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_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 1 年第 8期 01
宏观经济与金融
17 9 2年 美 国养老 金增 加对 消 费的影 响 。 认 为非 他 耐 用 品的 消费 随着 养 老 金提 高 而显 著 增加 , 各 而 种耐 用 品的 消费在这 一 时期则 没 有显著 的变化 。 还 有 一些 研 究 认 为养 老 保 险对 消费 的正 向影 响 并 不 显著 。 B r 如 ar o的“ 中性理论 ” B r ( 9 4 认 , ar 1 7 ) o 为 老 年 人将 留下 遗 产 以 弥补 子 女 因缴 纳养 老 保 险税 所 遭受 的损失 , 而 部分 甚 至 全部 抵 消 了 来 从
国外 学 术 界 就 养 老 保 险 对 居 民 消 费影 响 的 研 究 结 论不 一 , 既有 养老 保 险支 出增 加 消费 的结 论 ,又 有养 老保 险对 消费 支 出影 响不 显 著 的 结 论 。研究 方法 的不 同 , 释变 量选 取 的差 异 , 会 解 都 导致 实 证结 果 产 生分 歧 , 这些 成 果 对我 国 的研 但 究 有 一定借 鉴 意义 。
Wi o ( 9 9 分 析 了 16 — 9 5年 美 国养 老金 给 l x 18 ) c 95 18
付水 平 的变 化 对 总消 费 支 出 的影 响 , 认 为养 老 他 金 给付 水 平 的 变化 与 总 消 费 的 变 化 之 间 有 着 显
著 的相 关 关 系 。Z n 18 )的 实证 研 究 显 示 , a t( 9 8 1 5 — 9 6年荷 兰 的养 老 保 险财 富值 与消 费水 平 97 18 的 相 关 系 数 在 01 .1到 01 .6之 间 。此 外 , o R b与
二 、 关文 献综 述 相
A i( O 1运 用 荷 兰 的数 据 , g r 2O ) e A a与 Ma o 2 O ) r (O 1 i 运 用 意 大 利 的 数 据 也 分别 证 明 了养 老 金 制 度 对 储蓄 有不 同程 度 的“ 出效 应 ” 挤 。也 有 一些 实证结 果不 符合 生 命周 期 假说 , , li( 0 5 研究 了 如 Me n 2 0 ) v
养老保险能否有效降低家庭储蓄_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李雪增
2011年第3期(总第205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O FX I A M E NU N I V E R S I T Y (A r t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N o .32011G e n e r a l S e r i a l N o .205养老保险能否有效降低家庭储蓄———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李雪增a,朱崇实b(厦门大学a .经济学院;b .法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收稿日期:2011-02-20作者简介:李雪增,男,吉林吉林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东北财经大学讲师;朱崇实,男,福建建瓯人,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9年马来西亚央行高级研讨会的发言中指出,中国政府降低储蓄率的意图是明确的。
摘 要:引入养老保险制度后居民储蓄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这是公共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使用2001-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两步系统G M M 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表明,现阶段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最主要的因素是家庭储蓄行为的惯性力量,而与之相比,养老保险及人口结构因素在影响家庭储蓄率方面的作用比较有限。
因此,面对我国当前资本积累过度的现实情况,主张通过建立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来减少储蓄规模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养老保险;居民储蓄率;动态G M M 估计中图分类号:F 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1)03-0024-08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凸显,居民储蓄率也持续居高不下。
根据K r a a y (2000)、M o d i -g l i a n i e t a l .(2004)等人的研究,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储蓄率明显高于工业化国家的同期水平。
国内学者史永东(2002)、项本武(2008)等人的研究也表明,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运行总体上处于动态无效率情形,即出现了由储蓄过多引起的资本过度积累现象。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的研
国际金 融危 机、 扩大 国内消费需求” 的作用 。那么 , 实施新农
保是否 真的起 到了降低居 民储 蓄、 促进居 民消费的作用?马 光荣与周广肃在《 新型农村 养老保 险对家庭 储蓄 的影 响: 基
数据来 自中国家庭追踪 调查 ( C F P S ) 2 0 1 0年和 2 0 1 2年 两个调查年度 , 刚好 覆盖新 农保试 点前后 , 且根 据文章 的研
板数据 , 可 以有效控制家庭固定效应 。同时文章也对新农保
主要 内容做了简单的介绍 , 提 出一些 主观预期 , 也是 为后文 样本的选择与变量 的选取做铺垫。 2 、 数据介绍 与模型设定 第 二部分作者对文章数据来源 、 模型设定 和关键 变量做
了 详 实 的说 明 。
年我 国开始启动 了 “ 新 型农 村 社会 养 老保 险 ” ( 简称 “ 新农 保” ) 的试 点 , 2 0 1 2年 基本 实 现 制度 全 覆 盖。截 止 2 0 1 3年 底, 全 国新农保 、 城居保的参保 人数 已达 4 . 9 8亿人 。 中央政 府在 推行新农 保时 , 重点 考虑 到新农保 对 “ 应对
分 是 引 申。 二、 文 章 研 究方 法 综 述 S a v i n g = + l × N R P + × 置 + f + + 其中 , S a v i n g 表示第 i 个家庭第 t 年 的储蓄率 。N R P 表
本文将对《 新 型农村 养老保 险对 家庭储 蓄的影 响 : 基 于
7 1 0 1 2 7 )
在第 一部分 , 文章采 用文献研 究法 , 从理论研 究与 实证
研 究 两个 方 面 梳理 了 已有 的相 关 研 究成 果 。
养老保 险对 家庭储 蓄和消费影 响的理论研究 不断的完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随着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也相应降低。这是 因为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意味着退休后的生活保障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从而可以减少储蓄 。
养老金缴纳和发放方式的影响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缴纳和发放方式对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也有影响。例如,现 收现付制可能会降低储蓄率,因为当期的年轻人需要为老年人支付养老金,而基金积累制 可能会提高储蓄率,因为个人需要为自己未来的养老生活进行储蓄。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上,早期多采用理论模型推导,近期则更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来检验 养老保险制度对储蓄率的影响。
研究现状
养老保险覆盖率提高
随着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提高,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也相应提高。这是因为养老 保险制度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安全感,使得人们不必为未来的养老生活担忧,从而可以减 少储蓄。
05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城
镇居民储蓄率的间接影响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间接影响 收入
分配效应
01
收入分配效应: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使得 一部分收入从劳动者转移到雇主和政府。这种转移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可能影响城镇居 民的储蓄意愿。
02
消费效应
变量系数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对城镇居民储蓄率 的系数为负,说明参与养老保险会降低城镇居民的储蓄率。
稳健性检验
通过改变样本选择、变量定义和模型选择等方式,检验实证结果的 稳健性。
异质性分析
考虑不同年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实证结果的 异质性。
0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面临巨 大挑战
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影响实证研究
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影响实证研究内容摘要:我国较高的储蓄率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降息等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收效甚微。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的迅速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相关理论和我国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相关变量构建计量模型。
实证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储蓄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这种“挤出效应”还不明显,同时认为储蓄的增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制度老龄化进入21世纪,老龄化将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伴随着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于上世纪90年代随后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为核心内容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十多年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而且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和较大的规模。
200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已高达172534亿人民币,以当年人口13.21亿计算,城乡居民人均储蓄13060元,城乡居民储蓄占到了当年GDP 的70%左右。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国内需求不足。
较高的储蓄率对经济发展容易产生负面作用。
高储蓄率已成为国内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影响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养老保险筹资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影响居民储蓄,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究竟其对居民储蓄有何影响,一直是长期争论的问题。
而在我国居民储蓄率已经很高的现实情况下,从实证角度研究1990-2006年期间养老保险的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的影响情况,体现了很好的现实意义以及政策参考价值。
文献回顾关于养老保险对个人储蓄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经作了一定的研究。
早在1974 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尔德斯坦(Feldstein)就提出了“资产替代效应”和“退休效应”两个概念。
所谓“资产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有了养老保险计划,从而为人们退休后的生活积累了较充足的财富,因此不需要工作时就通过储蓄来为退休以后的生活做准备,从而致使居民储蓄下降。
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养老保险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到。
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个人和单位的缴费,为参保人员提供基本的养老金、医疗和护理等福利待遇,旨在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个人消费和储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养老保险缴费对个人的消费产生了影响。
在我国,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主要有个人和单位共同缴费。
个人在每月的工资中扣除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费用,这就意味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了。
对于一些低收入人群来说,养老保险缴费占据了其整体收入的较大比例,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缴费后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可能导致其在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消费能力减弱。
