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审计理论的涵义、逻辑起点及理论结构

合集下载

审计理论

审计理论

• • • •
客观性原则 全局性原则 逻辑性原则 历史性和动态性原则
不同逻辑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
• 审计目标导向型:此种观点是从审计目标出发,根据
审计目标规定审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然后研究作为信息传 递手段的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等问题。
• 审计本质导向型:此种观点是从审计本质出发,根据
审计对象、审计职能,演绎、归纳出审计原则和审计准则 。我国国内的审计理论研究,大多选择“审计本质”作为 逻辑起点,从而进一步阐述。
• 蔡春(1994)提出了“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目的→审计信息→ 审计规范→审计控制”这种审计理论模式,审计本质是审计的固有属 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对点代表人物及架构
• 李若山(1995)认为审计职业道德准则与审计技术准则是一个相互依 赖的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共同构成审计理论结构主要内容。
审计本质起点代表人物及架构
• 阎金锷和林炳发认为,审计本质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建基点,列为第 一层次;独立性是审计的特有属性。实现审计的目标,是从事审计活 动的出发点和落组点。从审计本质推论出的审计目标,在审计理论结 构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它制约着审计假设前提、审计原则和审计准则 诸要素。
审计本质起点代表人物及架构
国内有代表性的审计理论结构
审计理论结构的概念
审计理论结构是审计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 联、相互作用的方式及秩序,亦即审计理论系统内部各要 素之间的排列与组合的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
审计理论结构主要包括两个问题:
一是审计理论包括什么内容,一般称为审计理论要素;
二是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建立科学的审计理论结构应遵循的原则
审计环境 审计假设 审计导因 审计目标 审计职能 审计基本理论 审计原则 审计主体 审计概念体系 审计理论的起点、 前提与导向

审计理论发展

审计理论发展

加拿大著名审计学家安德森(R.J. Anderson)教授的 观点是:“审计理论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合理的、首尾相应 的概念结构以决定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必需的审计程序。审 计理论还提供一个评价与改善现行实务与程序的框架结构 。”
审计理论是通过观察和经验积累的关 于审计实践的理性认识。
审计理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描述 性的,如种种审计概念;另一种是规范性 的,如审计标准和审计手续程序等。
第一章 审计理论概述
§1.1审计理论及其研究内容
(1)1887年,英国发生了一件较为轰动的审计案件,这就是 里兹地产建筑投资公司控诉审计人员夏巴德的案件。 (2)伦敦大众银行审计案件发生于1895年,该银行若干年来 将资金大部分贷给四家建筑公司,四家建筑公司的贷款担保 并不充分。 (3)1925年,美国的克雷格公司控诉审计人员安荣,认为审 计人员在审核该公司账目时,没有发现该公司职员盗窃公司 财产达100万美元的事实。因而,克雷格要求审计人员赔偿 全部损失。
第一章 审计理论概述
§1.1审计理论及其研究内容
在美国,美国政府开始对审计界予以批评,他们认为, 没有一个组织起来的审计职业界,看来会妨碍依靠民间部 门取得充分精确和可靠的信息。因而,通过一定的组织形 式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予以一定的理论指导,将是审计 工作的发展方向。
在审计实务界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也一再呼吁在协调组 织的基础上,发展审计理论以指导审计实践。于是,人们 又开始关注那些刚露端倪的审计理论,审计理论又开始有 了新的发展。
第一章 审计理论概述
§1.1审计理论及其研究内容
虽然法律界对审计人员的保护使审计人员一次次地 从法律纠纷中逃脱,但社会舆论却对审计界施加了愈来 愈大的压力。他们认为,审计人员不熟悉业务及不负责 任的态度,是审计人员卷入到法律纠纷中去的根本原因。 如果审计实务界不采取有效措施,则对审计实务的发展, 将有极大影响。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选择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选择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选择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应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相互关联的合乎逻辑的理论框架,称为理论结构或理论体系。

审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也应有其可以运用的一系列概念以及由此构建而成的完整理论体系。

应用一定的方法把审计理论诸要素按逻辑关系排列组合起来,构造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有序性的审计理论体系,其关键性问题是要从诸多的审计理论要素中正确地选择一个要素,来充当构造审计理论体系的起点理论或逻辑起点。

对于应该选择哪个理论要素来充当逻辑起点,理论界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逻辑起点的特征及必备条件从哲学的角度讲,逻辑起点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全过程的出发点的概念、范畴或判断,也叫做上升的起点。

它是构造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或建基点,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造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审计理论结构是构成审计理论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组合,它本身就是一个逻辑系统。

审计理论结构正确与否及其对审计实践指导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逻辑起点选择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它至少应符合以下要求:1、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必须具有可知性。

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可知性是指,它是审计理论中最简单、最普遍、最常见、最基本的现象,是进行审计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审计理论体系的前提条件。

