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常用穴位及主治功PPT课件
![最新常用穴位及主治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90e6b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1.png)
1)指寸定位法 我们常要用到的1寸:是以被取穴的人中指指 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 间的距离作为1寸。这个方法适用于四肢部位 腧穴的纵向比量和背、腰、骶部腧穴的横向 定位。
另一个方法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 度作为1寸。 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四肢的 取穴。 经常要用得3寸的取法:令患者将食指、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 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这个方法又叫一夫法适用于上下肢、下 腹部的直寸定位和背部的横寸定位。
▪ 2.寸的取法 相信平时爱看中医类的书籍,自己找找穴位 自我保健的人常常能在书上看到某某穴在某 个部位下几寸的说法,比如说关元穴:肚脐 直下三寸,那么要找准穴位,对这个“寸” 的
▪ 定义就一定要了解到,因为这个寸和我 们平时用尺子量的那个刻度是不一样的,
主要讲讲两种取这个度量单位“寸”的 方法。
▪ 取穴方法: 1.取穴须知 1)这个寸的丈量,每个人都是不一样 的,以被取穴的人为参照量,如果你要 给自己找穴位,用来做参照的就是你自 己哦。 2)按照标准取穴的方法,丈量到穴位 以后,还要记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 点按揉掐,看找到地方确实有酸麻胀痛 的感觉,才对,因为所有的方法都是死
的,但是人体却是活的,在具体的人体 上穴位可能会稍有偏差,所以如果按照 标准的方法找的点觉得不是很敏感,记 得在周边的地方再点揉按压,看是否有 反应,但不是说可以偏的很厉害,那说 不定就到另外的穴 主治: 头痛,头晕,脱肛,癫痫 2. 上星: 前发际正直上1寸 主治: 头痛,癫痫 3. 人中: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 界处
主治: 昏迷,休克,抽搐,腰痛 4. 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 咀嚼时咬肌降起最高点处
主治: 牙痛,牙关紧闭,面瘫
29. 定喘: 大椎穴旁开0.5寸 主治: 气喘,咳嗽 30. 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咳嗽,心悸 31. 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遗精,月经不调,水肿
另一个方法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 度作为1寸。 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四肢的 取穴。 经常要用得3寸的取法:令患者将食指、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 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这个方法又叫一夫法适用于上下肢、下 腹部的直寸定位和背部的横寸定位。
▪ 2.寸的取法 相信平时爱看中医类的书籍,自己找找穴位 自我保健的人常常能在书上看到某某穴在某 个部位下几寸的说法,比如说关元穴:肚脐 直下三寸,那么要找准穴位,对这个“寸” 的
▪ 定义就一定要了解到,因为这个寸和我 们平时用尺子量的那个刻度是不一样的,
主要讲讲两种取这个度量单位“寸”的 方法。
▪ 取穴方法: 1.取穴须知 1)这个寸的丈量,每个人都是不一样 的,以被取穴的人为参照量,如果你要 给自己找穴位,用来做参照的就是你自 己哦。 2)按照标准取穴的方法,丈量到穴位 以后,还要记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 点按揉掐,看找到地方确实有酸麻胀痛 的感觉,才对,因为所有的方法都是死
的,但是人体却是活的,在具体的人体 上穴位可能会稍有偏差,所以如果按照 标准的方法找的点觉得不是很敏感,记 得在周边的地方再点揉按压,看是否有 反应,但不是说可以偏的很厉害,那说 不定就到另外的穴 主治: 头痛,头晕,脱肛,癫痫 2. 上星: 前发际正直上1寸 主治: 头痛,癫痫 3. 人中: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 界处
主治: 昏迷,休克,抽搐,腰痛 4. 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 咀嚼时咬肌降起最高点处
主治: 牙痛,牙关紧闭,面瘫
29. 定喘: 大椎穴旁开0.5寸 主治: 气喘,咳嗽 30. 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咳嗽,心悸 31. 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遗精,月经不调,水肿
26个特效穴位 PPT课件
![26个特效穴位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3ddd36a76e58fafab003e8.png)
施术 C点揉摩法 ⑴体位:仰卧位。 ⑵部位:以C点处为十字中心,即胸肋处。 ⑶操作:术者以手掌指掌根,以C点处为十字线.从第1肋到12 肋分推到身体侧中线。余四指抱定胸部两侧,沿肋间隙, 由内向外分推各肋间隙至乳根平高处止,反复分推2—3分 钟。 ⑷要领: ①患者应自然呼吸,分推时两手指用力应均匀一致,轻柔 缓慢 ②青年女子可分推至乳中点处止。 ③术时有心胸舒适及轻爽感,术后呼吸舒畅,头脑轻松, 精神倍增。
胸骨点揉法 ⑴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住。 ⑵部位:自两侧锁骨头的内端中间胸骨中线 至C点处。 ⑶操作:在受术者呼气时,术者以拇指或四 指端从胸中线至C点,依次点揉,反复数次。 ⑷要领: ①点揉时,要随受术者呼吸,呼气时点吸气 时抬。 ②用力缓慢,均匀有力。
D
点
概述 ○ 部位 前正中线,脐上思寸处为D点。 ○ 参考资料 此点有腹壁上动脉、静脉,布有第7肋间神 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当胃幽门部),内应 胃中,即近于胃小弯处。因其部位所在, 故名“中脘”。中脘为胃之枢纽,故治胃 府诸病。以此为主。按太仓为纳谷之器, 在人身唯胃为然。
部位: 人体首 脑顶部正 中位置, 相当于两 侧耳廓尖 联线之中 点:
主治:头痛、头晕、中风、醒脑安神、肾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心烦郁闷、中风偏瘫、神经衰 弱、惊悸健忘等。 功效:开窍宁神、平肝息风、升阳固脱、理气清 带、补虚益气。 手法与反应:点、揉、切 施术: 一指托天法:以一食指端于患者头顶正中, 以上为天、为阳,以顶为天,A点而按之,称为 一指托天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垂直持续地 按1-2分钟,并同时轻按微颤,患者可觉从头顶向 背后有温热下散而达两腿,并有气感上提,操作 时取点要准,点托持续,点而啄之 ,不宜晃动, 捻转,此法主要用于气虚患者。点而不移,持久 至人有舒适感和传导感为宜,通畅气血,镇静止 痛。本法临床脏腑按摩有升阳举陷的作用。
中医科常见穴位PPT课件
