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宏观经济主要变量
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https://img.taocdn.com/s3/m/df883d6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d.png)
ii
pq 0 0
三、通货膨胀及 其衡量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价 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通货膨胀率是一个时期 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 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的公式:
Pt Pt1
Pt 1
第3节 失业及 其衡量
一.失业和失业率 二.失业的种类 三.自然失业率与潜
在就业量
一、失业 和失业率
成年人(16岁以上)=就业者+ 失业者+非劳动力人口
二、价格指数
PART 1
1.GDP 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实际GDP=名义GDP/ GDP折算指数
2.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综合1反映各种消费品和生活
服 务 价 格 的 变 动 程 度 的i 一i种 经 济 指 数 。
pq t 0
CPI 100 具体计算公式:
二、GDP的衡量
核算GDP可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
买以及出口这几个方面支出的总和。 表达式:GDP=C+I+G+(X-M)
1.消费
C——国内私人消费支出, 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 费品、劳务等方面的支出。
2.投资
I——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设备、存货和住宅)的支出。 资本品或者投资品,与中间产品的区别何在?资本品在生产中被逐步地消耗,
对GDP概念的理解
市场价值概念。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中间产品:是指用来参加其他产品的
生产过程的产 品,如原材料、出口品等。最终产品:是指已经退出生产过程,进 入消费领域的产品。 是一定时期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ab6c8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6.png)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
•
•
•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e543e97addccda38376baf7e.png)
第8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 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 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 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有意识 的干预。
一般认为,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 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 的通货膨胀率。 所谓低,就是指通货膨胀率在 1%~3%之间; 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 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 目标。 它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 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 长,这种增长要达到一个适度的年均增 长率。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含义:
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 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 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 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 做出的决策。
政府购买
财政政策 的工具
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
(一)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 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 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 政府购买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 和投资性支出。比如行政管理费与 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基 础设施投资等。
(二)改变贴现率
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 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 府债券作担保。 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 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 款利率叫做贴现率。 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 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 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 款,刺激投资。
宏观经济学 第8章 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和通货膨胀[完成]
![宏观经济学 第8章 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和通货膨胀[完成]](https://img.taocdn.com/s3/m/d5077bfcd15abe23482f4dae.png)
(m z ) u
e
当涉及特定年份的通胀、预期通胀或失业,以 上等式需包含时间下标,如下所示
(m z ) u
e t t
t
变量t 、et, 和ut 指的是第t年的通胀、预期通 胀和失业,因为将m和z假设为常数,所以没有 时间下标。
2007-2008
高增长高通胀时期,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 为过热,防止物价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的通胀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6章 8
通货膨胀税(北大,厦大,武大,中山)
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来源有限,增加税收会触动有关的利 益集团。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融资,中央银行增发钞票 导致通货膨胀,实际是向所有人普遍征收了一种税收, 即通货膨胀税。 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是对货币余额征税。指 inflation 引起的一部分货币购买力由资产所有者向货币发行者转 移的现象,这种转移犹如一种赋税,所以叫通货膨胀税 假设通货膨胀率 p=15% ,则政府收入增长了现有货币总 量的13%,这从以下公式中可以计算出来:
升; 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 指全面、持续的上涨。
P t P t 1 t P t 1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社会价格总 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 总水平不断普遍下降。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 相对应的经济过程,往 往是在通货膨胀得到抑 制之后发生的。
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少于商品 流通的需要, 特别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社会对于经济前景预期普遍 不良,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造成价格水平普遍下降, 经济持续萎缩,资产严重缩 水。
通货膨胀税率 =
1 该税率表示每一单位货 币所丧失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税T= M, (M 为一年中平均货币余额 ) 1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d69aaf2b160b4e777fcf6e.png)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8章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8章](https://img.taocdn.com/s3/m/d2b17b5fa417866fb84a8ec3.png)
3.建立适当的制度
• 产权制度
•
