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章末复习课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1π π 交点.∴ ω+ =2π. 12 6
π ∴ω=2,因此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 f(x)=2sin(2x+6). π 以下,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函数 y=2sin2x+6和函数 y=lg x 的
示意图如图所示:
研一研·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11 因为 f(x)的最大值为 2,令 lg x=2,得 x=100,令 π+ 12 11 kπ<100(k∈Z),得 k≤30(k∈Z),而 π+31π>100,所以在区 12 11 17 间(0,100]内有 31 个形如12π+kπ,12π+kπ(k∈Z,0≤k≤30)
解 显然 A=2. 1 由图象过(0,1)点,则 f(0)=1,即 sin φ=2, π π 又|φ|<2,则 φ=6.
研一研·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11π 11π 11π π 又 12 ,0是图象上的点,则 f 12 =0,即 sin 12 ω+6=0, 11π 由图象可知, 12 ,0是图象在 y 轴右侧部分与 x 轴的第二个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画一画·知识网络、结构更完善
章末复习课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研一研·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题型一 例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数形结合思想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π 已知函数 f(x)=Asin(ωx+φ), x∈R(其中 A>0, ω>0, |φ|< ) 2
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如图所示, 求函数 g(x)=f(x)-lg x 零点 的个数.
几何画板演示
研一研·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课件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2 某粮店销售大米,若一次购买大米不超过50 kg时,单价 为m元;若一次购买大米超过50 kg时,其超出部分按原价的90%计算, 某人一次购买了x kg大米,其费用为y元,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y=
mx,0≤x≤50, __0_.9_m__x_+__5_m_,__x_>__5_0___. 解析 当0≤x≤50时,y=mx; 当x>50时,y=50m+(x-50)×90%·m=0.9mx+5m.
2.数学四大思想: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 本章用到以下思想方法: (1)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在函数解析式部分,将实际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 数学模型,再通过研究函数性质解决诸如最大、最优等问题. (2)转化与化归主要体现在集合部分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的转 化,函数中求定义域大多转化成解不等式,求值域大多可以化归为求二 次函数等基本函数的值域. (3)分类讨论主要体现在集合中对空集和区间端点的讨论,函数中主要是 欲去绝对值而正负不定,含参数的函数式的各种性质的探讨. (4)数形结合主要体现在用数轴求并交补集,借助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
(5)数学交流体现在使用了大量的文字、符号、图形语言,用以刻画集 合的关系运算及函数表示和性质,往往还需要在三种语言间灵活转换, 有意识地培养灵活选择语言,清晰直观而又严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听懂别人的想法,从而进行交流与合作. (6)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主要表现在应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了解数学 史及发展前沿,以及应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描点作图探究新知等 方面.
所以 Q P.
解析答案
1 234
3.设函数 f(x)=x22x+,2x,>2x,≤2, 则 f(-4)=____1_8___,若 f(x0)=8,则 x0 =__-___6_或___4_____. 解析 f(-4)=(-4)2+2=18,由 f(x0)=8,得xx020≤ +22, =8, 或x20x>0=2,8, 得 x0=- 6,或 x0=4.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章末复习课1第一章数列课件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章末复习课1第一章数列课件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章末复习课 1
考点一 传统文化中的数列问题 1.在以实用为主的古代数学中,数列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2.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素 养.
例1 (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
有如下问题:“今有禀粟,大夫、不更、簪裹、上造、公士,凡五人,
一十五斗.今有大夫一人后来,亦当禀五斗.仓无粟,欲以衰出之,
项公式要分段表示. (3)求数列的前n项和,根据数列的不同特点,常有方法:公式法、裂项相
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 (4)通过对数列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的考查,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
运算素养.
例4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2Sn=(n+1)an(n∈N*)且a1=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 an − 1 2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于织布,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现在该女子一
个月(按30天计)共织布390尺,最后一天织布21尺,则该女子第一天织
布( )
A.3尺
B.4尺
C.5尺
D.6尺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设该女子第n天织布的数量为an,则数列{an}是等差数列,设其
21 公差为d.则ቐ390 =
= a1 30a1
2(an≠0)⇔{an}是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an=kn+b(k,b是常数)⇔{an}是等差数列;an=c·qn(c,q
为非零常数)⇔{an}是等比数列.
(4)前n项和公式法:Sn=An2+Bn(A,B为常数,n∈N*)⇔{an}是等差数列;
Sn=Aqn-A(A,q为常数,且A≠0,q≠0,q≠1,n∈N*)⇔{an}是等比数

七年级数学第1章有理数章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数学第1章有理数章末复习教案

章末复习【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掌握数的分类,理解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五个重要概念.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熟练程度和准确率.【情感态度】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包括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准确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一、知识结构【教学说明】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零散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

正负数的概念:大于0的自然数和分数就是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就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3。

