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范(模板)
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05f7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8.png)
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1. 实验室入口和出口应明确标示,并保持畅通。
必要时,设立紧急出口。
2. 所有实验室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实验手套、护目镜或面具等。
3. 禁止在实验室内食用、饮水或吸烟。
4. 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期清洗台面和设备。
有害物质应储存在专门的柜子或容器中。
5. 实验室内应安装适当的消防设备,并定期检查和测试。
6. 实验室内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习,以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7. 在实验过程中,严禁擅自更改实验方案或使用未经批准的实验材料。
8. 实验室内禁止进行没有老师指导的试验,确保实验过程安全与有序。
9. 任何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给实验室负责人。
10. 实验室内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品,禁止进行违反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实验。
11. 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品应按照规定进行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理。
12. 实验室内应按照相关标识牌和警示标识,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器材,并定期维护。
13. 实验室应配备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并保证急救知识的普及。
14. 实验室负责人应按照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使全体人员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程序。
15. 实验室内严禁将化学品和生物试剂带离实验室,必要时应经过授权和登记。
16. 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安全可靠。
17. 实验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确保空气清新,并防止眩光。
18. 实验室内禁止进行未经安全评估的危险试验或操作。
19. 实验室内的玻璃器皿应妥善保管,使用时需小心操作,避免破裂和伤害。
20. 实验室内应备有紧急联系电话和救护车的联系方式。
以上是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旨在确保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时的安全与健康。
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详细和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1. 实验室的管理目标本实验室的管理目标是确保师生的安全,保护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促进实验室的健康发展。
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3篇)
![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c4220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9.png)
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实验室内的安全,保护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包括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实验人员的行为要求以及事故处理等内容。
第三条实验室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实验室内的工作安排和实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实验室所有成员都有责任执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第五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
第二章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第六条实验室设备购置、使用和维护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
第七条实验室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八条实验室设备维护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维护。
第九条实验室设备损坏或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并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处理。
第十条实验室负责人必须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并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修。
第三章实验室人员的行为要求第十一条实验室人员必须按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严禁擅自调整实验设备、更改实验方案或者超出授权范围进行实验操作。
第十二条实验室人员进行实验操作前必须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
第十三条实验室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工作安全。
第十四条实验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实验室卫生,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整洁。
第十五条实验室人员在实验操作中禁止使用与实验无关的物品、设备和药品。
第十六条实验室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紧急处理能力。
第四章实验室事故处理第十七条实验室发生事故时,实验室负责人必须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实验室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总结教训并改进实验室管理。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7b955d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2.png)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篇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8)《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目录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管理责任制度二、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考核制度三、生物实验室保卫和安全检查制度四、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五、生物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六、生物实验室消毒隔离规程七、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八、实验室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十、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生物安全委员会)管理责任:负责咨询、指导、评估、监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事宜。
(一)、实验室设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实验室安全负责,其主要职责为:1. 负责建立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2. 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3. 批准和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危害评估等重要文件。
(二)、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为:1. 全面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2. 决定并授权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3. 监督有关法规和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违规行为并有权作出停止实验的决定;4. 任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具体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5. 负责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6. 负责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置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向设立单位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报告;7. 负责对涉及感染性物质的研究计划、方案以及操作程序等,实施前的生物安全审查。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考核制度1、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
在独立进行工作前需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2、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本(2篇)
![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911e4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8.png)
