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失血性休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创伤失血性休克课件

创伤失血性休克课件

PPT学习交流
9
1、超声检查
1.1 怀疑躯干损伤的患者, 尽早行床边快速超声 检查 (Focussed Assessment Sonograph Trauma, FAST)检查明确有无腹部游离液体。
1.2 患者循环不稳定, FAST 提示腹腔内有 大量游离液体, 则需紧急外科手术止血治疗。 (等级1C)
2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病因分类
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
梗阻性休克(心外阻塞性)
血流动力学分类
PPT学习交流
3
还有一种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的
类型
特点
高排低阻型休克 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暖休克) ↓,BP ↓,脉压差↑
低排高阻型休克 心输出量↓,外周阻 (冷休克) 力↑,脉压差↓↓
低排低阻型休克 心输出量↓,外周阻
力↓ ,BP ↓↓
PPT学习交流
4
一、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定义
创伤性大出血指24 小时出血量大于或等于1 个血容量 ( blood volumes) 或3 小时出血量大于或等于0.5 个血容 量。
—欧洲指南
2007:严重创伤出血的处—
PPT学习交流
5
诊疗指南
失血性休克分级
原发病的有效治疗是失血性休克抢救 成功的基础。
PPT学习交流
19
1.止血与手术处理
PPT学习交流
20
1) 需要紧急手术止血的患者, 受伤与手术间 隔时间越短越好。( 等级1A)
PPT学习交流
8
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诊断
• 传统的诊断主要依据为病史、症状、体征,包括 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收缩压下降(<90mmHg 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或脉压差减少(< 20mmHg)、尿量<0.5ml/(kg·h)、心率>100/ min、中心静脉压(CVP)<5mmHg或肺动脉楔压 (PAWP)<8mmHg等指标。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全面的营养素支持。
04 手术治疗时机选择和术式探讨
手术治适应证和禁忌证分析
适应证
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若经过积极 的液体复苏等初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 仍不稳定或存在持续性出血等情况,应 考虑手术治疗。此外,对于需要手术修 复的损伤器官或组织,也应尽早进行手 术治疗。
VS
禁忌证
在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存在严重合并 伤或多发伤等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存在 较高风险,应谨慎评估手术利弊并做出决 策。同时,对于已明确无手术指征或无法 通过手术治疗改善预后的情况,应避免不 必要的手术干预。

