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见下表:
主题模块
教学项目
项目成果
课时分配
训练方法
历史与民俗宗教
“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搜集
专辑编写
8
本课程教学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建立“导游基础博客”平台,通过“博客”写作相关导游知识、模拟导游讲解等方式达到巩固导游基础知识的目的;通过旅游资源调查、景点考察、模拟导游室训练、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社会服务等途径来完成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3)互动情境教学
除此我们还大量采用互动情境教学,利用真实情境进行全真训练,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工作所需的职业态度。
(4)团队学习:在“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搜集、中国民族风情展示、旅游诗词楹联手册编写等教学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责任分工、有效沟通和相互信任。
(5)师生互动:通过教学提问、小组讨论、学生搜集资料交流、项目成果展示、网络学习互动等多种互动形式,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学。
3.教学手段:在《导游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大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1)利用数字化多功能模拟导游。精选导游基础知识的景观,营造出一种立体化、全息化的特定情境,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导游基础知识的可观性、艺术性和美感。在创设的环境中让学生学习知识,强化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例如把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难以直观到的资源形成、文化内涵通过课件充分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在融声像、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中,更有效地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1.由于部分旅游管理学生在中学是学理科的,历史文化知识相对而言较薄弱,而《导游基础》知识体系庞大,该课程内容涵盖了旅游、历史、宗教、建筑、文学、饮食等多个层面,在每一个知识面中又有若干个知识点,是旅游专业所有课程中综合度最高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构架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
2.该课程所覆盖的大部分是不涉及深刻意义的常识性内容,广泛地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部分知识学生虽然闻其事,但不知其详,学生认为它很简单,较易理解,却很难识记,知识的单调性、琐碎性与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相违背。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贯彻“以工作导向为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理念,确保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并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教学内容的设计遵循以Baidu Nhomakorabea原则:
一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
充分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对岗位能力需求的实际状况,根据这些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能力确定本课程主要为哪些职业岗位服务,主要培养学生的哪些岗位能力,从而确定课程的主题模块,确保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并切实可行。
2.课程教学目标
本着“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要能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旅游业常识;
(2)掌握中国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一般知识;
(3)熟悉导游工作相关的历史、民俗、地理、建筑、宗教、饮食、特产等基础知识;
(4)了解丝绸之路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
(1)仿真虚拟教学
仿即仿真虚拟教学,利用“模拟导游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为平台,采用语音、录像、图片、网络等多种虚拟方式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自我演练,提高学习效果。
(2)实战演练教学
演即实战演练,我们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旅游车上和旅游景区,这种方法现场感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带团能力。
而习即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去旅行社“跟团”顶岗实践;而赛即组织学生参加校园、酒泉市的导游技能大赛。
4.实践条件
我校多媒体教室,优美的校内旅游环境,能够满足导游岗位仿真实训的需求。另外校外实习基地(西汉酒泉胜迹、酒泉大法幢寺、花城湖风景区)布点合理,功能明确,能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职一年级学生,在开设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完《旅游概论》和《甘肃导游》两门课程,初步掌握了旅游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甘肃旅游资源。学生在学习《导游基础》这门课程中会遇到以下困难:
《导游基础》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地位和作用
“导游基础”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旅游文化知识、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岗位核心课程。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旅游概论》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共同构成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支撑性课程。
“丝路游”导游词设计
导游词设计
4
总计
68
3.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五个主题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要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特点合理安排,突出地域特色。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无论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实践能力的锻炼上都能有较大的提高。如下表:
模块
项目名称
实训地点
历史与民俗宗教
设计“甘肃民俗五日游”方案
六、教学考核
本课程改革了期末一张试卷的传统考核方式,实施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有效考核体系。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70%,终结性考核为30%。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常规(出勤、课堂提问、课堂纪律等)占10%、项目考核占30%(其中包括课堂训练20%、小组讨论5%、小组资料收集及其他活动5%),综合训练占30%。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期末的卷面考试。
