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

合集下载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一、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办法的目的是建立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机制,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

本办法依据《银行法》、《银行业风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所有银行机构及其下属各级分支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

二、组织架构2.1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董事会需负责制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并监督高级管理层的执行情况。

高级管理层需制定风险管理框架和方针,并组织实施。

2.2 机构设置银行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各类风险的管理和监控工作。

风险管理部门应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员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3.1 风险分类与识别银行应将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不同类型,并进行风险识别。

3.2 风险评估银行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测量。

评估结果应用于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四、风险控制与监测4.1 风险控制策略银行应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策略,包括设置风险限额、建立风险控制指标等措施。

4.2 风险监测和报告银行需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测和报告。

五、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5.1 衍生品工具银行可使用衍生品工具来管理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应注意风险和回报的平衡。

5.2 风险对冲银行可采取风险对冲措施,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等方式来分散风险。

六、风险管理监督与评估6.1 监督机构及职责监督机构应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6.2 风险评估评级监督机构可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行评级,评级结果可影响银行的经营和监管要求。

七、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图2. 风险评估模型3. 风险管理报告模板4. 风险控制指标设置表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银行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法规中涉及银行业的法律法规文件。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之对策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之对策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之对策随着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和全球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挑战。

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各类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以及其中的关键要素。

一、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在全面建设风险管理体系之前,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

该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风险管理目标:明确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并将其与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2. 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明确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环节,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 风险管理组织和责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确定各级别的责任和权限,明确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4. 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风险评估模型、数据分析软件等,提高风险管理的精度和效能。

二、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1. 风险识别:商业银行应通过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分类和评级。

2. 风险评估: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的评估,以及风险传导路径的综合评估。

3. 建立风险指标和预警系统: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指标和预警系统,以便及时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变化情况。

三、优化风险控制措施1. 内部控制: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各级别员工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监控。

2. 风险传导的控制:根据风险传导路径的评估结果,商业银行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传导,减少风险的扩散和影响。

3. 风险监控: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对风险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四、强化风险管理的组织文化1. 领导层的重视:商业银行的领导层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将其作为银行经营的核心要素,并给予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2. 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公司合规稳健经营理念,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公司经营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推进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实现。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贷款法》、《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贷款公司集合资金贷款计划管理办法》、《贷款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结合本公司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思想是:追求稳健,以适度承担风险获得适中的回报;反对不计风险盲目追求高收益的激进经营行为;果断把握较低风险较高收益的市场机会,实现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第三条公司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与公司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风险管理体系,树立风险管理理念,确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制订详实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程序,及时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类风险。

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如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二)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三)完善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五)适当的风险资本分配机制。

第四条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是:(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章以及公司内部管理规定,倡导规范运作、稳健经营的企业文化;(二)创建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支持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有效风控的同时兼顾效率、价值的均衡,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确保贷款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最大化、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三)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公司经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支持业务拓展和创新,保障公司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四)保证公司贷款资产、固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业务信息的保密性;(五)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创建“诚信为本,客户至尊”的信誉法人机构和知名品牌。

第五条风险管理工作应遵守以下原则:(一)全面性风险管理应覆盖贷款、固有资产全部业务;贯穿事前、事中和事后全业务流程和操作节点;调动公司全员主动风控意识,提供风控能力,将风险理念渗透到各岗位。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路径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路径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路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政策性银行在各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政策性银行在发展经济、支持国家战略和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策性银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业务特点,其风险管理机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建立一套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对政策性银行的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和风险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出资或控股、以国家利益为宗旨、在国家指导下开展金融业务的银行机构。

政策性银行通常以扶持国家重点产业和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要使命,其特点主要包括:1. 政府背景明显:政策性银行通常由政府出资或控股,受政府直接或间接管理。

2. 专门化业务:政策性银行以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和项目为主要业务方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小微企业贷款等。

3. 存贷款比例倾斜:政策性银行向国家重点项目和领域倾斜,涉及的信贷政策与传统商业银行存在差异。

由于以上特点,政策性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着多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对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将会给金融体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和要求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有效管理,以保障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健运营。

政策性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相比商业银行存在着诸多特殊性,其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和要求主要包括:1. 防范系统性风险:政策性银行由于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一旦出现风险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因此需要更加注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2. 提高融资效率:政策性银行要有效避免或减少各种风险的发生,提高融资效率,为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3. 保障金融体系稳定:政策性银行的特殊性意味着其一旦出现风险可能带来连锁效应,因此需要更为全面地管理各种风险,以保障金融体系整体的稳定。

