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教师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在考试 “ 指挥棒” 的影响下 , 语文教 师
主 角” , 往 往唱起 了 “ 独 值 得我们 每位语 文教 师反 思 ,同时 , 《 新 不 仅成 了上课 的 。
科 的人 文特 点 ,处理 教材 削弱 了人文 内
我们在教 学中 ,应该深深地 感受到 :
语文能力及素养的形成不同于 “ 数理化”
需 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 的探 究过程 , 在小
学 、在 初 中的学 习效果很 有可 能到 了高
语文教育“ 积 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探 究
的学 习方式 ” ,其 目的就 是要改 变原有单
一
容, 所 以学生缺 乏丰厚的文化底蕴——情 感缺失 、 思想机械 , 对祖 国文化 、 对人类文
明知之甚 少 , 更 谈不上对学 生心 理发展需 要 的满足 。
中. 抑或 到 了大 学才逐 步显现 出来 , 还有 的甚 至在将 来走 上工作 岗位 后 才渐 渐显 露. 因此 . 我们在 某个 年级 的教学 只能 看
共四条: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④、 努力建 了踪影。
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而第③条是
积极 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 习方式。 可 以说 . 探 究式学 习的强 调 , 给 学 生的 学 习 与思 维提供 了新 的挑 战性也 将 为学 生创
新 自己的角色 。
三、 “ 角 色” 更新 。 既依赖 于教师个人 。 更 有 赖 于新 的评 价机 制 。
殊不 知 。 又有多少作 家用心 血凝成 的
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换──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当代教学改革浅探山东省莱芜市牛泉镇刘仲莹中学李心忠摘要:叶老的教育思想,闪烁着人文的光辉;叶老的教育思想,映照着人性的光芒,更是一种生命活力的呼唤。
它打破封闭多年“中规中矩”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让教师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师要做课堂课程的创造者,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交往者三个方面阐释了怎样转换教师角色。
并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具备一定的亲和力两方面提出转换教师角色的思考。
关键词:教与学教育思想教师角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讲’当然是必要的。
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
‘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不再做教材的单一阐释者和习题答案的唯一宣判者,而是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突出学生的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
这正与叶老的教育思想异渠同道。
在叶老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充满了强烈的尝试欲望,创新意识在良好的情态中爆发,智慧的火花在新课标搭建的平台上闪烁,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一句话,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角色必然要转换。
教师角色的转换,应该有如下的体现:一、教师要做课堂课程的创造者叶老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语文教师角色转换

浅谈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作为一名新形势、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师,面对不断更新的课程与日新月异的环境,我不断自问,是否适应了这瞬息万变的形势?是否真的能用自己的魅力与学识感染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求知、在感动中成长?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凭借的是有趣的文本,因此,我们的课堂要充满诗情画意、喜怒哀乐,而不能课堂死气沉沉,课下毫无情趣。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丰厚的人文底蕴,同时也需要灵活驾驭课堂教学,换学生以主体地位。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要充当好以下几个角色:一、当好一名充满激情的主持人语文教学有别于理论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其生动、形象性,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形象思维高于理性思维的特点。
看春花秋月,喜意盈怀;观惊骇浪,壮怀激烈;听高山流水,叹知音难觅;歌大江东去,抒壮志情怀……教师只有情动于衷,才能传情于外,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然而现实生活的种种状况却不尽如人意。
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惨不忍睹,诗意全无;漫天飞舞的试卷,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扫荡殆尽,望而生厌;急功近利的硬性灌输,则使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性和超功利的审美意识熏陶功能化为轻烟,成为泡影。
这样的最终结果是让语文与孩子们距离越来越远,从而成为一项沉重的负担。
如果,我们把上每一堂课都当作主持一档节目,而我们就是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并用我们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来带动我们的孩子,让他们随着我们言语的引导而或喜或悲,随着我们情感的起伏而内心波动,很难想象,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怎么会觉得无味,怎么会成为负担。
当然,要做好这样的角色也绝非易事,她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有睿智的思维头脑,有随机应变的调空能力,有或犀利或柔和的口才,当然,也需要我们情感丰富,充满激情。
二、做好循循善诱的长者语文教育的目标大致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层次是充实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第三层次是提高民族素质,传承人类文明。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
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
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做好角色的转变。
一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向教育的参与者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教师是知识权威的传授者的角色。
为了完成这个转变,语文教师要确立两种意识。
一是确立民主意识。
二是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的主体性,即确立人本意识。
