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和同学取两张等大的同型号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同的大小纸锥,进行纸锥下落快慢的研究。
运动物体 ① ② 速度()1/m s v -⋅
大纸锥
小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得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________(选填“A ”或“B ”)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参照速度格式,实验表格中①和②两处应填写________和__________。
(3)晓华的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即质量)有关,并打算用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晓华认为不科学,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
【来源】江苏省昆山、太仓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校际联合质量调研)
【答案】A 时间 /m h /s t 两纸锥的质量不同
【解析】
【详解】
(1)[1][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得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中A 两个纸锥下端高度是相同的,而图乙中B 两个纸锥上端高度是相同的,所以应该选择图乙的A 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3][4]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而根据s v t =可知,需要测量下落的高度和下落的时间,所以实验表格中①和②两处应填写/m h 、/s t ;
(3)[5]因为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有关,而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由于剪去的部位不一样,导致质量也不一样,所做成的纸锥的角度也不一样,
那么用这两个纸锥是不能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
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____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__________ (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
(3)图中AB的路程S AB=_____________cm, 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
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如果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的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__。
(4)小车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所做的运动____________(选填“是”或“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你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小长 40.0 25cm/s偏小否路程相同,A点静止,B点有一定的初
速度,BC所用时间少,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解析】
【详解】
(1)[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s
v
t =;
(2)[2][3]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所以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会长些,而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3)[4]由图中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结合图中数据可知AB的路程
s AB=80.0cm-40.0cm=40.0cm
(3)[5]由公式
s
v
t
=可知AB段的平均速度为
40.0cm
=25cm/s
1.6s
s
v
t
==
(3)(6)如果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就会导致记录的时间偏大,从而使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4)[7][8]路程相同,A点静止,B点有一定的初速度,BC所用时间少,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
动。
3.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
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
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
h/m
扇形纸片半径
r/cm
剪掉的扇形
圆心角
θ/°
纸锥锥角
α/°
下落时间
t/s
1 1.9109081.9 2.20
2 1.91013571.1 1.84
3 1.959081.9 2.20
(1)完成此实验主要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和_____。
(2)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选填“A”或“B”)。
(3)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_。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5)同学们在实验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了4号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即每隔0.2s就成一次像),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
①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②若纸锥之间实际距离是照片上距离的10倍,则纸锥在下落过程中A、B阶段的速度为
_____m/s。
【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秒表A纸锥下落快慢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锥角越大,下落速度越慢B C0.5
【解析】
【分析】
(1)要测量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然后选择测量路程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即可;
(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需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据此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
(4)根据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选出正确的选项;
(5)判断纸锥下落过程中通过的路程进行分析;根据速度公式求速度。
【详解】
(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锥的下端先着地。
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
(3)根据1、2的数据知:下落高度、扇形纸片半径相同,纸锥锥角不同,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
比较1、3的数据知:下落高度、纸锥锥角相同,扇形纸片半径不同,下落时间相同,下落速度相同,即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可得出的结论: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
(4)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由于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所以4号纸锥的下落时间长,则5号纸锥先到地,故B正确;
(5)①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则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故选C;
②由图知,AB段为匀速直线运动,相邻的距离约为1cm,10倍为10cm;
速度约为:
10cm0.1m
0.5m/s
0.2s0.2s
s
v
t
====。
4.(题文)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cm/s.
(2)物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cm
【来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期末复习题
【答案】20变速②③144
【解析】
解:(1)由实验数据可知,物块在5s内通过的路程s=100cm,所以它的平均速度。
(2)由实验数据可知,物块在相同的时间间隔通过的路程不相同,所以物块做变速直线运动。
(3)表格中数据时间是1s的时候,路程是4cm;时间是2s的时候,路程是16cm;时间是3s的时候,路程是36cm;时间是4s的时候,路程是64cm;据此可得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s=4cm/s2×t2;
当时间是原来的几倍,平均速度也是原来的几倍,所以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时间成正比,故猜想②③正确。
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4cm/s2×(6s)2=144cm。
5.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在图的坐标中画出s t 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一: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010203040
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05101520
t/s
表二: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020406080
1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0 3.67.210.814.4
2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0 3.4 6.810.213.6
(2)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像,小明认为: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小明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
观察数据可知:________(大/小)气泡运动较快。
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________。
(4)本次实验中,小明还发现,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
根据此现象你能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________。
【来源】人教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试题
【答案】相等时间通过相等的路程(或路
程和时间成正比)大用小气泡做实验(用较细玻璃管、用较长玻璃管)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
【分析】
(1)先确定横坐标轴的标度,将表一中的数据在s t 坐标系中用描点法图。
(2)要判断气泡做什么运动,关键是看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何变化。
(3)从表二中分析长、短气泡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找到长气泡和短气泡谁运动得快,根据题干条件,运动慢的误差较小,从而也找到减小误差的方法。
(4)根据管在倾斜过程中气泡上升的快慢情况与开始比较,得出结论。
【详解】
(1)[1]根据实验数据中,时间和对应的路程之间的关系,可绘制出路程s与时间t的图像:
(2)[2]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像,都反映出了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或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速度)是一个定值,说明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3]从表二中数据不难看出,大气泡运动较快;
[4]为解决气泡上升较快,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根据大气泡上升快的特点可知,可用小气泡做实验,或用较细玻璃管、用较长玻璃管做实验。
(4)[5]当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
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
根据此现象不难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先
变大后变小。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填“大、小”).
