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穿透肽Tat—LK15介导siRNA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研究

合集下载

SiRNA逆转肺耐药相关蛋白表达介导的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

SiRNA逆转肺耐药相关蛋白表达介导的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

SiRNA逆转肺耐药相关蛋白表达介导的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李宁;钱新华;王志远【期刊名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28)020【摘要】目的:研究双链短干扰RNA(siRNA)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模型(K562/NaB)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针对LRP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siRNA,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K562/NaB;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562细胞LRP mRNA的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NaB细胞LRP蛋白表达的变化和细胞内柔红霉素(DNR)的蓄积;MTT法检测阿霉素(ADM)对K562/NaB细胞耐药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siRNA转染后:K562/NaB细胞的LRP mRMA水平明显降低;LRP蛋白表达由阳性转为阴性;细胞内DNR的蓄积明显增加,DNR平均荧光增强3.28倍;对ADM药物敏感相对逆转效率为78.18%.结论:siRNA可逆转由LRP介导的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总页数】4页(P1851-1854)【作者】李宁;钱新华;王志远【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相关文献】1.siRNA抑制人Tca8113/CDDP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J], 蒋磊;王代友;陆新萍2.非小细胞肺癌肺耐药相关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关系的探讨[J], 刘欣燕;张书敏;阎宝环;杨永辉;邢秋月;魏红艳3.阿霉素纳米粒对MRP介导的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细胞株EJ/MRP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J], 王磊;柯红;崔洁4.siRNA逆转survivin介导的T24/AMD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J], 刘正清;姚启盛;杨勇;陈从波;龚小新;黄力;王黎5.SiRNA联合asODN靶向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J], 魏军民;侯明;李丽珍;卞继峰;孔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穿膜肽HIV Tat蛋白的研究进展

穿膜肽HIV Tat蛋白的研究进展

穿膜肽HIV Tat蛋白的研究进展
尹锐;郝飞
【期刊名称】《免疫学杂志》
【年(卷),期】2005(21)B06
【摘要】经数十年的研究发现HIV—ITat蛋白的转导域具有穿膜活性,能将外源性的生物学分子如多肽、寡核苷酸、DNA、蛋白、质粒甚至颗粒性物质携带入多种哺乳动物活细胞质膜及核膜,并且对细胞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尽管其穿膜途径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却不影响其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HIV-ITat蛋白转导域的发现及应用,为生物学研究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探索途径。

【总页数】5页(P77-81)
【关键词】穿膜肽;HIV;Tat;细胞内在化
【作者】尹锐;郝飞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
【相关文献】
1.穿膜肽TAT的原核表达及其穿膜效果的初步研究 [J], 伏彭辉;王一帆;王玲;罗宗刚
2.Tat穿膜肽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蒋怡彬;俞仲望;徐晓辉
3.穿膜肽TAT-p38αG融合基因的构建、表达及穿膜特性的鉴定 [J], 张家平;应希;陈渝;张琼;黄跃生
4.穿膜肽HIV-TAT与呼吸道合胞病毒G蛋白片段G1及CTL表位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J], 张竞;龚伟;梅兴国;阎浩林
5.穿膜肽HIV-Tat_(49-57)和CTL表位融合多肽疫苗的初步免疫学效应研究 [J], 王莉;吴玉章;石统东;贾正才;周伟;邹丽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可穿透肿瘤多肽的辅助提高癌症药物的效率

一种可穿透肿瘤多肽的辅助提高癌症药物的效率

一种可穿透肿瘤多肽的辅助提高癌症药物的效率
佚名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10(000)B08
【摘要】抗癌药物对肿瘤的低穿透性可能是药效限制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以小鼠癌细胞为模型,展示了先前表征过的一种可穿透肿瘤多肽iRGD在特定肿瘤和neuropilin-1依赖疗法中提高血管和组织的渗透性,可以辅助药物穿透进入血管外的肿瘤组织。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作用不需要药物以化学的方式与多肽连接。

iRGD与多种结构药物共同注射均可提高药效.
【总页数】1页(P6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3
【相关文献】
1.提高腺病毒对肿瘤细胞转染效率的药物效果评价
2.中国科大发现一种特殊短肽:降低癌症诊疗毒副作用提高对肿瘤细胞杀伤效应
3.Dundee大学研究采用生物标记物提高癌症药物开发效率
4.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
5.Caerin多肽在提高人乳头瘤病毒相关恶性肿瘤治疗性疫苗效率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治疗中靶向肽在递送siRNA中的应用价值

肺癌治疗中靶向肽在递送siRNA中的应用价值

肺癌治疗中靶向肽在递送siRNA中的应用价值陈红莲;刘辉;马永超【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16(034)012【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治疗中靶向肽在递送siRNA中应用的价值,旨在提升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化疗和靶向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除常规化疗和靶向治疗外,还应用必要的靶向肽,并将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靶向肽可以起到递送siRNA的作用,能增强靶向性,从而增强肺癌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延长患者生存期。

【总页数】2页(P107-108)【作者】陈红莲;刘辉;马永超【作者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相关文献】1.分析EGFR靶向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朱保江2.靶向肽在递送siRNA进行肺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J], 高红林;刘鉴峰;宋娜玲3.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J], 郭真真;刘德祥;梁锦发;史瑞雪;朱姝华;叶裕丰;陈汉威4.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J], 郭真真;刘德祥;梁锦发;史瑞雪;朱姝华;叶裕丰;陈汉威;5.CT灌注成像参数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潘细根;郑悦;邵阳通;陈泓羽;陈福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合成的siRNA转染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方法学研究_葛晓松

