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 焓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1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1.1 反应热与焓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1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1.1 反应热与焓变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吸收179kJ热量 D.放出179kJ热量
【巩固练习 】
每mol反应产生的热变化(按照反应式中的数字反应叫做1mol反应)
【巩固练习 】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 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 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2Q1 + Q2 > 4Q3 B. 2Q1 + Q2 < 4Q3 C. Q1 + Q2 < Q3 D. Q1 + Q2 = Q3
1.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巩固练习 】
2.在反应H2 + Cl2=2HCl中,已知H-H键能为436kJ, Cl-Cl键能为247kJ,H-Cl键能为431kJ,判断该反应 是( )
物质稳定性三者的关系。 • 4.学会从结构上计算反应热。 化学键能:常温常压下,将1mol理想气体分子AB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所需要的能量 (单位为KJ.mol-1) 注:键能大小并不能被用于表示物质能量多少,而只表示物质与达到活泼态时自由能之差。 注:物质的化学键能越大,则能量越小。
【巩固练习 】
二、反应热的应用
1.判断物质的键能
C(石墨 s ) C(金刚石 s ) ΔH =+1.9 kJ/mol
反应类型: 吸热反应 .
总键能: 石墨 > 金刚石 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大于 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键能大的反应物更稳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

《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课时内容是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中模块一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

2.学业要求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化学反应原理中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的多样性,通过宏观辨识认识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通过微观探析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理解反应热是如何产生的,培养学生以变化的观念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中学习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基本知识,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温度感官变化,以及宏观总能量的变化判断吸热放热反应,了解一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例。

在选择性必修阶段,需要带领学生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深入理解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学生的薄弱之处在于利用键能进行反应热的计算,以及结合图形分析和计算相关反应热。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与反应焓变之间的关系。

3.从宏观角度辨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4.从微观角度探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能根据键能定量计算反应热。

【评价目标】1.通过对真实情境中能量转化形式的辨识诊断学生对能量转化多样性的掌握程度2.通过解释内能和焓变的关系,诊断学生对焓变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定量描述反应热的掌握程度。

3.通过焓变及图形辨认定性描述反应热,诊断学生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通过焓变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4.通过键能定量计算反应热,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焓变(教学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焓变(教学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反应体系放热时其焓减小,则∆H为负值; 反应体系吸热时其焓增大,则∆H为正值;
∆H<0为放热反应 ∆H>0为吸热反应
二、反应热与焓变
4.焓变的计算方法
焓EH 反应物
焓EH
生成物
ΔH<0
ΔH>0
生成物 反应过程
∆H<0为放热反应
反应物
反应过程
∆H<0为吸热反应
△H =E(生成物总能量)—E(反应物总能量)
24.2
3.2
探 究 实 验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内容内数容据内处容理
取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t2-t1)=3.4℃ 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
Q = c m Δt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探 究 实 验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B.NaOH溶液在A.倒煅入烧石量灰热石制计生内石灰筒时B.,煤的有气少化制量水溅煤气出
C.反应后读取温度计的最高温度而不是不再变化的温度
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
课堂检测
内容内2.容已内知容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
内3.已容内知容:内4容mol HCl和1 mol O2反应,生成2 mol Cl2和2 mol H2O(g)时,ΔH =-123 kJ·mol-1。其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其中a值为( )
A.242 B.303.5
C.180.5
D.365
其中a值为( A )A.242
C.180.5
D.365
B.303.5

反应热 优秀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PPT(共38张)

反应热 优秀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PPT(共38张)

(4)数据处理:
①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 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1)。计算温度
差(t2-t1),将数据填入下表。
②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③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近似地认为实验所用酸、碱稀溶液的 密度、比热容与水的相同,并忽略量热计的比热容,则:
c、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且不能靠在容器的底部 或壁上。测混合液最高温度时,要随时读取温度值,以提高所测温 度的精确度
d、量取液体体积时读数要准确
e、要用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使酸碱充分反应
(6)导致测定误差的因素
①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
②温度计读数有误(如未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就记为终止 温度)
③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 ④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从而引起实验误差
⑤隔热层隔热效果不好,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太大, 从而引起误差
⑥测过盐酸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 的温度,因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⑦溶液浓度不准确
⑧没有进行重复实验
3、中和热:
(1)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 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④表述:用文字表述中和热时,不带“-”号;用ΔH表示时,带上“-”。
例如: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或ΔH=-57.3kJ/mol
⑤对于任意一个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它的ΔH准确值一定等于-57.3kJ/mol
(二)反应热与焓变
1、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体系 的内能发生了变化
II、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 mol/L NaOH溶液,用温 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数据填入下表)。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

力 核
(2)测定方法:利用 量热计直接测定。
分 层





·
返 首 页
6
·


备 知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基 达


自 主
(1)实验装置
·
随 堂






键 能










返 首 页
·
7
·


备 知
(2)实验测量数据
基 达


·
自 主
①反应物温度(t1)的测量: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必 化学键
备 知 识
自 主
H—H