学生不是被动地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当以全面发展其能力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堂目标,即从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输向“三个维度”目标转变,即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由“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向“教师、学生双主体论”的转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到“教师应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去学”的教法与学法融合的转变,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师不应总是居高临下,而应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声有色的独特个体。
作为教师,践行“人本意识”的重要举措就是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势利导。
这样,个体的精神境界、个性品德和语文水准将得到完整的提升,个体以志趣为动力、以自主学习为习惯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得到可靠的保证,生命就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而获得抵达人性深处的灵魂之优化,语文教育才会成为真正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应注意的九个问题

语文教学应注意的九个问题一、关于语文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平等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将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学生学习过程中平等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间的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教师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 方案) 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有机,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①作为学习引导者。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②作为学习促进者。
一是要积极地旁观。
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是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三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③作为学习合作者和参与者。
要真正把自己当着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学习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并且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二、关于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坚决反对“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等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陈旧和落后的语文教育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看成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要求如下:1 、进一步抓好学生的预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转换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转换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角色转换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旨在通过角色的转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就角色转换教学的定义、作用以及实施方法进行探讨。
一、角色转换教学的定义角色转换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自己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二、角色转换教学的作用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角色的转换,教师能够创设具有情境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体验,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2. 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角色转换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造力等。
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3.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角色转换教学,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知识。
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角色转换教学的实施方法1.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语文知识。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诗人、朗诵者、解读者等角色,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
2. 情景模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的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文知识。
比如,在学习记叙文时,可以设计一些情节,让学生扮演故事的主人公,通过亲身经历,感受故事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意图。
3. 讨论角色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讨论。
通过不同角色的观点交流和碰撞,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加深对话题的理解和思考。
4. 制作角色剧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些角色剧本,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通过角色剧本的制作和表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文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与主动权。
在新课程下,我们必须要实现教师角色的彻底转换,以更好地践行新课改,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身心愉悦与能力全面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教师角色转换新课程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语文教学改革历程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与主动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与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得到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
