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_概述及解释说明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74179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e.png)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门关键领域,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重视。
这些技术措施旨在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提供一套共同的指导原则。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介绍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首先,我们将讨论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其次,我们将强调统一技术措施的重要性;最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具体的统一技术措施,并给出相关实例。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阐明为什么建筑结构设计需要统一技术措施,并解释这些措施是如何应用于现实世界中的建筑项目中。
同时,我们也会对未来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总结主要观点和结果。
(注:正文内容请自行填写)2. 正文2.1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结构设计是指在保证建筑安全和结构稳定的前提下,以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为目标,通过对力学、材料学等科学原理的应用,进行建筑结构整体和细部的设计。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首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建筑结构设计必须始终以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
其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
要根据功能需求布置建筑主体骨架及其内部空间,并合理配置荷载传递路径和支承系统。
此外,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材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考虑施工方式、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设计应尽量简化结构形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在经济效益上也要做到可控可操作;而在可持续性方面,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2 统一技术措施的重要性统一技术措施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合理统一应用一系列的规范、标准和工艺等技术措施,以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和工程安全性。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统一技术措施有助于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遵循相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能够确保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强化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d123f5f767f5acfa1c7cd10.png)
结构一所统一技术措施一.总则:1.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2. 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地选择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3.设计中应采用各现行规范的最新版本。
4. 为保持统一,已经出图的户型,有复用时应以先出图者为准;底图中有手工修改部分,应在电脑图中同步修改后存档。
5.楼梯间禁止采用悬挑结构。
6.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00号,以下工程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属于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大型影剧院,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展览馆、会展中心;高度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7. 凡是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附录一规定范围内的工程,均属于超限建筑,应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8. 对于福建省以外的项目或环境类别特殊的工程,应注意相关规定,尤其是该省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越是高烈度区,要求就越严格。
二. 整体计算:2.1先用一个标准层计算,确定比较合理的梁、柱、剪力墙后再细化计算。
超限高层建筑先用3~4个标准层进行SATWE计算,确定比较合理的梁、柱、剪力墙后再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是否做弹塑性时程分析待具体工程定)。
2.2 计算程序:PMPK系列SATWE,2009年7月版。
PMPK系列TAT,2009年7月版。
PMPK系列PMSAP,2009年7月版2.3 整体计算参数:(1)总信息水平力与整体座标夹角:0.00混凝土容重:26钢材容重:78.00裙房层数:详单体转换层所在层号:详单体地下室层数:结构意义上的地下室层数结构材料信息:砼结构结构体系:按实际结构体系输入恒活荷载计算信息:模拟加载1风荷载计算信息:算地震力计算信息:算水平地震力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否(计算位移及周期文件时选是)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2)风荷载信息:地面粗糙度:C类(江滨工程按B类,外地工程按实际情况考虑)基本风压:福州按0.7KN/m2 (>60米按0.85KN/m2),福建省基本风压详附件一,外地的按规范分别取50年和100年重现期的值结构基本周期:计算后回代体形分段数: 1第一段体形系数:高宽比H/B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1.3,其他高层建筑按高规附录A计算。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f9ef8a40029bd64783e2c57.png)
结构专业初步计算统一技术措施一.设计依据1.本项目建筑总平面图、各专业条件图。
2.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3.甲方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暂无)。
4.现行规范规程(具体略)。
二.结构概况1.本项目规划地块位于北京长安街西沿线——石景山银河商务区,其北侧与万达广场相邻;为商务办公楼。
(1)地上4栋塔楼:其中2栋高端办公楼(A、B座),地上十九层,高度80米,为框架-核心筒结构;2栋创意办公(C、D座),地上十七层,高度72米,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2) A、B座完全断开,中间连接商业楼,三层,高度约15米,首层层高6.0米,二层层高4.5米,三层层高3.9米,框架结构;C、D座不断开,中间裙房为商业,二层,高度约11米,首层层高6.0米,二层层高4.5米,框架结构,适当布置剪力墙。
(3)地下共三层(局部地下二层)。
地下一层层高4.5m,为商业配套用房(可能为餐饮)、自行车库、物业管理用房等;地下二层层高3.6米,为停车库、设备用房;地下三层层高3.6米,为停车库、设备用房,并在本阶段考虑人防物资库;局部地下只有两层,上面为3~4米的覆土。
(4)A、B、C、D座屋面,裙房屋面,连接商业楼屋面有钢结构采光屋面,下部混凝土设计时,应注意钢结构的支座位置,并考虑充足的结构荷载;由于室外地坪北高南低,注意南侧地下室一层有部分出地面。
2. 地基基础【待定】:暂按天然地基、筏板基础考虑。
(3)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室内按“一类”设计,室内潮湿及带水房间结构按“二a类”设计,室外及地下结构按“二b类”设计。
3.4.自然条件(1)风荷载基本风压(50年):W0=0.45kN/m2基本风压(100年),用于结构高度60m以上的:W0=0.50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2)雪荷载基本雪压(50年):S0=0.40kN/m2(3)抗震设防有关参数拟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场地类别(暂定):Ⅱ类五.主要结构材料选用1.钢筋:普通钢筋采用HPB235、HRB335 、HRB400热轧钢筋。
结构专业统一标准和技术措施
![结构专业统一标准和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a26b44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f.png)
