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诗歌创作的经典性

合集下载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也是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

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婉约感人的风格闻名于世,被誉为“陶渊明体”,其影响深远,流传至今。

他的诗歌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陶渊明的诗歌以婉约自然的清新风格为主。

他的诗作往往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绘了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美好景象。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宁静、和谐且富有诗意的世界。

他的诗作不追求华丽的修辞和瑰丽的句式,而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出了他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种清新自然的风格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美的享受。

陶渊明的诗歌具有浓厚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他的诗作常常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达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政治黑暗的批评,呼吁人们向往自由平等的社会。

他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忧虑,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和倾诉,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抚慰。

他的诗作真情流露、感染人心,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陶渊明的诗歌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和冷暖色调等手法,使诗歌充满了变化和细节。

他的诗作常常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主题和意境的表达。

他的诗作也运用了意境和联想的手法,使诗歌富有层次感和深意。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陶渊明的诗歌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尽管他生活在一个动荡和黑暗的时代,但他的诗歌却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了对人性的肯定、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通过诗歌传达了希望、鼓舞和力量,给人以勇气和希望。

他的诗歌是一剂疗愈心灵疲惫的良药,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风格以清新自然、婉约感人为主,具有思想性、情感性和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作既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陶渊明的诗歌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颂扬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充满了智慧和力量,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富个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文雅自然、清新淡泊、意境深远、感情真挚为特征,体现了他的客观性、独立性、反叛性和民族性。

他以写自然、写人、写境来表达对生命的狂热追求,对世间万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信仰。

其一,文雅自然:陶渊明的诗歌文雅自然,直抒胸臆,情感真挚。

他完全不受诗歌韵律的拘束,自由自在。

没有繁琐的修辞也没有夸张的比喻,文字流畅,气韵自然。

他的诗歌反映了一个诗人的自信和独立,这种独立不仅体现在诗意上,而且体现在诗歌的形式上。

例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千里悠悠来迟迟,留得残阳伴我回。

”这首《桃花源记》的诗歌流畅自然,字句简略,寥寥数语便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

其二,清新淡泊:陶渊明的诗歌以清新淡泊为特征。

他以抒发对山山水水和田园风光的感触为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想象和感人的情态。

例如,“白雪纷纷何所似,天上云中觅雪霰。

牧人抱茅遥相望,只有归鸟晓来翻。

”这首《饮酒》的诗歌,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和淡漠,深刻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深情追求。

其三,意境深远:陶渊明的诗歌意境深远,多炼神之作。

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又能够发觉自然所具有隐秘性的深蕴,把自然景物生动画面化,化成深入人心的情感。

例如,“采薇南山下,南山阴里谷。

谷口石磬响,谷中有清流。

挹取此池水,坐观天地经。

”这首《桃花源记》的诗歌,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的独特感受,体现出了深刻、优美、清晰的意境。

其四,感情真挚:陶渊明的诗歌真挚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他的感情不是虚伪的表现,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例如,“涧户寒更漏灯孤,竹房无处坐空屋。

几年打破知心草,资教亭下野人独。

”这首《谢脁》的诗歌,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清贫和无奈,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几位朋友离别的感伤。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使其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文雅自然、清新淡泊、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的表现手法与记述方式是其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广泛赞赏。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陶渊明的诗歌多以田园景物、山水风物为题材,以自然为依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以真实自然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理念。

他的诗作通常以诗人自身亲历和亲见的事物为基础,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洁,意蕴深远。

他往往以简单朴素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擅长运用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韵律和美感。

例如他的《归园田居》一诗中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样的句子简明扼要,却又能准确地描绘出诗人的心境和所见所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触动。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真挚、豪放奔放。

他以真实的情感表达和坦诚的视角切入自己的作品,将个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他对生活中的痛苦和困惑不回避,而是通过诗歌表达出来,真实地反映了人间百态。

例如他的《饮酒》一诗中写道:“结绮楼前无复事,茅檐厨后细看来。

可怜帝子今宵醉,拾得春衫单采采。

”这样的诗句充满了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和对欢乐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的诗歌以明快的节奏和活泼的语言风格著称。

他善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使诗歌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他的诗句常常富有韵律感,押韵工整,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他的《饮酒》一诗中写道:“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曾是惊云雨,都忘朝与暮。

”这样的诗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呼之欲出。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风格在于其对自然、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真挚抒发。

