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拓展延伸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
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
在1840
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
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
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
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
“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
(1)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中国从开始“沉
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
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1)“沉沦”鸦片战争;“谷
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鸦片
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
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洋务派
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层面和
制度层面挽救民族危亡。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争
《辛丑条约》
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山东省泰安市2010-2011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师寄语:温故而知新复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6.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复习重、难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2.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三大改造的形式及实质。
4.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5.“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所造成的危害、二月抗争。
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依据课本知识,自主完成下列填空。
2.熟读知识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2)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3)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5)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二、典题讲解,分析运用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复习课。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第二单元中的生字词、课文内容、语文园地以及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第二单元生字词的掌握,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 复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梳理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增强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记忆与运用。
2. 课文主题的理解与分析。
3. 语文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四、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2. 投影仪、PPT等教学设备。
3.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与目标。
b. 学生齐读第二单元的标题,回顾单元主题。
2. 生字词复习(15分钟)a.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b. 学生互相交流记忆生字词的方法。
c. 老师讲解重点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课文内容复习(20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顾课文主题。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 语文园地复习(15分钟)a. 老师梳理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讲解重点。
b.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c.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收获。
5. 课堂小结(5分钟)a. 老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
b. 学生谈收获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复习课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4. 语文园地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抄写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回顾课文内容,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主题。
3. 完成语文园地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24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复习课件
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年11月18日于莫斯科
2.结合时代背景,试分析这些挫折是否可以避免?(4分)
小试牛刀
材料三:自七十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 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 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失去 了一次发展机遇。
任 (务二,:归类,:下列图片或标语反映大②跃进③的有⑥① ④ ⑤
①
)
,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
②
(
,
,
) 。③
钢产量
三年超英,
五年赶美。
④④
⑤
刘少奇做报告
⑥
干不干, 都一样。 干不干都有饭吃
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1956-1976)
1956年 中共 八大
良好开端
严重挫折
建设成就
1958年 “总路线”
三 农业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
大 改
手工业
社/合作化
造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创
举)
社进 会入 主社 义会 基主 本义 制初 度级 建阶 立段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小试牛刀
1.下列能说明我国经济建设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主要意图的是( D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集中力量发展农业
D.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小试牛刀
图一
图二
图三
1.上述三图分别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哪些挫折?(3分)
材料一: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精神上感到还
是受束缚。
——毛泽东
材料二: (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起至时间:1953年-1957年5、一五成果:(口诀:一桥二铁三公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6、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时间:1954年9月2、召开地点:北京3、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二)重要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农业合作化的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2、赎买政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三)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真题在线
9.[2019•武威中考]“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 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
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是( C )
A
B
C
D
真题在线
10.[2019•菏泽中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 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 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D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真题在线
4.[2019•宿迁中考]如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 A.一五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 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 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题干图片所示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 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 后的面貌,奠定了工业 化的初步基础,向社会 主义工业化迈进。
真题在线
2.[2019•河南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
战通后过经一济的五恢计复划,,转我而国进行改大变规了模工的业经分济建布设偏。于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
农民土地所有制
体公有制
在当时形势下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真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C 2B 3B 4B
5C 6B 7D 8D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复习课件
【重大挫折】 材料三
图1 1958年《人民日报》
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国家财政总收入(亿元)
图2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3)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1中的报道是否真实,请说明理由。分析指出图 2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2分)
答案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是“一五”计划时期。19 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3.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这部宪法的特点是 ( )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 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形式 (政策)
实质
意义
缺点
第六课
良好开端
探索中的失误 (1)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时间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 方针
评价
文 最大的冤案 化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结束的
大
标志
革
命 建设成就
启示
工业、交通、 水利、国防
模范人物
部编八下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讲课讲稿
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难点
.知道“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图表法
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复习导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产生:“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为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而开展的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首先在农业上发动起来。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的同时,各地农村一哄而起,又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造成“共产”风。这就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开来。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三大改造
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教学反思
(3)任务: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4)时间:1953年-1957年
(5)成就:到1957②19561957年武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党中央制定)规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一化三改)
3、结果: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③产生原因:党对如何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清;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本学期的重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重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方面存在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点。
2.难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对本学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梳理,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
2.学生准备:学生整理本学期的历史笔记,准备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学期的历史知识点,引导学生逐一回顾,巩固所学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复习课件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单元时间轴】
【单元知识整理】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3)材料三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 人民是如何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案】 观点:法律由人民创造,是维护人民合法 权利的工具。
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A.由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B.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C.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 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决定 最早写进( A )
A.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C.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
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 民主 建设也加紧
进行。
(2)召开: 1954
年 9 月在 北京 召开。
(3)内容:①大会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
是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
反映 人民利益 的宪法。②大会选举 毛泽东 为中华人民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 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 经济状况: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 是重工业。措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八年级历史下册大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
以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具有中国特色
→ 艰辛探索 (1956-1966)
中共八大正确的理论(主要矛盾、任务)
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9年三年困难和1961年“八字方针”
错误发动。十年内乱,给党和国家、
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 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最高的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 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
3. 不同于其他 国家,我国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是和平的方式,即和平赎买。这是由我国资产阶级在历史 上的地位、作用决定的。中国资产阶级始终没有占统治地位,曾经是革命的同盟力量,在近代史上起过进 步作用。三大改造过程叫社会主义革命,和平方式改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的首创。
