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课件
人教A版选修一1.4.2用空间向量解决距离问题(第1课时课件)课件
2
2.点P到平面α的距离为 PQ AP
n
|n|
AP n
| AP n |
|n|
3.点线距求解方法
线线距实质上都是求点线距,
直线方向向量→点到直线点的向量→求点线距
4.点面距求解方法
线面距、面面距实质上都是求点面距,
平面法向量→点到平面点的向量→求点面距
|n|
THANKS
1)
2
2
1
AB (0,1,0), AC1 (1,1, 1), AE (0, , 1),
2
1
1
1
EC1 (1, ,0), FC (1, ,0), AF (0, ,0).
2
2
2
A
C
F
B
D1
A1
x
E
C1 y
B1
AC1
3
(1)取a AB (0,1,0), u
则点A到直线EF的距离为
答案:
.
174
6
解析:如图,以点 D 为原点,DA,DC,DD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2,0,0),E(0,2,1),F(1,0,2), =(1,-2,1),
=(1,0,-2),∴| |= 12 + (-2)2 + 12 = 6,
· = 0,
-2 + 2 = 0,
则
得
-2 + 4 = 0.
·1 = 0,
取 z=1,则 x=y=2,所以 n=(2,2,1).
|·1 1 |
所以点 B1 到平面 AD1C 的距离 d=
||
8
1.4.2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课件)
二面角的大小为
.
π4或34π 解析: cos〈m,n〉=|mm|·|nn|= 22,∴〈m,n〉=π4. ∴两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π4或34π.
经典例题
角度1:点线距
题型一 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
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不必找点在直线上的垂足以及垂线段. (2)在直线上可以任意选点,但一般选较易求得坐标的特殊点. (3)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任取,但必须保证计算正确.
则 在法向量 n 上的投影向量的长度即为异面直线 a,b 的距离,所以距离为
.
自主学习
二.空间角的向量求法 空间角包括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这三种角的定义确定了它
们相应的取值范围,结合它们的取值范围可以用向量法进行求解.
自主学习
角的分类
向量求法
范围
两异面直线 l1 与 l2 所成的角为 θ
设 l1 与 l2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u,v,
经典例题
题型一 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
例 2 在三棱锥 S-ABC 中,△ABC 是边长为 4 的正三角形,平面 SAC⊥平面 ABC,
SA=SC=2 3,M,N 分别为 AB,SB 的中点,如图所示.求点 B 到平面 CMN 的 距离.
取 AC 的中点 O,连接 OS,OB. ∵SA=SC,AB=BC,∴AC⊥SO,AC⊥BO. ∵平面 SAC⊥平面 ABC,平面 SAC∩平面 ABC=AC, ∴SO⊥平面 ABC. 又 BO⊂平面 ABC,∴SO⊥BO. 又∵△ABC 为正三角形,O 为 AC 的中点,∴AO⊥BO. 如图所示,分别以 OA,OB,OS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 建立空v>|
则 cosθ=
|u·v| = |u||v|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教学课件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7节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
||
=.
考点三 用空间向量求线线、线面、面面的距离
[例3] 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DD1的中
点,则平面ADE与平面B1C1F之间的距离为
.
解析:以点A为坐标原点,AB,AD,AA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
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连接AB1,
||
=
|-|
+
=3 .
用向量法求点面距离的步骤
(1)建系: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点坐标:写出(求出)相关点的坐标.
→
(3)求向量:求出相关向量的坐标( ,α内两个不共线向量,平面
α的法向量n).
→
|·|
(4)求距离:d=
.
||
[针对训练]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BAC=90°,D,
如图,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为 n,A 是平面α内的定点,P 是平面α外一
点.过点 P 作平面α的垂线 l,交平面α于点 Q,则 n 是直线 l 的方向向
→
→
量,且点 P 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在直线 l 上的投影向量 的长度,
→
因此 PQ=|·
→
·
||
|=|
||
→
|=
|·|
||
× )
)
2.平面α的法向量n=(1,-1,2),点B在α上且B(2,2,3),则P(-2,1,3)
到α的距离为
.