他的诗作以自然为背景,通过简洁朴素、情感真挚和语言活泼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

陶渊明的诗歌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浅析陶渊明的创作

浅析陶渊明的创作

浅析陶渊明的创作第一篇:浅析陶渊明的创作浅析陶渊明的创作内容摘要:鸟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对象,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的。

这在陶渊明的创作中有丰富的体现。

这是他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文章中的自然的流露,也是他内心的表露,他追求的人生目标生命与精神的依托之所。

关键词:陶渊明意象诗意回归田园人生追求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

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

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而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潇散发露的时代。

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著名的兰亭之游、金谷宴游风流千古;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派均滥觞于此期。

陶渊明更是造化所钟的“天生尤物”、是六朝时代的宁馨儿,他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实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陶渊明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

自然与自由相关,陶渊明及魏晋士人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表现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及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气势恢宏而著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1.1 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特点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醉翁,是东晋末年至南朝的著名文学家。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清新淡雅、博大精深而著称。

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反对世俗,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清新脱俗、自然淳朴为主题,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非常突出。

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创作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被广泛传诵,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3 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陶渊明在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借鉴。

可以说,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陶渊明的影响2.1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唐宋以来,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文人雅士模仿的对象,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在历代文人中,不乏因崇拜陶渊明而效其风格的诗人,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2.2 对文学思潮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我国文学思潮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崇尚自然,推崇超脱世俗的生活观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启发作用。

他提出的“归去来兮辞”思想,对后世文学家关于生活、自然、心灵追求的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东晋末年至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主题、优美的语言和深思熟虑的思想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探索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以自然主题为中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他深情赞美山水之美、四时之景,通过细腻而质朴的描写,将自然界的景色和人类的情感相融合,达到了既反映自然又抒发情感的效果。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他最著名的诗作之一,通过描绘田园诗意和自然山水,表达了对闲适生活和自由心境的向往。

他的诗作中常常运用典故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语言优美,并且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他的诗作以简洁明了的句子和形象生动的描写为特点,既有浓郁的音乐感,又有清新脱俗的意境。

陶渊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他通过生动的描绘,有效地传达了美好和宁静的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神奇和美丽。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思想深邃且充满人文关怀。

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对社会风俗的批判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他的《归去来兮辞》是一首对朝廷官僚制度和社会现实的抨击,表达了他对清贫和自由的向往。

陶渊明的诗作也关心人民的疾苦,并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忧虑。

他对现实的敏感和对人性的洞察力,使得他的诗歌深受读者喜爱,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体现了他在古代文学史上的艺术成就。

他以自然主题为中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此外,他的诗歌思想深邃且充满人文关怀,批判了社会现实,并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陶渊明的诗歌给后世的文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开启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篇章。

无论是其诗歌的形式美还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陶渊明的诗歌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诗歌风格一:平淡自然、情真味永。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无论在叙事、写物还是描景上都是朴质无华的。

诗歌的内容贴近生活,思想感情非常的浓厚真切。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虽平平淡淡,读起来却有滋有味。

诗歌风格二:浑融完备,意境深刻。

陶渊明诗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

这些句子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的诗意盎然,丰富读者的想象,好像在读者面前展示一幅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的画面。

诗歌风格三:语言质朴,生动绝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的核心思想,在诗歌的著作中当然也不例外。

他的语言质朴实在,不娇柔不造作。

就如同本人一样,陶渊明在仕途上始终保持着品德节操的纯洁。

因人格的'坚定与生活体验高度合一,创作出来的诗句就很有感染力。

诗歌风格四:题材广为,风格多样。

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分为五大类,有田园诗、咏怀诗。

咏史诗、行役诗和赠答诗。

田园诗和咏史诗是陶渊明的主要创作,也是他成就的代表。

田园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向往追求的田园生活,抒发悠然自在、知足淡泊的思想情感,体现陶渊明追求真的人生哲理;咏史诗是陶渊明继承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咏史的同时又抒发情怀,展现一种大气豪迈的风格。

1、太少并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3、未言心相醉,无此直奔杯酒。

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人生似幻化,终山药空无。

6、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7、不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存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到南山。

10、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11、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风流。

1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13、勤学如春起至之苗,不见踪影其减,日有所长。

1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5、不足为外人道也。

16、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17、奇文共欣赏,疑义自得析。

陶渊明诗歌赏析论文:浅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赏析论文:浅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论文‎:浅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思想‎的核心是崇‎尚自然,陶诗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自然美,求真、求善、求美。