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4。

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5。

相反数的概念: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6。

相反数的特点: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7。

绝对值的概念: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一般地,如果a表示一个数,则(1)当a是正数时,|a|=a;(2)当a=0时,|a|=0;(3)当a是负数时,|a|=—a.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一个非负数。

8。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正数大于负数,0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在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9.有理数的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当两数的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人教B数学选修1-2课件:第1章章末复习课

人教B数学选修1-2课件:第1章章末复习课

第—章统计案例章末复习课匚体系构建二匚题型探究二回归分析问题建立回归模型的步骤:⑴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变量X, J.(2)画岀变量的散点图,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等).(3)由经验确定回归方程的类型(如我们观察到数据呈线性相关关系,则选用回归直线方程$=加+血(4)按一定规则估计回归方程中的参数(如最小二乘法).(5)得岀回归方程.另外,回归直线方程只适用于我们所研究的样本的总体,而且一般都有时间性•样本的取值范围一般不能超过回归直线方程的适用范围,否则没有实用价值.回归分析问题【例1】假设-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在每个生日那天都测量身高,并作岀这些数据散点图,则这些点将不会落在-条直线上,但在 -段时间内的增长数据有时可以用難回归来分析.下表是一位母亲给儿子作的成长记录:(2)求岀这些数据的线性回归方程;(3)对于这个例子,你如何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⑷解释一下回归系数与每年平均增长的身高之间的联系.[思路探究](1)作出散点图,确定两个变量是否线性相关;⑵求出2 b,写岀线性回归方程;(3)回归系数即$的值,是一个单位变化量;(4)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可找岀其规律.[解](1)数据的散点图如下:身高/cm20015010050件龄/周岁1—►(2)用y表示身高,x表示年龄,因为% =^X(3+4+5+…+16)=9.5,-1y =津(90.8+97.6+…+ 173.0)切32,A工呵厂14亍J 18 993-14X9.5X132h= ------------ 心-------------- 5—心6 316, S J2_14-2 1 491-14X9.52 °JW,A ——a=y ~bx =71.998,所以数据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316x+71.998.(3)在该例中,回归系数6.316表示该人在-年中增加的高度.⑷回归系数与每年平均增长的身高之间近似相等.驷腳II编1 •假定小麦基本苗数I与成熟期有效穗J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今测得5组数据如下:⑴以x为解释变量,y为预报变量,作出散点图;(2)求y与x之间的回归方程,对于基本苗数56.7预报有效穗.[解](1)散点图如下.5 15 25 35 45 兀(2)由图看岀,样本点呈条状分布,有比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因此可以用回归方程刻画它们之间的关系.设回归方程^Jy=bx+a, x =30.36, y =43.5,5 5101.56, 2J;2—9 511.43.i= 1 i= 1x y = 1 320.66, ?=1 892.25, P=921.729 6,5酿=6 746.76.匸1丄八工可厂5x y由片亍L9,A — A—a=y~bx =43.5-0.29X30.36 〜34.70.故所求的线性回归方程为$=34.70+0.2% 当x=56.1时,$=34.70+0.29X56.7=51.143. 估计成熟期有效穗约为51.143.I \走啓丿独立性检验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类似于反证法,要确认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这一结论成立的可信程度,首先假设该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两个分类变量没有关系”成立,在该假设下,我们构造的随机变量『应该很小,如果由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Z2的观测值很大,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假设不合理,根据随机变量於的含义,可以通过P(Z2>6.635)^0.01来评价假设不合理的程度,由实际计算岀於>6.635说明假设不合理的程度约为99%,即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这一结论成立的可信程度为99%.独立性检验的一般步骤:⑴根据样本数据制成2X2列联表.(2)根据公式2J伽血-讪21)2计算於的值./11+/12+/U1/1+2(3)比较於与临界值的大小关系并作统计推断.【例2】在某校高三年级一次全年级的大型考试中数学成绩优秀和非优秀的学生中,物理、化学、总分也为优秀的人数如下表所示, 则数学成绩优秀与物理、化学、总分也优秀哪个关系较大?注:该年级此次考试中数学成绩优秀的有360人,非优秀的有880 人.[思路探究]分别列岀数学与物理,数学与化学,数学与总分优秀的2X2列联表,求k的值.由观测值分析,得岀结论.[解]⑴列岀数学与物理优秀的2X2列联表如下:〃ii=228, “12=132, 〃2i=143, “22=737, 〃i+=360, 〃2+=880, 〃+i=371, “+2=869, “=1 240.1 240X(228X737-l 32XW360X880X371X869代入公式於二(/11+/12+/U1/U2)得 %21 =(2)列岀数学与化学优秀的2X2列联表如下:〃ii=225, “12=135, 〃2i = 156,血2=724,〃i+=360, /12+=880, 〃+i=381, 〃+2=859, 〃=1240. 