→
→
解析:因为 =(4,1,0),故 P(-2,1,3)到α的距离 d=
|(,,)·(,-,)|
第1课时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
所以=
1
,0,1
2
1
2
1
,0,1
2
1
0,-1,
2
,M
,=
,
, =(1,1,0).
设 n=(x,y,z),且 n⊥,n⊥,
1
2
+ = 0,
· = 0,
所以
即
1
· = 0,
- + = 0,
2
= -2,
1
即
取 z=2,则 x=-4,y=1,
情境: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O,作=a,=b,过点 A 作直线
OB 的垂线,垂足为 A1,则1 就是 a 在 b 上的投影向量.
【思考】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b,a 和 b 的夹角为 θ,那么 a 在 b 上
的投影是什么?a 在 b 上的投影向量是什么?
提示:a 在 b 上的投影为|a|cos θ,a 在 b 上的投影向量
5 5
ABC 的一个法向量.
由题意,知 =(-7,-7,7),
所以点 D 到平面 ABC
84
5
|·|
42 2
的距离为
= =
.
||
2
5
4.同类练如图,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1,则点 A 到平面 BDC1 的
3 .
距离为
3
解析:以 D 为坐标原点,DA,DC,DD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
【思考】
(1)若“单位方向向量 u”变为“方向向量 s”,投影向量
,PQ 分别如何表示?
||
· ·
·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7.6-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距离【课件】
(3)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如图,平面 α 与平面 β 相交,形成四个二面角,我们把四个二面角中不大于 90°的二 面角称为平面 α 与平面 β 的夹角.
若平面 α,β 的法向量分别是 n1 和 n2,则平面 α 与平面 β 的夹角即为向量 n1 和 n2 的 |n1·n2|
夹角或其补角.设平面 α 与平面 β 的夹角为 θ,则 cosθ=|cos n1,n2 |=_____|n_1_||n__2|___.
设平面 CDP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nn··PP→→DC==00 ⇒n=(0,1,1).
平面 PAB 的法向量 m=(0,1,0)
cos〈m,n〉=|mm|·|nn|=
2 2.
又∵平面 ABP 与平面 CDP 所成的二面角为锐二面角,∴所求二面角为 45°.
易错点睛:(1)误认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线面角出错. (2)不能结合图形准确判定二面角出错.
4.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棱柱)ABC-A1B1C1 的底面边长为 2,侧棱长为 2 2,
π 则 AC1 与侧面 ABB1A1 所成的角为___6_____.
【解析】 以 C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得下列坐标:A(2,0,0),C1(0,0,2 2).点 C1 在
侧 面 ABB1A1 内 的 射 影 为 点
提醒:(1)利用公式与二面角的平面角时,要注意 n1,n2 与二面角大小的关系,是
相等还是互补,需要结合图形进行判断. (2)注意二面角与两个平面的夹角的区别与联系,二面角的范围为[0,π],两个平面的
夹角的范围为0,π2.
2.空间距离(1)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 设A→P=a,u 是直线 l 的单位方向向量,则向量A→P在直线 l 上的投影向量A→Q=(a·u)u. 在 Rt△APQ 中,由勾股定理,得 PQ= |A→P|2-|A→Q|2=___a_2-___a_·u__2__.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第1课时+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件
·1 = 2 + 2 = 0,
所以
所以 = -.
· = 2 + 2 = 0.
取x=1,则y=-1,z=-1.
所以,n=(1,-1,-1)是平面A1BD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点 D1 到平面 A1BD 的距离
|1 1 ·|
d= ||
=
2
3
=
2 3
.
3
(2)根据题意,知A1D1
, ,
2 6 3
,
3
=4,a·u= 3 .
所以点 C 到直线 AB1 的距离为
2
2
-(·)
=
33
.
3
探究二
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2】 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求:
(1)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
(2)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
分析:(1)由平面 A1BD 的法向量和向量1 1 可求出点 D1 到平面 A1BD 的
|1 |
= -
2
2
,0,
2
2
.