人工合成的siRNA转染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方法学研究_葛晓松

两次转染的方法进行转染 ,转染效率要明显高于一次转染法 。
关键词 : siRNA;转染 ;脂质体
中图分类号 : Q81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8 - 9632 (2009) 01 - 0079 - 02
在已经报道的有关 siRNA 转染的文献中 ,脂质体 往往都是用于将 siRNA 转染入贴壁细胞 [1 ] 。而对悬浮 细胞来说 , 由于传统的脂质体转染效率低下 ( 5%左 右 ) ,因此一般都是通过电穿孔转染的方式 ,将外源性 的 siRNA 导入细胞内 [2 ] 。或者利用 siRNA 的病毒表达 载体 ,通过在细胞内转录的方式 , 生成内源性的 siR2 NA[3 ] 。但是以上两种方法操作起来都比较复杂且实 验周期长 。随着新的脂质体的出现 ,使得用脂质体高 效率的转染悬浮细胞成为可能 。为了摸索 siRNA 转染 悬浮细胞高阳性率的方法 ,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了不同 转染次数 ,不同配比浓度脂质体 DMR IE2C与 siRNA 的 复合物转染抗原活化的 T淋巴细胞的转染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1 主要试剂
79
第 26卷第 1期 2009年 2月
生物学杂志
Vo l126 No11
JOURNAL OF B IOLOGY
Feb, 2009
114 转染效果的观察 在转染结束后的 4h内取细胞进行流式检测 ,分析
不同配比组细胞中 siRNA2FAM 的阳性率 ,确定最佳的 转染次数以及转染试剂和脂质体配比 。
标记的 siRNA 2FAM 与脂质体的复合物转染活化后的 T淋巴细胞 ,分别采用转染一次和连续转染两次的方法 ,并在
转染后 4h,分别取样本 ,通过流式细胞测定技术 ,比较两种方法的转染效率 ,并筛选出最佳转染效率剂量配比 。活

Tat-LK15运载nNOS siRNA治疗慢性炎性疼痛的实验研究

Tat-LK15运载nNOS siRNA治疗慢性炎性疼痛的实验研究

Tat-LK15运载nNOS siRNA治疗慢性炎性疼痛的实验研究周晓筠;杨雪;李舒愉;饶云;彭捷;陆建华【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32)008【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 non-viral gene carrier , TAT-LK15 , for delivering nNOSsiRNAin vivo and to study whether TAT-LK15/siRNA can be a new treatment method for chronic inflammatory pain. Method TAT-LK15 was complexed with nNOSsiRNA or scrambled control siRNA. The expression of nNOS was determined in SCDH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pain rats by western-blot assay. Pain contro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 and thermal withdrawal duration (TWD) assays. Results nNOS protein expression was efficiently inhibited by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TAT-LK15/siRNA complexes , with the reduction of nNOS protein by 52%. Moreover , injection of TAT-LK15/siRNA com-plexes significantly could decrease MWT , but increase TWD in rats with chronic inflammatory pain. Conclusions TAT-LK15 can efficiently deliver nNOSsiRNAin vivo and nNOSsiRNA can relieve chronic inflammatory pain in rats.%目的:慢性疼痛如炎性疼痛的基因治疗缺乏安全且高效的载体,本实验探讨了细胞穿透肽Tat-LK15介导siRNA 干扰大鼠脊髓背角nNOS 表达进而治疗慢性炎性疼痛的可行性。

Tat蛋白:治疗HIV-1感染的新靶点

Tat蛋白:治疗HIV-1感染的新靶点

Tat蛋白:治疗HIV-1感染的新靶点
白如珺;刘新泳
【期刊名称】《生命的化学》
【年(卷),期】2005(25)6
【摘要】转录反式激活因子(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Tat)蛋白在HIV-1的转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没有Tat的情况下,整合后的病毒DNA 转录效率很低。

Tat与反式激活效应区(trans-activator
responseregion,TAR)RNA相互作用,反式激活转录,将转录效率提高几百倍。

Tat 在HIV-1复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以及Tat结构的高度保守使它成为寻找新的作用机制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艾滋病药物的新靶点。

该文综述了HIV-1反式激活过程、Tat-TAR的相互作用机制和药物干预的新靶点。

【总页数】4页(P457-460)
【关键词】HIV-1;转录;反式激活;Tat;TAR
【作者】白如珺;刘新泳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一个新的HIV-1治疗靶点-Rev蛋白 [J], 叶英;刘孝乐;熊晔
2.一个新的HIV-1治疗靶——Tat转录激活蛋白(英文) [J], 梁伟;王亚
芹;DAVALIAN DARIUSH
3.基质蛋白:治疗HIV-1感染的新靶点 [J], 展鹏;刘新泳
4.Rev蛋白:抗HIV-1感染的新靶点 [J], 曹原;刘新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穿膜肽TAT与小鼠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融合表达及纯化

细胞穿膜肽TAT与小鼠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融合表达及纯化

细胞穿膜肽TAT与小鼠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融合表达及纯化王军;雷楗勇;陈蕴;金坚【期刊名称】《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年(卷),期】2013(032)009【摘要】将TAT-Oct4目的基因插入pET28a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TAT-Oct4,形成大肠杆菌重组表达体系.融合蛋白TAT-Oct4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纯度可达90%以上.通过尿素梯度透析复性,TAT-Oct4平均复性收率为8.8%.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析表明,TAT-Oct4融合蛋白可穿透近100%细胞的细胞膜,其进膜后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建立了具有活性的TAT-Oct4融合蛋白生物制备方法,为细胞重编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材料,并可为其他用于细胞重编程的干细胞转录因子设计提供实用的方法学.【总页数】5页(P962-966)【作者】王军;雷楗勇;陈蕴;金坚【作者单位】江南大学药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药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药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药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3.2【相关文献】1.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程玉;赵醒;次云哲;严鹏;纪海茹2.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SOX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J], 温子海;吕巧云;李晓华3.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SOX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J], 温子海;吕巧云;李晓华;4.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SOX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J], 张晖;周顺军;胡文聪5.胰腺癌组织中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及Oct4的表达及意义 [J], 韩呈武; 杨强; 宋秦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钛微粒诱导破骨细胞活化中信号素7A siRNA的抑制作用

