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科学概论第3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可持续发展体系
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开发强渡小于 自然承载力 替代品开发速度
行动计划: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2. 中国环境保护战略.1992. 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1993. ——中国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国家方案.1993.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4.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问题与对策.1994. ——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1994. ——中国林业21世纪议程.1995.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1996.
(3)科技与环境 科技是改造、利用自然的手段 ——增强开发环境能力 ——改变环境组成、结构、物质循环 ——有利于保护环境 科技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1)组织层次 基本单元——区域 功能:行政、经济 地域:东部、中部、西部 经济体:长三角、珠三角、APEC 经济水平:发达、不发达 地形:山区、平原、湖摈 层次体系——系统、子系统:国家、省、市、县、乡(行政) 调控—— 区域内部规划、配置 区域分工、协调 区域联合、协作
(2)指标
生态需求指标(ER)—— 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人类活动强度指标(HAI)—— 全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发展指数(HDI)—— 收入、寿命、教育—生活质量指标(联合 国开发署创立) 持续发展经济福利模型(WMSD)—— 社会、经济全面评价,世行 资助(美) 调节国民经济模型(ANP)—— 考虑环境成本的绿色GDP 可持续发展模型(DSD)—— 中美学者研究,考虑发展中国家特点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张
原则 — 公平性 时间上理性分配 空间上平等互补 持续性 共同性 人类内部、人类—自然 互利共享 特征 —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换 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以改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环境伦理观 资源观 价值观 道德观
(3)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生存支持系统
发展支持系统
环境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智力支持系统
生存资源(水、气、土、生物) 农业投入 物能、资本 区域发展成本 区域发展水平 区域发展质量 区域环境水平 区域生态水平 区域抗逆水平 社会发展水平 社会安全水平 社会进步水平 教育 科技 管理
5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21世纪议程》 ——联合国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中国版 ——中国“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 ——二十章78个方案 战略目标
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
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 农 业可持续发展 工、 交、通信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源生产、消费 管理体系 科学技术 人类居住区 教育 消除贫困 人力资源 防灾减灾 卫生、健康 水资源、海洋 资源保护 土地、矿产 市场机 生物多样性 政府宏观调控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三同步”战略: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重点战略任务: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工业污染防治 集中控制、综合利用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集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能源利用率提高 生态农业 生态环境保护 造林 生物多样性保护 战略措施: 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 加强环境法制、环境管理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未来几代人的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首先强调经济发展 ——重视环境的承载能力 ——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化 ——环境退化的原因达成共识:社会、经济因素 ——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是国际社会的主要目标 ——可持续发展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接受 环境问题全球化 环境与发展不可分割,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3.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经济活动 发展 社会行为 人口 文化 科技 政治 道德
(1)经济与环境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产品 环境是经济的制约因素 负载有额律 经济是环境的主导 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生产水平影响环境 (2)人口与环境 人口激增是当代环境问题的根源 人处于环境中心地位,是开发环境的动力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制约因素 ——保持适度人口有利于开发环境、保护生态 ——计划生育是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