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合集下载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辅助检查
2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也是多发性硬化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亚临床病 灶。2002年,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指南公布的诱发电位诊断标准:
(1)视觉诱发电位(VEP )检查很可能对发现患者进展为CDMS的 危险性增加有帮助。
(2)体感诱发电位(SEP )检查可能对发现患者进展为CDMS的危 险性增 加有帮助。
始改善,半数患者可遗留额侧视乳头苍白。 0
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
3 .眼■ 球震颤与■眼肌麻痹约半数患者有眼球震颤,以水 平性最多见,亦有水平加垂直、水平加旋转及垂直加旋 转等。约1/3患者有眼肌麻痹。最常见者为核间性眼肌 麻痹,为内侧纵束受累所致。多表现为双侧,复视是 其 常见主诉。若遇患者同时存在核间性眼肌麻痹和眼球 震颤,则应高度怀疑患有MS的可能。
多发性硬化临床分型
原发进展型MS(Pnm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z PPMS) , MS的少见病程类型,约10~15%MS患者最初 即表现 为本类型,临床没有缓解复发过程,疾病呈缓慢 进行性加重,并 且病程大于一年。
进展复发型MS(Progressive Relapsing Multiple Sclerosis , PRMS) , MS的少见病程类型,约5〜10%MS 患者表现为本类型, 疾病始终呈缓慢进行性加重,病程 中有少数缓解复发过程。
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髓鞘:

施旺细胞(Schwann cell)的双层细胞膜反复环绕轴突所构成的 板层结构。
CNS Glia! Cells
a Oligodendrocyte
Sources Waxman $G;
26th Edition:
http:www. acc«!ssmedicin«a. com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共37张PPT)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共37张PPT)

• 频繁的恶化;
• 疾病早期,反复的发作;早期发作间隔短;
• 发作后不完全的恢复;
• 运动、小脑以及脑干功能系统病变;
• 年龄比较大时开始发作;
• 发作后残余锥体系和小脑功能损伤超过6个月;
• 发病后5年内,很短时间的中度残疾 (EDSS评分为3);
• 疾病呈现高的 活动性 MRI
(O‘riordan 等1998;sailer等1999)
•发病时病灶数目 进是展指复 持发续型时间MS短(p暂ro、gr可es被siv特e殊re因lap素si诱ng发M的S感, P觉R或MS运) 动异常,占多发性硬化患者的5%-17%。
C进o展pa复xo发n型e ®MS(progRrResMsSiveSr.elapsing MS, PRMS)
•发病后最初5年内病灶总容积的增加速率 病4、的大自、然小进便程功(能C障lin碍ica常l c见ourse)
CIS发展成为CDMS的预测指标 : 2空、间球多后发性:病变6、部无位斑的点多星发
偏(时侧间或>3交月叉/6感月觉,>综40合y的征患者常见,预后及治疗均不好.
•发病时就有脑内T2加权相病灶 可免有疫浅 调感节觉治障疗碍(,FD亦A可批有准深)感觉障碍。
高脊发髓区 炎: 300/101万、/部年分,感英觉国或北运边动的受Or累kney岛
临运床动上 、只小有脑一以次及发脑作干和功一能个系部统位病受变累;的脱髓鞘病变。
MS临床孤立的综合征(clinical isolated syndromes,CIS)
综合征
特征
视神经炎
脊髓炎
1、典型的单侧
2、球后 3、典型的疼痛
5、无视网膜渗恢复
1、部分感觉或运动受累

临床医学讲解习题考题多发性硬化(MS)130516

临床医学讲解习题考题多发性硬化(MS)130516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 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骆翔
•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髓鞘是有少 突胶质细胞形成
•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以髓鞘破坏或 脱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分类
遗传性和获得性
– 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肾上腺脑白质营 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等
– 获得性――继发和脑病 、病毒感染所致的脱髓鞘等
Ø原发:免疫介导的脱髓鞘――多发性硬化、急性播 散性脑脊髓炎、弥漫性硬化、同心圆硬化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
•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 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 免疫性疾病
• MS的特点:
Ø 白质脱髓鞘病变 Ø 时间多发――缓解-复发 Ø 空间多发――病变部位多发
•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不清楚,主要是自身免疫反应
• 病理
侧脑室周围白质、脊髓、脑干、小脑、视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多发性脱髓鞘斑块