钛微粒诱导破骨细胞活化中信号素7A siRNA的抑制作用

钛微粒诱导破骨细胞活化中信号素7A siRNA的抑制作用丛宇;茹江英;赵云龙;俞磊;包倪荣;许斌;赵建宁【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5(019)052【摘要】背景:信号素7A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可在促进破骨细胞融合的同时促进成骨细胞的迁移,影响骨的动态平衡。

目的:观察信号素7A siRNA对钛微粒诱导骨溶解过程中的破骨细胞活化是否具有抑制作用。

方法:将细胞浓度为4×109 L-1的前体破骨细胞接种于含玻璃盖玻片的96孔板上,分4组培养:空白对照组加入细胞培养液,阳性对照组加入未转染siRNA的上清液20μL,实验组加入转染信号素7A siRNA的上清液20μL,阴性对照组加入转染对照siR NA的上清液20μL。

上清液为钛合金微粒溶液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共培养24 h的上清液,其中siRNA转染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中。

结果与结论:培养7 d 时,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因子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0.05)。

培养8 d时,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破骨细胞增殖活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数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破骨细胞增殖活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数量低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0.05)。

结果表明信号素7A siR NA对钛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活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总页数】7页(P8384-8390)【作者】丛宇;茹江英;赵云龙;俞磊;包倪荣;许斌;赵建宁【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南京临床学院)骨科、解放军南京军区骨科研究所,江苏省南京市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相关文献】1.唑来膦酸对钛微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 264.7分化的影响 [J], 张怡元;林煜;肖莉莉;王武炼;冯尔宥2.穗花杉双黄酮通过阻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抑制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及破骨细胞的生成 [J], 张振;禚小琪;孙钰;李小磊;张武;颜连启3.安石榴苷对钛颗粒诱导破骨细胞活化的作用 [J], 褚耿磊;刘思含;李东亚;李洪伟;郭开今4.安石榴苷对钛颗粒诱导破骨细胞活化的作用 [J], 褚耿磊;刘思含;李东亚;李洪伟;郭开今;5.钛微粒诱导破骨细胞活化中信号素7A siRNA的抑制作用 [J], 丛宇;茹江英;赵云龙;俞磊;包倪荣;许斌;赵建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筛选介导化学合成siRNA转染原代肝癌细胞的最佳试剂

筛选介导化学合成siRNA转染原代肝癌细胞的最佳试剂

筛选介导化学合成siRNA转染原代肝癌细胞的最佳试剂王玉洁;吴韶菊;吴芹【摘要】背景:理想的细胞转染试剂应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目的:筛选能够高效介导化学合成siRNA转染原代肝癌细胞的最佳转染试剂.方法:应用Lipofectamine RNAiMAX,Lipofectamine 2000和DharmaFECT1转染试剂介导FAM-siRNA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siRNA转染原代肝癌细胞,分别于转染6和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效率,然后用MTT法检测3种转染试剂处理原代肝癌细胞24 h后的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对于Lipofectamine RNAiMAX,Lipofectamine 2000和DharmaFECT1转染试剂介导的FAM-siRNA 和MDR1siRNA转染,流式细胞仪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出RNAiMAX转染效率最高(P < 0.05),分别为70.3%和71.5%.MTT法检测结果表明RNAiMAX对原代肝癌细胞没有表现出细胞毒性.结果提示,由于RNAiMAX介导的FAM-siRNA 和MDR1 siRNA转染的效率最高,并且对细胞的毒性最小,所以RNAiMAX是最适合介导化学合成siRNA转染原代肝癌细胞的转染试剂.%BACKGROUND: The ideal transfection agent should efficient and low-toxic.OBJECTIVE: To screen transfection agent which efficiently transfect chemosynthesis siRNA to primary liver cancer cells.METHODS: FAM-siRNA and MDR1 siRNA was transfected to primary liver cancer cells by LipofectamineRNAiMAX,Lipofectamine 2000 and DharmaFECT1.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as evaluated by flow cytometer and real time-PCR at 6 and 48 hours after transfection. Moreover, the cytotoxicity of transfection agents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cells was tested by MTT method.RESULTS AND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flow cytometer and real time-PCR indicatedthat,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siRNA tranfection to primary liver cancer cells mediated by RNAiMAX was highest (P < 0.05), which was 70.3% and 71.5%,respectively. The cytotoxicity of RNAiMAX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cells did not show in MTT detection (P < 0.05). RNAiMAX was suitable to transfect siRNA to primary liver cancer cells because the efficiency of siRNA tranfection to primary liver cancer cells mediated by RNAiMAX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cytotoxicity of RNAiMAX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cells was the lowest.【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1(015)002【总页数】4页(P245-248)【关键词】原代肝癌细胞;siRNA;转染;Lipofectamine RNAiMAX;Lipofectamine 2000;DharmaFECT1;组织工程【作者】王玉洁;吴韶菊;吴芹【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临沂市,276005;临沂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临沂市,276005;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山东省临沂市,276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RNA干扰(siRNA)是含19~21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片段,介导双链RNA进入细胞内,特异性识别并降解其同源基因,达到诱导靶基因表达抑制或沉默,并且siRNA成为研究基因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功能的重要工具[1-2]。