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加强和规范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防范和控制生物安全风险,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实验室管理以安全为首要考虑,确保人员、实验材料和环境的安全。
2. 预防为主:强调预防措施的实施,防范生物安全风险。
3. 科学管理: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确保实验室的高效运行。
4. 法制管理:依法依规管理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法制化管理水平。
5. 综合施策: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制度建设、培训教育、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等,综合推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三、实验室管理1. 实验室人员应按照实验室安全规定,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衣、口罩、手套等。
2.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和嚼口香糖等行为,严禁随意倒弃实验废弃物。
3. 实验室内应具备明确的安全出口,并保持畅通,确保实验室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4. 实验室内应配备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 实验室内应规范储存危险品和生物安全物质,严格禁止私自进出实验室。
四、生物安全管理1. 实验室人员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并参与相关培训。
2. 实验室内应按照生物安全分级进行管理,严格控制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级别。
3. 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操作符合生物安全要求,防止生物安全事故。
4. 实验室内的生物样品和实验物质应按照规定进行包装、标记和处置,防止泄漏和传播。
5.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生物安全隐患。
五、应急管理1. 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
2. 实验室内应设立应急设备,如急救箱、废物收集器等,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3. 实验室内应设置应急电话和应急出口标识,方便实验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快速报警和疏散。
4. 实验室人员应参与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责任与监督1. 实验室内应明确生物安全管理的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4c678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a.png)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检验科人员和环境的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检验科在生物实验室中进行生物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涉及人员安全、实验装备安全、实验材料安全等方面。
第三条检验科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生物安全责任和任务,确保生物安全工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第四条生物安全管理应以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核心,有序进行,科学合理,并确保安全风险可控。
第五条检验科应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机构和专兼职生物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本单位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生物安全责任和任务第六条检验科应明确生物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任务,确保每位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都应有强烈的生物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第七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负责人的生物安全责任,将生物安全工作纳入各级管理目标,加强组织领导。
第八条检验科应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检验科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包括检验科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三章实验人员安全管理第九条检验科应严格实验人员安全管理,包括实验人员入职前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实验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等。
第十条检验科应制定实验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人员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第十一条检验科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实验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确保实验人员具备相应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实验人员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时,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实验服、防护手套、眼镜、口罩等。
第四章实验装备安全管理第十三条检验科应对实验装备进行安全管理,包括实验装备的安全装置、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更新等。
第十四条检验科应制定实验装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装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第十五条检验科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实验装备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实验装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样本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2b09f4e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f.png)
为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防止动物病原微生物扩散, 保证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工作以及畜牧业生产安全, 我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关于规定, 参照国际关于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 制定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现予公示。
附件: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二OO三年十月十五日附件: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VETERINARY LABORATORY BIOSAFETY GUIDELINES1 合用范畴本规范规定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基本原则、实验室分级、各级实验室基本规定和管理。
本规范为最低规定。
本规范合用于各级兽医实验室建设、使用和管理。
2 引用原则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中条款作为本规范条款。
凡注日期引用文献, 其随后所有修改(不涉及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规范。
凡不注日期引用文献, 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行条例》(1995)《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04号令)《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行办法》(1996农业部7号令)《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88国家科委2号令)GB 14925-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GB/T 1548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规定GB/T 16803-1997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GB/T 14295-93 空气过滤器GB/13554-92 高效空气过滤器GB 50155-9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原则GBJ 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WS 233-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OIE 国际动物卫生法典JCJ 71-90 干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NF EN 12021 可呼吸空气生产原则3 定义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兽医实验室(Veterinary LaboratorY):一切从事兽医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研究与使用, 以及兽医临床诊断和疫病检疫监测实验室。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3篇)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f03b6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a.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3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加强实验室科研管理,是实验室科学研究贴合生物安全规范,对实验室师生身体健康负责,根据卫生部“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等,参照国际公认的生物安全原则,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中所述“生物安全”包括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品及相关废弃物等可能导致安全损害的资料。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各课题组负责针对实验室的特点制定、维护和监督有效的实验室安全计划。