所以,点 M 到直线 AD1 的距离
d=
2 -(·)2
当 m=-
-
3
2×
2
=
=
2
+
2 1
(-) - 2 (-)2
=
3 2
-
2
1 2
时,根式内的二次函数取得最小值3a .
3
故 d 的最小值为
3
a.
3
+
1 2
.
2
反思感悟 用向量方法求直线外一点N到直线的距离的步骤
人教A版 数学 选择性必修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课件
在某些情况下,向量法求空间距离可 能会遇到奇异点,即某些点的坐标值 可能为无穷大或不确定。对于这些点 ,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如排除或 进行特殊处理。
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
坐标系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问题的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如笛卡尔坐标 系、极坐标系等。不同的坐标系可能 会影响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结果。
03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实例解析
点到直线的距离实例
总结词
利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详细描述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直线和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然后,通过向量的点积和向量的模长,我们可以计算出点到 直线的向量。最后,利用向量法公式,我们可以求出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实例
总结词
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最短距离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1 2
深入研究向量法的理论基础
进一步探讨向量法的数学基础和原理,提高其理 论水平。
拓展向量法的应用领域
发掘向量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如机器学习 、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
3
开发向量法的算法优化
针对向量法的计算过程进行优化,提高其计算效 率和精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课件
目 录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基本概念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公式推导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实例解析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基本概念
向量的概念
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的表示
用有方向的线段表示向量,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 的大小,箭头表示向量的方向。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优势与局限性
• 适用范围广:向量法不仅可以用于求解空间距离,还可以 用于解决其他几何问题。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4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距离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1
若 AB 是平面 α 的任一条斜线段,则在 Rt△BOA 中,|������������| =
|������������ |·cos∠ABO=
|������������||������������|cos∠������������������.
|������������|
如果令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考虑到法向量的方向,可以得到点 B
第4课时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距离
-1-
目标导航
1.了解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 离.
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空间中的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的问题.
知识梳理
空间中距离的向量求法 (1)两点 A(x1,y1,z1),B(x2,y2,z2)间的距离 dAB=|������������| =
以法向量的模,即得点到平面的距离.因为
������ |������ |
=n0
可以视为平面的单
位法向量,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实质就是平面的单位法向量与从该
点出发的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即 d=|������������·n0|.
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均可转化为点面距离,用求点面距的方法进
行求解.
【做一做 1】 空间内有三点 A(2,1,3),B(0,2,5),C(3,7,0),则点 B
到 AC 的中点 P 的距离为( )
A.
10 2
B.
5C.
3
10 2
D.
3
5
解析:∵������
5 2
,4,
3 2
,
∴|������������| =
5 2
-0
2 + (4-2)2 +
空间向量求距离PPT课件
D(4,0,0),E(2,4,0),F(4,2,0),G(0,0,2).
EF (2, 2,0), EG (2, 4, 2),
设平面 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x, y, z)x
D
C
n
EF,n
EG
2x 2y 0 2x 4 y 2
0
F
n ( 1 , 1 ,1) ,BE (2,0,0) A
M
22
解得 2 x y z ,
A
2
x
B
∴可取 m ( 2,1, 1)
∴ MA 在 n 上的射影长 d MA n a 即点 A 到平面 MNC 的距离为 a .
n2
2
第6页/共17页
二、求直线与平面间距离
例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G⊥平面ABCD,
CG=2,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直线BD到平面 GEF的距离。
.
练习5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求
异面直线DA1与AC的距离。z
D1
C1
A1
B1
D
A x
第15页/共17页
C y
B
练习6:如图,
ABCD是正方形,SB 面ABCD,且SA与 面ABCD所成的角为45,点S到面ABCD的 距离为1,求AC与SD的距离。
z S
B
Ay
xC
D
第16页/共17页
n CE 0 即 x y 0
(
x,
y,
z).则
A1
C1
z
B1
n AB1 0
2x 2 y 4z 0
C
取x=1,z则y=-1,z=1,所以 n (1,1,1)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距离 课件
||||cos∠
.
||
如果令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考虑到法向量的方向,可以得到点 B
到平面 α 的距离为|| =
|·|
.
||
因此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分以下几步完成:(1)求出该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
|·|
||
=
3 3
5
=
3 15
.