TAT肽—阿霉素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初步实验研究

TAT肽—阿霉素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初步实验研究

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TAT肽-阿霉素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初步实验研究PREPARATION AND INITIAL INVESTIGATION OFTAT-DOXORUBICIN MAGNETIC LIPOSOMES学科专业 药 剂 学研究方向 纳 米 药 物导 师 徐维平 教授研 究 生 黄向华论文完成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年5月•合肥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英文缩略词表 (4)前言 (6)第一章阿霉素脂质体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11)1.仪器与试药 (11)1.1仪器 (11)1.2试药 (11)2.方法与结果 (12)2.1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12)2.1.1测定波长的确定 (12)2.1.2标准曲线的绘制 (12)2.1.3精密度试验 (13)2.1.4稳定性试验 (14)2.1.5回收率试验 (14)2.2包封率检测方法的建立 (15)2.2.1阿霉素脂质体制备预实验 (16)2.2.2总药量测定方法 (16)2.2.3游离药物测定方法 (16)3. 讨论与小结 (18)3.1讨论 (18)3.2小结 (18)第二章磁性阿霉素脂质体制备方法筛选及制备工艺的研究 (19)1.仪器与试药 (19)1.1仪器 (19)1.2试药 (19)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0)2.1 阿霉素脂质体制备处方和制备工艺筛选 (20)2.1.1脂质体制备方法的选择 (20)2.1.2 空白脂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21)2.1.3单因素考察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 (23)2.1.4 正交设计优化脂质体处方和工艺 (24)2.2磁性阿霉素脂质体的研制 (27)2.2.1 Fe3O4的制备 (27)2.2.2 TAT肽修饰磷脂 (28)2.2.3 TAT-阿霉素脂质体和TAT-Fe3O4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 (28)3 讨论与小结 (29)3.1 讨论 (29)3.2小结 (31)第三章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和体外实验 (32)1 仪器与材料 (32)1.1仪器 (32)1.2试药 (33)1.3细胞株 (33)2 方法与结果 (34)2.1 脂质体理化性质的研究 (34)2.1.1形态观察 (34)2.1.2 粒径分布与zeta电位的测定 (34)2.1.3 包封率和含量的测定 (35)2.1.4 脂质体的稳定性 (37)2.2脂质体体外释放实验 (37)2.2.1阿霉素在PBS溶液中分析方法的建立 (37)2.2.2 样品释放度测定 (40)2.3脂质体体外细胞实验 (41)2.3.1细胞培养 (42)2.3.2 MTT实验方法 (43)2.3.3 细胞摄取实验 (43)2.3.4 细胞毒性实验 (44)2.3.5体外细胞抑制率实验 (45)3 讨论与小结 (47)3.1讨论 (47)3.2 小结 (48)第四章阿霉素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穿透血脑屏障研究 (49)1.材料与仪器 (49)1.1实验动物与材料 (49)1.2仪器设备 (49)2.实验方法与结果 (50)2.1实验动物分组 (50)2.2动物实验方法 (50)2.2.1游离阿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50)2.2.2阿霉素脂质体注射液的配制 (50)2.2.3 尾静脉注射剂量的确定 (50)2.2.4给药 (51)2.2.5组织样本收集 (51)2.3高效液相检测方法的建立 (51)2.3.1色谱条件 (51)2.3.2生物组织样品处理 (51)2.3.3方法专属性 (52)2.3.4脑组织标准曲线的建立 (52)2.3.5回收率的测定 (53)2.3.6精密度试验 (54)2.3.7稳定性试验 (55)2.4高效液相法测定组织中阿霉素含量 (55)2.5脑组织中铁含量的测定 (57)2.5.1组织样品处理 (57)2.5.2含量测定 (57)3讨论与小结 (57)3.1讨论 (57)3.2小结 (59)全文总结 (60)参考文献 (61)综述:脑靶向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66)作者简介 (7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6)致谢 (77)中文摘要目的: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大部分药物无法进入大脑,从而加大了中枢系统疾病的治疗难度。

基于细胞穿透肽技术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蛋白功能的研究

基于细胞穿透肽技术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蛋白功能的研究

基于细胞穿透肽技术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蛋白功能的研究杨丽萍;刘志锋;黎永明;李志杰;姜勇【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026)005【摘要】目的构建基于TAT技术的p38 MAPK蛋白转运系统并对导入细胞的融合蛋白的功能进行鉴定.方法采用亚克隆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His-TAT-p38和pHis-TAT-p38(AF)无活性突变体,并诱导原核表达纯化融合蛋白;将这两种蛋白加入培养的ECV304细胞,在高渗刺激下,通过检测p38底物ATF2的磷酸化水平,以观察由TAT转导进入细胞His-TAT-p38及其无活性突变体对内源性p38活性的影响.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载体构建正确;SDS-PAGE凝胶电泳可见原核表达纯化得到高纯度目的蛋白;Westemblot表明,融合蛋白His-TAT-p38及其突变体能够以一种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方式高效转导进入细胞;导入His-TAT-p38蛋白后,结果发现导入的野生型p38可增强内源性p38的功能,而无活性突变体则竞争性抑制了内源性p38MAPK蛋白的功能,从而阻止或抑制其对内源性底物ATF2的磷酸化,使得信号不能传递下去,进而抑制p38 MAPK通路的活动.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TAT的蛋白转运系统,并证实TAT能够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高效转运蛋白进入真核细胞;进入细胞的His-TAT-p38和His-TAT-p38无活性突变体蛋白均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在高渗刺激作用下前者可以增加p38磷酸化水平,而后者则显著抑制p38信号通路的活性.【总页数】5页(P553-557)【作者】杨丽萍;刘志锋;黎永明;李志杰;姜勇【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功能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功能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功能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功能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功能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相关文献】1.利拉鲁肽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抑制高糖培养的H9c2细胞凋亡 [J], 毛拓华;刘丹;李竞;高凌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β淀粉样肽+缺氧缺糖所致SHSY5Y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J], 邹良玉;褚晓凡;李刚;饶宜光;付学军;卢艺3.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J], 张军艳; 樊玉香; 栗延伟; 朱红灿4.阿司匹林通过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 [J], 司艳芳;周历;赵娟;毕晓达;赵红红;樊旭5.11S球蛋白通过核因子-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c-Jun N端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J], 王蕾;吴金节;孙智峰;彭成璐;丁红研;王志;李思婷;王承智;李玉;王希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录反式作用催化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TAT-SOD)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转录反式作用催化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TAT-SOD)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转录反式作用催化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TAT-SOD)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李贺;郑世民【摘要】正常机体存在一套比较完整的氧化—抗氧化平衡系统.病理情况下,该系统失衡向氧化方向进行时,便会给机体造成一系列的损伤,产生大量自由基.转录反式作用催化蛋白(TAT)可介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细胞,甚至线粒体内对其进行清除,从而对机体发挥抗氧化能力及保护作用,尤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TAT介导外源性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机制众说纷纭,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具有说服力的观点.因此,对TAT介导SOD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Normally, the body exists a set of relatively complete oxidation-antioxidant balance system. In the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this system imbalances to oxidation direction which can cause a series of damage to the body and produce the large amount of free radicals. TAT can mediate SOD through hemato encephalic barrier into the cells even mitochondria, playing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and protection, especially to nerve cells. At present, the mechanism of TAT mediates allogenic material into cells has different viewpoints and the viewpoints are not clear and persuasive.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AT in recent years which can mediate SOD briefly.【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2(039)007【总页数】4页(P151-154)【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TAT-SOD;神经细胞凋亡【作者】李贺;郑世民【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4在病理情况下,大量自由基的产生可对机体造成一系列的损害,如导致细胞凋亡、DNA交联聚合、线粒体功能紊乱等。

