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四川地区栽植或引种栽培的竹类植物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面竹
植物别称: 罗汉竹、佛肚竹、密节竹、寿星 竹、布袋竹、算盘竹、大肚竹、葫 芦竹。 形态特征: 竿劲直,高5-12米,粗2-5厘米。 地理分布: 浙江、安徽、江苏、福建、江西、 湖南、四川等省均有分布,适生于 温暖湿润、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及 平原地区。 栽培方法: 适应性强,喜湿润的气候条件, 抗寒力强,能耐短时间-20℃绝对低 温,要求深厚的土层和肥沃的酸性 土,不耐盐碱和干旱。采用分株或 扦插法繁殖,新老株成丛状生长。
金丝竹
植物别称: 黄金间碧玉竹、青丝金竹、大琴丝竹、 挂绿竹、甜竹、金丝挂绿竹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乔木状,株高5-15公尺, 径4-10公分,成株丛生状,地下茎横走, 顶芽或侧芽能萌发成笋,再长成新株。 秆黄色,具宽窄不等的绿色纵条纹。 地理分布: 适宜华南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适 生于疏松肥沃之砂质壤土。畏受冻。在 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广东、广西、云 南、海南岛、台湾南部等地。 栽培方法:
绿竹
植物别称: 坭竹,鸟药竹,甜竹,吊丝竹, 马蹄笋 形态特征: 主干高6~9米,径粗5~8厘米,幼 时被白粉,粉退后呈绿色或暗绿色。 节间圆筒形,长20-35厘米,通常邻 近的节间稍作“之”字形曲折;竿 壁厚4~12毫米。 地理分布: 浙江南部、福建、台湾、广东、 广西和海南等省区。 栽培方法: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在土层深 厚、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的溪河岸 畔、河滩、河洲以及在海拔500米以 下的丘陵山脚均可生长,气温25℃ 时生长最佳。
箭竹(别称:滑竹)
植物别称: 滑竹 形态特征: 秆小型,少数为中型,粗可达5厘 米。为多年生竹类,地下茎匍匐。 秆挺直,壁光滑。 地理分布: 多产于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在 地理选择上,多生于海拔1300-2400 米的山坡林缘,生于林下或荒坡地。 栽培方法: 种植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 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为最佳。2至 3株一丛挖取。挖时要多带宿土,保 证鞭芽及鞭根完整。挖起后立即运 到阴凉处,对叶面喷水。挖运竹子 不要摇晃竹秆,以免损伤“螺丝 钉”,影响成活。如竹子太高,应 剪除梢头,竹叶太多,可摘除部分 叶片。
适宜本土栽植或引种栽培 竹类植物介绍
江安丽雅竹源工程部 2017年7月下旬
竹子的种类
按繁殖类型,竹分为三大类:丛生型、散生型和混生型 • 丛生型:就是母竹基部的芽繁殖新竹。民间称“竹兜生笋 子”。如慈竹、硬头簧、麻竹、单竹、佛肚竹、凤凰竹、 青皮竹等。
• 散生型:就是由鞭根(俗称马鞭子)上的芽繁殖新竹。如 毛竹、斑竹、水竹、紫竹、方竹、淡竹等。
麻竹
植物别称: 葫芦麻竹、美浓麻竹 形态特征: 竿高20~25米,直径15~30厘米, 梢端长下垂或弧形弯曲;节间长 45~60厘米, 幼时被白粉,但无毛, 仅在节内具一圈棕色绒毛环;壁厚 1~3厘米;竿分枝习性高,每节分多 枝,主枝常单一。 地理分布: 产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 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 栽培方法: 要求土壤疏松、深厚、肥沃、湿 润和排水良好。可选择退耕还林地 或山谷地及山坡下部的缓坡地作竹 园。零星栽培可选择在河流两旁、 水沟两旁、水库和水塘周围以及村 边宅旁。以春节后至3月底栽植为宜, 最迟在5月上旬栽植完毕。
茶竿竹
植物别称: 青篱竹、沙白竹、亚白竹、厘竹 形态特征: 竿直立,高5-13米,粗2-6厘米; 节间长(25)30-40(50)厘米,圆筒形, 幼时疏被棕色小刺毛,老则变为光 滑无毛,橄榄绿色,具一层薄灰色 蜡粉。 地理分布: 产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 西等省区,江苏、浙江有引种栽培。 生于丘陵平原或河流沿岸的山坡。 栽培方法: 以移植母竹为主,亦可用竹兜繁 殖。移竹应选择健壮母竹,手指粗 细,留来鞭、去鞭各15-20厘米,并 适当带土,削去竹梢,留枝3-4盘, 或摘去部分叶片。于早春笋未出土 前植之,成活率较高。
斑竹