2.教学内容整合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结合导游资格证书考试内容,按照“行业需求、岗位实用、课证一致、技能为主”的原则,在不改变《导游基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基于导游岗位技能对教学内容实行重组,进行模块化设计,确定了五个主题模块,根据导游服务人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结合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导游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教学项目,并将资格证书考核知识点和技能纳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行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另外采用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导游基础》作为辅助教材。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
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与导游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零距离。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仿—演—习—赛”的“零距离”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
为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基于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本课程采用以“快乐体验”为中心的综合教学法来解决以上问题。课堂教学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出讲授知识,如从“腊八粥”、“泼水节”、《西游记》等一些典故引出佛教;为便于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安排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和旅游景点参观,如学习中国的四大宗教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到酒泉大法幢寺参观,教师现场讲解,学生现场学习提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原本艰涩难懂的宗教知识的理解。
(2)采用微格教学手段。在创设的环境中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与运用,以音像资料、光盘、录像带等形式保存下来,学生可以通过回放看到自己的表情、表现,直观地听到自己知识运用程度。教师记录不正确之处,及时纠正,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及提高学习的兴趣。
(3)依托学校“数字校园”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等扩充性资料,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开放式网络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开展,自我测评提供了便利,可操作性强。
多媒体教室
“酒泉大法幢寺佛教之旅”实地讲解
酒泉大法幢寺
自然与人文景观
“世界遗产一日游”实地讲解
嘉峪关长城文物景区
“中国陵墓建筑一日游”实地参观
魏晋壁画墓
饮食与风物特产
中国风物特产在导游工作中的实景展示
多媒体教室
旅游文学艺术
景区旅游文学赏析
西汉酒泉胜迹
丝绸之路
设计“丝绸之路七日游”方案
多媒体教室
4.教材分析
七、教学改革的思路
教学理念的转变:由传统教学中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转变为理论+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做“三结合”的以实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课程结束时不再强调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而强调的是学生能做什么,会做什么;
教学内容的整合:由传统的学科体系下的、偏重于知识的课程内容转变为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
(1)能够搜集并撰写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的专辑,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导游讲解;
(2)能够运用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鉴赏、介绍旅游风景名胜的诗词、楹联、游记。
素养目标:
(1)使学生理解旅游基础知识对专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旅游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旅游事业的热爱;
(2)培养良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
二是以项目驱动为原则
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是需要通过实施一个个的项目来实现的。为了保证能力目标的实现,以项目驱动为原则,设计贯穿全课程的训练项目。
三是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能力为本位,知识目标服从、服务于岗位能力目标,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职业能力训练的过程之中,所以理论知识的设计以“必需、够用”为度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对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课程的建设对其它课程的建设起着引领、示范和基础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专业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加强学生对旅游业的深层理解有着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成为合格旅游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民族民俗
风貌展览
资料展览
8
宗教文化导游词设计
导游词设计
12
自然与人文景观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调查
调查报告
4
世界遗产名录调查
调查报告
4
中国古建筑文化
导游
导游词设计
10
饮食与风物特产
“中国美食”信息资源搜集
专辑编写
8
构筑“中国风物特产精品屋”
专辑编写
6
旅游文学艺术
旅游文学赏析
旅游诗词、楹联介绍
4
丝绸之路
五、教学微观设计
课程的重点:学生对导游基础知识的应用。
课程的难点:如何在应用导游基础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解决游客提出的各式问题。
重点、难点突破方法:
1.设计实践操作模拟情景,通过模拟讲解、实地讲解、模拟游客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与毕业生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知识能力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我们采用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导游业务》作为教材,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实用性。适合高职培养目标要求,与高职学生的程度相符合,而且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考试接轨,有利于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
(2)实践性。本教材内容丰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导游工作岗位所需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学后可直接运用于工作岗位。
教学方法的创新:由传统的讲授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驱动等多方式教学,力争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教学手段的转变:由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转变为学生和老师利用网络技术做支撑,把网络引进课堂。
考核方式的转变:由期末一张试卷的传统考核方式转变为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卷面考试为辅的开放式考核方式。