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独占课堂,扮演的是传声筒、解剖师与保姆,这样的教学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将学生视为整齐划一的标准器件,学生的学被限制,思维被禁锢,所培养出来的只是解答问题的机器,语文教学也失去了生命的色彩与魅力。
在新课程下,我们必须要实现教师角色的彻底转换,以更好地践行新课改,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身心愉悦与能力全面的发展。
一、由“解剖师”转变为引路人文字有着无穷的魅力,教材所选入的文章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但是许多教师却成了解剖师,将一篇篇富有生命活力的文章生硬地进行分解,把各个知识点分析得极为详细,在学生眼中所见所感并不是作者浓厚的情感、文章优美的意境、富有魅力的文字,而是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词语的解析等。
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阅读,这是新课改的重要阅读理念,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阅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文章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语言有着丰富的形式与内涵,是认知与情感符号的统一。
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景物所产生的真实的情感与心理体验。
这些内容的把握需要抓住语言,这样才能披文入情。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文章的解剖者转变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领路人。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于 以前 的知识 ,而不接受新 的科学文化
摘 要 :基 础 教 育课 程 改 革 的 启 动 日趋 深 化 , 无 疑 会 引 发 课 堂教 学 方 式 的 变
知识 ,则不利于学生素质 的培养。前苏
化和教 师角色的创 新 , 因此 , 每位教 师必须从观 念、 素质 、 方法等各 个方面做 出 调整, 保持 与新课 程改革 的 同步成 长。在语 文课 程改 革的浪潮 中,教师要在 素质教 育 中
质教育 的 目的。
2 . 美 的传 递 者
心世界” 的课 程价值 , 依 据学生的兴趣 、
爱好和个性选择来拓深 、拓宽课程 的内
涵和外延 。
语 文教 师应具 备较 高的审 美素 质。 创新教育 中 ,语 文学科有其教育 的独特 性 。语文教科 书的内容包罗万象 ,涵盖 处不在 。如王维诗的意境美 ,苏轼词 的 豪放美 , 朱 自清散 文的语言美 、 情感 美 , 欧 ・ 亨利小 说的幽默美 、构思美等 。这
古今 中外名 家名 篇。语文学习 中,美无 培养学生 的听、说 、读 、 写 、思 的能力 , 们 的健康 、高 尚的审美情趣 。而在审美 教育 中我们应 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因为想象 力是创造的前提条件 。语文教
而且 要培养他们的道德 、情感 ,培养他 机 的教学共 同体——充分 开发并 引进 自
重新 塑造 并确 定 自己的 角色职能 :做知识 的研 究者 ,美 的传递者 ,德育的渗透者 , 创新 能力的培 养者 ,新课 程的革新者 ,网络资 源的呈现者 。 ’ 关键 词 :课程 改革 ;语 文教 师 ;角色;转 变
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 “ 不 去研究 积累和分析事实 , 就会产生一 种严重的
浅谈高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和能力 ,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教师新 角色已成 当务之急 。
一
。 选择上 , 要符合学生个性发 展的需要 和年龄特点 。 这样让学生感受
: 到课程魅力 四射 , 自身乐在 其中, 受益无穷 , 学 习欲罢不 能。( 2 ) 根
、
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传统 的语文教学 , 总是 先制定教学 目标 、 内容 、 方法 、 进程 、 结 : 据教学 内容而定 , 如, 一些看似很枯燥的说明文 , 学生不愿 意看 , 可
在新一轮语文课 程改革 中, 知识 观 、 学生观 以及评价观 的变革 : 立 自尊与 自信 。 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锻炼 、 提高 、 创造 的平 台, 让学 呼唤着高 中语 文教师角色 的转 变 , 教 师的任务不再局 限于“ 传道 、 生充分体 验到语文课 的独到 与快乐 , 让学生 在充满激情 和新鲜 的
深 了了解。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 文 , 作者为什么将 写作 动机放在前 : 业人员 ,教师在这 种情境 中能够体验 到理性释放 的愉悦 和创 造性
面, 它们 的顺序能否调换 , 让学生分组讨论 、 归纳 总结 。这样 , 培养 一 冲动的欣 喜。 语文教师应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来 , 加入到研究者的
学生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 , 引导学生质疑 、 探究 , 在 实践 中学习 , 促进 : 行列 中, 研究学校 职能的变化 , 研究教 师评价的变化 , 研究学 习方 学生主动地 、 富有个性地学习。关 注个 别差异 , 满足不 同学生 的学 r 式的变化。教 学的这种 多样性 、 变动性 , 最终 让教师成为一个 决策 习需要 ,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 性 , 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 的态度 者, 而不再只是执行者 。
浅议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

么作 为学 l 牛 语 义 学习 的引 导者 、帮助 者 和促进 者 的语 文教 师, 面对 新 的语 文课 程标 准, 应该 怎样 对 自身 角色进 行萤 新 审视 与定位 , 树立 正确 的角 色意 识, 以多重 身份 、多重 角色 身体 力行地 体现 语义 新 课程 改革 的基 本理念 呢? 值得 我们关 注 和思考 。
二 、 由 教 材 执 行 者 转 变 为 课 程 教 学 研 究 者
、
满 足 于仪 仪充 当义 化知 识 传播 的 中介 , 应 把 自己当作 学生 学 习方 法
的 指导 者 。
传统 的教 学 巾, 教 学 和课程 彼此 分 离, 语: 史教师 只是 被动 的语 文 课 程实 施者, 成 为各 种教 学参 考资 料 的简单 照搬 者, 成 为 小考高 考指 挥棒 的追 随 者 。对教 学大 纲理 解 领会 不很 深 入, 课堂 教学 职能 单 一 。语文 课程 改 革对教 师 与课 程建 设 的要 求不 断提 高, 它 倡导 民主 、开放 、科 学 的课程 理念. 课程 资 源范 畴扩 人. 将 课程 语 文与卒 十 会 语文有机 结合 语 文教 师 应允 分利 用课 内外语 文学 习 资源 与课 堂教 学相 互 整合. 使 围家 课程 和地方课 程在 学校 、课 堂实施 中不 断增 值, 不断 丰甯 。 教师 是 人力资 源开 发 的核 心要 素. 教师 素 质 的高低 决定 着课 程 资 源 的 开发 水平 。教 师应 正 确认 识与 理解 课 程资 源 的内 涵, 树立 正确 的
・
教师视角 ・
浅议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
刘 晓静
思则变变则通--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点思考

的 转 变