(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________cm,t BC=________s,v AC=________m/s.(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填“大、小”).
【来源】人教版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同步练习题【答案】小 5.0 1 0.033 大
【解析】
(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2)由图
知,s AB=10.0cm−6.0cm=4.0cm,t BC=15:35:23−15:35:22=1s,S AC=10.0cm=0.1m,t AC=15:
35:23−15:35:20=3s,则v AC
0.1
3
AC
AC
S m
t s
===0.033m/s.(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
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
s
t
=算出的速度偏大.
点睛:实验中,测量时间误差较大,应认识到误差形成的原因.
7.小玲利用如图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斜面B点和终点C点的时间和距离,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小玲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这时她应该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2)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小玲重新进行了实验,她用停表测得小车通过s1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4.5s,用刻度尺正确测量出s1的长度为90.0cm,那么小玲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该
是________,她所测量的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为了测量小车从A滑到C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通用)习题:月考检测题(一)
【答案】减小 1cm 0.2 小
【解析】(1)实验时,小玲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是因为斜面太陡了,所以这时她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
(2)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小玲重新进行了实验,她用停表测得小车通过s1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4.5s,用刻度尺正确测量出s1的长度为90.0cm,根据长度的记录结果必须有一位估计值的特点,可以判断小玲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该是1cm,她所测量的AC段的平均速度为:
;
(3)为了测量小车从A滑到C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所测量的时间并不是小车经过下半程所用的时间,相当于仍是上半程的时间;
正确方法应是让小车从A点下滑,记录到B、C点的时间,根据时间差求得下半程的时间,
因为小车运动越来越快,所以上半程时间长,下半程的时间短,根据知,他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小。
点睛:重点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要注意最后一问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下半段,从中间开始就不是下半段了,相当于还是前半段,仔细理解下半段的含义。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习了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几个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几个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加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加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_______(能/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请说说你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理解.
(5)请你将上面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
①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注意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答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快) 控制变量法不能即使分子不运动,通过搅动杯中的水,电能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温度升高使花分泌出的芳香油分子运动加快向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向酒精中滴入一滴染红的酒精,观察、比较水和酒精颜色变化的快慢水和酒精的温度相同
【解析】(1)根据题意,实验可以得出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2)实验过程中,控制加入烧杯的水的质量相同,控制各滴入一滴红墨水相同,而不同的是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所以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实验要用两杯水的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的分子运动的快慢,所以如果搅拌的话,将会使实验推动意义,所以是不能搅拌的。
(4)花气袭人,是分子运动的结果,知骤暖表明了温度的升高,所以合起来就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由花分泌出的芳香分子运动加剧造成花气袭人的结果。
(5)要做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可以分别采用水和酒精进行比较,
方法为:向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向酒精中滴入一滴染红的酒精,观察、比较水和酒精颜色变化的快慢;
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控制变量的思路,应注意控制水和酒精的温度相同。
故答案为: (1).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快) (2). 控制变量法 (3). 不能 (4). 即使分子不运动,通过搅动杯中的水,电能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5). 温度升高使花分泌出的芳香油分子运动加快 (6). 向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向酒精中滴入一滴染红的酒精,观察、比较水和酒精颜色变化的快慢 (7). 水和酒精的温度相同
9.(7分)在探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林学习小组在长约1米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水,管内留有长约0.8厘米的气泡,他们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胶带将玻璃管固定在中间有数字的木制米尺上。
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观察到如下现象:
(1)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请你提出一种使气泡动起来的方法。
(2)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他们的视线随气泡一起移动,则通过气泡观察到米尺上面的数字与原来相比(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3)实验时,要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
(5)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的理由是,气泡在前30cm运动的速度是m/s.
【来源】2014-2015学年陕西西安第七十中学初二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
【答案】(1)将玻璃管倾斜。
(2)变小(3)气泡开始时做加速运动。
(4)慢(5)匀速,相等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 0.05
【解析】
试题分析:(1)竖直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可以将玻璃管倾斜(或者换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管)
(2)因气泡的存在,水面变得向下凹,在此位置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所以从气泡看下面的数字,看到的是变小的字.
(3)一开始,气泡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做加速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受力均衡,气泡就做匀速运动了。
(4)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5)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判断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相等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
气泡在前30cm运动的时间是6s,所以速度是60cm/6s=0.05m/s。
考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路程S/cm0102030405060
时间t/s024681012
10.甲和乙两个小球(小球大小可忽略)在平直路面从左到右运动,从计时开始记录,每隔0.1s记录一次,纪录得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甲小球做_______运动.
(2)从计时开始,乙小球前0.5s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
(3)根据如图的记录,在如图的坐标系中画出甲小球的s﹣t图线_________.
【来源】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优化测评物理试题
【答案】匀速直线 3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仍然相等,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2)甲小球0.5s经过的路程和乙小球0.5s经过的路程是相等的,所以图中所示乙小球0.5s经过的路程s=0.3m×5=1.5m,
所以乙小球前0.5s的平均速度v===3m/s;
(3)s﹣t图象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