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附件全面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目的及依据为保证本行安全稳健运行,全面有效地监控本行各类风险,通过采用全面风险管理方式,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从而获取风险调整后的股东回报最大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相关定义本办法属于基本办法。

本办法中的风险是指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于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活动和操作环节中。

本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洗钱风险等。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外头寸造成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或其他支付义务、满足资产增长或其他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因不适当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风险。

洗钱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未运用有效手段预防个别机构或个人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或未根据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而对银行产生的风险。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

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

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

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

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1-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收益与风险匹配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

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

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6〕44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6年9月27日(此件发至银监分局与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

第三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

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考虑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审慎评估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防范跨境、跨业风险。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匹配性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风险状况和系统重要性等相适应,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二)全覆盖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应当覆盖各个业务条线,包括本外币、表内外、境内外业务;覆盖所有分支机构、附属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覆盖所有风险种类和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管理环节。

(三)独立性原则。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独立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赋予风险管理条线足够的授权、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报告渠道,与业务条线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四)有效性原则。

XX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纲要

XX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纲要

为贯彻落实全行“3510”战略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农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针对全行风险管理现状,借鉴国内外银行的先进做法,本着重要性、合用性原则,制定本纲要。

风险是指收益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于银行的所有经营活动和操作环节中。

我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违约或者其信用评级、履约能力降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 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者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获得充足资金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满足到期债务支付和对外承诺资金给付的风险。

此外,我行还存在声誉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等。

为统一管理归口,将流动性风险纳入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将合规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纳入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

近年来,银监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建立公司管理架构、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政策流程等各方面均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

2022 年,银监会对我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检查评估后,提出“及早明确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垂直、独立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等要求。

随着股改工作的深入推进,我行将承受更为严格的监管压力,必须持续满足经营绩效、资产质量和审慎经营等监管要求,特殊是满足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比例指标,否则就会遭到监管问责和处罚。

今后股改上市,作为公众公司还将面对股东、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严格、公开、持续的监督约束。

我行必须严格按照市场要求,真实、充分披露风险信息,否则就会失信于客户、市场和社会,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体系更完善、经营更稳健的银行,就能以更有利的价格和条件从投资者、存款人和其他交易对手那里获得资金,从而获得更大收益。

浅析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浅析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浅析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农商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范围涵盖农业、农村、小微企业等领域,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农商银行所服务的领域特殊性质,以及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复杂、经济活动规模较小等因素,农商银行面临的风险相对较高。

因此,农商银行必须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农商银行客户违约或未能按时履约所带来的风险。

对于农商银行而言,信用风险管理是整个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因为农商银行主要的业务之一就是提供信贷服务。

为了规避信用风险,农商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机制,包括对客户信用风险评估、贷款追踪、贷款逾期处置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行情变化、汇率波动等原因,农商银行资产减值或无法变现的风险。

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农商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设定限额和限制、预测风险事件、对敞口进行监测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于因为内部处置、操作上失误等原因造成的风险,如内部系统故障、工作流程规范,产品设置合理性等。

为了避免操作风险,农商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流程、员工教育、风险防范、风险检测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由于农商银行缺乏足够流动性和资金支持而无法满足客户和自身资金需求的风险。

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农商银行的健康经营至关重要。

为了预防和控制流动性风险,农商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包括保持充足的资本储备、优化资产及负债结构、动态监控市场情况、合理控制资金投放规模等方面进行有效防范。

综上所述,农商银行需要全面严格地对自身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为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监控及报告机制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复杂的市场变化和竞争中,有效应对和规避各种风险。

银行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风险管理战略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首要组成部分是风险管理战略。

这一战略确定了银行对风险的偏好、容忍度以及管理风险的方法。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识别:识别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2. 风险评估:对各类风险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以便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 风险容忍度:明确银行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以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

4. 风险管理方法:确定如何管理风险,包括风险分散、对冲、规避等策略。

二、风险管理组织
风险管理组织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骨架,其目标是保障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这一组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门:
1.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策略,监控风险状况,向高层管理层报告。

2.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进行独立审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3. 业务部门:负责在日常业务中实施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控制业务风险。

三、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它规定了银行处理风险的规则和程序。

这些制度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报告等环节的具体规定。

2. 风险管理合规性:确保银行业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3. 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四、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流程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内外部数据,识别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