第四条:实验室负责人对所有研究人员和实验室来访者的安全负责。
第三章:管理制度第五条: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课题组负责人人应按照“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贴合有关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不降低其设计性能;及时阻止不安全的活动。
第六条:实验室员工安全管理所有人员上岗前均应系统地理解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培训。
要求所有人员根据可能接触的生物理解免疫以预防感染。
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及免疫应包括运输和清洁员工的特殊工作人员。
第七条:实验环境的安全标记及要求实验室内应系统而清晰地标示出危险区,且适用于相关的危险;在某些状况下,宜同时使用标记和物质屏蔽标识出危险区;应清晰地标识在实验室或实验设备上使用的具体危险材料;通向工作区的所有进出口都应标明存在其中的危险。
应使涉及的非实验员工(如维修人员、合同方、分包方)明白其可能遇到的任何危险。
实验室的每个出口和入口应可辨别,入口处应有标记,标记应包括国际通用的危险标志(如:生物危险标志、火线标志和放射性标志)以及其他有关的规定和标记。
应设紧急出口并有标记以和普通出口区别。
应急撤离路线应有在黑暗中也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实验室入口应有可锁闭的门。
门锁应不妨碍紧急疏散。
第八条:实验室运作的管理程序实验室须根据实验对象、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研究资料、设施特点、设备具体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1)员工的健康监护;2)实施危害评估,采取措施的安排;3)化学品和其他危险物品的确认(包括适当的标识要求)、安全存放与处置及监控程序;4)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的程序;5)防止高风险和污染材料失窃的程序;6)确认培训需要和教材的方法;7)获得、维护和分发实验室所有使用材料之安全数据单的程序;8)实验室设备安全去污染和维护的程序;9)紧急程序,包括漏来源理程序;10)事件记录、报告及调查;11)废弃物处理和处置。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范文(3篇)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16d80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8.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范文一、引言实验室生物安全是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免受生物危害的重要措施。
本规章制度旨在建立和规范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可靠进行。
二、实验室安全人员管理1. 实验室安全经理1.1 实验室安全经理应负责组织和协调实验室生物安全事务,制定和完善生物安全制度。
1.2 实验室安全经理应定期组织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并监督员工遵守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2. 实验室工作人员2.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遵循实验室操作程序。
2.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汇报和记录实验中的生物安全事故和异常情况,并按要求进行事故处理和报告。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1. 实验室基础设施1.1 实验室应具备合适的通风、排气系统,确保实验室内空气流通和污染物排放。
1.2 实验室应设置合适的防护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固定安全柜等,确保生物材料的安全操作和储存。
2. 实验室消毒措施2.1 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台、仪器设备和各种工作表面进行清洗和消毒。
2.2 实验室应准备合适的消毒剂,并确保其在适当的浓度下使用。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1. 生物材料的管理1.1 实验室应分类存储和管理生物材料,确保不同可能的生物危害源之间不会相互污染。
1.2 实验室应制定标准的容器和标签,明确生物材料的种类、危害程度和储存时限。
2. 个人防护措施2.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2.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更换和处理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废物处理3.1 实验室应建立废物分类和处理制度,确保不同类型的废物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处置。
3.2 实验室应提供专门的废物收集容器,并保证废物的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理。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和教育1. 新员工培训1.1 每名新加入实验室的员工都应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包括实验室中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学校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则模版
![学校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则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4db52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8.png)
学校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则模版1. 实验室用途和准入要求a. 实验室用途:生物实验室用于支持学校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实践环境和器材供学生和教师使用。
b. 准入要求:进入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必须经过实验室管理员的授权和指导,提供有效的实验室准入证明,并遵守实验室规则。
2. 实验室安全规则a. 疫情防控:在疫情期间,必须遵守学校和政府的卫生指导方针,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b. 实验室装备:使用实验室设备和器材时,必须按照操作手册和安全指导进行操作,确保实验室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个人安全。
c. 危险物品管理:严禁将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制剂带入实验室,禁止私自带入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物质,且禁止随意更换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
d. 废物管理: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必须按照学校的废弃物管理程序进行分类、封存和处理,切勿随意丢弃或倾倒任何废物。
e. 火灾安全: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点燃明火和使用明火进行实验,安全灭火设备和器材必须随时保持完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实验室设备使用规范a. 预约制度:学生和教师需提前预约实验室使用,确保实验室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b. 设备操作:使用实验室设备前必须经过培训和授权,并按照操作手册和指导进行正确操作,禁止未经授权擅自进行设备调试和拆卸。
c. 设备保养:使用设备后,必须归还,并及时清洁和保养设备,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发现设备故障或损坏,应及时报告实验室管理员进行修理或更换。
d. 耗材管理:使用实验室耗材时,必须按照规定方式进行领取和记录,严禁浪费和私自带离实验室。
4. 个人安全和责任a. 穿戴要求: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实验室指定的安全服装、鞋子和个人防护装备,且必须保持整洁,禁止穿戴过于宽松或存在危险的服饰和饰品。
b. 个人卫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洗手并戴上手套,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好性并及时更换。
c. 实验室行为准则:禁止在实验室内玩闹、嬉戏或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保持实验室内的安静和整洁,不得随意触碰其他实验物品或实验设备。
学校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则范文
![学校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68079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a.png)
学校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则范文一、实验室进出规定1. 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佩戴实验室提供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专用的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进入实验室时,应注意保持安静,避免影响其他人员的实验工作。
2.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接受实验室安全培训,并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
3. 实验室内不得携带食品、饮料等与实验无关物品。