而对于一些高收入人群来说,由于养老保险缴费金额一般有上限,因此对其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小。
此外,养老保险缴费是强制性的,个人无法选择是否缴费,因此缴费对其消费能力具有一定的束缚。
其次,养老保险缴费对个人储蓄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个人生活中,储蓄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理财手段,可以满足紧急需求、投资创业、购房等目标。
然而,养老保险的缴费导致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进而影响了个人的储蓄水平。
特别是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缴费所占比例较大,可能导致其无法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储蓄,增加了其在未来应对突发状况的风险。
相比之下,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养老保险缴费相对较少,对其储蓄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
首先,养老保险的缴费可以理解为一种强制性储蓄,个人的养老金积累在未来会作为一种长期的资产。
在老年时期,这些资产可以作为补充养老金的来源,从而增加个人的消费能力。
其次,养老保险的缴费使得个人在面临退休时可以享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减轻了其在退休阶段的经济压力。
这样,个人可以更加放心地进行消费和储蓄,提高其生活的质量。
在面对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产生的影响时,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_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_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摘要: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政策逐渐得到了推行和普及。
然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对农村家庭储蓄的影响,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计划(CFPS)的数据,通过对家庭储蓄数据的回归分析,探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
一、引言养老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XX年推出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旨在提供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
然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农村居民的储蓄行为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该问题亟需研究。
二、相关理论家庭储蓄是指家庭在收入或资产超过消费支出时所形成的剩余部分。
传统经济学认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会降低个人和家庭的储蓄意愿。
这是基于家庭面临的风险水平降低和预期未来收入的增加导致储蓄需求减少的理论基础。
然而,现有研究对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并无一致的结论。
三、研究方法本文利用CFPS数据,以2010年和2015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家庭储蓄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样本数据的特点,本文选取了符合要求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
然后,通过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与否、缴费金额和家庭储蓄之间的回归分析,探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实证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对家庭储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家庭相较于未参与保险的家庭,其储蓄水平更高。
其次,缴费金额越高的家庭,其储蓄水平也越高。
这说明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缴费金额的增加可以促进家庭增加储蓄。
五、影响机制首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减轻了家庭未来面临的风险,使得家庭对未来养老的担忧减少,进而减少了储蓄需求。
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_中国的经验证据_何立新
除了养老保险改革外 , 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中国还经历了其他一系列改革 , 包括国有企业 改革 、医疗制度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 、住房制度改革等 , 职工尤其是企业职工面临的风险加大 , 这些
* 何立新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日本一桥大 学经济学 院 , 电子信 箱:srvnlx @gmail .com;封进 , 复旦 大学经 济学院 , 邮政编 码 : 200433 , 电子信箱 :jfeng @fudan .edu .cn ;佐藤宏 , 日本一桥大学 经济学院 , 电子信箱 :satohrs @econ .hit-u .ac.jp 。 本研究得到日本 学术 振兴会项目(No.18.06312 , 18203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的劳动力市场效 应”(05JA790020)、教育部 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统筹城乡就业研究”(07JZD002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下中国养 老保 险体系的可持续性研究”(06CJL004)的资 助 。 在数 据使用 方面得 到了 以北京 师范 大学 李实 教授为 代表 的中 国收入 分配 课题 组 (CHIP)的帮助 , 在此表示感谢 。 同时感谢陆铭 、宋铮 、樊潇彦 、章元等博士对本文的讨论和建议 。
(二)关于养老金财富对家庭储蓄的影响的研究 理论上 , 如果人们仅仅为了退休而储蓄 , 那么养老金财富下降会导致家庭其他财富同等数量的 增加 。但养老金对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还取决于流动性约束 、收入的不确定性 、其他储蓄动机 、退 休行为的改变等因素 。如果储蓄的目的并非养老 , 那么养老金财富变化并不会影响储蓄 。 Feldstein (1974)用汇总数据和时间序列方法考察了养老金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 , 其结论是美国的养老金 财富使得家庭储蓄下降了 50 %左右 。由于时间序列数据存在内生性问题和总体性偏差 , 所以后来 的研究大多基于家庭微观数据 。King 和 Dicks-Mireaux (1982)用截面数据研究了加拿大的情况 , 验 证了养老金财富和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 , 发现公共养老金财富增加 1 美元将使得家庭金融资产 下降 25 美分 。 Diamond 和 Hausman (1984)与 Samwick (1997)用美国的微观数据发现养老金财富和 金融财富之间的替代率约为 20 个百分点 。 然而更多的研究结果是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替代关 系(如 Munnell , 1974 ;Kotlikoff , 1979 ;Blinder , et al ., 1980 ;Venti &Wise , 1990 ;Aso &He , 2001)。 实证研究对养老金对家庭储蓄的影响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 正是因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许 多因素的影 响 。 Hubbard (1986)发现存 在流动 性约束 的家 庭 , 养 老金增 加会使 得储 蓄率 提高 。 Hubbard (1987)认为养老金为一生的收入提供了保险 , 降低了收入的不确定性 , 因而养老金增加会 降低家庭储蓄率 。Gale (1998)强调家庭的异质性 , 指出养老金财富对不同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家 庭的影响不同 。 他采用美国 1983 年的家庭财务调查数据 , 发现不考虑年龄因素会低估养老金的效 应 , 将样本按照是否有储蓄激励账户和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在 16 年以上这两个标准分类后 , 发现 那些有储蓄账户的家庭(信贷约束较小), 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面临的收入风险较小), 养老 金财富对家庭财富的替代作用更强 。 截面数据中所观察到的储蓄率的变化由一系列可观测和不可观测的因素导致 , 那些不可观测 的因素也对养老金财富有影响 , 因而存在内生性问题 , 但基于自然实验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 服这一问题 。Attanasio (2003a , 2003b)分别研究了意大利和英国的养老金财富变化对家庭储蓄率 的影响 , 强调养老金财富变化的外生性 。Attanasio (2003a)利用意大利 1992 年的养老保险改革作为 自然实验 , 保证养老金财富变化的外生性 。这次改革改变了退休年龄和领取养老金的条件 , 由此造 成养老金财富减少 。 其结论表明养老金财富下降导致了家庭储蓄率的上升 , 但二者的替代性与年 龄有关 , 户主在 35 —45 岁的家庭二者替代率更高 。 本文也是利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为政策 实验 , 识别养老金财富变化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 。
试论养老保障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比较
养老保障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比较1. 引言养老保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提供经济支持和社会保障服务来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制度。
在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中,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是两种常见的模式。
本文将从经济效益、系统可持续性和政策灵活性等方面对这两种制度进行比较。
2. 经济效益2.1 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指退休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用于支付当前的退休金。
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当前劳动力的缴费来满足退休人员的需求,降低了过度依赖政府财政的风险。
此外,现收现付制下的资金流动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然而,现收现付制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养老金主要依赖于当前劳动力的缴费,当劳动力人数减少或退休人员人数增加时,会导致养老金缺口的出现,进而对国家财政造成压力。
此外,现收现付制下的养老保障水平较低,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存在一定限制。
2.2 基金积累制基金积累制是指通过个人和单位缴纳的养老金积累形成养老基金,用于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长期积累形成相对充足的养老基金,提高了养老保障水平。
此外,基金积累制下的养老金投资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国家财政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然而,基金积累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基金积累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在最初阶段可能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
其次,基金积累制下的养老金由养老基金进行管理,需要考虑基金的投资风险和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 系统可持续性3.1 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当前劳动力的缴费能力和退休人员的规模。
如果劳动力市场发展不稳定或退休人员规模迅速增加,现收现付制下的养老保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为了提高现收现付制的可持续性,需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
3.2 基金积累制基金积累制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养老基金的积累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如果养老基金积累不足或经济发展不稳定,将会影响到基金积累制下的养老保障水平。
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特别 是湖南 省劳动 力资源 丰富 , 对于 劳动密 集 型产 品 的生产 具有
竞 争 优 势 , 方 面 可 以 吸 引 农 村 低 成 本 的 劳 动 力 , 一 方 面 。 以 一 另 可 促进 劳动力 在产业 之间 的专业 , 化产业 结构 。 优 3积 极 发 展 民 营 经 济 .