5
错因分析: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求点面距时,应是用平面内
一点与该点构成的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实际上本例中 O∉平面
MBC,选择求点A 到平面 MBC 的距离是错误的,应选向量(或
, ).
正解:(接错解)又 = (0,0,2 3),
则点 A 到平面 MBC 的距离 d=
解:建立坐标系如图,则 A(1,0,0),F(1,1,0),C(0,0,1).
(1)∵CM=BN=a(0<a< 2), 且四边形ABCD,ABEF 为正方形,
∴
2
2
,0,1-
2
2
2
2
, ,0
2
2
,
,
2
2
∴ = 0,
,
-1 .
2
2
∴|| = 2 - 2 + 1,
即 MN 的长为 2 - 2 + 1.
的向量;(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
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因为 =n0 可以视为平面
||
的单位法向量,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实质就是平面的单位法向量与
从该点出发的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即 d=| ·n0|.
《空间向量求距离》课件
点到直线的距 离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 向量的叉积可以求解 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 离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 向量的叉积可以求解 点到平面的最短距离。
线段间的距离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 向量的叉积可以计算 线段间的距离。
示例演示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示 例来演示如何计算不 同情况下的空间向量 的距离。
总结
空间向量的加减法
1
减法定义
2
向量的减法是指将减去的向量的对应分
量与被减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减,得到一
个新的向量。
3
加法定义
向量的加法是指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 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示例演示
通过具体的示例演示,我们将更好地理 解向量的加减法。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
数量积性质
2
数量积具有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等
空间向量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件,您已经掌握了 空间向量的基础概念和性质。
空间向量的运算和性质
您已经学会了空间向量的加 减法、数量积和向量积等运 算。
空间向量求距离的方法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叉积, 您可以计算点到直线、点到 平面和线段间的距离。
Q&A
在本节中,您可以向我们提问,并得到关于空间向量的解答。
性质。
3
数量积定义
数量积是指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乘再 相加的结果。
示例演示
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展示数量积的具 体应用。
空间向量的向量积
向量积的定义
向量积是指两个向量 通过向量积公式计算 而得到的另一个向量。
向量积的性质
向量积具有垂直于原 向量的性质,可用于 求平面的法向量。
向量积的意义
向量积在物理学、几 何学等领域中有广泛 的应用。
高中数学课件-第9讲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折叠及探索性问题
第9讲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折叠及探索性问题1.会求空间中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2.会用向量法探考试要求究空间几何体中线、面的位置关系、角的存在条件与折叠问题.01聚焦必备知识知识梳理3.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以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 √”或“×”)(1)平面α上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β.( )(2)点到直线的距离也就是该点到直线上任一点连线的长度.( )(3)直线l 平行于平面α,则直线l 上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4)直线l 上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l 平行于平面α.( )夯基诊断××√×2.回源教材(1)已知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n=(1,2,1),向量=(0,,0),则点F到平面ABC的距离为________.(3)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1B1C1D1,则平面AB1C与平面A1C1D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02突破核心命题考 点 一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考向 1点到直线的距离例1 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O为平面A1ABB1的中心,E为BC的中点,求点O 到直线A1E的距离.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一般步骤(1)求直线的方向向量.(2)计算所求点与直线上某一点所构成的向量在直线的方向向量上的投影向量的长度.