结构专业统⼀标准和技术措施龙洋国际结构专业统⼀标准和技术措施⼀、总则本⼯程所有单体的结构设计使⽤年限均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级。
⼆、建筑物主要部位的使⽤荷载风荷载及雪荷载:1、本⼯程主要部位的活荷载:酒店卧室,客厅,卫⽣间(2.5)厨房 2.0 酒店卫⽣间(有⽔冲按摩式浴缸) 4.0⾛廊,门厅(统⼀按办公餐饮取)(⼈流密集时取3.5)2.0屋⾯(不上⼈)0.5屋⾯(上⼈) 2.0消防楼梯,餐饮楼梯,商场楼梯 3.5商场 3.5商场卫⽣间有蹲坑8.0⾃⾏车库 2.0汽车停车库 4.0制冷机房8.0⽔泵房,变配电房10.0 消防车20.0餐厅的厨房 4.0健⾝房、KTV 4.0餐厅 2.5会议室 3.0浴室 2.5办公室 2.0 其余未尽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2、基本风压值:0.35 KN/M2(n=50年),地⾯粗糙度为B类;基本雪压值:0.25 KN/M2(n=50年)3、楼板下有管道通过的楼层增加0.5KN/M2活荷载;4、楼⾯静荷载、幕墙荷载及墙体荷载在荷载计算中计算三、结构体系及抗震设防:本⼯程所有单体抗震设防分类均为标准设防类(丙类),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场地类别三类,特征周期为0.45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
四、上部结构计算软件及输⼊参数主要计算软件:SATWESATWE输⼊参数:总信息 ..............................................总信息 ..............................................结构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混凝⼟容重 (kN/m3): Gc = 27.00钢材容重 (kN/m3): Gs = 78.00⽔平⼒的夹⾓(Degree) ARF = 0.00地下室层数: MBASE= 1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3加荷计算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向的风荷载地震⼒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向的地震⼒“规定⽔平⼒”计算⽅法: 楼层剪⼒差⽅法(规范⽅法)结构类别: 框架-剪⼒墙结构裙房层数: MANNEX= 0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 0 嵌固端所在层号: MQIANGU= 2 墙元细分最⼤控制长度(m) DMAX= 1.00 弹性板与梁变形是否协调是墙元⽹格: 侧向出⼝结点是否对全楼强制采⽤刚性楼板假定是地下室是否强制采⽤刚性楼板假定: 是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的从节点否计算墙倾覆⼒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否采⽤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层间位移算法结构所在地区全国风荷载信息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kN/m2): WO = 0.35 风荷载作⽤下舒适度验算风压(kN/m2): WOC= 0.35 地⾯粗糙程度: B 类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 Tx = 0.73 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 Ty = 0.73 是否考虑顺风向风振: 是风荷载作⽤下结构的阻尼⽐(%): WDAMP= 5.00风荷载作⽤下舒适度验算阻尼⽐(%): WDAMPC= 2.00是否计算横风向风振: 否是否计算扭转风振: 否承载⼒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系数: WENL= 1.00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 1各段最⾼层号: NSTi = 15各段体形系数: USi = 1.30地震信息 ............................................振型组合⽅法(CQC耦联;SRSS⾮耦联) CQC 计算振型数: NMODE= 18地震烈度: NAF = 8.00场地类别: KD =III 设计地震分组: ⼀组特征周期 TG = 0.45地震影响系数最⼤值 Rmax1 = 0.16⽤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值 Rmax2 = 0.90框架的抗震等级: NF = 2剪⼒墙的抗震等级: NW = 1钢框架的抗震等级: NS = 2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NGZDJ =不改变重⼒荷载代表值的活载组合值系数: RMC = 0.50 周期折减系数: TC = 0.85 结构的阻尼⽐ (%): DAMP = 5.00 中震(或⼤震)设计: MID =不考虑是否考虑偶然偏⼼: 是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是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符号: 否斜交抗侧⼒构件⽅向的附加地震数 = 0活荷载信息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从第 1 到15层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不折算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考虑结构使⽤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1.00------------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计算截⾯以上的层数---------------折减系数1 1.002---3 0.854---5 0.706---8 0.659---20 0.60> 20 0.55调整信息 ........................................梁刚度放⼤系数是否按2010规范取值:是托墙梁刚度增⼤系数: BK_TQL = 1.00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 = 0.85梁活荷载内⼒增⼤系数: BM = 1.0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BLZ = 0.60梁扭矩折减系数: TB = 0.40全楼地震⼒放⼤系数: RSF = 1.00 0.2Vo 调整分段数: VSEG = 1第 1段起始和终⽌层号: KQ1 = 1, KQ2 = 150.2Vo 调整上限: KQ_L = 2.00框⽀柱调整上限: KZZ_L = 5.00顶塔楼内⼒放⼤起算层号: NTL = 0顶塔楼内⼒放⼤: RTL = 1.00框⽀剪⼒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墙抗震等级⾃动提⾼⼀级:是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CPCOEF91 = 1.15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IAUTO525 = 1弱轴⽅向的动位移⽐例因⼦ XI1 = 0.50强轴⽅向的动位移⽐例因⼦ XI2 = 0.50是否调整与框⽀柱相连的梁内⼒ IREGU_KZZB = 0薄弱层判断⽅式:按⾼规和抗规从严判断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 NWEAK = 0薄弱层地震内⼒放⼤系数 WEAKCOEF = 1.25强制指定的加强层个数 NSTREN = 0配筋信息 ........................................梁箍筋强度 (N/mm2): JB = 360柱箍筋强度 (N/mm2): JC = 360墙⽔平分布筋强度 (N/mm2): FYH = 360墙竖向分布筋强度 (N/mm2): FYW = 360边缘构件箍筋强度 (N/mm2): JWB = 360梁箍筋最⼤间距 (mm): SB = 100.00柱箍筋最⼤间距 (mm): SC = 100.00墙⽔平分布筋最⼤间距 (mm): SWH = 200.00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 RWV = 0.25结构底部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 NSW = 0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配筋率: RWV1 =0.60梁抗剪配筋采⽤交叉斜筋时箍筋与对⾓斜筋的配筋强度⽐: RGX = 1.00设计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RWO = 1.00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有侧移梁端在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不作为刚域柱端在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不作为刚域是否考虑 P-Delt 效应:否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单偏压计算按⾼规或⾼钢规进⾏构件设计: 是钢构件截⾯净⽑⾯积⽐: RN = 0.85 梁保护层厚度 (mm): BCB = 20.00 柱保护层厚度 (mm): ACA = 20.00 剪⼒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规7.2.16-4: 是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是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否当边缘构件轴压⽐⼩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是是否按混凝⼟规范B.0.4考虑柱⼆阶效应: 否荷载组合信息 ........................................