植物别称: 湘妃竹 形态特征: 秆高8~22米,直径3.5~7厘米; 节间鲜绿色,圆筒形,在具芽的一 侧有狭长的纵沟。 地理分布: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 山东、河南、广西等地。 栽培方法: 性喜温暖、耐高温,生命力强。 喜温、喜阳、喜肥、喜湿、怕风不 耐寒,静水及水流缓慢的水域中均 可生长,适宜在20厘米以下的浅水 中生长,适温15℃至30℃,越冬温 度不宜低于5℃,斑竹生长迅速,繁 殖能力强,条件适宜的前提下,可 在短时间内覆盖大片水域。
孝顺竹
植物别称: 凤尾竹、凤凰竹、蓬莱竹、慈孝 竹 形态特征: 竿高4-7米,直径1.5-2.5厘米,尾 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 节间长30-50厘米。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东南部至西南部,野 生或栽培。 栽培方法: 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环 境,不甚耐寒。上海能露地栽培, 但冬天叶枯黄。喜深厚肥沃、排水 良好的土壤。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大都生长在山谷 或流泉之间,土壤水分条件较优越; 或者为人工栽培,在生长季节进行 必要的浇水灌溉。
方竹
植物别称: 方苦竹、四方竹、四角竹 形态特征: 竿直立,呈钝圆的四棱形,竿中 部以下各节环列短而下弯的刺状气 生根;竿环位干分枝各节者甚为隆 起,不分枝的各节则较平坦。 地理分布: 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 建、台湾、湖南和广西等省区。 栽培方法: 通常以移植母竹或鞭根埋植法繁 殖。母竹宜选植株健壮而较低矮者, 移植时留竹鞭1米,切勿伤笋芽,且 带宿土,竹秆截去枝梢,只留3--4盘 枝丫。栽后沟穴埋土踏实,浇透水, 盖以稻草保湿。以早春移植为宜。
花竹
植物别称: 火管竹、火广竹、火吹竹、绿篱 竹 形态特征: 竿高6-8米,直径3.5-5.5厘米,尾 梢下弯。 地理分布: 产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和广 东等省。 栽培方法: 常栽培于低丘、平地及溪河边。
四季竹
植物别称: 唐竹 形态特征: 秆高5m,径1-2cm,节间长约 30cm,幼秆无毛,无白粉,为枝之 节间半圆筒形或扁平。 地理分布: 浙江、江西、福建 栽培方法: 分株繁殖。
巨龙竹
植物别称: 歪脚巨龙竹、直秆巨龙竹 形态特征: 大型丛生竹,是我国境内最大的 竹子,其秆高达30米,径粗20-30 公分。 地理分布: 产于云南西南部热区,生于海拔 600-2000米的坝区河谷 栽培方法:
土壤以深厚、肥沃、疏松和湿润地以及排水 良好的低谷平地栽植。采用播种育 苗和无性繁殖。
牛耳竹
植物别称: 牛儿竹 形态特征: 竹秆圆筒形,高10-15米,直径5-9 厘米,梢端直立或微弯,箨环初时 具有棕色刺毛,箨鞘早落,革质, 其由侧边缘的顶端向上凸起成三角 形的小角,状如牛耳。 地理分布: 主产四川江安、长宁,生长于海 拔280-350米的地区。 栽培方法: 分株栽植。
苦竹
植物别称: 伞柄竹 形态特征: 植株呈小乔木或灌木状。竿高3-5 米,粗3-4厘米不等,直立,竿壁厚 约6毫米,幼竿淡绿色,具白粉,老 后渐转绿黄色,被灰白色粉斑,竿 散生或丛生,圆筒形。 地理分布: 主产江苏、安徽、浙江、福建、 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 省。 栽培方法: 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 适应性强,较耐寒,喜肥沃,湿润 的砂质土壤。
刚竹
植物别称: 榉竹、胖竹、柄竹、台竹、光竹 桂竹、金竹 形态特征: 竿高2— 5米,直径4-10厘米,枝下 各节无芽,秆环平,但分枝各节则 隆起。 地理分布: 原产于我国,黄河至长江流域及 福建均有分布。 栽培方法: 移植母株或播种繁殖培育实生苗。
龟甲竹
植物别称: 龙鳞竹、佛面竹、龟文竹、马汉 竹、黍节竹 形态特征: 竿高达20余米,粗者可达20余厘 米,幼竿密被细柔毛及厚白粉,箨 环有毛,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 为绿黄色。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秦岭、汉水流域至长 江流域以南和台湾省,黄河流域。 栽培方法:
扦插或分株法,全年均能育苗,春季尤 佳。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之砂质壤土 为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半日照均 宜,荫蔽处生育不良。
慈竹
