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刘睿莹(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200444)摘要:波兰作曲家弗里德里克·弗郎索瓦·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全部的艺术生涯都献给了钢琴创作,这在钢琴艺术史上众多的音乐大师中是独一无二的。
肖邦首创的叙事曲更是独具特色,将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
本文通过结合其创作背景、演奏技巧、曲式结构对肖邦《第三叙事曲》进行分析,以帮助演奏者更好的理解这首作品。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音乐分析;演奏技巧;曲式结构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5-0066-01一、前言肖邦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完成于1831-1842年,是他21-32岁那段充满活力的青年时代的代表作品。
在他创作的各种音乐体裁中,叙事曲就像一个耀眼的明星闪闪夺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肖邦的叙事曲受文学上的叙事诗和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的影响,在他的叙事曲中充满了民间风格,主题具有民歌性质,并且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和变奏手法,唱出了波兰人民的生活、愿望和爱国情怀。
第三叙事曲是肖邦的经典作品之一,舒曼曾解释这首乐曲说:“这首叙事曲的形式、特征与肖邦的初期作品全然不同,应该说是属于最具有独创性的创作。
”这首叙事曲不像前两首那样有激烈的戏剧性,而仅有一定的叙事性和抒情性。
而叙事曲特有的叙事性,抒情性,使人听起来像是在讲故事,曲调随故事发展跌宕起伏,仿佛身临其境。
论技术难度,很多人觉的第三首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第三叙事曲的情感处理复杂,艺术表现力十分丰富。
情感往往比技术更难把握。
曲子的后段也有技术难点,需要反复练习。
二、创作背景与音乐分析第三叙事曲是1841年肖邦在乔治·桑别墅“诺安”避暑所做,此时正值肖邦创作全盛时期,有着无限的创造力。
灵感来源于他的好友波兰诗人密茨凯维茨的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是叙述对爱情不忠诚的人终遭报应的民间传说故事。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1. 引言1.1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论肖邦《第三叙事曲》是一首具有重要音乐结构的作品,其中和声进行和调性布局在支撑整个乐曲结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和声进行的特点包括丰富多变的和声变化和紧密的声部对位,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同时也为整个音乐结构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调性布局则在音乐结构中扮演着组织主题和发展的重要角色,通过合理的调性布局,乐曲的结构更加清晰明了,主题的发展也更加连贯和有序。
主题发展的处理、旋律与和声的结合以及复调技巧的运用也都与和声进行和调性布局密切相关,它们共同构成了这首叙事曲音乐结构的重要支撑。
完整性的音乐结构和精心设计的调性布局是肖邦《第三叙事曲》的成功之处,而和声进行则是支撑整个音乐结构的重要元素,它们共同为这首乐曲带来了深刻的音乐表现力和动人的情感体验。
2. 正文2.1 和声进行的特点和声进行是古典音乐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至关重要。
在肖邦《第三叙事曲》中,和声进行的特点表现为多样性和变化性。
在和声进行中,肖邦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和声色彩和变化的和声关系,使得音乐在和声上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增加了音乐的动听性和表现力。
和声进行中的音乐走向和变化处理也十分独特,有时是通过层层堆叠的和声结构来展现音乐的发展,有时则是通过音调的反复出现来呈现音乐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肖邦在《第三叙事曲》中还通过对和声音响特点的处理,使得音乐在和声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充分展现了作曲家对和声进行的精湛掌控和创新能力。
和声进行在肖邦《第三叙事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仅为音乐结构提供了稳定的支撑,还为音乐的发展和变化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性。
2.2 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在肖邦《第三叙事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性布局指的是音乐作品中所采用的调性分布及不同调性之间的关系。
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巧

见面 . 如 果在 这一 个 月 的期 限 内男 子 能 够 遵 守诺 言 不被 她 人 所 诱 惑 . 过 了 一个 月仙
女就 会 回到 男 子 身 边 与他 结婚 男 子欣 然 接 受 .一 开 始 男 子 对仙 女 十 分 的 想 念 . 经 常在 湖 边 独 自徘 徊 . 但 是 约 定 的期 限快 到 的时 候 . 男 子在 湖 边 见 到 了一 个 比仙 女 更 曼妙 的身 影 . 男子经 过激 烈 的思 想斗 争还 是 没能 抵挡住 诱惑 , 追求着 这个 新 出现 的女 子 的步伐 . 不知 不觉 中来 到 了结 着薄 冰 的湖 面. 女 子 转过 头来 , 男子 终 于看 到 了 女子 的 真 实面 貌 正 是他 一直 思 念 着 的 仙 女 这 时 仙 女 愤 怒 的 呐 喊着 你 这 个 负 心 汉 !于 是 启 动 咒语 将 男子 打 下 了冰 冷 的 湖 中 ( 二) 抒 情 性 《 降 A大调第三叙事 》 整 片 曲 目创 作 严谨 . 整篇 乐章行云流水 , 十 分 注 重 感 情 的表 达 . 曲调 随 故 事 发 展 跌 宕 起 伏 . 带 给 人 身 临其 境 一 般 的感 觉 整 篇 乐 章 一 共 有 两 个 主题 第 一 主 题 表 达 情 感 细 腻 温 存 . 主 要 表 现 的 是 仙 女 与 年 轻 男 子 间 得 分真 挚恋爱. 肖邦 在 这 一段 的创 作 中 也融 入 了