2. 风险评估:利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影响分析。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2.0版,2018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银行(以下简称“银行”)整体发展战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依据中国银监会有关监管指引及《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2015年版,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经营目标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银行经营活动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及牵头管理部门为:(一)信用风险。

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银行信用风险牵头管理部门为风险管理部。

(二)操作风险。

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银行操作风险牵头管理部门为风险管理部。

(三)合规风险。

指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银行合规风险牵头管理部门为合规部。

(四)信息科技风险。

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优质范文..操作、法律和声誉风险。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牵头管理部门为信息技术部。

(五)声誉风险。

由于本行经营、管理及本行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而导致利益相关方对本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银行声誉风险牵头管理部门为市场部。

(六)战略风险。

经营策略不适当或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导致的风险。

银行战略风险牵头管理部门为规划发展部。

在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银行可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和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对风险进行动态化、精细化的分类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围绕总体发展战略,在健全的公司治理架构下,办公会、风险内控委员会、各部门、各分中心和全体员工参与并履行相应风险管理职责,对涵盖银行业务活动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或计量、监测、报告和控制的持续过程。

银行风险管理部是全面风险管理牵头部门。

第四条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根据全行的战略要求及风险偏好,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为银行创造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一、引言在金融行业,风险管理是确保银行稳健运营的关键。

本报告旨在全面回顾和分析我行在过去一年中的风险管理情况,评估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并提出未来改进的措施。

二、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原则遵循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的基本原则。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明确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操作程序。

三、风险类型与评估信用风险评估贷款和投资的信用风险,包括违约风险和信用评级变化。

市场风险分析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市场因素对银行的影响。

操作风险评估日常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欺诈和系统故障。

流动性风险评估银行在短期内满足债务和义务的能力。

法律和合规风险评估法律法规变化对银行运营的影响。

四、风险管理措施信用风险管理实施信贷政策,加强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

市场风险管理使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监控市场波动。

操作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操作规范。

流动性风险管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储备,优化资金结构。

法律和合规风险管理加强法律法规的跟踪和合规性检查。

五、风险管理成效风险控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成功避免了多起潜在的风险事件。

资产质量贷款和投资的不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盈利能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了稳定的盈利增长。

客户满意度风险管理提升了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增强了客户忠诚度。

六、存在问题与挑战风险管理工具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

风险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全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文化。

监管环境变化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需不断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七、改进措施加强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技术投入加大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提高风险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风险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和活动,培育和强化风险管理文化。

八、未来规划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持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风险管理技术创新探索和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风险管理的精准度。

农商银行年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农商银行年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农商银行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在日常运营中面临着各种风险。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客户资金安全,农商银行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农商银行的年风险管理策略应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控制和处置五个方面。

风险识别阶段,农商银行应通过了解自身业务模式、市场情况等,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

风险评估阶段,农商银行应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定性、量化,确定各项风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风险监控阶段,农商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机制,通过风险指标设定、风险报告、风险度量等工具,对各项风险进行持续监测。

风险控制阶段,农商银行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风险处置阶段,农商银行应根据不同的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其次,风险偏好是指农商银行在面临风险时所承受的程度和能力。

农商银行的风险偏好应建立在平衡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基础上。

具体而言,风险偏好应包括风险承受限度、回报预期、投资期限、投资种类等方面。

农商银行应根据自身资金实力、市场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风险偏好标准。

通过科学的风险偏好管理,农商银行可以在经济效益和风险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

第三,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是农商银行应对特定风险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农商银行应根据风险特点和风险性质,制定相应的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其中,包括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评级标准、风险处置计划等。

农商银行应通过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在执行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时,农商银行应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流程。

具体流程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等环节。

农商银行应制定明确的操作细则和操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

同时,农商银行还应建立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农商银行的年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是保证其风险控制和经营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工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中国工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中国工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4 工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分析4.1 工行简介工行成立于1984 年。

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2008 年末总市值1739.18 亿美元,居全球上市银行之首。

2009 年,全年实现税后利润1111.51 亿元,较上年增长35.6%,成为全球最盈利的银行。

这已经是该自2003 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实现高增长,六年中税后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37.5%,是全球成长性最好的国际性大银行之一。

工行始终将公司治理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程,围绕公司价值可持续增长和卓越股东回报的经营目标,积极借鉴公司治理国际领先实践和原则,构建完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修订完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公司治理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运作效率,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协调、有效制衡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具体如图4-1 所示)。

