,控制家属探视,取得家属信任及配合。

②配合药物治疗,术前常规给予安定2.5~5mg,解除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

③头痛严重时可给予镇痛治疗,存在意识障碍的烦躁患者可给予镇静药物。

患者意识状态分类的常用方法

患者意识状态分类的常用方法

患者意识状态分类的常用方法
患者意识状态的分类主要基于觉醒程度和意识内容两个方面。

根据觉醒程度,意识状态可以分为清醒、嗜睡、昏睡和昏迷。

清醒是指患者处于正常觉醒状态,对周围环境有完全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嗜睡则表现为患者可唤醒并配合简单的检查。

昏睡患者则仅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可以醒来,并可以简单的对答。

昏迷则表现为意识完全丧失,呼之无反应,无自发的语言等。

昏迷又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三个不同程度的昏迷。

根据意识内容改变分类,则包括意识模糊和谵妄状态。

意识模糊是指注意力减退,随意活动减少,情感淡漠的状态。

谵妄状态则表现为语言增多,大喊大叫,兴奋不安等表现,且在夜间时加重,白天时减轻。

此外,还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包括去皮质综合征、去大脑强直、无动性缄默症和植物状态。

这些意识障碍患者很多看起来清醒,因为病人可以自己睁眼闭眼,甚至眼球还能跟随物体转动,貌似清醒,但是和外界毫无交流,意识已经丧失。

总之,这些分类有助于全面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医疗护理。

《意识障碍》课件

《意识障碍》课件
支持疗法
意识障碍的常用药物
镇静催眠药物 抗惊厥药物 脑代谢药物
意识障碍的处理 原则
在处理意识障碍时,应当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包 括病因诊断、急救处理、持续观察等,同时配合合理的药 物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 02
第2章 意识障碍的病因与病 理生理机制
头部创伤
意识障碍学科的发展历 程
意识障碍学科起源于对人类认知和神经系统的研究。随着科 技进步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意识障碍学科得以快速发展。 如今,意识障碍学科已经成为医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分 支,对理解人类意识和行为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未来,意 识障碍学科将继续发展,为人类认知研究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和新的突破。
意识障碍学科的下一个阶段
新挑战
如意识界限的准确 划分、意识机制的
解剖等
战略布局
加强科研合作、完 善学科体系等
转型方向
从传统认知角度到 综合理解
● 08
第8章 意识障碍的治疗与关 怀
意识障碍的现状
意识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患者的日常 生活和社交能力。治疗和关怀对于帮助他们恢复正常功能 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支持情绪表达
鼓励患者表达真实情感 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
提供安全环境
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避免潜在伤害和危险
定期交流沟通
与患者保持定期交流 了解其需求和想法
意识障碍的社会影响
意识障碍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困扰,还对家庭和社会产生影 响。家人需要承担照顾和支持的责任,社会需要加强对心理 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支持,以建立一个理解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意识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神经递质失衡
影响神经信号传导

意识障碍分级及标准

意识障碍分级及标准

意识障碍分级及标准
意识障碍分级及标准是根据患者的意识清晰程度和反应能力来评估和分类不同
类型的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颅脑损伤、中风、药物或酒精中毒、代谢紊乱等。

意识障碍的分级通常根据患者的清醒程度和觉醒反应来确定。

以下是常见的意
识障碍分级:
1. 清醒:患者完全清醒,可以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并理解和回答问题。

2. 昏迷: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无法自主觉醒,无法做出有意义的反应。

3. 嗜睡:患者昏昏欲睡,可以被唤醒,但回到清醒状态的时间很短。

4. 感觉迟钝:患者清醒度降低,反应迟钝,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唤醒。

5. 意识混乱:患者出现思维混乱、定向力下降、注意力转移和记忆力减退等表现。

在评估意识障碍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瞳孔反应、肌张力情况、病史、体征等
因素。

此外,有时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神经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进行进一步评估,以确定意识障碍的原因。

意识障碍的分级及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评估和分类患者的病情,为后
续治疗和护理提供指导。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了解意识障碍的不同级别和对应的表现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状况,并与医生有效沟通,以便获得适当的护理和支持。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鉴别诊断2024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鉴别诊断2024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鉴别诊断2024
意识障碍是指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状态和(或)客观环境,不能对环境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的一种病理过程,其病理学基础是大脑皮质、丘脑和脑干网状系统的功能异常。

神经外科
图1 神经外科对意识障碍认识的五个阶段
神经内科
图2 神经内科对意识障碍的分类轻度意识障碍
中度意识障碍
昏迷
昏迷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

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活动,不能自发睁眼。

神经病学
图3 神经病学对意识障碍的分类觉醒性意识障碍
意识内容障碍
特殊类型意识障碍
鉴别诊断
代谢性脑病
中毒性脑病
脑血管疾病
颅内感染性疾病
脑外伤
其他疾病
意识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在接诊此类患者时应拓展思路,切忌先入为主;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及伴随症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早期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从而避免误诊或延误治疗。

最新意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完整版)

最新意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完整版)