作 四篇 叙 事 曲 中节 律 最 为优 美 . 最 受 广 大 群 众喜 爱 同 时 也 是 最 广 为 流 传 的 一 首 曲 目 肖邦 从 小 就 表现 出 了优 于 常人 的音 乐 天赋 . 7岁时 创 作 了第 一部 乐 曲 . 8岁 时 开 始登台演出. 不足 2 O岁 便 已成 名 . 其 短 暂 的一 生 创造 了大 量 的供 后 世 人 欣 赏 的 优 美 乐曲. 其 中包 括 4部 叙 事 曲 . 十 多 部 波 兰舞 曲 . 2 6首 钢 琴 前 奏 曲 . 2 7 首 钢 琴 练 习曲 , 4 部 谐谑 曲 , 3部 钢 琴 奏 鸣 曲 , 3 2首 夜曲和 5 9首 马 祖 卡 。 2首钢 琴 协 奏 曲 . 幻 想 曲 和奏 鸣 曲等 等 . 其 中 大 部 分 都 是 钢琴 曲, 因此 得 了一 个 “ 钢琴 诗 人 ” 的 称号 肖 邦 的 音 乐创 作 极 具 风格 . 又 特 别 重视 演 奏 技巧, 下面 笔者 进 行 详 细 的 论述 与 分 析 肖邦 与 叙 事 曲 叙事 曲( b a l l a d e) 来 源于 普 罗旺 斯 语 ,
肖邦《bA大调第三钢琴叙事曲》艺术形象及演奏分析

肖邦《bA大调第三钢琴叙事曲》艺术形象及演奏分析文/袁梦摘要: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是浪漫时期的著名钢琴家、作曲家,他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上,在肖邦创作的众多体裁的钢琴作品,4首叙事曲也蕴含着肖邦那颗浪漫又坚定的心。
第三叙事曲在这其中也是独具魅力的一首,本文通过对第三叙事曲的创作背景、艺术形象的分析来更好的理解作品,同时通过探讨重要演奏技巧相应的练习方式从而更好的演绎这首作品。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艺术形象;演奏分析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1810-1849)是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的重要代表人之一,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肖邦短暂的39年年华里,他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于钢琴艺术的创作中。
在肖邦的音乐中,似乎总留存着一丝忧伤,但这忧伤背后还有着肖邦对祖国的热忱。
在肖邦青年时期,波兰正处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时期中,而在肖邦背井离乡远去求学时华沙起义以惨痛的失败告终,也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心理,造就了如今我们所感受到的肖邦。
舒曼对肖邦的评价“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可能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肖邦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27首练习曲、波兰主题幻想曲、波罗乃兹舞曲、叙事曲、谐谑曲、21首夜曲等等。
本文主要针对肖邦的第三叙事曲来侧面分析肖邦音乐中的艺术形象,以及如何更好的去演绎。
叙事曲(Ballade)是肖邦单章大型题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体裁通常都有着极其复杂和自由的曲式结构,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作曲家卓越的才能。
叙事曲是一种具有叙事性的独奏曲,曲调极具语言表现色彩。
叙事曲内容多取材于一些文学作品、古老传说故事等,肖邦的叙事曲同浪漫主义诗歌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叙事曲也具有一定的标题性,这就给弹奏者更明确的线索和画面延续感。
因此,想要演绎好肖邦叙事曲,对曲目中音乐艺术形象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1 艺术形象这首叙事曲是肖邦受启发于其好友密茨凯维支(波兰诗人、作曲家)的长诗《希维德什扬卡》,这首长诗来源于立陶宛的一个古老的传说,描绘了一个凄厉的爱情悲剧: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勇敢英俊的林中猎人,在他居住的不远处,有一个名为希维德什的美丽的湖泊,年轻的猎人在此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少女,猎人对美丽迷人的少女着迷,但她从何而来又要去向何方,猎人急切的表达着自己的爱意,他呼喊着地狱里的神明为他作证,对着皎洁的月亮发誓。
肖邦《第三叙事曲》作品分析与演奏处理

肖邦《第三叙事曲》作品分析与演奏处理作者:黄莹来源:《卷宗》2019年第09期摘要:肖邦《第三叙事曲》是钢琴文献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以此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背景和作品结构、和声、音色控制、触键、踏板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以求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第三叙事曲》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肖邦;《第三叙事曲》;曲式结构;演奏处理1 前言钢琴演奏家要演奏好一首作品,必须要认真研究乐谱,就像一位好演员要演好一个角色就须仔细揣摩剧本里的台词、画家创作作品就必须要知道他所需要的色彩是怎样调成的。
肖邦《第三叙事曲》是一首生命的凯歌,一首色彩鲜明、热情充溢的音诗。
在肖邦笔下,这首作品的戏剧性发展是通过各主题的变奏处理和展开手法实现的,所以主题变奏已经有了新的意义,肖邦把它运用得非常个性化和戏剧化。
乔治·桑曾道出了肖邦性格里的矛盾:他是迄今为止最深沉、最充满感情和激情的天才。
肖邦的这些矛盾、复杂的性格鲜明的表现在他的《第三叙事曲》当中,本文试图从创作背景和曲式结构等方面对此曲进行分析研究。
2 作品背景《第三叙事曲》是1841年肖邦在乔治·桑法国的别墅“诺安”避暑时创作的,这时正是肖邦创作的全盛时期。
从祖国传来的凶多吉少的消息和肺病的折磨,使他常常感到痛苦。
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创作,他旺盛的生命力在《第三叙事曲》中显露无疑。
他有着无限的创造力,感到自己的艺术生命正像初生的婴儿、早晨的太阳。
而他的生活方式又是和医生的忠告相违背的,无数的失眠夜会引发他种种的忧郁幻想。
我们在作品中能听到肖邦思想上朝气和暮气的矛盾:展开部表现了光明和黑暗的斗争,再现部最后以光明战胜黑暗为结局。
这首叙事曲所讲述的是感情生活和田园生活的故事,它趋向于生命力的壮大和胜利。
人们有时把第三叙事曲和密茨凯维奇的诗歌《女水妖》联系在一起,诗歌的结局是水仙女将不忠于誓言的猎人拖到湖底予以惩罚,但全曲的结尾并不是垂死挣扎和绝望地哀鸣,而是非常灿烂辉煌和充满了生命力的,所以肖邦的这首叙事曲和密茨凯维奇的《希维德什扬卡》在主题思想上是截然不同的。
浅析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技巧

浅析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技巧一、简析肖邦生平及创作该作品的背景弗里德里克·肖邦——19世纪波兰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
