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与健康ppt课件
中医养生五行ppt课件
![中医养生五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6ec3ee581b6bd97e19ea69.png)
完整版ppt课件
17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第八式、背后七颠把病消 收势
完整版ppt课件
18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1.动作要领 双手十字交叉放于腹前.双掌向上托起, 至胸双臂内旋掌上托,目视双掌继续上 托,双掌左右分开下按,双臂捧抱还原。 2.健身功效 双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拉伸,可上调 心肺,中调脾胃,下调肝肾。调和气血 运行,可防治肩部疾患,预防颈椎病。
完整版ppt课件
20
第三式 调理脾胃须单举
1、动作要领
接上式,两腿慢慢挺膝伸直,左掌随之上 托,经面前外旋上穿,随之内旋上举到头左 上方,力达长根,同时右掌微上托,右臂内 旋下按至右髋旁,掌心向下力达掌跟,目视 前方。 松腰沉髋,重心缓慢下移,收势。 左右交替,共做3遍。
2、健身功效:通过松紧对拉,可刺激胸腹
中医养生
时辰养生
完整版ppt课件
1
十二时辰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 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 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 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 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 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 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 “十二时辰无病法”。
完整版ppt课件
12
肾经走向图
完整版ppt课件
13
心包经走向图
完整版ppt课件
14
三焦经走向图
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养生及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养生及阴阳五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88fad271fe910ef02df834.png)
.
1
引言
中国文化的三大密码
一,易经:教会国人与人相处; 二,汉字:方言不同,交流通畅; 三,中医:保护国人的健康;
中国人之所以到今天还延绵不绝,灿烂8000年文 化,得益于这三大密码!
.
2
中医的渊源背景
• 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发展, 具有独特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养生 方法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是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3
伏羲氏画卦 神农氏尝百草 黄帝制九针
.
4
民
专业医生
间
疗
法
.
医 疗 用 具
5
中华医学四大经典
.
6
• 最新的统计说明:我国现有健康人群占 15%,疾病占15%,其他70%的人群处于亚 健康状况。
• 这70%的亚健康人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 的调养,将会发展成为疾病人群!
• 因此,养生之道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所迫 切需要的。
了解了中医养生,可以让我们 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自我身体判断, 更进一步讲,使我们学会调理人体 平衡,当然也包括我们自身的平衡!
.
9
五行学说
• 五行,即木、火、土、 金、水五种物质属性 元素。
• 这五种物质属性元素
“相生”、“相克”
的规律作为阐释天地
万物联系的基本法则,
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
10
什么是病
.
7
中医养生观念
一,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 二,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三,中药分上品,中品和下品; 四,三分治七分养; 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作劳 ; 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七,辩证论治、对症调理; 八,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中医五行十二宫诊疗系统化课件》
![《中医五行十二宫诊疗系统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0f9e7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c.png)
中医五行十二宫诊疗系统的原理
中医五行十二宫诊疗系统基于五行和十二宫的理论,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舌苔、脉象等,分析病因,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疾病的诊疗案例
头痛
基于五行和十二宫的关联,通过针灸和草药治疗, 调节气血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缓解头痛。
失眠
根据个体五行特质,通过调理心宫和肾宫,平衡阴 阳,改善睡眠质量。
3 调理身体
通过调理五行,可以平衡人体的能量,预防和治疗疾病。
五行的相互关系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十二宫的概念和构成
1
肝宫
2
管理血液循环,解毒过滤,调节情绪和
生理功能。
3
肺宫
4
掌控呼吸系统,调节气血运行,影响血液循 环相关。
脾宫
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维持身体健康和 能量平衡。
五行和十二宫的关联
五行个性
每个人的五行特质与十二宫息息相关,揭 示了个体的素质和健康状况。
调节治疗
根据个体五行和十二宫的关联,进行针对 性的调节治疗,提高疗效。
平衡能量
通过平衡五行和十二宫,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促进健康和康复。
中医五行十二宫诊疗系统 化课件
了解中医五行和十二宫的概念、相互关系以及诊疗系统原理。通过案例学习 如何应用这一系统,提升中医诊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五行的概念
1 阴阳平衡
2 相生相克
五行理论描述了自然界与人体之间的 阴阳平衡关系,包括木、火、土、金、 水五个元素。
五行元素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互制约和促进,形成了一个和谐的 生态系统。
如何应用中医五行十二宫诊疗系统
中医保健养生课件PPT课件
![中医保健养生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deb95502020740bf1e9b54.png)
10
.