如果逻辑起点不为人们所认识,便失去研究其他问题的基础,审计理论研究便无从开始,审计理论体系也无从构建。

2、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必须能够对审计理论的其他要素进行推理论证。

要构建一个逻辑严密、内容完整的审计理论体系,就必然要求能从这一个起点出发推导出其他的审计要素。

审计理论体系内部的其他要素均可以是逻辑起点的展开,不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

逻辑起点本身的运动发展,能够解释审计发展进程的本质与规律,能够推算出其他未知的审计事项。

3、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必须能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结合起来。

审计理论是关于审计活动的系统化知识体系的抽象与概括,它来自审计实务,反过来又指导审计实务,并在审计实践中得以验证,从而使审计理论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 观点:审计本质是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逻辑起点

科学认识论认为: 所谓逻辑起点,是构造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出发
点, 是该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理论范畴, 它
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造均有着
决定性的作用。因而, 选择逻辑起点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把理论研究或
认识过程所揭示的最终结果作为构造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在审计学
• 5. 审计环境起点论
• 持此观点者认为, 审计理论是从社会生产实践的审计实践中产生, 而审计实践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 因此, 审计实践不可避免地受社 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影响。审计实践及其发展还受审计固有 因素影响, 表现各个发展阶段的审计人员价值观念、审计思想、审计 文化、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工作手段、审计工作内容等因素。我们 将前者中同审计相关的部分从整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中抽 象出来, 称之为审计外环境, 将后者称之为审计内环境。审计外环境决 定着审计目标, 审计内环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 从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 进一步决定着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此可得 为审计的环境。
• 的观察和研究, 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或说明, 是选择审计技术、制 订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的必需前提条件。审计理论体系中其它理 论是审计假设等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发展, 离开审计假设, 既没有审计活 动, 更不会有系统的审计理论。( 2) 审计基本概念、审计准则和审计实 务等都贯穿着假设或者其推论。
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 、审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几种主要观点
• 1. 审计本质起点论

审计本质起点理论在我国的审计理论研究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本
质起点论者认为, 审计本质的研究, 是要揭示审计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

1-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

1-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



(6)三泽一模式
审 计 理 论
审计理论的固 有问题领域 非 会 计 问 题 领 域 法律的问 题领域 会 计 问 题 领 域 会计实务的 问题领域 会计理论的 问题领域
审计 理论
图1-4
三泽一模式图


(7)我国学者对审计理论结构的有益探索
审 计 理 论
我国学者对审计理论结构的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 初期。主要表现在: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事实上的独立性; 审计人员在作为一种职业团体的外观上的独立性。

道德行为:独立审计师应承担的一种直接产生于他的职业地位 的责任 审计的展望
周 莉
2 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审 里程碑之一:《审计理论结构》的出版 计 主要贡献: 指出了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审计要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理 就必须探求一套相应的、坚实的审计理论。否则,审计就只是一 论
周 莉
2 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审 计 理 论
里程碑之二:《基本审计概念说明》的出版


该书明确指出了审计的定义,认为审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它客观地搜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 以便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吻合程度,并将其结果转达 给有关利害关系人,因而审计的作用在于帮助使用者判断信 息,即具有验证职能。 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会计的目的在于提供有关资源利用、管理、控制和报告的 信息;审计的目的在于确定被审计信息与既定标准之间的 符合性程度。 会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经济信息的计量、描述和解释,并以 财务报表的形式将结果传递给使用者,所以会计是形成有 用的、可数量化经济信息的创造过程。审计的方法主要是 收集和评价与审计目的相关的证据并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将 结果传递给使用者,所以审计是形成有用的、判断性信息 的评价过程。审计一般不创造新的经济信息,但可以增加 会计所创造经济信息的价值。

财务管理第2章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

财务管理第2章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
✓ 在审计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主要
2.2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 2.2.1里程碑之一:《审计理论结构》的出版
• 该书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科学地研究了审计理论, 其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 - (1)该书指出了审计理论的存在和建立审计理论的必 要性。 - (2)对于各种审计现象,作者从理解 (comprehension)、展望(perspective)、洞察 (insight)、想象(vision)四个角度进行了哲理式的 思考、提炼和升华。
2.2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 2.2.2里程碑之二:《基本审计概念说明》的出版
• (1)该书明确指出了审计的定义 • (2)该书研究了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和合理论证三者
之间的相互关系 • (3)该书运用沟通理论论述了报告过程 • (4)该书对审计过程中的种种风险提出了许多十分深
刻、有用的见解
2.2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 (2)审计目标导向型 - 这种观点是从审计目标出发,根据审计目标规定审 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然后研究作为信息传递手段的 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等问题
2.3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 (3)审计本质导向型 - 这种观点是从审计本质出发,根据审计对象、审计 职能,演绎、归纳出审计原则和审计准则 - ①审计理论与社会经济环境相脱离 - ②审计理论结构内部逻辑性不强 - ③不能正确反映审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4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
✓ 2.4.1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原则
• (1)客观性原则 - 在构建审计理论结构时,首先,要求对审计与其所 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需求关系以及审计对这种需求 所能发挥的潜在功能,进行客观地揭示。 - 另一方面是审计理论要有许多高质量的证据的支持, 这直接关系到审计理论的价值能否实现。