主题模块
教学项目
项目成果
课时分配
训练方法
历史与民俗宗教
“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搜集
专辑编写
8
本课程教学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建立“导游基础博客”平台,通过“博客”写作相关导游知识、模拟导游讲解等方式达到巩固导游基础知识的目的;通过旅游资源调查、景点考察、模拟导游室训练、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社会服务等途径来完成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3)互动情境教学
除此我们还大量采用互动情境教学,利用真实情境进行全真训练,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工作所需的职业态度。
(4)团队学习:在“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搜集、中国民族风情展示、旅游诗词楹联手册编写等教学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责任分工、有效沟通和相互信任。
(5)师生互动:通过教学提问、小组讨论、学生搜集资料交流、项目成果展示、网络学习互动等多种互动形式,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学。
3.教学手段:在《导游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大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1)利用数字化多功能模拟导游。精选导游基础知识的景观,营造出一种立体化、全息化的特定情境,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导游基础知识的可观性、艺术性和美感。在创设的环境中让学生学习知识,强化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例如把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难以直观到的资源形成、文化内涵通过课件充分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在融声像、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中,更有效地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1.由于部分旅游管理学生在中学是学理科的,历史文化知识相对而言较薄弱,而《导游基础》知识体系庞大,该课程内容涵盖了旅游、历史、宗教、建筑、文学、饮食等多个层面,在每一个知识面中又有若干个知识点,是旅游专业所有课程中综合度最高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构架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
2.该课程所覆盖的大部分是不涉及深刻意义的常识性内容,广泛地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部分知识学生虽然闻其事,但不知其详,学生认为它很简单,较易理解,却很难识记,知识的单调性、琐碎性与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相违背。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贯彻“以工作导向为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理念,确保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并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教学内容的设计遵循以Baidu Nhomakorabea原则:
一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
充分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对岗位能力需求的实际状况,根据这些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能力确定本课程主要为哪些职业岗位服务,主要培养学生的哪些岗位能力,从而确定课程的主题模块,确保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并切实可行。
2.课程教学目标
本着“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要能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旅游业常识;
(2)掌握中国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一般知识;
(3)熟悉导游工作相关的历史、民俗、地理、建筑、宗教、饮食、特产等基础知识;
(4)了解丝绸之路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
(1)仿真虚拟教学
仿即仿真虚拟教学,利用“模拟导游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为平台,采用语音、录像、图片、网络等多种虚拟方式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自我演练,提高学习效果。
(2)实战演练教学
演即实战演练,我们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旅游车上和旅游景区,这种方法现场感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带团能力。
而习即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去旅行社“跟团”顶岗实践;而赛即组织学生参加校园、酒泉市的导游技能大赛。
4.实践条件
我校多媒体教室,优美的校内旅游环境,能够满足导游岗位仿真实训的需求。另外校外实习基地(西汉酒泉胜迹、酒泉大法幢寺、花城湖风景区)布点合理,功能明确,能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职一年级学生,在开设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完《旅游概论》和《甘肃导游》两门课程,初步掌握了旅游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甘肃旅游资源。学生在学习《导游基础》这门课程中会遇到以下困难:
《导游基础》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地位和作用
“导游基础”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旅游文化知识、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岗位核心课程。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旅游概论》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共同构成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支撑性课程。
“丝路游”导游词设计
导游词设计
4
总计
68
3.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五个主题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要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特点合理安排,突出地域特色。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无论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实践能力的锻炼上都能有较大的提高。如下表:
模块
项目名称
实训地点
历史与民俗宗教
设计“甘肃民俗五日游”方案
六、教学考核
本课程改革了期末一张试卷的传统考核方式,实施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有效考核体系。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70%,终结性考核为30%。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常规(出勤、课堂提问、课堂纪律等)占10%、项目考核占30%(其中包括课堂训练20%、小组讨论5%、小组资料收集及其他活动5%),综合训练占30%。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期末的卷面考试。
