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思
女娲补天教案(优秀9篇)
![女娲补天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8c38f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7.png)
女娲补天教案(优秀9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女娲补天》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为能形成“团结、诚实、勤奋、创新”的班风,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制定本计划的宗旨。
学校的工作计划是本计划的基础。
目的是为学生负责,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努力把我班塑造成一个团结向上、文明创新的班集体,特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二、班级情况简析本班共计名学生,其中有男同学人,女生人。
虽然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作业的质量有待加强,还有较为严重的抄袭现象。
其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是方法不够灵活,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较差。
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够扎实,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自制力又较弱,这种自身的矛盾要求教师应用新的工作方法,让工作更细致、更有耐心和有针对性,事事,时时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本学期工作重点1、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德育,向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少年。
2、狠抓后进生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提高学习兴趣,能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3、加强对特长生的教育和培养,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出成绩。
4、加强学生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由“他律”逐渐向“自律”过渡。
四、具体工作内容及措施1、利用班队会、早晚的教育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按要求去做,同学间互相监督,由班干部负责检查。
根据学校的部署,严格按照要求去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让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充分利用升旗活动、重大节日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树立良好的班风,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认真开展“我为班牌添光彩”教育活动。
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争创文明班级的细则、文明学生的条件。
让每一位学生明确,各位同学积极争取,月末展开总结评比。
5、开展“阳光少年健康成长”活动。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88194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b.png)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故事,讲述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的传奇故事。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从女娲补天这个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反思,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1.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1.2 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3 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
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2.1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2.2 创新利用教学资源
2.3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1 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3.3 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四、评价方式的科学性
4.1 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4.2 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标准
4.3 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
5.1 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
5.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5.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
结语:
女娲补天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希望通过对女娲补天故事的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ffe4a6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2.png)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措、混”等9个生字,会写“措、混”等1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
3.感受女娲的善良和勇敢,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过程。
2.教学难点:感受女娲品质和神话神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女娲的图片或相关神话场景,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女娲的了解。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课文
(1)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女娲补天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体会女娲的善良和勇敢,感受神话的神奇。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
(2)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
5.书写指导
(1)观察“措、混”等字的结构和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图片或场景导入让学生对女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体会神话的神奇方面,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自己心中的神话世界。
在拓展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神话故事分享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b1d65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d.png)
(2)课文主旨的提炼:帮助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主旨,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 无私奉献:女娲为了人类的幸福,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
- 勇于担当:面对灾难,女娲敢于挺身而出,拯救人类;
- 崇尚和谐:通过补天,女娲使天地恢复平静,体现了和谐共生的理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女娲补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克服困难、帮助他人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女娲补天》的奥秘。
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过程的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发表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女娲补天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有着广泛的思考,但有些观点过于表面。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女娲补天精神,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女娲补天》是一则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它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敬畏。这个故事展示了女娲为拯救人类,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看《女娲补天》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女娲在实际中如何克服困难,补天救民,以及她的行为如何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此外,我还发现课堂总结环节的重要性。通过总结,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环节的时间控制还需改进,避免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课堂总结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思(精选14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思(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fca56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4.png)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思(精选14篇)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思篇1《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课件设计意图导入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1.课件逐一出示:(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盘古(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后羿(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精卫(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
——女娲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女娲补天)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交流,出示课件: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
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
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1.出示自学提纲: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641636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1.png)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报告:《女娲补天》引言:在教学中,我们选取了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女娲补天》进行教学。