心八亠z B 1 240X(225X724—135X156)2代入厶式,侍私2=—360X880X381X859 "240.611 2(3)列岀数学与总分优秀的2X2列联表如下:〃H=267,〃12=93, “21=99, 〃22=781,〃i+=360,〃2+=880, 〃+i=366, 〃+2=874, 〃=1 240.1 240X(267X781-93X99)2代入公式,得力23=360X880X366X874 J 由上面计算可知数学成绩优秀与物理、化学、总分优秀都有关系, 由计算分别得到?的统计量都大于临界值6.635,由此说明有99%的把握认为数学优秀与物理、化学、总分优秀都有关系,但与总分优秀关系最大,与物理次之.2.某推销商为某保健药品做广告,在广告中宣传:“在服用该药品的105人中有100人未患A疾病” •经调查发现,在不服用该药品的418人中仅有18人患A疾病.请用所学知识分析该药品对预防A疾病是否有效.[解]将问题中的数据写成如下2X2列联表: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於二〃仙1〃22沟2〃21)中,计算可得於〜0.041加+〃2+〃+讥+24,因为0.041 4<3.841,故没有充分理由认为该保健药品对预防A疾病有效.类型3/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回归分析中的应用回归分析是对抽取的样本进行分析,确定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 并用一个变量的变化去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如果两个变量非线性相关,我们可以通过对变量进行变换,转化为线性相关问题.【例3】某商店各个时期的商品流通率y(%)的商品零售额x(万元)资料如下:散点图显示出x^y的变动关系为-条递减的曲线.经济理论和实际经验都证明,流通率y决定于商品的零售额%,体现着经营规模效益,假定它们之间存在关系式:円+纟试根据上表数据,求岀a A 与0的估计值,并估计商品零售额为30万元的商品流通率.[解]设弘=£ M'J y^a+bu,得下表数据: A由表中数据可得y与弘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0.187 5+56.25 u.所以所求的回归方程为扫-0.187 5+竽.当尸30时,尸1.687 5,即商品零售额为30万元时,商品流通率为1687 5%.3.在某化学实验中,测得如下表所示的6对数据,其中x(单位: min)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时间,y(单位:mg)表示未转化物质的质量.⑴设y与x之间具有关系y-cd x,试根据测量数据估计c和d的值(精确到0.001);(2)估计化学反应进行到10 min时未转化物质的质量(精确到0.1).[解]⑴在y=cd"两边取自然对数,令lny=z,hc=a, In d=b,贝h=a+bx.由已知数据,得由公式得2*3.905 5, 0.2219,则线性回归方程为?=3.905 5-0.221 %而11143.905 5, In-0.221 9, 故CM9.675, rf^0.801, 所以c, d的估计值分别为49.675,0.801.(2)当x=W时,由⑴所得公式可得产5.4(mg)・所以化学反应进行到10 min时未转化物质的质量约为5.4 mg.匚咼考链接二1.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家庭年收入与年支出的关系,随机调查了该社区5户家庭,得到如下统计数据表:A — A —根据上表可得回归直线方^y=bx+a,其中0=0.76, a=y-处.据此估计,该社区一户年收入为15万元家庭的年支岀为()A. 11.4万元B. 11.8万元C. 12.0万元D. 12.2万元•(Z£)8・ii=F0+£【x9n )=y 审'忙 01X9=0-8*(8 二 _______ f _________ = A8・6+98+0・8+"+&9 -Q — _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 — x一61I+门【+(H )l+9W8——9 [當殳] (m^ [蜩]2.根据如下样本数据得到的回归方程^y=bx+a,贝0()A. a〉0, b>0B. a〉0, b<0C. a<0, &>0D. a<0j &<0[解析]作岀散点图如下: 观察图象可知,回归直线y=bx+a的斜率当x=0时,y=a>0.故a〉0, /?<0.[答案]B3.下图是某地区2000年至2016年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y(单位:2000 20012002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年份2000 20012002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年份为了预测该地区2018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建立了y与时间变量f的两个线性回归模型.根据2000年至2016年的数据(时间变量f的值依次为1,2,…,17)建立模型①:$=—30.4+13』;根据2010年至2016年的数据(时间变量/的值依次为1,2, 7)建立模型②:(=99+175.(1)分别利用这两个模型,求该地区2018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预测值;(2)你认为用哪个模型得到的预测值更可靠?并说明理由.[解](1)利用模型①,该地区2018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预测值为$=-30.4+13.5X19=226.1(亿元).利用模型②,该地区2018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预测值为(=99+17.5 X9=256.5(亿元).(2)利用模型②得到的预测值更可靠.理由如下:(i)从折线图可以看岀,2000年至2016年的数据对应的点没有随机散布在直线-30.4+13.5/1下,这说明利用2000年至2016 年的数据建立的线性模型①不能很好地描述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变化趋势.2010年相对2009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有明显增加,2010年至2016年的数据对应的点位于一条直线的附近,这说明从2010年开始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变化规律呈线性增长趋势,利用2010年至2016年的数据建立的线性模型f=99+17.5/可以较好地描述2010年以后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变化趋势,因此利用模型② 得到的预测值更可靠.。

