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第4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扩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x,t)cs(csc0)er2 fxDt
上式称为误差函数解(表4.1)。
e(r)f ( x /2 (D ))t
高斯误差函数:
erf(z) 2 zey2dy
0
表4.1
实际应用时
csc(x,t)erf x
csc0
2 Dt
或
c(x,t)c01erf x
csc0
2 Dt
例4.4:含0.20%碳的碳钢在927 ℃进行气体渗碳。假 定表面C含量增加到0.9%,试求距表面0.5mm处的C 含量达0.4%所需的时间。已知D (927 ℃) =1.28 ×10-
解:此时通过管子中铁膜的氮气通量为 膜片两侧的氮浓度梯度为: 根据Fick第一定律
4.1.2 菲克第二定律
(1)非稳态扩散(No steady State diffusion):
各处的浓度和浓度梯度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扩 散过程(əC/ət≠0, əJ/əx≠0)(图4.6)。
大多数扩散过程是非稳态扩散过程,某一点 的浓度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这类过程可由Fick第 一定律结合质量守恒条件进行分析。
Fig. 4.6 Concentration profiles for no steady state diffusion taken at three different times, t1 , t2 , t3 .
(2)Fick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Law)
Fick第二定律解决溶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 况,即 dc/dt≠0。
图4.5 “-”号表示扩散方向 为浓度梯度的反方向,即 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 进行。
EXAMPLE PROBLEM 4.1
SOLUTION
例2:没有一条内径为30mm的厚壁管道,被厚 度为0.1mm铁膜隔开。通过向管子的一端向管 内输人氮气,以保持膜片一侧氮气浓度为1200 mol/m2,而另一侧的氮气浓度为100mol/m2 。 如在700℃下测得通过管道的氮气流量为 2.8×10-4mol/s,求此时氮气在铁中的分散系数。
该方程称为菲克第一定律或扩散第一定律。
• J为扩散通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 散方向x的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质量,其单位 为kg/(m2s);
• D为扩散系数,其单位为m2/s; • ρ是扩散物质的质量浓度,其单位为kg/m3。 • 式中的负号表示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的现象,扩散的结果导致浓度梯度的减小, 使成份趋于均匀(图4.5)。
条件和边界条件。运用菲克第二定律求 解。 • 柯肯达耳效应的起因,以及标记面漂移 方向与扩散偶中两组元扩散系数大小的 关系。
• 互扩散系数的图解方法。
• “下坡扩散”和“上坡扩散”的热力学 因子判别条件。
• 扩散的几种机制,着重是间隙机制和空 位机制。
• 间隙原子扩散比置换原子扩散容易的原 因。
• 计算和求解扩散系数及扩散激活能的方 法。
本章重点阐述了固体中物质扩散过程的规律及其应用,
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强,概念、公式多。根据这一特点, 在学习方法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充分掌握相关公式建立的前提条件及推导过程,深入理 解公式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掌握各公式的应用范围及必需 条件,切忌死记硬背。 从宏观规律和微观机理两方面深入理解扩散过程的本质, 掌握固体中原子(或分子)因热运动而迁移的规律及影响因 素,建立宏观规律与微观机理之间的有机联系。 学习时注意掌握以下主要内容:菲克第一,第二定律的 物理意义和各参数的量纲,能运用扩散定律求解较简单的扩 散问题;扩散驱动力及扩散机制:间隙扩散、置换扩散、空 位扩散;扩散系数、扩散激活能、影响扩散的因素。
--Example of interstitial diffusion is a case hardened gear(图4.10).
浓度为0.0025mol/m3,并且薄膜的厚度为100μm。假设
氢通过薄膜的扩散通量为2.25×10-6mol/(m2s),求氢
的扩散系数。
2 扩散第二方程的解
解析解通常有高斯解、误差函数解和正弦解等
(1)误差函数解 在t时间内,试样表面扩散组元i的浓度Cs被
维持为常数,试样中i组元的原始浓度为C0, 试样的厚度认为是“无限”厚,则此问题称为 半无限长物体的扩散问题。
此时,扩散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应 为:
t = 0,x > 0 C = C0 t≥0, x = 0 C = Cs
x =∞ C = C0
适用条件:无限长棒和半无限长棒.(恒定扩散源) 表达式:
c(x,t)cs(csc0)er2 fxDt
例:在渗碳条件下: C:x,t处的浓度; Cs:表面含碳量; C0:钢的原始含碳量。
Figure 4.3 The flux during diffusion is defined as the number of atoms passing through a plane of unit area per unit time
©2003 Brooks/Cole,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Inc. Thomson Learning™ is a trademark used herein under license.