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预测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证共识中推荐的治 疗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推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应 用,提高救治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深入探讨创伤失血性休 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 我国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水平的不断提升。
患者因高处坠落导致骨盆骨折和腹腔内出血,经MDT团队 评估后,决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止血和稳定病情, 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最终患者康复出院。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学科之间的交叉 融合,多学科协作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 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同时,随着人工 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多学科协作的 效率和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05
多学科协作在创伤失血性休克 中应用
MDT团队建设和运作模式介绍
MDT团队建设
建立包括急诊医学、外科学、重症医学、输 血科、麻醉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确保团 队成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 训和演练。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ppt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ppt
针对不同类型的创伤失血性休克,需要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重视特殊人群研究
针对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创伤失血性休克,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这 些人群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加强临床试验研究
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以验证现有推荐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更有 效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首要任务是快速止血,防止继 续失血。补充血容量是关键,通过输注等渗盐水、平 衡盐溶液等扩容剂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同时纠正 酸中毒,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可采用碳酸氢钠溶液。 抗炎免疫治疗可预防继发感染和免疫抑制。对于严重 伤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开腹探查、血管吻合等 。
03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 ppt
目录
• 指南背景和目的 • 指南主要内容解读 • 临床实践建议 • 指南解读总结 • 参考文献
01
指南背景和目的
指南背景和目的
指南的背景
•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临床危 机,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 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与护 理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 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指南,如《创 伤失血性休克指南》提供了治疗 和护理的推荐意见
如何优化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方案
补充血容量
根据失血量,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 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状态。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监测患者酸碱平衡状况,及时纠正代谢 性酸中毒,维持内环境稳定。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合理选用 血管收缩剂或血管舒张剂,以维持重要 脏器灌注压。
预防感染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针对创伤部位合 理选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加重病情。
临床实践建议
如何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断准确率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课件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课件
推荐根据TEG参数指导抗纤溶药物。(2C)一
旦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应停止使用抗纤溶药物。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
对于需要紧急逆转抗华法林治疗的创伤患者推 荐使用PCC(1B),当使用PCC无法止血时, 推荐使用FFB(1B)。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红细胞
目的:纠正贫血,提高携氧能力,保证组织氧供 。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创伤失血性休克与“致死性三联征”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诊断
• 创面广泛渗血 • 检测相关指标
( PT>18 s ;INR>1.5 或APTT>60 s) • 血栓弹力图
Brohi K,Cohen Mj,Davenpoa RA.Acute coagulopathy of trauma mechanism, identification and effect.Curt Opin Crit Care,2007,13(6):680—685.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止血与液体苏
• 传统观念: 快速输血和输液
足够的循环容量和组织灌注。
• 近年发现:
在未控制出血前给予积极的液体复苏会出现严重不 良后果。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止血与液体复苏
一项对52个动物实验进行系统回顾得出:
•液体复苏减少严重出血模型的死亡风险(RR = 0.48) •但增加较低严重出血的死亡风险(RR = 1.86)
• 在接受外科手术和创伤患者中,缺乏有力的长期安全性数 据。应认真权衡预期的治疗获益与长期安全性的不确定性, 并应考虑其他可行的治疗选择。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欧盟增加羟乙基淀粉溶液(HES)的禁忌症
• 对于HES溶液,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尽可能短的应用时 间。应持续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若达到合适的血液动力 学指标,应立即停止给药。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规范PPT课件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规范PPT课件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和生活上的支持,帮 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
评估外周循环状态,判断失血 量和休克程度。
止血与包扎技术应用
布或干净布料直 接压迫出血部位。
止血带止血
对于无法直接压迫止血的 四肢大出血,可使用止血 带。
包扎固定
对伤口进行包扎,减少污 染和进一步出血,同时固 定骨折部位。
疼痛控制与液体复苏初步措施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容量减少、心血管功能障碍和细胞代谢异常三个 方面。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使心输出 量减少,细胞代谢异常则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 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昏迷等严重症状。
05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早期康复介入时机和方法
早期康复介入时机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开始康复 介入,以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
VS
康复方法
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目标制定个性化方案 。
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重要性
心理干预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能经历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情绪,提高 康复信心。
纠正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血小板 等血液制品;应用止血药物,如氨甲 环酸等;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止血。
感染风险降低策略
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医源性感染;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 滥用。
处理
一旦发现感染迹象,立即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加强 感染部位的引流和换药处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ppt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ppt
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测、保 暖等支持治疗措施,维持重要 脏器的功能。同时,密切观察 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如何做好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流程
院前急救
在患者送达医院前,应进行初步 的急救处理,如止血、输液等。 同时,迅速将患者病情向医院方 面通报,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分级救治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取分 级救治原则。轻中度患者可先在 急诊室观察治疗,重度患者需及 时收入病房或ICU病房治疗。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 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指南背景和目的 • 指南主要内容解读 • 临床实践建议 • 指南更新与未来发展 • 结论与总结
01
指南背景和目的
指南的背景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临床 危机,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与 护理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指南,如《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提供了
如何优化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方案
快速补充血容量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迅速 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和休 克状态。可采用输血、输液等 治疗方法,同时监测中心静脉
压和尿 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加压 包扎、止血带等。若出血无法 控制,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高级生命支持
在复苏的同时,应尽快启动高级生 命支持,包括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 药物的应用。
损伤控制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应采取损伤控 制策略,包括早期止血、控制出血 和防止二次损伤。
团队协作
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急诊、 重症医学科、外科医生和其他相关 科室的紧密配合。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和展望
建议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尽早收入院,并接受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复苏应在早 期进行,并注意限制性复苏的策略;损伤控制应尽早实施,并采用多学科协 作的方式。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ppt课件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ppt课件

