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道路分级及无障碍设计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无障碍设计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无障碍设计首先,居住区道路可以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主要连接居住区和城市主干道,是居住区的交通枢纽。
主干道应该宽敞、直线、通畅,以便车辆和行人通过。
次干道连接主干道和支路,是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要道。
次干道的宽度较主干道略小,但仍应保证车辆和行人的顺畅通行。
支路连接居住区内部的各个单元,宽度较小,主要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无障碍设计是为了确保道路的使用不会对行动不便的人造成障碍。
无障碍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行道的设计:人行道应该宽敞,保证行人的顺畅通行。
同时,人行道应该铺设防滑、无障碍斜坡,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上下人行道。
人行道上的路面不应有突起物,减少行人绊倒的风险。
2.交通设施的设计: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斑马线等。
这些设施应该直观明确,易于行动不便的人辨认和使用。
交通信号灯应设置声音或振动提示装置,让视障人士也能了解红绿灯的状态。
3.停车位的设计:停车位应该设置专门的无障碍停车位,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方便。
无障碍停车位应该宽敞舒适,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上下车。
同时,停车位周围应设立无障碍斜坡,方便车辆和行人的无障碍通行。
4.绿化带和景观设计:绿化带和景观设计应以保证无障碍通行为前提。
绿化带和景观装置应不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并且要避免尖锐或有刺的植物,以免伤害行动不便的人。
5.公共设施的设计:公共设施如公园、广场、健身器材等,应该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行动不便的人进入使用。
公共设施的座椅、洗手间等也要考虑行动不便人士的需求,设置无障碍设施。
总之,居住区道路的分级和无障碍设计对于提高社区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至关重要。
分级设计可以合理分配交通流量,让车辆和行人能够顺畅通行。
无障碍设计可以让行动不便的人士感受到社区的友好和关怀,提高社区的包容性。
在未来的居住区规划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道路的分级和无障碍设计,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课件ppt
道路线型因用地条件,地形地貌,使用功 能和技术的需要,有直线型、曲线型、折 线型等多种线型。对线型起控制作用的部 位有道路的交叉转弯、折线、尽端等处。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居住区交通组织的两种基本方式
2.道路使用设备
步行道边设置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 备,方便行人并保护街道清洁卫生 。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居住区道路功能、分级和交通组织 的基本方式
(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 (二)居住区道路分级 (三)居住区交通组织的两种基本方式
(2)道路走向应符合就业人流去向,方便居 民出入;
(3)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 端处应能便于回车,设置12米×12米的回 车区;
(4)住宅单元入口至最近车行道之间距离不 宜超过60米;
(5)道路应结合地形布置,尽可能结合自然 分水线和汇水线设计,以利于排除雨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一)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 求
(6)符合人们走路习惯,尽可能少设置90度 的直角转弯处;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臵,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
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人行道设臵的盲道位臵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臵。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
盲道触感条面宽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
无障碍规范
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2 盲道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残者产生不同的脚感,诱导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3行进盲道表面上呈条状形,使视残者通过脚感和盲杖的触感后,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正前方行走的盲道。
4 提示盲道表面呈圆点形状,用在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设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5 人行通路在城市广场,公园,景点和建筑基地范围内供人行走的道路6 无障碍入口不设台阶的建筑入口7 轮椅坡道在坡度和宽度上以及地面,扶手,高度等方面符合乘轮椅者通行的坡道8 入口平台在台阶或坡道与建筑入口之间的水平地面9 无障碍电梯适合乘轮椅者视残者或担架床可进入和使用的电梯10 无障碍厕所公共厕所内设置的,乘轮椅残疾人可进入和使用的带坐便器及安全抓杆的隔间厕位11 无障碍厕所供残疾人老年人及妇幼使用的无障碍设施齐全的小型厕所12 无障碍盆浴间方便乘轮椅者进入和使用的盆浴间13 无障碍淋浴间方便乘轮椅者进入和使用的淋浴间14 安全抓杆在无障碍厕位厕所浴间内,协助行动不便着安全平移和起立的一种设施15 低位小便器方便乘轮椅的男性残疾人使用的小便器16 轮椅席位在观众厅报告厅和阅览室及教室等,作为乘轮椅者提供观赏听讲和阅读的位置17 无障碍客房客房的出入口通道通讯家具和卫生间等均方便乘轮椅者通行和使用的房间18 中间平台在坡道梯道之间的水平地面19 缓冲地带在坡道起点和终点处的水平地面20 安全挡台控制轮椅小轮和拐杖滑出坡道与踏步边界的设施楼梯一侧或两侧没有栏板,或栏杆下方没有安全挡台的楼梯22 升降平台运送残疾人进行垂直或斜向通行的设施23 转弯阳角走道转弯处突出的墙角24 浴间坐台供老年人残疾人洗浴时使用的固定坐台或活动坐板25 轮椅通道在交通建筑检票口或在购物超市结算口专为残疾人设置的通道26 