办法都在这一阶段形成,各级资产风险管理专业部门也在这一阶段建立。

但是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侧重信贷风险的管理。

不良资产的下降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支持,非信贷风险资产处置尚未全面启动,操作风险、利率风险管理还未纳入议事日程。

(具体的时间进程见表4-2)作风险报告,了解财务重组后资产质量状况和公司客户信用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情况,形成了“与该行战略相一致的整体、全程、量化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以及“依法合规、审慎稳健、诚信尽责、创造价值”的风险管理文化。

同时,该行总行各部门加快了资本管理、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贷款十二级分类、表外业务五级分类、贷款大户风险监测、重点行业信贷风险控制、小企业贷款政策、不良贷款管理、利率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制度建设的步伐。

4.2.5 工行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发展小结该行成立以来的风险管理发展实践是一个单一品种到综合业务、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过程。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

宁城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有效维护本行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文件,结合本行实际和章程要求,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风险是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价值或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通过风险识别机制,定期对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并在各类风险中认定主要风险。

主要风险是指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以及独立评估风险程度不高、但与其他风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

本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含信息科技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流动性风险、集中度风险、声誉风险等。

第三条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全过程。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围绕发展战略及风险偏好,建立和完善覆盖所有主要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确保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本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文化和组织、政策、流程、技术管理体系等构成,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一)有效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监督。

(二)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限额。

(三)全面、及时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

(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五)适当的风险资本分配机制。

(六)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

本行通过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实现资本要求与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密切结合,有效维护本行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四条本行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一)风险管理创造价值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应与发展战略目标一致,风险管理应平衡风险与收益,确保银行业务健康发展,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二)独立性原则。

清晰界定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并确保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

(三)全面性原则。

风险管理覆盖银行整体及各产品、各业务条线、各业务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对每一类风险都有效地管理。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

第三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

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考虑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审慎评估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防范跨境、跨业风险。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匹配性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风险状况和系统重要性等相适应,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二)全覆盖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应当覆盖各个业务条线,包括本外币、表内外、境内外业务;覆盖所有分支机构、附属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覆盖所有风险种类和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管理环节。

(三)独立性原则。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独立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赋予风险管理条线足够的授权、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报告渠道,与业务条线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四)有效性原则。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结果应用于经营管理,根据风险状况、市场和宏观经济情况评估资本和流动性的充足性,有效抵御所承担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一)风险治理架构;(二)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三)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四)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五)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高质量发展,促进本行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治理机制,实现风险管理由零散、粗放向全面、精细化管理转型,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结合本行实际,特修订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全面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集中度风险、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大额风险暴露以及其他类别风险。

同时,按照XXX、省纪委、XXX党委等关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将廉洁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范畴,具体要求按照省行党委《关于印发的通知》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职能部门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对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以上类别风险进行的管理过程。

第三条合规管理是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本行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

第四条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

本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考虑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审慎评估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防范跨境、跨业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是指为实现风险管控目标而建立的有用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一)风险治理架构;二)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三)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四)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五)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

第五条推行稳健的风险文化,形成与本行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理念、价值准则、职业操守,建立培训、传达和监督机制,推动全体工作人员理解和执行。

第六条本行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保障制度执行,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自我评估,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16年10月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16年10月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

第三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

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考虑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审慎评估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防范跨境、跨业风险。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匹配性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风险状况和系统重要性等相适应,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二)全覆盖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应当覆盖各个业务条线,包括本外币、表内外、境内外业务;覆盖所有分支机构、附属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覆盖所有风险种类和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管理环节。

(三)独立性原则。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独立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赋予风险管理条线足够的授权、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报告渠道,与业务条线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四)有效性原则。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结果应用于经营管理,根据风险状况、市场和宏观经济情况评估资本和流动性的充足性,有效抵御所承担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一)风险治理架构;(二)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三)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四)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五)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一、概述1.1 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了在经营活动中降低风险并保护利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的总称。

1.2 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以保护银行资产、避免损失并提高盈利能力。

1.3 风险管理的原则.全面性原则:风险管理需要覆盖银行所有的业务和环节。

.防范性原则:风险管理应当以防范为主,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科学性原则:风险管理需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度量和计量方法。

.适度性原则:风险管理应适应银行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

.主动性原则:风险管理需要主动地进行风险识别和管理控制。

二、风险管理框架2.1 风险管理结构2.1.1 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议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方案,统筹协调各项风险管理工作。

2.1.2 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方案,监测和评估风险状况,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2.1.3 风险控制部门风险控制部门负责开展风险控制活动,设计和实施风险控制策略,确保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2.2 风险识别与评估2.2.1 风险分类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等类别。