金系统---肺系统相关的部位
《丑时1-3夜里》
金---肺----大肠----皮毛---鼻---肤---涕---辛----白—悲
五行属金、与大肠相表里、主皮毛 、主气、 开窍于鼻、其华在肤、五液属涕、五味属 辛、五色属白、五志属悲、思呼吸朝百脉。
完美产品使用:健怡茶、矿物晶、活立多、 高纤乐、一生糖。
8
.
土系统---脾系统相关的部位
《上午9—11点》
土---脾----胃----肌肉---口---唇----涎--甘----黄—思
五行属土、与胃相表里、主肌肉 、主运化、统血、 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五液属涎、五味 属甘、五色属黄、五志属思、气血生化之源、后 天之本。
完美产品使用:营养餐、高纤餐、肽藻、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17
.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8
.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1、肝炎 2、肝硬化, 3、肝腹水 4、脂肪肝 5、肝癌 6、肝囊肿 7、手脚抽筋、发拌 8、胆囊炎 9、胆结石 10、近视、斜视、白内障、眼
睛酸痛、、怕光、眼睛红血丝、 眼屎多
11、指甲分裂、明显横纹 12、易生气、发脾气、易激动 13、心情郁闷 14、疲倦乏力 15、怕吃油腻 16、睡不着、失眠 17、压力过大 18、洒精肝 19、口干口苦 20、灰指甲 21、易贫血、月经不调、 22、功血、量大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ppt课件(2024版)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ppt课件(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1f038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1.png)
五脏与五行相对应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 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
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
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 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 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
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 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中医五行养生课件ppt
![中医五行养生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ac11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4.png)
长夏时节气候潮湿闷热,此时应注重养脾,以顺应长夏的化湿之气。
秋季气候干燥,此时应注重养肺,以顺应秋季的收敛之气。
秋季养肺应多吃白色食物,如梨、银耳等,以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同时要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吸入过多干燥空气,以免损伤肺部。
中医认为绿色入肝,因此应多食用绿色食物,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以养肝舒气。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疏肝解郁的药材,如柴胡、香附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黄色入脾,因此应多食用黄色食物,如黄豆、南瓜、香蕉等,以养脾胃。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健脾和胃的药材,如党参、白术等。
总结词
健脾和胃,调理气血的方法包括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等。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况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理。除了饮食调理外,中医还强调针灸、按摩、中药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例如,对于消化不良的患者,除了饮食调理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或按摩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来缓解症状。
总结词
03
CHAPTER
五脏养生法
总结词
养心安神,调畅情志的方法包括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等。
保持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
总结词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调和阴阳就是要使阴阳平衡,使脏腑功能协调。例如,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会导致阴虚火旺,出现失眠、口干等症状,此时应多吃养阴的食物,如百合、枸杞等;而阳虚则表现为怕冷、四肢不温等,此时应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要点一
《中医健康养生》课件
![《中医健康养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6683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7.png)
新的健康趋势
尝试将北美的几种疗法融合于中 医之中。
智能科技驱动健康
如何利用智能科技帮助中医健康 养生的传播和发展。
中医按摩
推拿按摩的原理及要点。
运动养生
传统中医理论对运动的定义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预防疾病和健康保健
1
中草药辅助治疗
2
常见症状及草药方剂推荐。