透过这些诗‎中,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有的还反映‎了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品‎格。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是一个分割‎裂据的乱世‎,他不满现实‎,视官场为陷‎阱。

诗人早年虽‎有“性本爱丘山‎”和“猛志逸四海‎”的两面思想‎感情,经过实践后‎,不免对后一‎面心灰意冷‎,他把感情的‎表达隐藏在‎司空见惯的‎事件与事物‎的平直描述‎之中,草争迷茫中‎远人的村落‎,依稀可辨的‎缕缕炊烟,阵阵传来的‎深巷的犬吠‎和树头的鸡‎鸣,这种安谧淳‎朴的环境成‎了他对生活‎的向往的追‎求。

东坡曾说:“渊明诗初读‎若散缓,熟视之有奇‎趣。

”确是会心之‎言。

人们常说渊‎明诗是绚烂‎归于平淡,其实,要从平淡自‎然之中,见出其奇趣‎精采,尤其是一段‎绚烂之精神‎,读渊明诗方‎是不枉。

从其众多作‎品中,我们可看到‎陶诗其中特‎点就是崇尚‎自然,求真、求善、求美,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他一生主要‎生活在田园‎中,虽然写过一‎些直接关系‎时政的诗,如《述酒》、《咏荆轲》、《读山海经》其十等,表现了“金刚怒目式‎”一面,但更多的是‎以隐逸田园‎的诗人的面‎貌出现。

因此,诗中表现对‎现实的态度‎不能不别具‎一些特色。

如多歌咏人‎格的清高,赛场不移,表现不与腐‎朽现实同流‎合污的对抗‎精神;多以田园生‎活的经天纬‎地对比现实‎的污浊,表现对丑恶‎现实的鄙薄‎。

所以田园隐‎逸气氛较浓‎。

体现了一种‎纯朴之美。

第二,陶渊明对人‎格和生活、社会理想的‎歌咏,渗透到田园‎生活之中,通过田园景‎物体现出来‎,极富有意境‎美,如《归园田居》其一,在诗的后半‎部分是描写‎美好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气象,十多亩宅地‎,八九间茅屋‎,堂前载有桃‎李,房后种有榆‎柳,方宅草屋,绿荫环护,一所农家院‎已活现纸上‎了,让读者意蕴‎尤存。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成就。

一、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陶渊明,字元亮,吴郡人,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变革,对此有深刻的体验和思考。

他的家族背景较为优越,但他并不追求权利和地位,而是选择了隐居,并以文学艺术表达自己的理念和感受。

二、陶渊明诗歌的主题和风格陶渊明的诗歌以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他将清新自然的田园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的诗作不仅富有情感,还给人以启示和思考,独具魅力。

三、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点1.借景抒情:陶渊明的诗歌常以山水田园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他善于将物象与情感嵌合,表现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真挚的情感。

2.求真务实:陶渊明的诗歌不事空谈,更注重实际的生活和真实的感受。

他追求真实和自然,以诗歌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婉约含蓄:陶渊明的诗作多采用婉约的艺术手法,不张扬也不庸俗,含蓄而雅致。

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四、陶渊明诗歌对后世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对唐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唐代的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模仿陶渊明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使陶渊明的诗歌形成了重要的文学传统和艺术流派。

他的诗作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本文档涉及附件:1.陶渊明的部分诗歌作品赏析:文档附带了一些陶渊明的经典诗作,并对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意义做出了详细解读。

2.附录:文档附带了陶渊明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研究成果,供读者深入了解。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陶渊明:中国古代文学家、政治家,以诗文创作闻名,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析陶渊明的诗歌、散文与辞赋创作

浅析陶渊明的诗歌、散文与辞赋创作

浅析陶渊明的诗歌、散文与辞赋创作陶渊明,是中国唯一完整存世的“五代诗人”之一,他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三个领域都有着很高的成就。

一、诗歌1.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以宋代张耒为主要参照,采取近体宋詩方式,创造出一种含蓄而空灵的句式,体现出一种伤感而沧桑意境。

他以趣析古人思想为主,理性的文人追求的是道德完善,表达的时候,总是用虚境来完美地表达出情感的力量。

2.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诗歌的最杰出之作,它歌颂了饮酒的自由快乐,也宣告了心境的自由和豁达,在韵律结构上组织得极为严谨有序,表达了自然畅快的情感和舒适勇敢的态度,是中国伟大诗人陶渊明有生以来写出的最完美之作,永在文坛发扬光大。