力 自身 因素, 在前 三的都 是影响劳动 力的外生 因素 . 由此 可见 . 劳 对 动力转移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外生因素, 而非 内生因素。 32各类 影响 因素 内部 指标 的灰色关 联次序 . 在农 业生产 条件 因素中, 其内部指标 的灰色关联次序依次是 : 农 用 机 械总 动 力 (. 9 )劳均 耕 地面 积 (6 9 )有效 灌 溉 面积 (.19 。 0 26、 8 u52 、 0 ) 61
势 因素 , 也是整个指标体系中的优势因素。这反映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和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 ,机械化水平 的推广和普及减轻了 劳动力负担, 提高农业生产 的效率 , 极大地促进劳动力 的转移 在经济 因素 中 , 其灰 色关 联度最 高 的是第 一产业 劳动 生产 率
(.8 8)说 明 在 经 济 因 素 中 , 一 产 业 劳 动 生 产 率 对 劳 动 力 转 移 07 5 , 第 的 影 响 最 大 , 一 产 业 劳 动 生 产 率 越 高 , 放 的 劳 动 力 数 量 就 越 第 释 多 , 放 的 速 度 也 越 快 , 速 劳 动 力 的 转 移 。 同 时 , 乡居 民 人 均 释 加 城 收 入 比 的 关 联 度 也 很 高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拉 动 劳 动 力 转 向 非 农 业 。 正 好 验 证 了 刘 易 斯 的 二 元 经 济 理 论
在制 度 因 素 中 , 市 化率 (.5 6) 城 O6 9 比非 国有 化 率 ( .2 6 的 06 8 ) 影 响程度 要大 , 市基础 设施 的不 断完善 , 城 经济 环境 不断 提高 , 以 及 城市 化发 展 的 内在要求 .对 农 村劳 动力 而言 具有 很 大 的吸 引 力, 推动城 市化进 程从 而促进农 村劳 动力转移 到城市 。 在 劳动 力 自身 因素 中 , 果是 显而 易见 的。农村 劳动 力数 量 结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 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的研究方法评述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的研究方法评述楼倩婷【摘要】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影响的研究一直学术界的热点.马关荣和周广肃所著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首次使用CFPS 微观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和消费影响,视角与运用的方法都颇具代表性.本文先对该文章的研究方法做了说明,其中细致梳理了作者模型的设定、变量的选取以及工具变量法的应用;再对其方法从优点和改进余地两个角度进行评述,旨在为以后类似主题的探讨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期刊名称】《金融经济(理论版)》【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实证分析法;计量模型;工具变量法【作者】楼倩婷【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国居民的低消费与高储蓄的特点一直受到国外的关注。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消费一直步伐过慢。
对于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原因,一个常见的解释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家庭需要为应对养老、医疗等未来支出风险而进行储蓄(Meng,2003;Chamon&Prasad,2010)。
2009年下半年我国开始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的试点,2012年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
截止2013年底,全国新农保、城居保的参保人数已达4.98亿人。
中央政府在推行新农保时,重点考虑到新农保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作用。
那么,实施新农保是否真的起到了降低居民储蓄、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马光荣与周广肃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一本中首次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这一微观层面的数据考察了新农保对家庭储蓄和消费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这篇文章做深入的剖析,并着重探讨其研究方法。
养老保险能否有效降低家庭储蓄——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养老保险能否有效降低家庭储蓄——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
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雪增;朱崇实
【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引入养老保险制度后居民储蓄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这是公共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通过使用2001-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表明,现阶段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最主要的因素是家庭储蓄行为的惯性力量,而与之相比,养老保险及人口结构因素在影响家庭储蓄率方面的作用比较有限.因此,面对我国当前资本积累过度的现实情况,主张通过建立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来减少储蓄规模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总页数】8页(P24-31)
【作者】李雪增;朱崇实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2
【相关文献】
1.我国城镇养老保险能否促进居民消费?——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考察[J], 李冰封;李若男
2.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J], 李建英;王绿荫;陈阁阁
3.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测度、区域差异分解与动态演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卢现祥;王素素
4.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支付能力: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
——基于泰尔指数多指标测度和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陈秋星;陈少晖5.政府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是否提升了公共福利——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赵建国;李自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社会养老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
浅析社会养老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摘要】: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多年来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分别从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
数理分析方法基于戴蒙德的代际交叠模型。
定量分析先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粗算,后用面板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在用面板数据分析时,先后用到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和面板数据误差纠正模型等方法。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两种方法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近十几年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年扩大,是导致城镇居民增加储蓄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常人们认为,“实施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人们在工作期便可以放心消费,从而减少储蓄”。
本文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人们须交纳养老保险费,然而养老金替代率是低于变革前的,并且制度变革出现了好多问题,再加上基金制的性质,这些都增加了人们对未来养老保险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了,人们却增加储蓄。