第一章章末复习(有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堂同步专题训练(苏科版2024)

第一章章末复习(有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堂同步专题训练(苏科版2024)

第一章章末复习专题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基础概念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仅有物体的振动,声音不一定能被听到.如当声音在没有介质的空间传播时或当物体的振动频率太低或太高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时,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也不能被人听到,因此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四个:(1)发声体振动;(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3)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4)听觉正常.2.转换法在声学中的应用: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借助轻小的物体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便于直接观察,这就是常说的“转换法”.专题训练1.2021年7 月4 日8时11分,宇航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和汤洪波先后走出太空舱后,他们与地面指挥部人员之间交流必须用电子通信设备,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2.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B.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到发麻C.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D.吹一细管,并将细管不断剪短,听其声音的变化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声音不但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传播更快C.物体只要振动就发声,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听到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340 m/s5.国庆节期间,小明随父母去爬山,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大约还有多远呢?小明想到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用手机上的秒表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5 s,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那么他到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A.510 mB.255 mC.340 mD.1020 m6.“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发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学习了声音的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帮小明补充完整.(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专题二声音的特性及利用基础概念1.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对它们的辨析是历年各种考试考查的重点,其中音调和响度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弄清这两个概念要弄清决定这两个特性的主要因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主要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对于音色要记住:不同的发声体,即使音调、响度相同,但音色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辨别不同的发声体(或判断发声体的内部是否有破损),最主要是通过音色来辨别(或判断)的.2.声音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递信息,二是传递能量.专题训练7.疫情远去,那时的我们需戴紧口罩.当你戴上口罩后,别人听你说话时说法正确的是( )A.声速变小B.音调变低C.响度变小D.音色改变8.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 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 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A.响度B.声速C.音调D.音色9.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甲、乙相比( )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 Hz甲70 1100乙110 700A.甲声音的响度较大B.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C.乙声音的音调较高D.甲、乙的音色不同10.某种声源的波形如图所示,将它的音调调高后输入同一设置的波形显示装置中,则所得的波形图可能是下图中的( )11.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12.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13.女同学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一个大声说话的男声与一个小声说话的女声相比,音调高的是. 14.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 (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依次是.专题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基础概念1.对于噪声的界定主要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具体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专题精练15.人们把噪声称为“隐形杀手”,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声的是( )A.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B.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C.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D.山间小溪的流水声16.在如图所示的做法中,能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减弱噪声的是( )A.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高架桥旁边安装隔音板C.佩戴防噪声耳罩D.禁止汽车鸣笛17.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 )A.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18.某中学处于商业繁华地段,门口正对交通主干道,有时噪声会随风飘入教室,影响上课.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下面四位同学的方法最简易可行的是( )A.小红认为同学们可以戴上耳塞,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B.小强认为上课时可以关闭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小伟认为可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小睿认为可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专题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基础概念1.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这些声音是不可听声波,声音的频率不在20 Hz 到 20000 Hz之间;二是声音的响度太小;三是没有传声介质;四是没有完好的听觉器官,2.超声波也是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与可听声波具有相同的性质,比如:遇到障碍物后都会反射,在真空中都不能传播.专题训练19.2021年,云南野象群北迁引发全球关注,人与象的和谐相处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成果.迁徙途中,一只小象因误食酒糟“醉酒”而掉队十余公里,仍能够通过次声波与象群取得联系并最终“归队”.象群交流使用的次声波人却听不见,这是因为( )A.人与象距离太远B.次声波的响度太小C.次声波的频率太低D.次声波的音调太高20.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是( )A.用声呐测量海底的深度B.蝙蝠测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用仪器监听海啸21.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因为驱狗器( )A.发出声音的响度小B.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C.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 20 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②.(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左右,声具有(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有关,关系是.参考答案专题一1. B2. B3. C4. C5. B6.传播(1)振动(2)大于(3)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专题二7. C 8. D 9. B 10. B 11. B 12. D13.音调快女声14.丙、乙、甲、丁专题三15. A 16. B 17. B 18. B专题四19. C 20. D 21. B22.(1)超声音调(2)次声波(3)20 Hz 能量(4)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教学设计1:章末复习课

教学设计1:章末复习课

章末复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算法的含义,熟悉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算法语句。

2.能熟练运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算法知识解决同类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把知识系统化,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三、情态与价值算法内容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同时也是中国数学课程内容的新特色。