![中医科常见穴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7ed12052ea551810a6878a.png)
百会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 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 治疗高血压、眩晕、血 管性头痛等。安神定志: 治心悸、失眠、健忘等 证
印堂
穴位于人体额部,当两眉头 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 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 疗失眠、头痛、鼻渊等病症。 主治病证:头痛,眩晕,失 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 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 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 血压、小儿惊风等。
曲池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 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 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 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 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 缘凹陷处。 1.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 2、有预防和改善老人斑、 皮肤粗糙 3、缓解高血压 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产, 孕妇禁用
内关
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 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 纹的中央,往上约两指 宽的中央。 1、帮助入眠,可调节 自律神经,改善胸痛、 心悸、盗汗,舒缓腹胀 感,治头晕目眩; 2、治疗心绞痛的穴位。
气海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 半 ,取穴时,可采用仰 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 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 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 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 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闭经、崩漏、带下、阴 挺、恶露不尽、胞衣不 下等妇科病证,腰痛、 食欲不振、夜尿症、儿 童发育不良等。
肾俞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 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范围: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膑 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 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 神经痛,肝炎,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 小儿舞蹈病等。
中医手部穴位培训课件
![中医手部穴位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4548b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b.png)
眩、站起来头昏眼花即可治愈。
中医手部穴位
12
合谷穴 : 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 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 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 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 一种简易找法: 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 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合谷穴的主治疾病为: 牙疼痛、牙龈疼痛、 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 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 斜、打嗝等。
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
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
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如
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压患处,而只在患
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中医手部穴位
2
外关穴: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 卧,俯掌的姿势,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 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 相对。
治疗喉咙痛、鼻塞的穴位及指压法
指压“尺泽”和“上尺泽”两处穴道。先将手臂上举,
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就是“尺泽”。
“尺泽”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
“上尺泽”。
指压时放松并将手腕伸直,然后一面深吸一口气一面
用食指和中指置于“尺泽”之上,再缓缓地一面吐气一面
强压6秒钟。其次再以同样要领指压“上尺泽”。如此交
中医手部穴位
6
列缺穴: 取此穴位时患者应正坐或仰卧,微 曲肘,侧腕掌心相对,列缺穴位于手腕内 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 处。
列缺穴的主治症状为: 指压列缺穴,可以使 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 等后遗症非常有效。
中医手部穴位
7
治痒穴: 取此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 穴姿势,治痒穴的具体找法: 在手腕放下时,从肩 膀凹洼,以垂直线而下,该线与胸口的水平线相 交处。
中医穴位ppt