脱髓鞘脑病诊断标准

脱髓鞘脑病诊断标准

脱髓鞘脑病诊断标准脱髓鞘脑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其中最常见的是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的髓鞘受损,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受阻。

诊断脱髓鞘脑病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如MRI)、脑脊液分析和有时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多种手段。

多发性硬化症(MS)的诊断标准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通常依据2017年修订的麦克唐纳标准(McDonald Criteria),该标准包括以下要点:1. 临床表现:患者需出现两次或以上的神经功能障碍事件(临床发作),这些事件应该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内多个不同部位的病灶引起的。

2. 时间和空间分散性:-时间分散性:指的是患者至少有两次发作,且发作间隔超过30天;或者在单次MRI 检查中发现新的病灶与旧的病灶同时存在。

-空间分散性:指的是病变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不同部位。

3. MRI检查:MRI是诊断MS的关键工具,可以显示大脑和脊髓中的脱髓鞘病灶。

MRI的结果需要满足特定的空间分散性标准,并且在随后的时间点上显示新的病灶或现有病灶的增长,以满足时间分散性的要求。

4. 脑脊液分析:脑脊液中的特定抗体(如寡克隆带)的存在可以支持MS的诊断。

5. 排除其他诊断可能:在诊断MS之前,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感染、营养缺乏、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其他脱髓鞘脑病的诊断其他类型的脱髓鞘脑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等,也有各自的诊断标准和准则。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特定的临床表现、MRI结果、脑脊液检查结果和有时的血液检查结果。

总之,脱髓鞘脑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和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在有些情况下,确诊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多次检查。

脱髓鞘疾病的检查与诊断

脱髓鞘疾病的检查与诊断

脱髓鞘疾病的检查与诊断脱髓鞘疾病,也被称为髓鞘溶解性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脱髓鞘。

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其中最常见的有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脱髓鞘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对于确诊和治疗该疾病非常关键。

下面将会具体介绍脱髓鞘疾病的检查和诊断相关的内容。

一、症状和病史的询问首先,在进行脱髓鞘疾病的检查和诊断时,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一些病史和症状。

其中病史部分包括常见病史和家族病史,比如甲状腺疾病、自闭症、糖尿病等。

而症状部分则提到了病人可能感受到的一些不适,比如视觉、语言和身体运动的问题。

二、神经系统的检查接着,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有神经系统的损害。

这些检查包括反射和平衡测试、语音、眼睛运动、协调性、感觉测试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能够好好研究患者的病情,包括当前的症状以及患者的发展历史和其他相关因素。

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脱髓鞘疾病的另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脊髓、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病变情况。

目前最常用的技术是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MRI 能产生非常详细的图像,能够检测出一些微小的异常,这些异常在其他影像学检查中是难以发现的。

CT 则可以用来扫描颅骨和脊柱骨骼成分,这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和异常,比如说脑炎、中风以及脑肿瘤等疾病。

四、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也是检测脱髓鞘疾病的一种方法。

这种液体通过腰椎穿刺实现采集,测量脑脊液中的蛋白质水平、白细胞计数、病原微生物和其他物质,以及其他有用信息。

通过分析脑脊液样品,能够确定脱髓鞘疾病是否有某些特征,比如蛋白质水平升高,炎症反应明显等。

但是,该检查对于确定 MS 诊断并不一定适用,因为有 15%到 20%的 MS 患者脑脊液检查可能仍然正常。

五、免疫学检查为了确诊脱髓鞘疾病,医生可能通过某些免疫学检查来检查患者的免疫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这些检查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和其他自身抗体的检测(如ANA,抗SSA /SSB 等)。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简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它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炎症和脱髓鞘为特征的疾病,导致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出现问题,从而造成多种症状。