3
与天气相关的饮食及锻炼
如何因应季节和天气变化来关注身体健 康。
其他保健方法
除了传统的中药和按摩,其他能够帮助 维持健康的方法。
中医养生的未来趋势
中医技术更新
中医健康养生
中医养生概述及现代应用的介绍。
阴阳五行和中医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阴阳平衡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了解阴 阳概念及阴阳失衡的表现。
五行相生相克
中医五行理论及五种元素相生相 克,为日常生活提供指导。
草药疗法
中草药的功效及食用禁忌。
中医体质辨识程序
1 五行体质辨识
中医五行体质类型及体质 辨识程序。
2 脉诊辨质
中医脉象及脉诊辨质的方 法和意义。
3 面诊身体体质
中医面色及面诊身体体质 的相关知识。
中医饮食养生知识
中草药茶饮
膳食搭配
常见中草药及其饮用方法和功效。
中医饮食养生知识及膳食的搭配 方法。
鱼肉蛋类食材
中医认为的鱼肉蛋类食材的禁忌 和推荐食用方法。
中医按摩和运动养生
艾灸和刮痧
中医推荐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医健康保健知识讲座课件
![中医健康保健知识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2dd3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2.png)
中医健康保健案例
成功案例分享
01
案例一:患者张某,通过中医调 02
案例二:患者李某,通过中医治
理,改善了失眠、头痛等症状,
疗,缓解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
提高了生活质量。
出等疾病,恢复了正常生活。
03
案例三:患者王某,通过中医养 04
案例四:患者赵某,通过中医调
生,提高了免疫力,减少了感冒、
理,改善了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发烧等疾病的发生。
等症状,提高了饮食质量。
失败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患者 未遵医嘱,擅 自停药,导致
病情反复
02
案例二:患者 未按时复诊, 导致病情恶化
03
案例三:患者 未注意饮食禁 忌,导致病情
加重
04
案例四:患者 未坚持锻炼, 导致康复效果
01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食物, 保持营养均衡
02
运动锻炼:坚持锻炼,增强 体质
03
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 习惯,避免熬夜
04
情绪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 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家庭保健方法
01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食物, 保证营养均衡
02
运动锻炼:坚持适量的运动, 增强体质
03
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 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04
情绪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 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社区保健方法
社区健康教育:定期举办健康讲座, 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社区健康体检:定期组织居民进行 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问题
社区健康活动:组织居民参加健康 活动,如健身操、太极拳等
社区健康服务:提供健康咨询、健康 指导等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健康问题
解密五行与中医养生ppt课件
![解密五行与中医养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0d42a0a417866fb84a8ef0.png)
痛则不通,通过手指对疼痛部位快速而有节奏地轻轻点揉,可缓解肝部 痉挛、疼痛和不适。 ➢ 食疗法 ➢ 取灵芝、女贞子、黄芪、甘草、刺五加各适量,制成茶包,开水冲泡饮 用。具有保肝、抗衰老的功效。
方中酸枣仁、枸杞子具有养心血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敛心气的作用。
睡前宜喝杯胡萝卜汁或西红柿汁来养心。 ➢ 中医养生法 ➢ 踏豆按摩:取绿豆500克,用铁锅以文火炒热后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脚洗净擦
干踩踏绿豆,可于每晚睡前1小时踩踏30分钟左右,具有强心安神的功效。 ➢ 按压肚脐:肚脐即神阙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压5~7分钟,可敛心静气、安然入睡。 ➢ 食疗法 ➢ 取枸杞子30克,炒酸枣仁40克,五味子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加适量水烧开,用小火煮30分钟;生姜切成片与红枣用同样的方法煮成汤,过滤去渣。然 后把鸭梨汤,枣、姜汤,蜂蜜一起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 ➢ 因为罗汉果、秋梨的金气最重,且有极强的药性,可使肺功→肝 ➢ 木对应肝,肝开窍于目,木资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绪易激动、烦
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肝了。 ➢ 肝最强时间:1:00~3:00 ➢ 肝最弱时间:13:00~17:00 ➢ 强肝关键:舒 ➢ 肝怕劳累,肝气最弱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须工作,则至
解密五行与中医养生
➢ 金→肺 ➢ 金对应肺,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时,
就需要养肺了。 ➢ 肺最强时间:7:00~9:00 ➢ 肺最弱时间:21:00~23:00 ➢ 强肺关键:润 ➢ 白色食物可让肺强健起来。如百合,可润肺止咳,对呼吸道的调养效果最好。此外,白萝
中医五行养生心ppt课件