阳离子抗菌肽融合细胞穿透肽增强其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_刘珊

阳离子抗菌肽融合细胞穿透肽增强其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_刘珊

第28卷 第1期2011年 2月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Journal of Biom edical EngineeringV ol.28 No.1February 2011阳离子抗菌肽融合细胞穿透肽增强其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刘 珊 杨 浩 蔡华伟 万 琳 卢晓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摘 要:具有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膜作用型抗菌肽因不易诱导抗性而在肿瘤治疗中极具潜力。

阳离子抗菌肽的细胞结合能力是影响其细胞杀伤活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偶联有较强细胞结合能力的细胞穿透肽可能增强阳离子抗菌肽的细胞杀伤活性。

本文选择了细胞毒性较弱的抗菌肽M P,与细胞穿透肽A ntp偶联,并观察融合肽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

结果发现,未偶联的抗菌肽M P和细胞穿透肽A ntp对肿瘤细胞无明显杀伤,但两者偶联形成的融合肽M P GA通过破坏细胞膜而显示强烈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

这表明将抗菌肽与细胞穿透肽偶联能够显著提高其细胞毒性,可能成为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肿瘤生物治疗;抗菌肽;细胞穿透肽中图分类号 Q-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515(2011)01-0110-05Enhancement of Cytotocixity of Cantionic Antimicrobial Peptide in Tumor Cells by Conjugation to Cel-l penetrating PeptideLiu Shan Yang Hao Cai Huawei Wan Lin Lu Xiaofeng(K ey L ab of Tr ansplant E ngineer ing and I mmunology,M inistry of H ealth,West China H ospital,S ichuan Univ e rsity,Cheng du610041,China)Abstract:Due to their low er r isk fo r induction of r esistance,membrane-act ive antimicr obial peptides wit h anticancer effect are attr active in cancer therapy.Because cell binding co nt ributes to the cytot ox icity o f peptide,it is po ssible to enhance the cyto tox icity o f antim icrobial peptide in tumor cells by conjugat ion t o a cel-l penetrat ing peptide(CPP).In this paper,a fusion peptide M PGA by conjug atio n of antimicro bial peptide M P to CPP A ntp at its N-ter minus w as constructed.Aft er compared the cy toto xicity o f unconjugat ed M P with that o f the fusio n peptide,it was fo und that M P GA sho wed higher cy toto xicity than that of unco njug ated M P.And the fusion pept ide M P GA induced cell death in tumor cells by membr ane disruption.T hese results demo nstr ated that the cytot ox icity o f antimicr io bial peptide can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co njugation t o CPP,which might be an effective w ay to develo p nov el ant icancer drug s. Key words:Cancer bio therapy;Antimicrobia l peptide;Cel-l penetr ating peptide(CPP)引言恶性肿瘤是导致现代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TAT-PTD的研究进展

TAT-PTD的研究进展

TAT-PTD的研究进展郭娜赵砚丽河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蛋白质转导结构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 PTD)或称细胞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 CPPs)是一条以肽为载体的有效运输各种物质进入细胞及细胞核的系统[1]。

通过PTD携带的物质有全长蛋白质、DNA、化学药物、寡核苷酸、40 nm 磁珠和200 nm 脂质体等[2]。

目前已知的具有细胞穿膜效应的多肽序列如表1所示。

表1 具有细胞穿膜效应的多肽序列最常用的蛋白质转导结构域如:Antp43-58 (Antenapedia, 黑腹果蝇触足肽) 、TAT47-57 ( transactiviting protein, HIV-1 反式激活蛋白) 、VP22 (单纯疱疹病毒转录调节蛋白) 和Arginine-rich peptides (精氨酸富含肽) 等。

本文主要介绍TAT-PTD。

1 HIV-1 TAT-PTDTAT蛋白是HIV后期转录的调控子,是HIV-1的LTR 反式激活基因所表达的一种蛋白,可以正调控HIV-1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在HIV 的生活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HIV的复制是必须的,TAT 有86个氨基酸残基,由长为72个氨基酸与14个氨基酸的2个外显子组成。

上个世纪80 年代末,Green和Frankel两个独立的小组同时发现TAT蛋白能够穿过培养的细胞膜进入到其他细胞中。

TAT 可以有效地介导外源物质进入细胞。

1988 年,Maurice 和Paul发现TAT 蛋白能够穿过细胞膜。

1994 年,Stephen将TAT 蛋白与其他外源蛋白用化学方法交联,成功地将外源蛋白质导入到了体外培养的细胞以及动物组织中,但以这种化学键连接后的融合蛋白在脑组织和肾脏中没有活性。

1997 年,Eric Vives 等发现剪切后的TAT 蛋白能够穿过细胞膜并在细胞核中聚集,并确定该蛋白转导的基本区段(basic domain) 为TAT 37~72 。