郑伟华等⒁两种液体复苏 效果比较
限制性液体复苏优于积极液 体复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到什么程度
• 方国美[17]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目标SBP、 MAP分别为9.31 kPa和6.65 kpa。
• 血压回升到70 mmHg左右,以防大量输液 使血压升高,反而加重出血[10,11]。
2009美国创伤患者院前液体复苏指南推荐[12]
• 10马威,张森煌.多发伤的一体化急救模式分析[J].齐齐哈尔医 • 学院学报,2005,26(6):623~624. • 11 刘玉仁,罗素琴,吕传柱,等.严重多发伤急救一体化探讨[J]. •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7):413. • 12杨自力,吴恒义.多发伤及其急救[J].创伤外科杂志,2004,6 • (1):75~ 77. • 13何忠杰,张宪,文字,等.链式流程急救复苏非手术严重创伤病 • 人的研究口].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2,22(7):395~396. • 14郑伟华,汪新良,徐华,等.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与积极液体复 • 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比较.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血
• 杂志,2007,2(9):9. • 15田甜,蒯丽萍,陈盛新,等.用于失血性休克的输液类药物的选 • 择研究.药学实践杂志,2008,26(2):123—125. • 14 吴耀建,曾岚,王文锋,等.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研 • 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2):135~136. • 15 余如平.创伤患者急诊手术中的静脉输液管理[J].解放军护 • 理杂志,2005,22(5):68~69. • 16乃远福.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Journal of Qiqihar Madi— • cal college,2005,26(9):1038—1039 • 17方国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探讨.护士进 • 修杂志,2007,22(13):1200—1201.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PPT课件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PPT课件
第11页,共17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消除引起休克的因素
控制出血 急诊医生应迅速制止外出血,首先迅速控制活动
性出血。对于小动脉、静脉出血,可用小血管钳或丝 线结扎。如有较大创伤面出血时,可用无菌纱布加压 包扎,并抬高患肢。深部较大动脉、静脉出血可用小 血钳夹闭出血点。四肢的血管出血可用止血带暂时止 血。并注意准确记录上止血时间,每间隔1 h开放止血 带5 min以防肢体坏死。夹闭时间,上肢不得超过1.5 h,下肢不超过2 h,有条件时进行清创术和止血。对 于胸腹腔内大出血,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立即进行 手术探查止血。
监测。
第7页,共17页。
2 要随时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和黏 膜及周围循环灌注情况
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实施急救处理, 有头部外伤者应同时监测瞳孔和意识的改变
第8页,共17页。
3 尿量的观察
准确记录每小时的尿量、颜色及比重,尿量是肾 脏灌注状况的反应,也是判断休克极为重要的指标。 休克患者常规留置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如果患者每 小时尿量在30 ml以上说明血容量已基本补充,休克缓 解可适当减慢输液速度。pH值在7~8之间,以防止血红 蛋白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测量尿比重是为了观察 肾功能的变化,正常尿比重为1.003~1.030,若在较长 时间内比重偏低则提示肾功能障碍。
第12页,共17页。
7处理原则
例如开放性骨折合并伤出血的患肢,处 理:原则上应迅速进行伤口清创。骨折部位 应妥善固定、制动,若为四肢长管骨干骨折 应用夹板固定并制动患肢;若为多根多处肋 骨骨折应给予宽胶布或肋骨带固定胸壁;若 为颈椎骨折应用颈托固定制动等。剧烈疼痛 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加重休 克,剧烈疼痛时给予适当肌肉注射杜冷丁或 曲马多等止痛药