二、散文1.风格特点陶渊明的散文大多着眼于古诗文,且多装扮成士大夫的文体,但又弥漫着他一贯的情调与愁思,传布着他的自然历史观与道德宗教观。

他的文章既有讽刺的口吻,又带有优美的语气,所描述的常常令人惊叹。

他的散文话语,时而秉性坦白,时而缜密简洁,简而又不简,真而又非真。

2.代表作品陶渊明最出色的散文著作《桃花源记》以桃花源为一切极乐之境,掠影历史变迁、时代状况,融合了他自然道德思想之中,突破物竞天择的论调,渴求极乐的精神自由,提倡思想的自由与世俗的反抗。

文中内容充满了诗意的咏叹,深邃的内涵不仅深深影响了研究陶渊明的学者,在文学史的变迁中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辞赋1.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辞赋,大多欣赏古代伟大的历史和礼仪文化,重温古人的渊博知识和豪迈行为,多数充满理性思索,文风严谨,句式周密,充满人文气息,绘声绘色地刻画出现实社会的喜忧情态,多又铺展出宏伟壮观的山川景色。

2.代表作品陶渊明著名的辞赋作品是《杂录颂》,其辞严谨,朴实无华,能有如此层次分明的生动表达,更是陶渊明的主观把握。

此赋象征了他内心的深刻思考,倾注了当代各家看法、政治风气。

文笔犹如极富节奏的歌唱,隆重地表达了他充满爱国精神的文辞,凸显出他坚贞的品德和勇武的精神,也成为历史上古训著作的重要补充。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刘宋初期的文学家。

陶渊明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充满着浓郁的田园风情和淳朴的民俗特色,流露出一种儿时乡愁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以下将从韵律节奏、意境描写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节奏。

他的诗歌常使用七绝和五言古诗,以其简练明快的节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归园田居》的开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园。

”这两句诗既道出了自己的志趣,又以七绝的抑扬格使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自然,清新俊逸,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陶渊明的韵律节奏如歌如诗,给人以愉悦的感官享受。

陶渊明的诗作以大自然和农村田园为描写对象,充满了浓厚的田园风情和淳朴的民俗特色。

他倾注了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色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农民劳动和农村生活的赞美。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春天、江河、花草、乡村景色等世界自然的细腻描绘。

例如《五柳先生传》中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色。

陶渊明的诗作给人以心灵的触动,使人回想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表达深沉真挚,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与追求理想的热切心情。

他的诗常带有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他对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表示不满,对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抱有坚定信念。

例如在《归园田居》中,他写道:“谁谓南国无佳人,颜色黄发且琴瑟。

”这句诗抒发了他对家乡美女的赞美和对官场的失望。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表达深入人心,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坚定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陶渊明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节奏、田园风情与淳朴民俗特色以及深沉真挚的情感表达而独树一帜。

他的诗歌通过对乡村田园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对理想和追求的坚定信念。

陶渊明的诗歌给人以心灵的触动,让人产生共鸣,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浅析陶渊明诗歌成为经典的原因----以其文学价值为例

浅析陶渊明诗歌成为经典的原因----以其文学价值为例

浅析陶渊明诗歌成为经典的原因----以其文学价值为例摘要:陶渊明是我国诗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诗给读者清新自然的感觉。

在特定的年代,独特的人生经历下,陶渊明的诗歌表达的是淡然和田园诗意般的人生态度,读者需要以自己的视角去感受诗人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诗化归隐魏晋是一个黑暗的时代,想要存活下来,除非你自身足够强大,亦或加入一个团队。

显然读书人选择的道路以后者居多,而陶渊明不同于那个时候的文人。

读他的诗我们感觉他游离在群体之外:“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饮酒·栖栖失群鸟》)好像是表达他不在群体之中惶恐不安,实际上是向我们表现陶渊明郁郁不得志。

诗的末尾一句:“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违。

”在大风下没有茂盛的树林,只有松树的浓荫永远不败落,这表达的就是陶渊明的归隐之心了。

与大部分归隐的人不同,陶渊明决定归隐时的心情是复杂的。

一方面,他走出封建统治的桎梏,获得自由。

另一方面,归隐就是选择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生存成了大问题。

将归隐诗化的人不在少数,陶渊明可贵的地方在于他的思想和道德。

如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文学在现代的定义其一为社会形态,无论文学的表现形式、叙述内容多样和丰富,都可以在社会中找到原型。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归去来兮辞》)说的是田间的小路就要荒芜了,而田园中松菊还在。