•
政治制度
法律制度 ……
4.鼓励技术进步
• 知识产权保护
•
•
优惠的税收
对R&D的财政支持
四、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
——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外生给定
的,无法解释技术进步的机理。
——内生增长理论试图解释技术进步
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基本模型
——生产函数 Y=AK 资本的边际产量不变,MPK=A 这是与索洛模型生产函数根本的不同 如果把知识也当做资本,其边际产出 是递增的,那么上述假设更加反映现实。
移,但总产出也不断增长。
•
两部门模型也与索洛模型类似 如果u 不变,E 的增长速度g(u)就不
变,模型与上一章加入技术进步的索洛模
型一致
• 两部门模型中,u 影响稳定状态的产出
增长率。u 和s 都影响收入水平。
3.关于R&D
• 企业的R&D行为 由于R&D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有外 部溢出性,企业的R&D投入往往低于社会 最佳水平。 熊彼特:“经济进步是通过一个‘创 造性破坏’过程来实现的”。
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 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 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 进步的稳定状态。
本章小结(1)
• 索洛模型中,人均收入的增长率由外生的技
术进步率决定。模型本身不能说明技术进步 的变化。 • 通过把劳动改善性技术进步因素的加入基础 的索洛模型,说明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率。这些模型力图解释那些决定通过R&D
进行知识创造的决策。
宏观经济学的复习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的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2fc804763231126edb11e8.png)
准备金(R)下降 货币总量(M)下降 利率(i)上升 投资、消费、净出口(I,C,X)下降 总需求(AD)下降 实际GDP下降且通货膨胀下降。
总结——货币政策的运用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扩张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降低再贴现率 降低法定准备率
业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第四章
1
A.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 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 经济学”的概念。 • 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 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之间的 关系作为研究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政府支出(G)是政府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净出口(X)等于出口值减去进口值。
练习5
在下列情况中,预期哪一种会使总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政府支出增加。 b.净出口减少。 c.劳动力参与减少。 d.采用改进的生产技术。 e.美元价值减少。
第八章
25
1 乘数的含义
26
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乘数定义为支出的 自发变化所引起的国民产出变化的倍数。 由于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国民产出, 乘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紧缩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提高再贴现率 提高法定准备率 减少 总需求
第十五章
42
2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潜在产出
投入成本
43
表15-1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变量 潜在产出 投入 对总供给的影响
当潜在产出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 水平之时。投入的增长会带来潜在产 出和总供给的上升。 技术进步的提高会增加潜在产出水 平和总供给。 工资降低导致成本降低, 产出的数 量会增加。 进口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生产成 本的下降和总供给的增加。 较低的石油价格或不太严厉的环境 管制会降低成本, 从而提高总供给。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章 消费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章 消费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9768b5bfe4733687e21aa7b.png)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四篇 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第八章 消费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试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答: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D C a bY =+(0a >,01b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D Y 的函数,其中,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
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入D Y ,就可以得出平均消费倾向APC :D DC a APC b Y Y ==+ 上式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PC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D a Y 也将减小,故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2.什么是消费之谜?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各种消费理论是如何对其进行解释的? 答:(1)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但是,这一研究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
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47.60.73D C Y =+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0.917D C Y =上述结论并不一致,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其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另一个证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如下结论: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②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八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八章-陈正伟](https://img.taocdn.com/s3/m/d02c33e9f8c75fbfc77db23d.png)
第八章通货膨胀统计分析习题八解答1.简述西方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实用主义的通货膨胀定义。
-简答答:西方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实用主义的通货膨胀定义表述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等同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
”这个定义的具体内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的上涨。
(2)通货膨胀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只有当价格持续地上升,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称之为通货膨胀。
2.简述通货膨胀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的区别。
-简答答:通货膨胀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的主要区别是:(1)传统理论解释价格水平变化,现代理论注重通货膨胀过程本身的研究;(2)传统理论没有引入通货膨胀预期的讨论,现代理论则视通货膨胀预期为通货膨胀过程的核心。
3.现代通货膨胀理论主要有三大学派,即货币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结构学派。