角色 , 可理解 为一个社会 群体中 的身 份 以及 与 其身份 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教 师 是 在 学 校 中 专 门从 事 教 育 教 学 的 角 色 , 这 个角色 的特殊身份 以及与其相适应 的行为规范要求 教 师在 其 角 色 行 为 上 表 现 出 与 其 他 职 业 不 同 的 特 点。教育是 一种 培养 人 的活 动。作 为 人才 的培 养 者, 教师不仅要通过 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影响学生 , 还 要 通 过 自己 的人 格 和 道 德 力 量 去影 响 和感 染 学 生 。
语 文 教 师 要切 实转 变 教 学 观 念 语 文教 师 要 想 真 正 实 现 角 色 的 转 换 , 必 须 先 就 切 实转 变 教 学 观 念 , 年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的 语 文 新 课 九 程 , 须 面 向 全 体 学 生 , 学 生 获 得 基 本 的 语 文 素 必 使 养。新课程倡导 自主、 合作 、 探究 式的学 习方式 , 这 充分体 现了以人 为本 , 民主平等 的教育理 念。学 生 不是知识 的接受器 , 教师也不是输 出系统 , 而只是引 导者 , 学生与教师处在平 等的地位上 , 自主 、 合作 、 探 究 式学 习 的教 学 模 式 使 学 生 实 现 了 由接 纳 知 识 的 容 器 向学 习 、 求 、 探 自主 发 展 的 主 要 角 色转 变 。教 师 的 课 堂 教 学活 动重 在 激 发 学 生 的 内 在 驱 动 力 , 兴 趣 有 地 积极 进行 询 问 、 究 , 到 答 案 , 原 有 的基 础 上 探 找 在 达 到 扩 展 , 而 产 生 新 的 驱 动 力 。所 以 , 师 一 定 要 从 教 努力去转变 观念 , 与时代 同步 , 使语文教学研究和改 革深入的发展下去。 二 、 文 教 师 要 积 极 进行 角 色转 换 语 随着时代的前进 , 人们 对教师 角色的要求 也 自 然而然地起 着变 化 , 这种 变化 要求 是全 球性 的。 而 联合 国教科 文组织成员 国报告 中指出 :在教学过程 “ 中更 多 地 履 行 多 样 化 的职 能 , 多 的 承 担 组 织 教 学 更 的责任 ; 从一味强调 知识 的传授转 向着重组织 学生 的学 习 , 最 大 限 度 地 开 发社 区 内部 新 的知 识 资 源 ; 并 注 重 学 习 的 个性 化 , 进 师 生 关 系 ; 现 教师 之 间更 改 实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摘要: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对所学的东西有独特的体验与感悟。
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理解、去思考、去感悟,形成自己的观点、思想,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把那种模糊的、含混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师生携手更进一步走向文章的深处。
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语文角色转换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
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
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
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
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能教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
这就要求教师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二、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变化1.由权威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以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者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浅谈在新课改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一
四、深 入生活
探 究 性 学 习涉 及 的 内 容 和 范 围 远 远 超 过 了 学 校 书 本 知 识 。 仅 凭 教 师掌 握 和 了 解 的 一 些 知 识 已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渴 求 ,并
且 课题 涉及 的 内容 大 多数与生 活 、生产结 合十 分紧密 ,这就 要求教 师 要 走 出 课 堂 和 学 校 , 走 向社 会 ,去 实 施 调 查 , 去 走 访 专 家 、 学 者 、 政 府部 门 、企 业等 ,从 而拓宽 加深 自己的知识领 域 ,并从 中掌握翔 实 的材 料 、确 凿 的数据和 实例 。
五 、调 整心态
让 自 己从 高 高 在 上 的 建 台 上 走 下 来 , 适 应 新 的 位 置 。 充 分 信 任 学生 的能 力。与学 生一 起研究 问题会 使你 更清 晰地审 视你 的学生和 你 说 的工作 。
、
Hale Waihona Puke 转变 观念 六 、丰 富 自身
不 断地丰 富 自己以适 应新 时期 的教学 工作。 增强研 究能 力 ,自 己 先 成 为 研 究 型 的 教 师 , 掌 握 一 定 的 研 究 方 法 和 研 究 技 巧 , 平 时 多 思 考 多练笔 。丰富 自己的知识 ,包括 学科 知识和 相关领 域 的大量知
传统 课程 至少抛 弃 了两件最 有价值 的东 西 :一个是相 对于 科研 成 果 的研 究过 程 ,另 一个 是研 究的主体一 一 人本 身。研 究性课 程弥 补 了传 统课程 的不 足。研 究性 学 习是 以学 生为主体 的教 学模 式 ,教 师从旁 起指导 作用 ,这与 以往 的教学模 式 大不相 同。在 研究性 学 习 过 程中 ,教师是组 织者 、参与者和指 导者 。教师 由原来课程 组织者 、 实施者 转变 为研究性 学 习过程 中的指 导者和 参与 者。学 生 由过 去 的 被 动 学 习 转 变 为 学 生 全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 研 究 ,包 括 选 择 、 收 集 处 理 信 息乃至 得 出结论 。 在 实施研究性 课程 的过程 中,教 师既不能完 全放手 ,袖 手旁观 , 也 不能 因循守 旧。 要做到 这样 并非 易事 ,笔 者认 为教 师需要注 意 以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角色转变

浅析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师角色转变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决定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本文探讨了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师角色转变语文课程理念的历史性蜕旧更新,热切呼唤着教师角色相应作出深刻的转换。
这种转换是教师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和现代语文课程的新成长而发生的,是教师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建构。
这就需要首先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在封闭和狭隘的应试教育中的传统角色,使之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战略性位移。
一、变传授者为组织者、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在这个全新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教师要统筹全局,在准备一节课时,对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要进行充分而科学的处理。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恰当的创设情境,科学的组织学生活动,确立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协作交流,进行探讨式学习。