为什么偏说三径呢?原来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在院中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世就多以“三径”来代表归隐。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陶渊明将对官场的厌恶以归隐的方式抗争写到诗中,他也通过这种方式将苦难一点一点磨碎,他的这种韧性使得他的诗歌有了灵魂。

陶渊明的诗歌有一定的倾向性,不向权贵低头,不做谄媚的小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晋书·陶渊明传》)其二是审美的艺术,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情感性指的是激发读者共鸣,使读者产生新的认识。

对陶渊明诗歌风格的评价

对陶渊明诗歌风格的评价

对陶渊明诗歌风格的评价
1. 田园诗风:陶渊明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主题,描绘了宁静、恬淡的农村景象和质朴的生活情趣。

他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农田劳作和乡村民风,表达了对自然和质朴生活的向往。

2. 清新自然:陶渊明的诗歌鲜明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机。

他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具体的形象,刻画出四时变化、山水风光等自然现象,让读者感受到清新、纯粹的自然美。

3. 忧国忧民:陶渊明的诗歌中不仅融入了对自然的赞美,也折射出他对社会动荡和统治者腐败的忧虑与关注。

在某些作品中,他以隐喻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

4. 温情人文:陶渊明的诗歌也充满了对人情世故的关怀和对友情、爱情的歌颂。

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以真挚、温情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和人际关系,给读者带来共鸣和感动。

总体而言,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富有浓厚的人文情怀、深邃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他的作品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家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深邃含蓄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陶渊明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陶渊明的诗歌风格非常清新自然。

他的诗作常常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

他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崇尚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

诗中不乏对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界事物的描写,以及描绘农民耕种、渔民捕鱼的生活场景。

这种诗歌风格反映了陶渊明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崇尚,以及对人的本性和真实生活的追求。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深邃含蓄。

他的诗作往往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出发,通过寥寥数语表达出深刻而含蓄的意境。

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使人产生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他的诗作中常常运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意味。

读陶渊明的诗歌,常常需要细读、反复品味,才能领悟到其中的深意和哲理。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富有人文关怀。

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人民生活。

他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们疾苦的关切,同时也表达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诗作中常常反映出人性的光辉和伟大。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为素材,表现出对人的深切理解和同情。

他的诗作既有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也有对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思考,使诗歌具有思想性和人文关怀的特质。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具有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功能。

他的诗歌表达情感真挚、深沉,常常表达他对生活、人和世界的热爱和痴迷。

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借以抒发内心的愉悦、痛苦和追求。

他的诗作具有凝炼的语言表达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让读者共鸣和产生共鸣的共情。

陶渊明的诗歌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引发人的思考和感悟,给人带来启示和震撼。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风格独特而富有内涵。

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深邃含蓄的风格著称,表达了对自然界和人性的热爱与追求。

他的诗作富有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他的诗作能够通过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来触动人的心灵,引发人的思考和感悟。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两重性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两重性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两重性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陶渊明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其诗歌的两重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陶渊明诗歌的两重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表现出自然与人性的两重性。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他深深热爱自然,对山水田园的描绘非常细腻、感人。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田园景物、山水风景以及田园中的农民生活。

这些描写中透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纯朴生活的追求。

与此同时,他的诗作也不乏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他通过描写农民的辛勤劳动、风雨交加的生活等细节,表达了对社会变迁和人性弊病的思索。

陶渊明的诗歌中既有对自然的歌颂,又有对人性的忧虑,这种诗歌的两重性使其作品更具深度和思想性。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表现出虚实与浪漫的两重性。

他的诗作中常常使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运用意境的构建、意象的运用,使得作品中呈现出一种虚幻与真实交织的美感。

他的诗歌描写非常真实和细腻,但在真实之中却蕴含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情怀。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他的诗中常常出现虚拟的山川湖海,象征着他心中美好的理想世界。

这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使得陶渊明的诗歌既展现出真实世界的美,又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还表现出追求与放弃的两重性。

他的诗作中经常出现对世俗功名的追求和对官场的厌恶。

他曾经历过官员的生涯,但最终却选择了隐居田园,追求自由和心灵的宁静。

在他的诗中,既有对功名利禄的欲望的描绘,也有对官场腐败的批判,这种追求与放弃的两重性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他放弃了世俗的名利,选择了在田园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这种放弃与追求的对比,使他的诗作更加生动有力。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诗歌具有多重的两重性。

