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古诗词课外篇:
(一)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表现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哪些?
答: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2.作者从心理上进行描写,暗示农民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艰难生活的句子是哪句?
答: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4.这首诗描写了麦收时农民在田间劳动的艰辛和贫妇拾遗麦穗的场景,诗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一是为了反映农民的艰辛,二是为了揭露赋税的繁重。
(二)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春日月夜图。
答: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暗影中;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2.古人讲究练字,有关贾岛、韩愈“僧敲月下门”,一“敲”字便引出贾岛、韩愈练字的一段假话。你认为《月夜》中哪个字写得最传神?为什么?
答:“虫声新透绿窗纱”中的一个“新”字最传神。夜半更深,夜寒袭人、万籁俱静之时,敏感的虫儿却首先受到了夜气中所散发的春的信息,从而清脆地、欢快地鸣叫;而虫声又“新透绿窗纱”,让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诗人被虫儿欢快的鸣叫所感染,不禁联想到春回大地的美好画卷。一个“新”字表达了期盼冬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的新鲜感、欢愉感。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三)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2.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的?
答:槲叶秋天即枯,经冬不谢,次年春枝抽芽时才纷纷飘落,枳花春季开花,可见是春季。
3.作者悲什么?“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
答:他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也因思故乡而悲,所以“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4.赏析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答: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这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用动词、形容词,纯用名词组成诗句,不用一二闲字,不标明名词间的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由组合,获得广阔的想象理解的空间,组成的画面更丰满。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法。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辛苦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四)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中的梅花处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
答:黄昏时刻,处在驿站外的断桥边,又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2.在这样的环境中,梅花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可贵的品质?
答:梅花虽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但它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却此志不渝。
3.托物言志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梅花所处的自然环境,分析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
答:仕途坎坷,屡屡受挫,虽满腔壮志,却报国无门。
4.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借梅花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烘托和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借梅花言志,以物喻人,隐喻了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即使粉身碎骨,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五)破阵子(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描绘“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所展现的美好画图。
答:美丽的池塘边,星星点点地长出了碧绿的青苔,树上一只黄鹂躲在嫩绿的树叶后,清脆地鸣叫,春天白日见长,雪白的柳絮在漫天飞舞。
2.这首词表现了少女们在美好春光里轻松欢快的心情,分析下片中两次“笑”的特点。
答:开头“巧笑”突出了参加踏青斗草的少女们兴高采烈,使人感到春天的美好。后面的“笑从双脸生”,更是意味深长。这位姑娘如此喜悦,似乎不仅仅是“斗草影”,她将“今朝斗草赢”与昨夜所做的一个美好的“春梦”联系起来,似乎获得了某种心愿即将实现的喜兆。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内容:这首词描绘了在明媚的春光里,采桑女笑语相迎、踏青斗草的意趣横生的画面,使人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生机和青春年华的无限美好。写作手法: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
(六)浣溪沙(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上片写了哪三个画面?这三个画面有什么含义?
答:这三个画面是:簌簌落下的枣花,嗡嗡响着的缲车,柳阴下叫卖的瓜农。这三种景物构成了一幅极具农村生活气息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写出了农人劳动的繁忙,也透露出人们(包括词人)对农村恢复正常生产后的喜悦心情。
2.请你对“敲门试问野人家”加以评析。
答:“敲门试问野人家”一句折射出身为太守的词人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距离并不远,也表现了苏轼尊重农人、平等待人的品格。
(七)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词以“__愁_”贯穿全文,上阙写_重阳节的感受;下阙写赏菊借酒浇愁的情景。2.此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体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
3.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词的上阙诉说了诗人在重阳佳节这一天,从白天“愁”到深夜的情景。“愁”什么?没明说。但从守着香炉挨时光和玉枕独眠,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孤寂之苦。
B.“暗香盈袖”四字衬托了诗人愁苦的心境:若是欢快热闹的场面,淡雅的“暗香”是很难闻到的;唯其孤独冷清之境,才能体会到“暗香”充溢衣袖。
C.由“暗香”而至赏菊(黄花),由赏菊而至观照自身:在风雨中摇曳飘零的菊花啊,花瓣细长而纤弱,实在惹人怜爱,观照诗人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憔悴比菊花更甚,怎不令人销魂? D.全词刻画了一个文静、贤淑的妇女形象:思念丈夫,却不埋怨丈夫;让思念折磨自己,也不从笔下流出“思念”的字眼。
4.试分析“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中“透”字的妙处。
答:一个透字,不仅写出了秋夜寒气透人肌肤,也写出可词人心灵所感受的无比凄凉,突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5.“人比黄花瘦”一句中的“瘦”字与词中哪个字呼应?试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答:与“愁”字呼应,生动的写出了作者因刻骨的离愁,而腰肢瘦损的形象,有力地表达出了思念之情。
(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