【关键词】:养老保险储蓄代际交叠面板数据【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F224;F842.6;F832.22【目录】:内容摘要6-7ABSTRACT7-10一、引言10-141.1选题说明10-111.2文献回顾11-131.3研究方法131.4本文结构13-14二、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概述14-182.1改革开放至80年代中期的“制度恢复”阶段14-152.2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社会统筹”阶段152.390年代中期至今:“统账结合”阶段15-18三、中国城镇居民储蓄情况及储蓄动机概述18-223.1城镇居民储蓄情况概述18-203.2居民高储蓄影响分析203.3城镇居民高储蓄动机简析20-22四、社会养老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的数理分析22-274.1基本假定22-234.2基本符号23-244.3模型建立及分析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24-27五、社会养老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的实证分析27-375.1粗算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的影响27-295.1.1模型建立27-285.1.2实证结果28-295.2面板数据分析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29-375.2.1模型建立30-315.2.2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31-345.2.3变量lnsjsr_(it)和cbbv_(it)之间协整关系检验34-355.2.4模型5.2实证结果及协整分析35-365.2.5面板数据误差纠正模型及短期因果关系的检验36-37六、小结和建议37-42参考文献42-45后记45-4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6-4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现阶段养老保险对个人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
现阶段养老保险对个人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鹏;岳晨;代光焰;邵国栋
【期刊名称】《集团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7(000)07S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截止2006年,城乡居民储蓄已高达16万亿人民币,以当年人口13.14亿计算,城乡居民人均储蓄12297元,城乡居民储蓄占到了当年GDP的近80%。
而根据桌成艳等人的研究成果,就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人均储蓄率理想值仅为30.01%。
由此可以得出:
【总页数】1页(P251)
【作者】李鹏;岳晨;代光焰;邵国栋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攀枝花社保局财务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22
【相关文献】
1.现阶段养老保险对个人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 [J], 李鹏;岳晨;代光焰;邵国栋
2.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影响实证研究 [J], 李白茹
3.调整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率对我国稳态人均消费的影响——基于拉姆齐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尹音频;何辉
4.社会保障对居民个人储蓄的影响:理论和实证研究综述 [J], 杨天宇;王小婷
5.现阶段个人储蓄性质的探讨 [J], 韩向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收现付制、降低缴费率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现付制能促进经济增长 。该结论建立在相同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一O 6 —1 7
在 国 外 已有 的 研 究 中 , 实 证 研 究 相 对 较 少。
基 金项 目: 武汉大学 自主科 研项 目( 人文社会科 学) 《 新 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 } ( 4 1 3 0 0 0 0 0 5 )
二计量模型数据及方法一计量模型根据一个人力资本内生生育率外生的3期世代交叠模型olg可以发现在现收现付模式下稳态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与个人储蓄率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比重正相关而个人储蓄率与养老保险缴费率负相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比重与养老保险缴费率正相关即养老保险缴费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取决于养老保险缴费率通过影响个人储蓄率使经济增长率反向变动和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比重使经济增长率同向变动的合力作用两种方向相反的效应相互抵消后哪种效应居于主导地位则有待经验实证
第3 2卷第 4 期
V0 1 . 3 2 No . 4
统 计 与 信 息 论 坛
S t a t i s t i c s& I n f o r ma t i o n F o r u m
2 0 1 7年 4 月
Ap r .,2 0 1 7
【 统计 应 用研 究】
现收现付制 、 降 低缴 费率与经济 增长
长 理 论 的出现 , 越 来 越 多 的 学者 逐 渐 考 虑 到 利 他 主
效应 , 父母效用函数的设计是关键 , 认为现收现付制
能促进 经 济增长 的都 假定 父母关 心 子女 的质 量超过
数量( 生育率 内生 ) , 影 响 机 制 是养 老 保 险 缴 费通 过
义、 人 力 资本 、 生 育率 等 因素 , 在 内生 增 长 框 架 下 研
老龄化背景下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之储蓄效应研究
2020年第4期(总第181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4ꎬ2020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81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老龄化背景下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之储蓄效应研究杨莲秀aꎬ刘淑红b(上海工程技术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ꎻb.管理学院ꎬ上海201620)摘㊀要:储蓄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ꎮ在老龄化背景下ꎬ探讨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的储蓄效应ꎬ对检验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是否适合我国实际情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ꎮ本文运用修正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ꎬ通过数据模拟ꎬ对现收现付制下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逻辑进行了分析ꎬ结果表明ꎬ现收现付制对储蓄存在 挤出 效应ꎬ在中国 高储蓄 低消费 的经济结构下ꎬ维持现有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ꎬ既有助于降低储蓄率ꎬ增加居民消费ꎬ也有助于经济平稳增长ꎮ关键词:老龄化ꎻ养老保险ꎻ现收现付制ꎻ储蓄率中图分类号:F840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20)04-0072-06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 上海市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20KY0379)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研究 (19YJA710049)作者简介:杨莲秀ꎬ1963年生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ꎻ刘淑红ꎬ1996年生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ꎮ㊀㊀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ꎬ学界力求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制度的平衡点ꎮ养老保险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两种财务机制ꎬ目前ꎬ我国养老保险采用基金积累制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的混合模式ꎬ力图在资金的横向平衡(不同年龄结构的代际间转移支付)与纵向平衡(同一个人生命周期的代际内转移支付)之间寻求制度的结合点ꎮ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ꎬ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将养老保险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ꎬ但是转轨后是否能够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ꎬ养老保险制度是否真的到了转轨的最佳时期?这些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ꎮ储蓄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ꎬ理论界对基金制养老保险储蓄效应的争议较少ꎬ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的储蓄效应ꎮ探讨老龄化背景下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的储蓄效应ꎬ对检验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是否适合我国实际情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ꎮ㊀㊀一㊁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国外较早就展开了对现收现付制储蓄效应的研究ꎬ一方面ꎬ一些学者支持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具有 挤出 效应ꎮ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费尔德斯坦(Feldsteinꎬ1974)ꎬ他在莫迪利亚尼 传统生命周期理论 的基础上将退休年龄内生化ꎬ提出社会保障通过 资产替代效应 和 退休效应 这两个相反的力量来影响个人储蓄[1]:一是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为人们带来未来收入的预期ꎬ因此人们会减少在劳动期对退休期的储蓄ꎬ从而对个人储蓄具有 挤出 效应ꎻ二是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一般采用确定收益的给付制度安排ꎬ这一制度安排往往会诱使人们产生 提前退休 