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壬申之乱:671年天智天皇去世,围绕皇位继承,在其弟大海人皇子和其子大友皇子之间进行了一场内战。逃到东日本并得到该地贵族支持的大海人皇子占据优势,很快就打败了未能取得西日本贵族支持的大友皇子,后者兵败自杀。673年,大海人皇子在飞鸟净御原宫即位,为天武天皇。壬申之乱实质是地方豪族利用民众反对近江朝廷门阀贵族统治,具有政变色彩的武装冲突。大海人皇子平定“壬申之乱”,实质是地方豪族对近江朝廷的胜利。
班田收授法:646年正月,孝德天皇宣布大化改新诏书,正式宣布实行“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班田收授法效法隋唐的“均田制”,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班田制实行班田收授,首先须编定全国的户籍。它规定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随着封建兼并的进行,到10世纪中期,农民大批破产,庄园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已无田可班,班田收授法被废除。
奈良时代:始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止于迁都平安京的794年。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印度、伊朗的文化,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国家极力保护佛教,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出现了“记纪万叶”,即《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天皇朝廷在实力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疆域。实行班田制,广泛使用钱币,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较快,商品交换兴盛。政治上,天皇政权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主要是因为藤原家族的影响以及藤原家族与其他贵族之间的矛盾。
平安时代: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始于794年迁都平安京,止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发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发展,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权力,后来建立了幕府。平安时代日本与中国有非常紧密的交往,在日本儒学得到推崇。同时佛教得到发展。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发展了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古事记》:日本古代官修史书。元明天皇命太安万侣编篆日本古代史,712年将完成的内容《古事记》献给天皇。该书用假名表记,以天皇家族为中心,记述了从神话时代到628年推古天皇去世的历史,内容多神话传说,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最初形成时期的某些痕迹。《古事记》是天平文化的代表,体现了树立天皇家族权威的目的,亦为日本最古的文学作品。《日本书纪》:日本留传至今最早之正史,六国史之首,原名《日本纪》。舍人亲王等人所撰,于公元720年完成。编纂的起因在于经壬申之乱而取得政权的天武天皇,欲向外宣示自身之皇统而下令编成。内容从神话时代一直到697年的持统天皇时代。全三十卷,采用汉文、编年体写成。史料价值较高,但仍需要分析性引用。
镰仓幕府:1192年—1333年,日本幕府政权的开始,由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的统治基础是“御家人制度”,御家人与源赖朝形成“恩给”与“奉公”的主从关系。镰仓幕府通过任命守护或地头的方式建立了覆盖全日本的统治机构,形成了与京都朝廷并立的双重政治结构,天皇朝廷的权力收到严重削弱。另一方面,“武家政权”统治的合法性仍需借助天皇的精神权威。镰仓幕府的经济基础是以将军所有的封地和直辖领地为中心,即“关东知行国”和“关东御领”。
御家人制度:镰仓幕府的统治基础。御家人是在源平战争中同源赖朝结成主从关系的武士,即其家臣。源赖朝承认他们原有的土地所有权,还根据战功授予他们新的领地,即“新恩给予”。御家人要无条件地服从主君源赖朝,并在战争中为其出生入死,从而形成“恩给”与“奉公”的主从关系。镰仓幕府成立后,将军任命高级御家人担任守护或地头,作为回报,御家人率领自己的随从定期前往京都或镰仓,担任警备的任务,费用完全由自己承担。
应仁之乱:1467年─1477年,日本室町时代的8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任期间的一次内乱。围
绕着下代将军的人选问题,掌管幕府实权的细川胜元(东军)和山名宗全(西军)展开争斗,其他幕府高级官员和各国守护也加入,形成两大武装集团,于1467年5月爆发内战。战乱最终未见胜负,但幕府权威下降,沦为只能控制京都及其周边领地的地区性政权,各国守护大名称霸一方。从“应仁之乱”开始的1467年,日本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原来的守护大名变为“战国大名”。
安土桃山时代:战国大名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时代。1573年织田驱逐将军足利义昭,室町幕府灭亡,从此开创了安土桃山时代。日本的统一大业在此时期实现。两次侵朝,均失败。佛教势力衰落,形成了豪华性现实性、新颖性等文化特色。出现了城堡建筑及其内部装饰性壁画、以茶道和歌舞伎为代表的平民艺术,受西班牙与葡萄牙人带来的“南蛮文化”影响大。德川幕府:自1603年年德川家康受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开始,至1867年第十五代将军庆喜,将政治大权奉还朝廷为止,是继镰仓、室町幕府之后,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实行幕藩体制,加强幕府权力;都市及商工业的发达;町人文化(商业文明)的发展;对外采取锁国禁教政策;儒学(朱子学、阳明学)、兰学(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由荷兰传入日本之西洋学术)的兴起。
禁门之变:1864年6月,担任京都警备的幕府武装“新撰组”袭击了长州等藩“尊王攘夷”武士所在的池田屋旅馆,致使数人伤亡。长州藩军队为此进攻京都,但被击退,史称“禁门之变”。“禁门之变”成为幕府第一次征伐长州的导火线。幕府以此为借口,并得到天皇的支持,纠集35个藩的兵力讨伐长州藩。后来英、法、美、荷亦攻打长州,长州藩被迫求和,藩政从此为保守派所掌握。
福泽谕吉:明治时期宣传西方文明的社会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他学习西方文化,曾随幕府使节团多次访问欧美。1858年创办了“兰学塾”,并著书立说,力倡文明开化。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劝学篇》、《文明论概略》,曾提出“脱亚入欧论”。
圣德太子:飞鸟时代的政治家,推古朝的摄政,本名厩户皇子。主持推行一系列加强王权、提高国际地位的改革措施,制定冠位十二阶,推行《十七条宪法》,提倡并重视佛教,撰写《三经义疏》,恢复与中国大陆、朝鲜半岛的交往,派遣遣隋使,建造宫殿,编修国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加强了天皇及其政权的权威,但收到苏我氏的牵制,并未对氏族贵族拥有私有土地以及劳动者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因而影响到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
冠位十二阶:推古朝圣德太子改革的重要内容,即按照德、仁、礼、信、义、智的大小分为十二个等级,并以紫、青、赤、黄、白、黑等色的浓淡装饰冠戴,分别按才能、功绩、忠诚等标准授予各级官员,但大臣级贵族和地方贵族不在其列。冠位虽然只限本人一代,不能世袭,但如有功绩,可以升级。该制度显然受到中国和朝鲜品位制、官位制的影响,并为打破过去的氏姓世袭制度、建立官僚体系、树立中央政府及天皇的权威奠定了基础。
飞鸟文化:地处飞鸟地区的推古政权积极推崇佛教,6世纪后半期到7世纪前半期,形成了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飞鸟文化。寺院建筑遍布全国各地,佛像雕刻带有中国北魏文化及南梁文化的风格。飞鸟文化带有明显的国际性。当时的工艺美术品不仅受到朝鲜、中国等东北亚国家的影响,还受到中亚、欧洲国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朝鲜半岛传入的纸、墨制造方法以及历法、天文地理等书籍,不仅改变了日本列岛居民的生活方式,同时对其思想意识的变化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大化改新:孝德天皇即位后,646年颁布了《改新之诏》:第一,实行“公地公民制”,向贵族支付俸禄;第二,设京师、畿内、国、郡、里等中央及地方行政组织,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第三,编制户籍和账簿,施行“班田收授法”,即按人头分配土地;第四,制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