2.2.2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模型测算等。

2.3 风险控制与监测2.3.1 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设置风险限额、分散化投资、建立风险保证金等。

2.3.2 风险监测系统风险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风险指标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和反应。

2.4 风险报告与沟通2.4.1 风险报告周期风险报告应按周、月、季度和年度进行,以及需要时进行特殊风险报告。

2.4.2 风险沟通与培训风险沟通应当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在公司内部和外部都要进行。

三、具体风险管理措施3.1 信用风险管理3.1.1 客户准入准则设立客户准入准则,包括信用评级、抵押品要求等。

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保康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6〕44号)等相关文件,并借鉴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保康农商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三条保康农商银行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

(一)信用风险。

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保康农商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等)的不利变动而使保康农商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因保康农商银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

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五)合规风险。

指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产损失和声誉损失风险。

(六)声誉风险。

指由各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各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七)其他风险。

包括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第四条全面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匹配性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风险状况相适应,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保康农商银行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

(二)全覆盖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应当覆盖各个业务条线,包括表内外业务;覆盖所有分支机构、附属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覆盖所有风险种类和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管理环节。

(三)独立性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城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有效维护本行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文件,结合本行实际和章程要求,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风险是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价值或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通过风险识别机制,定期对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并在各类风险中认定主要风险。

主要风险是指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以及独立评估风险程度不高、但与其他风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

本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含信息科技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流动性风险、集中度风险、声誉风险等。

第三条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全过程。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围绕发展战略及风险偏好,建立和完善覆盖所有主要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确保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本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文化和组织、政策、流程、技术管理体系等构成,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一)有效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监督。

(二)适当的(三)全面、及时地识别、计量、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限额。

.监测和控制风险。

(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五)适当的风险资本分配机制。

(六)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

本行通过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实现资本要求与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密切结合,有效维护本行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四条本行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一)风险管理创造价值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应与发展战略目标一致,风险管理应平衡风险与收益,确保银行业务健康发展,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二)独立性原则。

清晰界定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并确保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

(三)全面性原则。

风险管理覆盖银行整体及各产品、各业务条线、各业务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对每一类风险都有效地管理。

(四)全员参与原则。

建立全员参与的风险文化和配套机制,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所属全体经营管理人员都应按照其工作职责参与风险管理工作,承担相应风险管理职责。

(五)匹配性原则。

确保资本水平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收益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资产规模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在适度风险水平下开展经营活动。

(六)审慎性原则。

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

(七)有效融合原则。

在确保风险管理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使风险管理更加贴近市场和业务,促进风险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充分合作,共谋发展、共担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目标。

本行建立和完善与发展战略、第五条.经营目标及财务状况相适应的,并与本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相互衔接和配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控制本行承担的风险在可承受的风险限度内,确保收益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第二章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第六条本行须根据风险状况和外部环境,确定与本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并建立和完善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的形成、传导和定期回顾机制。

风险战略是本行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为了实现发展战略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规划,包括确定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等风险管理目标和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等。

风险偏好是建立于全行层面的,反映本行愿意承受的风险程度的总体观点。

第七条董事会根据股东要求及本行发展战略、监管约束、资本总量和业务特长、管理能力等, 确定风险承担总量、种类、结构以及目标风险轮廓等,选择确定银行风险偏好。

董事会定期听取关于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体系执行情况的报告。

高级管理层负责实施董事会确定的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

根据不同风险对象的市场发展潜力和自身比较优势, 选择目标风险, 制定业务计划和配置资源, 制定主要风险的管理政策、程序和限额等,确保各项限额与风险偏好保持一致,并与资本水平、资产、收益及总体风险水平等相匹配,通过将限额等风险容忍度指标体系分配至各使风险偏好贯彻于全行的所有层风险类型和产品线,业务条线、.面,并确保风险偏好得到有效执行。

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等根据职能分工,以客户准入标准、信贷政策、信贷审批标准、投资指引、风险限额体系、定价和绩效评估等为载体,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传导风险偏好。

本行须定期对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体系进行有效性和合理性审查,并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对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体系进行调整。

第八条本行须围绕发展战略、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建立和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来实现对各类主要风险的管理。

第三章风险管理组织第九条本行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主要责任。

本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由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总行职能部门、分支机构等层面组成。

第十条本行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基本原则:(一)建立有效的风险治理机制,清晰界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相关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及报告路线,形成职能清晰、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风险治理机制,建立良好的风险治理环境。

