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科学哲学_119208097.ppt097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塞尔现象学科学哲学
蒋劲松
1
教师联系方式
• 电邮:jiangjingsong999@yahoo.com.cn • 博客:从科学出发,何时能还家?
http://www.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 办公室:新斋235 • 电话:62794966-235
2
胡塞尔的现象学科学哲学
13
布伦塔诺的“意向性”概念
• 心理现象指的是表象活动本身,而物理现象则仅 是被表象的东西。心理现象是将物理现象包含于 自身之内的更复杂的一种现象 任何一种心理现象 或表象活动必然有一种物理现象所没有的内在的 双层结构,即表象过程、被表象的东西以及两者 之间的关系,而不管这种被表象者是否实际存在。
11
想要建立严格的、科学的哲学
• 胡塞尔认为哲学从一开始就想要成为一门 严格的科学,但不幸的是,一直到他那时 为止,哲学还根本不是这样一门严格的学 问。虽然有过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 和康德等人的努力,但哲学一直未找到一 个真正严格的起点。所以,“作为科学它 还没有开始”。
12
自然主义是罪魁祸首
在哲学研究中奠定具有普遍确定性的认识
基础。。
7
意向关系
• 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意识本身, 尤其是意向性活动或意向关系。意向关系 既包括意向作用(noesis), 又包括意向对象 (noema)。他认为,意向对象不是客观实体, 意向作用也不是经验性活动,它们分别是 聚结于 意向关系体内的特定方面。他主要 研究对象在意识中的 显现方式,即对象的 “透视性形变”、显现时的清晰度,以及 意向关系体的统一化作用。
8
先验自我
• 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最终 演变为更彻底的主 观先验唯心主义。目标是使现象学还 原深 化为“纯粹意识” 或 “纯自我”,以便使 知识的 “客观性”或确定性建立在纯主观 性的基础上。经过这 一还原,一切经验性 内容都将被排除,只留下“纯粹意 识”或 “先验意识”,包括所谓先验自我、意向 作用和 意向对象。他认为,先验自我是意 识和意向结构的最深 核心,同时也是推动 心理活动和引发知识结构的总根源。
• 胡塞尔现象学的简介 • 现象学在科学哲学上能有什么独特贡献? • 胡塞尔严格科学与自然态度 • 胡塞尔“生活世界”与自然科学
3
参考文献
•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 社, 1986
• 胡塞尔,《逻辑研究》,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
• 胡塞尔,《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倪梁康译,商务印 书馆, 1999
5
胡塞尔哲学思想的发展
• 可分为 3个时期:前现象学 时期(1900年以前)、 现象学前期(1901~1913)和现 象学后期 (1913年以后)。前两个时期主要是批评19世 纪 各种经验论的心理主义,发展布伦塔诺的意识意 向性 学说,建立了从个人特殊经验向经验的本质 结构还原的 “描述现象学”。他提出了一套描述 现象学方法,即通 过直接、细微的内省分析,以澄 清含混的经验,从而获得 各种不同的具体经验间的 不变部分,即“现象”或“现 象本质”。这一方 法又被称作本质还原法。
6
早期现象学
• 运用现象描述或本质还原法,从中获取较
直接、较真确的知识。胡塞 尔试图借助描
述现象学的悬置 (epoche )原则,将一切 有
关客观与主观事物实在性的问题都存而不
论,并把一 切存在判断“加上括号”排除
于考虑之外。这一 哲学立场既可避免当时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自然科学中流行的“自然主义”,又可避
免“精神科学”中的历史相对主 义,从而
• 原因在于人们还未能真正摆脱根深蒂固的“自然 主义”的态度。这种思想态度把我们认识的对象 和认识的可能性都视为现成给予的和不成问题的。 所以,这样的认识和思考从一开始就已经处在某 种前提规定的框架中,而缺少一种体验的和反思 的彻底性。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思维和它所依据 的经验不是一个真正的起点,也不可能有一个内 在严格的构成机制。因此,对于胡塞尔来说,找 到一个“无前提的开端”就成为一切抱有严格科 学“理念”的哲学探索的最重要的任务。而这个 “理念”或“观念”(Idee)只有在一门“纯粹 的现象学”或“现象学的哲学”中才能实现。
