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入输出理论谈教学重点的转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相互支撑,共同作用的。通过积极的语言的输入语言学习者能够积累的语言知识点,而通过不断的输出,则能改良加工出更准确的语言,才能牢固掌握语言知识点。本文以输入输出理论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难点,给出了实际可行的教学建议,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包括语言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输出理论;输入理论;二语习得;语言能力;教学法

一、导言

我国英语教学在经过长时间传统语法输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已取得重大进步。然而在这样背景下,仍然有很多学生只能进行机械的应试,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是少之又少,这与我们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从输入到输出理论的侧重,体现了教学思想的创新与改进,对二语习得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理论背景

krashen从儿童习得语言得到启发,他们从未正式学习过语言,而是在父母有限的语言环境下潜移默化地习得了母语。二语则不同,它被认为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i+1)”而习得的,“i”指的是语言学习者已掌握的语言能力,“1”则指的是略高于当前水平的知识点。

long对krashen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互动迫使学习者使用中介语(interlanguage),从而最终发展成为目标语。

然而krashen把语言输入置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认为其对二语习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语言的输出只是语言习得后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并不能促进语言习得。但仅仅得到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还远远不够。“可理解的输入”在“沉默期”为语言的习得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语言的“大厦”还需要靠大量的“输出”来铸造。

三、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可理解性输入”的定义难以统一。如何把握“i+1”的“1”的程度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说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学生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面,需要向学生解释大量的语言知识点,无法完整系统地向学生展现全方位的英美国家历史、文化、政治等背景,因而在一部分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很大的误差。另一方面,真实、自然的交际的缺失,也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渴望教师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反馈,若教师不对学生的错误假设进行修正,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形成自己错误的语言习惯,难以纠正。现今课堂的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而且教学反馈大多以试题为主,旨在考察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不够直观和明显,也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难以真正达成。

四、教学建议

(一)既要强调输入的数量,也要强调输入的质量。理解是输出的前提,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作为基石,语言学习将成为空中楼阁,无法长久发展。

(二)在输出中,教师要充当“裁判员”的作用。在学生进行运用输出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教师绝对不是“独裁者”,更不应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应该鼓励学生多学多用,增强在真实场景中的运用,体验应用英语的乐趣,使语言技能不断巩固加强;适当适时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自身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改进,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三)通过输入进行大量的知识点的记忆,输入进行有用信息的调用。语言学习者在经过长时间的被动吸收后,需要进入消化的过程,故通过适时的输出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将课堂教授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目的联系在一起,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效果的参考。

(四)输入与输出都需要根据学习者的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通过语言的运用,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兴趣点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扩充和转换教学方式。对学生已熟知的知识点可以一带而过,而生硬难懂的知识点则需要转换成相似有趣的材料进行讲解,灵活处理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在测试上增加输出的比重。测试的结果对学生来说最为直观和关联,将学生的学习

成绩与输出能力(说写)联系起来,学生自然而然便会加强输出的联系,所以,这是最直接见效的方法之一。但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应考虑其客观性和全面性,不能一票否决,而应采用综合性的、立体的、发展的评价,使学生各项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故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应统一起来,使二者在同一条轨道上,才能更好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进程。

五、小结

无论是语言的输入还是输出都需要强调“可理解性”,只有在可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在输出中不断消化和强化较难的知识点,将输出与输入不断结合起来,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二语的习得。(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1982.

[4]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5]johnson k.,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6]张帆,《输入输出理论与英语教学》,《科教文汇》,2012年05期。

[7]杨婕,《输出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8]肖亮,《输入输出理论在高中英语互动课堂教学的应用探究》,《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6期。

[9]朱国星,《输入输出理论与英语教学研究》,《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王菊娥,《从语言输入输出理论视角谈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08期。

[11]梁慧,《基于输出理论的教学模式研究》,《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04期。

[12]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13]朱武汉,《输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基础英语教育》,2006年第02期。

[14]张兴,《谈输入、输出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09期。

[15]王初明,《运用写长发应当注意什么》,《外语界》,2006年。

[16]涂家金,《提高认同――输入输出理论的辩证关系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01期。

[17]孟建国,《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语言与翻译》,2002年第0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