穿透肽TAT融合表达载体的优化及其靶向应用的初步研究

穿透肽TAT融合表达载体的优化及其靶向应用的初步研究

穿透肽TAT融合表达载体的优化及其靶向应用的初步研究吴向玲;刘芸;邓鹏;姜勇【摘要】目的设计并构建分别位于融合蛋白氨基端和羧基端的穿透肽TAT表达载体,比较两种融合蛋白的内化差异,并利用TAT将凋亡素VP3转导入细胞内,检测其促凋亡活性.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His-TAT-EGFP和His-EGFP-TAT融合蛋白内化效率的差异,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化入细胞的蛋白量.将VP3序列插入到内化效率高的穿透肽载体pET14b-EGFP-TAT中并诱导表达蛋白,观察该蛋白在不同细胞系(HeLa、HEK293、3T3、PC-3)的内化;利用DAPI染色观察该融合蛋白诱导HeLa细胞凋亡后核小体的形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在蛋白浓度梯度实验中,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均显示His-EGFP-TAT融合蛋白的内化效率明显高于His-TAT-EGFP融合蛋白.在不同种类细胞中均可观察到His-VP3-EGFP-TAT内化的强荧光颗粒;该蛋白和对照蛋白(His-EGFP-TAT)孵育HeLa细胞48h后,His-VP3-EGFP-TAT孵育细胞中可观察到核小体形成,MTT法检测该组细胞的存活率在500、1000、2000nmol/L蛋白作用下分别为87.23%士2.09%、53.01%±1.79%和42.52%±1.90%,与His-EGFP-TAT孵育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7.21%士1.41%、95.72%±1.26%和94.35%±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T位于融合蛋白羧基端的蛋白内化活性高于位于氨基端的蛋白,His-VP3-EGFP-TAT融合蛋白可以高效内化进入不同的细胞系,并能有效诱导细胞凋亡.【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35)006【总页数】5页(P642-646)【关键词】穿透肽;细胞凋亡;基因产物,tat【作者】吴向玲;刘芸;邓鹏;姜勇【作者单位】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1人免疫缺陷病毒(HIV)-TAT(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 tion)蛋白转导域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蛋白转导过程中能高效穿过生物膜的结构域,它能将与其共价连接的多肽、蛋白质及DNA等分子通过跨膜转运的方式导入几乎所有的组织和细胞,且对细胞不造成损伤[1-2]。

CMC-TAT蛋白转导肽纳米载体体外转染效果评估

CMC-TAT蛋白转导肽纳米载体体外转染效果评估
a n d s e c u r i t y o f C1 Ns f o r mi R9 6 b y t r a n s f e c t 2 9 3 c e i l s a n d c o c h l e a r b a s i l a r me mb r a n e . Me t h o d Th e CT Ns we r e g e n e r a t e d
中华 耳 科学杂 志 2 0 1 6 年第 1 4 卷第 6 期
・7 9 3・
基 础 研 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MC — T A T 蛋 白转导肽纳米载体体外转染效果评估
唐朝 颖 ’ 韩 维举 ’ 邓雄 威 。 王 方 园 袁 硕龙 杨 仕 明 ’ 吴南
l中国人 民解放军 总医院耳鼻 咽喉头颈外科 聋病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0 8 5 3 )
C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Wu Na n Ema i l : ma x p a n d a 1 9 7 9 @1 2 6 . c o m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i f v e T o c o n s t r u c t O— c a r b o x y me t h y c h i t o s a n — T A T n a n o p a  ̄ i c l e s ( C T Ns ) , a n d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ic f i e n c y
1 D e p a r t me n t o f O 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 o g y . H e a d a n d Ne c k S u r g e r y . C h i n e s e P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 T h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D e 0 Di s e a s e , Mi n i s t r y fE o d u c a t i o n , B e i i i n g 1 0 0 8 5 3 , C h i n a 2 N a t i o n a l N a n o t e c h n o l o g y C e n t e r fC o h i n e s e A c a d e my fS o c i e n c e , B e i j i n g 1 0 0 1 9 0 , C h i n a

不同IL-15基因转染对NCI-H44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不同IL-15基因转染对NCI-H44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不同IL-15基因转染对NCI-H44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王智华;王润田;丁军颖;张征峥;邓郁青;王平【期刊名称】《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06(22)6【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形式IL-15基因转染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用本室已构建的3种转染不同IL-15基因(原型、成熟肽及以IL-2信号肽替代IL-15信号肽的改型IL-15基因)的NCI-H446细胞模型:CIL-15、CIL-15mp和CIL-2sp-IL-15mp,以野生株NCI-H446细胞(CW)为对照,台盼蓝拒染计数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法检测cyclinD1和cyclinE的表达。

结果与CW相比,CIL-15、CIL-15mp和CIL-2sp-IL-15mp增殖速率依次减慢、G0/G1期细胞比例依次增加、S期细胞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表达依次减少、cyclinD1表达无变化。

结论3种IL-15基因转染均有使NCI-H446细胞增殖明显减慢的作用,强度依次为改型>成熟肽>原型;这种作用与降低NCI-H446细胞cyclinE的表达有关(r=0.953,P<0.05),与cyclinD1的表达无关(r=0.155,P>0.05)。

【总页数】3页(P639-641)【关键词】IL-15;基因转染;NCI-H44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作者】王智华;王润田;丁军颖;张征峥;邓郁青;王平【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基础所免疫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1【相关文献】1.三种不同 IL-15基因转染对 NCI-H446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J], 李雪平;董文辉;王智华;张征峥2.ABCE1基因的siRNA转染对肺癌NCI-H446细胞E-cadherin、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J], 郑毛根;赵艾君;田大力;王国臣;陈志全;李作生;侯静朴3.不同IL-15基因转染对NCI-H446细胞诱导PBMC增殖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影响[J], 丁军颖;王润田;王智华;崔瀓;韩志鹏;李铁民;张征峥;邓郁青4.不同IL-15转染对NCI-H446HLA-Ⅰ和HLA-Ⅱ表达及NK敏感性的影响 [J], 丁军颖;王润田;张征峥;杨志强;韩志鹏;李铁民;邓郁青;王平5.三种IL-15基因转染NCI-H446细胞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J], 张征峥;王润田;王丽;刘维华;杨丽娟;王平;丁军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tat治疗破伤风的原理是