盲文地图供视残者用手触摸的有立体感的建筑位置或建筑平面图及盲文说明27 无障碍住房在住宅及公寓建筑中,设有乘轮椅者可进入和使用的居住套房28 盲文站牌采用盲文标识,告知视残者公交候车站额站名公交车线路和终点站名等的车站站牌4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4.1缘石坡道4.1 1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2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3 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坡缘石坡道和三面坡缘石坡道4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5缘石坡道下口高处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4.1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2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3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m4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m5单面坡缘石坡度应大于1:204.1.3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2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4.2盲道4.2.1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到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2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图4.2.1.1)在行进盲道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图4.2.1.2)3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一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4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5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6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4.2.2行进盲道的位置选择按下列顺序,并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地带0.25~0.50m 处2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在距树池0.25~0.50m处3人行道没有树池,行进盲道距立缘石不应小于0.50m4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m,可根据道路宽度选择低限或高限5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是,行进盲道宜与人行到走向一致6行进盲道触感条规格应符合表4.2.2、24.2.3提示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行进盲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2行进盲道在转弯出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3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0.25~0.50m处,应设提示盲道4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地下铁道入口等0.25~0.50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长度与个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5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m6提示盲道触感圆点规格应符合表4.2.3.14.3公交车站4.3.1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4.3.2沿人行道的公交车站,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4.00~6.00m2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0.60m3提示盲道距路边应为0.25~0.50M4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时,应与公交车站的提示盲道相连接4.32.3在乘车到之间的分隔带设公交车站应符合下列规定1由人行道通往分隔带的公交车站,设宽度不应小于1.50m,坡道不应大于1:12的缘石坡道2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4.00~6.00m3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0.60m4提示盲道距路边宜为0.25~0.50m4.3.4公交车站设置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形式与内容,应方便视力残疾者使用4.4人行天桥,人行地道4.4.1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住去及公共建筑设置的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应设坡道和提示盲道,当设坡道有困难时可设垂直直升降梯4.4.2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坡道应适合乘轮椅者通行,提到应设和拄拐杖者及老年人通行。
最新——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的要点,赶紧学习吧……
最新——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的要点,赶紧学习吧……在居住区,对无障碍设施有需求人的群,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残疾人,还应包括老年人、幼年儿童等对居住环境使用有困难的群体。
因此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尤为重要性,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的要点。
一、居住区道路居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居住区路、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的人行道。
1、人行道处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各种出入口位置必须设置缘石坡道;2、人行横道两端必须设置缘石坡道。