他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也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肖邦的音乐风格趋于儒雅綿柔,将叙事曲拓展到钢琴创作中,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
1831-1842年,受到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茨的史诗启发,肖邦采用多种音乐体裁并赋予了它们高度的艺术性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创造出了最具有贵族气质的作品之一《第三叙事曲》。
该作品将奏鸣曲、变奏曲、回旋曲等曲式结构杂糅交汇起来,用充满遐想的音乐语言展现了幻想音画,使其充满炽热的情感,深受世人欢迎和喜爱。
二、肖邦《第三叙事曲》的创作风格及艺术特征肖邦《第三叙事曲》采用的是6/8拍子,小快板。
其轻快流畅、富有张力的旋律,为该作品赋予了贵族情调。
《第三叙事曲》主要由两大主题组成:第一章主题乐段偏于华丽的跳跃,指尖有所控制地演奏出八小节;第二章相对而言更加轻快调皮。
两个乐章内存在着递进式的发展变化,将演奏情感更为自然流畅地推向顶峰,使乐曲更加充满爆发力。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风格特征主要有四点:其一,音响优雅轻盈。
肖邦《第三叙事曲》通过模拟男女主人公优雅的对白对音响效果进行想象和描述。
第一章主题演奏音量适中,意在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第二章主题采用叹息式手法,利用八分休止符使每一个乐句更为精彩,旋律线条温和而悠长。
其二,曲调旋律具有强烈的歌唱性。
《第三叙事曲》采用柔和慢触键但深沉的指触,两手间宽大的音区让和声效果更显厚重。
右手弹奏使得庄重而强有力的歌唱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左手音符的弹奏则衬托出歌唱性的旋律。
其三,采用混合曲式的结构,此为肖邦创作钢琴曲的主要特征之一。
奏鸣曲式贯穿整首乐曲,每一句的连线、呼吸与右手的进程保持一致。
其四,丰富的音乐语言。
肖邦《第三叙事曲》在较短暂的主题音乐段落中采用复调的创作手法,左右手级进带来的肢体变化为乐曲赋予了多层次的音乐感受。
肖邦第三叙事曲介绍

肖邦第三叙事曲介绍
肖邦的第三叙事曲,即降A大调叙事曲,是他的众多杰作之一。
创作于1841年,被视为他与病痛斗争的写照,体现出了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最终以胜利结束。
此曲是一首带有幻想性歌唱性的旋律,展现出其抒情的叙事性质。
该曲目的开头部分采用了带有问答形式的“谈话”形式,展现出音乐的叙事性质。
其力度高潮部分以重复八度的节奏性动机开始,并在第27小节中更响亮地重复了一次。
全曲的高潮部分走向非常值得注意,它的开头部分力度较弱,之后简短的渐强段和在29小节中出现的渐弱标记,以及四小节的力度下降和结尾段,形成了一种不大的渐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高潮部分并没有参与到作品的主要高潮进程中。
此外,肖邦的第三叙事曲在结构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第一主题的结尾部分引用了叙事曲的头四小节,给人一种作品第二次开始的印象。
同时,高潮部分的高音八度深沉发音以及在和弦同音进行中对左手一视同仁的处理方式,都是为了更明显地强调高潮点。
肖邦的第三叙事曲是沙龙气、上流社会化、最高贵、沾满香水味的作品,但它并没有妨碍它同时成为整个钢琴文献中的光辉之作。
如需更多关于这首叙事曲的信息,建议咨询音乐领域专业人士或查阅专业音乐书籍。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
肖邦的《第三叙事曲》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它展现了肖邦在和声进行和调
性布局上的高超技巧,为音乐结构的支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
肖邦《第三叙事曲》中的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重要作用。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和声进行极为丰富多变,充分展现了肖邦在和声技巧上的造诣。
整首曲子中,肖邦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和弦进行,如属七和弦、属二和弦、属五和弦等,使
得曲子听起来既富有层次感,又不失流畅性。
肖邦还采用了大量的变化和声,通过对和弦
进行的许多转换和变化,使得整首曲子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丰富多变的和声进行为曲子的
音乐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得整首曲子既富有张力,又不失和谐。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调性布局也是其音乐结构的重要支撑。
在曲子中,肖邦运用了
多种调性的切换和转变,如从D大调到b小调,再到F#大调等,使得整首曲子听起来更加富有戏剧性和变化性。
这种调性的多变不仅增加了曲子的吸引力,还使得曲子的整体结构
更加紧凑和丰富。
肖邦还通过对不同调性进行的对比和融合,使得曲子的音乐结构更加丰
富多变,给听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听觉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肖邦在《第三叙事曲》中还通过对和声进行和调性布局的精妙运用,
创造了许多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音乐主题。
这些音乐主题在整首曲子中不断的出现和变化,使得整个曲子听起来更加连贯和丰富。
这些音乐主题不仅使得曲子更加丰富多彩,也为曲
子的音乐结构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肖邦第三叙事曲艺术特色及弹奏

弗里德 里克 ・ 肖邦 (wd wkC o i,80 14 ) F e h p 11 — 8 9 是十 n 九世纪波兰伟大的作曲家 、 钢琴家 , 欧洲音乐史上 占据着 在 非常重要 的地位。 肖邦一生主要从事钢琴作品的仓作和演 奏, 他创作的钢琴作品已成为了波兰 民族 音乐风格的标志。
生 活 有 着密 切 的 联 系 。存 巴黎 他 卡密 茨凯 维 支 、 涅 、 几 海 巴尔
扎克等的交往 , 使他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了进一步 的认识 , 他 终于决定把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相联 系的叙事 曲,作为钢 琴作品的新的体裁 。肖邦在 13 — 8 2 8 7 14 年问创作了叙事曲, 正值波兰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高潮时期,波兰人民争取自由
。
|
_
一
一 _ - j 毒 一 。 一 。 一 。
。 。 l l。 t Nhomakorabea- _
. _÷ .,
舞一 誊≮0_ 蕾 。。 。 . 。 _ ¨
茎 I 工 !△
肖邦第三叙事 曲艺术特色及弹奏
■钱 至美
一
.