植物别称: 茨竹,甜慈、酒米慈、钓鱼慈, 丛竹,吊竹、子母竹 形态特征: 主干高5-10米,顶端细长,弧形, 弯曲下垂如钓丝状,粗3-6厘米。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南部地区:陕西、湖 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 南等地。 栽培方法: 移竹造林季节以2-4月为宜,直接 将从母竹分离的带秆竹蔸放人栽植 穴内,竹秆直立,栽植深度比原土 印深3-5cm即可,栽紧压实后,围一 水圈,浇足定根水,并用稻草或其 他蒿秆覆盖。同时可采用铁钎从上 向下打通1-2竹节,在竹筒里浇满清 水来提高成活率。
寿竹
植物别称: 无 形态特征: 竿高可达20米,粗达15厘米,幼 竿无毛,无白粉或被不易察觉的白 粉,偶可在节下方具稍明显的白粉 环。 地理分布: 产四川、重庆东部和湖南南部。 栽培方法: 母株移植。
紫竹
植物别称: 黑竹、墨竹、 竹茄、乌竹 形态特征: 竿高4-8米,稀可高达10米,直径 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 及白粉,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 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 紫黑色,无毛。 地理分布: 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分布于浙江、 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及 陕西等省。1000米以下广大酸性土 山地,分布广泛,东起台湾,西至 云南东北部,南自广东和广西中部, 北至安徽北部、河南南部均产之。 栽培方法: 选择秆形较小、分枝低、竹鞭粗壮 的二年生竹作竹种,挖掘时按竹鞭 行走方向找鞭,一般留来鞭20-30厘 米长,去鞭40-50厘米长,宿土20-30 千克,留枝3-5盘,削去顶梢。母竹 远距离运输,必须包好扎紧。
雷竹
植物别称: 雷公竹 形态特征: 地下茎属单轴型,竹杆散生,分 枝二叉。杆高6-10米。胸径4-8厘米, 节间长15-20厘米。 地理分布: 产浙江。 栽培方法: 经试验,一年之中除三伏炎热干 燥的天气和寒冷冰天冻地不宜种竹 外,其它季节都可以种竹。一般在 春季2月,霉季6月,秋冬季9—11月 种竹较好。
• 混生型:就是既由母竹基部的芽繁殖,又能以竹鞭根上的 芽繁殖。如箭竹、苦竹、棕竹、方竹、茶竿竹、苦竿竹等。
楠竹
植物别称: 南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又名毛 竹(栽培型) 南竹、猫头竹(中国 树木分类学)。 形态特征: 竿高达20余米,粗者可达20余厘 米。笋期4月,花期5-8月。 地理分布: 楠竹主要分布在四川宜宾,湖北 咸宁,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 地。楠竹竹质尤以湖南竹为最好, 江西,福建次之。 栽培方法: 全垦深翻,施基肥;全垦的目的 是要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物理性状, 促进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解, 改善土壤肥力条件。水湿栽竹法, 移笋栽竹法,埋鞭栽竹法,竹蔸栽 竹法。
锦竹
植物别称: 白纹阴阳竹 形态特征: 竿高8-12米平伸展,其上的小枝缩 常短成软刺,竿中上部各节则为多 枝簇生。叶片宽大,长约20厘米, 宽3厘米,绿色间有数条较宽的黄条 纹,非常漂亮,为珍稀彩叶竹子。 地理分布: 分布于四川邛莱。 栽培方法: 喜湿润怕积水,土壤要求肥沃, 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 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值4.5~7.0 为宜。
凤尾竹
植物别称: 无 形态特征: 植株较高大,杆高可达6米,竿中 空,小枝稍下弯,下部挺直,绿色; 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叶 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 地理分布: 华东、华南、西南以至台湾、香 港均有栽培。 栽培方法: 凤尾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 壤,分株或扦插繁殖。
琴丝竹
植物别称: 花孝顺竹 形态特征: 秆高2-8m,径1-4cm。新秆浅红色, 老秆金黄色,并不规则间有绿色纵 条纹。 地理分布: 分布四川、广东,浙江南部舟山 有栽培,我国南北多有栽培。 栽培方法: 适应性强,可耐-20度低温,较耐 干旱贫瘠。 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生 长低矮。
龙竹
植物别称: 大麻竹 形态特征: 竿高20-30米,直径20-30厘米,直 立,梢端下垂或长下垂,节处不隆 起;节间长30-45厘米,壁厚1-3厘米, 幼时在外表被有白蜡粉;竿分枝习 性高,每节分多枝,主枝常不发达。 地理分布: 在我国云南东南至西南部各地均 有分布。 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