通过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我们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报告将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情况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 了解《女娲补天》这一古代神话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并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
3. 启发学生思考与探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达成情况分析:通过教学过程的观察和学生的答题、讨论以及演绎等活动,学生基本上达到了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复述《女娲补天》的故事,理解了故事中蕴含的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并从中发现了珍惜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够对故事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也得以展示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分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女娲补天》作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联系。
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大班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教学资源的应用我们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了与《女娲补天》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双渠道获取信息。
同时,也借助了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资料。
4. 教学评价的实施我们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程度,以及听取学生的讨论和答题情况,进行了教学评价。
《女娲补天》教案(11篇)
![《女娲补天》教案(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2c55f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5.png)
《女娲补天》教案(11篇)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预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精选11篇),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力气,2、指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在阅读的根底上能复述故事,3、培育学生英勇、乐于助人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对神话故事感兴趣,学习《女娲补天》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典的`神话故事,借助多媒体加深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的理解,能复述该故事,从中有所得,有所悟。
【教学步骤】一、动画导入1、观看动画《女娲补天》。
2、争辩动画内容。
二、新课教学1、范读课文。
2、师生共同理解课文故事内容:⑴女娲为什么补天?⑵补天需要什么?⑶女娲怎么补天?⑷结果怎么样?3、朗读指导各局部的词语、重点句子。
4、理清文章内容。
5、你想对女娲说什么?6、教师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板书】女娲补天1、女娲为什么补天?2、补天需要什么?3、女娲怎么补天?4、结果怎么样?《女娲补天》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准,会认五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可怕之处和奇异之处能体会深刻。
3、能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才智,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出了很多瑰丽、多彩、秀丽的神话故事,这是什么故事?(出示五个神话故事的插图)2、这是?(出示文中的图片)对女娲你们知道多少?(传奇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制造了人类。
人教版《女娲补天》语文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女娲补天》语文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bb4f7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5.png)
人教版《女娲补天》语文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我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梳理。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导入环节,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接着,我简要介绍了《女娲补天》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阅读环节,我让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问:你们从故事中感受到了哪些哲理呢?学生们积极回答,有的说女娲勇于担当,有的说女娲不畏艰难,还有的说女娲敢于创新。
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在讲解环节,我对故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
例如,我解释了“炼石补天”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艰辛。
我还对故事中的神话元素进行了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在拓展环节,我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以“假如我是女娲”为主题,进行写作。
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写出了一篇篇充满想象力的作文。
我挑选了几篇优秀的作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1.课堂氛围活跃。
我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2.学生参与度高。
在阅读、讲解、拓展等环节,学生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课堂效果良好。
3.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拓展环节,我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进行写作,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然而,这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对故事中的神话元素讲解不够深入。
在讲解环节,我仅仅是对故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讲解,而对神话元素的分析不够深入。
2.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由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导致课堂时间有些紧张,部分环节讲解不够详细。
1.加强对神话元素的分析。
在讲解环节,我会对故事中的神话元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优秀4篇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77f3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1.png)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优秀4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篇一《女娲补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大盆、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1)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2)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
它和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神话。
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时,要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完美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立足语言习得,锻炼学生概括本事和形象描述本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三.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件2)1.导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女娲补天21cnjy.2、读读课题:用你们的声音告诉我,谁补天?女娲做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1.过渡:让我们一齐带着我们的感受和疑问,自由朗读。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思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31d3cc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c.png)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女娲补天》这个传说故事的背景和内容。
2.分析女娲补天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3.学习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叙述和阐释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5.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女娲补天》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背景,并让学生简单阐述他们对该故事的了解。
2. 理解故事(15分钟)教师通过朗读故事或视频播放的方式,带领学生理解《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在故事的不同部分,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向学生发问以确保他们的理解。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推理和观察能力,探究故事情节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4. 语言表达(2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解说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故事情节,以及阐明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5. 小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女娲补天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女娲补天》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女娲补天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其中的情节和主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分组讨论和语言表达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分配可能有些紧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深入思考和讨论。
