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近20多年来,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20世纪90年代的小规模、封闭式的网络学院在线教育模式,到MIT开放课程资源(Open Courseware,OCW)(包括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一直到现在的慕课。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知识传播和教育模式,慕课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慕课的不断发展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在进行着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

一、慕课及其特点

2008年,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创造了MOOC一词。Downes认为,慕课是一种参与者和课程资源都分散在网络上的课程,只有在课程是开放的、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这种学习形式才会更有效。慕课与传统课堂课程不一样,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规模、跨时空的学习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云计算技术和数据存储分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并发用户访问成为可能,十几万至二十万用户共同修读一门在线课程已是常态,身处世界各地,不同时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共同跟随主讲教学团队学习同一门课程。

(二)高度互动

互动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活动,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可以促进学习进程,提高学习的质量。在慕课平台,除了有论坛社区供学习者发表意见、探讨学业外,更有穿插在视频中的“即时问答(in-video quizz)”,以及开放性练习的“同业互评(peer-review)”,学习者在完成自己的开放性主观练习后,还需批阅多份其他学习者的作业,形成“亦学亦师”的良好效果,这也使大规模慕课中的主观开放性练习得以正常运行。

(三)大数据分析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教学团队或教学管理者可以透过系统记载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建立学习者学习行为模型,教学团队和教学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教学进程,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这是慕课区别于其他形式在线教育的非常重要的特性。

慕课的出现与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快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着慕课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实现。大数据技术,是慕课得以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技术支撑点。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多样和数据产生速度快三大特征。[1]慕课中涉及的大数据主要指学习者在慕课平台上产生的学习行为数据,系统对这类数据进行实时的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我们通过构建学习者学习行为模型,分析学习者已经发生的学习行为,并对其未来行为趋势进行预测,进而在实际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中,探索和改

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发生。[2]

慕课,不是简单地将课堂教学直接搬到互联网上,而是教育流程的再造。[3]在慕课环境下,课程的内容结构的重构、教学模式的重构、教师角色的切换、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线上线下教学环节的融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变更,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再造和重构。

二、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其本质就是依托慕课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简言之,就是线上学习、线下互动。目前大家讨论比较多的“翻转课堂”模式,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表现。鉴于学科特性、课程种类、培养模式的差异,基于慕课的教学模式会有不同的形态。

1. 以慕课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加入指定的慕课课程,在线完成所有的学习要求(包括但不仅限于课程视频、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