引 言
研究 肖邦 的著名 专家 A索 洛甫磋夫在 《 . 肖邦的创作》 一书 中谈到第三叙事 曲的形式时说 :降 A大调叙事 曲的形式 “ 非 常独 特 。 是 集 中 的结 构 , 常 严 谨 而且 极有 逻 辑 。 疑 这 非 无 肖邦在这酋叙事曲里是以奏鸣性原则为基础的 ,但 同时这 里也有回旋曲的因素和自由的变奏 :要想把这首曲子的结 构放进任何一种古典形式的框框里是很困难 的。这是浪漫 派把传统形式加 以真正的革新和综合的范例。”1 【l 肖邦 创作 的四首 不朽 的新 型钢琴 叙事 曲 , 为了后 成
浅析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

艺术研究浅析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陈思赟(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200444)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钢琴诗人”,一生中创作了230多首不同体裁的作品。
其中,于1835—1842年创作的四首叙事曲,是当时具有挑战性的钢琴作品,可以说,它们是肖邦钢琴作品中的瑰宝。
受浪漫主义文学和当时艺术风格的影响,肖邦在作品中加入波兰民间音乐元素,使这一体裁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性特点。
本文以《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为例,对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并结合艺术风格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和演奏说明,旨在对肖邦叙事曲的艺术风格作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100-021 创作背景《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创作于1841年,创作地点诺安是法国中部、安德尔南部乔治·桑的别墅,是一个如同避暑山庄一样的地方。
坐落于安德尔河附近的诺安环境静谧优美,房屋外是大片的草地和环绕型的花园,为肖邦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1]。
1841年,他创作出了较平常更多的作品,同时期在诺安做客的法国画家曾在信中描述称:“从窗户传来的肖邦的音乐声与大自然的鸟鸣和花香融合在一起是多么惬意。
”1840年,肖邦被确诊肺病,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而在诺安的生活让他觉得放松惬意,感受到了生命强大的力量,这地方就像是海上危难时期的避风港。
肖邦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与女作家乔治·桑正处于交往阶段,爱的力量也给肖邦带来了动力,所以最终乐观的肖邦还是克服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悲愤。
从这首作品的结尾可以明显看出,光明最终战胜了黑暗。
《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是肖邦四首叙事曲中对钢琴叙事曲体裁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部作品不仅有高贵典雅的舞曲性质,而且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和沙龙特性。
世人之所以对肖邦第三叙事曲有种种猜测,是因为肖邦没有为该作品起标题。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作品与演奏分析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作品与演奏分析作者:丁亮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01期摘要:肖邦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位最为神秘且最富诗意的钢琴家,被后人称为钢琴诗人,他的音乐被舒曼称为“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的音乐从一开始就以钢琴作为倾诉的对象,用钢琴表达他的喜悦与悲伤、忧郁与激情、愤怒与无助。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四首叙事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的全盛时期,充满了肖邦思想上的矛盾,即创作上无限的创造力、激情与身体的疾病痛苦以及祖国的沦陷对他思想上的折磨,这些深深的影响了他。
本文以第三叙事曲为例,希望能够更深的了解肖邦当时的创作状态,力图更好地为演奏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叙事曲作品分析演奏分析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1-0006-03一、肖邦及其叙事曲的地位肖邦的一生极其短暂,只有短短的39个春秋,但是却留下了几乎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全部体裁,并且都收获了极大的成功。
他的音乐既不能说是继承了上一代作曲家的风格,也不能说启发了下一代的作曲家沿袭他的创作之路继续走下去,因此可以说他的创作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他的影响力确实是十分的深远,直接影响了浪漫主义后期音乐即民族主义音乐的新盛。
肖邦音乐的思想价值高度集中的体现在于他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的缩影,他的音乐代表了当时的普通民众和受压迫民族的反抗之情,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支持着他在音乐上的创作,因此他的音乐中充满了对波兰的思念情怀。
但是他又不仅仅局限于波兰民族的风格,而是大胆的创新突破传统,丰富了如练习曲、叙事曲、夜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表现力,给予它们新的生命。
肖邦用起源于中世纪诗歌的叙事曲作为体裁,进行创新和发展,融入了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情,将诗歌、神话、文学和历史等都融合到音乐素材中,使得叙事曲这一体裁升华到史诗级的高度。
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op.47)的艺术特色与演奏分析