2、人行道处盲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视觉障碍者集中区域周边道路应设置盲道;2、坡道的上下坡边缘处应设置提示盲道;3、道路周边场所、建筑等出入口设置的盲道应与道路盲道相衔接。
3、人行道的轮椅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道设置台阶处,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2、轮椅坡道的设置应避免干扰行人通行及其他设施的使用。
4、人行道处服务设施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服务设施的设置应为残障人士提供方便;2、宜为视觉障碍者提供触摸及音响一体化信息服务设施;3、设置屏幕信息服务设施,宜为昕觉障碍者提供屏幕手语及字幕信息服务;4、低位服务设施的设置,应方便乘轮椅者使用;5、设置休息座椅时,应设置轮椅停留空间。
5、人行横道范围内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横道宽度应满足轮椅通行需求;2、人行横道安全岛的形式应方便乘轮椅者使用;3、城市中心区及视觉障碍者集中区域的人行横道,应配置过街音响提示装置。
二、居住建筑居住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电梯的居住建筑应至少设置1处无障碍出入口,通过无障碍通道直达电梯厅;未设置电梯的低层和多层居住建筑,当设置无障碍住房及宿舍时,应设置无障碍出入口;2、设置电梯的居住建筑,每居住单元至少应设置1部能直达户门层的无障碍电梯。
(一)、无障碍出入口1、无障碍出入口包括以下几种类别:1.平坡出入口;2.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入口;3.同时设置台阶和升降平台的出入口。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是指为了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和提供平等的使用权利,对居住区的设计和建设进行的一系列规定和指导。
该规程旨在确保无障碍设计的居住区可以方便、安全地使用,无论是身体上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群,还是老年人、孕妇、儿童和其他特殊需求人群。
该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建筑物应该提供无障碍入口,例如坡道、无门槛的出入口和宽敞的门道,以方便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的人进出。
此外,建筑物内部的公共区域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轮椅用户自由移动。
还应提供无障碍的电梯、楼梯扶手、安全标识等设施,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和便利。
2. 路径和通道设计:居住区应提供无障碍的人行道、通道和步道,以便行动不便的人群使用。
这些路径应平坦、无障碍、没有障碍物,并且有足够的宽度容纳轮椅和行人同时通行。
路径上的斑马线、交通标志和指示牌应清晰可见,以方便所有人获取信息。
3. 公共设施无障碍设计:居住区的公共设施,如公园、健身房、游泳池等,应提供无障碍设计,以便所有人能够自由使用。
例如,公园中的座椅应考虑到不同人体尺寸和需求,游泳池应提供无障碍的坡道和扶手,以便残疾人士可以安全进出。
此外,公共厕所、洗手间和淋浴间也应提供无障碍设施,例如扶手、无障碍的洗手盆和马桶。
4. 停车场和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居住区的停车场应提供无障碍停车位,这些停车位应宽敞、标明无障碍标志,并且靠近主要出入口。
此外,停车场应设有无障碍通道,便于行动不便的人到达建筑物入口。
交通设施如交通灯、斑马线和行人过街设施也应考虑到行动不便人群的需求,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便利。
综上所述,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旨在创造一个包容、友好和平等的居住环境,使所有人都能够自由、安全地使用各种设施和服务。
这些规程的实施可以提高社区的可访问性,并提升居住区的整体质量。
25-26节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基本要求
②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③次干路: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 兼有服务功能。
④支路: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以服务功能为主。
○为避免进出居住区的车流与城市道路车流的相互
干扰,机动车出入口一般不允许布置在城市快速路、主干 路上,同时城市道路交叉口70米范围内也不宜布置机动车 出入口。
○居住区道路与城市次干道、支路相接时,其交角不
宜小于75°;
○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妨碍驾驶员视线的
障碍物应清除;
○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应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缘
石转弯半径应满足机动车行车要求。
○为减少人流和车流的干扰,一般情况下,居住区人行和
车行出入口尽可能分开布置。
○为保证紧急情况下疏散和救护,以及方便行人和车辆进
充分考虑将居住区内部小汽车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保持 居住区安宁,保障居民安全。
居住区道路宜通过具体线形设计或设置中间岛、凸起、 阻塞等达到降低车行噪音,保障居民安全的目的。
1、球鼻状突出物设置 设置于道路交叉口处,
于一侧或两侧同时设置, 可达到降低车速、缩短人 行过街距离的目的。
2、道路中心岛设置 沿道路中心线设置,也可位于道路交叉处设置,可以
道路网相衔接的中介性道路,在大城市可视为城市的支 路,在中小城市可视为城市次干道。
①满足进出居住区的人行和车行交通需要; ②保证各种基础设施(如市政管线、照明灯柱)和绿化 的合理布置。
◎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次干道,也是居住小区的主干道,
具有沟通小区内外关系、划分居住组团的功能。 ①主要通行私人小轿车、内部管理机动车、非机动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1 总则1.0.1 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用以进行道路和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筑和居住小区,以及有残疾人生活与工作场所的无障碍设计。
1.0.3 供人们行走和使用的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相应设施,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通行与使用要求。