中国古代数学以算法为主要特征,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算法重新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算法进入中学数学课程,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在一个新的层次上的复兴,也就成为了中国数学课程的一个新的特色。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算法的基本知识与算法对应的程序框图的设计难点:与算法对应的程序框图的设计及算法程序的编写五、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利用实例让学生体会基本的算法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对比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了解数学算法与信息技术上的区别。

通过案例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核心是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具体化。

面临一个问题时,在分析、思考后获得了解决它的基本思路(解题策略),将这种思路具体化、条理化,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画出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

教学用具:电脑,计算器,图形计算器【考点探究】本考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涉及题型有算法功能判断型、条件判断型以及输出结果型,属于中、低档题.[考点精要]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①顺序结构:②条件结构:③循环结构:[典例](1)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n的值为6,则输出S的值为()A.105B.16C.15D.1(2)如图是计算某年级500名学生期末考试(满分为100分)及格率q的程序框图,则图中空白框内应填入()A .q =N MB .q =M NC .q =N M +ND .q =M M +N[解析] (1)执行过程为S =1×1=1,i =3;S =1×3=3,i =5;S =3×5=15,i =7≥6,跳出循环.故输出S 的值为15.(2)程序执行的过程是如果输入的成绩不小于60分即及格,就把变量M 的值增加1,即变量M 为成绩及格的人数,否则,由变量N 统计不及格的人数,但总人数由变量i 进行统计,不超过500就继续输入成绩,直到输入完500个成绩停止循环,输出变量q ,变量q 代表的含义为及格率,也就是及格人数总人数=M M +N,故选择D. [答案] (1)C (2)D[类题通法]解答程序框图问题,首先要弄清程序框图结构,同时要注意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在处理循环结构的框图时,关键是理解并认清终止循环结构的条件及循环次数.[题组训练]1.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的值为( )A .1B .-1C .-2D .0解析:选D 程序运行第一次:T =1,S =0;运行第二次:T =1,S =-1;运行第三次:T =0,S =-1;运行第四次:T =-1,S =0;-1<0,循环结束,输出S =0.2.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n 为( )A .3B .4C .5D .6解析:选B a =1,n =1时,条件成立,进入循环体;a =32,n =2时,条件成立,进入循环体; a =75,n =3时,条件成立,进入循环体; a =1712,n =4时,条件不成立,退出循环体,此时n 的值为4.算法语句是高考考查的内容,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考查形式:(1)给出框图,根据条件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语句;(2)给出算法语句,计算输出的值.[考点精要]1.条件语句有两种一种是if­else­end 其格式为:if 表达式语句序列1;else 语句序列2;end另一种是if­end ,其格式为:if 表达式语句序列1end2.循环语句(1)在Scilab 语言中,for 循环和while 循环格式为:for 循环:while 循环:[典例]画出计算12+32+52+…+9992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相应的程序.[解]程序框图如图所示.程序如下:S=0;for i=1:2:999S=S+i^2;endprint(%io(2),S);[类题通法]算法语句设计的注意点(1)条件语句主要用于需要进行条件判断的算法.循环语句主要用于含有一定规律的计算,在使用时需要设计合理的计数变量.(2)两种循环语句在设计时,要注意for语句和while语句的一般格式,注意循环体的确定以及循环终止条件的确定.(3)在设计整个问题的算法语句时,可能既有条件语句又有循环语句,因此要注意几种语句的书写格式.[题组训练]1.如图是一个算法程序,则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解析:每次循环S 与I 的值如下当S =105时循环结束,此时I =7.答案:72.如图所示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3,则输入值为________.解析:这个程序对应函数为y =⎩⎪⎨⎪⎧2x +1,x <2,x 2-1,x ≥2, 当x <2时2x +1=3得x =1.当x ≥2时x 2-1=3得x =2.故x =1或2.答案:1或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章章末复习》名师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章章末复习》名师教案