在叙事诗 中, 反映更为强烈。 肖邦对 波兰诗人 的诗歌产 生 J
浓厚的兴趣正是 因为这 种思想 的侵 蚀。波兰 爱 国主义诗 人 密茨凯维支 ( A d a m Mi c k i e w i c z , 1 7 9 8 —1 8 5 5 ) 的叙 事长诗 给了
研究生 。( 哈尔滨 1 5 0 0 0 0 )
l 3 6
1 . 钢 琴叙 事 曲 的起 源 与 发 展
风格 , 而且勇于创新 , 将 自己独 特 的思想 融人 到 自己的作 品 中去 , 创 作 了玛 祖卡 、 谐谑 曲 、 叙事 曲等新 的钢 琴音 乐体裁 。
本 文想对 肖邦的《 第三叙事 曲》 的艺术形式 、 表现力和演奏风
格进 行解析。 肖邦 的《 第 三叙事 曲》 是世界一 h最有表 现力 的
与研 究, 体验其 中的 内涵和形式特点 , 使得 演奏者能够更好地 理解 这部作 品, 将 肖邦的钢琴 音 乐特 点表
现 得 淋 漓尽 致 。
[ 关键词】肖邦 ; 叙事 曲; 表现 ; 风格 肖邦 的音乐具有高度 的思想价 值 , 他的创作几乎 都是 同
绕着 爱国主义思潮 进行 的 , 他 的作 品受 到当地 民族 音乐 的影
肖邦钢 琴叙 事曲特征大致可以从 _ 二个方面来谈。
[ 作者简介 J 徐梦璇 ( 1 9 9 1 一 )女 , 山东青岛人 , 哈尔 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 院硕
首先 , 音乐结构 的特点 。肖邦的 四首 叙事 曲节 奏节拍鄙 是 由 6拍 子形 成 。 肖邦 的创作 特 征之 一 就是 采 _ 咐多声 部 。 在多层 次多结构旋律主题中 , 打破 由主旋 律音一 直持续 的常
探析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

作品第一乐句像对话一样的形式展开,高低声部也 在模仿对话情境中的一问一答,在弹奏时也要把握情绪 模仿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境。这首作品要求演奏时不但 要把握音色的明亮而且需要把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绪表 现出来。也就是符合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特点,包 括音乐的叙事性的乐段,丰富性的情感等。对于演奏者 的演奏技巧上要求比较严格。尤其是对于演奏时侧重的 是演奏情感还是演奏技巧选择更为重要,这是演奏时的 两个极端是着重表达情绪还是技巧。如果只关注浪漫时 期的演奏情感忽略技巧或者努力的联系技巧为了达到 一定的演奏效果,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因为不论忽略了 哪一点,都不可能完整的表达出作曲家想要表现的思想 精髓。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的演奏技巧

的音乐 家① 。肖邦 是 1 9世 纪欧洲 历史 上著 名 的浪 漫主 义音乐 代 表人 ,他 一生 的作 品基 本上 以钢 琴为 主 , 故 被 后人 称 为“ 钢 琴诗 人 ” 。 ( 二) 肖邦 《 第 三叙事 曲》 的创作 背 景 舒 曼 在一 篇 题 为 《 钢 琴音 乐》 的文 章 中这 样 评 论
拍上 体现 出来 , 弹 出这样 的节奏 对 演奏 者 的技 法要 求 比较 高 , 要 注 意把 握 乐句 的轻重 缓 急 。其 主题 的 弹奏
特性 可 以让 乐句 变得更 为灵 活 。尽 管第 1 、 2主题 的节 奏较 为相 似 ,不过 第 2主题 的舞 曲特点 更 为紧 凑 。 能
要 重 视 八 分 休止 符 的存 在 , 即, 平 稳 的踩 与放 是 最 关
二、 肖邦《 第三叙 事 曲》 的演 奏技 巧
( 一) 主 题
降 A大 调叙事 曲呈示部 中有 两大 主题 。 第 一主题
《 第 三叙 事 曲》 : “ 我们 对 《 叙 事 曲》 — — 肖邦 的第 三首作 品 的评 价远 比《 快板 》 ② 高; 在 形式 与 性格 上 , 它和 前 面
南) 生活 一段 时 间。
3月 1日, 其父 是一 位法 国人 , 其 母是 波 兰人 。 肖邦 在 幼儿 时期 就对 音 乐产 生 了浓厚 的兴 趣 , 6岁 那年 , 肖邦
开 始 接 触音 乐 . 7岁开 始 学 习创 作 ,并 谱 写 了波 兰 舞
曲. 8岁 开始 上 台表演 ,未 到 2 O岁就 成 了一位 有 名气
的 变化 , 一 般 是在 第 三 到 五 小节 中 出现 最 高音 . 这 并 非一 个单 一 的和 声踏 板 能够 表 现 出这个 气 势 的 . 最 关 键 的还是 留 意左 手和 声 的连 线点 , 这 需要 依 赖 手腕 的 力量来 调整 音质 , 给人 一种 清晰 、 踏实 的和声 。 第 2主题 的音量 与第 1主题 是 相 同的 , 均 以适 中 为主 , 此时 , 要注 意使用 踏板 的必 要性 。想 要解 决距 离 远 的跨 越 问 题 , 大 部 分人 会 选 择 采用 长踏 板 , 其 实 这 与作者 的表达 意愿 是 不一 致 的 。毕竟 在 此 阶段 . 一 定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肖邦《第三叙事曲》是一部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钢琴作品,以其丰富的和声进行和精妙的调性布局而闻名。
本文将从和声进行和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这部作品内在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让我们来探讨《第三叙事曲》中的和声进行。
和声进行是指在音乐中同时发生的不同音乐声部之间的关系。
在肖邦的《第三叙事曲》中,和声进行的丰富多样是其独特魅力的来源之一。
肖邦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和声进行技巧,如层层叠加的和声、对位和声等,使得整个作品听起来既复杂又统一。
在曲目的开头,肖邦采用了对位和声的手法,让左手和右手的旋律在不同的声部里呈现出对位关系,创造了一种交错、紧凑的音乐效果。
这种丰富的和声进行不仅增加了曲目的听觉层次,也为作品的音乐结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调性布局也是《第三叙事曲》音乐结构的重要支撑。
调性布局指的是作品中不同调性的运用和呈现。
在这首曲子中,肖邦通过精妙的调性变化,使得整个作品在音乐情感上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在曲目的中段部分,肖邦从A大调不经意地转到了f小调,瞬间使整个音乐氛围变得悲壮、深沉。
这种调性的突然转变,不仅让人感到音乐的情感冲击力,也让整个音乐结构更加紧凑和连贯。