进入实验室前,应将个人物品妥善放置在指定的地方。
4.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禁止使用明火。
5. 实验室内不得随意更改实验装置,不得私自借用他人实验器材。
二、实验室安全规定1. 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干净整洁。
实验过程结束后,应将实验台面、地面等清理干净,无论是否有实验室助手或实验员在场,都应自觉完成实验台面、地面的清扫工作。
2. 使用化学试剂时,必须按照实验操作规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遇到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时,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处理。
3. 实验室内严禁进行非实验活动,严禁在实验台上进食、喝水,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和实验物品污染。
4.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遵循实验操作规程,按照老师或实验指导员的指导进行操作。
5. 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时,应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
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1. 实验室废弃物应分类收集,按照有害废弃物、可回收物、一般生活垃圾分别放置于相应的垃圾桶中。
2. 有害废弃物应用特殊标识袋包装,并上交给实验室管理员统一处理。
3. 可回收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包括废纸、废塑料等。
废纸应进行压缩处理,塑料瓶等应尽量清洗干净后放置在相应的垃圾桶中。
4. 实验室一般生活垃圾应及时清理,垃圾桶内应加盖,避免散发异味和引起细菌滋生。
5. 涉及生物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严禁随意倾倒到自然环境中。
四、实验室紧急事态处理规定1. 在实验过程中,如遇生化危险品泄漏、实验设备故障、火灾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向实验室管理员报告,并按照紧急处理预案进行处置。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三篇)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cf9fc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a.png)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实验室设备和设施管理1. 实验室必须配备完善的生物安全设备和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通风系统、紫外线灯、消毒设备等,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实验室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如有故障或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3. 生物安全设备和设施的使用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熟悉设备和设施的操作和维护方法,并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使用。
第三章实验室物品的管理1. 实验室物品包括化学试剂、生物试剂、培养基、实验器材等。
实验室必须建立物品管理台账,记录物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使用日期等信息。
2. 实验室物品的储存应当符合规定,化学试剂和生物试剂应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3. 所有实验室物品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使用,禁止私自带出实验室,如需带出,必须经过正式程序审批。
第四章实验室操作规程1. 所有实验室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2. 实验室操作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安全镜等。
3. 操作前必须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及时清理试剂、培养基和实验器材残留物。
4. 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禁止乱扔废弃物,如需处理废弃物,应按规定分类并进行妥善处理。
第五章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1. 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2. 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后,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按照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置。
3. 各类生物安全事故的调查和责任追究工作应及时进行,发现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六章实验室人员管理1. 实验室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 实验室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并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大全5篇)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4a696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5.png)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大全5篇)第一篇: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卫生行为, 操作习惯, 使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
3.内容 3.1 吸烟(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3.2 食物、饮料及其它(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3.3 化妆品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 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3.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 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 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3)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 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 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3.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 工作服应干净、整洁。
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 手套、护目镜等。
(2)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 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 则应立即更换。
3.6 鞋在工作区内, 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
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可能是, 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3.7 头发和饰物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 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
头发不得垂肩, 应与离心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 3.8 胡须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项(3.7)的规定。
3.9 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
接触菌种后, 应立即洗手。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f6a57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4.png)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生物材料研究的专门实验室,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防止生物物质外泄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定一套科学准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以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为题的范文,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保障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运营和使用。
第三条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的目标是防止生物材料外泄,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生态安全。
第四条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原则是科学、合理、规范、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具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技术措施,保障实验员的生命安全。