第一章章末复习课(李映)一.思维导图例1、计算(1)﹣10﹣(﹣16)+(﹣24)(2)﹣72+2×(﹣3)2﹣(﹣6)÷(﹣13)2.【知识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过程】解:(1)原式=﹣10+16﹣24=6﹣24=﹣18;(2)原式=﹣49+2×9﹣(﹣6)×9=﹣49+18+54=﹣31+54=23.【思路点拨】(1)原式利用减法法则变形,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答案】(1)﹣18;(2)23练习1:计算(1)()()()5612825-÷-++-⨯;(2)()()100211113223⎡⎤⎛⎫-+-⨯÷-+ ⎪⎢⎥⎝⎭⎣⎦ 【知识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过程】(1)()()()5612825-÷-++-⨯.解:原式=()()56410-÷--=14﹣10=4.(2)()()100211113223⎡⎤⎛⎫-+-⨯÷-+ ⎪⎢⎥⎝⎭⎣⎦ 解:原式=()1176⎛⎫+÷- ⎪⎝⎭=7167⎛⎫⨯- ⎪⎝⎭=﹣16. 【思路点拨】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注意运算顺序和符号问题.【答案】(1)4,(2)﹣16【设计意图】通过例习题的学生,让学生更加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特别是符号的处理.例2.天门宏发冷冻冷藏公司有一批鲜牛肉需要在零下6℃的温度下冷冻,此时室外气温为27℃,已知该公司的冷冻设备制冷时每小时耗电20.5度可降低温度11℃,那么这批牛肉要冷冻到规定温度需耗电多少度?【知识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过程】解:()2761120.5--÷⨯⎡⎤⎣⎦,=33÷11×20.5,=61.5(度).。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
解析 由于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既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因此 原命题的否命题为“若 a+b+c≠3,则 a2+b2+c2<3”.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章末复习课
2.已知命题 p:∃n∈N,2n>1 000,则綈 p 为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 A )
A.∀n∈N,2n≤1 000 C.∃n∈N,2n≤1 000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解之得(x-a)[x-(a+1)]≤0,即 a≤x≤a+1.
又綈 p 是綈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由命题的等价性知,q 是 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 p⇒q,q⇒p.
1 a≤ 故2,1[a,a+1],所以 2

1
a+1>1
1 a< 或 2 a+1≥1
章末复习课
∴p 是 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由 q:x2-2x+1-m2≤0,得 1-m≤x≤1+m,
∴q:Q={x|1-m≤x≤1+m},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x-1 由1- ≤2,解得-2≤x≤10, 3
∴p:P={x|-2≤x≤10}.
`
∵p 是 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章末复习课
1.已知 a, c∈R, b, 命题“若 a+b+c=3, a2+b2+c2≥3” 则 的否命题是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 A )
A.若 a+b+c≠3,则 a2+b2+c2<3 B.若 a+b+c=3,则 a2+b2+c2<3 C.若 a+b+c≠3,则 a2+b2+c2≥3 D.若 a2+b2+c2≥3,则 a+b+c=3
研一研·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数学选修一课件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

数学选修一课件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
若A=B,则p,q互为充要条件
若A B且B A,则p既不是q的充分条 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
其中p:A={x|p(x)成立},q:B={x|q(x)成立}.
知识点三 简易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真假判断
可以概括为口诀: “p 与 綈p” 一真一假, “p∨q”一真即真, “p∧q”
一假就假.
p
否命题:若k≤0,则关于x的方程x2-x-k=0没有实数根.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关于x的方程x2-x-k=0没有实数根,则k≤0.真命题.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 1
写出命题“若 x-2+(y+1)2=0,则 x=2 且 y=-1”的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解 逆命题:若 x=2 且 y=-1,则 x-2+(y+1)2=0,真命题.
否命题:若 x-2+(y+1)2≠0,则 x≠2 或 y≠-1,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 x≠2 或 y≠-1,则 x-2+(y+1)2≠0,真命题.
解析答案
类型二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及应用
例2 下列各小题中,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f-x ②p: =1;q:y=f(x)为偶函数; fx
)
①p:m<-2或m>6;q:y=x2+mx+m+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四种命题的关系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若p,则q
若q,则P
若綈p ,则綈q
若綈q,则綈p
原识点二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直接利用定义判断:即若 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
条件.(条件与结论是相对的)

第一章+机械运动+章末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章末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D )
A.126km/h
B.70km/h
不同
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_____。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通过的路程

(1)相同时间内比较___________,通过路程______的运动得快。
所用的时间

(2)通过相同路程比较___________,所用时间______的运动得快。
2.速度
(1)意义:描述物体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分别测量出整个路程、前半段路程的距离及对应的时间。
顶端
①整个路程: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开始自由下滑,用秒表记录小车到达斜面底
端时需要的时间t1。
顶端
②前半段路程:重新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开始自由下滑,用秒表记录小车到达
斜面中点
_________时需要的时间t
2。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运动快慢
路程与时间
(2)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
(3)公式:__________。

3.6
(4)单位及换算:1m/s=____km/h。
3.直线运动类型
不变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______的运动。
变化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_____的运动。
2.参照物
标准
(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作为_______的物体。
(2)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
运动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章末复习课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章末复习课

因为a<1,所以2a<a+1,所以B≠∅.
画数轴如图所示.
由B⊆A知,a+1<-1或2a≥1.
即a<-2或a≥
1 2
.
由已知a<1,所以a<-2或
1 2
≤a<1,
即所求a的取值范围是a<-2或12≤a<1.
反思感悟
处理集合间关系问题的关键点 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 元素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需 要合理利用数轴、Venn图帮助分析.同时还要注意“空集”这一 “陷阱”,尤其是集合中含有字母参数时,要分类讨论,讨论时 要不重不漏.
跟踪训练3 已知集合M={(x,y)|y=3x2},N={(x,y)|y=5x},则M∩N中的元
素个数为
A.0
B.1 √C.2
D.3
联立yy==35xx2,, 解得xy= =00, 或xy= =5323,5, 因此M∩N中的元素个数为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若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同时q是p的必要不充 分条件; 若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同时q是p的充要条件. 2.掌握充要条件的判断和证明,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