肖邦还通过多次调性的变化,让整个曲子既有起伏又有高潮,使得听众在音乐情感上得到尽最大的满足。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和声进行和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丰富多彩的和声进行和精妙细腻的调性布局,肖邦创造了一部音乐作品,不仅在听觉上给人以享受,也在情感上给人以震撼。
这种音乐结构的支撑不但让整个作品更加完整和丰富,也彰显了肖邦作为音乐大师的非凡才华。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让更多的人对这部杰作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欣赏。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
我们来谈谈《第三叙事曲》的和声进行。
这首叙事曲的和声进行十分丰富多变,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在这首曲子中,肖邦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和声进行来表达曲子的情感和思想。
在A大调的基础上,肖邦灵活地运用了不同的调性和和弦,使整个曲子在和声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
在《第三叙事曲》中,肖邦运用了大量的属于调性土壤的和弦,如I、IV、V等,来表现曲子的主题和情感。
他还加入了一些非调性的和弦,如II、III、VI等,来增加曲子的变化和表现力。
这种丰富多变的和声进行使得整首曲子在情感上更加丰富多彩,展现了肖邦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
我们来谈谈《第三叙事曲》的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作用。
在这首叙事曲中,肖邦灵活地运用了A大调和其相关的调性来布局整个曲子的结构,使得整个曲子在调性上呈现出统一而又丰富多彩的特点。
肖邦还在《第三叙事曲》中灵活地运用了不同的调性过渡和转换来表现曲子的情感和变化。
他巧妙地运用了升降号、变位和和弦进行来实现不同调性之间的过渡和转换,使得整个曲子在调性上呈现出变化和发展的特点。
这种调性布局不仅使得整个曲子在结构上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使得曲子在情感上更加深刻动人。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是其音乐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丰富多彩的和声进行和灵活多变的调性布局,肖邦巧妙地表现了曲子的主题和情感,使得整首曲子在结构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这种音乐结构的支撑使得《第三叙事曲》成为肖邦创作的经典之作,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
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的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他的作品中,和声进行和调性布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音乐结构的支撑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肖邦的《第三叙事曲》为例,探讨其和声进行和调性布局对于音乐
结构的支撑。
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第三叙事曲》。
这首曲子是肖邦在E大调中写的,是肖邦的钢
琴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它充满了悲伤和浪漫的情感,展现了肖邦独特的风格和想象力。
一、和声进行的丰富性为音乐结构增添了层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在《第三叙事曲》中,肖邦采用了丰富多变的和声进行,通过丰富的和声进行,肖邦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的
音乐空间,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层次和张力。
在曲子的开头部分,肖邦运用了丰富的层次
和和声进行来表现悲伤和忧伤的情感,这种和声进行的丰富性为音乐结构增添了深度和内涵,使得整个曲子表现力极为丰富。
通过和声进行的丰富性,肖邦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浓厚
的情感氛围,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二、调性布局的巧妙运用为音乐结构的发展增添了动态和变化。
在《第三叙事曲》中,肖邦运用了巧妙的调性布局,通过变换调性来增添音乐的动态和发展。
在曲子的进行过程中,肖邦不断地变换调性,通过对调性布局的巧妙运用,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动态和张力。
在曲子的高潮部分,肖邦运用了剧烈的调性变化,通过调性布局的变化来增添音乐的戏剧
性和张力,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动态和变化。
通过调性布局的巧妙运用,肖邦成功地营造
了一种动态和变化的音乐氛围,使得整个曲子富有生气和激情。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

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肖邦的《第三叙事曲》是一部著名的钢琴作品,其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在音乐结构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和声进行和调性布局两个方面来探讨《第三叙事曲》对音乐结构的支撑作用。
我们来看看《第三叙事曲》中的和声进行。
和声进行是指作曲家通过和弦的组合和变化来构建乐曲的和声结构。
在《第三叙事曲》中,肖邦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和弦进行,通过巧妙的变化和组合,形成了复杂而紧密的和声体系。
在整个曲子中,我们可以听到大量的层叠和弦,这种和声进行的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曲子的音乐性。
而且,肖邦还通过巧妙的和弦过渡和连接,使得整个曲子的和声进行非常流畅,没有任何生硬的转折,给人一种音乐情感上的连续性和一气呵成的感觉。
肖邦还在《第三叙事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对位法和赋格技巧。