审计理论要点

审计理论要点

审计理论部分一、审计理论的内涵(结构、框架)1.审计动因的理论,导出审计理论定义和受托责任。

2.审计主体的理论,导出独立性等基本概念。

3.审计客体的理论,导出审计对象等概念。

4.审计主客体关系的理论,导出审计职能、委托和授权概念5.审计运行的理论,导出审计目标、规范、证据、程序、结果等。

进一步讨论独立性、职业谨慎、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测试等重要概念。

二、审计的基本概念*(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受托责任关系1.概念:审计关系是指审计授权或委托人、被审计人、审计人之间的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指审计授权或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之间的关系。

2.受托责任关系与审计关系的关系。

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3.受托责任关系的特征。

(1)资源经管权的转移。

(由委托方转到受托方)受托责任关系的核心和本质内容。

(2)关系确立意味着委托方给予受托方权利、受托方对委托方承担一定义务与责任关系的确定。

(3)受托责任通过法律、规章、契约等有效形式加以体现,使其能够具体运作。

(4)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应该可以计量。

(二)审计的本质:独立性。

一是实质独立性,主要指审计师的一种精神态度,即在工作中不使自己的判断受他人左右,不受个人偏见与杂念的影响,完全客观公正地形成审计意见;二是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师在组织地位与客户关系方面应独立于会计报表编制人,从而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

二、审计的理论框架(一)审计主体的基本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

独立性与权威性是相辅相成的。

权威性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而独立性也是权威性的基础。

国家审计权威性最高,表现在:(1)强制性审计(2)强制执行审计决定。

(二)审计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恰当的审计主客体关系的形成,是顺利完成审计工作的保证。

审计主客体形成的方式不同,审计主客体的关系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要规范审计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必须结合其形成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涉及委托方式的,必须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明确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探讨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探讨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探讨【摘要】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选择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出发点和关键点。

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逻辑起点,才能构建出具有科学性的审计理论结构。

目前,理论界对于选择什么要素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存在不同看法。

本文从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应具备的条件入手,评析不同学派对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选择的观点,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一、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必备条件审计理论结构是一个逻辑系统,它是审计理论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外在表现。

逻辑起点选择的正确与否及其科学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由此构建的审计理论结构的正确性以及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的指导程度。

要成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它有一些必备条件:一是可知性。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可知性是指,作为构建审计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条件,作为逻辑起点的要素必须是审计理论中最简单、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现象,是能被人们直接感知了解的直接存在。

二是可推性。

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出发点,逻辑起点应该能够推理论证审计理论的其他要素,通过逻辑起点可以延伸至审计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也能够推算出尚未知的审计事项。

逻辑起点的发展规律能反映审计理论发展的规律。

三是结合性。

审计理论结果逻辑起点必须能将审计体系与审计环境、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紧密结合起来。

逻辑起点要有结合性,要成为联系体系与环境、实务与理论的纽带,使他们紧密结合起来。

四是揭示矛盾性。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要能够揭示审计理论体系中显现的矛盾及潜在的矛盾萌芽。

矛盾是事务发展的动因,没有矛盾就没有审计理论的发展。

二、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各种观点评析随着审计理论的前进和发展,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也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发展。

对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不同选择会形成不同的审计理论结构,进而形成侧重不同的审计理论体系。

时至今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对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选择做了大量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抽象哲学逻辑起点观抽象哲学逻辑起点论的代表人是莫茨(Robert K.Mats)和夏拉夫(Hussein A.Sharif)。

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审计理论与实务第⼀讲审计的含义及特征⼀、审计的涵义(⼀)审计的动因经济责任履约观:两权分离之后,委托⼈检查受托⼈经营责任的需求以进⾏客观的检查、鉴证和评价。

(⼆)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谁审?审谁?)①审计主体:执⾏主体:政府审计(主导)、社会审计、企业内部审计(补充)授权主体:财产所有者(审计委托⼈或第三关系⼈)②审计客体:被审单位(审计对象的载体)(三)审计对象(被审的内容)①直接对象: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资⾦运动)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及有效性。

②间接对象:被审单位经济责任履约情况。

(四)审计职能(功能)①传统的审计职能:监督→鉴证→评价政府社会单位内部②现时的审计职能:…+免疫、服务、治理(国家)(五)审计⽬标①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执⾏;(重视)②审计活动本⾝资源、权利的优化配置。