反思感悟
解决集合的概念问题应关注两点 (1)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 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其元素表示的意义 是什么. (2)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是 否满足互异性.
跟踪训练1 (多选)已知集合A={0,m,m2-3m+2},且2∈A,则实数m的取 值不可以为
例5 命题:“∀x∈R,x2≠x”的否定是

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1》第一章章末复习课

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1》第一章章末复习课

知识梳理
二、函数章节核心考点
3.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法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2)掌握函数奇偶性的两种判断方法: 代数法:若f(-x)= -f(x),则f(x)为奇函数;若f(-x)=f(x),则f(x)为偶函数.
图象法: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3)单调性与奇偶性的关系: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
(2)已知函数y=f(x+1)定义域是[-2,3],则y=f(2x-1)的定义域是(
A.[0,]
B.[-1,4]
C.[-5,5]
D.[-3,7]
典例精讲:题型二:函数定义域问题
1 【解析】 (1)由题意得 1-x>0,, 3x-1≠0, 解得x<1且x≠3. (2)由-2≤x≤3,得-1≤x+1≤4, 5 故-1≤2x-1≤4,解得0≤x≤ . 2 【答案】(1)D (2)A
知识梳理
一、集合章节核心考点
2.集合的关系:子集、集合相等问题,子集的个数问题.
①若集合A有n个元素,则其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个数为2n-1.
② ∅的特殊性,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掌握用数轴求交集、并集的 方法,注意Venn图的运用.
典例精讲:题型一: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k- 1
2k+ 1 - 2
5 k- 1
2k+ 1
3 综上所述,k的取值范围为{k|k<- 或k>6}. 2
知识梳理
二、函数章节核心考点
1.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1)定义域是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集合. (2)对应关系f可以是解析式、表格、图象,对应函数的三种表示 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3)函数的值域由自变量和对应关系确定. 2.分段函数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复习课件(共37张PPT)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复习课件(共37张PPT)

0
12
34
56
-1
7 t/s
-2
-3
远离时间轴为加速,靠近时
间轴为减速
思考:v-t图象如图所示,代表物体做什么运动?
速 度
4 v/ms-1
物体的初速度

3

2
1
0
12
34
56
-1
7 t/s
-2 A: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3
思考: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思考:v-t图象如图所示,代表物体做什么运动?
速 度 图
2、下列描述中指时间的是 A.会议准备在什么时间召开 B.会议准备召开多长时间 C.主席在什么时间作报告 D.主席的报告预计多长时间
3. 小球从距地面5m高处落下,碰到地面反 弹 后,在距地面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 到被接住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
分别是( D ) A、7m、7m B、5m、2m C、5m、3m D、7m、3m
(1)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空间特征
联系 (2)都是过程量
(3)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大于相应的路程,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
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一位移所用 定
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