-填空4.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主要学派有()。
-多选A 货币学派B 新凯恩斯学派C 结构学派D 凯恩斯学派E 重商学派5.现代通货膨胀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都是依据各自的命题创立的假说。
-填空6.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
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体系假设是货币学派通货膨胀理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填空7.新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通货膨胀的源泉,并导出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一个稳定的替代关系的结论。
-填空8.新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是在非均衡经济前提下,从实际需求因素和实际供给因素出发阐述通货膨胀过程的理论。
-填空9.结构学派模型的假设是,经济活动可以总括为两个部门,一个是“先进”部门(工业),一个是“保守”部门(服务)。
-填空10.西方关于通货膨胀的统计测定方法有:缺口测度方法和物价指数测度方法。
-填空11.我国关于通货膨胀的测度方法有()。
-多选A社会货币流通量测度法 B 货币购买力测度法 C 货币供求比较测度法。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3db9ba6dd3383c4bb4cd2c7.png)
单项选择题第1章经济学导论1、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2、下列哪一项是实证方法的说法?()A、目前的社会救济金太少B、医生挣的钱比工人多C、男女应同工同酬D、降低失业比抑制通货膨胀更重要3、下列论述中属于规范方法的是:()A、治理通货膨胀比增加就业更重要B、利率上升导致储蓄增加C、经济发展中出现收入水平差距拉大D、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4、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值理论B、价格理论C、生产理论D、分配理论第2章供给与需求1、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
2、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A、减少;B、增加;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3、整个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其原因是()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价格提高D、价格下降4、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5、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6、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的上升,导致()。
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供给减少;D、供给量减少。
7、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8、假如生产某种物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9、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商品的:()A、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B、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C、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D、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10、市场上某产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
曼昆《宏观经济学》 完整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ea53c15fbfc77da269b10e.png)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 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宏观经济学(简)
![宏观经济学(简)](https://img.taocdn.com/s3/m/24c2dfe7172ded630b1cb617.png)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
– 存款准备金
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之用的一定数额的货币 准备金 = 商业银行手中的通货 + 存入央行的部分
法定准备金率(Legal Reserve Ratio) 央行所规定的准备金占存款的比率 超额准备金 超过法定准备金数额的那部分准备金
银行弥补准备金的措施:一、向货币市场出售其二级储备中的一些债券;二、向央行借 准备金贷款;三、在同业资金拆放市场上从其他银行借得准备金
补充概念: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 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 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用生产物品和服务的那个时期(当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实际GDP = 名义GDP / GDP价格指数 * 100%
•13
进一步认识GDP
– 应从消费而非生产角度来衡量
纯经济福利=GDP+自给性产品+闲瑕价值-无贡献项目价 值(如军火)-负作用项目价值(如污染)
– 应考虑环境的因素
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损失-(预防 环境损害的支出+资源环境恢复费用的支出+由于优化利用 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 补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发展指数(HDI) 将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三大要素指标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实际人 均GDP合成为一个复合指数,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的综合尺度。
9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体系
•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消费
西方经济学第8章2.1.8 第八章:宏观经济基本 指标与衡量
![西方经济学第8章2.1.8 第八章:宏观经济基本 指标与衡量](https://img.taocdn.com/s3/m/248f6a07af1ffc4fff47ac21.png)
2.8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
劳动年龄人口(Working-Age Population)
劳动年龄人口:男16-60岁;女16-55岁
劳动力人口(Labor Force): 劳动年龄人口中愿意就业的(包括处于失业状态, 但继续寻找工作的) - 就业人口 - 失业人口
不在劳动力人口(Not in Labor Force): 不愿意就业的劳动年龄人口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001年美国GDP和需求的构成
构成
个人消费支出 私人国内总投资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产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
金额(10万美元)
6987.0 1586.0 1858.0 -348.9 10028.1
百分比
69.3 15.7 18.4 -3.4 100.0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 (二)政策上
• 相同点:都市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引导与规范微观经济主体行为, 改善社会的经济福利。
• 不同点:微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上的失灵,宏观 经济政策是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1.宏观分析中有些总变量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而得到。 2.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
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比重(现 价) 22.7 23.3 24 24.7 25.5
26.1423 26.1221 25.7908 25.5094 26.5695 26.9915 27.1494 27.2138 26.9917 27.487 27.8333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1.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 GDP的测度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否则会造成 重复计算。