《女娲补天》教案及反思(精选13篇)
![《女娲补天》教案及反思(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f4d63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6.png)
《女娲补天》教案及反思(精选13篇)《女娲补天》教案及反思篇1一、导入:我们已经读了很多神话故事,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知道这些故事吗?出示课件:盘古开天哪吒闹海八仙过海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女神:出示女娲:知道她是谁吗?女娲是一位女神,盘古开天地后,女娲认为盘古的创造还算不上完整,她要创造出比任何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
于是,当女娲低头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时,就决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泥人。
女娲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就捏好了许多的泥人。
女娲朝着那些小泥人吹口气,那些小泥人便“活了起,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人”。
女娲想做出更多的人,于是她把一根绳子放进河底的淤泥里转动着,然后提起向地面上一挥,泥点落下来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
女娲就这样创造了布满大地的人们,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女娲创造了人类,因而被人们称为人类始祖——女娲娘娘。
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补天女娲补天)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1.出示自学提纲: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初读情况②出示词语认读。
轰隆隆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大盆金光四射云霞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天破了是什么情景?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指名读:这段话写出了什么?(这段话写出了天塌下来后大地上的悲惨情景。
)这幅画面,没有夸张和想象是难以描画的。
我们也夸张着来读一读。
引读: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地被……山冈上田野里……许多人……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大树被洪水淹没;看见房子被冲毁;听见人们的喊叫,看见孩子的眼泪…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看到这一切,女娲心情是怎样的?1女娲难过极了。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ff644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e.png)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传说。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一些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以及教学评价的合理性,详细阐述这些反思。
正文内容:1. 教学目标的确定1.1 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比如,通过《女娲补天》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1.2 确定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
比如,通过《女娲补天》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
2. 教学内容的设计2.1 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比如,在《女娲补天》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女娲补天的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具体步骤和意义。
2.2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女娲补天的过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3. 教学方法的选择3.1 多媒体教学法:在《女娲补天》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的情节和细节。
3.2 合作学习法: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女娲补天的意义和教学内容的理解。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参与的重要性4.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比如,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女娲补天》教学中来。
4.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参与,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女娲补天课文反思(精选5篇)
![女娲补天课文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9c554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8.png)
女娲补天课文反思女娲补天课文反思(精选5篇)女娲补天课文反思1一、教材把握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六单元的一篇课,这一单元可以称为想象世界,体裁上是由童话、神话以及寓言构成,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我在上课时,把《女娲造人》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力,二、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比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从"人是怎么来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
其次,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目标,根据厘定的目标逐一完成。
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中国神话,然后老师告诉学生还有希腊神话、佛教神话、印第安神话、北欧神话,你们想听吗?那看你们的课堂表现啦!一下子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接下来学生回答问题很主动。
特别小组探究环节——讲故事环节和分组朗读两个环节,学生积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小组表现得好坏要用分数来衡量,在评价各小组时,我把主动权也交给学生,有的组唯恐自己落后,总想给别的组打低分,这时我就要全班来评,对不公平的打分,我才出面主持公道。
女娲补天课文反思2教学"美丽的夜景"时,我抓住两个比喻句引导学生读懂"灯的海洋"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欣赏夜景图片,感受香港夜景之美。
通过欣赏夜景,再次体会到: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在此基础上读读第六自然段,读出对香港的由衷赞美,读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
教学工作中不足之处在于:1、学习"迷人的沙滩"这环节时,没有抓住人们喜欢来到海边度假的原因。
如果能抓住"漫步"、"沐浴"和"倾听"等动词来体会沙滩的迷人,并练习填空会更好。
2、在教学"繁华的街市"这一小节时,没有用"多"一词来概括它们的共同特点。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教案及反思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a51967a2af90242a895e5b2.png)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教案及反思Teaching plan and reflection of Nuwa mendin g the sky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教案及反思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下面就是小泰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1.课件逐一出示:(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盘古(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后羿(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精卫(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
——女娲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教案优秀3篇
![《女娲补天》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aec7f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b.png)
《女娲补天》教案优秀3篇《女娲补天》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第一课时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用心品读,细致感悟1、边读书边思考。
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教学设计交流释疑,赏析朗读3、小组交流:a.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b.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2、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a.“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b.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c.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df894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7.png)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精选15篇)《女娲补天》教学反思11.质疑问难,引出精彩。
在学生读课题后,学生质疑,提出了两个中心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和“女娲怎样补天”。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在这节课上,“读”贯穿始终,除了对学生读课文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我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读__,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获得情感升华《女娲补天》教学反思2语文,要教出语文“味”—《女娲补天》听课一得上了《女娲补天》,不由得就想起四月份我参加陵水中山小学春季教学开放日活动,我听了三年级语文林娜老师上的《女娲补天》。
课堂上,林老师激情饱满,富有感召力,善于启发引导,教学环节清晰有序,环环相扣。
师生互动和谐。
可以说,本课堂的教学流程简洁明快,朴实无华,富有语文味,富有简约之美:读题质疑——引导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灾难的可怕——精读女娲不甜的过程,感悟人物想象——总结全文,评价升华。