Cl—Cl
15
反应中能量变化
1 mol A—B 化学键 吸收 436 kJ 吸收 243 kJ

反应中能量变化
基 达

·

共吸收 679 kJ
堂 检

·
·
关 键
H—Cl

放出 431 kJ
共放出 862 kJ 课 时
力 核
结论
H2(g)+Cl2(g)===2HCl(g)的反应热 ΔH=-183 kJ·mol-1
0.50
mol·L-1
随 堂


习 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 测
关 键
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课 时

22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课时1 反应热 焓变

22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课时1 反应热 焓变

2 。
c.重复实验操作两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3)实验数据处理
可以将本实验中溶液的密度均近似视为 1 g ⋅ cm−3 ,反应后生成的溶液
的比热容 = 4.18 J ⋅ −1 ⋅ ℃−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反应放出的热量 Q ,
则可计算出生成 1 molH2 O 时放出的热量。
②将两溶液密度都近似认为 1 g ⋅ cm−3 ,则两溶液质量都为 50 g ,反应后混合
溶液的比热容 = 4.18 J ⋅ −1 ⋅ ℃−1 ,此时产生的热量 Q = cm = (酸 +
碱 )(2 − 1 ) = 4.18 J ⋅ −1 ⋅ ℃−1 × (50 + 50) × 3.4 ℃ ≈ 1.42 × 103 J =
−53.5 kJ ⋅ mol−1
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结果与 57.3 kJ ⋅ mol−1 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两温度平均值
50 mL0.55 mol ⋅ L−1 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取⑦_________________,记录
为起始温度 1 。
玻璃搅拌器
b.反应后体系温度 (2 ) 测量:将酸、碱溶液迅速混合,用⑧_______________
最高温度
匀速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⑨_____________,记录为终止温度
[答案] 过程 Ⅰ 中断裂的是 C— Cl 键。
(2) 已知过程 Ⅱ 可表示为 O3 + Cl = ClO + O2 ,你认为过程 Ⅲ 中 O + O = O2
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
[答案] 过程 Ⅲ 中一氧化氯得到能量分解生成的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气,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 反应热 焓变

[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 反应热 焓变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课时1 反应热焓变教学设计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含义,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3、了解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过程重点:反应热、焓变的含义;中和热的测定难点:反应热、焓变的含义;中和热的测定一、导入新课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常见形式。

产生能量变化的原因在微观角度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的断裂会吸收热量,新化学键的形成会放出热量,断键吸收的热量与成键放出的能量不同,从而表现为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在宏观角度看,则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从而表现为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二、新课讲授1、反应热及其测定【师】在研究反应热时,需要明确体系和环境。

下面我们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例来说明。

反应热定义:热量是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

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呢?【学生活动】【师总结】放热反应:(1)可燃物的燃烧;(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化合反应;(4)物质的缓慢氧化;(5)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吸热反应:(1)大多数的分解反应;(2)碳与水蒸气、碳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等。

【师】那我们怎样来测量一个反应吸热还是放热呢?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仪器:大烧杯、小烧杯、量筒、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实验步骤:①如图组装实验装置。

②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

并将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③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1焓变反应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ppt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1焓变反应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ppt
能 量 反应物总能量高
释 放 能 量
生成物总能量低
反应进程
①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
放出能量。
②反应物总能量小于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高





反应物总能量低

反应进程
归纳总结
宏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
①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
归纳总结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所有的燃烧 中和反应 溶液里的置换 吸热反应 一般的化合反应 特殊的分解
电离 强碱与铵盐 一般的分解 特殊的化合
巩固练习
1. 1mol C与1mol H2O(g)反应生成lmol CO(g) 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 反应的反应热为△H= +131.5 kJ/mol。
2. 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92K,J/mol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6KJ/。mol
巩固练习
3. 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B) A.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B.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氯化钠溶于水
二、反应热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 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
热,在恒压条件下又称为焓变。
PS:
1、符号:△H
单位: kJ/mol 或 kJ·mol-1
2、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

人教版《反应热焓变》课件PPT

人教版《反应热焓变》课件PPT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2-3页内容,思考ΔH与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有何关系?
(1)放热反应是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 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
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ΔH<(填 “<”或“>”)0,即ΔH为-(填“+”或“-”)。
(2)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焓变是生成物与 【答案】A【解析】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指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故A错;
当ΔH<0时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 【温馨提示】反应热有“+”、“—”之分;
反应物的焓值差,符号“ΔH”,常用单位“kJ/mol”或 D.该反应的反应热ΔH>0
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对应训练】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
)莫为一身ຫໍສະໝຸດ 谋,而有天下之志。丈人夫生志 志气气A薄立,,.化儿所女贵学安功得业知昌反。? 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B.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定义
形成原 因
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 能量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 量小于生成物具有 的总能量
与化学 键的关 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 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 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 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 释放的总能量小于 反应物分子断键时 吸收的总能量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反应热 焓变(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反应热 焓变(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A.硝酸铵B.生石灰C.氯化镁D.食盐2.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A.钠与水的反应B.H+Cl HClC.I2I+ID.S+O2SO2中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中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生成 HCl分子时,有化学键形成,要放出热量;C项中有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D中S与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热是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ΔH越大,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C.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D.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的差值来决定,A项错误。