的动机ꎬ在退休期到来之前如果要保证生活水平不因提前退休而下降ꎬ反过来又要求人们增加储蓄ꎮ这两个相反效应的力量对比强弱决定着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于个人储蓄的净效应ꎮ费尔德斯坦后来应用美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ꎬ结果表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显著减少了个人储蓄ꎮ27另一方面ꎬ国外一些学者认为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没有明显的 挤出 效应ꎬ即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是否具有 挤出 效应不确定ꎮ巴罗(Barroꎬ1974)的 中性理论 对生命周期理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2]ꎬ考虑到利他主义的因素ꎬ他认为在遗产动机下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自愿转移性支付会抵消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下由年轻人向老年人的法定公共转移支付ꎬ在这一情况下年轻一代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不会发生改变ꎬ因此也不存在对储蓄的挤出ꎮ随着新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ꎬ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人力资本㊁生育率等因素纳入内生增长框架下ꎬ通过引入父母效用函数的利他模型和非利他模型等分析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计划的储蓄效应ꎮ贝克尔认为ꎬ作为 理性人 的父母会分析子女数目的比较成本和效用以取得自身效用的最大化ꎬ通过考虑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等因素取得与个人储蓄的平衡ꎮ此外ꎬ很多学者诸如Lee(1988)㊁Gale(1995)等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ꎬ大多数的统计结果在5%的置信水平上并不显著ꎬ因此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是否存在 挤出 效应仍然模糊不清ꎮ综上所述ꎬ国外学者对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对储蓄是否具有 挤出 效应观点不一ꎬ还未形成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ꎮ实证检验由于选择样本不一以及各国差异等原因也未能形成一致的结论ꎬ因此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依旧存在较大争议ꎮ(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对于现收现付制储蓄效应的研究相对于西方来说较晚ꎬ文献与国外相比也要少得多ꎮ田银华㊁龙朝阳(2008)在内生生育率的OLG模型框架下考虑到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支付转移研究了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计划的 挤出 效应ꎬ结果表明在公共养老金税率低于7%时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不会挤出储蓄ꎬ高于7%时会挤出储蓄增加个人消费ꎬ且养老保险对个人储蓄的挤出作用大于其对消费的挤出[3]ꎻ石阳㊁王满仓(2010)利用中国30多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证实ꎬ我国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确实存在 挤出 效应且 挤出 规模在不断扩大[4]ꎻ洪丽㊁曾国安(2017)在人力资本内生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基础上提出ꎬ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缴费率变动对个人储蓄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 挤出 效应ꎬ同时会提高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但不显著ꎬ以上两者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5]ꎮ综合来看ꎬ我国学者在研究养老保险相关问题时ꎬ多数认同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对于储蓄的 挤出 效应ꎬ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经济学模型探讨某一微观因素对于现收现付制储蓄效应的影响ꎬ宏观层面的定性化研究较少ꎮ实际上ꎬ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于储蓄具有更加复杂的影响因素ꎬ本文主要以老龄化下人口结构的变化为背景ꎬ基于社会保障理论以及现收现付制背后的行为逻辑分析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所带来的储蓄效应ꎮ㊀㊀二、老龄化背景下的现收现付制度(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ꎬ2019年ꎬ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2.57%ꎬ大大超出7%的人口老龄化阈值ꎮ 未富先老 的国情给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ꎬ学者们纷纷寻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举措ꎮ但深入分析发现ꎬ在劳动生产率一定的情况下ꎬ无论是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积累制的养老保险制度ꎬ都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制度危机ꎮ从现收现付制的财务机制上看ꎬ其供养水平直接受到两代人人口比例关系的影响ꎮ随着人口老龄化ꎬ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越来越多ꎬ年轻人占总人口比重相对减少ꎬ在老年人待遇不降的条件下ꎬ势必要求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水平ꎬ现收现付制将因两代人的比例失衡而难以为继ꎮ从全社会的层面来看ꎬ退休人员取得养老金收入用来购买生活消费品ꎬ其所消费的物品或服务来自正在工作一代人所创造的财富ꎮ在劳动生产率一定时ꎬ人口老龄化不仅会使正在工作一代人的数量减少ꎬ也会相应减少社会总产出ꎬ退休人员能够获得的社会剩余产品也会减少ꎮ无论是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积累制ꎬ在一定的消费供给下ꎬ即在社会总产出一定的情况下ꎬ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会使得社会剩余产品价值低于养老金名义价值ꎬ养老金实际购买力下降ꎮ因此ꎬ无论是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积累制ꎬ养37老责任最终都要由当前正处于劳动期的一代来承担ꎮ在人口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ꎬ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ꎬ才能提高整个社会总产出ꎬ也才能真正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支付危机ꎮ相关实证检验表明ꎬ在预计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提高的情况下ꎬ 只要人均产出增长率不低于3%ꎬ或总产出增长率不低于4% [6]ꎬ现收现付制就不会由于支付危机而难以为继ꎻ若考虑到人口增长率因素的影响ꎬ只需产出增长率稍高于这一标准ꎬ就可维持现收现付制度的正常运行ꎬ并保持养老金水平的适当增长ꎮ(二)现收现付制下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逻辑企事业单位与劳动者是社会保险的重要主体ꎬ因此ꎬ探讨现收现付制下企业与劳动者背后的储蓄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养老金制度的现状ꎬ也有助于了解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与储蓄之间的关系ꎬ进而为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提供借鉴与参考ꎮ从劳动者个人层面来说ꎬ现有研究大多使用代际交叠模型来进行探讨ꎮ可以这样理解代际交叠模型:在任何时期ꎬ每一代人在供养上一代人的同时ꎬ都可以获得由下一代人提供的养老保障承诺ꎬ从而形成一种代际契约ꎬ这种契约使不同代人之间承担着福利转移的责任ꎮ对于现收现付制下劳动者个人的储蓄行为ꎬ费尔德斯坦研究发现ꎬ养老保险对于消费具有正向作用ꎬ回归系数是0.018ꎬ即养老保险每增加10%ꎬ消费将增加1.8%ꎬ消费增加意味着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的减少ꎬ因此可以推断养老保险对储蓄具有 挤出 作用ꎬ养老保险每增加10%ꎬ储蓄将减少1.8%ꎮ从中国来看ꎬ中国家庭的养老保障方式不仅包括储蓄ꎬ还包括子女一代对于父母一代的赡养ꎬ因此子女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养老的重要保障ꎮ考虑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利他主义倾向ꎬ在讨论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效应时ꎬ分析父母与子女间的代际关系至关重要ꎮ从自利动机的角度来看ꎬ在自我储蓄产生的资本回报相对于子女的教育投资较大时ꎬ理性行为人就会倾向于自我储蓄ꎬ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去支持养老ꎮ在劳动力价格低廉的边远贫困山区ꎬ劳动回报率相对于资本回报率较低ꎬ因此一部分人会减少对子女的教育投资ꎻ而子女一代进入劳动市场后ꎬ由于教育水平不高ꎬ可获得工资收入相应较低ꎬ又不利于下一代子女的教育投资ꎬ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无法达到最优ꎮ反之ꎬ在子女教育投资相对于资本投资回报较大时ꎬ父母一代会增加子女的教育投资ꎬ退休时其子女保障行为会加强ꎬ也会进一步增加对父母一代的资产转移比例ꎮ在满足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ꎬ成年期行为人的储蓄行为会随之下降ꎬ因此ꎬ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自利动机来看ꎬ会产生对 储蓄 的 挤出 