1.0.4 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用途和目的,无障碍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缘石坡道 curb ramp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2.0.2 盲道 sidewalk foe the blind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残者产生不同的脚感,诱导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0.3 行进盲道 go-ahead blind sidewalk表面上呈条状形,使视残者通过脚步感和盲杖的触感后,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2.0.4 提示盲道目 warning blind sidewalk表面呈圆点形状,用在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设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2.0.5 人行通道 passage在城市广场、公园、景点和建筑基地范围内供人行走的道路。
2.0.6 无障碍入口 barrier-free entrance不设台阶的建筑入口。
2.0.7 轮椅坡道 ramp for wheelchair在坡度和宽度上以及地面、扶手、高度等方面符合乘轮椅者通行的坡道。
2.0.8 入口平台 entrance platform在台阶或坡道与建筑入口之间的水平地面。
无障碍设计标准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标准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
盲道触感条面宽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
无障碍设计规范2023
1.0.4 城市无障碍设计在执行本规范时尚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符 合城市的总体发展要求,应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城市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2 术语 2.0.1 缘石坡道 curb ramp 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为了避免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 便行人进入人行道的一种坡道。 2.0.2 盲道 tactile ground surface indicator 在人行道上或其他场所铺设的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觉障碍者产生盲 杖触觉及脚感,引导视觉障碍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0.3 行进盲道 directional indicator
安装在无障碍设施上或设施附近固定部位上,采用盲文标识以告知信息的铭 牌。
2.0.31 过街音响提示装置 audible pedestrian signals for street crossing
通过语音提示系统引导视觉障碍者安全通行的音响装置。 2.0.32 语音提示站台 bus station with intelligent voice prompts 设有为视觉障碍者提供乘坐或换乘公共交通相关信息的语音提示系统的站 台。 2.0.33 信息无障碍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 通过相关技术的运用,确保人们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够平等地、方便地获取和 利用信息。 2.0.34 低位服务设施 low height service facilities 为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而设置的高度适当的服务设施。 2.0.35 母婴室 mother and baby room 设有婴儿打理台、水池、座椅等设施,为母亲提供的给婴儿换尿布、喂奶或 临时休息使用的房间。 2.0.36 安全警示线 safety warning line 用于界定和划分危险区域,向人们传递某种注意或警告的信息,以避免人身 伤害的提示线。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
盲道触感条面宽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
提示盲道的长度宜为4—6米。
5.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栅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0m—0.60m提示盲道。
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1总则1。
0.1 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用以进行道路和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制定本规范.1。
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筑和居住小区,以及有残疾人生活与工作场所的无障碍设计。
1。
0。
3 供人们行走和使用的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相应设施,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通行与使用要求。
1.0.4 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用途和目的,无障碍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
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2。
0.1 缘石坡道curb ramp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2。
0。
2 盲道sidewalk foe the blind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残者产生不同的脚感,诱导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
0。
3 行进盲道go—ahead blind sidewalk表面上呈条状形,使视残者通过脚步感和盲杖的触感后,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2.0.4 提示盲道目warning blind sidewalk表面呈圆点形状,用在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设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2.0。
5 人行通道passage在城市广场、公园、景点和建筑基地范围内供人行走的道路.2。
0。
6 无障碍入口barrier-free entrance不设台阶的建筑入口。
3城市道路无障碍实施范围3.1 道路与桥梁3.1.1 城市道路与桥梁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3。