![中医穴位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56b69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c.png)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
胃痛时,可以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按 摩,有助于和胃止痛、理气和中。
腹泻
腹泻时,可以选取神阙、天枢、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按 摩,有助于固肠止泻、调理脾胃。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对于急性炎症、恶性肿瘤、骨折等患者不宜 进行按摩。
05
02
按摩时要避开骨骼突起和瘢痕处,以免产生 疼痛。
04
按摩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保暖,避免吹风 和空调直吹。
06
按摩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感受, 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按摩方法和力度。
04
经络和穴位疗法应用
感冒和咳嗽
感冒
感冒时,可以选取大椎、风池、风门、合谷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按摩,有助于 疏风散寒、解表退热。
足太阴脾经
位置
足太阴脾经位于下肢内侧前缘,起始于足底涌泉穴,沿着下 肢内侧前缘,经过膝、踝,最终到达腋下的大包穴。
功能
足太阴脾经主要调节脾经的经气,治疗食欲不振、呕吐、腹 泻、水肿、痰饮、心悸等疾病。
03
穴位按摩手法和注意事项
按摩手法
指压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适中, 每次1-3分钟,以产生酸、麻、胀、 痛等感觉为度。
重要性和作用
重要性
中医认为,穴位是人体经络的节点,是气血流动的通道。通过对穴位的刺激 和调节,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作用
穴位在人体中具有多种作用,如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等 。同时,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还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消化、改善睡眠等 。
穴位疗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揉按法
用中指或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 2-3分钟,以产生酸、麻、胀、痛等 感觉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养生保健穴位应用PPT课件
![中医养生保健穴位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a5fad61eb91a37f0115ca7.png)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1)按摩:用中指或食指按揉此穴50-100次,初时
宜轻,以后逐渐加重。 (2)灸法:灸条温和灸至局部稍见红晕为度或隔姜
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
7.风池
〖定位〗在枕骨之下,后发迹正中上1寸旁开,胸锁 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要保健功能
〖主要保健功能〗具有散风熄风、通关开窍、松弛 肌肉的作用。可以防治感冒、头痛、眩晕、中风、 口眼歪斜、目赤痛、鼻渊、鼻出血、耳聋、颈项强 痛等疾病。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1)按摩:拇指指面按揉有沉胀感病向下腹发散。
(2)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 肤红晕发热为度。艾炷无疤痕灸或隔附子饼灸每次5 壮,每日或隔日1次,孕妇忌用。
3.气海
〖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主要保健功能
〖主要保健功能〗“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能 陪补元气,升阳补气,调理气机,益肾固精。为补 气要穴,是大补元气,总调下焦气机,养生保健的 要穴。
6.百会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 线的中点处。
主要保健功能
〖主要保健功能〗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 穴,有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之效 。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真气,调节心 、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 轻身延年。用于防治头痛、眩晕、中风、癫 狂、不寐、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 垂、久泄等。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1)按摩:双手十指自然张开,紧贴枕后部,以两
手的大拇指按压双侧风池穴,用力由后下向前上方 推压,稍感酸胀,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约13分钟。 (2)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5-10分钟。
8.肾俞
〖定位〗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个常用穴位PPT课件
![三个常用穴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440226763231126edb11bd.png)
四、上肢部常用穴位
曲池 [位置]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 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处。 [效能]祛风解表,清热利湿, 通经活络。 [主治]上肢关节疼痛,瘫痪, 麻木,高血压,高烧,过敏 性疾病,皮肤病等。
合谷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中点。 [效能]疏风,解表,镇痛,通络。
[主治]感冒,五官科,眼科疾病, 面神经麻痹,神经科疾病,各种 疼痛等。 内关 [位置]伸臂,仰掌,前臂内侧, 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效能]宁心安神,理气镇痛。 [主治]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 病,精神障碍,胃痛,呕吐, 各种疼痛等。
迎香: [位置]位于鼻翼旁0.5寸、 鼻唇沟中。 [主治]鼻炎、鼻塞、口眼 歪斜、面神经麻痹。
印堂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 人中: [位置]位于人中沟正中线 点(图2)。 上1/3与下2/3交界处。 [主治]头痛,眩晕,鼻 [主治]主治惊风、口眼歪 出血,鼻渊,小儿惊风, 斜、急性腰扭伤、精神 失眠。 病、中暑、休克、虚脱。 鱼际: 位于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眩晕、喉痛、胸背痛、 发热恶寒。
