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材料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复习范围

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高兴、愉快、恐惧、愤恨等;意志过程: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三者关系: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地、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体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一、唯物主义的心理观(P:23~24)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心理观;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P:38~44)

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主观题方向参考:心理是脑的反射活动,人脑只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它本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我们才能产生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其内容都来自客观现实。再举例说明一些心理活动来源于客观现实(举例略))。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反应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目的性、自觉性、创造性、社会历史制约性。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的类别(P:48)

首先,根据感觉刺激是来自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所进行的分类,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其次,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能的、机械能的、化学能的和热能的四大类;第三,根据临床需要可把感觉分为四类:特殊感觉(视、听等)、体表感觉(痛、冷等)、深部感觉(深部痛觉、压觉等)、内脏感觉。

二、感觉的规律(P:48~52)

感受性:人脑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E):刚刚能够觉察出刺激量的能力。绝对阈限(R):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E=1/R (两者在数量上成反比)

差别阈限:指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的量。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韦伯定律:K=△I/i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后像。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先后对比)

感觉的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弥补。

联觉: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

三、知觉的种类(P:53~56)

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1、物体知觉:就是对物的知觉,即对自然界中物理、化学等现象的知觉。可进一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等

时间知觉: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其可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知觉。

2、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由人的社会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等(具体解释略)。

四、知觉的特性(P:57~59)

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其中知觉的恒常性有以下几种:大小/形状/明度/颜色恒常性。

第四章注意

一、注意概述(P:69~7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特性。

1、注意的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刺激物,而同时离开其余刺激物的特点。

2、注意的集中性:指人们把心理活动贯注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是心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水平和程度。

3、注意的功能有以下三种: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二、注意的规律及应用(P:72~77)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付出任何的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影响因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人的主观原因。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活动和变化/新异性/对比关系。

2、人的主观原因: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与期待。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注意。

影响因素:1、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依靠间接兴趣的支持;3、抗干扰的能力。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

形成的条件: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目的自动化。

注意的应用(主观题方向):核心在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有节奏地交替轮换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形成有张有弛的教学氛围。

三、注意的品质(P:77~81)

注意的品质又叫注意的特征,是一个人注意能力的标志,其有四个特点: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1、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个体的知识经验;情绪的紧张程度。

2、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注意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征。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时间特征。

影响因素:注注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的状态;注意方法。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和活动上。注意分配的条件: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了相对“自动化”的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是心理活动随意性、主动性、灵活性的表现。

影响因素:先前注意对象的专注度;新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第五章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P:82)

记忆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一切活动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得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是人脑对所输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感觉记忆(P:87~88)

感觉记忆又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使感觉信息得到暂时停留的第一个记忆系统。(知觉广度或记忆广度:人一次只能获取约五个字母的信息)

感觉记忆的特点:信息保存时间非常短;信息鲜明、形象;信息受到注意或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