恒载分项系数: CDEAD= 1.20活载分项系数: CLIVE= 1.40风荷载分项系数: CWIND= 1.40⽔平地震⼒分项系数: CEA_H= 1.30竖向地震⼒分项系数: CEA_V= 0.50温度荷载分项系数: CTEMP = 1.40吊车荷载分项系数: CCRAN = 1.40特殊风荷载分项系数: CSPW = 1.40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CD_L = 0.70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CD_W = 0.60重⼒荷载代表值效应的活荷组合值系数: CEA_L = 0.50重⼒荷载代表值效应的吊车荷载组合值系数:CEA_C = 0.50吊车荷载组合值系数: CD_C = 0.70温度作⽤的组合值系数:仅考虑恒载、活载参与组合: CD_TDL = 0.60考虑风荷载参与组合: CD_TW = 0.00考虑地震作⽤参与组合: CD_TE = 0.00 砼构件温度效应折减系数: CC_T = 0.30地下信息 ..........................................⼟的⽔平抗⼒系数的⽐例系数(MN/m4): MI =30.00扣除地⾯以下⼏层的回填⼟约束: MMSOIL = 0回填⼟容重 (kN/m3): Gsol = 18.00回填⼟侧压⼒系数: Rsol = 0.50外墙分布筋保护厚度 (mm): WCW = 35.00室外地平标⾼ (m): Hout = -0.35地下⽔位标⾼ (m): Hwat = -20.00室外地⾯附加荷载 (kN/m2): Qgrd = 10.00五、主要结构特征参数的控制⽬标及指标1、检查周期的合理性;2、藕联计算时,扭转为主的周期应⼩于平动为主的周期的0.9倍;3、计算振型数应保证有效质量系数不⼩于0.9;4、层间最⼤位移与层⾼之⽐(不考虑偶然偏⼼)框架结构<1/550框架剪⼒墙结构<1/8005、楼层最⼤弹性⽔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之⽐不应⼤于1.5;(考虑偶然偏⼼);6、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限值:钢筋砼框架结构1/50; 钢筋砼框架剪⼒墙结构1/100;7、框架剪⼒墙应控制剪⼒墙承受的第⼀振型底部倾覆⼒矩的百分⽐不宜⼩于总剪⼒的50%;六、地基基础的计算1、采⽤JCCAD计算,⼀般仅考虑局部弯曲作⽤;2、主楼考虑采⽤CFG桩复合地基,基础采⽤筏板,裙房部分仅考虑天然地基,通过灰⼟垫层提⾼承载⼒,基础采⽤条基或筏基。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参考)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f8975f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c.png)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参考)xxx项目xxxxxxxxx公司xxxx.xx.xx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与配筋原则一、设计遵循的规范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含2015年局部修订)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含2016年局部修订)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8)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 15-101-2014)9)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 15-92-2013)10)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11) 广东省标准《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94-2013)12) 广东省标准《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121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1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018-2008)规范》二、主要设计参数1、风荷载1)基本风压2)地面粗糙度类C类, 体形系数µ s =1.30。
2、抗震设防要求及抗震等级1)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γo=1.0。
2)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场地类别为Ⅱ类,本工程结构计算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均为7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3)本工程各栋抗震等级见下表:4)主楼相关范围以内的地下室区域:地下一层结构抗震等级同地面结构第一层,地下二层及以下层的结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主楼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区域,地面一层结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或四级。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50eae6ca32d7375a417808c.png)
×××××××××项目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20××年×月×日××××××××××项目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1. 工程概况项目基地位于××省中南部偏西的××市××区距离××市中心约有 15 公里。
项目基地西 面依靠××村,东临××××,紧靠一座山丘(图 1.1)。
图 1.2 项目基地地图本工程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地下 ㎡,床位数 张,日门诊量 1500人次。
拟建设为具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的专科医院。
建成后将成为××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服务基地。
同时也将成为省××××示范基地。
本工程共分为 10 个子项,分别是区域总图、医疗大厅、门急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康 复楼、后勤楼、辅具楼、地下室、配套零星工程。
工程各子项基本概况详见表 1.1。
表 1.1 各子项工程概况表 子项 子项名称 地下010 医疗大厅020 门急诊楼1层030 医技楼1层040 住院楼1层050 康复楼1层060 后勤楼1层070 辅具楼2层地上 4层 4层 5层 6层 5层 4层 1层层高 4.2m、3.8m 4.2m、4.5m 4.2m、3.8m 4.2m、3.8m 4.2m、3.8m 4.2m、3.8m 4.0m建筑高度上部结构形式主要柱网16.4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7.8m×8.4m20.1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7.8m×8.4m19.8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7.8m×8.4m23.9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7.8m×8.4m20.2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7.8m×8.4m16.4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7.8m×8.4m4.0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7.8m×7.512. 结构设计基本参数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详见表 2.1,结构设计风荷载、雪荷载详见表 2.2,结构抗 震设防的相关参数详见表 2.3,各子项抗震等级详见表 2.4。
结构专业设计统一措施
![结构专业设计统一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0b2d2d1240c844769eaeedf.png)
结构专业统计措施一、设计要求: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8层及8层以上工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余为丙级;22层以上为甲级。
建筑物抗震设防重要性类别为丙类,使用年限为50年。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等级为B级。
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05g,设计地震为第一组,Ⅲ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抗震等级为按规范取。
3、基本风压0.45KN/㎡,地面粗糙度B类。
(风荷载按50年重现期取值)高度大于60米时基本风压0.50KN/㎡(风荷载按100年重现期取值)。