•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 :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 的观念》. 第一卷 ,李幼蒸译 ,商务印书馆, 2009
•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 学》,王炳 文译,商务印书馆, 2009
• 罗伯特·索科拉夫斯基 ,《现象学导论》,高秉江译,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1日
4
胡塞尔
• 胡塞尔,E. Edmund Husserl (1859~1938) 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 早年攻读数学、物理,1881年获博士学位, 1883年起在维也 纳追随德国哲学家、心理 学家F.布伦塔诺(1838~1917) 钻研哲学, 先后在德国哈雷、哥丁根和弗赖堡大学任 教, 1938年病逝于弗赖堡。
• 每一心理现象可以用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所说的对 象的意向性的(亦即心灵的)内存在 (Inexistenz),以及我们略为含糊地称之为对一 内容的指称、对一对象(不一定指实在的对象) 的指向、或内在的客体性这样的东西来刻划。
14
心理现象的特征
• 布伦塔诺断言:“这种意向性的内存在是 为心理现象所专有的。没有任何物理现象 能表现出类似的性质。所以,我们能够为 心理现象下这样一个定义,即它们都意向 性地把某个对象包含于自身之中”。
15
意向性作为阿基米德点
• 胡塞尔认为,从布伦塔诺刻划心理现象的“意向性”中可 以获得一种最终的严格性:找到一个无可怀疑、无所预设 的绝对确定性,并且在此确定性中发现某种可以构成客观 性的机制。
9
胡塞尔后期现象学
• 关注的中心课题是先验意识的构成 作用及 主体在其特殊视界内经验到的“生活世 界”。他认为,从个人生活世界向人类共 同世界的过渡,是通过 所谓“主体间关系 体”来完成的。
10
胡塞尔与弗雷格的“过节”
• 1891年胡塞尔发表了《算术哲学》一书, 对数学和逻辑的基础从意识心理的角度进 行分析。其“心理主义”的倾向遭到了现 代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弗雷格的批评。
蒋劲松
1
教师联系方式
• 电邮:jiangjingsong999@yahoo.com.cn • 博客:从科学出发,何时能还家?
http://www.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 办公室:新斋235 • 电话:62794966-235
2
胡塞尔的现象学科学哲学
13
布伦塔诺的“意向性”概念
• 心理现象指的是表象活动本身,而物理现象则仅 是被表象的东西。心理现象是将物理现象包含于 自身之内的更复杂的一种现象 任何一种心理现象 或表象活动必然有一种物理现象所没有的内在的 双层结构,即表象过程、被表象的东西以及两者 之间的关系,而不管这种被表象者是否实际存在。
11
想要建立严格的、科学的哲学
• 胡塞尔认为哲学从一开始就想要成为一门 严格的科学,但不幸的是,一直到他那时 为止,哲学还根本不是这样一门严格的学 问。虽然有过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 和康德等人的努力,但哲学一直未找到一 个真正严格的起点。所以,“作为科学它 还没有开始”。
12
自然主义是罪魁祸首
在哲学研究中奠定具有普遍确定性的认识
基础。。
7
意向关系
• 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意识本身, 尤其是意向性活动或意向关系。意向关系 既包括意向作用(noesis), 又包括意向对象 (noema)。他认为,意向对象不是客观实体, 意向作用也不是经验性活动,它们分别是 聚结于 意向关系体内的特定方面。他主要 研究对象在意识中的 显现方式,即对象的 “透视性形变”、显现时的清晰度,以及 意向关系体的统一化作用。
8
先验自我
• 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最终 演变为更彻底的主 观先验唯心主义。目标是使现象学还 原深 化为“纯粹意识” 或 “纯自我”,以便使 知识的 “客观性”或确定性建立在纯主观 性的基础上。经过这 一还原,一切经验性 内容都将被排除,只留下“纯粹意 识”或 “先验意识”,包括所谓先验自我、意向 作用和 意向对象。他认为,先验自我是意 识和意向结构的最深 核心,同时也是推动 心理活动和引发知识结构的总根源。