病因多发性硬化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和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多发性硬化在家族中有一定遗传倾向,若亲属患有多发性硬化,个体罹患风险会增加。

2.免疫系统异常: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组织。

在多发性硬化中,免疫系统攻击脑脊髓的神经髓鞘,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受损。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的触发因素之一。

例如,低维生素D水平、吸烟、感染以及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增加罹患多发性硬化的风险。

症状多发性硬化的症状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1.运动障碍:包括行走困难、肌力减退、肢体痉挛等。

2.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

3.视力问题:可能出现双眼视力模糊、视觉障碍或失明等症状。

4.平衡和协调问题:可导致失衡、手脚不灵活等。

5.疲劳:患者可能经常感到疲惫不堪。

6.肌无力:可能导致肌肉无力、无力的手臂或腿。

7.言语和吞咽困难:可能出现言语困难或吞咽困难。

诊断多发性硬化的诊断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症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多发性硬化的症状通常是反复发作的,并且可能出现于不同的神经系统部位。

2.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感觉、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等方面。

3.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并检测是否存在脱髓鞘带有特异性的抗体。

4.MRI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可以观察脑脊髓的异常信号,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减轻发作频率和延缓疾病进展为目标。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1.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甲基泼尼松龙等,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和控制免疫系统的攻击性反应。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特征与管理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特征与管理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特征与管理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简称 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影响大脑、脊髓和视神经。

它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了解其临床特征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特征多种多样,这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常见的症状包括视力问题,如视力模糊、复视甚至失明,这通常是由于视神经受损引起的。

患者可能会感到肢体无力,尤其是单侧肢体,表现为行走困难、容易跌倒或者无法完成精细动作。

感觉异常也是多发性硬化症的常见症状之一,例如麻木、刺痛、烧灼感等,这些感觉异常可能会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此外,平衡和协调能力障碍也较为常见,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不稳、头晕等症状。

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尿失禁、便秘或腹泻。

认知和情绪问题也不容忽视,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可能会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存在,而且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因人而异。

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家族史。

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发现神经功能的异常。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症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显示大脑和脊髓中的病变部位和特征。

此外,脑脊液检查、诱发电位检查等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对于多发性硬化症的管理,治疗的目标是减少症状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疾病修正治疗药物(DMTs)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这些药物包括干扰素β、醋酸格拉替雷、特立氟胺等。

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常被用于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力量、平衡和协调能力,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运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精神病学:多发性硬化

精神病学:多发性硬化

怎样理解“多发性”?
多发性 (mutiple)
时间多发性
空间多发性
病程中多次复发缓解
病灶在位置上的多发性 (脑干,小脑,脊髓,
白质,视神经等)
流行病学
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病,白种人多发 发病与纬度有关,高纬度国家发病率高 多发于中青年(10-60岁),20-40岁常见 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1:1.8
MCDonald 2005
MRI空间多发性:至少满足3项:一个普通增 强病灶或9个普通病灶;至少一个幕下病灶; 至一个近皮层病灶;至少3个脑室周围病灶;
MRI时间多发性:临床发作后至少3个月MRI 出现新的增强病灶,或临床发作至少30天 后,与参考扫描相比出现新的T2病灶。
鉴别诊断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
MS患者脊髓MRI T2WI上高信号, 增强后强化
MRI能够帮助确定病灶的时间及空间多发性, 从而进一步明确MS的诊断,并有助于排除肿瘤等
诊断要点 缓解-复发病史 症状体征提示CNS两个以上分离病 灶
即 时间,空间多发性
诊断标准
Poser(1983)的MS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McDonald的MS诊断标准(2000)
原发进展型
临床分型
约占10%, 起病年龄偏大(40-60岁), 发病后轻偏瘫或轻截瘫在相当长时间内 缓慢进展, 呈渐进性神经症状恶化, 出现 小脑或脑干症状, 常有进展性脊髓病, MRI增强显示强化病灶较继发进展型少, CSF也较少炎性改变,用药效果及预后 均差
进展复发型
少见, 发病后病情逐渐进展, 并间有复 发
病理
点状,多发的病损 白质,视神经受累多见 脱髓鞘性改变 炎性改变(急性期充血,血管周围炎 性细胞浸润) 后期胶质增生,硬化斑形成