4、雪荷载0.4KN/㎡,整体计算时不考虑。
5、结构方案、构件布置在满足建筑要求的同时尽量使室内空间“少梁无柱”,提高空间利用率。
6、钢筋砼结构的环境类别:基础及上部女儿墙、挑板等构件为二a类,其它部位为一类。
二、荷载1、使用荷载(KN/㎡)卧室、起居室 2.0厨房、门厅、楼梯间 2.0(高层消防疏散楼梯整体计算取2.0,构件计算取3.5,车库、商店楼梯取3.5)卫生间 2.0(整体计算)4.0(楼面承载力计算)阳台 2.5入户花园 5.0上人屋面、露台 2.0不上人屋面 2.0地下汽车车库 4.0机房 7.02、楼面荷载(KN/㎡)板面细石砼 0.03X22=0.66板底抹灰及吊顶 0.5结构层 0.1X25=2.53、屋面荷载(KN/㎡)a、上人平屋面、露台10mm厚铺地缸砖: 0.01X21=0.2140mm厚细石砼: 0.04X25=1加气砼找坡(考虑不均匀分布):1.0水泥砂浆找平: 0.02X18=0.36板底抹灰及吊顶 0.53.1b、非上人平屋面40mm厚细石砼: 0.04X25=1加气砼找坡: 0.08X7=0.56水泥砂浆找平: 0.02X18=0.36板底抹灰及吊顶 0.52.5c、砼雨篷20mm厚水泥砂浆: 0.02X17=0.34水泥砂浆找坡找平: 0.03X17=0.51板底抹灰: 0.02X17=0.341.24、承重墙(240厚灰砂砖)(KN/㎡)内墙混合砂浆 0.02X17=0.34承重多孔砖 0.24X14.5=3.48水泥砂浆 0.02X18=0.364.2半砖墙120厚灰砂砖 0.34X2+1.8=2.5(砌体结构计算结构容重取19)5、外墙填充墙(200厚KM1多孔砖)(KN/㎡)内墙混合砂浆 0.02X17=0.34多孔砖 0.20X15=3.0(0.1X15=1.5)水泥砂浆 0.02X18=0.363.7(半砖墙为2.2)若有外墙保温砂浆,则按15KN/m3计算计入。
初步设计结构专业技术统一措施
![初步设计结构专业技术统一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7aaf0214693daef5ef73dd7.png)
初步设计结构专业技术统一措施一、主要使用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J186-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DBJ/T15-46-2005二、主要技术参数安全等级:二级设计基准期:50年设计使用年限:50年环境类别:地下室三类、外露构件、天面构件、水池侧壁底板二a类、其余构件一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甲级抗震设防类别:幼儿园:乙类;其余为丙类;抗震等级:1#A B、2#E 、3#、4#、5#、7#B C、7#D楼为剪力墙:二级2#A、2#B、2#C、2#D、 6#、 7#E F、7#A楼为框支框架一级,裙楼框架柱:二级剪力墙:二级;2#D~2#E楼的商业裙楼为框架:三级;幼儿园为框架:二级;人防地下室抗力等级:常六级、核六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三、主要荷载取值1、楼、屋面附加恒荷载(不包括板自重)(KN/m2)⑴.标准层:1.5;⑵.屋面层:4.5;⑶.裙房屋顶花园(考虑300厚填土):8.5⑷.地下室顶板(塔楼架空、室外,考虑800厚填土)14;⑸.楼梯:6.0(含步级,按0板输); ⑹.卫生间(沉板400):7.0⑺.厨房(沉板100):3.5 填土容重:18 KN/m22、楼、屋面活荷载(KN/m2)住宅2.0、商场3.5、屋顶花园3.0、设备机房7.0、楼梯间3.5(含消防前室门厅,梯平台)、上人屋面2.0、不上人屋面0.5、地下车库4.0、消防车道20(按30吨消防车考虑)、非消防车道地下室顶板10(塔楼外)、地下室顶板5(塔楼架空)。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两篇)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da03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c.png)
引言概述:结构设计是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统一技术标准和提高施工效率,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统一技术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二),旨在帮助设计师和施工方了解并正确应用这些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工程的优化效果。
正文内容:一、基础处理1.地基勘察:在进行结构设计前,进行详细的地基勘察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地质勘察和地下水位勘察,以便合理评估地基承载能力和地下水对结构的影响。
2.基础设计:根据地基勘察结果,合理设计基础的类型和尺寸。
包括选定适当的基础形式、计算合理的承载能力和抗浮力等。
二、结构材料选用1.混凝土与钢筋:在结构设计中,合理选用混凝土和钢筋的性能参数和等级。
确保混凝土强度和密实性的合理控制,以及钢筋的抗拉承载力和抗腐蚀性能的充分考虑。
2.其他材料:如砖石、木材、玻璃等也需要根据具体工程需求进行选用。
考虑材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与混凝土和钢筋的协调使用。
三、结构形式选择1.框架结构:适用于大跨度、多层建筑,具有较好的刚性和抗震性能。
选择合理的框架节点连接形式和材料使用比例。
2.钢结构:适用于大跨度、高层、超高层建筑。
选用合理的钢材型号和防腐措施,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砖混结构:适用于小跨度、多层住宅建筑。
选用合理的砖与混凝土的配比和墙体厚度,以及合适的砌筑工艺。
四、施工工艺控制1.施工程序: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节点的顺利衔接和质量控制。
2.施工质量控制:对各工序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特别是混凝土浇筑和钢筋安装工序。
包括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控制,以及钢筋的尺寸和位置的准确测量和安装等。
五、工程验收与监督1.结构验收:在工程竣工阶段,对结构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包括强度检测、尺寸检测、设备安装的合格性等。
2.施工监督:由专门的监理机构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并及时指出问题和改进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剪力墙结构)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剪力墙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4664df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8.png)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剪力墙结构)25# 地块项目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一、工程结构概况本工程为25#地块项目,集住宅、商业及酒店于一体,场址位于云南省xxxxxxx。
1.结构形式:多层框架结构(3-4层);高层为1栋超高框筒结构,1栋高层框筒结构,8栋普通剪力墙结构。
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3.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
4.基本风压:0.30 KN/m2 ,体型系数:1.3,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5.场地类别:Ⅲ类,特征周期:0.65s ;6.抗浮设计水位:10米。
7.基础持力层为:桩基础二、结构材料1、混凝土·高层:墙、柱C60以下(根据计算需要,加强层采用统一标号,其上以3层为标准递减一个标号,但应结合位移比值确定)·框架梁、次梁、板、楼梯、基础 C30·多层:柱底部两层C35,上部C30地下室部分:采用S8抗渗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龄期可为60天。
地下室顶梁板 C30地下室挡土墙 C30地梁、底板、承台 C302、钢筋(钢筋全部采用HRB400)·墙、柱、梁纵筋 HRB400·梁纵筋HRB400·现浇板筋 HRB400·分布筋楼面Φ6@250 屋面Φ6@200·柱、梁箍筋 HRB400·墙身大样,屋面大样中的构造板筋 HRB400三、荷载取值1、填充墙:(KN/㎡)(卫生间和厨房适当加荷载增加0.3 KN/㎡)公共部位(仅针对塔楼范围内,楼电梯间内的隔墙,公共卫生间分隔墙等)的墙体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容重按8)写字楼:隔墙,分户墙等用ATR轻质隔墙2、阳台栏板(预制):3KN/m ,栏杆:2KN/m ;玻璃金属栏杆:1KN/m ;玻璃幕墙:1KN/㎡;3、楼屋面板荷载:1)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2)恒载:(按荷载计算书所理荷载)a.商业:1.5 KN/m2;b.客厅、餐厅、阳台:1.3 KN/m2;c.厨房、卫生间(不降板的):1.6 KN/m2;d.卧室及书房:1.1 KN/m2e.楼梯板(含自重,按投影面积,梯板厚大于150的情况另算):7.0 KN/m2;f.露台、屋面:3.5 KN/m2;g.斜坡瓦屋面:3.0 KN/m2;h.卫生间有降板的,回填高度内适当乘以系数扣除洁具和埋管的高度,回填材料按18KN/m3考虑,顶板有覆土的按18KN/m3设计;i.住宅公共部分:1.5 KN/m2;4、楼屋面活载·住宅楼面活载 2.0 KN/㎡·浴室、卫生间、涮洗室楼面活载 2.5 KN/㎡·写字楼面活载 2.0 KN/㎡·办公楼走廊活载 2.5 KN/㎡·商场楼面活载 3.5 KN/㎡·商场楼面活载(大空间商业预留荷载) 6.0 KN/㎡·已经分隔好的小铺不按此预留活荷载·不上人屋面 0.5 KN/㎡·上人屋面 2.0 KN/㎡·屋顶花园 3.0 KN/㎡·阳台活载 2.5 KN/㎡(可能密集3.5 KN/㎡)·配电室活载 2.0 KN/㎡·电梯机房活载 7.0 KN/㎡·楼梯间、前室活载 3.5 KN/㎡·水泵房活载 10.0 KN/㎡·变配电房活载 10.0 KN/㎡·发电机房活载 10.0 KN/㎡·车库活载 4.0 KN/㎡·室外地面附加活载 10.0 KN/㎡(计算挡土墙用)·消防车荷载根据覆土厚度进行折减,板跨情况范围按消防车道布置范围。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aeab7b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6.png)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结构统一技术措施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地点:设计范围:H1-1#、2#、3#,H1-4#、6#,H1-5#、7#,H1-8#、9#,H1-11#、12# ,H1-13#。