第六条实验室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接受生物安全培训,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条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责任体系,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第二章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和标识第八条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实验室的使用范围和实验对象的危险性,分为四个等级: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第九条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设置相应的标识,明确实验室的安全等级,提醒实验人员和外来人员注意安全防范。
第十条实验室的安全等级标识应当包括实验室级别、实验材料的危险性和相应的防护要求。
第三章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设施第十一条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满足实验的需要和安全防护的要求。
第十二条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设有专人负责设施的维护和设备的保养,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第十三条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配备专用的生物安全柜、通风系统、消毒设备和紧急事故处理设备等,以保障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和清洁。
第十四条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并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联络和合作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事故。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模版(六篇)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模版(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0fa53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5.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确保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健康安全,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本实验室内所有涉及生物实验的人员及活动。
第三条实验室生物实验应遵循生物安全四级管理要求,分级管理。
第四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遵循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室卫生、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的要求。
第五条实验室生物实验应符合事件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生物安全事件。
第二章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第六条实验室内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明生物安全标志、实验室级别、禁止闲人入内等提示。
第七条实验室内应配备完善的生物安全装备,包括生物安全柜、个人防护装备、消毒设备等。
第八条实验室中的生物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采取适当的包装、标识和储存方法。
第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了解生物安全知识和掌握相应防护技能。
第十条实验室区域应根据安全级别划分,不同安全级别的实验区域应有明显的界限。
第三章实验室卫生第十一条实验室内应保持清洁卫生,经常清理消毒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工作区域。
第十二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不得患有对实验活动有不利影响的传染性疾病。
第十三条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并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处置和清理。
第十四条实验室内应有相应的采样和测定设备及方法,用于监测实验室环境和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状况。
第四章事故应急预案第十五条实验室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悉事故应急预案,并知晓逃生通道、应急设备和应急联系人。
第十六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活动中如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自身安全及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第十七条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应急设备和药品,包括急救箱、灭火器、紧急喷淋装置等。
第十八条实验室应定期组织演练,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第五章事件报告制度第十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并按规定流程进行处理。
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4篇)
![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32764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d.png)
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保障实验室内部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室使用人员和实验对象。
第三条实验室负责人是本管理制度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
第四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包括实验室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第五条实验室使用人员是指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和研究工作的人员,包括本实验室工作人员、访问学者、实习生等。
第六条实验对象是指被用于实验的生物体、生物制品,包括但不限于病原微生物、基因改造生物和其他生物危害物。
第七条实验室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安全可控。
第二章实验室的基本要求第八条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备相应的空间和设施,包括实验室、试验台、通风系统等;(二)应当设置双层密闭门,并且能够有效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泄漏;(三)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包括生物安全柜、防护面罩、防护服等;(四)实验室内部要有明确的区域划分,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相应的生物安全区和洁净区。
第九条实验室使用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培训证书,了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熟悉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第十条实验室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装备,如消毒设备、报警装置等,并且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检验和维护。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室内部的消防安全制度,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和疏散通道的畅通。
第十二条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按照规定对实验对象进行正确的鉴定、储存、运输和处置。
第三章实验室的操作规程第十三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不得擅自修改和违反操作规程。
第十四条实验室操作规程应涵盖实验对象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第十五条实验室操作规程应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核,并提供给实验室使用人员阅读和学习。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dd0d4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6.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一、目的为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从事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实验研究、检测、教学等。
三、职责分工1、实验室负责人全面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制定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组织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定期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
2、实验室安全员协助负责人监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检查实验室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生物安全指导。
3、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做好自我防护。
发现安全问题及时报告。
四、实验室设施设备要求1、实验室布局实验室应合理分区,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之间应有明显的隔离标识和缓冲区域。
实验室内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排水条件。
2、设施设备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洗眼器、紧急喷淋装置等安全防护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实验台、储物柜等应坚固耐用,表面易于清洁和消毒。