(3)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另外,要注意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反思感悟例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CG 垂直于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且CG =2,则点B 到平面EFG的距离为________.2点到平面的距离用向量法求点面距离的步骤(1)建系: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求点坐标:写出(求出)相关点的坐标.反思感悟训练1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1B1C1中,各棱长均为4,N是CC1的中点.(1)求点N到直线AB的距离;(2)求点C1到平面ABN的距离.考 点 二折叠问题(1)当AB∥平面PCD时,求PD的长;(2)当三棱锥P -COD的体积最大时,求平面OPD与平面CPD夹角的余弦值.反思感悟翻折问题中的解题关键是要结合图形弄清翻折前后变与不变的关系,尤其是隐含的垂直关系.一般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训练2 (2024·泉州模拟)如图①,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以CD为折痕把△ACD折起,使点A到达点P的位置,且∠PBD=60°,E,F,H分别为PB,BC,PD的中点,G为CF的中点(如图②).图① 图②(1)求证:GH∥平面DEF;(2)求直线GH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2)因为CD⊥DB,CD⊥DP,DB∩DP=D,所以CD⊥平面DBP.如图,过点D作直线垂直平面BDC,作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D=DB=DC=2,例4 (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1C 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A 1B 1B 为菱形,AC ⊥BC ,AC =4,BC=3.考 点 三探索性问题图①解:(1)证明:连接A 1B 与AB 1相交于点F ,连接CF ,如图①所示.∵四边形AA 1B 1B 为菱形,∴F 为AB 1的中点,BF ⊥AB 1.∵△AB 1C 为等边三角形,∴CF ⊥AB 1,又BF ,CF ⊂平面BFC ,BF ∩CF =F ,∴AB 1⊥平面BFC .又A 1C ⊂平面BFC ,∴AB 1⊥A 1C .(2)设O,G分别为AC,AB的中点,连接B1O,OG,由(1)可知AB1⊥BC,又AC⊥BC,AB1,AC⊂平面AB1C,AB1∩AC=A,∴BC⊥平面AB1C.又OG∥BC,∴OG⊥平面AB1C.∵△AB1C为等边三角形,∴B1O⊥AC,故OG,OC,OB1两两垂直.图②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2.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通常借助向量,引进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反思感悟又AC⊥PB,PB∩AB=B,且PB,AB⊂平面PAB,所以AC⊥平面PAB.又AC⊂平面ABCD,所以平面PAB⊥平面ABCD.(2)假设存在Q,使得平面BEQF⊥平面PAD.取AB的中点为H,连接PH,则PH⊥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AB,所以PH⊥以A为坐标原点,AB,AC所在直线分别为x,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03限时规范训练(五十五)(1)求PD的长;(2)求点C到平面PEB的距离.解:(1)由题意知DP,DA,DC三线两两垂直.如图所示,以D为坐标原点,DA,DC,DP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B(2,2,0),E(1,0,0).。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6章空间向量的应用:空间距离的计算pptx课件苏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
名师点睛
(1) 为平面 内的任意一点,可视题目情况灵活选择.
(2)点 到平面 的距离的实质就是平面 的单位法向量与从该点出发的任一
条斜线段 对应的向量 的数量积的绝对值.
知识点2.点到直线的距离
若 为直线 外一点, 是 上任意一点,在点 和直线 所确定的平面内,取一个与
直线 垂直的向量 ,则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
.
设 是直线 的方向向量,记 = ⟨ , ⟩ ,则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sin .
知识点3.直线(平面)到平面的距离
(1)如果一条直线 与一个平面 平行,可在直线 上任取一点 ,将线面距离转
点,求点 到平面 的距离.
解
以 为坐标原点, , , 1 所在直线分别为
轴、 轴、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2,0,0
, 0,2,1
所以 = 0,1,0
设
= , ,
的距离为 ,
, 1,0,2
, 2,1,0
6.3 空间向量的应用
6.3.4 空间距离的计算
【课标要求】1.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点线、点面、面面的距离的计算问题.2.通过空间中
距离问题的求解,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1
要点深化·核心知识提炼
2
题型分析·能力素养提升
01
要点深化·核心知识提炼
知识点1.点到平面的距离
若 是平面 外一点, ⊥ ,垂足为 , 为平面 内任意一点,设 为平面
, = (−1 ,0,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ppt课件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立几的方法求距离,我
们来简单回忆一下:
点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与它平行平面的距离
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异面直线的距离
2
如何用向量法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呢?