建筑功能:中试厂房及配套办公建筑层数及高度:H1-1#、2#、3#左侧部分为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总高22、800m,除各层均为5、7m;右侧部分为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两跨,共30m,柱距8、0m 、7、5m,檐口标高9、600m。
H1-4#为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总高22、800m,各层均为5、7m。
H1-5#为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单跨24、3m,柱距7、5m,檐口标高9、600m。
H1-6#为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总高22、800m,各层均为5、7m。
H1-7#为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单跨24、3m,柱距7、5m,檐口标高9、600m。
H1-8#、9#为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总高19、200m,各层均为4、8m。
H1-10#为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总高22、800m,各层均为5、7m。
H1-11#、12#上部侧两跨为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总高22、800m,各层均为5、7m;右侧为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两跨,共30m,柱距7、5m,檐口标高9、600m。
H1-13#为服务配套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首层高4、5m,其余各层高均为3、9m。
左侧4层,总高16、200 m;右侧七层,总高27、900m。
2.建筑结构得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得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物设计基准周期50年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得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基础设计等级:丙级3.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0、35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暂定)2.基本雪压:0、40KN/m2(暂定)3.抗震设防烈度:6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4特征周期为0、35S。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讲解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6e7b5c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5.png)
结构设计统⼀技术措施讲解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1 、荷载1.1 建筑结构设计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的规定取其相应值对承载能⼒极限状态和正常使⽤极限状态分别进⾏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设计。
1.1.1民⽤建筑楼⾯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应按表1.1的规定采⽤。
民⽤建筑楼⾯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时,应按实际情况采⽤。
2 第6项书库活荷载当书架⾼度⼤于2m时,书库活荷载尚应按书架每⽶⾼度不⼩于2.5kN/m2确定。
3 第8项中的客车活荷载只适⽤于停放载⼈少于9⼈的客车;消防车活荷载是适⽤于满载总重为300kN的⼤型车辆;当不符合本条的要求时,应将车轮的局部荷载按结构效应的等效原则,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
4 第11项楼梯活荷载,对预制楼梯踏步平板,尚应按1.5kN集中荷载验算。
5 本表各项荷载不包括隔墙⾃重和⼆次装修荷载。
对固定隔墙的⾃重应按恒荷载考虑,当隔墙位置可灵活⾃由布置时,⾮固定隔墙的⾃重应取每延⽶长墙重(kN/m)的1/3作为楼⾯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计⼊,附加值不⼩于1.0kN/m2。
1.1.2楼⾯活荷载补充规定1、医院建筑中布置有医疗设备的楼地⾯活荷载应按表1.2的规定采⽤。
有医疗设备的楼地⾯活荷载特殊⽤途房屋的楼⾯活荷载1、对于抗倾覆和滑移有利的永久荷载,其分项系数取0.8。
当活荷载的存在对结构有利时(例如在抗倾覆验算中,抵抗⽅⾯的活荷载),此类活荷载的分项系数也应取为零,也即不考虑该活荷载的存在。
2、⼀般民⽤建筑的⾮⼈防地下室顶板(标⾼±0.00处)的活荷载宜不⼩于4KN/m2。
当现浇楼板承受机器、设备的荷载时,直接承受该荷载的板跨,应按该荷载进⾏验算,并另加2 KN/m2的均布荷载。
另外应考虑机器设备维修时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
3、在计算底下室外墙时,⼀般民⽤建筑的室外地⾯活荷载可取5KN/m2(包括可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
设计院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设计院结构统一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ec4685fc850ad02de80417f.png)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目录一、总则 (1)二、荷载 (9)三、计算参数设置 (11)四、基础及地下室设计 (17)五、结构构件设计 (22)六、钢结构设计 (31)七、人防结构设计 (43)八、其他 (47)一、总则1、一般规定1.1设计原则1.1.1要精心设计。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并尽可能技术先进,以确保设计质量。
1.1.2设计前,必须对建筑物使用要求(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工程特点、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以及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1.1.3对所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等,要弄清设计意图及适用范围,以便正确选用。
当结构有部分分包时(如预应力、钢结构等),应有结构分包设计合同,分包单位应具备相应设计资质。
如分包设计使用本单位设计图签,工程设计人应对分包的图纸和计算进行审核,并负相应审核责任。
凡采用标准图、通用图者,应注意正确选用,如选用不当,由采用者负设计责任。
采用通用构件时,必须对各类构件之适用范围,应注意事项等,仔细了解清楚,以避免误用,造成安全问题。
1.1.4结构设计应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
在结构关键部位,材料要求严格部位、施工操作有一定困难部位,或将来使用上可能有变化部位,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安全。
1.1.5对于在已建成之工程上续建加层或改造之工作,应审慎进行,并遵守以下两条原则:1.凡在建成之工程未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者(即原设计未按抗震设计,或原设防烈度不够)应先按加层进行抗震加固及承载力的验算,再进行加层或改造(设计工作可同时进行),加层设计必须满足现规范要求;2.非本单位设计之工程,在接受加层的设计任务时,应对设计文件及工程现状仔细研究,在确保整个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可靠措施。
1.2 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1.2.1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要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因此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取50年。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2252c64cc1755270622083e.png)