五、个人防护要求1、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3、离开实验室前,应脱下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消毒处理。
六、实验操作规范1、实验前准备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评估实验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风险。
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2、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违规操作。
控制实验过程中的生物因子扩散,如使用生物安全柜、密封容器等。
避免交叉污染,不同实验项目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3、实验废弃物处理实验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分别处理。
感染性废弃物应进行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模版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7b266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3.png)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模版一、实验室基本要求1. 实验室建设与设施(1)实验室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宜性。
(2)实验室应设有符合要求的通风、洁净、供水、供气、供电等设备,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
(3)实验室应设有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紧急停电、紧急通风等应急设备,以及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设备。
2. 实验人员管理(1)实验室应设置专业合格的实验人员。
实验人员需经过相关岗位培训和资质认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安全知识。
(2)实验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和检查,了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定,并掌握相关实验操作规程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3)实验室应设立安全责任人,负责协调和管理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安全责任人应具备相关安全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
3. 实验材料管理(1)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实验材料管理制度,对实验材料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并确保材料的安全存储和使用。
(2)实验材料入库前应进行安全评估和审批,确保材料的来源合法、用途明确,并记录相关信息。
(3)实验材料的存放应满足相应的环境要求,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实验材料的使用应进行合理控制,严格遵守相关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
二、实验室操作规程1. 实验操作程序(1)实验室应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程序,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规范性。
(2)实验操作程序应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实验后处理等环节的要求和步骤。
(3)实验操作程序应根据不同实验进行定制,充分考虑实验材料的特点和操作风险。
2. 实验操作要求(1)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实验材料的安全使用和管理,避免产生安全风险。
(3)实验人员应定期检查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安全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三、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1. 事故预防(1)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仪器设备,确保其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2)实验室应制定事故防范计划,并进行演练,提高实验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2c04a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9.png)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1. 引言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2.1 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实验室主任担任委员长,实验室各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听取安全报告和处理事故等。
2.2 安全管理人员实验室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巡检、安全培训、事故调查等。
3. 实验室入门管理3.1 实验室出入制度实验室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需佩戴有效证件并登记,保持实验室的安全和秩序。
3.2 个人防护措施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降低受伤或受污染的风险。
4. 实验室综合安全管理4.1 安全培训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掌握危险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4.2 实验室环境卫生实验室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及时清除实验垃圾和废弃物,并按规定处置各类危险废弃物。
4.3 消防安全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和合格的消防器材,定期检查器材的有效性,并制定消防演练计划,确保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消防设备。
4.4 电气安全实验室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和标准,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查和维护,防止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5.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5.1 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级别对实验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实验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5.2 生物实验材料管理生物实验材料必须妥善保存,分类存储,并标明相应的危险等级和注意事项。
5.3 生物废弃物管理生物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正确处理和处置,防止生物污染和传播的发生。
6. 实验室事故管理6.1 事故报告和调查任何事故和不安全事件都必须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范(模板)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17b342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3.png)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22)等有关法律法规,为加强本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和实验室感染,保护公众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指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2 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指从事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下称《名录》)中所规定的合用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场所。
本规范所指的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名录》中规定的合用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本规范合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
第四条本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行“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管理原则。
第一节组织管理第五条实验室设立单位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负责建立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事项作出决策;批准和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风险评估等重要文件;加强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医`学教育网整理,对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等。
实验室设立单位的法人代表应对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
第六条实验室设立单位应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咨询、指导、评估和监督等相关事宜。