(轻视)(若⽆此⽬标则违背经济活动中“理性”的假设)(六)审计特征(见后)※审计政策是否具有选择性?①审计活动本⾝的⾏为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以及具体的审计⽅法,审计程序上具有选择性;②审计对象包含了会计政策约束下产⽣的会计信息,也具有选择性;③审计前具有选择性,审计后具有唯⼀性。

※这种选择性有什么经济后果和时滞性效应?(⼋)审计本质(见后)⼆、审计特征(独⽴性<三个层次:组织上、经济上、⾏为上>、综合性、强制性与权威性)形式上实质上※审计:审计是以政府、社会以及公司内部审计作为审计主体,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及其经济责任履约情况,运⽤审计政策,发挥审计监督、鉴证、评价、免疫、服务和治理等职能,以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执⾏,审计活动本⾝资源、权利的优化配置为审计⽬标的具有独⽴性、综合性、强制性和权威性的⾏为活动。

第⼆讲审计理论结构概论⼀、审计理论及审计理论结构的含义(1)审计理论①解释、预测审计⾏为活动(审计实践)②系统化③理性化(2)审计理论结构①⽅法论:系统论②⽬的、结构化(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相互联系以发挥系统效应的)、与环境的关系③审计知识体系⼆、审计理论结构的特点①导向性②结构性③前瞻性④有效性※源于理性认识,有解释和预测的功能,从⽽形成的理论体系三、审计理论结构模型第三讲审计本质(1)审计的动因审计环境作⽤于反作⽤于整个过程(2)审计本质认识的主要观点①查账论:检查会计账簿②⽅法过程论: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与审计信息真实、可靠地⽅法和过程。

审计理论

审计理论

一、审计理论(逻辑)起点:主要分为一元审计要素观和多元审计要素观。

一元审计要素观主要包括:1、审计假设观(审计假设导向型起点论):从审计假设出发,在审计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审计原则,然后用它们来指导审计准则,审计假设和审计准则共同构成了审计理论结构的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审计假设是构造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础,也是审计科学发展的前提”。

审计假设是建立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理论研究的基本要素,推理论证的原始命题。

](课件:审计假设是不能直接检验的公理。

它是作为审计理论的基础而存在的,是由它来推导审计理论的。

)2、审计环境观(审计环境起点论):审计环境起点论认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受环境的影响和支配。

审计环境可分为审计外环境和审计内环境。

审计外部环境是指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对审计实践有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它决定了审计目标,从而决定了对审计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影响着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审计内部环境是指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审计人员价值观念、审计思想、审计文化、审计工作内容等。

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从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进一步决定着审计程序和方法。

[审计本质、审计职能、审计目标等最终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审计环境中。

] 3、审计对象论:审计之所以能独立成科,首先在于它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审计理论的研究只有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入手,才能体现审计对象与审计本质、职能、方法等之间的逻辑关系。

[明确审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决定审计理论的结构、内容,是进一步研究审计本质、母的、方法的前提条件。

] 4、审计本质论(审计本质导向型):从审计本质出发,根据审计对象、审计职能,演绎、归纳出审计原则和审计准则。

[其流程图可大致表示为:审计本质——审计对象——审计职能——审计原则——审计准则。

“只有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把握审计理论的发展方向”,只要正确地确立了审计的本质,也就顺理成章地确立了审计理论结构。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体系一、我国审计理论结构体系内容审计理论体系是反映审计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概念、范畴、判断、推理的体系,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结构的系统。

我国的审计理论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两个层次: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应用理论。

1、审计基本理论审计的基本理论是研究审计的本质、一般规律或基本原理,探求能解释审计实践普遍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在审计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科学水平决定着审计理论体系的水平。

它包括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环境、审计目的和审计规范等内容。

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审计实践的一般过程和审计认识的一般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审计实践和特殊的过程,其研究任务或目的,是解决如何正确认识审计实践和从一般意义上组织审计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审计实践要素的基本问题。

审计基本理论研究的某项重大突破,常常给整个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大的变革。

审计本质反映了一种受托的经济责任关系,这种关系又是审计存在的重要条件。

将审计环境和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研究起点纳入审计理论结构图中,表明审计产生于社会环境的客观需要,审计环境的优劣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对审计的需求程度,审计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先导,是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它确定了审计研究的前提。

审计假设对多变的审计环境中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关系和一般规律进行了设定,说明审计假设与审计环境是息息相关的,离开了审计环境,审计假设成为空中楼阁,同样审计假设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而进一步改造审计环境。

审计目标的确定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是审计本质与特定的审计环境相互作用、互动的结果。

审计规范是审计本质与内涵的扩展,它必须与特定的审计环境相适应。

2、审计应用理论审计应用理论是审计基本理论在具体审计实践中运用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处理具体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它介于审计基础理论和具体审计实践活动之间。