他的诗作既展示了自然与人性、虚实与浪漫、追求与放弃等方面的对比与交融。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艺术风格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

陶渊明的诗歌主题多样,涉及田园、山水、人生哲理等方面,他以清新自然、质朴深情的写作风格为人们所称道。

本文将从陶渊明诗歌的意境、形象描绘、情感表达以及语言运用四个方面来谈论他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意境清新自然,寄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陶渊明生活在五胡乱华的时代,他不甘于世俗的纷扰,向往田园生活,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宁静、自然、纯朴生活的追求。

他借鉴了先秦时期的田园诗人的创作经验,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感悟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

他的诗歌中常常有山水、花草树木、田园生活的描绘,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陶渊明善于塑造形象,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陶渊明的诗歌用词简洁明了,但在简洁之中却包含着丰富的意味。

他善于用自然景物来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比如《饮酒》中的“击节歌以咏志士,倚门声以思悠悠。

”这句中作者借助击节和倚门声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这种形象化的描写使得他的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真挚深沉,质朴而不失情趣。

他的诗歌中常常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和对命运的思考。

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感悟,比如《归园田居》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通过描绘夕阳和孤鹜一起飞翔的景象,表达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真挚、深邃,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运用简练而有力,富有音韵感。

陶渊明借鉴了古文的修辞技巧,使得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富有韵律感。

他善于用寥寥数语,表达出深入人心的情感,如《归去来兮辅车籙》中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句中的归去来兮将人的归去复归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运用简洁而有力,富有音韵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深情。

他善于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形象描绘和深入的情感表达,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和深情意味。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艺术风格独特而著称,至今仍广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简要谈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真挚。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饱满、深刻,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思考。

他虽是学士,却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和迫害,因此深陷于家国忧患之中。

他对生命、自然、友情等方面表现出极其深厚的感情,使他的作品透发着人间真情和风骨。

如《桃花源记》中“群贫共避世,水田连古树”这一句,流露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繁华的厌弃之情。

二、意象丰富。

陶渊明的诗歌中常常出现极具意象性的描写,从而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用色浓烈、清丽,富于变化和想象,令人目为盛开、心为澎湃。

例如《饮酒赋》中“杯盘狼藉,烛影斜疏,秦楼楚馆何处是?笑吟吴语,已深沉醉”这一句,用杯盘狼藉、烛影斜疏、秦楼楚馆等意象,再加上明快豪放、诙谐幽默的口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酒楼之中。

三、意境独特。

陶渊明的诗歌以田园为主要表现对象,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古老传统,展现出其独特的意境。

他的诗歌具有富有生命力,有着许多清晰而新颖的思想。

《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对纷扰的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和自由空间的向往。

而《饮酒赋》则表现了作者的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以此呼唤读者要顿悟生命的真谛,不被噪杂的世俗所缠绕。

四、语言简练。

陶渊明在用词上追求简练、生动,语言明净流畅,自然舒畅,想象生动而富有诗意。

他的语言非常入木三分,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水平和诗歌造诣。

例如《桃花源记》中“人亦无多,水亦无浊,菜果自得,饮食随口”这句话,字字句句都流露着清新舒适之感,令人熟悉的语言和平实的情境,也是人们对田园的感受。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诗歌以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意境独特、语言简练为主要特点。

他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365年-42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农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陶渊明的诗歌以深入人心、真实自然而著称,他的作品展现了清新淡泊、隐逸超脱的审美情趣,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陶渊明的写作背景、主题内容、艺术手法几个方面来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风格与他的写作背景密不可分。

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频繁的战乱使得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身为士族却深受战乱之苦。

面对乱世的局势,陶渊明选择了隐居田园,独享自然之乐,以尽快逃离尘世之苦。

他的隐居生活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他以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藉此逃离战乱的困扰。

他的诗歌笔调平和淡雅,充满了对淳朴的乡村生活和宁静的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赞美。

陶渊明的诗歌的主题内容多是以田园景物、农事活动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主线。

他将田园生活中的景物、动物和人物等具体形象融入到诗歌创作之中,使其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农耕生活的真实感。

他的诗歌内容通常以描绘草木花卉、山水田园等自然景色为重,通过描绘细致入微的田园景物和一些农务活动的细节,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他的诗歌赞美了农民对土地的辛勤劳作和对一年丰收的期盼,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之美。