效应ꎮ从他利动机来看ꎬ父母一代与子女一代的感情维系使得父母一代愿意将更多的遗产保留和赠送给下一代ꎬ即便在基金积累制的安排下ꎬ由于个人偏好以及价值判断等个人因素ꎬ这种遗产效应也仍然存在ꎬ因此ꎬ他利动机在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安排下对储蓄的影响并没有较大的差异ꎬ本文暂不作讨论ꎮ从企业层面来看ꎬ老龄化会带来缴费水平的提高ꎬ劳动力价格随之上涨ꎬ若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高且呈不断上涨趋势ꎬ企业就会选择使用资本替代劳动力ꎬ以此降低养老保险缴费水平提高对企业造成的影响ꎬ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失业人群增多 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 储蓄下降ꎮ从另一方面来看ꎬ若企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ꎬ企业则无法通过裁员来以资本代替劳动ꎬ便会寻找对象转嫁成本ꎬ转嫁对象主要包括雇员和消费者ꎮ如果企业选择将成本转嫁给雇员ꎬ比如通过降低工资㊁减少福利性待遇等方式来削减成本ꎬ这将进一步强化 引致退休效应 ꎮ如果企业的这一方式受到政府政策㊁工会反对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ꎬ在垄断市场的背景下ꎬ企业便会以提高价格的方式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ꎬ由此企业产品价格上涨 物价增高 消费增加 储蓄下降ꎮ此外ꎬ以生活必需品价格所决定的基本生活水平也会上涨ꎬ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要求退休一代能够分享经济增长成果ꎬ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ꎬ从而又会进一步要求提高养老保险支出水平ꎬ由此企业很难减少因养老保险缴费水平提高对企业造成的影响ꎮ㊀㊀三、三期世代交叠模型本文参考贺菊煌的含抚养关系的三期世代交47叠模型[7]ꎬ通过修正并建立起含年龄结构变化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ꎬ以探讨老龄化背景下年龄结构变化对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的储蓄率影响ꎮ假设在无限期生存的经济体中ꎬ由大量无差异个人和企业两部分组成ꎬ社会总资产等于个人资产之和ꎬ生产率按固定速率增长ꎬ在 理性人 假设下个体选择最优的消费水平ꎮ(一)模型构建1.人口ꎮ将个人生命周期分为时间长度为20年且间隔相等的4期ꎬ第0期为成长期和受教育期ꎬ第1期(青年期)和第2期(中年期)为劳动期ꎬ第3期(老年期)为退休期ꎬP0(t)㊁P1(t)㊁P2(t)㊁P3(t)分别表示t时期处于各生命周期的人数(见表1)ꎮ㊀表1各变量及其意义说明变㊀量表示意义说㊀㊀㊀㊀明P0(t)幼年成长期和受教育期:既无工作也无收入ꎬ只消费不生产ꎬ也不进行消费决策P1(t)青年劳动期:通过劳动获得工资ꎬ负担子女消费ꎬ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ꎬ并根据 一生效用最大化 原则进行消费和储蓄决策P2(t)中年劳动期:通过劳动取得工资ꎬ根据 一生效用最大化 原则进行消费和储蓄决策P3(t)老年退休期:无工资收入ꎬ依靠养老保险金及劳动期的储蓄进行消费㊀㊀P(t)为t时期总人口ꎬL(t)为t时期劳动人口数量ꎬn为人口不变增长率ꎬ则有:L(t)=P1(t)+P2(t)(1)P(t)=(1+n)P(t-1)(2)2.生产与分配ꎮ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ꎬ企业的生产函数满足柯布-道格拉斯函数ꎬ工资率等于劳动边际产出率ꎬ资产收益率等于资本边际产出率ꎮ令Y表示产出ꎬK表示资产ꎬA表示技术水平ꎬW表示工资ꎬR表示资产收益率ꎬα表示产出的资本弹性ꎬa表示技术进步率ꎬz表示折旧ꎬ则有:Y(t)=A(t)K(t)aL(t)1-a(3)其中ꎬA(t)=(1+a)A(t-1)(4)R(t)=αY(t)/K(t)-z(5)W(t)=(1-α)Y(t)/L(t)(6)3.消费ꎮ假设幼年人消费是青年人消费水平的γ倍ꎬKi(t)表示t时期不同代人的总资产(i=0ꎬ1ꎬ2ꎬ3)ꎬCi(t)表示t时期不同代人的消费ꎬh(t)表示t时期青年人负担系数(包括自身)ꎬ则有:h(t)=1+γP0(t)/P1(t)(7) (1)幼年人消费ꎮ根据以上假设ꎬ幼年人既无工作也无收入ꎬ其所有的消费均来自当前青年人的资产转移支付ꎬ令C0(t)表示t时期幼年人的消费ꎬC1(t)表示t时期青年人自身的消费ꎬ则有:C0(t)=γC1(t)(8) (2)青年人消费ꎮ令C1(t)㊁C2(t+1)㊁C3(t+2)表示一个青年人在其青年期㊁中年期以及退休期的消费ꎬK2(t+1)㊁K3(t+2)表示t时期青年人在中年期和老年期计划的期初资产ꎬW(t)表示t时期青年人的工资率ꎬS(t)为t时期青年人的储蓄ꎬ在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利率为rt+1ꎬU表示个人效用ꎬErb表示人们预期的未来资产收益率ꎬEw(t+1)表示第t期所预期的第t+1期工资率ꎬ则青年人消费的预算约束可分为3期ꎬ在第t期(青年期)负责自身和幼年期子女的消费ꎬ第t+1期(中年期)负责自身的消费和储蓄ꎬ在第t+2期(老年期)利用年轻时的储蓄及养老金负担退休期间的消费ꎬ其预算约束用公式表示如下:第t期:C1(t)+S1(t)=W1(t)(9)第t+1期:C2(t+1)+S2(t+1)=W2(t+1)(10)第t+2期:C3(t+2)=(1+rt+1)S(t)+(1+rt+2) [S(t+1)+(1+rt+1)S(t)](11)在以上预算约束条件下分配三个时期的消费和储蓄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Max:U(C1(t))+(1+θ)-1U(C2(t+1))+(1+θ)-2U(C3(t+2))(其中ꎬθ为贴现因子ꎬ0<θ<1)(12)57求解上面的问题ꎬ可以得到最优性条件为:U(C1(t))+(1+θ)-1U(C2(t+1))+(1+θ)-2U(C3(t+2)=0(13) (3)中年人消费ꎮt时期一个中年人的消费为C2(t)ꎬ其预期的下一期消费(即自身在退休期的消费)为C3(t+1)ꎬ由前面有关假定可以得出t时期一个中年人的消费预算约束及其最优化条件ꎬ在相关预算约束下可以使自身一生效应最大化ꎬ得到的最优性条件为:U(C2(t))+(1+θ)-1U(C3(t+1))=0(14) (4)老年人的消费ꎮ老年人在老年期无收入ꎬ其所有消费来自劳动期的储蓄及养老金ꎬ因此其消费为:C3(t)=(1+rt+1)K3(t)(15) (5)全社会的消费ꎮT时期全社会的消费可以表示为:C(t)=ð3i=0Ci(t)Pi(t)(16) (二)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现将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引入上述世代交叠模型中来分析其对储蓄的影响ꎮ假设在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下ꎬ政府在t时期向劳动者征收缴费为f1ꎬ并全部用于当期老年人的消费ꎬ假设人口增长率为nꎬ则在当期老年人获得的养老保险费为(1+n)f1ꎬ此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C1(t)+C2(t+1)+S1(t)+f1=W1(t)+W2(t+1)(17)C3(t+2)=(1+n)f1+(1+rt+1)S(t)+(1+rt+2) [S(t+1)+(1+rt+1)S(t)](18)可以得到最优性条件为:U(C1(t))+(1+θ)-1U(C2(t+1))+(1+θ)-2U(C3(t+2)=0(19)从以上可知ꎬ在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下ꎬ每一代退休期老年人的消费均来自劳动期一代的资产转移支付ꎬ劳动期一代的缴费仅仅作为一种转移ꎬ不进入储蓄ꎬ因此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对储蓄具有 挤出 效应ꎮ(三)年龄结构与储蓄率我们主要考察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的影响ꎬ根据已知的初始值ꎬ利用Excel软件进行模拟ꎬ得出稳定状态下各内生变量的稳定值ꎬ以此分析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ꎮ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ꎬP0(0)=32121(单位:万人)ꎬP1(0)=44359ꎬP2(0)=39041ꎬP3(0)=15661ꎬ令P0(0)=1ꎬ则P1(0)=1.381ꎬP2(0)=1.215ꎬP3(0)=0.488ꎬ根据模拟ꎬ可以得出模型的人口因素以及人口结构(见表2)ꎮ㊀表2各期人口、总人口以及人口结构时㊀期人口因素年龄结构幼年期P0(t)青年期P1(t)中年期P2(t)老年期P3(t)总人口P(t)劳动力人口L(t)老龄化比例111.3811.2150.4884.0842.5960.11921.0631.4681.0230.6844.2382.4910.16130.9670.9871.3630.954.2672.350.222㊀㊀根据模拟可以发现ꎬ劳动力人口从2010年的2.596下降到2030年的2.491ꎬ再到2050年的2.350ꎬ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ꎮ由于人口老龄化ꎬ劳动力人口比重降低ꎬ导致我国的社会总产出减少ꎬ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ꎮ由此ꎬ我们研究年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ꎬ规定参数的值分别为:α=0.3ꎬθ=0.35ꎬa=0ꎬz=0.7[7]ꎬ根据模拟ꎬ可得出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见表3)ꎮ㊀表3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时㊀间123经济增长率无0.03770.0029消费增长率无0.0418470.0052储蓄率0.21281650.0305067㊀㊀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ꎬ经济增长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ꎬ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ꎬ劳动力比例上升会带动经济增长ꎬ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ꎬ经济增长速度会逐渐放缓ꎬ储蓄率第三期为负ꎬ根据实际情况取为0ꎬ因此可以看出储蓄率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ꎮ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ꎬ消费需求大大增加ꎬ储蓄亦不断减少ꎮ从我国实际情况看ꎬ目前我国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ꎬ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下一期生育高峰的到来ꎬ储蓄率会逐步下降ꎮ㊀㊀四㊁现收现付制有助于经济平稳增长社会总支出的水平是由消费与储蓄相互作用决定的ꎬ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ꎬ只有使消费和储蓄保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ꎬ才能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对均衡ꎬ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ꎮ费尔德斯坦提出ꎬ如果一国储蓄率低于经济的黄金率水平ꎬ那么养老保险由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积累制不仅有助于解决公共养老金体系面临的财政困难ꎬ也有助于增加资本积累ꎬ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增长ꎮ但如果一国储蓄规模较高ꎬ而利率又不能调整到位ꎬ那么储蓄将无法转化为投资ꎬ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ꎬ过高的储蓄率意味着储蓄未能完全转化为资本ꎬ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ꎬ经济则会处于动态无效区域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ꎬ2019年ꎬ我国储蓄率为45%ꎬ居世界第一ꎻ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北京市2000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看ꎬ2018年第三季度居民消费意愿比例为32.1%ꎬ储蓄意愿比例为42.7%ꎮ可以看出ꎬ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着低消费 