前言近几年,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红红火火,但设计行业也进入了一种相对无序的竞争状态,大家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追求总产值。
由于任务多,时间紧,工作繁重,导致了作图不规范,技术、经济性不合理,图纸质量普遍下滑。
作为甲级设计单位,领导们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废弃过去的分散经营模式,确立集中经营模式,建立专业所,大大优化了院人力资源状况,为资源合理调配消除了阻碍,为院进一步做大做强铺平了道路。
对于结构专业,由于与施工现场接触频繁,而且结构部分图纸与建筑物的经济性、安全性息息相关,甲方非常重视,质量好的图纸也就给甲方和施工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所以提高图纸质量对提升公司品牌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为加强图纸设计质量管理,特组织设计人员编制了结构专业技术统一措施,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措施以现行规范、图集、手册为依据,并结合了施工验收的知识,希望结构专业设计人员遵照执行,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不断完善。
本措施主要是针对设计中常见问题所作的技术性总结。
暂不涉及预应力结构,木结构,型钢组合结构、加固改造等。
目录第一篇技术统一措施及作图要求第一章一般规定∙∙∙∙∙∙∙∙∙∙∙∙∙∙∙∙∙∙∙∙∙∙∙∙∙∙∙∙∙∙∙∙∙∙∙∙∙∙∙∙∙∙∙∙∙∙∙∙∙∙∙∙∙∙∙∙∙∙∙∙∙∙∙∙∙∙∙∙∙∙∙∙∙∙∙∙∙∙∙∙3 第二章结构计算∙∙∙∙∙∙∙∙∙∙∙∙∙∙∙∙∙∙∙∙∙∙∙∙∙∙∙∙∙∙∙∙∙∙∙∙∙∙∙∙∙∙∙∙∙∙∙∙∙∙∙∙∙∙∙∙∙∙∙∙∙∙∙∙∙∙∙∙∙∙∙∙∙∙∙∙∙∙10第三章模板∙∙∙∙∙∙∙∙∙∙∙∙∙∙∙∙∙∙∙∙∙∙∙∙∙∙∙∙∙∙∙∙∙∙∙∙∙∙∙∙∙∙∙∙∙∙∙∙∙∙∙∙∙∙∙∙∙∙∙∙∙∙∙∙∙∙∙∙∙∙∙∙∙∙∙∙∙∙∙∙∙∙∙∙∙∙17第四章基础∙∙∙∙∙∙∙∙∙∙∙∙∙∙∙∙∙∙∙∙∙∙∙∙∙∙∙∙∙∙∙∙∙∙∙∙∙∙∙∙∙∙∙∙∙∙∙∙∙∙∙∙∙∙∙∙∙∙∙∙∙∙∙∙∙∙∙∙∙∙∙∙∙∙∙∙∙∙∙∙∙∙∙∙∙∙19第五章竖向构件∙∙∙∙∙∙∙∙∙∙∙∙∙∙∙∙∙∙∙∙∙∙∙∙∙∙∙∙∙∙∙∙∙∙∙∙∙∙∙∙∙∙∙∙∙∙∙∙∙∙∙∙∙∙∙∙∙∙∙∙∙∙∙∙∙∙∙∙∙∙∙∙∙∙∙∙∙∙∙26第六章梁∙∙∙∙∙∙∙∙∙∙∙∙∙∙∙∙∙∙∙∙∙∙∙∙∙∙∙∙∙∙∙∙∙∙∙∙∙∙∙∙∙∙∙∙∙∙∙∙∙∙∙∙∙∙∙∙∙∙∙∙∙∙∙∙∙∙∙∙∙∙∙∙∙∙∙∙∙∙∙∙∙∙∙∙∙∙∙∙∙∙33第七章板∙∙∙∙∙∙∙∙∙∙∙∙∙∙∙∙∙∙∙∙∙∙∙∙∙∙∙∙∙∙∙∙∙∙∙∙∙∙∙∙∙∙∙∙∙∙∙∙∙∙∙∙∙∙∙∙∙∙∙∙∙∙∙∙∙∙∙∙∙∙∙∙∙∙∙∙∙∙∙∙∙∙∙∙∙∙∙∙∙∙41第八章板式楼梯∙∙∙∙∙∙∙∙∙∙∙∙∙∙∙∙∙∙∙∙∙∙∙∙∙∙∙∙∙∙∙∙∙∙∙∙∙∙∙∙∙∙∙∙∙∙∙∙∙∙∙∙∙∙∙∙∙∙∙∙∙∙∙∙∙∙∙∙∙∙∙∙∙∙∙∙∙∙∙44第二篇流水作业步骤及要求第九章流水作业步骤及具体要求∙∙∙∙∙∙∙∙∙∙∙∙∙∙∙∙∙∙∙∙∙∙∙∙∙∙∙∙∙∙∙∙∙∙∙∙∙∙∙∙∙∙∙∙∙∙∙∙∙∙∙∙∙∙∙∙46第十章与流水作业相配套的工作∙∙∙∙∙∙∙∙∙∙∙∙∙∙∙∙∙∙∙∙∙∙∙∙∙∙∙∙∙∙∙∙∙∙∙∙∙∙∙∙∙∙∙∙∙∙∙∙∙∙∙∙∙∙∙∙48附录A 结构设计规范、规程目录大全∙∙∙∙∙∙∙∙∙∙∙∙∙∙∙∙∙∙∙∙∙∙∙∙∙∙∙∙∙∙∙∙∙∙∙∙∙∙∙∙∙∙∙∙∙∙∙∙∙∙∙50附录B 结构设计图集目录大全∙∙∙∙∙∙∙∙∙∙∙∙∙∙∙∙∙∙∙∙∙∙∙∙∙∙∙∙∙∙∙∙∙∙∙∙∙∙∙∙∙∙∙∙∙∙∙∙∙∙∙∙∙∙∙∙∙∙∙∙∙∙∙41附录C 结构相关行政法规及行政条文目录大全∙∙∙∙∙∙∙∙∙∙∙∙∙∙∙∙∙∙∙∙∙∙∙∙∙∙∙∙∙∙∙∙∙∙∙41第一章一般规定一、结构主材:1.混凝土:1)受力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水平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不应大于C40;2)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应提出耐久性要求、外加剂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等等,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应进行试配试验,外加剂的应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要求,在设计文件中需明确膨胀率要求和干缩率要求。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fc392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5.png)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引言:在现代化的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结构的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可以确保建筑物和工程的稳定性、强度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概念结构统一技术措施是指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采用一致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以确保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的统一:通过统一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构设计的一致性和合理性,避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2. 施工方法的统一:采用统一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协调和配合,减少工期延误和施工失败的风险。
3. 材料的统一:采用统一的材料标准和质量要求,确保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一致的标准,避免由于材料差异引起的结构问题。
二、原理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建筑物和工程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强度和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的一致性:采用统一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结构设计的一致性,避免出现设计不合理或不协调的情况。
通过统一的设计方法,可以使建筑物和工程的结构更为稳定和安全。
2. 施工过程的协调性:采用统一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协调和配合。
通过统一施工过程,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矛盾,提高施工效率。
3. 材料的一致性:采用统一的材料标准和质量要求,可以确保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一致的标准。
通过统一的材料使用,可以减少由于材料差异引起的结构问题。
三、应用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1. 建筑物设计中的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采用统一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确保建筑物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通过采用统一的设计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桥梁工程中的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在桥梁工程施工中,采用统一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桥梁的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新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新](https://img.taocdn.com/s3/m/cf47f75bf121dd36a22d8242.png)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新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一.荷载楼面恒荷:地热荷载:面层作法1.4 KN/m2砼自重(容重)25 KN/m3板下抹灰0.4 KN/m2非地热作法:面层作法1.0 KN/m2砼自重(容重)25 KN/m3板下抹灰0.4 KN/m2卫生间和厨房带隔墙楼板附加的隔墙荷载:取隔墙每延米自重的30%作为均布荷载标准值计算且不小于1.0 KN/m2楼梯间恒荷6.5 KN/m2(梯段7.5 KN/m2)楼面恒荷不再计算二次装修荷载楼面活荷:居室:2.0 KN/m2卫生间和厨房2.0 KN/m2设浴缸和坐厕的卫生间活荷:4.0 KN/m2楼梯间:2.0 KN/m2消防楼梯间:3.5 KN/m2阳台2.5 KN/m2阳台栏板荷载在相应墙上加5.0 KN/m屋面荷载:坡屋面恒载:(2.5+板自重)x1.2不上人平屋面:2.5+板自重上人平屋面:3.3+板自重屋面活载:坡屋面活荷:0.7 KN/m2不上人平屋面:0.5 KN/m2上人平屋面:2.0 KN/m2二.材料钢筋:梁柱主筋采用HRB335。