失血性休克12-PPT文档资料

失血性休克12-PPT文档资料

休克的药物治疗
❖ B、酚妥拉明(phentolamine):为一种α受体 阻滞药,有对抗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 作用,能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周围血容量, 扩张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增加组织灌注量改 善微循环,并能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心输出 量。
休克的药物治疗
❖ ②吗啡受体拮抗药:盐酸纳洛酮(naloxone hydrochloride),为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药。
❖ 去除休克病因如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休克症状稍 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 止血。
一般护理
❖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 P、R、BP,每15~30min一次,并详细记录 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 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 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 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 量。
抢救与护理
❖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 度的缺氧,吸氧后要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肌 体的危害,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 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 气管引起窒息。
❖ 纠正酸中毒由于组织缺氧,体内的乳酸、丙酮酸蓄 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而定,选 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 2、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途中,病人头部的朝 向应与载他的交通工具(救护车、飞机等等)前进的 方向相反,以免由于加速作用导致病人脑部进一步 失血。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
❖ 步骤 具体抢救操作 第一步 A:简单压迫止血、固定骨折 B: 体位:卧床休息,保暖,头低位 C:同时嘱护士给予吸氧(大 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心电监护,并立即开 通 两路静脉通道 第二步 快速输液20~40ml/kg林格液或生 理盐水,及胶体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万玟) 100~ 200ml/5~10min; 第三步 A: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并书面告病 重;通知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叫总值班,简单汇报突发事件 B: 急查血常规、凝血全套、交叉配血或大便隐血、呕吐物隐血 C: 紧急备血(少浆血) 第四步 A:再次判断患者病情:生命体 征、神智、皮肤颜色、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等 B:查看血 常规报告,紧急输血; C:纠正酸中毒:液体复苏无效的严重 酸中毒则考虑碳酸氢钠125ml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 D:待休克 初步纠正后(BP>90/60mmHg),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手 术干预); E:因难以用暂时止血措施控制出血时(如严重骨 盆骨折),或限于技术等条件无法手术者, 及时书面告知患者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查结果制定个体化输血方案。
血液制品选择
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品 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进行选择,以维持患者生命体 征和内环境稳定。
输血反应监测
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 体征和输血反应,如发热、过敏反 应等,及时处理并调整输血方案。
手术治疗适应证和时机
适应证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创伤失血性 休克患者,应根据患者具体伤情 和手术指征进行评估,如内脏破 裂、大血管损伤等需要紧急手术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对于血压明显下降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以维持血压稳定,但需注意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对于伴有呼吸功能不全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 辅助呼吸以维持呼吸功能稳定。
营养支持治疗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应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治疗以促进康复。
介入性诊断技术
在必要时,可采用介入性诊断 技术如动脉造影等,以明确诊
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共识亮点总结
强调早期识别和干预
本次共识着重强调了早期识别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性,以及及时 采取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作用。
细化治疗流程
共识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流程进行了细化,包括液体复苏、输 血策略、止血措施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
监测血钾、血钠、血氯及酸碱 度等指标,维持内环境稳定。
影像学检查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
便捷、无创地评估心脏功能、 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等,有助 于诊断休克病因及监测治疗效
果。
X线检查
了解肺部情况,如有无肺水肿 、肺炎等并发症表现。
CT或MRI检查

《创伤失血性休克》课件

《创伤失血性休克》课件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
研究者们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细胞治 疗、基因治疗等,以期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提 供更好的救治手段。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
相关学术组织正在制定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实 践指南,以规范临床救治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 。
未来研究方向
基础研究深入开展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创伤失血性 休克的基础研究,探究其发病机制和 病理生理过程,为新治疗方法的研究 提供吸道畅通, 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控制出血
对明显的出血点进行止 血,如加压包扎、止血
带等。
液体复苏
在伤员血压稳定之前, 进行适当的液体复苏,
以维持血液循环。
康复指导
01
02
03
04
心理辅导
对伤员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面对创伤和康复过
程。
康复训练
根据伤员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
临床试验的广泛开展
跨学科合作加强
未来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医学 、生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资源,共 同推进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研究和治疗 。
未来需要开展更多大规模、多中心的 临床试验,以验证新型治疗方法的疗 效和安全性。
感谢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患儿因车祸导致骨折和内脏损伤,出现大量失血和休克症状。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救治需要 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方式。通过及时的止血、输血和手术治疗,患儿得以成功救治。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研究进展
1 2 3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的完善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 准不断得到完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外出血性休克和内出血 性休克,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失 血性休克。

2024版《失血性休克及抢救》PPT课件

2024版《失血性休克及抢救》PPT课件

03
失血性休克并发症防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低氧血症等。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 断。
防治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控制 感染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 2
临床表现 多个器官功能同时或序贯发生障碍。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 断。
定期组织多学科病例讨论和经验分享, 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 保患者得到全面、及时、有效的治疗。
探索新型治疗方法和手段
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失血性休克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 手段。
关注国际前沿技术动态,及时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
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失血性休克诊疗水平的提高。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外伤、手术、产后出血、 消化道溃疡、肝脾破裂等。
病理生理机制
01
02
03
失血后机体反应
失血后,机体通过神经和 体液调节,启动一系列代 偿机制以维持重要器官的 血液灌注。
微循环障碍
随着失血量增加,微循环 灌注不足,组织缺氧加重, 乳酸堆积,导致代谢性酸 中毒。
器官功能障碍
持续失血可导致多器官功 能障碍综合征(MODS), 表现为心、肺、肝、肾等 器官功能受损。
3
防治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器官功能支持,控制感染 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临床表现
01
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等。
诊断依据
02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创伤失血性休克》PPT课件