2.教学内容整合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结合导游资格证书考试内容,按照“行业需求、岗位实用、课证一致、技能为主”的原则,在不改变《导游基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基于导游岗位技能对教学内容实行重组,进行模块化设计,确定了五个主题模块,根据导游服务人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结合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导游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教学项目,并将资格证书考核知识点和技能纳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行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另外采用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导游基础》作为辅助教材。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
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与导游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零距离。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仿—演—习—赛”的“零距离”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
为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基于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本课程采用以“快乐体验”为中心的综合教学法来解决以上问题。课堂教学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出讲授知识,如从“腊八粥”、“泼水节”、《西游记》等一些典故引出佛教;为便于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安排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和旅游景点参观,如学习中国的四大宗教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到酒泉大法幢寺参观,教师现场讲解,学生现场学习提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原本艰涩难懂的宗教知识的理解。
(2)采用微格教学手段。在创设的环境中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与运用,以音像资料、光盘、录像带等形式保存下来,学生可以通过回放看到自己的表情、表现,直观地听到自己知识运用程度。教师记录不正确之处,及时纠正,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及提高学习的兴趣。
(3)依托学校“数字校园”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等扩充性资料,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开放式网络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开展,自我测评提供了便利,可操作性强。
多媒体教室
“酒泉大法幢寺佛教之旅”实地讲解
酒泉大法幢寺
自然与人文景观
“世界遗产一日游”实地讲解
嘉峪关长城文物景区
“中国陵墓建筑一日游”实地参观
魏晋壁画墓
饮食与风物特产
中国风物特产在导游工作中的实景展示
多媒体教室
旅游文学艺术
景区旅游文学赏析
西汉酒泉胜迹
丝绸之路
设计“丝绸之路七日游”方案
多媒体教室
4.教材分析
七、教学改革的思路
教学理念的转变:由传统教学中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转变为理论+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做“三结合”的以实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课程结束时不再强调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而强调的是学生能做什么,会做什么;
教学内容的整合:由传统的学科体系下的、偏重于知识的课程内容转变为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
(1)能够搜集并撰写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的专辑,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导游讲解;
(2)能够运用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鉴赏、介绍旅游风景名胜的诗词、楹联、游记。
素养目标:
(1)使学生理解旅游基础知识对专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旅游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旅游事业的热爱;
(2)培养良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
二是以项目驱动为原则
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是需要通过实施一个个的项目来实现的。为了保证能力目标的实现,以项目驱动为原则,设计贯穿全课程的训练项目。
三是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能力为本位,知识目标服从、服务于岗位能力目标,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职业能力训练的过程之中,所以理论知识的设计以“必需、够用”为度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对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课程的建设对其它课程的建设起着引领、示范和基础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专业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加强学生对旅游业的深层理解有着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成为合格旅游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民族民俗
风貌展览
资料展览
8
宗教文化导游词设计
导游词设计
12
自然与人文景观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调查
调查报告
4
世界遗产名录调查
调查报告
4
中国古建筑文化
导游
导游词设计
10
饮食与风物特产
“中国美食”信息资源搜集
专辑编写
8
构筑“中国风物特产精品屋”
专辑编写
6
旅游文学艺术
旅游文学赏析
旅游诗词、楹联介绍
4
丝绸之路
五、教学微观设计
课程的重点:学生对导游基础知识的应用。
课程的难点:如何在应用导游基础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解决游客提出的各式问题。
重点、难点突破方法:
1.设计实践操作模拟情景,通过模拟讲解、实地讲解、模拟游客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与毕业生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知识能力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我们采用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导游业务》作为教材,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实用性。适合高职培养目标要求,与高职学生的程度相符合,而且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考试接轨,有利于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
(2)实践性。本教材内容丰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导游工作岗位所需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学后可直接运用于工作岗位。
教学方法的创新:由传统的讲授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驱动等多方式教学,力争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教学手段的转变:由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转变为学生和老师利用网络技术做支撑,把网络引进课堂。
考核方式的转变:由期末一张试卷的传统考核方式转变为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卷面考试为辅的开放式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