对位法是一种通过交错排列不同声部的音符来构建和声的方式,而赋格则是一种通过重复和变化主题来构建和声的方式。
在《第三叙事曲》中,肖邦巧妙地将这两种技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曲子的和声进行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除了和声进行,调性布局也是《第三叙事曲》音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性布局是指作曲家通过选择特定的调性和调性关系来构建乐曲的调性结构。
在《第三叙事曲》中,肖邦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调性和调性关系,使得整个曲子的调性布局非常丰富和多样。
在《第三叙事曲》中,我们可以听到肖邦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调性和调性关系,如平行调、属音调、终止调等。
通过这些调性的变化和转换,肖邦使得整个曲子的音乐情感和表现力更加丰富和深刻。
而且,肖邦还在《第三叙事曲》中采用了多调性的技巧,即在一个乐段中同时出现多个不同的调性,使得曲子的调性布局更加复杂多变。
这种多调性的技巧不仅丰富了曲子的音乐性,而且还增加了曲子的表现力和深度。
《第三叙事曲》中的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
肖邦通过丰富多彩的和声进行和复杂多变的调性布局,构建了一个强大而有机的音乐结构,为整个曲子的音乐表现力和深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作者:***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5期摘要:波兰作曲家弗里德里克·弗郎索瓦·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全部的艺术生涯都献给了钢琴创作,这在钢琴艺术史上众多的音乐大师中是独一无二的。
肖邦首创的叙事曲更是独具特色,将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
本文通过结合其创作背景、演奏技巧、曲式结构对肖邦《第三叙事曲》进行分析,以帮助演奏者更好的理解这首作品。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音乐分析;演奏技巧;曲式结构中图分类号:J624.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15-0066-01一、前言肖邦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完成于1831-1842年,是他21-32岁那段充满活力的青年时代的代表作品。
在他创作的各种音乐体裁中,叙事曲就像一个耀眼的明星闪闪夺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肖邦的叙事曲受文学上的叙事诗和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的影响,在他的叙事曲中充满了民间风格,主题具有民歌性质,并且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和变奏手法,唱出了波兰人民的生活、愿望和爱国情怀。
第三叙事曲是肖邦的经典作品之一,舒曼曾解释这首乐曲说:“这首叙事曲的形式、特征与肖邦的初期作品全然不同,应该说是属于最具有独创性的创作。
”这首叙事曲不像前两首那样有激烈的戏剧性,而仅有一定的叙事性和抒情性。
而叙事曲特有的叙事性,抒情性,使人听起来像是在讲故事,曲调随故事发展跌宕起伏,仿佛身临其境。
论技术难度,很多人觉的第三首相对比较簡单,但是第三叙事曲的情感处理复杂,艺术表现力十分丰富。
情感往往比技术更难把握。
曲子的后段也有技术难点,需要反复练习。
二、创作背景与音乐分析第三叙事曲是1841年肖邦在乔治·桑别墅“诺安”避暑所做,此时正值肖邦创作全盛时期,有着无限的创造力。
灵感来源于他的好友波兰诗人密茨凯维茨的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是叙述对爱情不忠诚的人终遭报应的民间传说故事。
在美丽的希维德什湖边,一位高贵且勇敢的骑士邂逅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少女,少女的出现使他心中爱情的热血涌动着,少女如仙女般轻盈的仿佛从迷雾中走出的身影深深的吸引着骑士,他鼓起勇气向少女表达自己的心意。
少女被骑士的热情打动,愿意与骑士约会。
并提出只要骑士忠诚于她,当她不在时,无论受到何种诱惑,他都能依然爱她,不背叛她。
那么她就愿意永远和他在一起,至死不渝。
可惜最终骑士没有受住诱惑,违背了当初的诺言。
毫无疑问,在转折点到来之前,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作品开头的前八个小节非常重要,第一主题旋律在左、右手轮流演奏,具有鲜明的叙事性,就像是情侣之间的对话。
少女问:“你会永远爱我吗?”骑士说:“是的,我会永远爱你”骑士反问:“那你呢,你是否永不变心”少女答:“是的,只要我一息尚存”。
第三个小节的波音,更为这句音乐增添了一丝灵巧与俏皮。
因为是对话,弹奏时应该注意语气和呼吸。
(见谱例1)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强烈而短促的八度与和弦,9-25小节结构与织体一致,在低音与高音,重与轻之间变换,就像男人与女人,也仿佛恋爱时的心情,跌宕起伏。
这一部分的强弱处理非常密集,对比鲜明。
第十四小节八连音应在不踩踏板的基础上,把音弹得灵巧,清晰。
26-36小节的颤音和琶音上行就像少女在戏水,游玩,是欢快的。
高音的八度非常的灵巧,透亮。
前八小节的对话又再一次出现,爱情更加的的甜蜜。
47-51小节是第一段的尾声。
第一次约会结束。
53小节后进入第二主题(见谱例2),一大段优美的舞蹈,流动性强,旋律在上声部。
骑士与少女第二次约会,充满了未知与期待。
两个人载歌载舞,划船游玩。
随着77小节的渐强,情感逐渐加深。
82小节后是这一段的高潮部分,也是笔者认为这首曲子最好听的部分,虽然不如乐曲结尾处的第一主题再现时辉煌,华丽,但也别有一番风采。
95小节又出现一次渐强,同样突出上声部,注意和声色彩。
103-115小节是第二主题的变化重复,是舞蹈性的,流动欢快的。
116小节进入到第三主题(见谱例3),第三主题是一个非常优美的装饰性主题,抒情中带有华丽。
这里便是剧情的重要拐点,骑士在等候中迎来了另外一位美丽的女子,相比之前的少女,更加精致且有魅力。
这便是之前的少女——水仙女,化作的另一个女人,来考验骑士的真心。
她在骑士而前翩翩起舞,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骑士痴迷的看着,完全被眼前的这位女子吸引,将之前的少女以及誓言全部抛之脑后。