应用tat治疗破伤风的原理是

应用tat治疗破伤风的原理是什么是破伤风?破伤风是由产生肉毒杆菌的土壤或动物粪便中的孢子进入创伤或破损皮肤而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

肉毒杆菌会产生一种名为破伤风蛋白质的毒素,它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影响,导致肌肉强直和痉挛。

传统治疗方法传统的破伤风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清创、给予抗生素和免疫球蛋白来中和破伤风毒素。

尽管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情,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破伤风。

TAT治疗的原理TAT(Trans-acting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注射基因表达工具,将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引入病人体内,以中和破伤风毒素。

TAT治疗利用了人工合成的短链肽(TAT蛋白),它是一种可以渗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核的蛋白质。

TAT蛋白通过与破伤风毒素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复合物,并阻断毒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TAT治疗的过程TAT治疗通常需要在医院或临床实验室进行。

下面是TAT治疗的主要步骤:1.病人准备:病人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和评估。

2.基因转染:医生会使用特殊的工具,将TAT基因导入到病人的细胞中。

这通常通过注射或局部转染的方式进行。

3.TAT蛋白制备:在基因转染后,病人的细胞会开始产生TAT蛋白。

这些蛋白会被细胞分泌到体外。

4.毒素中和:分离出的TAT蛋白会与破伤风毒素结合,形成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能够中和毒素,阻止其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5.疗程持续:TAT治疗通常需要多个疗程,以确保足够的TAT蛋白与破伤风毒素结合。

每个疗程之间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的间隔,以允许细胞再次产生足够的TAT蛋白。

TAT治疗的优势TAT治疗相较于传统的破伤风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势:•高效性:TAT蛋白可以有效渗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核,与破伤风毒素结合,中和毒素的作用迅速。

•安全性:TAT蛋白是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导入病人体内的,因此不存在传统治疗中使用的抗生素和免疫球蛋白引发的副作用和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穿透肽Tat—LK15介导siRNA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研究摘要:通过与Lipofectamine TM RNAiMAX(Lipo)比较,探讨细胞穿透肽Tal-LK15对人肾上皮细胞(human enbryonic kidney 293T cells,293T)和大鼠视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 ling,RGC-5)转染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nce RNA,siRNA)的效率和细胞毒性,为后期实验提供依据。

以羧基荧光素(carboxyfluorescein,FAM)标记的siRNA为报告基因,不同剂量的Tat-LK15 (Tat-LK15组)和Lipo(Lipo组)为转染试剂,分别转染293T和RGC-5细胞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FAM荧光强度,计算转染效率,并以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

随着Tat-LK15 和Lipo剂量的增加,siRNA转染效率逐渐提高。

当Tat-LK15与siRNA配比为2:1(μg/μg)时,RGC-5细胞的转染效率达到最高((87.3±4.5)%),低于Lipo与siRNA配比为5:1(μL/μg)时的最高转染效率((96.2±3.2)%(P<0.05));作用于293T细胞时,两转染试剂的最高转染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O.05)转染试剂剂量增加,Lipo细胞毒性显著增加,而TaI-LK15毒性无明显变化。

转染效率最高时,Lipo(5μL)组293T和RGC-5的细胞荷活率仅为((77.8±4.1)%,(73.4±7.7)%)显著低于Tal-LK15 (2:1)组同种细胞的存活率((91.0±3.7)%.(90.0±6.1)%)(P<0.05)Tat-LK15可有效地转染siRNA,细胞毒性低,安全性突出.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细胞穿透肽(CPPs):Tat-LK15;转染试剂:小干扰RNARNA干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而转染试剂作为其关键因素一直得到大量关注。

常用的小干扰RNA (siRNA)转染方法有病毒载体法、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和阳离子聚合物法。

病毒载体转染效率高,但其制备过程复杂、价格昂贵,免疫原性和生物安全性问题也限制了它的应用。

阳离子脂质体细胞毒性相对较高,亦可能干扰细胞代谢。

动物实验表明,在体使用阳离子脂质体可诱发肺部炎症,甚至产生严重肺损伤。

阳离子聚合物安全窗小,当需要提高转染效率而增加转染试剂剂量时,会明显增加其生物毒性。

细胞穿透肽是一类由30个或更少氨基酸组成的富含碱性氨基酸、带正电荷的短肽,可高效介导小分子(蛋白、肽、核酸等)进入不同类型的细胞而发挥生物活性。

作为载体工具,细胞穿透肽在基因治疗及新药开发等领域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HIV-Tat是一段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基因编码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ransactivator oftranscription,Tat),具有细胞穿透肽活性,能将与之连接的核酸、多肽等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高效快速地导入胞内,且不影响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转染效率高、毒性低、稳定性好等优点。

本实验为提高Tat的转染效率,选择Tat蛋白中具有穿膜功能的核心氨基酸序列(49~57,RKKR-RQRRR)与膜活化蛋白LKI5 (KLLKLLLKLLLKL-LK)融合.合成序列为RKKRRQRRRCJGGKLLKL-LLKLLLKLLK的新型细胞穿透肽Tat-LK15。