《创伤失血性休克》PPT课件
创伤失血性休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急诊科
休克
休克(Shock)
指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 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 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病理 生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症
休克恶化是一个从组织灌注不足发展为多器官功 能障碍至衰竭的病理过程
初始乳酸及连续乳酸检测是预测创伤患者死亡 率的可靠指标。
Abramson 等对多发伤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 观察研究, 评估了乳酸清除率与患者生存率的关 系。创伤后48 小时内死亡的患者( n=25) 未包括 在此研究内。余下的76 名患者, 比较了存活患者 及48 小时后死亡患者乳酸恢复正常的时间。24 小时内乳酸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2mmol/L) 患 者生存率为100%。如果乳酸在48 小时内恢复正常 , 则生存率降至77.8%, 乳酸高于2mmol/l 超过48 小时, 则患者生存率仅为13.6%。
1.止血与手术处理
1) 需要紧急手术止血的患者, 受伤与手术间 隔时间越短越好。( 等级1A)
创伤患者由于进行性出血需急诊手术止血, 受伤与手 术间隔时间越短, 患者生存机会越大。对失血性休克或严 重失血患者这一点尤为重要
2) 对出血部位明确的失血性休克, 如初期抢救措 施无效, 则需紧急行手术止血。(等级1B)
尽管CT 及腹腔灌洗诊断腹腔出血比B 超敏感度更高( 腹腔 灌洗为1.0, CT 为0.97) , 但CT 及腹腔灌洗均较费时, 且腹腔灌洗 为有创方法。
低血压患者( 收缩压低于90 mmHg) , FAST 检查显示腹腔内 为活动性出血, 经过初期补液治疗, 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 则可 能需紧急手术治疗。FAST 探及腹腔内液体达到一定量是紧急 手术的准确指征。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规范PPT课件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规范PPT课件
注意事项
使用抗凝溶栓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凝 血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 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疼痛控制策略
疼痛评估
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程度 和性质,为制定疼痛控制策略提供依 据。
镇痛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采用非药物镇 痛方法,如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 以缓解患者疼痛。
镇痛药物选择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和患者病情,选择 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 、阿片类药物等。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 抑郁等,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功能锻炼与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促进 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与评估
安排患者定期返院随访,评估康复效果和 调整治疗方案。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及时有效的救治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包括 快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 调等措施。
患者基础状况
并发症发生情况
患者年龄、体质、基础疾病等因素也会影 响预后。例如,年老体弱、合并严重基础 疾病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休克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等严重并 发症会显著增加病死率。
02
急救现场处理措施
快速评估伤情与出血部位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组织缺氧状 态。
3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如患者呼吸停止或极度困难,应立即进行人工呼 吸。
迅速转运至医疗机构
选择合适转运工具
01
根据患者伤情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如救护车、直
升机等。
保持患者平稳
02
在转运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平稳,避免颠簸和摇晃,以免加
重伤情。
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课件
12
欧盟增加羟乙基淀粉溶液(HES)的禁忌症
• 因脓毒血症(血液细菌感染)、烧伤或重症患者使用HES 溶液治疗后发生肾脏损害和死亡的风险增高,故HES溶液 不应再用于上述患者的治疗。
• HES溶液应仅用于治疗“晶体”溶液复苏效果不好的因急 性(突发)失血导致低血容量症(血容量降低)的患者。
➢ 6-氨基己酸的首剂量为100-150mg/kg,随后 1.5ml/kg.min。(2C)
➢ 推荐根据TEG参数指导抗纤溶药物。(2C)
一旦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应停止使用抗纤溶药物 。
