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角的认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角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1f28b1830b4e767f5acfcefe.png)
第二单元角的知识点
[会按要求画角]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笔直的线组成的。
)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可以以扇子为例子)。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3、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来判断直角的方法。
能判断出角,会用三角板判断是不是直角。
(同样比直角大的就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家长不要教什么大于90度不大于90度,孩子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层次还是不能理解的。
)
4、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不标算错)。
5、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6、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8、会数角。
9、拼角问题: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肯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两个锐角可能拼成锐角,可能拼成直角,可能拼成
钝角。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72c3b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f.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运算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实际应用场景的把握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实物等。
3.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减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以具体的例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和讲解。
通过这种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2 加减混合 课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2 加减混合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5fa50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e.png)
50-25-8= 17(元) 或
.
50 - 25
50-(25+8)= 17(元)
. 33
50 - 33
25
答:应找回17元。 1 7
五、课堂小结
加减混合
67 -2 5
42 +21 8
70
47 +1 6
63
72 -6 3
9
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往 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 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五、课后作业
二、探索新知
一辆公交车上原来有47人,到达南山站时,有15人 下车,又有1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47-15+ 18
47+18- 15
18-15+ 47
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索新知
47-15+ =50(人) 18
47
3 2 简便
- 1 5 +1 8
1
32
5 0 写法
16 + 19 - 17 = 18 16 + 19 - 18 = 17 17 + 18 - 16 = 19
……
16 + 19 = 17 + 18
35
35
二、练习提高
(教科书31页思考题)
21 + 22 + 23 + 24 + 25 +
= 69 + 69
二、练习提高
(教科书31页思考题)
21 22 23 24
二、练习提高
如果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个数相加的得数都是90, 那么下面格子里缺少的数各是多少?
34 38 18 90-34-18 ?14 30 46 4?2 ?22 26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五》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五》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89d3c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5.png)
90 -20
70
78-24+39= 93
78 -24
54 + 31 9
93
(教材P28 下面做一做T2)
2. 32+(55-46)= 41
.
55 -4 6
32 +1 9
9
41
86-(13+42)=31
13 +42
55
86 -55
31
巩固运用
1.认真填一填。
33 + 11 9 ( 5 2) +2 7
能写简便一点吗?
84 -4 0
44 -2 6
18
84 40 -2 6
?
2 共有84个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 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除了连减,还有其他的列式方法吗?
再算还剩 多少个。
84-(40 + 26)=18(个)
先算运走了多少个。
84 -6 6
18
2 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 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2.
90-58-30=2
. 90 -58
32 -30
2
75-28-19=28 72-(6+44)=22
. 75
- 2. 8 47
-19
6 + 41 4
50
72 -5 0
22
28
巩固运用
1.
(教材P29 T4)
22+3 25+15 40+6 46+17 63 +8 71
96-16 80-12 68-23 45 -27 18-9 9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80-46-18=26 16
80 -4 6
44 -1 8
改 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61de0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a.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你知道怎么写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吗?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f0cdbe9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7.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准备1. 课本《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
2. 单元研究用具:计算器、小黑板、教具卡片。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1. 复上节课学过的数字。
2. 让学生口头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步骤二:引入新知1. 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义。
2. 用教具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步骤三:引导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
2. 提问学生一些具体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步骤四:巩固练1. 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逐一计算。
2. 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口头练。
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步骤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
2. 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查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程度。
五、课堂实施效果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六、板书设计加法运算:数字相加的计算方法。
减法运算:数字相减的计算方法。
七、教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进行基本的运算。
但是在拓展应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困难。
下次教学时,我将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8d163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8.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符号。
2.能正确读写加法和减法算式。
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加法和减法算式的读写,以及简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符号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二单元相关内容。
2.教具:计算器、数字卡片、实际生活中的小物件等。
3.课件:准备相关的数字、符号和算式图片,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黑板上写出几个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要求学生口算出答案,并解释答案的计算过程。
2. 讲解1.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及符号。
2.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正确读写加法和减法算式。