(2)扩散通量(Diffusion Flux):单位时间内 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质 量,单位为kg/(m2s)或kg/(cm2s)。
(4.1 a)
(4.1 b)
(3)Fick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 Fick第一定律指出,在稳态扩散过程中,
扩散通量J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time
图4.1 扩散示意图
water
adding dye
partial mixing
半导体掺杂 固溶体的形成 离子晶体的导电
固相反应
扩散
homogenization
相变 烧结 材料表面处理
研究扩散一般有两种方法:
• 表象理论 — 根据所测量的参数描述物质 传输的速率和数量等;
• 原子理论 — 扩散过程中原子是如何迁移 的。
• 无规则行走的,扩散距离与步长的关系。 • 响扩散的主要因素。
• 反应扩散的特点和能应用相图确定反应扩 散出现相类型。
• 运用电荷中性原理确定不同情况下出现的 缺陷类型。
• 高分子链柔韧性的表征及其结构影响因素。
• 线型非晶高分子、结晶高分子和非完全结 晶高分子力学状态的差异和起因。
学习方法指导
4.0 概述
扩散(Diffusion)是物质中原子(分子或离子) 的迁移现象,是物质传输的一种方式。扩散是一 种由热运动引起的物质传递过程。扩散的本质是 原子依靠热运动从一个位置迁移到另一个位置。 扩散是固体中原子迁移的唯一方式。
扩散会造成物质的迁移,会使浓度均匀化, 而且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图4.1)。
两个相距dx垂直x轴的平面 组成的微体积,J1、J2为进入、 流出两平面间的扩散通量。 单位时间内物质流入体积元的速率应为: 在dx距离内,物质流动速 率的变化应为:
所以在平面2物质流出的速率应为:
物质在体积元中的积存速率为:
积存的物质必然使体积元内的浓度变化,因此 可以用体积元内浓度C旳dx随时间变化率来表示 积存速率,即
图4.2 Fick的经典实验 浓度为0
Solid NaCl
饱和溶液
4.1.1 菲克第一定律
(1)稳态扩散(Steady State Diffusion):扩散过 程中各处的浓度及浓度梯度(Concentiontration Gradient)不随时间变化(əC/ət=0,əJ/əx=0), 见图4.3,浓度梯度证明见图4.4。
扩散第二定律的偏微分方程是X与t的函数, 适用于分析浓度分布随扩散距离及时间而变的非 稳态扩散。
• To conserve matter:
• Fick's First Law:
• Governing Eqn.:
图4.7 Fick第二定律表 达式的推导示意图
4.1.3 扩散方程的求解
1.扩散第一方程
第四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扩散
4.0 概述 4.1 表象理论 4.2 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4.3 扩散的原子理论 4.4 扩散激活能 4.5 无规则行走与扩散距离 4.6 影响扩散的因素 4.7 反应扩散 4.8 离子晶体中的扩散
重点与难点
• 菲克第一定律的含义和各参数的量纲。 • 能根据一些较简单的扩散问题中的初始
(热激活的原子通过自身的热振动克服束缚而迁移它处的
过程。)
半导体掺杂
固溶体பைடு நூலகம்形成
扩散
离子晶体的导电 固相反应
相变
烧结
材料表面处理
4.0.2 扩散的分类
1. 根据有无浓度变化 自扩散:原子经由自己元素的晶体点阵而迁移的扩散。 (如纯金属或固溶体的晶粒长大-无浓度变化) 互扩散:原子通过进入对方元素晶体点阵而导致的扩 散。(有浓度变化)
11 m2/s 解:已知Cs,x,C0,D,Cx代入式得 erf x =0.7143
2 Dt 查表4.1得:erf(0.8)=0.7421,erf(0.75)=0.7112,用内 差法可得β=0.755 因此,t=8567s=2.38h
扩散的应用 (1)
• 表面硬化:
--Diffuse carbon atoms into the host iron atoms at the surface.
Figure 4.4 Illustr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2003 Brooks/Cole,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Inc. Thomson Learning™ is a trademark used herein under license.
扩散第一方程可直接用于 描述稳定扩散过程。
J D d C DC2 C1
dx
x
假设D与浓度无关。
参见右图4.8
图4.8 扩散第一方程 示意图
c1
H2
c2
例4.3:
x 图4.9 例4.3示意图
如上图4.9,利用一薄膜从气流中分离氢气。在稳定
状态时,薄膜一侧的氢浓度为0.025mol/m3,另一侧的氢
金属、陶瓷和高分子化合物三类固体材料 中的原子结合方式不同,这就导致了三种类型 固体中原子或分子扩散的方式不同。
4.0.1 扩散现象(Diffusion)
当外界提供能量时,固体金属中原子或分子偏离平衡
位置的周期性振动,作或长或短距离的跃迁的现象。
(原子或离子迁移的微观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宏观现象。)
In 1855, he introduced “Fick’s Law of Diffusion” which described the dispersal of gas as it passes through a fluid membrane. (Figure 4.2) An astigmatism in his eyes led Fick to explore the idea of a contact lens, which he successfully created in 1887. His other research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technique to measure cardiac output. Adolf Fick’s work served as a vital precursor in the studies of biophysics, cardiology, and vision.
由上两式可得:
在将D近似为常数时:
它反映扩散物质的浓度、通量和时间、空间的关 系。这是Fick第二定律一维表达式。 对于三维方向的体扩散:
若Dx=Dy=Dz且与浓度无关时,Fick第二定律 普遍式为:
Fick第二定律的物理概念:
(图4.7)
扩散过程中,扩散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与沿扩散方向上物质浓度梯度随扩散距离的变化 率成正比。
2. 根据扩散方向 下坡扩散:原子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上坡扩散:原子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4.0.3 固态扩散的条件
1、温度足够高; 2、时间足够长; 3、扩散原子能固溶; 4、具有驱动力: 5、化学位梯度。
4.1 表象理论
Adolf Fick, a German physiologist and inventor, was born on August 3rd, 1829, in Germ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