1。
1的规定.表3。
1.1 城市道路与桥梁无障碍设计的范围3。
2 人行道路3.2。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及安全设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及安全设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第一部分无障碍设计部分一.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范围1.居住区级道路人行道、小区级道路人行道、组图级道路人行道、宅间小路人行道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2.居住区级各级道路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 。
在人行道上设台阶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3.居住区道路应设缘石坡道和盲道。
4.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小区级绿地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5.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道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6.居住区级和小区级公共绿地入口地段应设盲道,绿地内的台阶、坡道和其他无障碍设计的位置应设提示标志和盲道。
二.公共建在无障碍设计范围(一)商业建筑1.商业建筑包括百货商店、综合商场、自选超市、菜市场、餐馆、饮食店、食品店。
2.商业建筑无障碍设计部位包括建筑入口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普通营业区、自选营业区、饮食厅、业务台、取款机、查询台、结算通道、公用电话、饮水器、停车车位。
3.商业建筑的入口宜设无障碍入口。
当有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
4.设有公共厕所的大型商业建筑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5.有楼层的大型商业应设无障碍电梯。
6.上海市无障碍设施设计规定:大型商店综合商场建筑面积应≧5000m2。
大型百货商店、综合商场应在公共厕所内设无障碍厕位及男厕低位小便池,7.大型综合超市及仓储商店、超市应在结算出口处设无障碍通道及服务台。
8.一级餐馆应设无障碍厕所及男厕低位小便池,二级餐馆宜设无障碍厕位及男厕低位小便池。
9.有楼层的一级餐馆应设无障碍电梯。
10.一级饮食店宜设无障碍厕位及男厕低位小便池。
11.一级饮食店的座椅应有20%的活动座椅。
(二)服务建筑1. 服务建筑包括金融、邮电、招待所、培训中心、宾馆、饭店、旅馆、洗浴、美容美发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2. 服务建筑无障碍设计部位包括:建筑入口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饮食厅、游乐用房、公共厕所、公共浴室、宾馆、饭店、招待所的公共部分与客房部分、总服务台、业务台、取款机、查询台、公用电话、饮水器、停车位等。
住宅小区道路无障碍设计探析以长春市的住宅小区为例
住宅小区道路无障碍设计探析以长春市的住宅小区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小区作为人们居住的重要场所,其设计和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其中,道路无障碍设计是一个关键的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度。
本文将以长春市的住宅小区为例,探析住宅小区道路无障碍设计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现状分析住宅小区道路无障碍设计的现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路面材料选择不当:在一些住宅小区中,道路铺设材料的选择不合理,如过于光滑的瓷砖或大理石,容易导致行走时滑倒或摔倒的风险。
2. 行人通行空间狭窄:部分住宅小区的人行道宽度不够,无法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特别是携带婴儿车、购物车等较大物品的居民,会面临困难。
3. 缺乏无障碍设施:目前仍有不少住宅小区缺乏无障碍设施,如无坡道、无扶手的楼梯、无触碰开关等,给行动不便的居民带来很大的不便。
二、问题分析住宅小区道路无障碍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缺乏综合规划:在一些住宅小区的设计中,缺乏对道路无障碍设计的综合规划,导致无障碍设施的布局不合理,效果不明显。
2. 设施设置不科学:存在部分住宅小区的无障碍设施设置不科学的情况,如扶手高度不符合要求、斜坡设计不合理等,使得这些设施的使用效果不佳。
3. 管理维护不到位:一些住宅小区在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方面做得不够好,导致设施损坏、脏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设施的使用效果。
三、改进建议为了解决住宅小区道路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度,以下是一些建议:1. 综合规划: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的需求,进行综合规划,合理布局无障碍设施,确保其覆盖全小区,提高可用性和便利度。
2. 设施科学设置:在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和设置上,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扶手高度、斜坡坡度等符合要求,同时根据小区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盲道、轮椅坡道、触碰开关等设施,提高使用效果。
3. 加强管理维护: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及时修缮损坏的设施,确保设施的完好和清洁,提高居民的使用体验。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 总则 [ Date: 2006-3-2 15:35:11 | 作者: land-mad ]1.0.1 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用以进行道路和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筑和居住小区,以及有残疾人生活与工作场所的无障碍设计。
1.0.3 供人们行走和使用的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相应设施,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通行与使用要求。