高储蓄的结构性问题ꎬ市场处于超额供给状态ꎬ缺乏投资热点ꎬ储蓄无法有效转化为投资ꎮ内需不足会促使企业将市场转向国外ꎬ形成出口导向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ꎬ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又会导致外部经济失衡ꎮ总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ꎬ此时ꎬ个人最优储蓄率也许已经偏离了黄金率ꎬ降低储蓄率增加消费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ꎬ也有助于经济平稳增长ꎮ某些学者之所以支持向基金积累制转轨ꎬ是因为社会保险基金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能够获得相应收益ꎮ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ꎬ加上管理成本㊁通货膨胀等因素ꎬ会相应抵消长期储蓄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收益ꎮ因此ꎬ从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来看ꎬ在我国统账结合的基础上ꎬ引入基金积累制的养老保险制度还不是最合适的时候ꎬ如果加快转轨ꎬ将会给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ꎮ解决当前现收现付制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不可持续的问题ꎬ一是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ꎬ吸纳更多年轻群体加入养老保险的制度内ꎬ优化人口抚养比ꎻ二是要加快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程ꎬ使养老保险金在尽量大的范围内进行调剂ꎻ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性ꎬ确保政策实施的可持续性ꎬ减轻居民对未来养老金收入的不确定性预期ꎮ参考文献:[1]㊀Feldsteinꎬ Socialsecurityꎬinducedretirementꎬandag ̄gregatecapitalaccumulation ꎬJournalofPublicEcon ̄omyꎬVol.82ꎬNo.5ꎬ1974ꎬpp.905-926. [2]㊀Barroꎬ Aregovernmentbondsnetwealth? ꎬJournalofPo ̄liticalEconomyꎬVol.82ꎬNo.6ꎬ1974ꎬpp.1095-1117. [3]㊀田银华㊁龙朝阳:«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的挤出效应»ꎬ«西北人口»2008年第6期ꎬ第16-20页ꎮ[4]㊀石阳㊁王满仓:«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ꎬ第96-106页ꎮ[5]㊀洪丽㊁曾国安:«现收现付制㊁降低缴费率与经济增长»ꎬ«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年第4期ꎬ第87页ꎮ[6]㊀程永宏:«现收现付制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定量分析»ꎬ«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ꎬ第57-67页ꎮ[7]㊀贺菊煌:«经济系统模型»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ꎬ第34-41页ꎮ[责任编辑:姜新旸]77。
现收现付制对储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家庭养老视角的理论分析
现收现付制对储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家庭养
老视角的理论分析
刘永平;冯伟
【期刊名称】《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5)002
【摘要】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面临的养老保障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障体系能否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也备受争议。
在家庭养老背景下,引入家庭养儿防老机制和父母对子女的部分利他假定,去分析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障体系对储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必要。
虽然现收现付制降低了储蓄,但对教育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具体取决于父母对子女的质量的偏好,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弹性系数、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份额以及老龄化程度。
【总页数】6页(P22-27)
【作者】刘永平;冯伟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5
【相关文献】
1.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基于功能差异性视角 [J],
李娜
2.论降低缴费率对养老金给付的影响——基于现收现付制度的视角 [J], 袁放建;季学娟
3.土地流转对欠发达地区农牧民家庭养老偏好的影响——基于土地保障视角的实证分析 [J], 朱桂丽;孙前路;刘天平;杨文凤
4.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分析--基于微观家庭的养老和子女教育储蓄动机的研究 [J], 瞿凌云
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 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的研究方法评述 [J], 楼倩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石 阳 王满仓(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本文计算了我国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部分财富价值,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02~2007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于储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我国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在对储蓄的“挤出”;养老保险财富对消费的影响小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对储蓄的“挤出”效应并不小,同时在不断扩大。
因此,针对我国储蓄率过高的问题,可以通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等方法增加养老保险财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现收现付 养老保险 财富价值 储蓄中图分类号 F840167 文献标识码 AThe E ffect of PAY G Pension Insurance on S avings Abstract:This paper calculates t he wealt h value of PA YG pension insurance of China,and analyzes t he effect s of PA YG pension insurance on savings using panel data of30Chinese regions from2002to20071The result s show t hat PA YG pension have significant po sitive effect on Chinese consuming,and t hat t he effect of PA YG Pension wealt h value on consuming is smaller t han t hat of income,and t hat t he crowding2out effect of Chinese pension on saving is not small and is increasing1 Therefore,so me measures,such as enlarging t he pension insurance participation rate,which will increase t he social pension wealt h value,could make economy more healt hily according to t he p roblem of too high saving rate in China1 K ey w ords:Pay2as2you2go(PA YG);Pensio n Insurance;Wealt h Value; Saving引 言养老保险制度在设立之初主要是从社会保障层面进行考虑的,是为了保障员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并未过多考虑其对经济的影响。
但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运行,人们逐渐发现养老保险制度可能改变劳动者所面对的经济约束,进而影响了劳动者的经济选择,最终对经济运行整体产生影响。