![中医五行养生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9998b62cc58bd63086bd61.png)
44
45
33
+ 心气过盛:现红赤脸,且脸常有红晕,多现血压血脂异常。 + 心血淤阻:脸颊及嘴唇呈紫色,是血在脉管中循行无力,
多现血脉阻滞。
34
+ 舌,心之苗。 + 心脉亏损:舌面皱折、裂痕。 + 心火上炎:舌尖鲜红。 + 心血淤阻:舌质紫斑。 +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直、舌歪、言语有障碍。
35
+ 心与苦味相应,苦味食物是养心的,适当吃一些苦瓜、杏 仁、苦菊等苦味食物,有利于心脏。但苦味吃得太过了, 又会损伤肺气。
26
27
五行学说不仅是中医的说理工具,在指导临床方面也有着重 要的实际意义。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 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五行相生说明脏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28
心——气血运行的发动机
情 志
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泪目筋怒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肠
汗
舌
脉
喜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土
脾
胃
涎
口
肉
思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肠
涕
鼻
皮 毛
悲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胱
唾
耳
骨
恐
25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这五种元 素“相生”、“相克”的规律作为阐释天地万物联系的 基本法则,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dc534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a.png)
202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中医基础理论概述•中医阴阳学说•中医五行学说目录•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中医养生法01中医基础理论概述中医基础理论起源于先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起源汉代,张仲景、华佗等医家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
奠基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医基础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出现了众多医学流派。
发展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在继承发扬古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现代发展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用阴阳两极的矛盾运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各种现象,包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
脏腑学说脏腑学说主要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病理变化等,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性质来类比人体内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1 2 3中医基础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有助于人们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
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02中医阴阳学说阴阳是事物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概括。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可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具有普遍性、相关性和相对性。
阴阳的涵义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彼此依存和制约。
阴阳对立统一阴阳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阳极则阴,阴极则阳。
阴阳相互转化阴阳两个方面在动态变化中维持着平衡关系,达到平衡状态时则表现为调和状态。
阴阳消长平衡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03指导养生保健阴阳学说指导养生保健,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调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 刚、动、 升、浮、热、燥、清、实。 阴: 柔、静、 降、沉、冷、湿、浊、虚。
阳: 男、六腑、背、气、功能、兴奋;
阴: 女、五脏、腹、血、物质、抑制。
-
5
我 们 的 祖 先 将 大自然中 “木”、
“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
“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演化规律,来认 识、解释大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运用 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包括了阴阳与五行两个学说,二者互 为补充,不可偏废。
这里所指的在中国辨证法宇宙观,就是“阴阳五行
学说”。
-
2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含义:
阴阳:说明一切客观事物都是
对立统一的 法则运动。