脱髓鞘疾病

脱髓鞘疾病



原则:早期是抑制炎性脱髓鞘病变的进展, 原则:早期是抑制炎性脱髓鞘病变的进展, 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晚期 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 主要是对症及支持治疗, 主要是对症及支持治疗,减少神经功能障 碍带来的痛苦。 碍带来的痛苦。

发作期的治疗: 发作期的治疗:

1000mg甲基强的松加入 ①皮质激素: 常用1000mg甲基强的松加入 皮质激素: 常用1000mg 500ml糖 水静滴, 天候改为强的松60mg口服, 60mg口服 500ml糖 水静滴,3-5天候改为强的松60mg口服, 1周后改为递减量。 周后改为递减量。 ②β-干扰素:每周或隔日肌肉或皮下注射 干扰素: 1次,持续2年 持续2 ③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胞 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素-A
临 床 表 现
年龄上多见在20 40岁间发病 女性多见;可急性、 20- 岁间发病, 1、 年龄上多见在20-40岁间发病,女性多见;可急性、亚急 慢性起病。我国的MS MS多以亚急性起病多见 性、慢性起病。我国的MS多以亚急性起病多见 2、 诱因:疲劳、受凉、外伤、感染、妊娠、分娩、精神紧 诱因:疲劳、受凉、外伤、感染、妊娠、分娩、 张、寒冷等

发作期的治疗: 发作期的治疗:

免疫球蛋白:0.4g/kg.天 天为一疗程,每月加强一次。 ④免疫球蛋白:0.4g/kg.天,3-5天为一疗程,每月加强一次。 血浆置换治疗: ⑤血浆置换治疗:清除自身抗体 对症治疗: ⑥对症治疗: 痛性痉挛:巴氯芬、卡马西平 痛性痉挛:巴氯芬、 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尿潴留者用拟胆碱药,尿失禁者 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尿潴留者用拟胆碱药, 用抗胆碱药如普鲁本辛 疲乏无力:金刚烷胺, 疲乏无力:金刚烷胺,100mg 苯妥英钠, 苯妥英钠,200mg 震颤:静止性震颤用安坦,2mg,Tid 震颤:静止性震颤用安坦, 意向性震颤用心得安, 意向性震颤用心得安,10mg,Tid Bid 顿服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复发缓解型:最常见,约2/3患者早期出现多次复发和缓解,
每次持续24小时以上,然后症状缓解,缓解时间长短不一, 在两次复发间病情稳定
原发进展型:约占10%,国内少见,男性多,起病年龄偏
大,无复发缓解特征,首次发作后就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病程
进展复发型:少见,合并复发缓解且呈慢性进行性病程,
预后较差
一个半综合征(one and a half syndrome):一侧脑桥被盖部受损。 该侧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或副外展神经核受损,因病变同时 累及对侧已交叉的支配同侧动眼神经核的内侧纵束,因此出 现同侧眼球不能内收,仅对侧眼球可以外展
.
27
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体征
4、脑干功能障碍
面神经麻痹 前庭神经 后组脑神经 年轻人发生短暂性面部感觉缺失或三叉神经痛常提示
感觉异常(麻刺感、针刺感、烧灼痛)、感觉减退(麻木 或无感觉),也可有深感觉障碍和Romberg征。感觉症状通常 在肢体、躯干、头部的一个局部区域开始,在几小时至几天 内扩展到同侧或对侧区域 Lhermitte征:颈部过度前屈时,自颈部出现一种异常针刺感 沿脊柱向下放散至大腿或足部,为颈髓受累的征象
可产生单个或多个病灶,在MRI上呈对比增强
某些畸形,如Chiari畸形可有小脑共济失调、眼震等
颈椎病脊髓型:与MS脊髓型均表现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伴后
索损害,鉴别有赖于脊髓MRI.
变性疾病: 脊髓小脑变性、运动神经元病、遗传性共济失调
15岁以后从MS高发病区移民到低发病区的人群发病率仍高, 如15岁以前移居则发病率可降低。由此提示,15岁以前与某
种环境因素接触可能在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4
流行病学
3.某些民族如爱斯基摩人、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非洲 的班图人、吉普赛人无MS发病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PPT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PPT
(7) 可出现欣快\兴奋\抑郁\易怒\淡漠\嗜睡\强哭强 笑\反应迟钝\重复语言\猜疑\\迫害妄想等
临床表现
3. 常见的症状体征
MS极罕见的症状, 可作为除外标准
失语症 偏盲 锥体外系运动障碍 严重肌萎缩&肌束颤动
临床表现
4. MS发作性症状
Lhermitte征 颈部过度前屈, 异常针刺样疼痛自颈部沿脊柱
病因&发病机制
2. 遗传因素
MS有明显家族倾向 两同胞可同时罹患 约15%的MS患者有一患病亲属 患者一级亲属患病风险较一般人群大12~15倍 MS遗传易感性可能由多数弱作用基因相互作用,
决定MS发病风险
病因&发病机制
3. 环境因素
MS发病率随纬度增高而呈增加趋势
MS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较常见 提示与贫穷无关
辅助检查
1. 脑脊液(CSF)检查
(2) IgG鞘内合成检测
同时检测CSF & S CSF-OB(+), S-OB(-) 才支持MS诊断
辅助检查
2. 诱发电位
MS脱髓鞘病变使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潜伏期延长, 波幅降低
视觉诱发电位(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体感诱发电位(SEP) 50%~90%的MS患者可有一&多项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分类
原发性 正常髓鞘 的脱髓鞘病
继发性
髓鞘形成 障碍性疾病
• 多发性硬化 • 视神经脊髓炎 • 同心圆硬化 • 播散性脑脊髓炎
免疫介导的 炎细胞浸润
• 缺血性卒中 • CO中毒 • 脑桥髓鞘中央溶解症 • 其他因素(脑外伤\肿瘤等)
•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髓鞘被破坏后,我们神经讯号的传导就会变慢甚至停止。多 发性硬化症就是因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大小不一的块状 髓鞘脱失而产生症状。所谓硬化指的是这些髓鞘脱失的区域 因为组织修复的过程中产生的疤痕组织而变硬。这些硬块可 能会有好几个,随着时间的进展,新的硬块也可能出现,所 以称作多发性。

此病的症状视其所影响的神经组织而定,患者可能出现视力 受损视神经病变、肢体无力、平衡失调、行动不便、麻木、 感觉异常、口齿不清、晕眩、大小便机能失调等症状,症状 因人而异,严重程度不同。这些症状可能会减轻或消失,消 失后也可能再发作。是否会产生新的症状或是产生新症状的 时机则无法加以预测,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髓鞘的病变有 许多不同理论,一般认为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也就是说我 们的免疫系统错把髓鞘当成外来物质而加以破坏。个人体质 或病毒都有可能促成这种免疫反应;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 找不出那一种病毒可确定为此病的元凶。总之,其病因到目 前为止仍是一个谜。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病变位于脑部或脊 髓。神经细胞有许多树枝状的神经纤维,这些纤维就像错纵 复杂的电线一般,中枢神经系统中组织成绵密复杂的网络。 大自然很巧妙的在我们神经纤维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叫“髓鞘” 的物质,髓鞘不仅像电线的塑料皮一样让不同的电线不致短 路,同时人体的髓鞘还可以加速我们神经讯号的传导。