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 骨外侧约一横指。 [效能]平肝和胃,降逆和 中,通调经络。 [主治]肝胃不和,恶心呕 吐,胃痛,急性胃肠炎, 关节炎,下肢麻痹,半 身不遂等。
委中 [位置]腘窝横纹之中点。 [效能]泄热清肺,利腰 通络。 [主治]急性胃炎,呕吐,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关节炎,偏瘫,腰痛, 牛皮癣等症。
第三讲
30个常用穴位
第三讲
一、头面部常用穴位 百会 [位置] 在头顶正中线与 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效能] 开窍宁神,平肝 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 头痛,眩晕,高 血压,脱肛等。 睛明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 上方0.1寸处。 [效能]疏风清热,通络明 目。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 瘫。
中医常用穴位 ppt课件
![中医常用穴位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a30017b9d528ea80c77979.png)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 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 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 尿,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 性皮炎,高血压病
神门穴
❖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烦、惊悸、健忘、
失眠、神经衰弱等心与神志 病证。 ❖ 高血压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 热病 ❖ 胁肋痛,上肢痹痛
风池穴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即是
❖ 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
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 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5~0.8寸,
交点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
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 等 ❖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
关元穴
❖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脐下3寸
❖ 临床应用 ❖ 遗尿,遗精,小便频数,小便不通,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 产后出血,小腹痛,完谷不化,泄泻, 脱肛,中风脱证 ❖ 强健要穴---艾灸关元穴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 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涌泉穴
❖ 定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 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临床应用----养生保健 ❖ 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神门穴
❖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烦、惊悸、健忘、
失眠、神经衰弱等心与神志 病证。 ❖ 高血压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 热病 ❖ 胁肋痛,上肢痹痛
风池穴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即是
❖ 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
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 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5~0.8寸,
交点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
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 等 ❖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
关元穴
❖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脐下3寸
❖ 临床应用 ❖ 遗尿,遗精,小便频数,小便不通,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 产后出血,小腹痛,完谷不化,泄泻, 脱肛,中风脱证 ❖ 强健要穴---艾灸关元穴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 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涌泉穴
❖ 定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 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临床应用----养生保健 ❖ 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中医常见穴位护理课件
![中医常见穴位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c8b7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d.png)
在按摩或针灸等护理过程中,要掌握好力 度,不宜过轻或过重。
遵循补泻原则
根据病情和体质差异,采用适当的补泻手 法,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配合其他疗法
穴位护理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配合使用, 如拔罐、艾灸等,以提高疗效。
禁忌事 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孕期应谨慎进行穴 位护理,尤其是腰骶部和 腹部穴位。
避开破损皮肤
总结词
减轻头痛程度,缓解不适感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头痛时,可以按摩太阳、 百会、风府等穴位,以缓 解头痛程度,减轻不适感。
总结词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详细描述