已知点P和面ABCD, 用向量法求解就得构造向量,比如说 AP
过P点作PH垂直平面并交平面于点H,则PH的长为所求
A x x
A
Cy B
B
1200
y C
接下来我们要求面SBC的法向量了
SB (a, 3a, 3a), SC (0, 2 3a, 3a)
n (x, y, z), n SB, n SC
ax 3ay 3az 0, 2 3ay 3az 0
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很多,只要满足 上面的这个等式即可,为了计算的方 便,我们通常会要相对简洁的数字组 成的法向量,可以令z=1,则得到平 面SBC的一个法向量了:
首先我们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两异面直线的法向量
A D
A1
D1
B C
B1
AC (1,1, 0), A1D (1, 0,1) n (1, 1, 1)
则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d为:
C1
d A1A n (0, 0,1) (1, 1, 1) 3
n
3
3
经过了上面几道例题,我们已经熟悉并掌握了用向量法求空间距
P
我们发现,PH 垂直平面ABCD,
我们可以理解成面ABCD的法向量 n
AP, PH
AP, n
PH AP COS AP, PH
A
B AP COS AP, n
AP n
H
AP AP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3.2.4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1.正确理解空间相关距离概念. 2.掌握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方法.
基础梳理 1.空间中的距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知点A到平面α上一点M的距离,则点A到平 面α的距离AB的长就是向量____________方向上的投影.
∴AC 与 P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147.
(2)由于 N 点在侧面 PAB 内,故可设 N 点坐标为 (x,0,z),则
N→E=-x,21,1-z,由 NE⊥面 PAC 可得,
N→E·A→P=0, N→E·A→C=0.
-x,12,1-z·0,0,2=0,
即
-x,12,1-z· 3,1,0=0.
z-1=0, 化简得- 3x+21=0.
∴M→N=-13,13,13,|M→N|=
答案:
3 3
19+19+19=
3 3.
空间向量平行与垂直条件的应用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侧面BB1C1C,E
为棱CC1上异于C、C1的一点,EA⊥EB1,已知AB= 2 ,
BB1=2,BC=1,∠BCC1=
π 3
,求:
(1)异面直线AB与EB1的距离;
n0=(0,1,0),所以 BE 和 n0 共线.从而 BE⊥平面 PAB.又因
为 BE⊂平面 PBE,所以平面 PBE⊥平面 PAB.
(2)易知P→B=(1,0,- 3), B→E=0, 23,0,
设 n1=(x1,y1,z1)是平面 PBE 的一个法向量,
则有nn11··PB→→BE==00
x1+0×y1- 3z1=0,
①点P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P1(x,-y,z)
②点P关于yOz平面对称点的坐标是P2(x,-y,-z)
③点P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是P3(x,-y,z)
④点P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4(-x,-y,-z)
A.3
B.2
C.1
D.0
解析:①②③错,④对. 答案:C
3.已知△ABC的三个顶点为A(3,3,2),B(4,-3,7), C(0,5,1),则BC边上的中线长为( B )
B,C,D,P,E 的坐标为 A(0,0,0)、B( 3,0,0)、
C( 3,1,0)、D(0,1,0)、P(0,0,2)、E0,12,1,
从而A→C=( 3,1,0), P→B=( 3,0,-2). 设A→C与P→B的夹角为 θ,则 cos θ=A|→A→CC×||P→P→BB| =2 3 7=3147,
=-34+34=0,即 BE⊥EB1.
又 AB⊥侧面 BB1C1C,故 AB⊥BE. 因此 BE 是
异面直线 AB,EB1 的公垂线,则|B→E|=
34+14=1,
故异面直线 AB 与 EB1 的距离为 1. (2)由已知有E→A⊥E→B1,B→1A1⊥E→B1,故二面角
A-EB1-A1 的平面角 θ 的大小为向量B→1A1与E→A的夹角.
A→C=(1,1,0),D→A1=(0,-1,1). 设M→N=(x,y,z),M→N⊥A→C,M→N⊥D→A1, 则 x+y=0,-y+z=0,令 y=t, 则M→N=(-t,t,t),而另可设 M(m,m,0),
N(0,a,b),M→N=(-m,a-m,b)
-m=-t a-m=t b=t
,N(0,2t,t),2t+t=1,t=13,
5.定义:两条异面直线的_公__垂__线___夹在这两条异面 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6.设l1,l2是两条异面直线,n是l1和l2的公垂线AB的
方距向离向是量d=,|又A→BC|=,D|C→分|Dn别|·n是|. l1和l2上的任意两点,则l1和l2的
自测自评
1.与向量(-3,-向量概念是关键, 无论是求异面直线距离还是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3.向量在另一向量上投影概念必须记清定义并透 彻理解其含义.并会应用于解题.