1.0.4 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用途和目的,无障碍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 术语 [ Date: 2006-3-2 15:37:39 | 作者: land-mad ]2.0.1 缘石坡道curb ramp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2.0.2 盲道sidewalk foe the blind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残者产生不同的脚感,诱导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0.3 行进盲道go-ahead blind sidewalk表面上呈条状形,使视残者通过脚步感和盲杖的触感后,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2.0.4 提示盲道目warning blind sidewalk表面呈圆点形状,用在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设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2.0.5 人行通道passage在城市广场、公园、景点和建筑基地范围内供人行走的道路。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
(完整版)⽆障碍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1总则1.0.1 为建设城市的⽆障碍环境,提⾼⼈民社会⽣活质量,确保⾏动不便者能⽅便、安全使⽤城市道路和建筑物,⽤以进⾏道路和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筑和居住⼩区,以及有残疾⼈⽣活与⼯作场所的⽆障碍设计。
1.0.3 供⼈们⾏⾛和使⽤的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相应设施,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助⾏器者的通⾏与使⽤要求。
1.0.4 根据⽆障碍环境建设的⽤途和⽬的,⽆障碍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除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缘⽯坡道curb ramp位于⼈⾏道⼝或⼈⾏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道路缘⽯带来的通⾏障碍,⽅便乘轮椅者进⼊⼈⾏道⾏驶的⼀种坡道。
2.0.2 盲道sidewalk foe the blind在⼈⾏道上铺设⼀种固定形态的地⾯砖,使视残者产⽣不同的脚感,诱导视残者向前⾏⾛和辨别⽅向以及到达⽬的地的通道。
2.0.3 ⾏进盲道go-ahead blind sidewalk表⾯上呈条状形,使视残者通过脚步感和盲杖的触感后,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前⽅继续⾏⾛的盲道。
2.0.4 提⽰盲道⽬warning blind sidewalk表⾯呈圆点形状,⽤在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服务设施的设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的盲道。
2.0.5 ⼈⾏通道passage在城市⼴场、公园、景点和建筑基地范围内供⼈⾏⾛的道路。
2.0.6 ⽆障碍⼊⼝barrier-free entrance不设台阶的建筑⼊⼝。
3城市道路⽆障碍实施范围3.1 道路与桥梁3.1.1 城市道路与桥梁⽆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1.1 城市道路与桥梁⽆障碍设计的范围3.2 ⼈⾏道路3.2.1 ⼈⾏道路的⽆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交通运输业(PPT59页)》
a
1
第一节 居住区道路的分级和设计原则
• 一、居住区道路的分级 •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要求,居住区道路可以分为四级
•
第一级:居住区道路
第二级:小区主路
第三级:小区次级
第四级:小区小路
a
2
a
3
a
4
a
5
a
6
• 第一级:居住区道路
作用:联系居住区内的各个小区,并与城市道路一起组成道路网络. 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城市不小于15米,其中车行道宽度一般需9米, 如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米。
a
28
4)满足地下管线埋设的要求
a
29
5)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抢 险等特殊需要
a
30
第二节 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 1、 人车混行
• (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特别对一些居民以自行车 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
•
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的道路断面中通行
• 2、 人车分行
•
• (4)集中式自行车库的位置宜选择在住宅组团的主要出入口处,或住宅组群 的院落入口处,那里是居民上下班的必经之处,与居民的活动特征相符。
a
49
二、居住区小汽车停车组织
1.停放方式
a
50
2.标准停车位尺寸
• (1)采用垂直式停放的停车场, 其标准尺寸为,车道宽6m,车 位宽2.5m,车位长5m。
a
18
a
19
a
20
消防车通道:宽度4米
a
21
a
22
a
23
二、道路规划设计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轩轩
本次课内容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无障碍设计
居住区道路的分级
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居住区道路通常可分为四级布置, 即居住区道路、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和 宅前小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各级道路宜分级衔接,组 成良好的交通组织系统,并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领域感。
2、小区 路
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干道,对居住小区来说 则是小区的主路,沟通小区内外关系。其道路宽 度的确定主要考虑小区内部的机动车与人行交通, 不允许引进公共电、汽车交通。但考虑私人小汽 车的发展需要,路面宽度要满足两辆机动车错车 及非机动车出行的要求,则路面宽度宜为6一9m, 道路红线宽度根据规划要求确定,但建筑控制线 的宽度(即两侧建筑物的间距),要考虑小区内市 政管线的敷设要求,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 14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0M。
居住小区道路