失眠时,可以按摩神门、 安眠、三阴交等穴位,以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总结词
通过拔罐对穴位产生负压吸引,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VS
详细描述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的护理方法, 通过在穴位上拔罐,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罐具和时间,避免过 度吸拔导致皮肤损伤。
刮痧护理
总结词
用刮痧板或硬币等工具在穴位表面进行刮擦, 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总结词
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便秘时,可以按摩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位, 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艾灸护理
总结词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达到温 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详细描述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可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 祛邪,对于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艾灸时应选择 适当的穴位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遵循补泻原则
根据病情和体质差异,采用适当的补泻手 法,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配合其他疗法
穴位护理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配合使用, 如拔罐、艾灸等,以提高疗效。
禁忌事 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孕期应谨慎进行穴 位护理,尤其是腰骶部和 腹部穴位。
避开破损皮肤
总结词
减轻头痛程度,缓解不适感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头痛时,可以按摩太阳、 百会、风府等穴位,以缓 解头痛程度,减轻不适感。
总结词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详细描述
失眠时,可以按摩神门、 安眠、三阴交等穴位,以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总结词
通过拔罐对穴位产生负压吸引,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VS
详细描述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的护理方法, 通过在穴位上拔罐,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罐具和时间,避免过 度吸拔导致皮肤损伤。
刮痧护理
总结词
用刮痧板或硬币等工具在穴位表面进行刮擦, 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总结词
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便秘时,可以按摩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位, 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艾灸护理
总结词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达到温 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详细描述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可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 祛邪,对于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艾灸时应选择 适当的穴位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cf7b1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8.png)
15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16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25
选针、定位
现有的针的规格:短 针,1.0(2cm);长 针,1.5寸(4cm) 选针原则:一般腕踝 以下取短针,以上取 长针(eg:合谷、曲 池);肌肉丰满取长 针(eg:足三里、印 堂)
26
消毒
1、针具(非一次性的) 2、施术部位:定位,75%酒精,以针
刺点为圆心向外绕圈擦拭 3、施术者:洗手,75%酒精擦拭指腹、
22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像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失眠——百会、安眠 感冒——风池、大椎、神阙、曲池 肩颈、腰背酸痛——肩井、风池、列缺;天宗、委中、手
三里 脾胃虚——足三里、三阴交 痛经——三阴交、血海、归来 便秘——支沟、丰隆、足三里、气海;迎香
23
针 刺
24
针刺流程
1.选针、定位 2.消毒 3.进针 4.寻找针感 5.辅助手法 6.留针、出针
2
经络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 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阳、手足三阴。
自肺手太阴经中府起,抵肝足厥阴经期门终。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未小肠。 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同。
3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16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25
选针、定位
现有的针的规格:短 针,1.0(2cm);长 针,1.5寸(4cm) 选针原则:一般腕踝 以下取短针,以上取 长针(eg:合谷、曲 池);肌肉丰满取长 针(eg:足三里、印 堂)
26
消毒
1、针具(非一次性的) 2、施术部位:定位,75%酒精,以针
刺点为圆心向外绕圈擦拭 3、施术者:洗手,75%酒精擦拭指腹、
22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像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失眠——百会、安眠 感冒——风池、大椎、神阙、曲池 肩颈、腰背酸痛——肩井、风池、列缺;天宗、委中、手
三里 脾胃虚——足三里、三阴交 痛经——三阴交、血海、归来 便秘——支沟、丰隆、足三里、气海;迎香
23
针 刺
24
针刺流程