对于反应放热,ΔH 越大,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少,B项错误。

只有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才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项错误。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的差值,D项正确。

4.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放热反应,后者是吸热反应的是()A.生石灰溶于水;锌粒和稀硫酸反应B.干冰升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熔化C.氨水与醋酸反应;二氧化碳与碳反应D.工业煅烧石灰石;化石燃料燃烧项中,CaO与H2O的反应、Zn与H2SO4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B项中,干冰升华不属于化学反应,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熔化为吸热过程,也不是化学反应。

C项中,氨水与醋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CO2与C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D项中,煅烧石灰石是吸热反应,化石燃料燃烧为放热反应。

5.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B.ΔH>0的化学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放出862 kJ能量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解析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焓(生成物)与焓(反应物)的相对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molH2 与 1molCl2 反应生成 2molHCl释放出184.6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184.6kJ/mol

6、1molC与 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
1molCO和1molH2 ,需要吸收131.5kJ的 热量,则该反应的
△H= +131.5kJ/mol 。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 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 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吸热反应: ΔH>0 或ΔH为“+”
练习
1、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C ) A.H+H=H2 B.H+Cl=HCl C.I2→I+I D.S+O2=SO2
2、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④氯 酸钾分解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 ( A)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④⑤
+131.5kj/mol
放热反应中
反应 体系
环境
➢ 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
降低?
降低
➢ 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
降低?
升高
➢ 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 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体系
焓变与键能的关系(微观)
键能:破坏1mol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 1mol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例题:已知 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 N 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391kj、946kj,则1mol N2反应生成NH3的焓变 为?
N2 + 3H2 = 2NH3
1mol 3mol
2mol
ΔH = 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 -92kj/mol
•C+H2O
•活泼金属和水或酸的反应 •Ba(OH)2·8H2O+NH4Cl
•大部分化合反应(生石灰和水) •大部分分解反应
•物质缓慢氧化的过程
1.能量守恒(微观角度)
旧分子 拆开 原子 结合
新分子
吸收能量Q1
放出能量Q2
放热反应
Q1 < Q2
吸热反应
Q1 > Q2
反应与放热反应
2.能量守恒(宏观角度)
HH
436 kJ/mol Cl Cl
243kJ/mol
H
H
+
+
Cl
Cl
H Cl H Cl 431 kJ/mol
1、从该图你获得什么信息? 2、你能计算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 变化(反应热)为多少吗?
☆从微观角度去考虑:
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能量 <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能量 放热反应
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能量 >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能量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反应热 课时1 反应热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何会发生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 裂然后形成了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然后生 成物的分子的一个过程。
旧键的断裂是需要从中吸收能量, 而新键的形成是需要放出能量的。
而一般的化学反应之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 能量和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 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具体变化。所以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有能量的变化。
H2(g)+
1 2
O2(g) == H2O(g)
△H=-241.8 kJ/mol
焓变与物质能量的关系(宏观) △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H <0 △H 为“﹣”
△H >0 △H 为“+”
例题:已知 1mol C和 1molH2O(g) 反应生成 1mol CO和 1mol H2,需吸 收131.5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焓变 为?
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ΔH
生成物总能量
焓变与自身能量、化学键的关系:
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小结
一、反应热、焓变 从物质能量角度看: 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从键能角度看: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放热反应: ΔH<0或 ΔH为“-”
E反应物> E生成物
E反应物< E生成物
体系:被研究的物质系统为体系,化 学反应中一般指反应物和生成物
环境: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为环境
将反应体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还是释放热量,将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 放热反应
内能:物质或系统内部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焓:是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键能:破坏1mol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 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去考虑
能量
能量
反应物
放出 热量
E反>E生
生成物
反应过程
放热反应
吸收 热量
生成物
E反<E生
反应物 反应过程
吸热反应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去考虑
反应物分子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分子具有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
反应物分子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分子具有的总能量 放热反应
☆从微观角度去考虑:
二、 焓变 反应热
反应体系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 做反应热,在敞口容器(恒压条件)中且不做非膨 胀功的条件下等于“焓变”。 1.符号: 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2.单位:kJ/mol 或 kJ•mol-1
注:单位中的每mol是与整个反应对应的, 即反应热表示每mol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例题:已知
C(石墨,s)= C(金刚石,s)ΔH = +1.9kj/mol 判断石墨、金刚石哪个更稳定? 石墨更稳定
物质能量、键能与稳定性 的关系: 1.键能越大,破坏该化学 键需要的能量越高,该化 学键越难断裂,所以物质 越稳定 2.物质能量越低,物质越 稳定
金刚石 石墨
能 量
断键吸收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
第一节 反应热
知识回顾
1、若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
则反应
热 从宏观角度
若拆旧键(吸收能量)< 成新键(放出能 量)则反应 放 热 从微观角度
2、反应吸热、放热与反应条件有无关系。 无
一、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燃料的燃烧(和O2的反应) •C+CO2
•中 和 反 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是放热反应 B.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 总能量 C.反应C(石墨)→C(金刚石)的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 定 D.气态水比液态水稳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吸热反应使环境的温度升高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 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