而养老保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无疑是养老保险的经济功能中具有核心地位的。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基本明确了以部分个人积累制作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袁志刚,2001)。
这种部分积累制是基金制养老保险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产物。
理论界对于基金制养老保险对经济影响的争议较少,因此,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养老保险现收现付部分对经济的影响,下文如无特别说明均指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
研究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对于确定养老保险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是最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首先,储蓄对于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其次,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于储蓄的影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上均存在较大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而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于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以国外数据为主,国内这方面并不多见的实证研究也极少采用国际上使用最广的养老保险财富价值。
因此,本文从养老保险财富价值角度对中国养老保险如何影响储蓄进行的实证研究,对于检验各种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实际情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相关研究文献述评由Samuelso n(1958)提出,Diamond(1965)发展的交替世代模型证明了在不存在资本存量的稳态经济中,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是帕累托最优的。
但这一结论立即受到基金制支持者的挑战,基金制支持者认为现实中的经济必然存在资本存量,而从长期看人口增长率与工资增长率之和小于资本报酬率的情况是存在的,因此,基金制养老保险由于不会抑制储蓄而有利于经济长期增长。
在这之后,关于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对于经济增长谁优谁劣的争论拉开了序幕,而焦点也集中在了现收现付制是否会抑制储蓄率上,下面进行回顾和梳理。
11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第一,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抑制储蓄。
Feldstein(1974)通过将退休年龄内生化而扩展了传统的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理论。
其核心观点认为劳动者的工作和退休年龄不是固定的,并且同时做出退休和储蓄决策。
这产生了两方面影响:首先,拥有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具有更早的退休激励,因为只有退休,劳动者才能获得养老金;其次,如果劳动者选择提前退休,其必须在退休前积累更多储蓄。
因此,Feldstein将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总结为两点:一是“财富替代效应”。
由于养老保险能够替代个人财富,它将导致储蓄的降低;二是“引致退休效应”。
由于养老保险将促进劳动者提早退休,将增加退休时间,需要劳动者增加储蓄。
而Feldstein1974~1996年间进行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均表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显著降低了储蓄,即“财富替代效应”大于“引致退休效应”,并说明储蓄降低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其1996年的文章指出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导致1992年个人储蓄减少4160亿美元。
K otlikoff(1979)通过一般均衡分析,运用A2K模型也证明了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于储蓄的“财富替代效应”大于“引致退休效应”,导致了储蓄的减少。
Meguire(2003)利用最新数据对Feldstein(1996)的结论进行了重新估计后,进一步证实了养老保险对于储蓄的“挤出”,但在具体“挤出”储蓄的大小上存在不同结论。
第二,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影响不确定。
生命周期模型难以有效解释私人的代际转移支付问题,Barro(1974)利用无限存活的利他主义家族模型,在考虑父母向子女的单方向遗赠的情况下分析了养老保险对于家庭储蓄的影响,并对养老保险影响储蓄提出了质疑。
他指出,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相当于当期年轻人对当期老年人的转移支付,如果老年人留给年轻人的遗产是由利他因素主导,则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自愿遗产转移支付将完全抵消年轻人向老年人进行的法定养老保险转移支付,而这将最终导致养老保险对于储蓄没有影响。
之后,Barro(1978)进行的实证检验也并未发现养老保险对于储蓄有显著影响。
Hubbard 和J udd(1987)从个人面临流动性约束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养老保险与个人储蓄之间不是完全替代的,这可能导致养老保险对于储蓄“挤出”的降低。
Engen和Gale(1993)的研究发现,由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年轻人预防性储蓄动机强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更强。
Philip son和Becker(1998)认为,养老保险可能会对人的寿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的退休储蓄。
Yakita(2001)则认为,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不但延长了人的寿命预期,同时降低了出生率,导致储蓄的提高。
根据Schieber和Shoven(1999)的观点,“虽然目前不能清晰地说明社会保障制度①对储蓄到底有多大影响,但是一个广泛的共识是,基于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对于个人储蓄和国民储蓄产生了负面影响”。
整体来说,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于储蓄应当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但人的遗赠动机、年轻人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以及退休年龄改变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挤出”效应,导致储蓄的降低小于“财富替代效应”。
而到目前为止,实证检验方面则由于各国差异等原因,并未显现出一致认可的结论,也进一步导致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较大争议。
21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国内在养老保险对于储蓄影响方面的研究,基本认同现收现付制会对储蓄产生“挤出”效应。
袁志刚(2001)认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引进能够提高国民储蓄,应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状态确定现收现付制向混合制的转轨时机。
其进一步研究(柯樟勇、袁志刚,2004)表明我国储蓄率过高,从现收现付制向混合制的转轨会增加储蓄,可能不利于经济效率。
蒲晓红(2003)通过理论分析后指出,虽然我国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并未下降,但并不能以此说明我国养老保险对储蓄没有“挤出”效应。
而从实证方面检验我国养老保险对于储蓄影响的论著则极为鲜见。
彭浩然、申曙光(2007)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降低了居民储蓄率,但其分析并未使用国际上应用最广的养老保险财富价值变量,而使用养老保险平均实际缴费率作为对养老保险财富的替代变量。
综合起来看,国内研究者在做养老保险相关研究时,多数认同现收现付制对于储蓄的“挤出”效应。
但在实际中运用我国数据说明我国养老保险对储蓄确实存在“挤出”的实证研究则显过少,或其研究使用了养老保险财富替代变量,但这种替代可能不能充分解释养老保险财富对人储蓄的影响,导致了实证研究对于理论的支持略显不足。
因此,文本希望通过运用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财富价值变量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从实证上发现养老保险对于储蓄的影响。
二、模型构建、样本指标选取以及养老保险财富计算11模型构建Ando和Modigliani(1963)在生命周期假说中使用的消费函数为:①在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指养老保险。
C t=α+β1×Y t+β2×W t-1(1)式中,C t是消费者支持,Y t是持久性收入,W t-1是前一年财富存量(排除养老保险财富后)。
而为了估计养老保险对于私人储蓄的影响,Feldstein(1973)对Ando和Modigliani 的消费函数进行了修改,加入了养老保险财富变量(S S W t),得到:C t=α+β1×Y t+β2×W t-1+β3×S S W t(2)同时,Feldstein(1974)还认为,由于个人所得税原因公司储存了大量的总收入,而这些收入会对居民储蓄形成替代。
为了反映这方面影响,他在模型中又加入了留存收益(R E),得到最终使用的基本消费函数:C t=α+β1×Y t+β2×R E+β3×W t-1+β4×S S W t(3)考虑到公司财富在我国居民家庭财富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本文的分析并不在消费函数中加入留存收益(R E),而使用公式(2)作为基本消费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