感谢大家观看
最新学习可编辑资料
∴x=
3 6
z=1
即 N 点的坐标为 63,0,1,从而 N 点到 AB 和 AP
的距离分别为
1,
3 6.
跟踪训练
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是1,则直线
DA1与AC间的距离为________.
解析:以 A 为坐标原点,A→B,A→D,A→A1分别为 x 轴, 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A-xyz,设 AB=1,则 A(0,0,0),C(1,1,0),D(0,1,0),A1(0,0,1),
3
(1)证明:平面PBE⊥平面PAB;
(2)求二面角A-BE-P的大小.
解析:如右图所示,以A为原点,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相关各点的
坐标分别是A(0,0,0),B(1,0,0),
C32, 23,0,D12, 23,0,P(0,0, 3),E1, 23,0.
(1)因为B→E=0, 23,0,平面 PAB 的一个法向量是
A.2
B.3
C.4
D.5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如下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
形,侧棱PA⊥底面ABCD,AB= 3 ,BC=1,PA=2,E为
PD的中点. (1)求直线AC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 (2)在侧面PAB内找一点N,使NE⊥面PAC,并求出点N到
AB和AP的距离.
解析:(1)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
A.3102,2 5 2,- 22和-3102,-2 5 2, 22
B.3102,2 5 2,- 22
C.3102,2 5 2, 22和-3102,-2 5 2,- 22 D.-3102,-2 5 2, 22
解析:与向量a共线的单位向量为±
a |a|
.
答案:A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x,y,z),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个数是( )
A(2,3,1),则点 P(4,3,2)到 l 的距离为( B )
32
32
A.2 B. 2 C. 2 D. 2
2.已知平面 α 的一个法向量 n=(-2,-2,1),点 A(-
1,3,0)在 α 内,则点 P(-2,1,4)到平面 α 的距离为( D )
A.10
B.3
8 C.3
10 D. 3
1.了解点到平面距离公式.
(2)二面角A-EB1-A1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解析:(1)作BD⊥CC1于D,以B 为原点,B→D、B→B1、B→A 分别为x,y,z轴
建立如下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于,AB=
=1,∠BCC1=
π 3
2 ,BB1=2,BC
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有
B(0,0,0),A(0,0, 2),B1(0,2,0),
3|A.B|线=面|A→M距|c、os〈面A面→M距,全u〉可或以|A转B|=化|A为→M|u_|·_u_| _____距来进行 解答.
1.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
面面距
2.
→ AM
在平面α的法向量
u
3.点面
4.定义: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两 条异面直线的__公__垂__线__.
,得 0×x1+
23y1+0×z1=0.
所以 y1=0,x1= 3z1.故可取 n1=( 3,0,1). 而平面 ABE 的一个法向量是 n2=(0,0,1).
于是,cos〈n1,n2〉=|nn11|··n|n22|=12. 故二面角 A-BE-P 的大小是 60°.
一、选择填空题
1.已知向量 n=(1,0,-1)与直线 l 垂直,且 l 经过点
C 23,-12,0,C1 23,23,0 设 E 23,a,0,由 EA⊥EB1,得E→A·E→B1=0, 即 0=- 23,-a, 2·- 23,2-a,0
=34+a(a-2)=a2-2a+34,
得a-12a-32=0,即 a=12或 a=32(舍去),故
E 23,21,0,B→E·E→B1= 23,12,0·- 23,32,0
( 因B→1A1=B→A= 0,0, 2),E→A=(- 23,-12, 2),
→→
故
cos
θ=
EA·B1A1 →→
=
|EA||B1A1|
36,即
tan
θ=
2 2.
跟踪训练
2.如右图所示,四棱锥P-ABCD
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BCD
=60°,E是CD的中点,PA⊥底面ABCD,
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