意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完整版)一、概念意识:机体对自身、对外界环境以及自身与外界环境关系的感知状态,可通过言语及行动表达,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

意识障碍: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引起,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谵妄、昏迷等。

二、病因与发生机制病因:感染性因素:如重症急性感染、颅脑感染等。

非感染性因素:包括颅脑非感染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外源性中毒、物理或缺氧性损害、心脑血管疾病等。

具体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缺血、脑出血等)、脑占位性疾病、颅脑损伤、癫痫等。

发生机制:意识障碍的发生与大脑皮层、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功能受损有关,包括脑细胞代谢紊乱、网状结构功能损害等。

三、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包括觉醒度、意识内容、意识范围和特殊类型的改变。

以兴奋性降低为特点的意识障碍: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反应,但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入睡。

意识模糊:意识水平轻度下降,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昏睡: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不易唤醒,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昏迷:严重的意识障碍,分为轻度、中度和深度昏迷。

以兴奋性增高为特点的意识障碍:以谵妄为代表,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等。

四、伴随症状伴发热:先发热后有意识障碍见于重症感染性疾病,先有意识障碍后有发热见于脑出血等。

伴呼吸缓慢:见于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银环蛇咬伤等。

伴瞳孔散大:见于颠茄类、酒精、氰化物等中毒以及癫痫、低血糖状态等。

伴瞳孔缩小:见于吗啡类、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

伴心动过缓:见于颅内高压症、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吗啡类、毒蕈等中毒。

伴高血压:见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肾炎尿毒症等。

伴低血压:见于各种原因的休克。

伴皮肤黏膜改变:出血点、瘀斑和紫癜等见于严重感染和出血性疾病,口唇呈樱红色提示一氧化碳中毒。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其临床特征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其临床特征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其临床特征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和自身状态的感知和反应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表现为意识清晰度降低或消失。

意识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分类及临床特征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意识障碍的分类根据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意识障碍可分为以下几类:1. 高度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丧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无法唤醒。

2. 深度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昏睡状态,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弱,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唤醒。

3. 中度意识障碍:患者处于嗜睡状态,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灵敏,但容易再度入睡。

4. 轻度意识障碍:患者常处于意识模糊状态,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较差。

5. 意识模糊: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降低,表现为思维迟钝、头脑昏沉,但仍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二、临床特征不同类型的意识障碍在临床表现上有着不同的特征,下面将针对每种类型进行详细介绍:1. 高度意识障碍:- 患者昏迷,无法唤醒。

- 失去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

- 呼吸、循环功能受损。

- 常常伴有全身痉挛性抽搐。

2. 深度意识障碍:- 患者昏睡,需较强刺激才可唤醒。

-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弱。

- 呼吸、循环功能相对稳定。

- 可能伴有肌阵挛或痉挛性抽搐。

3. 中度意识障碍:- 患者处于嗜睡状态,容易被刺激唤醒。

-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灵敏,但会迅速再度入睡。

- 呼吸、循环功能相对稳定。

- 伴有轻度肌阵挛或痉挛性抽搐。

4. 轻度意识障碍:- 患者常处于意识模糊状态。

-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较差。

- 仅能进行简单的交流,但出现言语障碍和思维迟钝的表现。

- 呼吸、循环功能正常。

5. 意识模糊:- 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降低。

- 思维迟钝、头脑昏沉。

- 可以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沟通能力受限。

- 呼吸、循环功能正常。

综上所述,意识障碍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并且每种类型在症状上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正确判断意识障碍类型对于临床诊治至关重要,医务人员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头颅CT等,以明确意识障碍的类型。

意识分度——精选推荐

意识分度——精选推荐

意识障碍程度的分类各家未完全统一,常用的方法有:1.临床分类法,主要是给予言语和各种刺激,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加以判断。

如呼吸其姓名、推摇其肩臂、压迫眶上切迹、针刺皮肤、与之对话和嘱其执行有目的的动作等。

按其深浅程度或特殊表现分为:(1)嗜睡是程度最浅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微的刺激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又复入睡。

(2)昏睡(混蚀)较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迟钝,对较强刺激有反应。

不易唤醒,醒时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难作简单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3)昏迷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

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

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深昏迷: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弛、去大脑强直等。

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

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4)去大脑皮质状态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它与昏迷不同,是大脑皮质受到严重的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大脑皮质下及脑干功能仍然保存在一种特殊状态。

有觉醒和睡眠周期。

觉醒时睁开眼睛,各种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喂之能吃,貌似清醒,但缺乏意识活动,故有“瞪目昏迷”、“醒状昏迷”之称。

患者常可较长期存活。

常见于各种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各种脑炎、严重颅脑外伤后等。

(5)谵妄系一种特殊类型意识障碍。

在意识模糊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如躁动不安、喃喃自语、抗拒喊叫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障碍的分类
目前临床上对于意识障碍的描述用词较多。

意识内容的障碍和觉醒状态的障碍在临床上是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常相互伴随出现。

