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力和氢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l4)溶剂中,而难溶于水。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6 分子间力和氢键
三、氢键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实例分析】如表1-6所示,多数卤素氢化物的熔、沸点 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但HF的熔、沸点却反常高。
表1-6 卤化氢的熔、沸点
卤化氢 熔点/K 沸点/K
HF 190 293
HCl 159 188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6 分子间力和氢键
(3)色散力 见图1-19。
± ±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由瞬时偶极之间的作用而产生的分子间力。
+-
+-
图1-19 非极性分子相互作用示意图
色散力是普遍存在于各类分子之间的一种分子间力, 除强极性的水分子之间以取向力为主外,其余分子均以色 散力为主。
2.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AB3
五原子分子 AB4 AB3C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 四面体
极性
非极性 极性
NH3,NF3,PCl3,PH3
CH4,CCl4,SiH4,SnCl4 CH3Cl,CHCl3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6 分子间力和氢键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分子的极性可用偶极矩衡量。偶极分子正电荷重心的 电量(q)与正、负电荷重心距离(d)的乘积,称为偶极 矩(μ)。即
这种已经和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H原子,
又与另一电负性很大,且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之间较强的 静电吸引作用,称为氢键。 氢键形成示意:X-H…Y。X、Y可以相同,也可不同。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6 分子间力和氢键
如图1-21所示
H H O H F
H H H N H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氢键也可以在不同分子间形成,还可以在某些分子内形成。
和HF等均有比同族氢化物熔、沸点反常高的现象。
分子内氢键可使熔、沸点下降。例如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6 分子间力和氢键
NO 2 OH 和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CHO OH
的熔、沸点均比其同分异构体低。 不同分子间形成氢键,使相互溶
(2)对溶解度的影响
解性增大。例如,NH3、HF极易溶于水。
(3)对水的密度影响
H
H O
C O
O H
图1-21 一些物质的氢键示意图
低分子醇、酚、胺之间,以及醇、醚、醛、酮、胺与
水分子之间也能形成氢键。
X、Y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 形成氢键的条件 X-H为强极性键; Y带有部分负电荷,具有吸引H原 子核的能力。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6 分子间力和氢键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1)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通常,组成、结构相似的分
子,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沸点升高。例如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6 分子间力和氢键
稀有气体 卤素单质 卤化硼 F2、Cl2、Br2、I2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He、Ne、Ar、Kr、Xe 熔、沸点依次 升高 BF3、BCl3、BBr3、BI3
氢键可使水缔合成(H2O)n,
使分子排列逐步规则,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冰的缔合度远 大于液态水,因此其密度小于水。 ﹡(4)对生物体的影响 隆)DNA,繁衍物种。 根据氢键的匹配性可以复制(克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6 分子间力和氢键
+ - - +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 - + -
取 向
图1-17 极性分子取向示意图
取向力只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2)诱导力 固有偶极与诱导偶极间的作用力,见图1-18。
+ - ±
诱 导
+

+-
图1-18 极性分子诱导非极性分子示意图
分子在电场中产生诱导偶极的过程,称为分子极化。 取向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之间。
符合上述条件的X、Y原子,有O、N、F等原子。
为什么水分子与氧气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 答:因为O2是非极性分子,两个O原子都不具有部分 负电荷,因此无吸引H原子核的能力,不能形成氢键。 说明: 氢键不是化学键,但也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的特征。
2.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熔、沸点的影响 由于氢键的结合能通常比范 德华力大,因而HF的熔、沸点显著升高。同理,NH3、H2O
卤素氢化物 HCl、HBr、HI
(2)对溶解性的影响 符合“相似相溶”规律。即
“结构相似的物质,易于相互溶解”;“极性分子易溶
于极性溶剂之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之中”。 该规律是选择合适溶剂进行溶解或萃取分离的依据。 例如,结构相似的乙醇(CH3CH2OH)和水(HOH)可以
互溶;非极性的碘(I2)单质,易溶于非极性的四氯化碳
μ=qd
(1-1)
非极性分子μ=0;极性分子μ>0,μ越大,分子的 S分子的偶极矩
为3.63×10-30C· m,试据此推断上述二分子的构型。
答:CS2分子为直线形,H2S分子为“V”形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6 分子间力和氢键
二、分子间力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HBr 186 206
HI 222 238
这是由于HF分子间除了范德华力外,还存在着另一种 特殊的作用力,这就是氢键 氢键的本质也是静电引力。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6 分子间力和氢键
1.氢键的形成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如图1-20所示 ,HF中存在缔合分子(HF)n。
图1-20 HF分子间氢键示意图
【实例分析】NH3、CO2、Cl2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凝聚成液体或固体。 这表明分子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力,称 为分子间力或范德华(J.D.Van der walls,荷兰物理学家) 力。分子间力的本质是静电引力,其产生与分子的极性和极 化有关。
1.分子间力
(1)取向力 因固有偶极的取向(见图1-17)而产生的 分子间力。
§1–6 分子间力和氢键
一、分子的极性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非极性分子 分子中正、负电重心重合的分子;
极性分子 分子中正、负电重心偏离的分子。 双原子分子的极性,取决于键的极性,例如
由非极性键结合的 H2、Cl2、N2等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由极性键结合的HF、HCl、HBr、CO等分子为极性分子。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对称性。 见表1-5。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6 分子间力和氢键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表1-5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
分子类型
空间构型
分子极性
实 例
三原子分子 ABA ABA ABC 四原子分子 AB3
直线形 弯曲形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非极性 极性 极性 非极性
CO2,CS2,BeCl2,HgCl2 H2O,H2S,SO2 HCN BF3,BCl3,BBr3,BI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