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腰椎椎间融合翻修术 苏州大学附一院骨科 张亚峰 杨惠林 唐天驷 史勇 陈亮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远期并发关节突骨折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远期并发关节突骨折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远期并发关节突骨折王斌;邱勇;朱泽章;俞扬;钱邦平【期刊名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年(卷),期】2005(13)17【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远期并发关节突骨折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

[方法]本组6例,原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式:半椎板切除5例,扩大开窗术1例。

骨折的关节突均为半椎板切除或椎板开窗椎的下关节突。

[结果]1例进行了再次髓核摘除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术,其余5例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

[结论]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关节突骨折值得重视。

早期诊断,适当处理,预后良好。

【总页数】2页(P1349-1350)【关键词】椎间盘;复发;关节突;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突骨折;髓核摘除术;摘除术后;后路;并发【作者】王斌;邱勇;朱泽章;俞扬;钱邦平【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R683.2【相关文献】1.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分析 [J], 罗磊;柏光泽;罗江洪2.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比较 [J], 周凯; 贺中原; 唐可; 权正学3.经后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研究 [J], 王振华;王宏印;郝志亚;阴国森;王卫芹4.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比较 [J], 彭庆磊;李吉花5.椎间盘镜与后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评分影响 [J], 张蔚然;吴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腰椎退变病变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的微创技术改良

下腰椎退变病变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的微创技术改良

下腰椎退变病变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的微创技术改良徐国康;苏棋;屠玉兰;罗金伟;陈飞【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7)003【总页数】5页(P218-221,封2)【关键词】下腰椎退变病;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微创;肌间隙;入路【作者】徐国康;苏棋;屠玉兰;罗金伟;陈飞【作者单位】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杭州311400;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杭州311400;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杭州311400;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杭州311400;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杭州311400【正文语种】中文后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仍是目前治疗退变复杂性下腰椎疾患的常规治疗术式。

由于手术时间长、软组织的广泛剥离和暴露、术中拉钩对两侧椎旁肌肉的牵拉,造成患者术后较严重的组织水肿和炎性渗出。

同时椎旁肌肉去神经改变和萎缩变性是部分患者术后顽固性腰背痛[1-3]的主要因素。

我们对89例下腰椎退变病变患者施行常规开放TLIF(Con-TLIF)和微创改良TLIF(Mis-TLIF)两种手术方式,并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和临床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5年3月本院骨科下腰椎退变病变患者89例,随机分改良组53例,男24例,女29例;年龄41~77岁,平均(56.3±10.1)岁;病变部位:L3~4节段3例,L4~5节段37例,L5~S1节段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退行性不稳伴椎管狭窄症38例,腰椎域度滑移4例。

常规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39~69岁,平均(55.7±11.3)岁;病变部位:L3~4节段2例,L4~5节段27例,L5~S1节段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退行性不稳伴椎管狭窄症23例,腰椎域度滑移3例,椎间盘突出复发翻修1例。

置入脊柱内固定系统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病:1年随访

置入脊柱内固定系统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病:1年随访

置入脊柱内固定系统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病:1年随访潘文明;杨金华;范胜利;张伟【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4(018)053【摘要】背景:传统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存在诸多不足,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为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修复方案。

目的:观察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修复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在常熟第二人民医院行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0例,其中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例,Meyerding分型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14例。

观察患者融合前及融合后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的改善以及椎间融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Cage下沉、移位。

患者融合后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融合前目测类比评分为6.4±0.8,末次随访为1.1±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末次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26.5±1.2较融合前12.9±1.6明显改善,改善率为(83.9±7.9)%,其中优27例,良3例,优良率100%。

提示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扩大了适应证,贯彻了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的设计思想和微创理念,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并发症更少,选择性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修复效果满意。