4.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受国内国际形势影响,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足,社会主义建设 处于开始探索时期,我党犯过一些错误。比如,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十年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钢铁工业、石油工业大发展,工业布局明显改善;铁路、水利、科 技成果(含国防)增多;初步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英雄模范人物涌现,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等。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2.左图为《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图中的信息: (1)1957年,一五计划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在苏联援助下,武汉大桥建成,沟通长 江南北交通。
第2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期末复习课件——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 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
知识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 1953--1957年
基本 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该画充分说明人民的劳动热情决定 了农业的产量
知识点5 文化大革命
时间 1966-1976 两大反革命集团 林彪、江青(四人帮) 最大一起冤案 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结束的标志 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 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 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
A 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 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 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B )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卫 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949-1956 过渡时期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 后,经过三 年经济恢复, 国民经济得 到根本好转。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新藏公路
八历史下册部编第二单元复习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第二单元复习课一、文化本单元主要内容涉及了宋、元、明三代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成就。
这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我们需要回顾这些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
二、宋朝1.宋朝的建立:了解南宋的建立过程和原因。
重点介绍赵匡胤的起义和其成为皇帝的。
2.文化成就:介绍宋代的科技发展、绘画、诗词等文化成就,如柳宗元的《江雪》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3.重要人物:回顾一些在宋朝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诗人李清照和画家郎世宁等。
4.荐书:介绍一些关于宋朝历史和文化的好书,如《宋史》和《宋词三百首》等。
三、元朝1.元朝的建立:了解蒙古族建立元朝的过程和原因。
重点介绍成吉思汗的征服过程。
2.文化成就:介绍元代的文化成就,如《元曲十六首》和元代的戏剧形式。
3.重要人物:回顾一些在元朝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诗人杨万里和文学家关汉卿等。
4.荐书:介绍一些关于元朝历史和文化的好书,如《元史》和《元曲选》等。
四、明朝1.明朝的建立:了解明朝的建立过程和原因。
重点介绍朱元璋的起义和其成为皇帝的。
2.文化成就:介绍明代的科技发展、文学和文化成就,如郑和下西洋和明代的小说发展等。
3.重要人物:回顾一些在明朝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郑和和文学家冯梦龙等。
4.荐书:介绍一些关于明朝历史和文化的好书,如《明史》和《红楼梦》等。
五、历史知识点1.梳理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回顾宋、元、明三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对于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非常重要。
2.分析历史文化成就: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成就,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
3.学会阅读历史文献:介绍一些经典的历史文献,如《宋史》、《元史》和《明史》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六、复习方法1.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复习的内容和进度。
2.多种复习方式:通过阅读课本、刷题、做笔记等多种方式巩固知识。
3.重点复习:将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帮助记忆和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全册复习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全册复习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全册复习,主要涵盖了我国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科技文化成就,展现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繁荣与变迁。
本册书的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既包括了、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涉及到了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轮廓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把握以及历史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全册的知识点,能够系统地认识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文化成就等内容。
2.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以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
5.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教案河北省定州市宝塔初级中学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第4-7课基础知识点。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理解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投入复习。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难点: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以课本为主,认真复习导学案,将复习导航中的基础知识标记在课本上,注明要点。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复习导航】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背景(原因)(1)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2)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3)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时间:1953---1957年底5、主要成就(1)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2)交通运输方面: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2、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会议内容: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巩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巩固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 课文内容:回顾第二单元的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语文园地: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复习: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书写,巩固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3. 课文内容回顾:通过PPT展示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4. 语文园地学习:通过PPT展示语文园地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复习课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4. 语文园地七、作业设计1. 抄写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回顾第二单元的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3. 完成语文园地的相关练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部编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部编版) 篇1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
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通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近代中国的基本线索、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概况,了解了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为本期中国现代史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三、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
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四、教材分析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教学,共有七单元二十三课。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铁(宝成、鹰厦 铁路)、三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 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 主义工业化迈进。(P20)
一、“一化三改”的内容及其意义
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木工合作社
B.企业公私合营的开展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A】
中考真题演练
5.(2022·青海)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一)艰辛探索
中良 共好 八开 大端
1.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 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 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 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影响:中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 开始。
国防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1964)
焦裕禄 雷锋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邓稼先 王进喜
①代表: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战士——雷锋 模范人物 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②精神:艰苦奋斗、甘于奉献
【D】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产生:“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为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而开展的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首先在农业上发动起来。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的同时,各地农村一哄而起,又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造成“共产”风。这就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开来。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3.知道“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了解“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3第一个五年计划
4、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由向过渡。
5、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
7、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是。
8、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
9、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威望的历史事件是。10、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①;②。目的:。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难点
.知道“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图表法
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复习导入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⑤调整:1960年以后,开始降低经济指标,调整各方面政策;1961年正式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4年底至1965年初的第三届人大,经济调整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4、1956——1966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①铁人王进喜(大庆油田)②两弹元勋邓稼先(原子弹、氢弹)③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河南兰考)
1、三大改造
①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③评价: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b.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
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作业:分小组完成配套学案及单元练习试卷
学生根据学案完成相关习题
。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巩固1、标志中国现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
2、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标志性事件是。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于年在召开,目的是。会议的主要内容是:①大会通过了,这一文件在当时起的作用;②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③大会确定国旗是;代国歌是;首都是;纪年方式是;大会还决定建立。
3、结果: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③产生原因:党对如何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清;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④经验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大改造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任务: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4)时间:1953年-1957年
(5)成就:到1957②19561957年武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党中央制定)规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一化三改)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三大改造
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教学反思
③影响:
a.国家政权受到极大的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人民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b.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c.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拉得更大;
④教训
a.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①原因:a.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式;b.党内民主和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②主要史实:a.发动: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b.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上海夺权,形成所谓的“一月革命”。很快发展成为“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c.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d.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e.结束: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