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黔接壤地带地质灾害频发探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滇黔接壤地带地质灾害频发探因
《诗·小雅·十月之交》云:“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萃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矜之人,胡憯莫惩!”诗中写的地震有史实记载,《国语·周语》云:“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是岁三川歇,歧山崩。
”诗中“百川沸腾,山冢萃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的大特写令两千多年后的人读起来也感到惊心动魄。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31°
n,103.4°e)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让人们对地震这一恶魔有了更为触目惊心的直观感受。
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汶川地震遇难者人数已超过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
而地震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北川部分地区被堰塞湖水淹没,地震形成了34处堰塞湖危险地带,使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我国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带,频频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灾难。
各种地质灾害虽然具有各自形成、发展和致灾的规律,但该地区却形成了一个灾害系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原因
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带,正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
比较频繁,多地震火山。
世界两大地震火山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都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带正好接近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所以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破坏大,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深重的灾难。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加速了风化作用,又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突发创造了条件,从而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所以,不稳定的地质原因是该地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地形原因
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带,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很大。
如川滇两省西部的横断山区山河纵列,相间分布,山高谷深,横断了东西交通;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使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滇黔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地形崎岖,地表破碎,“地无三里平”。
起伏很大的地形,加剧了重力的作用,从而极易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从四川地震灾区电视画面上,我们看到巨大山体一个个醒目的滑坡断裂面露出它们狰狞的面孔,甚至还能听到滑坡发出的巨大轰鸣声。
房屋被毁,汽车被埋,很多鲜活的生命顷刻间陨落,这些次生的地质灾害成了地震最凶残的帮凶。
所以,地形原因是该地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的又一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三、气候原因
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干湿季分明,干季时降水稀少,物理风化作用加剧,山体表层由于强烈风化作用而导致碎屑物质增多;当暴雨集中的雨季来临时,在持续强降雨区,由于地形起伏大,沟深坡陡,在降雨作用下,不稳定的斜坡和斜坡上大量松散的碎屑物质极易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了大量群发性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
地震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冲入河道,阻塞河流水位抬升形成堰塞湖,伴随上游来水量的增多,以及暴雨的来临,水位会迅速上升。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由石头和山坡风化土组成,极易溃决,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灾,其破坏性不亚于地质灾害的破坏力。
所以,干湿季分明的气候对该地地质灾害系统的形成及对人民生命财产的破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该地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据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人为因素已成为该地区爆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体因素,其诱发率已上升到80%以上。
人为促成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表现在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和人为不合理的工程活动。
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这是泥石流加大的重要原因,该地区人多地少,为了多打粮食,毁林开荒对植被的破坏非常严重;人为不合理的工程活
动,如在山区修建铁路、公路时,对山坡实施高角度的开挖,导致山坡失稳,极易诱发滑坡等自然灾害;在矿区,尾矿和其他废弃物的任意堆放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当矿区一旦成为暴雨中心区时,就会形成泥石流灾害。
所以可以说该地地质灾害系统的形成,人类自己起到了“助纣为虐”的反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各种致灾因素不是互不相干,而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各种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掌握了致灾规律,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谋求人地协调,保护自然环境,就可以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的限度,让汶川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