【总页数】5页(P8575-8579)【作者】潘文明;杨金华;范胜利;张伟【作者单位】常熟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苏省常熟市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对比观察 [J], 刘岩;宋正鑫;吴立君;毛英夫;卫力晋2.置入脊柱内固定系统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病:1年随访 [J], 潘文明;杨金华;范胜利;张伟3.腰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能提高退行性病变腰椎的稳定性与植骨融合率吗? [J], 朱建炜;刘璠;张烽;董启榕;侍德4.脊柱微创通道镜下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J], 单小波5.自制微创拉钩辅助改良双侧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J], 谷艳超;朱凌;胡胜利;谢维;吉璐宏;严浩;陈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

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

短篇论著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石洋常楚杨璐江再旺王国栋施伯瀚摘要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融合(PLF )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PLI F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

方法回顾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9例,其分为:PLF 组30例,行椎弓根器械固定后外侧融合;PLI F 组9例,行椎弓根器械固定椎体间融合。

分析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采用J O A 评分标准评价手术前后情况,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PLF 组和PLIF 组J OA 评分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PLF 组和PLI F 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6836389)m i n 和(316674770)m i 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56725742)m l 和(12666746570)m ,l 术后根性牵扯痛分别为1例(333%)和3例(3333%),随访时相对椎间隙高度分别为(7411772)%和(8221269)%,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根性牵扯痛及随访时相对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组内术前和术后J OA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路椎体间融合都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治疗结果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滑脱、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等。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项基本技术。

在目前的研究中显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所有的融合技术均可以达到减轻疼痛,促进骨性融合的目的[1]。

然而不同的研究所报道的结果不尽相同[23],应用何种术式进行融合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在临床上仍存在争议。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疗效。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翻修术-苏州大学附一院骨科-张亚峰-杨惠林-唐天驷-史勇-陈亮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翻修术-苏州大学附一院骨科-张亚峰-杨惠林-唐天驷-史勇-陈亮

手术翻修取出移位的融合器,加用椎弓根内固定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再次手术,大一号融合 器重新植入
取出的椎间融合器
Case 2 男,52岁,PLIF术中照,显示融 合器距离太近
术后三个月摄 片显示两枚融 合器均向后突 入椎管
手术翻修取出其中一枚融合器,并加用椎弓根内固定
Case 3 PLIF术后三个月,融合器向后脱出
MRI显示融 合器突入椎 管形成压迫
两枚融合器距离太近 发生碰撞,挤压,导致融合器松动,移位
两枚融合器不对称 摩擦力减小,初始稳定性差
内固定的使用
✓ 若满足了 “牵张-压缩”原理,可以不用内固 定
✓ 解剖型融合器由于初始固定力较螺纹型差, 一般需要加用内固定
✓ 多节段椎间融合最好加用内固定
除以上因素以外,界 面固定的稳定性还与终板 的处理,脊柱退变的程度 以及融合器的“预负载” (Preloading)有关
融合器术后移位的翻修
一、是否需要翻修?
如果出现明显移位,则必须及时翻修: (1)有继续移位压迫神经的可能 (2)移位本身已经表明融合失败 (3)时间过长,融合器周围骨化将使处理困难
二、翻 修 方 法
✓ 瘢痕组织以及融合器压迫造成的神经根水肿、 粘连、固定使分离过程中易造成损伤
✓ 必要时再去除部分椎板和关节突以利暴露 ✓ 融合器必须用配套工具取出 ✓ 时间较长可峨嵋凿去除融合器周围的硬化骨后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 翻修术
苏州大学附一院骨科
张亚峰 杨惠林 唐天驷 史勇 陈亮
历史回顾
➢ 1933年,Burns,前路腰椎椎间融合(ALIF) ➢ 40年代,Cloward,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 ➢ 融合材料:自体髂骨块