板主筋、梁和柱箍筋采用HPB235.甲方有特殊要求时板筋可采用冷轧带肋钢筋,但大板块(跨度≥4.2m)及悬挑构件不可选用。
独立承台主筋采用HRB335,且满足0.15%最小配筋率。
砼:砖混结构中梁、板和构造柱均采用C20级。
下部基础采用桩基时,桩及承台梁均采用C25级。
底框层梁、板、柱和墙根据情况采用C30,C35.但基础尽量采用C25级。
底框架结构的地梁采用C25。
砌体:砖均采用MU10.砂浆1~3层采用M7.5,4~6层采用M5.0,或根据计算调整。
毛石基础采用MU30毛石,M5.0水泥砂浆。
三.构造柱构造柱设置根据抗震规范要求设置。
大洞口两侧设构造柱要求:内墙洞口≥2000mm时需设置,外墙洞口≥2400mm时需设置。
柱断面一般为240X240,但当外纵墙上纵横墙交接处及大洞口两侧所设构造柱合并为一个大构造柱时采用240X370,不合并时,纵、横墙交接处构造柱采用240X240,大洞口两侧构造柱可采用180X240。
建筑结构技术统一措施
![建筑结构技术统一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3cccc2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c.png)
建筑结构技术统一措施引言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统一措施来保证建筑结构技术的一致性。
这些措施旨在规范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建筑物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技术统一措施,包括设计准备、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等方面。
设计阶段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准备措施:1.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的设计规范、图纸和资料,熟悉项目的要求和约束条件。
2.地基调查:进行地质勘探和地基调查,了解地质条件和地基承载力,为结构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3.荷载分析:进行荷载分析,包括静态和动态荷载的计算和分析,确定结构的设计荷载。
4.结构类型选择:根据项目的要求和荷载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悬挑结构或者钢结构等。
5.设计参数确定:确定结构设计的参数,如截面尺寸、构件间距、钢筋配筋等,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设计准备阶段的工作,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构设计措施:1.结构分析:进行结构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2.结构布局优化:根据分析结果和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布局的优化,使结构在承受荷载的同时尽可能达到节约材料和空间的目的。
3.建模与验证:利用专业的建筑结构软件进行结构建模和验证,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4.结构细化设计:根据建模结果,进行构件的详细设计和计算,确定构件的尺寸和配筋,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材料选择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对结构的性能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材料选择措施:1.砖混结构:根据建筑的用途和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砖混结构材料,如砖、水泥和砂浆等。
2.钢结构:对于大跨度和高层建筑,可以考虑使用钢结构材料,如钢板、钢柱和钢梁等。
3.混凝土: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材料之一,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和强度等级。
结构专业作图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专业作图统一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05efcf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9.png)
结构专业作图统一技术措施经开区结构专业作图统一技术措施一、制图统一标准1、绘图环境采用探索者软件。
图中数字高度3mm(梁、板配筋字符可采用2.5mm),附注高度5mm,图名高度8mm,字体全部用探索者软件自带的字体。
本层以上的竖向构件在平面图中涂成40%的灰度色。
2、图中表达的内容较多,应在不同的层上绘制不同的对象,其中以下对象应绘制在不同的层:柱边缘线、墙线、梁线、钢筋(应分为三层板上筋、板下筋及其它剖面钢筋)、细部尺寸、轴线尺寸、图纸内的文字标注,图名等,不允许将所有的对象画在一层。
3、图纸比例:各层平面图用1:100,局部平面如楼梯间平面图、剖面图、井筒布置图等用1:50,大样原则上采用1:25;虚线采用hidden,点划线采用center2;图纸比例为1:100时,细实线线宽0.2mm,粗实线线宽0.4mm;板、梁、柱、墙主筋0.4mm,箍筋0.3mm;线型比例1000。
4、尺寸标注宜分3排,第1排为总尺寸;第2排为轴线间尺寸;第3排为次梁等的定位。
二、模型1、画梁、板、竖向构件配筋图之前,应生成相关计算书电子文件并保存,作为配筋、校对的依据。
计算书应与最终施工图模型一致。
2、绘图之前,应对模型进行检查,查看荷载有无缺漏。
三、模板图1、建筑布置不同的楼层以及结构竖向构件变化时、地下室顶板、筏板均应绘制结构的模板图,地上每张模板图均应有层高表。
绘制时奇偶层不同时应采用局部引出表示。
2、模板图应表示板厚、板面高差、梁截面尺寸、梁面高差,有高差处应绘制局部剖面,绘制板面留洞的定位尺寸、洞口大小、洞口加强处理,梁墙上留洞的定位尺寸,洞口大小,标高。
图中应注明洞口留设应配合建筑以及设备图纸施工。
3、楼板降标高的具体数值按建筑要求(暂定):建筑施工图1~3页。
楼板降标高处注意相应梁截面高度以及梁面标高,以保证梁宽大于墙厚时地面不露梁。
4、挑梁截面高度应满足1/5挑长(可做变截面),挑梁的偏心方向应保证不影响立面图,每张有此做法的梁图中应绘出挑梁钢筋锚入板的构造详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地点:设计范围:H1-1#、2#、3#,H1-4#、6#,H1-5#、7#,H1-8#、9#,H1-11#、12#,H1-13#。
建筑功能:中试厂房及配套办公建筑层数及高度:H1-1#、2#、3#左侧部分为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总高22.800m,除各层均为5.7m;右侧部分为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两跨,共30m,柱距8.0m 、7.5m,檐口标高9.600m。
H1-4#为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总高22.800m,各层均为5.7m。
H1-5#为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单跨24.3m,柱距7.5m,檐口标高9.600m。
H1-6#为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总高22.800m,各层均为5.7m。
H1-7#为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单跨24.3m,柱距7.5m,檐口标高9.600m。
H1-8#、9#为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总高19.200m,各层均为4.8m。
H1-10#为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总高22.800m,各层均为5.7m。
H1-11#、12#上部侧两跨为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总高22.800m,各层均为5.7m;右侧为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两跨,共30m,柱距7.5m,檐口标高9.600m。
H1-13#为服务配套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首层高4.5m,其余各层高均为3.9m。
左侧4层,总高16.200 m;右侧七层,总高27.900m。
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物设计基准周期50年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基础设计等级:丙级3.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0.35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暂定)2.基本雪压:0.40KN/m2(暂定)3.抗震设防烈度:6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4特征周期为0.35S。
(II类场地土,无液化)4.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基础及与土壤、水接触的梁柱为二(b)类,卫生间为二(a)类,其它为一类。
5.地基概况:主要为粉砂、粉质粘土、粘土,适合采用桩基。
经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约为800KN。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暂按120KPa考虑)6.地下水:主要受岩层地质根据水质分析试验结果,本工程场地地下水对砼及钢筋具有弱腐蚀性。