引导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灾难的可怕,老师设计了问题:“天塌了一大块石后是什么情景?从文中找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很自然地回到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读。
学生能找出文本的内容说,已经说明他们感受到了天破了的可怕。
于是林老师让他们跳出文本,想想说话,你还看见那些让你感到害怕的情景。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跳到了生活中,有的说看见大树被洪水淹没;有的说看见房子被冲毁;还有的说听见人们的喊叫,看见孩子的眼泪……这些是他们从课外积累的,很好的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来。
天破了,女娲做了哪几件事情?老师抓住主话题“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女娲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的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在反复诵读中去体味和感悟,在读书中思考,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通过多次诵读文本,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老师又引导学生挖掘空白,引导想象: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几天几夜、终于、冒着生命危险、找啊找啊”等词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老师设计的补白想象有“你能想象女娲会冒着怎样的生命危险?”“你能想象女娲都在哪些地方找过五彩石?”以此来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优秀8篇)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0431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c.png)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优秀8篇)《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篇一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1、读中悟情,“读”贯穿始终,抓住重点词句来读,读出感受。
读出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挣扎的悲惨景象。
在教师引读时对“熊熊”等词进行解读,突出悲惨的景象。
2、师生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
在教学第一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小组赛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
同时通过让学生闭目想象,感受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景象。
3、我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课堂上驾御能力不强、很多地方处理的不够灵活、教师的评价语很不到位。
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学习和加强的地方。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篇二我在教授初二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的内容时,以歌曲《唱脸谱》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这首歌的欣赏、感受、歌唱、演奏、表演感受京剧的魅力,使学生在喜欢现代流行音乐的同时走进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
一、听听唱唱-----在音乐感受中快乐学习歌曲。
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授《唱脸谱》这一新歌时,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先教他们唱歌谱,然后读歌词,唱歌词,而是先用歌曲录音范唱,老师范唱,《唱脸谱》FLASH动画等一系列趣味性及强的明线,深深地吸引住学生。
在这一系列直观生动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初步感受歌曲的现代风格与京剧韵味,然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哪句最有京剧的韵味,哪句最好听,哪句最幽默,哪句最亲切,接着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唱一唱,进一步感受音乐。
另外,我还启发学生试唱对比:假如去掉这些装饰音和休止符会是怎样的感觉。
我和学生一起唱着,听着,比试着,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仔细地体味着每一句歌曲,一起学唱着他们喜欢的那一句句:美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啊.在对比中初步感受了京剧,体会了装饰音和休止符在歌曲的京剧韵味和情趣方面的重要作用。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3篇)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9f4ee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6.png)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3篇)女娲补天教学反思1《女娲补天》这是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挽救处于水深炽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急补天的故事。
通过这个神话故事,赞扬了女娲的英勇、和善的品质,以及这种不怕危急、敢于奉献的精神。
1、教学效果。
神话故事的特点就在于想象力丰富,所以这节课我注意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沟通,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绽开合理的想象,透过语言文字再现奇妙、美妙的画面。
如“天塌地陷”“水深炽热”等场景,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
学生对于神话故事感兴趣,所以学习兴致很高,也敢于大胆质疑。
2、教学收获。
(1)抓住主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索问题。
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绽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降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降临后可怕的情景,为熟悉人物形象特点打好伏笔。
(2)以“读”贯穿始终。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来读,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感受,读出人们处在水深炽热之中苦痛挣扎的凄惨景象,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进一步升华情感。
在这节课上,不同形式的读发挥了不同的功能,真正表达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原则。
(3)教学中的“补白”艺术。
这篇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语言文字也不难理解,怎样才能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就需要我们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处,把文本再制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同时能够进展学生的语言,培育丰富的想象力。
所以在学习第一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补白”: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这些补白想象中,真实感受“水深炽热”的惨状,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奇妙之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存并运用了语言。
还有女娲查找石头的过程,也可以利用补白方式,想象女娲查找石头的困难。
3、缺乏之处。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cc42b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8.png)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女娲补天》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古代神话故事,对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教学,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的培养。
《女娲补天》故事中的女娲是一个非常勇敢、机智和有爱心的形象,她为了拯救人类不惜放弃自己的身体,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爱的力量是值得学生们学习和借鉴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女娲的情感,感受她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并接受其中的道德教育。
其次,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
《女娲补天》这个故事包含了很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元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进行故事的表演、编排和创作,通过提问和互动,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我认为对于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教学注重的不仅仅是其情节和故事本身,还应该注重对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意义的理解和挖掘。
通过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和探究,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思想。
总的来说,通过对《女娲补天》故事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情感和创造力,同时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
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加强与学生们的互动和讨论,从而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
思
《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1.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盘古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后羿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精卫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
——女娲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课教学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
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
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
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
(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
(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
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五、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
"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