第七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的主要职责为:(一)负责组织制(修)订和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对研究方案进行审查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的措施;(二) 监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实,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或者样本的保存、使用以及销毁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废气、废水、废弃物处置和消毒灭菌等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评估实施效果;(三)负责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和健康监测的开展;(四)组织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并评估效果;(五)负责制订生物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b8197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04.png)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生物教师是学生进行各类生物实验的指导者和监护者。
每次实验课前,教师必须进行先期实验,以确认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确保学生的人身和健康不受伤害。
(二)每次实验课,教师必须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
如果教师未强调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意外事故责任由教师承担;如果学生违反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意外事故责任由学生承担。
(三)实验过程中若需要使用刀、剪等利刃器械,教师务必嘱咐学生正确使用器械的方法,告诫学生不要相互争抢或动作粗鲁,以防被利刃扎伤、划伤。
一旦出现意外,轻则速到医务室进行包扎,重则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
(四)在使用乙醚时,教师应严格控制剂量和告诫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并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防止发生过敏或被麻醉的事故,一旦发生意外,教师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五)在使用乙醚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乙醚的浓度和数量,防止高浓度乙醚的丢失。
一旦发生丢失应立即追查,避免误饮造到中毒事故。
(六)在观看各类标本时,对易碎、有毒等有碍学生身体健康的标本,教师务必反复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发生意外。
(七)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应关好总电源,嘱咐学生关好窗户,最后由教师锁好大门,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八)演示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及药品,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领取和归还,不能由学生代领、代还,防止中途丢失而造成事故。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第一章总则一、为确保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保护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保障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制定本制度,明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和措施。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治理、长期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方式,确保实验室安全风险的可控性。
第二章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一、实验室安全责任1. 实验室负责人应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责,并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和要求。
2. 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和事故调查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范(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等有关法律法规,为加强本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和实验室感染,保护公众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指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2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指从事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下称《名录》)中所规定的适用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场所。
本规范所指的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名录》中规定的适用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
第四条本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行“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管理要求第一节组织管理第五条实验室设立单位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负责建立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事项作出决策;批准和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风险评估等重要文件;加强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医`学教育网整理,对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等。
实验室设立单位的法人代表应对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
第六条实验室设立单位应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咨询、指导、评估和监督等相关事宜。
第七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的主要职责为:(一)负责组织制(修)订和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对研究方案进行审查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的措施;(二)监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实,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保存、使用以及销毁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废气、废水、废弃物处置和消毒灭菌等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评估实施效果;(三)负责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和健康监测的开展;(四)组织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并评估效果;(五)负责制订生物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第八条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为:(一)全面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二)决定并授权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三)督促有关法律法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违规行为并有权作出停止实验的决定;(四)任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具体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五)负责培训和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六)负责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置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向设立单位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报告;(七)负责制定涉及感染性物质的研究计划、方案、操作程序、风险评估报告、安全及应急措施、项目组人员培训及健康监督计划、安全保障和资源要求等;(八)负责实施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监护。
第九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为:(一)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以及技术规章方面的具体指导;(二)负责对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技术方法、程序、设施和设备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三)纠正违反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四)在出现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或其他事故时,及时报告处置并协助事故调查;(五)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废弃物的有效管理与安全处置;(六)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各项消毒灭菌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十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编写生物安全手册,手册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二)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三)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四)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五)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医`学教育网整理;(六)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包括泄漏处理、人员意外伤害、设施设备失效等应急处置预案);(七)实验活动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八)人员健康监护制度;(九)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十)生物安全检查制度;(十一)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十二)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十三)实验室菌(毒)种或样本安全保管、使用、销毁和档案管理制度;(十四)菌(毒)种或样本外送检测和运输管理制度;(十五)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十六)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十七)生物安全柜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十八)其他必要的管理性和技术性文件。