本工程地勘结果提供抗浮设计水位接近自然地面。
7.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详建筑图。
4.本工程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0.《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11《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以及其它相应的国家和黑龙江省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5.设计荷载:1)活荷载:办公、会议室2.0 KN / m2阅览室2.0 KN / m2健身房、多功能厅4.0 KN / m2走廊、门厅 3.5 KN / m2楼梯 3.5 KN / m2阳台 2.5 KN / m2卫生间2.5 KN / m2电梯机房7.0 KN / m2上人屋面 2.0KN / m2不上人屋面0.5KN / m2其它2.0 KN / m2厂房(生物医药、电子信息)8.0 KN / m2厂房(新能源)10.0 KN / m2厂房(综合)6.0 KN / m2活荷载折减系数:按荷载规范《规范》表4.1.2。
2)恒荷载:(梁板由程序自动计算)建筑面层(50mm) 1.0KN/m2设备吊挂荷载1.0 KN/ m2卫生间8.0KN/ m2楼梯间(板厚按0输入)8.0KN/ m2屋面做法:6 KN/ m2隔墙:外墙及内墙(200厚加气砼块容重不超过12 KN/m3)屋面,楼面上设备重量按实际条件考虑(空调基础,水箱等)6.结构选型:1)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门式刚架。
2)抗震等级:框架部分四级(高层建筑部分三级)3)楼屋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7.基础设计:1)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满足承载力设计的要求。
C30 混凝土。
2)基础形式:独立基础(混凝土部分均设拉梁暂定)。
8.主要构件尺寸:1)柱截面:500x500mm ,550x550mm,600x600mm,700x700mm2)梁截面高度:主梁700、800mm,次梁700、600、500、400mm。
3)板厚(mm):楼板,屋面板: 120(次梁分隔)9.计算方法:主体采用结构计算程序STAWE。
标准设防(丙类)建筑;按固定端在首层地面进行计算;对于特殊复杂构件用手算进行抗弯,抗剪,局部承压复核。
桩基采用手算,承台采用理正结构工具箱6.0版计算。
楼板按实际情况分单向板、双向板进行计算,并参考电算结果按塑性楼板配筋,边梁端支座按简支边,中间梁支座按固定边,并考虑相邻跨板的负弯矩平衡。
基础计算荷载应包括整体计算结果和覆土及承托首层内外隔墙的重量。
10.材料:1. 混凝土:基础垫层C15基础承台C30地上柱C40梁、板C30楼梯C30圈梁、构造柱、现浇过梁C25后浇带:采用高一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2.钢材:钢筋< ф12 HPB300(Ⅰ级钢)≥ф12 HRB400(Ⅲ级钢)刚架Q345B檩条、墙梁、系杆及支撑Q235B锚栓Q2353.焊条:E43、E504.高强螺栓:10.9S(M22)5.普通螺栓: 4.6S11.计算信息及参数: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容重GC=26.0钢材容重GS= 78.0水平力的夹角ARF=0.00当斜交结构的交角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构件方向水平地震力地下室层数MBASE=0或1竖向荷载计算信息:按模拟施工1—计算轴压比按模拟施工3—计算梁柱配筋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X、Y两个方向地震力计算信息多层:不计算;高层:计算X、Y两个方向特殊荷载计算信息不计算结构类别框架裙房层数MANNEX=0转换层所在层号:MCHANGE=层号含计算模型的地下室层数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是—计算周期、位移否—计算梁柱配筋风荷载信息修正后的基本风压WO=0.35地面粗糙程度B类结构基本周期(秒)T1=程序计算得出体形变化分段数MPART=1各段体形系数Usi= 1.3地震信息结构规则性信息:不规则(因程序未考虑规则结构的边榀放大)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连;SRSS非耦连)CQC耦连计算振型数:根据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为振型数足够取为12或9即可地震烈度NAF=6.0场地类别KD=2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特征周期TG=0.35框架的抗震等级NF=3活荷质量折减系数RMC=0.5周期折减系数TC=0.7是否考虑偶然偏心是—考虑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是---质量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时否---其它活荷载信息略调整信息中梁刚度增大系数BK= 2.0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T=0.8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0.55梁扭矩折减系数TB=0.40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RSF=1.0当输出结果剪压比不满足时,需放大0.2QO调整起始层号KQ1=0.2QO调整终止层号KQ2=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NTL=0顶塔楼内力放大系数RTL=1.0 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梁柱超配筋系数CPCOEF91=1.15 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IAUTO525= 1 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IREGU KZZB= 0 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NWEAK= 0配筋信息梁主筋强度IB=360墙主筋强度IW=360梁箍筋强度JB=360柱箍筋强度JC= 360墙分布筋强度JWH=360梁箍筋最大间距SB=100柱箍筋最大间距SC=100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SWH=200墙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RWV=0.25设计信息结构重要性系数RWO=1.0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有侧移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不作为刚域是否考虑P-δ效应否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角柱按双偏压验算梁保护层厚度(mm)BCB=35柱保护层厚度(mm)ACA=35是否按混凝土规范(7.3.11-3)计算柱计算长度系数否荷载组合信息略地下室信息无特殊构件补充定义:注意角柱,次梁与主梁连接尽端铰接其他:控制轴压比:0.9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0.9倍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位移<1/550位移比应<1.5,宜<1.212.构造措施:(除计算需要以外,一般均按下列规定进行设计)1、.梁:(1).框架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2.5%,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比不应大于0.35。
(2).梁上部纵筋净距≮30mm和1.5d,梁下部纵筋净距≮25mm和1.0d。
连续梁支座两侧的上部纵筋直径尽可能统一。
(3).箍筋最小直径:取8;梁宽≤250mm,二肢箍,梁宽≥300mm,四肢箍。
(特殊情况按计算结果配筋)。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2.0%时,箍筋直径最小用10。
(4).框架梁跨中按1/4支座钢筋面积配置,且拉通2根角筋。
(5).次梁跨度≤4m时,上部纵筋拉通,次梁跨度>4m时,跨中上部设架立筋2ф12。
(6).梁的腹板高度(梁高-板厚)≥450mm时,在梁的两侧沿高度设置纵向构造钢筋,一般梁2ф12@200。
2.柱:(1.)梁上立柱的构造作法:柱主筋插在梁两侧主筋的内侧并于梁内加固定箍两道;梁于支柱处每侧附加箍筋或吊筋。
(2).角柱、框支柱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0.7%,其他柱≮0.6%。
每一侧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0.2%,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5.0%。
(3).柱轴压比限值0.9(10).柱箍筋加密:短柱全高加密其他柱详抗震规范6.3.103.板厚:200、120mm;悬挑板厚≥1/10板跨。
13.制图统一要求:1)比例:平面图(包括基础平面楼层平面)1:100单元平面模板和配筋图、楼梯详图:1:50其它详图(包括悬挑板、女儿墙等):1:202).基础平面图:采用平面表示法,表示平面定位、轴线、基础编号、基础底板标高、厚度、配筋,电梯基坑、集水坑、后浇带等。
注意与设备专业配合。
3).楼层结构模板图:表示梁、柱的定位尺寸,板厚,楼面标高,楼板预留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