精选ppt课件
18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
➢ 对于需要紧急逆转抗华法林治疗的创伤患者推 荐使用PCC(1B),当使用PCC无法止血时 ,推荐使用FFB(1B)。
•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避免使用
• 患者一旦出现肾功能不全,应停用HES
• 已有相关病例显示,使用羟乙基淀粉之后90天,仍然存在 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可能性,因此对于使用羟乙基淀粉的 所有患者,均应持续监测患者的肾功能至少90天
• 体外循环的开胸手术患者应避免使用羟乙基淀粉
• 一旦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应立即停用羟乙基淀粉
精选ppt课件
7
止血与液体复苏
病理生理:
➢使已形成的血栓因为血压的回升而被冲破,从而引发再次 出血。 ➢输入大量输入晶体和胶体时,凝血因子浓度和血液粘稠度 下降,导致出血倾向,引起出血加重。 ➢大量的输液会导致体温下降血液稀释,血液的携带氧能力 下降。
精选ppt课件
8
止血与液体复苏
建议:
➢出血控制优先于大量的液体复苏 ➢小容量、谨慎的复苏,采用容许性低血压作为限 制输液的指标 ➢MAP:40-60mmHg;SBP:80-90mmHg ➢桡动脉搏动易触及,患者精神状态可
• 目前,HES溶液禁用于肾功能损伤或肾脏替代治疗患者。 一旦发现肾脏损害,应立即停用HES溶液。在使用HES溶 液后,应监测患者的肾功能。
• HES溶液禁用于重度凝血障碍患者。一旦发现凝血障碍指
征,应立即停止使用HES溶液。在需要重复使用HES溶液
的情况下,应密切监测凝血参数。
精选ppt课件
14
止血药物
精选ppt课件
16
抗纤溶药物
➢ 氨甲环酸可以有效降低创伤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推荐尽早使用。(1A)
但如果延迟使用,其疗效将下降,甚至有害无益 (增加因失血致死的风险)。 ➢ 推荐氨甲环酸的首剂量为1g,10min内静脉滴注 完,随后以120mg/h泵注,维持8h。(1A)
精选ppt课件
17
抗纤溶药物
精选ppt课件
4
止血与液体复苏
• 传统观念: 快速输血和输液
足够的循环容量和组织灌注。
• 近年发现:
在未控制出血前给予积极的液体复苏会出现严重不 良后果。
精选ppt课件
5
止血与液体复苏
一项对52个动物实验进行系统回顾得出:
•液体复苏减少严重出血模型的死亡风险(RR = 0.48) •但增加较低严重出血的死亡风险(RR = 1.86)
•及时复苏组:在创伤现场即进行液体复苏(62%) •延迟复苏组:仅建立静脉通道,待回到手术室才开始 液体复苏(70%)
P=0.04
Bickel WH, et al. Immediate versus delayed fluid resuscitation for hypotensive
patients with penetrating torso injuries. N Engl J Med 1994;331:1105–1109
止血药物可减少出血,提高输血疗效,减少 血液成分的输注。
•抗纤溶药物
•凝血酶原复合物(1B)
•重组活化VII因子(2C)
•不推荐去氨加压素(2C)
•不推荐抗凝血酶浓缩物(1C)
精选ppt课件
15
抗纤溶药物
➢ 创伤出血患者,尽早使用。(2C)
➢ 推荐监测所有大出血患者的纤溶功能,对于明 确存在纤溶亢进的患者应给予抗纤溶药物。( 1B)
精选pof. Boldt
精选ppt课件
89篇文献 缺乏伦理委员会的认证文件 其中16篇文献 与HES130/0.4的研究有关
10
HES最悲惨的一周
2013. 2. 15-22
精选ppt课件
11
FDA给医生提出以下建议:
• 不要给成人危重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HES),这包括败 血症和ICU患者
Mapstone J, Roberts I, Evans P. Fluid resuscitation strategi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nimal trials.J Trauma 2003;55:571–589
精选ppt课件
6
止血与液体复苏
598例成年穿透性躯干伤合并低血压的病人:
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
精选ppt课件
1
血水之战
--解读“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
郭雅斐 2014年10月22日
精选ppt课件
2
引言
• 创伤的发生率增高 • 1-45岁首位死亡原因 • 早期死亡 :失血性休克
精选ppt课件
3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治疗原则
• 止血 • 保证组织灌注 • 提高携氧能力 • 纠正凝血障碍
• 或3h内丢失50%自身血容量; • 或成年人出血速度达到150ml/min; • 或出血速度达到1.5ml/kg.min。
精选ppt课件
21
红细胞
目的:纠正贫血,提高携氧能力,保证组织氧供 。
➢急性大量失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织氧供不 足(1A)。
• 在接受外科手术和创伤患者中,缺乏有力的长期安全性数 据。应认真权衡预期的治疗获益与长期安全性的不确定性, 并应考虑其他可行的治疗选择。
精选ppt课件
13
欧盟增加羟乙基淀粉溶液(HES)的禁忌症
• 对于HES溶液,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尽可能短的应用时 间。应持续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若达到合适的血液动力 学指标,应立即停止给药。
精选ppt课件
19
红细胞
目的:纠正贫血,提高携氧能力,保证组织氧供 。
➢急性大量失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织氧供不 足(1A)。
➢复苏后,HB<70g/L或HCT<0.21(1C)--维持在 HB70-90g/l,或HCT0.21-0.27。
精选ppt课件
20
大量失血定义: • 24h内丢失一个自身血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