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操作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圆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分析情景说明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本节课教学第85—87页圆的形状特点以及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得感知圆。例2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介绍圆的圆心圆心、半径和直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例3通过组织具体的操作活动,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一练”中让学生辨认圆内的各线段,检验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儿童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价值的,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要获得不同的发展”。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从学生的身边事开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培养创新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而获得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情况下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思维的碰撞,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大,且学生对圆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解决教学的重点问题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实践操作活动中探究体验圆的特征,获得经验体会,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片段

……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纸片,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看看你在圆纸上发现了什么?

生反复操作后进行汇报:

生:我发现圆纸片对折后,两个半圆一样大小,重合在一起。

生:我发现圆纸片上有许多线。

师:通常折后留下的痕迹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生:折痕。(不约而同)

生:我同意他们刚才的发现,但是我还发现圆纸片有许多扇形。

生:我还发现圆纸片上的折痕都交叉在一起。

师:(师笑)能不能将“交叉”换个词来表达?

生:相交。(争先恐后)

师:很好!(问生)你能继续说说这些折痕相交在圆的什么位置吗?

生:(指着手的圆纸片说)它们相交与圆中心的一点。

师:(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生仔细观察都说是)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谁能再说说你刚才将圆纸片都对折了几次?

生:二次生:三次生:四次

师:看来同学们对折的次数有多有少,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变换方向不停的对折几次,能对折多少次?会有多少条折痕出现?

生:无数次,有无数条折痕。

师:它们都会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吗?

生:会

……

师:请你象老师这样,在圆上任意选取一点(课件演示),量一量圆中心一点到圆上这一点的距离是多少?记下测量结果。

生认真测量

师:我还可以在圆上任意选取一点吗?

生:可以。

师:那就请你在圆上再任意选取一点,量一量圆中心一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多少?

生再次认真测量。

师:说说你测量结果是多少?与第一次量得的结果一样吗?

生汇报(略)

师:想象一下,如果象刚才那样,不停的在圆上任意选取一点,不停的量下去,还可以量多少次?

生:(齐答)无数次。

师:每次量时,圆中心一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会相等吗?

生:都会相等。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不错!下面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圆的知识。

……

教学分析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是人们漫游科学王国的强劲翅

膀。教学中,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动,想象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上述“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中,通过折圆,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在圆纸片上发现了什么。通过量圆,观察每次测量结果是否一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不断感知圆里的知识,如: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一点,圆中心一点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相等……,从而是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认识,营造了便与想象的背景。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自主探索圆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起很好的辅垫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