这段旋律中装饰音是很重要且独具特点的,装饰音有长有短,都是上行,音域跨度较大,形成了十分优美的旋律线条,使其充满的独特的魅力极具浪漫主题色彩。
124小节,骑士不由自主的跟着水仙女的舞步,愚蠢、负心汉的嘴脸慢慢的暴露出来。
136-143小节右手的主旋律是歌唱性的,要弹得有热情。
144小节是第二主题的再现并由此进入展开部。
这里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骑士还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
为遇见美若天仙的水仙女而欣喜若狂,如痴如醉。
却不知水仙女已经看透了他,并且怒不可遏,决心报复。
157小节音乐开始变得阴暗,右手的旋律像是不再伪装的水仙女在控诉骑士的种种行为,表达自己的愤怒。
左手则像原本平静的湖水开始涌动,巨大的危机正向骑士席卷而来。
这里的左手要跟随右手的旋律有音量变化,像从地底下慢慢的涨出来一样,波澜起伏中音量逐渐上升。
165小节骑士开始害怕,慌张,乞求水仙女的原谅。
这里的左手更重要,像骑士急切的言语。
右手像是仙女的谩骂,一心要将骑士置于死地。
(见谱例4)173-183小节暴风雨席卷而来,水仙女掀起的滔天巨浪将骑士淹没,任他怎么挣扎都无法逃脱。
这一段是最难的技术段落,非常快速的跑动,ff的音量,非常有气势,弹奏时只靠手的力量是不够的,要运用身体的力量,把音量推上去,应首选将旋律音和节奏重音弹响。
音要弹得清楚,踏板换的要及时,需要大量的练习。
之后的183-212小节像极了水仙女的情绪——波动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213小节进入到这首曲子最重要的高潮部分,这里是曲子的再现部,聲音要饱满且富有力量。
这里的上声部旋律与开头的第一主题一致,是第一主题的再现,但是和声有了非常大的变化,音符变多充满力量(见谱例5)。
从227小节速度加快,音量由弱渐强。
结尾处231小节又再现了第三主题,相比之前速度更快,更有气势,最后强劲有力的结束在主和弦上。
在演奏过这首乐曲后不禁感叹:肖邦不愧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的作品尤其叙事曲中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景象,像诗一般的有着抒情与叙事功能,让人深入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述仅仅表达了笔者本人在弹这首曲子时,心中想象出的画而与景象。
以及如何根据音乐的走向,诗歌的故事来更好地理解并弹奏一首曲子。
当演奏者心中有了想要表达的情感,那么弹出来的曲子也会是富有感情且动听的。
三、曲式结构这首曲子是小快板,降A大调,6/8拍。
曲式结构为混合曲式,将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各种曲式结构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曲子中转调离调多,调式调性复杂。
曲子开头没有引子,直接出现主题,第一主题(1-52小节)前八小节具有对话性质,像情侣之间的问答,25-36小节调性从降b小调转向c小调再离调到C大调。
第二主题(53-115小节)开始于F大调,具有舞曲的性质,来回跳动。
从第77小节开始旋律不断向上推动到最激烈最强的82小节,情感逐渐加深。
103小节开始重复第二主题,此时的主题色彩是暗淡的,不是特别明朗,为第二主题做了收尾,同时慢慢引出第三主题。
从整体上来看,第二主题更像回旋曲式的插部而不像奏鸣曲式的副部。
第三主题(116-143小节)是一个华丽,优美的装饰性主题,调性回归到降A大调,结束在动听的,优美的歌唱旋律中。
再现第二主题(144-212) 144小节开始第二主题的再现,由此进入展开部。
157小节右手的旋律在第二主题中间部分出现过,左手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不断运行,创建一个紧张的气氛。
第213小节开始为再现部,将原来出现的非常单一的主题通过丰富和声织体的改变呈现出宏伟壮丽的感觉。
225小节开始出现的和弦,每个音都在很巧妙的进行转调,最终转回到降A大调。
尾声(231-241)又再现了第三主题,并强劲有力的结束在主和弦上。
四、演奏技巧这首曲子也有不少的技术难点,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涵,在演奏中要仔细感受做出不同的处理。
下而是笔者本人在演奏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旋律声部这首曲子层次分明,主题清晰。
演奏中应突出最为重要的旋律声部,并注意音的整齐。
例如第一主题,右手上行,左手下行,这个是最显而易见的。
(参照谱例l)这首曲子还运用了许多音程与和弦的连续进行,突出主旋律声部就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各个声部的不同音色,以及音乐的连贯性。
(1)第二主题右手弹奏音程时上声部最重要,弹奏时右手的四指五指应该勾起来,手部向外倾斜,勾勒出主旋律。
(参照谱例2)旋律在上声部的还有73-76小节,95-98小节136-143小节等。
(2) 63-65小节旋律在内声部(mifa rela fasol mila),同155-156小节。
(3)77-80小节,旋律同时在右手中声部和左手高声部出现,两只手同时突出,并做渐强。
(4)71小节第4拍旋律从右手转移到左手,要注意旋律的连贯与清晰,还要注意连线与跳音。
(见谱例6)(二)踏板想要处理好一首曲子,踩踏板需仔细斟酌,什么时候踩,什么时候不踩,什么时候抬。
处理不一样表达的音乐也大不相同,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影响音乐的美感,破坏曲子的风格。
(l)乐曲的前八小节音挨得比较近,换的要频繁,9至25小节每个小节的强拍踩踏板,根据和声的变化及时放掉。
26-32小节的踏板要根据旋律的变化而踩,使其有优美的旋律和清澈透亮的高音,形成不同的音乐色彩。
(2) 14小节弹奏八连音时放掉踏板,半音阶进行速度快踩踏板会影响音响效果,不利于音乐的表达。
(见谱例7)(3) 52小节的踏板要在小节结束踩而不是长音结束,这样更有延续性不会使音乐断掉。
(见谱例8)(4)第二主题出现时踏板踩在强拍,此时音乐处T弱音,在短连线与落捉的前提下这样的踏板加强了这段舞蹈旋律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音响效果。
(参照谱例2)(5) 92小节不同于前后小节,在第三拍应把踏板放掉。
因为是相邻音程不松开踏板会影响音响效果,应用手指把音连起来。
(见谱例9)许多人在演奏时,过分的依赖踏板,当音乐需要连的时候,要多学着用手去把音乐连起来。
比起单单用踏板来连,更能增强音乐的旋律色彩和情感。
音之间距离近的时候,用保留不重复音的方法。
音距离远的时候,用手腕带动,前一个音放的稍晚一些。
(6)136-143小节是根据左手和弦的变化换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