陶渊明的诗歌的艺术手法多样丰富,富有感染力。

他的作品常采用一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景物的形象,如用比喻、拟人、象征、借景等修辞手法。

例如在《桃花源记》一诗中,他以拟人的手法把桃花作为具有道德感的生命体,表达了他对纷扰世事的厌倦和对和谐纯净的向往。

陶渊明的诗歌表达方式简练明了,有时片刻即境,描绘人物形象、景物景色都给人一种久久难以忘怀的感觉。

他善于运用诗歌形式的短小、简练来体现自己清新淡泊的审美情趣。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风格独具一格,他以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的追求。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十分朴素自然。

他追求自然与真实,倡导“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崇尚田园生活的自由与宁静。

他的诗中经常描绘大自然的景物和田园的生活场景,展现出一种淡泊闲适的人生态度。

例如《归园田居》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及《桃花源记》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都表现出陶渊明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陶渊明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思考。

他以深邃、内敛的思考方式,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触发读者的思考。

例如《饮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以及《阳关曲》中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都体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陶渊明的诗歌还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写。

他重视细致观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哲理。

他善于用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现生活的细节,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的美和情感。

例如在《五柳先生传》中,他描绘了五柳树的颤动、湖水的波澜和人们的欢笑声,使人们能够深入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他对人世的失望和对生活的矛盾感受。

他的诗歌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深切思考和不满,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例如在《归园田居》中,他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一段描述了他在归隐田园之后,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风格以其朴素自然、深思熟虑、生活细致和个人情感为特点。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并且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后世赞颂为“陶学”。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让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陶渊明诗歌创作的经典性
摘要:陶渊明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他所代表的田园诗派在中国诗词历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田园诗派诞生于一个
玄学盛行,唯美主义几乎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较比参禅悟道,陶诗呈现出立
足于现实生活而又随性洒脱的价值取向。

这种情感在时代大背景下与许多知识分
子形成了理想联动,产生了情感共鸣。

个人魅力、作品本身的可读性与坚实读者
群体对于作品价值的深层次发掘等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塑造了陶渊明诗歌的经典性。

关键词:陶渊明;经典性;丛林法则;人格魅力;读者群体意义发掘
一、关于时代背景与人生境遇对于其日后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魏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属于一个不稳定的节点,“丛林法则”被演绎得十分透彻。

无论是文人还是普通的劳动百姓,生存为先。

由于政治力量与社会意志的
分散,文人难以形成固定的创作群体,故而“流派”在魏晋文坛较为势微。

魏晋好
出“奇葩才子”,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这也为“陶渊明”这一形象的塑造流传提供
了很好的客观条件,突出了其独特性与代表性。

““个体”一旦分散在角落里,他们的思想力会是非常强大的。

当一个人被逼到了某个角落的时候,往往会以思想和
艺术去回应社会和群体,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1]魏晋乱世赋予知识分子的反思
挣扎要比安康盛世赋予他们的感慨更能激发创作动机,而创作动因正是一切文学
创作的起点。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创作动因分为个人与社会两个层次。

个体
性动机因素包含个人生活经历和心理体验需求,这可以对接为陶渊明的人生经历;社会性动机因素则是环境影响;可以参考作魏晋的时代。

陶渊明在归隐前多次为吏做官,随着生活体验与处事态度的转变,最后归
隐山林,逍遥不问世事。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任江州祭酒,安帝隆安四年投入桓玄
门下作属吏,后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又于义熙元年转入江州刺史刘敬宣部
任建威参军。

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

陶渊明在仕途中感
受过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权力斗争的心狠手辣、虚伪落魄的官场风气……这成为他文学创作的直接题材动力,反映了对于世事无常的迷茫与自我反思坚守的洒脱。

二、洒脱傲然的个人魅力张扬
我们当代的文学研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凭借追寻作者某一创作时
期的“历史影像”来还原作者的具体思想世界,这也正是强调“文史不分家”的意义
所在。

但与一般有迹可循的入世文人相比,陶渊明真正被后世所认可的田园诗则
是在其归隐后完成创作的,这就造就了其“历史影像”的模糊。

“要描绘他“历史的
影像”是不容易的,在这方面似乎没有谁尝试过,实在,只求钩出不太朦胧的轮廓也已经是够困难的了。

[2]”这种朦胧的形象给陶渊明本人增添了神秘感,也为后
世读者解读其诗作拓宽了想象空间。

魏晋时期,玄学当道,求仙问药成为社会独
特风气。

陶渊明归隐山林,在生活上耕作自产,写诗聊情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
上被后世“神化”,“仙化”。