时间的比值.与一段时间或位移 义
对应
的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对应
a
v t
(3)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
物理量。 (4)单位: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2 (m·s-2)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一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解答与集合有关的问题时,应首先认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是数集还是点集,再进行相关的运算,以免混淆集合中元素的属性.
分清集合中的两种隶属关系,即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解答集合问题的先决条件,也是正确使用集合有关术语和符号的基础.应明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而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集体与集体的关系”.
例1 若集合P ={x |x 2+x -6=0},S ={x |ax +1=0},且S ⊆P ,求由a 的可能取值组成的集合.
解 由题意得,P ={-3,2}.
当a =0时,S =∅,满足S ⊆P ;
当a ≠0时,方程ax +1=0的解为x =-1a
, 为满足S ⊆P ,可使-1a =-3,或-1a
=2, 即a =13,或a =-12
.
故所求集合为⎩⎨⎧⎭
⎬⎫0,13,-12. 跟踪训练1 已知集合A ={x |log 2x ≤2},B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c ,+∞),其中c =______.
答案 4
解析 由log 2x ≤2,得0<x ≤4,
即A ={x |0<x ≤4},
而B =(-∞,a ),
由于A ⊆B ,如图所示,则a >4,即c =4.
题型二 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交集、并集和补集有如下性质:(1)A ∩A =A ,A ∩∅=∅,A ∩B =B ∩A .(2)A ∪A =A ,A ∪∅=A ,A ∪B =B ∪A .(3)A ∩(B ∪C )=(A ∩B )∪(A ∩C ).(4)A ∪(B ∩C )=(A ∪B )∩(A ∪C ).(5)A ∩∁U A =∅,A ∪∁U A =U .(6)A ∩B =A ⇔A ⊆B ,A ∪B =A ⇔B ⊆A .(7)∁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其中集合A 与集合B 为全集U 的子集). 例2 设集合A ={x |x +1≤0或x -4≥0},B ={x |2a ≤x ≤a +2}.
(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A ={x |x ≤-1或x ≥4}.
(1)∵A ∩B ≠∅,∴⎩⎪⎨⎪⎧ 2a ≤a +2,a +2≥4或⎩⎪⎨⎪⎧ 2a ≤a +2,2a ≤-1,
∴⎩⎨⎧ a ≤2,a ≥2或⎩⎪⎨⎪⎧
a ≤2,a ≤-12.∴a =2或a ≤-12. 故a 的取值范围是{a |a ≤-12
}∪{2}. (2)∵A ∩B =B ,∴B ⊆A ,有三种情况:
①⎩⎪⎨⎪⎧ 2a ≤a +2,
a +2≤-1,
得a ≤-3; ②⎩⎪⎨⎪⎧
2a ≤a +2,
2a ≥4,
得a =2; ③B =∅,得2a >a +2,a >2.
∴a 的取值范围是(-∞,-3]∪[2,+∞).
跟踪训练2 已知集合U ={x |0≤x ≤6,x ∈Z },A ={1,3,6},B ={1,4,5},则A ∩(∁U B )=________.
答案 {3,6}
解析 ∵U ={0,1,2,3,4,5,6},B ={1,4,5},
∴∁U B ={0,2,3,6},又∵A ={1,3,6},
∴A ∩(∁U B )={3,6}.
题型三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集合的运算有交、并、补这三种常见的运算,它是集合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进行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时,往往由于运算能力差或考虑不全面而极易出错,此时,数轴分析(或Venn 图)是个好帮手,能将复杂问题直观化,是数形结合思想具体应用之一.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检验端点值是否适合题意,以免增解或漏解.
例3 已知集合A ={x |0≤x ≤2},B ={x |a ≤x ≤a +3}.
(1)若(∁R A )∪B =R ,求a 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a 使(∁R A )∪B =R 且A ∩B =∅?
解 (1)A ={x |0≤x ≤2},
∴∁R A ={x |x <0或x >2}.
∵(∁R A )∪B =R .
∴⎩⎪⎨⎪⎧
a ≤0,
a +3≥2,
∴-1≤a ≤0. (2)由(1)知(∁R A )∪B =R 时,
-1≤a ≤0,而a +3∈[2,3],
∴A ⊆B ,这与A ∩B =∅矛盾.即这样的a 不存在.
跟踪训练3 若全集U =R ,集合A ={x |x ≥1}∪{x |x ≤0},则∁U A =________.
答案 {x |0<x <1}
解析 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如图所示.
则∁U A ={x |0<x <1}.
题型四 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用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受阻或寻求简单方法,从一种情况转化为另一种情况,也就是转化到另一种情境,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成功的思维方式.
例4 已知集合A ={x ∈R |mx 2-2x +1=0},在下列条件下分别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1)A =∅;(2)A 恰有两个子集;(3)A ∩⎝⎛⎭⎫12,2≠∅.
解 (1)若A =∅,则关于x 的方程mx 2-2x +1=0没有实数解,
所以m ≠0,且Δ=4-4m <0,所以m >1.
(2)若A 恰有两个子集,则A 为单元素集,所以关于x 的方程mx 2-2x +1=0恰有一个实数解,讨论:
①当m =0时,x =12
,满足题意; ②当m ≠0时,Δ=4-4m =0,所以m =1.
综上所述,m 的集合为{0,1}.
(3)若A ∩⎝⎛⎭⎫12,2≠∅,
则关于x 的方程mx 2=2x -1在区间⎝⎛⎭⎫12,2内有解,
这等价于当x ∈⎝⎛⎭⎫12,2时,求m =2x -1x
2=1-⎝⎛⎭⎫1x -12的值域,所以m ∈(0,1]. 跟踪训练4 已知集合A ={x |x 2-ax +a 2-12=0},B ={x |x 2-5x +6=0},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集合A ,B 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A ≠B ;②A ∪B =B ;③∅
(A ∩B )?若存在,求出
a 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解 B ={x |x 2-5x +6=0}={2,3},
由A ∪B =B ⇒A ⊆B ⇒A ∩B =A ,
又∅(A ∩B ),即∅A ⇒A ≠∅,
而A ≠B ,所以A ={2}(经验证A ≠{3}).
所以方程x 2-ax +a 2-12=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2. 由⎩⎪⎨⎪⎧ 2+2=a 2×2=a 2-12⇒⎩⎪⎨⎪⎧
a =4a 2=16⇒a =4,
此时A={x|x2-4x+4=0}={2}符合题意,故存在实数a=4同时满足题设中的三个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