第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8章
![第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8章](https://img.taocdn.com/s3/m/048189d326fff705cc170aa0.png)
第8章 经济增长理论8.1 考点难点归纳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问题,其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理论中,基本的模型为哈罗德-多马模型,而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不稳定性为考查的重点。
经济增长理论属于西方经济学中较难的部分,有些名牌大学的考研题非常难,报考这类大学的考生需要对其做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如北京大学2000年就考了solow 经济增长模型)。
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
具体理解有两层含义:(1)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总产量的增长;(2)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
作为经济增长源泉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
增长率的分解式为:K L A Y G G G G βα++=,式中,G Y 为产出的增长率;G A 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 和G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a 和β为参数,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2.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主要研究在保持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1)模型的假设前提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②储蓄S 是国民收入Y 的函数,即S =sY (s 代表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即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③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 和资本K 。
④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任何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⑦不存在货币部门,且价格水平不变。
(2)模型的基本方程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为:v sY YG =∆=式中,G 表示国民收入增长率△Y/Y (即经济增长率),s 表示储蓄率S/Y ,v 表示边际资本-产量比率△K/△Y (假定边际资本—产量比率等于资本—产量比率K/Y ),且v =I/△Y 。
宏观经济分析第八章课后练习
![宏观经济分析第八章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f9f2d841eb91a37f0115cc0.png)
8.货币主义的提出者是( ) A.凯恩斯 B.萨伊 C.弗里德曼 D.卢卡斯 C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潮兴起于美、 英等国家。
二、填空: 1.消极政策论者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稳定经济是无效的,一个主要的依据是认为政策存在
着( )。 时滞效应
2.在冲击出现到决策者确认必须实施适当的宏观政策之间的那段时间称为( )。 认识时滞
3.以保证一定的财政预算赤字为目标的政策规则是指( ) 赤字规则
4.财政政策中对支出领域规定支出上限的政策行为称为( ) 支出规则
2.认识时滞 是在冲击出现与决策者确认必须实பைடு நூலகம்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那段时间。
3.决策时滞 是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政策确定之间的时间间隔。
4.行动时滞 是政策决定和政策开始实施之间的间隔。
5.外部时滞 是指政策实施后到政策行为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
6.理性预期
是指公众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并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理智整理的基础上预测出来。 之所以称为是“理性的”是因为它是公众对历史能提供的所有信息加以最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 的思考后,才作出的一种预期。理性不仅是对经济变量取值的预测,而且是对这个取值的概率分 布的判定。
5.在理性预期下,理性预期的主体只会犯的误差是( ) A.随机性误差 B.系统性误差 C.必然性误差 D.周期性误差 A
在理性预期下,理性预期的主体只会犯随机误差,而不会犯系统性误差。
6.曾提出一个单一规则政策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是( )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索洛 D.亚当斯密 B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提出一个单一规则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二、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1
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是国民收入帐户的核心概念。 )是国民收入帐户的核心概念。 度量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 度量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 一定时期 一国经济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 一国经济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 价值。 价值。
投 资
存货投资inventory 存货投资 企业持有存货的变化, =企业持有存货的变化,即产量超过销量的存 货。 是净存货(即年初存货与年底存货的差额。 是净存货(即年初存货与年底存货的差额。
10
净投资
对磨损的补偿= 重置投资replacement =对磨损的补偿=折旧
投资
净投资 =每年新增资本
= 投资 – 折旧(重置投资) 折旧(重置投资) = 期末的资本存量 - 期 初的资本存量
分析:如果某国前年名义GDP为6000亿美元, 分析:如果某国前年名义GDP为6000亿美元,去年为 GDP 亿美元 8000亿美元 通货膨胀率为50% 那么, 亿美元, 50%。 8000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为50%。那么,该国的经济规 模是否有所扩大? 模是否有所扩大? 去年的实际GDP=8000÷1.5=5333亿美元 去年的实际GDP=8000÷1.5=5333亿美元 GDP=8000
15
实际GDP增长率是国际上公认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 GDP增长率是国际上公认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 3)实际GDP增长率是国际上公认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年) 国民产品总量的最好的综合指标, 国民产品总量的最好的综合指标,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 家经济的实际增长情况。 家经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际增长情况。 实际GDP增长率=实际GDP-基期GDP/基期GDP 实际GDP增长率=实际GDP-基期GDP/基期GDP GDP增长率 GDP GDP/基期
净出口(2.2%) 政府采购(12.2%) 投资(42.3%) 1980年GDP构成 年 构成 净出口(-0.3%) 居民消费 (43.3%) 14.46 34.9 50.94
9
【I】投资investment
投资: 投资: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 和增加。 和增加。
固定投资 fixed 居民住房投资 企业固定投资 固定: 固定:可 以长期存在 和使用。 和使用。
实际GDP增长率=5333-6000/6000=-11.1% 实际GDP增长率=5333-6000/6000=GDP增长率=5333
答案是否定的。 8000亿美元的产值中, 2667亿美元 答案是否定的。在8000亿美元的产值中,有2667亿美元 亿美元的产值中 是虚假的,是由物价上涨引起的,只有5333 5333亿美元是实 是虚假的,是由物价上涨引起的,只有5333亿美元是实 际产值。因此该国的经济不但没有扩大,反而萎缩了。 际产值。因此该国的经济不但没有扩大,反而萎缩了。
宏观经济学,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 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 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 为使问题简单化,除非特别说明,都假定折旧为零,投 资和净投资是同一个量。
11