通过对审计应用理论的研究,可以使审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审计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提炼出更为完善、科学、合理的审计基本理论,使之不断更新和突破。

第一讲 审计理论概述

第一讲  审计理论概述
2015-7-4 13
7.实证法(Positive Approach)
• 实证法作为构建审计理论的一种方法,就是要 根据实际效用或实在的因果关系来选择审计概 念、原则、准则和各种程序。其一般步骤是: (1) 进行调查或案例研究、访谈、实验; (2) 将 通过调查或案例研究、访谈、实验等途径获得 的数据资料做系统整理和计量分析; (3) 概括 和归纳计量分析的结果; (4) 以逻辑和数学方 法得出研究结论; (5) 做出理论上的诠释,建 立理论模型; (6) 检验研究命题或理论模型, 接受或修改甚至推翻原假设。
2015-7-4 24
(五)逻辑起点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 第四,逻辑起点与形式逻辑系统中的公理不同, 它既不是任意的和暂时承认的东西,也不是随便 出现和姑且假定的东西,而是为后来的事物运动 过程所证明把它作为逻辑开端是正确的。 • 第五,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逻辑起点范畴作为 审计系统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同整个体系发生着 多方面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规定着审计系统整 体的本质,而且也规定着起点范畴在审计理论体 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2015-7-4
• 哲学基础起点论(莫茨和夏 拉夫,1961) • 理论基础起点论
• 财务责任起点论(钟英详, 1986) • 目标与假设双重起点论(袁 晓勇,1997) • 审计性质与目标双重起点论
• 环境与目标双重起点论(谢 诗芬,2000)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起点论 (李汉国,1988)
22
(四)几种审计理论结构的 评介
第一讲 审计理论概述 auditing definition.ppt
1 2
3 4
2015-7-4
审计理论的涵义与作用
审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审计理论建设的里程碑

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新探

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新探

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新探一、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新探1、定义审计理论体系概念:审计理论体系是一套用于考核、诊断和改进组织的行动的必要的理论框架,它们提供关于数据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知识,以及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实施它们的建议。

2、审计理论体系的目的:审计理论体系的目的是根据正确的观念、方法和工具,来识别、分析、评估和改进各种组织的风险和风险控制。

在实践中,它被用来识别组织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实施和管理这些风险。

3、审计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审计理论体系包含一系列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安全认证、威胁和脆弱性分析、权限管理和使用审计。

它们可以被用于识别和评估现有环境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的风险。

4、审计理论体系的主要利益方:审计理论体系不仅有助于政府、企业和其它社会机构管理组织,而且还为企业士气、运营稳定性和合规性提供可靠的支持。

它还可以保护投资者、客户和公众的利益,帮助确保组织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5、审计理论体系的实施和应用:审计理论体系必须由有认可的机构实施,认证机构可以发布标准和指南,并通过审计来检查,以确保符合标准。

此外,根据不同的实践领域,还会有不同的审计工具和技术方法,以帮助合规操作。

二、新一代审计理论体系1、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新一代审计理论体系可以充分利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创新,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使审计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及时和精准。

2、大量的审计数据:新一代审计可以使用大量的历史审计数据和新数据,改进审计流程,提升审计自动化率和质量。

3、构建视角焦点:新一代审计体系包括视角焦点,能够从更大的范围、更强的能力和更深的投入来构建审计活动,有效地提高已有审计标准的遵循程度。

4、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新一代审计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变化情况,提供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服务,从而更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的看出,审计理论体系在管理组织中拥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政府、企业和其它社会机构管理组织,而且还为投资者、客户和公众的利益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新审计职能观为逻辑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构建-最新文档

以新审计职能观为逻辑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构建-最新文档

以新审计职能观为逻辑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构建审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求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审计原则和方法,对经济事项进行科学的监督和评价。

审计的实务性并不意味着审计理论不重要,反而说明了审计基础理论作为审计应用理论的基础有着更加深远重大的意义。

蔡春(2000)指出,所谓审计理论即是一套用以解释、指导(或预测)审计行为活动(即审计实践)的系统化和理性化的命题体系。

而审计理论结构是由结构中诸要素组合而成,并且组成要素之间通过内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

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起点,能否正确建立直接关系到整个审计理论结构的可靠性。

对于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很长时间以来理论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

一、审计理论结构与其逻辑起点的现有研究成果西方国家对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多数学者认为,莫茨(Mautz)和夏拉夫(sharaf)的著作《审计理论结构》最先研究了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

随后的半个多世纪审计理论研究相继出现了诸多观点,它们在解决审计理论结构体系的逻辑起点、组成要素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中提出了各自的解释观点,现将国内外主要审计理论结构的观点进行归纳,如表1所示。

以上六种审计理论结构模式各具特点,它们共同推进了审计理论的发展,但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哲学起点论否定了“审计无理论”的观点,对审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将哲学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范围过于宽泛,内涵具有不确定性。