意识内容的障碍常伴不同程度觉醒障碍,觉醒障碍的早期均有意识内容的障碍,当达到昏迷时意识内容的障碍就不能表现出来了。

通常所说的意识障碍实际上是指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意识障碍的程度
嗜睡——轻度意识障碍
昏睡——中度意识障碍
昏迷——重度意识障碍
浅昏迷
中昏迷
深昏迷
嗜睡:是程度最浅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精神萎靡,动作减少,表情淡漠,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微的刺激或呼唤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能勉强回答问题和配合检查。

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后又复入睡。

各种生理反射存在。

生命体征无改变。

昏睡:是较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为迟钝,对较强的刺激有反应。

在较重的疼痛刺激或较响的声音刺激下方可醒来,醒时能够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能够简单而不完全的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

可有无意识的自发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

按对刺激的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为三度即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

浅昏迷:意识丧失、随意活动消失,可有自发动作。

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见有痛苦表情、呻吟、防御动作、呼吸加快等,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

中昏迷:对各种一般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疼痛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

眼球无运动,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减慢或增快,脉搏血压也可有改变,大小便潴留或失禁,可伴有或不伴有四肢强直性伸展。

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强烈的疼痛刺激也不能引出逃避反应。

眼球固定、瞳孔显著扩大,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前庭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跖反射等全部消失。

病理反射持续存在或消失。

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

•意识内容障碍为主的意识障碍
意识模糊
谵妄状态
精神错乱
朦胧状态
•意识模糊
为意识水平下降的一种状态。

病人基本的反应、简单的精神活动仍然保持,但病人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能力及反应能力轻度受损,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失常,表现在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

•谵妄状态
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伴有知觉障碍(幻觉、错觉)和注意力丧失。

精神运动性兴奋是
突出的症状,病人常烦躁不安、活动增多、辗转不安、语无伦次、幻觉、错觉,激惹、焦虑、恐怖,对所有的刺激反应增强,而且很多是不正确的。

可呈间歇性嗜睡,有时则彻夜不眠。

•精神错乱
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病人对自己的处境和周围的情况不能分析,不认识亲人,不了解别人的提问,对周围事物无任何反应,与之交往不引起注意,联想散漫,言语不连贯,有杂乱幻觉,有运动性兴奋,病人康复后对此过程完全不能够回忆。

•朦胧状态
常突然发生,经过短暂,病人意识狭窄,定向障碍,对周围个别事物经常歪曲,可出现妄想,恐怖性视幻觉与激烈的情感,如恐惧、愤怒等,病人常做出不可理解的暴行、逃跑等。

有些病人发作时外表如常人,能做复杂的动作。

恢复后不能回忆,或只能作片段回忆。

•Glasgow昏迷量表
检查项目临床表现评分
A 睁眼反应自动睁眼 4
呼之睁眼 3
疼痛引起睁眼 2
不睁眼 1
B 言语反应正常 5
应答错误 4
言语错乱 3
言语难辨 2
不语 1
C 运动反应能按指令动作 6
对针痛能定位 5
刺痛能躲避 4
刺痛肢体屈曲反应 3
刺痛肢体过伸反应 2
无动作 1
•Glasgow昏迷量表的判断
轻型:13-14
中型:9-12
重型:6-8
特重型:<5
脑室引流的术后护理
一般病情观察
术后至少24 h内每隔30~60 min细心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吸、脉搏及血压体温的变化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一般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床头15°~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回脑室,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

严格无菌操作,严防逆行感染,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

用碘
酒、酒精消毒穿刺点,每日1次,保持病室清洁,紫外灯照射30min/d, 引流时间开颅术后3-4天,一般不超过7天
每日定时倾倒引流液,准确记录引流量,在倾倒引流液前后要对引流袋口进行严格消毒。

脑室引流高度
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
正常脑脊液的分泌量是0.3ml/min,每24h分泌量400~500ml。

在颅内有继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环受阻时,其分泌量将增加。

正常脑脊液是无色、清亮、透明的。

若脑室内出血或正常脑室手术后,脑脊液可呈血性,但此颜色应逐渐变浅,至清亮。

若引流液的血性程度突然增高,且速度明显加快,可能为脑室内再出血,此刻在保持引流通畅的同时,应尽早行CT检查以查清病因,调节引流瓶悬挂的高度可控制脑脊液的流速。

切忌引流过快过多,若患者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应抬高引流管位置或暂时夹闭引流管以控制引流量
观察引流物性状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 d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淡血性.
如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并出现血压波动,则提示有脑室出血,出血量过多时应急诊手术止血
发现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并且临床出现高热、呕吐、抽搐等症状时,应马上将脑脊液送检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打折、成角
肉眼观察在引流通畅状况下,脑室引流调节瓶内玻璃管中的液面可随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上下波动,波动不明显时,可嘱患者咳嗽或按压双侧颈静脉使颅内压力暂时升高,液面即可上升,解除压迫后液面随即下降,证明引流通畅
在给患者翻身、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夹闭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气体进入
拔管护理
一般术后3-4 d,脑水肿期将过,颅内压已逐渐降低,应及早拔除引流管,最长不超过7 d。

拔管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高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