3、发作性症状:痛性强直性痉挛,皮肤灼热痛。多认为是 髓鞘脱失致神经间传导短路造成。病灶发生在上颈段脊髓, 交感神经中枢受刺激可出现手脚多汗,受破坏时手脚干燥无 汗。 4、抑郁:因为多发性硬化病理过程可以引起心理问题,疾 病的致残性使患者运动障碍,限制了自身活动,与社会隔离, 逐渐出现神经心理缺陷,发生抑郁。 建议:正确对待生病, 早期复发,神经功能受影响不重,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积 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家庭劳动。活动受限的患者,如有肢体功 能残存,也应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增强自信。影响较明显的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5、褥疮:如果发生脊髓横断性损害,患者出现病灶水平以 下截瘫,长期卧床,神经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良,营养缺乏, 皮肤受压后,容易破溃形成褥疮,难以愈合。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PPT课件

①MS 4个CNS典型病灶区域(脑室周围、近皮层、幕下和脊髓 )中至少2个区域有≥1个T2病灶;
➢1次发作
②等待累及CNS不同部位的再次临床发作
➢客观临床证据提示1个病灶(单症状临床表 由以下3项证据的任何一项证实病灶的时间多发性:
现; 临床孤立综合征*)
①任何时间MRI检查同时存在无症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
➢分辨率高,可识别无临床症状的病灶 ➢大小不一类圆形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 ➢侧脑室前角与后角周围、半卵圆中心、胼胝 体,脑干,小脑,脊髓 ➢Dawson手指征 ➢ 病程长的患者多数可伴脑室系统扩张、脑沟 增宽等脑白质萎缩征象
(Multiple sclerosis,Lancet 2002;359:1221-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 ➢MS发病率随纬度增高而呈增加趋势, 离赤道愈远发病率愈高,南北半球皆然 ➢亚洲为低发病地区,我国发病率与日本 相似
病理
➢CNS白质内多发性脱髓鞘斑块,多位于侧脑室周 围、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
➢大体:脑和脊髓冠状切面肉眼可见较多分散的脱髓 鞘病灶,急性呈粉红色,陈旧性呈灰色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概述
概念:
➢脑和脊髓以髓鞘破 坏或髓鞘脱失为主要 特征的一组疾病 ➢“脱髓鞘” 是病理 过程中具有特征性的 表现
临床分类
遗传性脱髓鞘疾病: 脑白质营养不良 获得性脱髓鞘疾病
➢继发于其它疾病的脱髓鞘病 ➢原发性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病
➢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近皮层、视神经、 脊髓、 脑干和小脑
➢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DIS)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DIT)

多发性硬化ppt课件【20页】

多发性硬化ppt课件【20页】
19
谢谢观赏
20
范畴,有强调脾虚有强调肾虚的,本病以肌肉无力为主症,而《素问 痿论》有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因此多 发性硬化的中医病机是五脏失衡核心在肾,肾虚髓亏为本。
法:治痿独取阳明,益髓填精,补益肝肾。 方:针灸同用。 穴:百会、印堂、风池、率谷、头临泣、曲池、手三里、外关、合
谷、颈胸夹脊、髀关、伏兔、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风市、丰隆、 腰夹脊等。
7 其他症状
5
多发性硬化
(1)肢体无力,大约50%的患者首发症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肢体无力, 运动障碍下肢比上肢明显,可为偏瘫、截瘫或四肢瘫。 (2)感觉障碍:浅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躯干、或面部针刺样麻木感、 异常的肢体发冷、蚁走感、瘙痒感以及尖锐、烧灼样样疼痛及定位不明确 的感觉异常。 (3)眼部症状:急性视神经炎或球后视神经炎,多为急性起病的单眼视 力下降。也可双眼受累,眼底检查时可见视乳头水肿或正常,以后出现视 神经萎缩。
肌张力的分级: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
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 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 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 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 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 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 不能活动
7
体格检查
视神经检查
8
体格检查
肌力的分级: 0 级 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
完全无收缩力 Ⅰ级 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
能带动关节活动 Ⅱ级 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一、髓鞘是包绕神经轴突周围的一种胶质细胞膜性脂质结构
形成髓鞘的细胞
周围神经髓鞘:施万细胞-------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中枢神经髓鞘:少突胶质细胞---------多发性硬化(MS)
二、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是一组脑和脊髓以髓鞘破坏或髓鞘脱失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脱髓鞘是病理过程中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
神经纤维的髓鞘脱失,而神经细胞和轴突不受累
三、多发性硬化(MS)
1.概念: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主要累及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