第二节备案第十一条在建设实验室或开展实验活动之前,实验室设立单位的生物安全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依照卫生部《名录》对拟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实验活动的危险性、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预防治疗的获得性、防护屏障的安全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等级。
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或者扩建的实验室应当向所在区县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实验室向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时,实验室设施设备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可以设置在共用建筑物内,但应相对独立,入口处应有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标识、标明负责人、联系电话。
(二)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应可自动关闭;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
(三)实验室布局应合理,设置清洁区、缓冲区和实验操作区,实验室的人流、物流应避免交叉。
(四)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不渗水、易清洁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
实验台和橱柜应牢固稳定,实验台面防水、耐腐蚀、耐热、易消毒。
(五)实验室必须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实验操作区出口处,洗手龙头应为自动感应式、长手柄式或脚踏式,备有洗手消毒皂液,必要时配备快速手消毒液。
(六)实验室可以利用自然通风。
如果采用机械通风,必须避免交叉污染,不宜与大楼共用公共的中央空调系统。
(七)如有可开启式窗户,应安装可防蚊虫的纱窗。
(八)应在实验操作区配备生物安全柜。
(九)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和使用生物安全柜。
如果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在室内循环,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如果使用需要管道排风的生物安全柜,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
(十)实验操作区内应配备洗眼装置,必要时应设紧急喷淋装置。
(十一)应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所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备应以风险评估为依据。
(十二)室内应有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的设备或设施医`学教育网整理。
第十四条BSL-2实验室向所在区县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时应提交以下材料:(一)备案登记表;(二)设立单位法人资格证明资料(复印件);(三)实验室平面布局图;(四)实验室从事涉及病原微生物检验的项目或病原体名称;(五)实验室基本情况一览表;(六)承诺书;(七)其他资料。
第十五条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实验室提交的备案申请材料及时审查,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5日内出具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20日内作出备案登记决定。
第三节实验室管理第十六条实验室或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建立工作人员生物安全上岗考核制度和培训档案。
所有与实验活动相关的人员都应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取得上岗资格的人员每年应接受培训。
实验室负责人应通过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生物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
培训对象应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样本运输人员、消毒工作人员、废弃物处置人员、仪器设备维修人员、外来进修人员等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
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置预案、生物危险和实验室感染预防、菌(毒)种或样本管理、废弃物处置、消毒隔离与职业个人防护等。
第十七条实验室应每年对实验人员开展与其从事实验活动相关的健康体检并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操作区工作,若出现疾病、过度疲劳或其他意外状况,不宜进入操作区。
第十八条对可能使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溅出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如无法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应加装负压罩。
生物安全柜的型号应根据实验的项目和对象确定。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应做好使用记录,包括开机时间、使用时间、消毒方法及时间。
生物安全柜安装后、移位后、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对其生物安全性能进行检测,正常使用后每年必须由具有专项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检测,保存检测记录。
检测不合格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维修。
第十九条对会产生气溶胶或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物质进行离心、混匀、超生雾化和剧烈搅拌等,应使用密封的离心机转子、安全的离心杯或样本储存容器,在生物安全柜或负压罩中开闭、装载和操作。
第二十条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特殊情况下,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由专人陪同,并做好登记。
第二十一条进出实验应更换工作服,操作时应佩戴手套、戴防护帽和口罩,必要时使用面部保护装置。
当防护用品破损或污染物泼溅时应立即更换。
应着防护工作鞋。
每次实验结束后和离开实验室前应及时洗手和消毒。
第二十二条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有专柜存放。
第二十三条实验操作区禁止存放食品、饮料及其他非实验用品。
第二十四条实验室检测报告,应采用电子通讯方式在清洁区打印、发放,如没有条件,检测报告必须消毒后发放。
第二十五条实验室应根据实验活动的类型,生物因子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被消毒物品的特性选择可靠的消毒方法。
应采用有效手段定期开展消毒效果监测,并要作好书面记录。
第二十六条实验室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处置应由专人负责。
实验弃置的菌(毒)种或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内消毒灭菌,达到生物学安全后再按感染性废弃物收集处理。
经消毒灭菌后处理的废弃物包装必须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
实验废弃物最终处置必须交由经市环保部门资质认定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集中处置。
实验用非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和实验器材,必须经过消毒灭菌后方可清洗。
运送过程中应防止有害生物因子的扩散。
第二十七条实验室空调系统应定期维护、清洗消毒,并有书面记录。
第二十八条实验室必须执行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定期开展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演练工作。
第二十九条实验室应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医`学教育网整理。
保存期限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的要求。
第四节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管理第三十条样本采集人员应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危害等级相适应的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和防止扩散污染的措施。
样本采集人员应做好对样本的来源、采集时间、检测内容、采集人等的记录。
第三十一条实验室应制定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的制度和程序,包括实验室内部、单位内部和单位外部的运输,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建立菌(毒)种或样本接收和运出的清单,清单应记录菌(毒)种或样本性质、数量、交接时间、交接人、地点、状态等项目,确保菌(毒)种或样本出入的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