个人魅力被极广泛的传播宣扬。

文学创作的重要主体条件中作家的人格修养、文化素养与独特素质是作品
有可能长久流传的必要保证。

陶渊明的人格,被后世最为认可的则是正直与洒脱。

为官正直,明辨是非;为民朴实,悠然自足。

文化素养方面,诗词质量过硬,经
得起推敲研磨,意境塑造恰到好处,哲思温婉深刻发人深省。

但更为巧妙的一点
是其从诗歌中透露出的“幽默”。

“陶渊明幽默的天才在中国诗人里是发展最早而且最高的一个。

幽默要是真理的孩子,由善的崇高的心所包含的智慧与快乐结合而
产生的,他的这五言诗就有这优美的品质,你读着的时候,心里自然而然流露出
微笑,轻松而严肃。

[3]”陶渊明的幽默是一种文学层面上高等级的洒脱,“种豆南
山下,草盛豆苗稀”,我在南山下种豆,杂草茂盛豆苗稀少。

看似是一句客观现实的描述,却无形地充斥着自嘲、宽慰和逃离的心甘情愿。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一种在诗歌尾章卖关子、俏皮的说法,不仅展现了“自我机智”,若有若无地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更是一种陶渊明式的幽默。

林语堂认为“庄子是阳性的幽默,而陶渊明是阴性的幽默”。

林语堂欣赏陶渊明的睿智,在《生活的艺术》中林语堂为陶渊明的世俗形象建构了更为客观的评价;“也许有人以为陶渊明是‘逃避主义者’,但事实上他绝对不是。

他要逃避的仅是政治,而不是生活的本身。

”“议论纵
横之幽默,以庄为最,诗化自然之幽默,以陶为始。

”林语堂说,中国人只知道幽默必是讽刺,不知幽默也可闲适的。

故而陶渊明的幽默就体现在被儒家文化浸透
的入世理念中,那弥漫于百姓心间的老庄闲适中。

三、读者群体对于陶诗的意义深掘
历代许多文人的生命体验都能产生共鸣:少时胸怀大志,学儒从仕,但不
甘堕落的品性和想要坚守清高人格的道德意识与现实仕途发生冲突。

自我挣扎冲
击着文人雅士的神经,抛开理想反观现实,这些矛盾的文人却又无法放手。

家庭
角色与社会责任紧紧地束缚着他们。

但陶渊明之所以受到广大此类“受缚文人”与“失意文人”追捧崇拜,正是因为他真真正正放弃了世俗生活,跳脱到山水田园中
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这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那些文人的理想希望,此类文人进行
自我替代,将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内化为自我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历代读者
在文学接受中尽力理解还原作家赋予作品的意义与想要表达的情感,可以清晰地
体会陶渊明的心境。

联系自身,又可以跨越时代结合自身生活感受从作品中获得
新的体会。

陶渊明的作品在其在世时并未引起广泛的认可与模仿,但我们不能因此否
定他的成就。

刘勰的《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未提,而真正发现陶渊明诗歌精
神魅力的却是梁人萧统。

这位读者对于陶渊明身后名气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萧
统其人,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

一位颇具才华却又英年早逝的太子殿下对于一位前世籍籍无名诗人的认可开启了
中国文人追寻隐逸闲适的百年继承。

陶渊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
位就是这样由后人确立起来了。

读者是文学鉴赏这一审美活动的审美主体,具有
能动、自主和有目的的活动的特征,是审美活动的发出者与承担者,在审美活动
中起着积极地主导作用。

陶渊明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他所代表的田园诗派在中国诗词历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田园诗派诞生于一个玄
学盛行,唯美主义几乎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较比参禅悟道,陶诗呈现出立足
于现实生活而又随性洒脱的价值取向。

这种情感在时代大背景下与许多知识分子
形成了理想联动,产生了情感共鸣。

个人魅力、作品本身的可读性与坚实读者群
体对于作品价值的深层次发掘等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塑造了陶渊明诗歌的经典性。

参考文献
[1]张炜:《陶渊明的遗产》,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1月第1版。

第5页.
[2]萧望卿:《陶渊明批评》,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第一版.第3
页.
[3]萧望卿:《陶渊明批评》,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第一版.第4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