置入脊柱内固定系统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病:1年随访

置入脊柱内固定系统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病:1年随访

置入脊柱内固定系统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病:1年随访潘文明;杨金华;范胜利;张伟【摘要】背景:传统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存在诸多不足,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为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修复方案.目的:观察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在常熟第二人民医院行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0例,其中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例,Meyerding分型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14例.观察患者融合前及融合后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的改善以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Cage 下沉、移位.患者融合后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融合前目测类比评分为6.4±0.8,末次随访为1.1±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末次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26.5±1.2较融合前12.9±1.6明显改善,改善率为(83.9±7.9)%,其中优27例,良3例,优良率100%.提示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扩大了适应证,贯彻了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的设计思想和微创理念,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并发症更少,选择性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修复效果满意.【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4(018)053【总页数】5页(P8575-8579)【关键词】植入物;脊柱植入物;腰椎退行性疾病;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目测类比评分【作者】潘文明;杨金华;范胜利;张伟【作者单位】常熟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苏省常熟市215500;常熟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苏省常熟市215500;常熟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苏省常熟市215500;常熟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苏省常熟市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文章亮点:1改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特点在于将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的工作区域外移,将传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的工作区域内移,减少了椎旁肌肉剥离,可减少出血及避免损伤脊神经后支。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应用进展及并发症分析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应用进展及并发症分析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应用进展及并发症分析潘明铭;鲍卫国;孟斌;毛海青;周峰;杨惠林【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16)003【总页数】6页(P183-188)【关键词】腰椎;内窥镜检查;椎间盘切除术,经皮;外科手术,微创性;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综述文献【作者】潘明铭;鲍卫国;孟斌;毛海青;周峰;杨惠林【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 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自20世纪80年代,Kambin等[1]实验性通过椎间孔镜使用内窥镜器械以来,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不断得到发展。

1997年,Yeung等[2]提出经由椎间孔安全三角置入脊柱内窥镜系统(YESS)直视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

2003年,由Hoogland等[3]提出采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TESSYS),可直接经椎间孔进入椎管,以达到在椎管内选择性切除游离髓核的目的。

随着手术技术与器械的进步,PETD的适用范围从单纯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逐渐扩展到腰椎椎管狭窄症、复发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翻修、腰椎转移瘤、椎间盘囊肿等[4]。

然而随着PETD技术的不断推广,其相关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加,主要包括硬膜撕裂、椎间隙感染、术后感觉迟钝、手术器械断裂及椎间盘突出复发等。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PETD的适应证、主要并发症及其防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现综述如下。

1 PETD的临床应用1.1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退行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日益增高。

对于症状明显、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

与经典的开放手术相比,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优势。

关注、防范,让强健的骨骼撑起生命的脊梁──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杨惠林教授

关注、防范,让强健的骨骼撑起生命的脊梁──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杨惠林教授

关注、防范,让强健的骨骼撑起生命的脊梁──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杨惠林教授作者:车翀来源:《祝您健康》 2021年第6期专家介绍杨惠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大外科主任,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微创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常务理事,骨科分会名誉主委等。

亚太脊柱微创学会(PASMISS)主席,国际脊柱创新发展学会(ISASS)理事会Board of Directors(全球仅7 位)。

车翀当刚刚学会使用工具的“猿猴”挥舞起同类的骸骨,就与翱翔于星海的我们并无二致了。

坚固的骨头和牙齿,帮助我们第一次在面对大型生物时占据了优势,磨制的骨片和骨针也留下了最初文明的印记。

但我们早已不再是非洲草原上与猛兽生死搏斗的那群人。

我们的身体在漫长的进化中适应饥饿边缘的长途狩猎、殊死搏杀,而飞速发展的社会只是一眨眼,便让我们在沙发、办公楼和地铁间穿梭。

我们的身体尚未来得及反应,多种代谢慢病就已经困扰了人类大众,我们为狩猎、打斗准备的骨骼也难以保持坚韧了。

骨质疏松,在传统观念中,是“老年病”“普遍又常见的温和小问题”,但背后却蕴含着远超大家想象的风险。

骨质疏松如何威胁我们的生命,我们又该如何遏制骨质疏松的“死亡威胁”?笔者有幸采访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杨惠林教授。