1.选针、定位 2.消毒 3.进针 4.寻找针感 5.辅助手法 6.留针、出针
2
经络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 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阳、手足三阴。
自肺手太阴经中府起,抵肝足厥阴经期门终。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未小肠。 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同。
3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穴位按摩》PPT课件
![《穴位按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cb532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e.png)
28
三、操作后
2.记录
•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穴位按摩后的客观 情况;
• 签名。
评价
• 患者是否自觉舒适,症状是否缓解 • 被按摩穴位是否潮红、皮肤微热,并酸麻肿胀等 • 患者是否自觉无其他不适或不良反应 • 穴位及按摩手法是否正确,体位是否合理。
注意事项
•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 2.根据按摩的部位和手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体位。 • 3.腰、腹按摩时,应先排尿。 • 4.孕妇禁用拍法、击法、按法等。 • 5.按摩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 • 6.根据医嘱选择不同的按摩介质。 • 7.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10次一个疗程。 • 8.小儿要有家属或护士陪伴。
常用穴位----后溪
定位:握拳,于第五掌指关节后缘,当手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处取穴。
功能:通络解郁,清热截疟。 主治:神经系统病症:癫、狂、痫,失眠,少儿麻痹,五官
科病症:耳聋、目赤、目翳等。其他病症:疟疾,热病, 小便赤涩,黄疸,头项强痛,目眩,盗汗等。 配穴举例:配天柱,主治颈项强痛,落枕;配翳风、听宫, 主治耳鸣、耳聋。 现代研究:用于头痛,发热,耳鸣,耳聋面肌抽搐,落枕, 疟疾,盗汗,户臂腿疼痛等。可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 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腰或颈部配合向患侧扭转,以打通经 脉,松解粘连。
适应症
• 骨外科疾病: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肩 周炎、软组织扭伤等。
• 普外科疾病:术后肠粘连、慢性前列腺炎、慢性 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乳痈等。
• 内科疾病:胃脘病、失眠、头痛、感冒、久泻、 中风后遗症、尿储留等。
适应症
• 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 产后耻骨分离症等。
1.定穴: 再次核对;遵医嘱确定腧穴部位及推拿手法。
三、操作后
2.记录
•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穴位按摩后的客观 情况;
• 签名。
评价
• 患者是否自觉舒适,症状是否缓解 • 被按摩穴位是否潮红、皮肤微热,并酸麻肿胀等 • 患者是否自觉无其他不适或不良反应 • 穴位及按摩手法是否正确,体位是否合理。
注意事项
•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 2.根据按摩的部位和手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体位。 • 3.腰、腹按摩时,应先排尿。 • 4.孕妇禁用拍法、击法、按法等。 • 5.按摩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 • 6.根据医嘱选择不同的按摩介质。 • 7.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10次一个疗程。 • 8.小儿要有家属或护士陪伴。
常用穴位----后溪
定位:握拳,于第五掌指关节后缘,当手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处取穴。
功能:通络解郁,清热截疟。 主治:神经系统病症:癫、狂、痫,失眠,少儿麻痹,五官
科病症:耳聋、目赤、目翳等。其他病症:疟疾,热病, 小便赤涩,黄疸,头项强痛,目眩,盗汗等。 配穴举例:配天柱,主治颈项强痛,落枕;配翳风、听宫, 主治耳鸣、耳聋。 现代研究:用于头痛,发热,耳鸣,耳聋面肌抽搐,落枕, 疟疾,盗汗,户臂腿疼痛等。可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 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腰或颈部配合向患侧扭转,以打通经 脉,松解粘连。
适应症
• 骨外科疾病: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肩 周炎、软组织扭伤等。
• 普外科疾病:术后肠粘连、慢性前列腺炎、慢性 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乳痈等。
• 内科疾病:胃脘病、失眠、头痛、感冒、久泻、 中风后遗症、尿储留等。
适应症
• 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 产后耻骨分离症等。
1.定穴: 再次核对;遵医嘱确定腧穴部位及推拿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肩頸酸痛的經穴刺激法
手背上食指與中指中間的頸項點。 或以拇指按於第七頸椎、中指屈起 所指的肩井穴。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17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18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19
肩頸酸痛的經穴刺激法
同時在此兩穴位作強刺激各四十九下, 大多能舒緩緊迫感。
2020/12/13
37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38
眩暈
無緣無故暈眩或坐下站起時發暈,可 能因症狀及發生地點不同而攸關性命。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39
眩暈
眩暈是因身體失去平衡所引起的症 狀。其原因有貧血、更年期障礙、 胃腸功能障礙等疾病所引起。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40
眩暈的經穴刺激法
對於眩暈之控制最有效的穴位是在手 背上無名指及小指交叉點稍上方之液 門穴及再往上方之中渚穴。
13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14
頭痛的經穴刺激法
用五支牙籤或以另一隻手的拇指指 尖及以無筆心的筆尖刺激。 孕婦並不適合隨便按壓、刺激合谷穴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15
肩頸酸痛