当然,学生的探究结果各种各样,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必须做一定的评价,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真谛,切不可出现“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到底谁有理,最终不清晰”的结果。
要力避课堂“放羊式教学”,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注重了人文内涵,有了价值观的熏陶,使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让学生真正的从课堂享受到语文的乐趣。
使老师真正成为这个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是引路人。
二、变训导者为主持人、激励者《语文课程标准》:“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语文课和其他学科不同,语文课面对的是一篇篇的美文,展现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喜、怒、哀、乐的人生,意味深长的哲理。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管理篇•师资建设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丈教师的角色转变任红霞(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梅川初级中学,甘肃定西)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初中教育开始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
基于新课改背景,初中语文教师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根据知识内容本身,转变自己原有的角色。
使得课堂教学除了能够完成知识传授之外,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并对其中的细节内容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师角色;转变模式从现阶段发展而言,新课改对教师的综合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为此,教师理应尝试转变自己原有的角色,将学生当作是课堂的主人,而自己则需要对其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身整体水平。
一、语文教师需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基于新课改背景,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公,而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完成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
所以,教师将要扮演课堂的组织者角色。
基于这一情况,教师便需要提升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性,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融入课堂之中,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沟通和思考,如果遇到了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与他人共同探究。
而教师则需要在教室中来回走动,一边维持课堂教学的纪律,一边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并为其给予一定的帮助。
如此一来,学生便会由原本的被动学习逐渐变成主动学习。
充分参与到活动之中,及时了解自己当前知识掌握的缺陷,并自主思考解决方式。
长此以往,学生便不再对教师十分依赖,而能够独立完成知识学习和难点突破.促使自身综合水平得到全面增强叫二、语文教师需要成为知识内容的学习者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自己同样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展开学习.了解各方面知识内容。
由于全班学生人数众多,而且初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因此在课堂中提岀的问题自然也是各具特色。
但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同样十分有限,无法有效满足所有学生的提问解答。
基于这一情况,教师自己便需要不断学习,扎实自己的基础,完善自己的知识库,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独立人格_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

/2008·11青年教师所谓的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
语文教师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是语文课程标准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一、人格独立是语文教师走出传统教育教学困境的前提和实施新课标的根本新课标颁布实施之后,伴随着教育教学主体在理念上的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及其表现遭遇了比较深入的反思、批判,甚至是讨伐,这无疑对于确立新课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但把问题归结到教师身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偏颇,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公道的。
因为教师同样是传统教育的受害者。
首先,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活动必须围绕着高考制度进行,为考试服务,这是我们从“教学”定义中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教师的地位。
1996年版现代的《汉语词典》是这样界定的:教学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在一篇题为《教学、教育、教学的教育性》一文中,作者对教学的定义是:“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将一定的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传播给学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传播的工具,在考试制度的严格规定和制约下进行机械的劳动。
因此我们在讨伐传统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话语霸权的同时,不能无视教师完全被制度支配和左右的事实。
在这种制度下,教师从忘我到无我最后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
其次,岗位竞争的压力,使教师更加屈从于校长的意志和来自于各方面的评价。
中小学实行的校长负责制,使校长的权力迅速加大,教师从业的稳定性急剧减少,为了保证自己不至下岗,伴随服从意识增加,自主意识进一步减弱甚至消失,这就造成了教师独立人格的进一步丧失。
再次,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升学是最根本的,甚至是惟一的指标,这种评价主要来自于两个环节:一个是最终的考试结果,一个是校长和学生家长的评价,面对这两个环节,教师既要努力于应试获得好成绩,同时又要迎合校长、讨好家长。
谈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浙江省兰溪八中陈寒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由此可见,面对新世纪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语文教学要切实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自主的学。