居住区的次要道路(也可称小区主路)是居住 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起到划分并联系各住 宅组团,联系小区的公共建筑和中心绿地的作 用。
居住小区内部道路的布置形式有环通式、尽端式、 半环式、混合式、方格网式、分枝式等方式,在 布局上可分为三叉型、环型、半环型、树枝型、 风车型、自由型等多种形式。环通式在布局上使 小区主路在区内形成环通形道路,其优点是交通 组织便捷,线型规则,但由于这种线型连通各组 团,因此对组团的相对封闭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增加了过境交通。与之相比,尽端式、半环式及 分枝式对居民的生活影响比较小,由于后几种道 路布置形式增加居民出行交通路程,所以在居住 区规划设计中照顾到人们抄近路走的心理和行为 可增加步行系统解决这些矛盾。
宅前路
住宅建筑之 间连接各住 宅入口的道 路,是道路 系统的末梢。
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 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 和道路断面形式; 2、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 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 布置的多样化; 4、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 居民的干扰; 5、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 6、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7、城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 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8、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
盲人路引
是一种特制的铺地块材和盲人引导板,铺 设与设置于盲人的通道亡,形成盲人能识 别的专用行进线路。
地面提示块材
有“行进块材”与“停步块材”两种。前者提示安全行 进,后者提示停步辩别方向、建筑人口、障碍或警告宜 出事故的地段等等。
盲人引导板
有盲文说明牌和触摸引导图,置于专用台面或 悬挂墙面上,供盲人触摸。
1、居住 区道路
3、组团 道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宅前 路
居住区道路
居住区道路用以划分 并解决居住区的内外 联系,在大城市中通 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它与城市道路一起组 成道路网络,但必须 强调它的功能是为居 住区交通服务,不可 与城市干道混同。居 住区道路的布置形式 常见的有T字型、十 字型、山字型.
居住区道路不仅要满足由城市进入居住区客货交 通需要,还要提供足够的市政管线敷设空间。其 路宽应考虑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并 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地种植,如行道树、草坪花 卉以及道路设施等,按各构成部分的合理尺度, 居住区一级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必要时可增宽至30m。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在 一般情况下采用混行方式,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 9m。
无障碍设计
我国残疾人及老年人的比例较高,残疾人占总人口的 4.7%,老年人口也达总人口的10%左右。尤其在 大城市,城市老龄化已影响到城市的社会、经济、建 设、法律等诸多方面,作为现代城市建设,无障碍设 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此,居住区内有必要在商 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公 寓等设施地段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无障碍交通规划 的主要依据是满足轮椅和盲人的出行要求。按照其行 为模式对主要人行步道的宽度、纵坡、建筑物出人口 的坡道等,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的其他规定
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 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 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 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 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2、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 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 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 5m,纵坡不应大于2.5%; 5、当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 并应在尽端设不 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 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 在 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改变走向的地面提示块材布置
盲人盲路一般铺以“行进块材”,当提示需转 弯、十字路口、路终端等则改铺“停步块材”
提示建筑人口、障碍物等的布置
轮椅坡道
室外轮椅坡道最小宽度 根据手摇轮椅尺度及乘坐者自行操作所需空间,坡道 最小宽度为1.5m。若另加身边护理所需空间,则坡道宽度不小于2.5m。
坡道一般形式
根据用地具体情况可有不同的处理,一般形式 有单坡段型和多坡段型。
盲人盲路
在盲人的活动地段的主要道路及其交叉口、 尽端以及建筑物入口设置引导设施。
组团(级)道路
上接小区 路、下连 宅间小路 的道路, 即从主路 分支出来 通向住宅 组团内部 的道路。
组团级道路确定路面宽度涵义也类似小区 级道路,只是道路交通流量和地下管线的 埋设均要小于小区级道路,路面宽3--5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采暖区不宜小于 10M; 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 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1、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3、主要道路宜平缓; 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 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 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