● 骨骼,富有生命力可能没有哪样事物,有如骨骼般让人“不辨死生”。

地层中的古人类化石、坟墓中保存千年的遗骸、医学院教室里似乎永远不换的骨骼标本,这些骨骼看似生机全无,但当它位于人体内时,恰是一种富有生命力、实时变化更新的组织,骨折后的骨骼能够缓缓生长恢复就是最好的证明。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对椎旁肌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对椎旁肌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对椎旁肌的影响裘剑如;焦宇澄;郑建城;吴文坚;梁裕【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22(20)5【摘要】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 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椎旁肌损伤变化。

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1例,其中18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23例采用TLIF治疗(对照组)。

记录2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3、5 d血清肌酸激酶(CK)、白介素-6(IL-6)水平;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腿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状况。

在术前、术后12个月MRI上测量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多裂肌横截面积(MCSA),并计算其变化率。

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40±0.35)个月。

MIS-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CK、IL-6血清浓度在术后呈显著升高趋势,其峰值均出现在术后1 d,术后3、5 d逐渐下降;MIS-TLIF组术后1 d的CK、IL-6血清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术后6、12个月的VAS评分、ODI 较术前显著改善,MIS-TLIF组术后6个月的ODI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中各1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复查腰椎MRI,MIS-TLIF组术后12个月责任节段MCSA显著大于对照组,MCSA减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MIS-TLIF组术后12个月邻近节段MCS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邻近节段MCSA减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置入微型钛板:矢状面参数变化与修复效果的关系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置入微型钛板:矢状面参数变化与修复效果的关系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_ 4 3 4 4
后漂移 ,间接消除脊髓压迫。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具有对颈椎 的稳定性破坏小,并发症 少,保 留了 颈椎 的稳定性及活动度 ,且相邻 节段 不需要融合 。 颈椎 矢状面参数 : 正 常的颈椎序列对于维持颈椎的生物 力学特性及及正常运动功能起 决定性作用 。 因此, 恢复颈椎 的矢状面序列成为制定术前手术方案和评价术后效果的关键 。 评估颈椎矢状面序列 常用 的参数 主要有 C2 — 7 Co b b角、C 2 — 7 矢状面轴 向距离 、C 7 倾斜角及 T 1 倾斜角等 。
苏州大 学附属 第一 医院 骨科 ,江苏省苏州市
21 5 00 6
文题 释 义 :
中 图分类号: R 3 1 8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病主 要是脊髓和, 或神经根 受原发性或继发性压迫,椎管或神经根管狭 窄所致 。而通过颈椎后路单侧或双侧切开椎板 ,使椎板 r e后外侧移位 ,以扩大椎管容积,使脊髓神经 向
颈椎 后路椎 管 扩大成 形微 型钛板 置入 : 矢状面 参数 变化 与临床 疗效 的相 关性
汉族 ,2 0 0 9年苏州大学
毕 业 ,硕 士 ,主 治 医师 ,
主要 从事脊 柱外 科及 骨
组 织 工 程研 究
通讯作者:陈亮,主任 医 师 ,教授 ,博 士生导 师,
结果提示 : 颈椎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置入能显著 改善 患者 的神经功能, 然而术 后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变化与疗效的提 高并无 明显相关性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2 0誊 第 4 4期
2 0 1 6—1 0—2 8出版
WWW. CR T E R. o r g
Ch i n e s eJ o u ma l o fT i s s u eEn g i n e e i r ngRe s e a r c h Oc t o b e r2 8 , 20 1 6 V o 1 . 2 0 , No . 4 4

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论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治疗中的效果分析王海峰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山东济南 271102[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