• 胡塞尔现象学的简介 • 现象学在科学哲学上能有什么独特贡献? • 胡塞尔严格科学与自然态度 • 胡塞尔“生活世界”与自然科学
3
参考文献
•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 社, 1986
• 胡塞尔,《逻辑研究》,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
• 胡塞尔,《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倪梁康译,商务印 书馆, 1999
5
胡塞尔哲学思想的发展
• 可分为 3个时期:前现象学 时期(1900年以前)、 现象学前期(1901~1913)和现 象学后期 (1913年以后)。前两个时期主要是批评19世 纪 各种经验论的心理主义,发展布伦塔诺的意识意 向性 学说,建立了从个人特殊经验向经验的本质 结构还原的 “描述现象学”。他提出了一套描述 现象学方法,即通 过直接、细微的内省分析,以澄 清含混的经验,从而获得 各种不同的具体经验间的 不变部分,即“现象”或“现 象本质”。这一方 法又被称作本质还原法。
6
早期现象学
• 运用现象描述或本质还原法,从中获取较
直接、较真确的知识。胡塞 尔试图借助描
述现象学的悬置 (epoche )原则,将一切 有
关客观与主观事物实在性的问题都存而不
论,并把一 切存在判断“加上括号”排除
于考虑之外。这一 哲学立场既可避免当时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自然科学中流行的“自然主义”,又可避
免“精神科学”中的历史相对主 义,从而
• 原因在于人们还未能真正摆脱根深蒂固的“自然 主义”的态度。这种思想态度把我们认识的对象 和认识的可能性都视为现成给予的和不成问题的。 所以,这样的认识和思考从一开始就已经处在某 种前提规定的框架中,而缺少一种体验的和反思 的彻底性。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思维和它所依据 的经验不是一个真正的起点,也不可能有一个内 在严格的构成机制。因此,对于胡塞尔来说,找 到一个“无前提的开端”就成为一切抱有严格科 学“理念”的哲学探索的最重要的任务。而这个 “理念”或“观念”(Idee)只有在一门“纯粹 的现象学”或“现象学的哲学”中才能实现。
•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 :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 的观念》. 第一卷 ,李幼蒸译 ,商务印书馆, 2009
•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 学》,王炳 文译,商务印书馆, 2009
• 罗伯特·索科拉夫斯基 ,《现象学导论》,高秉江译,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1日
4
胡塞尔
• 胡塞尔,E. Edmund Husserl (1859~1938) 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 早年攻读数学、物理,1881年获博士学位, 1883年起在维也 纳追随德国哲学家、心理 学家F.布伦塔诺(1838~1917) 钻研哲学, 先后在德国哈雷、哥丁根和弗赖堡大学任 教, 1938年病逝于弗赖堡。
• 每一心理现象可以用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所说的对 象的意向性的(亦即心灵的)内存在 (Inexistenz),以及我们略为含糊地称之为对一 内容的指称、对一对象(不一定指实在的对象) 的指向、或内在的客体性这样的东西来刻划。
14
心理现象的特征
• 布伦塔诺断言:“这种意向性的内存在是 为心理现象所专有的。没有任何物理现象 能表现出类似的性质。所以,我们能够为 心理现象下这样一个定义,即它们都意向 性地把某个对象包含于自身之中”。
15
意向性作为阿基米德点
• 胡塞尔认为,从布伦塔诺刻划心理现象的“意向性”中可 以获得一种最终的严格性:找到一个无可怀疑、无所预设 的绝对确定性,并且在此确定性中发现某种可以构成客观 性的机制。
9
胡塞尔后期现象学
• 关注的中心课题是先验意识的构成 作用及 主体在其特殊视界内经验到的“生活世 界”。他认为,从个人生活世界向人类共 同世界的过渡,是通过 所谓“主体间关系 体”来完成的。
10
胡塞尔与弗雷格的“过节”
• 1891年胡塞尔发表了《算术哲学》一书, 对数学和逻辑的基础从意识心理的角度进 行分析。其“心理主义”的倾向遭到了现 代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弗雷格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