五行:说明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木、火、 土、金、水)
阴阳是代表一切客观事物相互对立而又互相统 一的双方,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事物,而是一个 矛盾双方的机动代名词(也就是说,客观事物中凡 具有对立性双方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代表说明)。
用以解释人体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
-
6
与
相生:
木
生
生
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具有
促进、滋养、助长 的作用 叫“相生”。
水
克
火
克克
克克
生
生
相克:
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具有
抑制、制约、约束 的作用叫“相克”。
金
土 相生与相克达到相对的平衡就是和谐。
生
-
7
舌为心之苗, 心脉亏损、舌面皱 裂。
7、在五液里主汗:
动则多汗。
-
12
1、主运化:
脾胃不和 - 食欲不振 - 返酸腹胀、大便溏 烂。
2、主四肢:
疲倦无力。
3、在五体里主肌肉:
脾--“后天之本”
气血化生之源 脾虚 - 过胖或 过瘦。
4、在五志里为思:
思虑过度、 出气伐 力;
气滞 - 不思饮食、头晕目眩、脘腹胀痛。
阴阳五行与健 康
-
1
一、基本概念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是建筑在朴 素唯物论和自发辨证法基础上的,它的产生是有物质基 础的,是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与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并不 是虚构出来的,几千年来,它有效地指导着医疗实践, 与社会阴阳五行学说有着本质区别。它包括阴阳与五行 两个内容。
阴阳学说:用以说明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都是按对 立统一的法则运动着;
5、在五窍里主口:
脾运失常 - 口淡无味、食欲减退; 湿热困脾 - 口甜、 粘、干、 口臭、舌两侧有明显牙齿印; 口腔症状: 溃烂、 牙龈肿痛、嘴角溃烂等;
6、在五华里主唇:
脾运失常 - 唇色淡白; 脾火上炎 - 唇色血红湿热困脾 - 唇燥退皮。
7、在五液里主涎:
口液分泌增多,流涎。 -
13
1、主气、司呼吸: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生
水 耳 骨 膀胱 肾
肝胆 筋目
木
生
克
克
克
木 肝 火心 土 脾 金肺 水肾
五行与六腑的对应关系:
木 胆 火 小肠
火 心 小肠 血脉 舌
土 水
胃(三焦)金 膀胱
大肠
五行与五体的对应关系:
克克
生
金 鼻 皮毛 大肠 肺
生
木 筋 火 血脉
生
土 肌肉 金 皮毛
水骨
土 脾 胃(三焦)肌肉 五行与五窍的对应关系:
如: 水与火(水火不相容); 冷与热; 上与下; 表与 里等。
-
3
阴阳的起源:(约产生于殷周之际,形成于秦汉之间)
1、源于对大自然界的周密观定:
如《素问》载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 也”,“大气举之也”,认识到地球在不停地转动, 只是在宇宙之中,由于不停的动转,才有日、月、 星、辰的转移,春夏秋冬的往返,意识到阴阳的运 动变化规律,用何以示之,就用阴阳。
5、其五华里为爪:
肝血不足 - 指甲薄而软易脆裂、枯而不光泽,凹凸不平或 变形。
6、开五窍里主目:
肝阴不足 - 两目干涩 ;
肝经风热 - 目赤痒痛
肝阳不足 - 视物不清;
肝火上炎 - 目赤肿痛
7、在五两液目干里涩主,泪流:泪增多或睁不开眼睛- 。
11
1、主血脉:
心血亏虚、 心慌、心悸、 面色无华。 心血淤阻、心闷刺痛、面色灰暗。
木 青 火红
克
克
克
火 心 小肠 血脉 舌汗喜 苦
土 水
黄 黑
金白
面 夏 红 暑 五行与五气的对应关系:
生
克克
生
木风 土湿
水寒
金 悲 涕 鼻 皮毛 大肠 肺
生
土 脾 胃(三焦)肌肉
燥 白 秋 皮肤 辛
口 涎 忧思 甜
唇 长夏 黄 湿
火暑 金燥
-
10
1、主藏血:
肝血不足
-
血虚,易长斑
2、主疏泄:
肝血之存库
肺气虚 - 胸闷、 呼吸短促、咳嗽、咳痰、气喘无力。
2、主宣发肃降: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失宣致便秘。
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肝气郁结:
胸肋小腹胀满不适,血淤脾胃运化不好, 腹痛、
腹泻、 暧气、打嗝、 口苦、 恶心呕吐,甚至黄疸、胃肠病变。
3、在五志里为怒:
性志气郁、 郁郁寡欢、 急燥易怒。
4、在五体里主筋:
血虚不能养筋 - 肌腱、韧带、筋膜出现病变, 腰酸背痛、关节活动不利,
易疲劳肢体麻木等。
口
木 目 火舌
土 口 金鼻
水耳
-
8
五行与五液的对应关系:
生
水 恐 惊 唾 耳 骨 膀胱 肾 发咸
肝胆 筋目泪怒
酸爪
木
生
木 泪 火汗 土 涎 金涕 水唾
五行与五志的对应关系:
木 怒 火喜
克
克
克
火 心 小肠 血脉 舌汗喜 苦
土 水
忧思 金 悲 恐惊
面
五行与五味的对应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克克
生
金 悲 涕 鼻 皮毛 大肠 肺
生
皮肤 辛
木 酸 火苦
生
土 甜 金辛
水咸
土 脾 胃(三焦)肌肉 五行与五华的对应关系:
口 涎 忧思 甜
木 爪 火面
唇
土 唇 金 皮肤
水发
-
9
五行与五季的对应关系:
生
水 恐 惊 唾 耳 骨 膀胱 肾
寒黑 冬 发 咸
肝胆 筋目泪怒
酸爪春青风
木
生
木 春 火夏 土 长夏 金 秋 水冬
五行与五色的对应关系:
2、借日光向背区分阴阳,再引伸到以水火分阴阳,故 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根据水火的特性来引 伸,凡是明亮的,温热 的,上升的等属阳,反之, 属阴。
-
4
1、自然界 2、时 间 3、物 性 4、人 体
阳:天、 日、 上、火; 阴: 地、月、 下、水。
阳: 春、夏、 昼、上午。 阴: 秋、冬、 夜、下午。
2、主神明:
心--
心功能障碍、 睡觉不好、反应迟 钝。
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健忘、 神志不清。
3、在五志里为喜:
过喜则神伤。
君主之官
4、在五体里主血脉:
心气过盛: 血压高; 心血淤阻: 血液循环差、脉无力、四肢凉。
5、其五华里为面:
心气过盛:红赤脸、脸常有红晕; 心血淤阻:脸颊及嘴唇呈紫色 。
6、在五窍里主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