2.临床特点:
症状与体征的空间多发性:散在分布的多数病灶
临床病程的时间多发性:缓解与复发交替或阶梯式进展
3.病因
自身免疫反应T细胞介导
病毒感染可能与儿童期感染的病毒有关,但脑组织中未分离出病
遗传因素MS有明显家族倾向
环境因素与高纬度寒冷有关
4.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成年早期,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
起病形式: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诱发因素;感冒、疲劳、发热、外伤、手术、感染、妊娠、分娩、精神紧张
首发症状:视力障碍,肢体麻木无力,一过性的感觉异常
症状
眼部症状:视神经损害,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眼球震颤,核间性眼肌麻痹
运动障碍:偏瘫,截瘫,四肢瘫,下肢比上肢明显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腹壁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阳性
感觉障碍:麻刺、麻木感,也可有束带感、烧灼感、寒冷或痛性感觉异常
Lhermitte征:即屈颈时, 出现自后颈部向下、向背和四肢放射的短暂性电击样麻痛感
共济失调:夏科氏三联征(Charcot):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和吟诗样言语构成
其他:精神症状,发作性症状,膀胱功能障碍
缓解与复发病程
首次发病后有数月或数年的缓解期,再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再发;
复发次数多达数10次或更多
5.辅助检查
(1). 脑脊液(CSF)检查
1.CSF单个核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一般<15×106/L)约1/3急性起病&恶化病例可轻~中度增多, 通常不>50×106/L
2.CSF-IgG指数(IgG鞘内合成定量指标)=[CSF-IgG/S(血清)-IgG]/[CSF-Alb(白蛋白)/S-Alb]
IgG指数>0.7提示鞘内合成, 约>70%MS患者(+)
(2). 诱发电位
50-90%以上MS患者有一项或多项异常
(3).MRI检查
6.药物治疗
目的:抑制炎性脱髓鞘病变进展,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缓解期复发, 晚期对症和支持疗法, 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痛苦
发作期治疗:急性发作时首选糖皮质激素,如甲基泼尼松,泼尼松
缓解期治疗: 1.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2.转移因子及丙种球蛋白
3. β-干扰素
4.对症治疗:运动障碍的治疗,疼痛,认知及精神
7.护理诊断
1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乏力、共济失调或视觉、触觉障碍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本病相关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
3尿储留/尿失禁与脊髓损害所致膀胱反射功能障碍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5抑郁/焦虑与脑部脱髓鞘损害、疾病多次缓解复发、家庭和个人应对困难有关
8.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感觉、运动、协调及平衡能力、视觉损害程度。

排尿状况,自理能力,皮肤的完整性。

病人的心理状态。

(2)症状护理
对躯体移动障碍的患者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锻炼,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将病人常用物品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指导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视力障碍的患者尽快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和生活环境,指导病人眼睛疲劳或复视时尽量闭眼休息,外出必须陪同,给予必要的帮助。

呼叫器置于病人手边。

排尿异常的患者监测尿量,必要时导尿,指导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教会正确的排尿方法。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导尿的患者每日会阴护理,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

呼吸机麻痹的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误吸。

(3)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低脂,低糖,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易吸收的清淡食物
维持足够的液体摄入,每天约2500ml。

多食膳食纤维,刺激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4)用药护理
口服激素治疗时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

注意观察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钠潴留,低钾,低钙的电解质紊乱,并注意观察有无呕血和黑便。

β-干扰素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持续24-48h,2-3个月后不再发生;部分病人可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严重可有肝损害和过敏反应。

9.健康教育
(1)加强锻炼,防止感冒,保持足够的营养,增加抵抗力
(2)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3)避免饱食、长时间热水浴、吸烟、紧张、焦虑,减轻心理压力(4)合理安排工作生活,保证充足睡眠
(5)女性病人首次发作后2年内避免怀孕
(6)出现感染症状,视力障碍加重,活动障碍或病情严重时及时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