(二)建立总体上划分为三道防线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1、第一道防线由各条线业务部门、各支行和各分理处组成,在业务前端识别、评估、、第二道防线由风险合规部组成,通2 应对、监控与报告风险。

.过监控、识别、评估和提示风险,对第一道防线的风险防控进行督促检查,协调配合,确保各层次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性。

3、第三道防线由稽核监察部组成,针对本行已经建立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各项风险的控制程序和活动进行监督、评价。

(三)投入足够资源。

全面覆盖各类风险本行须根据自身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确保对银行总体风险和各业务条线、各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本行应投入足够的资源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应因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而影响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完整性。

第十一条董事会负责保证本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承担本行经营和管理的最终责任。

董事会是本行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确定本行的发展战略和风险战略,决定本行的风险管理政策,设定风险偏好,并监督战略与政策的执行。

本行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本行风险战略和可接受的总体风险水平,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对高级管理人员在信用、市场、操作风险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对本行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进行评估,并向董事会提出完善本行风险管理的意见;定期向董事会提交风险管理报告等。

第十二条高级管理层负责实施董事会确定的发展战略、风险战略和风险管理政策,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和业务细则,建立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程序和标保证本行的业务活动与董事会通过的对各类风险进行管理,准,风险战略、风险偏好和风险政策相符。

本行高级管理层设立资产负债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内控合规风险预警小组等专业组织。

资产负债管理小组负责全行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和结构调整,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全行风险管理工作,负责建立并维护全行风险管理体系,组织协调全行各项风险管理工作。

内控合规风险预警小组负责全行内部控制及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负责建立并维护全行内部控制及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组织协调全行各项内控及合规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本行须清晰界定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和报告路线,并确保各层次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性。

本行业务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审计部门和运营支持管理部门(科技信息、人力资源、综合管理)等须相互独立,相互制衡。

本行在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原则基础上,按照信用风险垂直化管理、市场风险集中化管理、操作风险层次化管理原则,根据不同业务条线(部门)的业务规模、产品数量、业务复杂程度、风险特征、人员配置等方面的不同,采取差别化的风险管理组织模式,包括直接参与模式、风险派驻模式和窗口指导等模式。

(一)本行业务部门负责各类业务的开展及其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遵循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限额等,对本条线部门的业务承担首要的风险管理责任。

(二)本行设立独立于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程监控风险管理政策、对所负责的风险类别进行日常风险管理,序和限额的实施,并进行风险报告。

(三)本行运营支持管理部门负责各项业务操作流程的支持和监督,确保具备相应的系统和人力资源等配套设施按规定职责实施风险管理,并承担相应的监督责任。

(四)本行审计部门对全行各部门及机构、岗位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的监督和评价,包括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对董事会负责。

第十四条本行分别指定具体部门,在高级管理层领导下,对各类主要风险进行统筹管理。

(一)本行信用风险管理由业务发展部、三农服务部和各支行以及派驻各网点的风险监督员等统筹负责。

(二)本行市场风险(不含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由金融市场部及其团队统筹负责,并负责全行市场风险交易的执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由计划财务部统筹负责。

(三)本行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管理由风险合规部统筹负责。

(四)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由科技信息部统筹负责。

(五)本行法律风险管理由不良资产与法律事物部统筹负责。

(六)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由计划财务部统筹负责。

(七)本行银行账户风险暴露的集中度风险管理由计划财务部和派驻各网点风险监督员及其团队等统筹负责,交易账户风险暴露的集中度风险管理由金融市场部及其团队统筹负责。

(八)本行同业业务风险暴露的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等由金融市场部及其团队、计划财务部等统筹负责。

(九)本行声誉风险管理由综合办公室统筹负责。

.第十五条对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支行行长主持所在支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负责创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本行对支行实行派驻风险监督员制度,由总行垂直领导,同时向所在支行行长汇报,并接受总行风险合规部、业务发展部、不良资产和法律事物部等的业务指导,保证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

支行风险监督员负责所在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以及授权权限内的授信审查工作,并协助支行行长开展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第四章风险管理政策第十六条本行须从持续、前瞻的角度,建立与本行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财务状况相适应,并与本行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特征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

本行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按照分层管理原则,分为风险战略、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细则等四个层级,涵盖各类主要风险。

第十七条本行风险管理政策层级划分(一)第一层级: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全面风险管理政策。

(二)第二层级:风险管理政策是针对各类主要风险分别制定的基本风险管理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