对照组予以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颈椎功能、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81.41±20.38)mL ,多于对照组的(246.34±18.74)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209,P <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CASCS )评分中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579、6.000、10.830、6.962,P 均<0.05);观察组术后7 d 、术后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4、7.296,P 均<0.05);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6、6.332、6.413、6.858,P 均<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3,P =0.265)。

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效果更佳,可减轻颈椎功能损伤,加快疼痛症状消失,改善生活质量,但其术中出血量较多,需依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中的应用

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中的应用

【 bt c】 O jcv T vsg eh d aos n e f ay fh sr rn r d s n o b e w hn r A s at r bete o ne itt i i tn adt cc ot p t o ie oyu o m i d i t- i i ta en c i h e i e o e tb f i c n t ie i
ds ena o XA i h rit n INGLag i LUJn C E Y , A GQ , UH in , A a . eatetfO hp ei , e — c i inb, I u , H N u W N i Y al g C O Yn D p r n o r oad s Gn o m t c ea H si l S ey n rl o t o hna gMitr ei L , hna g10 1 , hn paf layRgo o A Sey n 10 6 C ia i n fP
项 良碧 , 刘 军 , 语 , 陈 王 琪 , 于海 龙 , 曹 艳
【 要】 目的 探讨腰椎椎问盘突出症术 后复发再次手术 中应用 椎间融合器后 路置入并 椎 弓根螺钉 系统的适应证 摘
及疗效。方法 20 0 5年 1 2月 ~ 0 8 1 , 2 0 年 2月 应用 后路椎 问融合器 ( LF 并椎弓根螺钉 系统治疗术后复发 的腰椎椎 P I)
v  ̄e r l x t n i r ame t o o tp r t e r c re c f lmb r d s e n ain M e h d e b a ai n te t n fp s e a v e u r n e o u a ic h r i t . i f o o i o to s F o D c mb r 2 0 o r m e e e 0 5 t De e e 0 8 o tro n eb d so o i e i n e v r b a x t n w r e fr d i 2 p t n sw t o tp r — c m r 0 ,p s i r itr o yf in c mb n d w t itr e t r f a i e e p r me n 1 ai t i p so e a b 2 e u h e li o o e h t e rc re c f u a ich r it n,i o 1 a e fislt rl e u r n ea d2 c s so o t lt rl e u e c .I i e u r n e o m rds e ai v lb n o n wh m 0 c s so i ea c re c n a e f nr ae a r c r n e n p a r e a al1 a e . a e t r r ae t n ltr lp d ee s rw—o y t m n i ge da o a ne b d u in,w i 1 2 c s s 4 p t n swe e te td w h u i e a e i l c e r d s se a d s l ig n li tr o y f s i i a n o hl 8 e p t ns w t i tr l c e r d s se a d d a—u in a i t h bl e a r w— y tm n u l so .T ef s n r t n l ia f c c r v l ae c od n o t e i a s o f h u i ae a d ci c l i a y wee e au td a c r ig t p s— o n e o

椎弓根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殷浩;孙俊英;赖震;李喜功;宋兵华;石岩【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07(10)5【摘要】目的分析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60岁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减压,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并行后外侧融合.结果 102例均获随访,时间6~41个月,根据Macnab评价标准:优78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为95.1%.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总页数】3页(P434-436)【作者】殷浩;孙俊英;赖震;李喜功;宋兵华;石岩【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R687.3【相关文献】1.椎弓根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 [J], 陈柳娟;刘洁杏;丘雪梅2.椎弓根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J], 俞武良;陆建猛;欧阳甲;韦勇力;方明3.双侧椎弓根内固定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体会 [J], 薛锦林;杨淮海;陈祖国;张高峰;袁辉4.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J], 刘向伟;梁旭兵5.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J], 李佳;臧杰;高东明;徐忠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联合腰痛合剂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观察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联合腰痛合剂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观察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联合腰痛合剂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观察袁 春,缪 伟,徐世平,丰 成,唐天翼,倪春林,施建东(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MIS -TLIF )联合腰痛合剂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行MIS -TLIF 术的80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预防感染及口服依托考昔片、地奥司明片等常规处理,研究组术后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联合腰痛合剂口服1个月。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估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运用腰椎JOA 评分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状态,运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 )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并检测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