审计假设是在长期的审计工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不是审计实务的一般归纳总结,而是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但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提出的假设只能适用于某一环境或时期。

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和实务的枢纽,指引着审计活动,但审计目标是从审计实务出发的,作为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将使具体审计工作起点与审计理论结构起点相混淆。

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山东审计5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杨庆英理论探讨为了使审计理论研究整体化、系统化,有必要构建一个科学的审计理论框架。

而在审计理论研究中,要构建一个足以支撑审计实务、由一系列概念构筑而成的理论结构,不可避免地将会涉及到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问题,从不同的逻辑起点出发,将会构筑不同的审计理论结构。

究竟以什么要素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较为恰当,中外学者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本文亦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设想。

一、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特征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它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它是审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审计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和其它的体系构成要素是同质的;②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从逻辑角度考虑,它应为其理论的基点;③它应该是审计中最简单、最普遍的现象,其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以此建立的审计体系可以和外部的环境有机地协调起来;④从矛盾论观点出发,它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是整个审计理论体系中一切矛盾的萌芽,其存在促进了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的发展。

二、几种主要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介绍及评析以什么要素作为逻辑起点来构建审计理论体系,自莫茨和夏拉夫的专著《审计理论结构》问世以来,中外学者见仁见智,说法不一,现归纳如下:1.审计本质导向论。

英国审计学家汤姆李在《公司审计学》中建立了“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的理论框架。

我国蔡春教授在《审计理论结构研究》一书中也提出“审计本质要素处于该结构的最高层次,起着驾驭整个审计理论结构的导向作用”,“只有准确地揭示并把握了审计的本质,才能把握住审计理论发展的方向”。

他们主张以审计本质作为基点来构建体系,认为只有在本质认识上有所突破、创新,才能给整个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带来质的发展。

笔者认为,审计本质属于纯粹理论性的范畴,它不具有把外部审计环境连接起来的特征。

以此为基点构建的审计理论体系有脱离实践之嫌,并且会导致审计理论体系缺乏开放性、动态性。

论审计理论结构

论审计理论结构

论审计理论结构论审计理论结构作者:安亚人宋英慧税务与经济 1999年02期审计学作为一门经济应用科学,应建立起自己的理论结构,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审计实践,推动审计科学的发展。

一、审计理论结构的意义所谓审计理论是用于解释和指导审计实践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它是由相互关联的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和审计准则等要素所组成的逻辑系统。

审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其组成要素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形成一定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构成审计理论的诸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组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计理论结构(或框架)”。

(注:阎金鄂、林炳发:《审计理论研究的新起点》,中国审计学会会议资料。

)(一)研究审计理论结构是创立与发展审计科学的需要。

某一个或某几个单一的审计理论要素,虽然已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但是也难以形成理论结构,因为这种理论过于单薄,达不到促使审计科学创立的理论数量的最低需要。

即使审计理论数量达到了充分性要求,但相互孤立的零散的审计理论,由于各部分之间缺乏应有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从整体上看,还不可能组成科学理论所要求的严密体系,因而也就无法促成审计科学的形成。

这如同我们不能把一个包罗万象的审计方面的论文集等同于审计科学理论一样。

只有审计理论的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并可以形成科学理论所要求的基本结构时,审计科学才可能真正诞生。

(二)研究审计理论结构是确定审计科学社会地位,支撑审计职业的需要。

虽然科学的功能本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是,某一科学的社会形象以及人们对其价值的判断往往是有差异的。

这导致不同的科学处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地位。

客观地说,作为属于经济应用科学范畴的审计学,比起数学等自然科学算不上“精密科学”;与政治经济学相比,也算不上“理论科学”,在科学的大家庭中尚未获得应有的地位。

审计学缺乏理论以及不够精密,影响了审计学的社会地位,从而也影响了审计职业界的社会地位。

“某种职业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理论结构来支持,是难以确立的,因此,我们要建立审计的哲学。

论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选择

论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选择

论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选择所谓逻辑起点,是指展开某种逻辑体系的渠道和门径,是构成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该学科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抽象范畴。

对审计理论结构中常见的审计本质起点论、审计假设起点论和审计目标起点论进行评价,会发现,审计本质和审计假设都不适宜于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以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是现实的最佳选择。

一、审计本质起点论评价笔者认为,审计本质不是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起点,恰恰相反,它是审计理论研究的终点。

审计本质是对审计事物内在规定性的揭示和反映,把握了审计的本质,也就把握了审计的内在规定性,审计理论结构的正确构筑也就水到渠成。

但是,上述论断都是在掌握了审计本质的前提下进行的。

那么,如果无法洞悉审计的本质,审计理论就不研究、不发展了吗?事实上,当今的科学领域中,不用说社会科学,就是自然科学也存在诸多问题本质不清的事实,但本质不清,却未能影响学科的正常发展。