为研究Tat—LK15的转染效果,本实验拟以最常用的阳离子脂质体类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TMRN_AiMAX (Lipo)为对照,转染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siRNA,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Tat-LK15的转染效率,并通过CCK-8法检测其细胞毒性。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人肾上皮细胞(293T)和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广州莱德尔牛物科技有限公司)、FAM-siRNA(上海吉玛制药技术有限公司)、Tat-LK15(厦门博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ipofec-tamine TM RNAiMAX (Invitrogen,美国)、胎牛血清(Hyclone,美国)、DMEM-高糖培养基(Hyclone,美国)、DMEM -F12培养基(Hyclone,美国)、Opti -MEM培养基(invilrogen,美国)、青链霉素(Hyclone,美国)、PBS磷酸钾缓冲液(Hyclone,美国)、CCK-8溶液(碧云天,上海)、酶标仪(Biocell,奥地利)、细胞恒温培养箱(Thermo,美国)、低速离心机(中佳,北京)、倒置光学显微镜(OL YMPUS CKX41,日本)、超净工作台(AIR TECH,日本)、倒置荧光显微镜(Leica,德国)。

1.2 方法1.2.1 细胞培养293T细胞使用DMEM -F12培养基(添加10%的胎牛血清和1%的青链霉素)、RGC-5细胞使用DMEM-高糖培养基(添加10%胎牛血清和1%青链霉素),置于含5%C02、37℃的细胞培养箱内培养。

于转染前l d,胰酶消化293T细胞、RGC-5细胞并计数,每孔lxl05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使其在转染日细胞密度为300/c~50%左右。

1.2.2 细胞转染细胞去完全培养基,用PBS洗两遍,加250 μLOpti-MEM培养基准备转染。

Opti-MEM培养基125 μL稀释0.3 μg FAM-siRNA(终浓度50nmol/L);Tat-LK15组:Opti-MEM培养基125 μL稀释Tat-LK15,Tat-LKl5与siRNA的质量比分别为1:2 .3:4、1:1、4:3、2:1 (μg/μg),Lipo组:Opti-MEM培养摹125μL 稀释Lipo,Lipo 与siRNA剂量比分别为1:1、2:1、3:1、4:1、5:1 (μL/μg)。

siRNA溶液和转染试剂溶液混合静止20min后加到相心细胞培养板中,终培养基500μL;各实验组设置4个复孔。

4 h后吸去转染培养基,用PBS洗两遍,每孔加入500 μL完全培养基后置于5%CO2、37℃的细胞培养箱内培养。

1.2.3 基因转染效率测定转染后24 h,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FAM显色并拍照。

倒置荧光显微镜计算转染效率:每孔寻找3个代表性视野,各观察100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率。

普通视野下计得细胞数为N,相同视野换荧光下计得荧光细胞数为n转染效率=n/N×100%。

1.2.4 CCK一8检测细胞毒性转染后24 h将各孔细胞胰酶消化后分别吸出,每孔按l×10 4细胞接种至96孔培养板置于5%C02、37℃的细胞培养箱内培养24 h。

取出96孔细胞板去日培养,用新鲜DMEM培养摹清洗2次,加入10μLCCK-8溶液,继续孵育4 h:以未转染细胞为对照孔,符组设置6个复孔,酶标仪检测波长为450 nm的吸光度(OD),并计算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率=转染组细胞(OD)对照组细胞0D×100%)。

1.3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l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ANOV A)F检验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多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转染效率随着Tat-LK15和Lipo剂量增加转染效率增高,但是增长趋势减小。

在Tat -LK15组,Tat -LK15与siRNA比例为4:3—2:1 (μg/μg)时,转染效率达到最高,Tat-LK15/siRNA为4:3和2:1时两交联比的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图1);RGC-5细胞的转染效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l、图2)。

Lipo与siRNA为5:1(μL/μg)时两细胞的转染效率达到最高。

作用于293T细胞时,Tat-LK15(2:1)转染效率为(93.1±3.0)%与Lipo (5:1)组(98.2±1.6)%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图3、4)作用于RGC-5细胞时,Tat -LK15(2:1)组转染效率(87.3±4.5)%低于Lipo (5:1)组(96.2±3.2)%(P<0.05.见表l、图5、6);但是与Lipo (4:1)组转染效率为(90.1±4.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Tat-LK15对于介导siRNA转染具有良好的转染效率.(见表l、图1~6)。

2.2 细胞毒性两种转染试剂的细胞毒性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并呈剂量依赖性。

Tat-LK15对293T和RGC-5细胞抑制率较小,转染24 h后无明显细胞毒性(图7、8黑色柱);Lipo对细胞具有一定毒性,随剂量增加细胞仔活率明显下降(图7、8灰色柱);作用于293T细胞时,TaI-LK15 (2:1)组转染效率最高,细胞存活率为(91.0±3.7)%,Lipo(5:1)组转染效率最高,细胞毒性也达到最大,细胞存活率为(77.8±4.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作川于RGC-5细胞时,Tat-LK15 (2:1)组转染效率最高时,细胞存活率为(90.0±6.11%.显著高于Lipo(5:1)组转染效率最高时的细胞存活率(73.4±7.7)%,与Lipo (4:1)组细胞存活率(82.1±3.9)%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表示同等转染效率下,Tat-LK15比Lipo对细胞的毒性更小。

3 讨论脂质体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病毒核酸转染试剂,具有转染效率高、可携带基因片段大、无免疫原性、可重复转染等优点。

尽管如此,其细胞毒性和在体实验组织损伤却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开发更有效、毒性更小、不干扰细胞生理活动的非脂质体载体已成当务之急。

细胞穿透肽是一类具有穿透细胞膜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可有效介导比其分子质量大近100倍的外源性疏水大分子(蛋白、核酸等)进入细胞内,而示见其对宿主细胞有明显毒副作用。

HIV -Tat蛋白则是现今研究最广泛的细胞穿透肽之一,其主要机制可能包括:通过脂质层的被动转运,Tat上大量碱性氨基酸携带的正电荷与细胞表面的负电荷通过静电作用转运物质;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巨吞饮介导的内吞等。

Tat蛋白结构域碱性区中49~57位氨基酸(RKKRRQRRR),即蛋白转导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是HIV-Tat 蛋白中一个富含碱性氨基酸的具有穿膜活性的最小多肽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