研究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0.0%(32/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后VAS 评分、ODI 指数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显著降低(P <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JOA 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MIS -TLIF 术后联合腰痛合剂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优良率更高,不仅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还可抑制血小板活化。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腰痛合剂;腰椎退行性疾病;疼痛;腰椎功能;血小板活化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0.34.014[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0)34-3819-04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变形、小关节增生、黄韧带钙化等病理改变可造成腰椎不稳,神经根周围逐渐狭窄,出现腰腿痛、跛行、麻木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楼超;俞伟杨;陈剑;何登伟【期刊名称】《中国骨伤》【年(卷),期】2022(35)5【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33例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55~83(65.7±7.4)岁;单节段融合27例,双节段融合6例;运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

对照组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51~78(64.8±7.8)岁;单节段融合25例,双节段融合6例;运用开放融合翻修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2.4±0.5)年,对照组随访时间(2.6±0.7)年。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透视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

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和ODI在末次随访时和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术后1、3个月ODI均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而两组间下肢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传统再次开放融合翻修术相比,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疼痛和功能改善的优点,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原位与复位融合的比较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原位与复位融合的比较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原位与复位融合的比较范国鑫;汪东冬;吴信波;朱炎杰;管晓菲;顾广飞;顾昕;张海龙;贺石生【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14)006【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ong term resul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 with reduction fusionversus in-situ fusion for spondylolisthe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2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0 to April 2013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including 27 meales and 35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55.3±13.3 years. Inclusion criteria:Meyerding gradeⅠand Ⅱ sing le segmental spondylolisthesis;underwent MIS-TLIF’s reduction fusion(35 cases) or in-situ(27 cases) fusion;followed up for >30 months. Hospital stay,operation time,blood loss, complication,and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score,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an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score at pre-operation,postoperative 3 months and final follow-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the therapeutic eficacy was evaluated with modified MacNab criteria,and Bridwell criteria was used to assess the fusion condi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ospital stay,operation time,blood loss, complications,satisfaction,fusion condi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P>0.05). There was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S score,ODI,JOA score atpre-operation,postoperative 3 months and final follow-up between the 2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IS-TLIFfor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between reduction fusion and in-situ fusion.%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原位与复位融合的临床疗效。

经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苏明海;赵红军;王进;方振东【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19)15【摘要】目的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并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4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其中19例腰4~5椎间隙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另外23例腰5骶1椎间隙采取后路双开窗椎间融合术(PLIF),对以上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无机械性不稳引起的并发症如椎体滑脱,无椎间融合器后退及下沉,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松动,根据JOA疗效评定优良率95%.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采取合理的术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总页数】3页(P2356-2358)【作者】苏明海;赵红军;王进;方振东【作者单位】解放军第八十一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02;解放军第八十一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02;解放军第八十一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02;解放军第八十一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2;K681.53【相关文献】1.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 [J], 刘旭;姚先杰;于其华;田炳方2.内镜辅助下经单侧腰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J], 陈云生;钟鸣亮;陈荣春;张树芳;郭朝阳;潘奇林3.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J], 张智;郑佳壮;刘丹;蔡奇霖4.后路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稳定性评价 [J], 刘凤松;王凯;景成伟;张亮;刘宾;杨亚林5.后路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稳定性评价 [J], 刘凤松;王凯;景成伟;张亮;刘宾;杨亚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例,移位3例 (2.5%) , 苏大附一院,2002.
界面固定不稳定的原因
植骨种类
异体骨植骨比自体骨假关节形成率高
骨密度
BMD低者术后移位可能性大
稳定性破坏
切除过多稳定结构
融合器型号偏小
与终板接触面积小,融合效率低 椎间隙撑开不够 ,无法形成前柱和中柱 “牵张压缩”带,初始固定强度差
术后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丢失率高 ( Denis :100%,1989; Kumar:85% ,1993)
椎间融合器的产生
1988年Bagby设计的不锈钢篮子(stainless steel basket), 长30mm,直径25mm圆柱体,壁上有2mm小窗以利于新生骨长入
椎间融合器的工作原理
二、翻 修 方 法
瘢痕组织以及融合器压迫造成的神经根水肿、 粘连、固定使分离过程中易造成损伤 必要时再去除部分椎板和关节突以利暴露 融合器必须用配套工具取出 时间较长可峨嵋凿去除融合器周围的硬化骨后 取出
若为型号偏小,更换大一号融合器重新置入并于 植入前在融合器的前方放置松质骨块 如果取出后骨性终板破坏及瘢痕形成较多,融合 器再次置入后稳定性差,行自体髂骨块植骨,并 加用椎弓根内固定
融合器的位置
位置偏后
生理前凸不能恢复,稳定性差
两枚融合器距离太近
发生碰撞,挤压,导致融合器松动,移位
两枚融合器不对称
摩擦力减小,初始稳定性差
内固定的使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若满足了 “牵张-压缩”原理,可以不用内固 定