因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只有对该事物的各个方面,包括为什么、做什么、如何做、谁来做等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正确回答它“是什么”,而此时,有关该事物的理论体系已基本搭成。

也就是说,在审计理论研究中,有着比审计本质更基础的东西在引导着审计实践和思维,已有的理论认识加上据之概括形成的审计本质,审计理论结构才更加完善。

以一种尚未认清的理论要素去推衍另一种或另几种理论要素,只能陷入浑浊的泥潭。

审计本质在审计理论结构中的核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非它就是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必然理由。

人们从事研究的兴趣往往是从可观的结果开始的。

二、审计假设起点论评价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审计假设无法解释审计中的许多现象,也为历史证明不是合适的选择。

1、审计假设具有虚拟性,不能直接解释审计理论。

审计假设确定的必要性源于审计环境的不确定性。

审计假设一旦确定,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而审计环境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审计假设无造反映变化着的审计环境。

04专题四 审计理论框架结构

04专题四 审计理论框架结构

例如,蔡春在《审计理论结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观点是: 本质→假设→目标→规范(信息)→控制。
再如,阎金锷、林炳发在“审计理论研究的新起点——审计理论结构探讨” 一文中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观点是:本质→目标→假设→准则。 还如,徐政旦等在《审计研究前言》一书中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观点是: 本质→目标→假设→概念→准则→程序方法→报告。
逻辑起点 在研究审计理论体系结构之前,有必要对逻辑起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 “逻辑”一词源于希腊语logos,原意是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等,作 为科学理论逻辑起点之逻辑,是指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性。 “起点”是指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开端。 “逻辑起点”是指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规律性的本源或开端。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应当是审计理论发展规律性的本源或开端,它 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开放性,它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 二是联系性,它必须联系审计理论与实践; 三是推理性,它是最一般、最简单的抽象范畴,必须能够对其他各要素进 行推理论证; 四是可知性,它的内容必须能够被人们准确把握。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是构建审计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或基石,对其他理论 要素建立和整个体素构建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正确的逻辑起点,构 建审计理论体系将是一名空话。
图 4—5
王伟、李建军审计本质起点模式
支持者认为,只有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把握审计理
论的发展方向;只要正确地确立审计本质,也就能够顺理成章 地确定审计理论结构。 批评者认为,把审计本质直接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有其很大的局限性。一是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审计本质不具备 作为逻辑起点的基本特征。逻辑起点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出 发点,这里的抽象是思维中的抽象,这里的具体是思维中的具 体。思维中的具体揭示了客观事物更深一层次的本质,思维的 具体是结果,结果只能是末尾,而不是逻辑的起点。审计本质 揭示的是审计这一事物更深层次的规律性,因此它不能直接成 为逻辑起点。二是审计本质的理论性太强,因而容易造成按审 计本质为逻辑起点构建的审计理论结构与审计实务相脱节,不 能正确反映审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人或委托人的授权或委托,才能对被审计人进
行审计监督。在委托或授权情况下,国家审计
人员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监督,注册会计师以 独立第三方视角进行鉴证业务,内部审计则提
供保证和咨询活动对企业运行中的不合规行为
进行预防从而对经济活动起到免疫作用。
其二、审计本质属性。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 事会上提出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在 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 谓免疫系统是指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能辨识非自体物质(通 常是外来的病菌)并将其消灭或排除,从而保证机体处于健 康状态的整体工程之统称。它具有清除、修补和预防三方 面的功能。将免疫系统应用到审计本质理论中,是十分恰 当的,是对审计本质和功能再认识上的升华。因为审计的 本质实际上就是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
总结
对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分析,我们经过查阅资料,提炼 观点,最后经过讨论认为: 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若只是由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 计环境、审计本质等这几个要素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可能 是无法完美的支持起整个审计理论结构。那么,我们考虑到 审计毕竟是一个由实务中发展起来的学科,那么其逻辑起点 就需要和实务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审计理论工作中,我们 对审计工作人员的把握是比较困难的,也就说,这个逻辑起 点的构建,也应考虑到这个审计内部工作的主观人为因素。
五 、审计目标决定其他审计理论要素。 六 、有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理论框架起点的 成功先例。
本质、审计假设、审计规范、审计程序方法和
审计报告。为了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假设针 对性地限定了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控制手段的实 现。因而,审计目标制约着审计假设。
3 、审计环境起点论
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根据英国著名审计学家福林特(DavidFlint)的定义:“审计理论是一系列有关审计活动的一贯性命题以解释审计的社会目的与目标,进而为将审计实务与程序同审计目标与目的联系起来提供合理的基础和依据。

这种命题可以解释审计在各种社会机构以及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中的活动空l间。

”我国王文彬和林钟高两位教授在《审计基本理论》一书中将审计理论定义为:“人们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逐步积累并加以概括的关于审计系统化的、合乎逻辑的、合乎客观事物发展的理性认识。