肩頸酸痛有許多形形色色的病因, 有頸椎骨刺,或手臂使用過度,更 有的是精神壓力所造成。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陳旺全醫師
29
高血壓
在國人過度享受大魚大肉的風氣助長 下,高血壓的青壯年發病人口日漸增 加。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30
高血壓症的分類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31
高血壓的經穴刺激法
預防與治療高血壓的主要穴 位為陽蹊 穴。合谷及落零五也是血壓反應區的 穴位,具有降低血壓的效果。
2020/12/13
主講:陳旺全醫師
中醫師高考典試委員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主治醫師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1
前言
E世紀社會愈趨多元開放,生活步 調愈來愈快,人們面對的身心壓力 均較過去來的沉重,但活動時間卻 愈來愈少。
相對之下,平時的身體保健便格外 的重要。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上光明穴位於眉毛中點上五分處。 以對準瞳孔為準。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24
眼睛疲勞的經穴刺激法
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揉上光明穴約四 十九下,即能使眼睛明亮動人而不疲 勞。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25
疲倦
因個人體質不同,有人夏日昏昏沉沉 、無精打采,有人一入寒冬手足冰冷 苦不堪言,其起因不外「精神壓力」 及「內臟虛弱」。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41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42
眩暈的經穴刺激法
若眩暈來得突然時,必須加強刺激這 二穴,若時好時患時,必須經常在此 兩穴施以艾灸或紅外線溫灸法。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43
感冒
大家都知道「感冒是百病之源」,但 是許多人往往為了工作的需要忽視感 冒的症狀。
2
前言
中醫注重「上工治未病」的預防醫 學觀念。
衛生署也強調「健康是你的權利, 保健是你的義務」。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3
前言
中醫藥及經穴健康按摩法是傳統醫 學的寶藏 。
是所有朋友們Βιβλιοθήκη 佳的保健利器。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4
常罹患的系統疾病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5
常見的症狀及經穴健康按摩法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26
疲倦的經穴刺激法
應付疲勞最有效的即是陽池穴。陽池 穴是控制淋巴腺和內分泌平衡的重要 穴位。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27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28
疲勞的經穴刺激法
經常按壓此穴位可增加血液循環,亦 可促進新陳代謝及增強體力之功效。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20
眼睛疲勞
現代人的工作、學習普遍使用電腦, 加上長期收看電視的習慣,使眼睛不 堪負荷,出現模糊、酸痛的症狀。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21
眼睛疲勞的經穴刺激法
消除眼睛的疲勞,使其炯炯有神的 穴位即為上光明穴。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22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23
眼睛疲勞的經穴刺激法
急性胃炎
發生原因多為攝取過多冰冷食物,或 吃了腐敗、難以消化的食物,以及飲 食過量、抽煙喝酒所造成的。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36
急性胃炎的經穴刺激法
抑制胃炎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是在 位於手掌中央稍下方的胃腸點,用筆 尖、牙籤、強刺激,直到急性胃炎發 作疼痛緩解為止。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陳旺全醫師
8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9
頭痛的惡性循環示意圖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10
頭痛的經穴刺激法
消除頭痛的穴位首推位於拇指 與食指交叉處之合谷穴或太陽穴 合谷即俗稱的「虎口」深處。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11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12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44
感冒
感冒的類型繁多,但大多是病毒所引 起的。感冒不僅會令人頭痛、鼻塞、 咽痛、流鼻水等症狀,也會引起支氣 管炎,腎臟障礙及心臟異常。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45
感冒
感冒對所有人而言,不僅容易交互傳 染,更因此而影響身體的健康,也有 不少人因忽視感冒,延遲治療而為之 喪命。
陳旺全醫師
32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33
高血壓的經穴刺激法
用力按壓或揉捏此三穴道,能達到降 血壓、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及防止高血 壓所併發之狹心症、腦中風等疾病之 功效。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34
急性胃炎
胃痛、胃痙攣最常突然發作。厲害 時會導致休克。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35
頭痛 肩背痛 眼睛疲勞 疲倦 高血壓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6
常見的症狀及經穴健康按摩法
急性胃炎 眩暈 感冒 腰痛 過敏性鼻炎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7
頭痛
許多人並無疾病卻深為煩人的頭痛 所苦,而因此做起事來無精打采、 精神恍惚,更有焦躁不安而影響了 人際關係。
2020/12/13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46
感冒
對於感冒應以早期治療為主,在流行 季節更應慎加預防。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47
感冒的經穴刺激法
治療及預防感冒最有效的經穴是手掌 的魚際、手腕的太淵、手肘的曲池三 穴。
2020/12/13
陳旺全醫師
48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