解剖型融合器由于初始固定力较螺纹型差, 一般需要加用内固定 多节段椎间融合最好加用内固定
典 型 病 例
Case 1 女,56岁,PLIF术后一周,融合器位置偏后
术后一月复查,融合器已向后移位突入椎管
再次手术,大一号融合 器重新植入
取出的椎间融合器
Case 2 男,52岁,PLIF术中照,显示融 合器距离太近
术后三个月摄 片显示两枚融 合器均向后突 入椎管
手术翻修取出其中一枚融合器,并加用椎弓根内固定

除以上因素以外,界 面固定的稳定性还与终板 的处理,脊柱退变的程度 以及融合器的“预负载” (Preloading)有关
融合器术后移位的翻修
一、是否需要翻修?
如果出现明显移位,则必须及时翻修: (1)有继续移位压迫神经的可能 (2)移位本身已经表明融合失败 (3)时间过长,融合器周围骨化将使处理困难
Case 3 PLIF术后三个月,融合器向后脱出
MRI显示融 合器突入椎 管形成压迫
手术翻修取出移位的融合器,加用椎弓根内固定


原因
界面固定不稳定

后果
椎间假关节形成,可压迫硬脊膜和神经根
发生率

356例,移位11例(3.1%),Kuslich,1998; 67例, 移位2例 (2.9%) ,Elias,2000;


24例, 移位2例 (8.3%) , Hacker,1997;
83例, 移位1例 (1.2%) ,Diedrich,2001;
防止术后融合器移位的方法

注意保护椎体终板 尽量少切除稳定结构 选择大小合适的融合器,使椎间隙有足够的撑开, 达到“牵张-压缩”效果,获得良好的初始固定

两枚融合器平行放置并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碰撞
挤压
融合器放置必须有一定的深度,距离椎体后缘
>3mm,防止其向后脱出
多节段椎间融合加用椎弓根内固定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 翻修术
苏州大学附一院骨科
张亚峰 杨惠林 唐天驷 史勇 陈亮
历史回顾
1933年,Burns,前路腰椎椎间融合(ALIF) 40年代,Cloward,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



融合材料:自体髂骨块
L4、5滑脱,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椎间植骨融合
自体或同种异体移植骨块
容易吸收,术后沉降率高 融合率低,易形成假关节
牵张-压缩原理 (distraction-compression principle)
与融合器有关的并发症
融合器的沉降
融合器的设计 终板的处理 患者的骨密度
融合器的移位
常为向后突入椎管并形成压迫,是严重的并 发症,说明融合已失败,需再次手术翻修
融合器的移位
定义
随访中融合器向前或向后移位,可突入椎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