【G】政府购买 】 Government purchase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 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
【X-M】净出口 - 】 net exports 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 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 表示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了它们的市场 价值。 价值。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的净支出。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的净支出。
12
五、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1.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 1.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 1)名义GDP、实际GDP以及GDP折算数☆ 1)名义GDP、实际GDP以及GDP折算数☆ 名义GDP GDP以及GDP折算数 2)消费物价指数CPI以及通货膨胀率☆ 2)消费物价指数CPI以及通货膨胀率☆ 消费物价指数CPI以及通货膨胀率
2.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 2.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 就业
13
1.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率 1.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率
1)名义GDP、实际GDP以及GDP折算数 1)名义GDP、实际GDP以及GDP折算数 名义GDP GDP以及GDP
名义GDP(或货币GDP GDP)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 GDP 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影响名义GDP变化的因素 名义GDP变化的因素: 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影响 名义GDP 变化的因素 : 实际产出的变化;价格的变化。 实际产出的变化;价格的变化。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 实际 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 GDP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以不变价格核算每年的GDP GDP以不变价格核算每年的GDP。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以不变价格核算每年的GDP。 排除了价格变化因素对GDP的影响, GDP的影响 排除了价格变化因素对 GDP 的影响 , 真实反映了经济活动 规模的变化。 规模的变化。 当年价格也称为即期价格、现期价格或当年价格。 当年价格也称为即期价格、现期价格或当年价格。 不变价格指基年价格。 不变价格指基年价格。
14
GDP折算数与实际GDP增长率 GDP折算数与实际GDP增长率
GDP折算数 GDP折算数=
某年名义 GDP 某年实际 GDP
含义: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意义: 含义: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意义: 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1)是重要的物价指数之一,能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是重要的物价指数之一,能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2)名义GDP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实际产量的变 名义GDP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原因: GDP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原因 另一种是价格的变动。也就是说,名义GDP GDP的变动既 动 , 另一种是价格的变动 。 也就是说 , 名义 GDP 的变动既 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 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 实际 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 GDP 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 GDP的变动仅仅是由于实际 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 GDP 的变动仅仅是由于实际 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这也就是说,实际GDP GDP的变动仅仅 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 。 这也就是说 ,实际 GDP的变动仅仅 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 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
5
三、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
GDP(GNP)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收入水平的重要 ( ) 指标, 指标,但不是完全反映一国经济福利及生活质量的唯 一指标和完全准确的指标。 一指标和完全准确的指标。 第一,非真实产量。很多非市场经济活动无法计入 第一,非真实产量。很多非市场经济活动无法计入 非市场 GDP。例如,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 。例如, 如家务劳动等,不在GDP统计范围以内。 统计范围以内。 ,如家务劳动等,不在 统计范围以内 第二,非真实生活水平。 第二,非真实生活水平。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 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 较大局限性。 反映产量变动, 较大局限性。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 反映产量变动 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环境质量等。 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环境质量等。 第三, 第三,不说明分配
GDP=C+I+G+X-M ☆
consumption:居民支出, GDP一半以上 一半以上。 【C】消费 consumption: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8
支出与需求构成
2003年中国总支出(需求)构成 年中国总支出(需求) 年中国总支出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小 麦 100 面 粉 120 面 包 150 中间产品成本 --100 120 增值 100 20 30
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2) 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 衡量,等于单位价格乘产量。 衡量,等于单位价格乘产量。 GDP=∑PiQi。
4
3)GDP只计算某一个时期(例如一年内)新生产产品的价值, GDP只计算某一个时期(例如一年内)新生产产品的价值, 只计算某一个时期 不计算以前时期生产的产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不计算以前时期生产的产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4)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格。库 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格。 生产的 存作为存货投资。 存作为存货投资。 存货视为企业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 存货视为企业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 。 往年生产当年出售的 不计,本年生产未出售的也计入,看作是企业自己把它买下, 不计, 本年生产未出售的也计入,看作是企业自己把它买下, 当成企业的存货投资。 当成企业的存货投资。 假定生产1000 亿元, 只卖掉900亿元, GDP仍是1000亿元 1000亿元 900亿元 仍是1000亿元, 假定生产 1000 亿元 , 只卖掉 900 亿元 , 则 GDP 仍是 1000 亿元 , 其中的100亿元,为存货投资。 100亿元 其中的100亿元,为存货投资。 一般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和自给性活动不计入。 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5)一般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和自给性活动不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