可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教练、辅导员,学生是主角、主人。
“教”完全是为了“学”,要服从于‘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那么,怎么去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呢?笔者认为:(一)发扬教学民主,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要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尊重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创建宽松自如的民主气氛,热情鼓励、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说到语文教学的平等对话,笔者不由想起曾在资料上看到的一个故事:一天,希腊的大学者、大教育家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天地边,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弟子们走进麦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他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就随手扔了。
因为他们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头,机会还很多呢。
直到苏格拉底大喝一声:“你们已经到头了!”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苏格拉底问:“究竟地里有没有最大的一穗呢?”弟子们说:“肯定有。
”苏格拉底说:“是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
即使碰到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找到最大的一穗呢?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摘下的。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若有所悟:人的一生不也是在麦地里走吗?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通过交往,重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这种转变是让教师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
教师与学生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主观能动性,两者
在人格上完全平等,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将不断让位
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生接触的外界信息越来越多,而教师的知识面相对来说过于狭窄,师生共同学习,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有利于彼此身心的发展。
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
任务。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发展。
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
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能够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面对发生地学生身上的点滴小事,容许学生犯小错误,
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培养具有个性特长的新型人才。
二、语文教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
教师的职责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
生自身的潜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语文教师要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步走向参与,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责任,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同时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由单纯的知识传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
因为教师要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另外语文教师在转变知识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创造条件。
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学生产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
语文教师要通过对班集体的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他们成长、成熟、成才。
三、语文教师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
21世纪将把全面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培养
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未来的教师应当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开拓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而且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现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的作用。
教师只有亲身经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目的、有计划的专题研究,才能使教育教学水平发生质变,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从而脱教书匠成为教育专业化人才。
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的研究,实践反思。
近几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教育信息扑面而来,作为教师,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不进行实践研究,很快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目前我国进行的课程改期实验,更需要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一线探索创新。
总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彻底摇撼了传统的课程与教学。
新课程提出的教师的角色转换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地教学实践中对其作出回应,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的理解,并转变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在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长为21世纪开拓创新型教师。
(四川省乐至县高寺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