”综合各名家的见解,笔者认为,审计理论是一系列源于审计实践,并能指导、规范审计活动,实现审计目标的理性化的认识。

【关键词】审计理论涵义的思考;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思考;审计理论结构的思考
一、关于审计理论涵义的思考
首先,指导、解释审计活动,实现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的终极目的。

虽然审计理论产生于审计实践活动,但是它必须高于实践,是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制定基础,是检验审计活动正确与否的标准。

审计理论的内容和结构要围绕审计理论的目标进行确定和组织。

这就决定了审计理论必须具有解释当前审计实践的现实状态,并预测和指导未来审计发展趋势的功能。

其次,审计理论应具有前瞻性。

它不但能指导、规范现实的审计工作,而且能预测审计的发展趋势,合理解释审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再次,审计理论同时具备发展和稳定两个特性。

所谓发展就是指审计理论应当可以伴随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审计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向前演进。

所谓稳定则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时间呐,审计理论一旦形成,就趋向于保持这一状态。

只有不断的向前发展才能保持理论的先进性,而保持相对的稳定才能有效的指导、解释审计实践。

最后,审计理论要有一个科学的框架结构。

其结构要遵从一定的逻辑顺序,各层之间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但更重要的是这一结构要有利于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指导作用的发挥和理论木身的发展。

对于细节问题,可以灵活掌握。

二、关于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思考
从审计理论的定义可以看出,必须建立一个严紧的框架结构来统领整个体系。

而建立这一框架必须先确定个科学的逻辑起点。

所谓逻辑起点是指构成一间学科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该学科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木源性的抽象范畴。

逻辑起点与理论的基础并不完全相同,逻辑起点要高于基础,它应具备以下几点特征(l)它是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最基本的概念范畴。

(2)它也含的内在矛盾是整个科学理论体系中一切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3)对理论体系的构造具有决定作用。

(4)它能直接反映社会环境的变化。

当前学术界推崇的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有:审计目标论(安德森),审计木质论(蔡春等),审计本质与目标论(福林特、汤姆•李),审计环境论(陈建明等)。

毫无疑l问这些理论都有各自充分的理由,但仔细分析又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欠缺。

迄今为止,理论界并未就逻辑起点问题达成一致。

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审计理论的涵义和建立审计理论体系的目的出发进行研究。

既然审计理论的目的是解释和指导审计活动,实现审计目标,那么以审计目标作为这一理论的结构核心就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把审计目标作为理论的逻辑起点,则有以下的优点:(1)审计目标指示着审计理论发展的方向,决定了审计理论的其他内容,有助于审计理论结构的建立。

(2)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中心,是审计活动中一切矛盾的“焦点”。

它有助于科学的制定审计程序和方法,正确的指导和规范审计行为。

(3)审计目标可以,恰当的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结合起来。

但是单纯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审计目标的确定过程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与人们的认识角度相关,但审计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很
深,过于主观的理论是难以正确的指导审计活动;另一方面,审计目标与审计本质相比缺乏稳定性,不能非常严格的规范审计理论的其他内容。

所以单纯的以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不恰当的。

笔者认为,应当以一种经过调整、复合后的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

这种审计目标是以审计环境为基础、审计本质为约束的。

这样既不会由于环境变化而使得审计目标过于主观化,又避免了逻辑起点过快的变动而难以确立稳定的理论体系的缺点。

三、关干审计理论结构的思考
在确定了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之后,我们可以初步的构建这一理论结构了。

笔者认为审计理论体系可以简单的用下图表示:
这一审计理论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审计环境、审计本质和审计目标。

它]共同组成了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其中审计目标是核心内容,审计环境是确定审计目标的基础,对审计目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而审计本质则对审计目标起约束作用。

第二层是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和审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三个内容。

之所以将它们并列于第二层次中,是因为它们均是由审计目标推导而未,是审计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在审计理论体系中共同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审计假设制约、限定了审计研究的空间,为审计实践成为科学的、可信的经济监督活动提供了可能;审计概念是描述、解释审计实务和发展审计理论的基础;审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则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具体标准,对审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起着约束作用,而且审计规范必须按照审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加以制定。

第三层包括审计程序方法和审计职业规范。

这一层与审计实务更为接近,审计程序和方法直接应用于审计实践,而审计职业规范则直接约束和规范了审计实务的整个过程。

在这一审计理论结构中,较少使用直线型结构,而是以平行结构取而代之,这主要是考虑到:1.直线结构中下层内容是由上层的内容推导决定的,有严格的先后关系,然而审计理论体系中许多内容之间很难精确的分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2.有些内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它在理论体系中的作用也无主次之分,例如第二层中各三个内容。

3.平行的结构易于发现、协调各部分之目的矛盾,避免错误由上至下的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