3.教授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练习1.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计算给出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2.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4. 实践1.分发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建立对加法和减法的正确认识,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中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及时交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退位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退位减》](https://img.taocdn.com/s3/m/0a5ce68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0.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退位减》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退位减》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退位减》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2,例3,〔做一做〕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退位减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严密联络,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顺序。
教法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法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理解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口算我最棒16—8= 10—4= 15—7= 12—5= 17—8= 12—8= 10—5= 18—9=2、算一算43=21= 64—32= 56—41= 77—43=学生上黑板笔算,老师检查,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
3、〔出示第17页奥运金牌榜的表格〕同学们,今天我们还是要研究各国奥运金牌的问题,上节课同学们针对这张表格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
谁还记得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答复: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寻找条件,列式。
学生列式:51—36=?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有一下几种分法:1、在5捆和1根中,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2、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3捆,再拿出1捆拆开,拿走6根。
3、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4捆,再从4捆中拿回4根。
4、在5捆和1根中,先拿1捆拆开与1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a64643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f.png)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内容一、第二单元知识点1、认识几个物体。
2、熟悉数字“2”。
3、能正确使用“2” 进行数字和数量的比较。
4、掌握加减法。
5、学会认识“一包”。
二、重点难点1、认识物体,能准确对应数字。
2、学习使用数字,做加减运算。
三、知识点讲解1、认识几个物体认识几个物体的重点是认清物品的区别,通过观察来加深对物品的印象,通过数字完成比较。
2、熟悉数字“2”孩子们要学会使用数字“2”,能够比较辨别,数出不同物体的多少。
3、能正确使用“2”进行数字和数量的比较孩子们要学会熟练地使用数字“2”,利用它来进行数量的比较,并综合运用数学符号。
4、掌握加减法加减法的概念,要通过实物操作来让孩子去体会,并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熟悉数学符号,学会熟练使用它。
5、学会认识“一包”孩子们要掌握“一包”的概念,学会数物品,在数量比较上运用“一包”概念,让孩子们养成实物把握数量的习惯。
四、教学策略1、小组合作使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让孩子们在小组中学习,通过小组活动熟悉数字,物品,操练加减法等。
2、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玩游戏,让孩子们熟悉数字“2”,加深了解物品,以及加入小游戏,练习加减法。
3、实物操作在实物操作中让孩子体验数字的使用,学会使用数学符号,练习比较,加减法等。
四、练习1、给定游戏环节游戏环节以实物操作形式实施,孩子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己分组进行游戏,熟悉数字“2”,加深印象。
2、给定实物操作实物操作需要选择不同物体,并用数字来表示,让孩子们用“2”来数物品,学会使用它。
五、总结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中,孩子们要学会认识几个物体,熟悉数字“2”,能正确使用“2”进行数字和数量的比较,掌握加减法以及学会认识“一包”,孩子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游戏环节以及实物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56762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6.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
题
1、XXX买篮球和排球分别花了45元和39元,他一共花了84元。
2、设一件上衣的价格为x元,则46+x=70,解得x=24,一件上衣的价格为24元。
3、小花有28+8=36枚邮票。
4、妈妈今年34-5=29岁。
5、灰兔的只数为57-15=42只。
6、比70少54的数是16.
6、设XXX拍了y下,则XXX拍了y-2下,解得y=15,XXX拍了15下,XXX拍了28-15=13下。
我收集了24张邮票,XXX收集了14张邮票,我比XXX 收集了10张邮票。
7、XXX买了15+18=33个气球。
8、XXX每分钟打65-17=48个字。
一个皮球比一架飞机便宜12元,一个娃娃和一个机器人共计29元,一个娃娃比一辆小汽车便宜15元。
1、果农还剩92-68=24筐苹果。
2、二年级一班有(38-6)/2=16名女生。
3、我的身高是73+19=92厘米。
4、我吃了80+27=107只害虫。
5、商店运来的洗衣机数量为45-17=28台。
6、我踢了38+8=46下。
7、女生植树的数量为32-13=19棵。
8、你们有XXX64只。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ae6f4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e.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掌握计算策略。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心、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快速计算的能力。
2.难点: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数学教辅书籍、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2.教学资源:练习题、教学课件等。
3.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保障学生集中精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出示几道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解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讲解新知识•结合教材内容,依次讲解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讲解数字进位的概念,以及借位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3. 操练与训练•设计一系列加法和减法计算训练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计算策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探讨一些实际问题,并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加强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和同学一起练习,相互学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教学,通过讲解、操练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节课继续加强练习和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f099a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7.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能够用适当的方法整理给定的一组数字;
3.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计算简单的加减法;
2.整理一组数字。
三、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已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
1.课堂教学PPT;
2.学生课堂练习册;
3.计算器;
4.讲义;
5.小奖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小小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整理与复习。
2.概念解释(10分钟)
–讲解整理数字的方法,包括从小到大排列、从大到小排列等。
3.示范演示(10分钟)
–挑选几个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整理给定的一组数字。
4.练习与讲解(20分钟)
–让学生在课堂练习册上完成若干整理数字的练习,并及时纠正。
5.巩固提高(15分钟)
–让学生自行完成几道计算题目,并根据题目要求整理数字。
6.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
六、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整理数字的方法
•从小到大排列
•从大到小排列
七、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为学生复习和巩固前几节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整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通过本节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整理出所给数字的顺序,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需要在下节课加强相关训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af00f8581b6bd97e19ea32.png)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课本P8---P10例1、例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学生说想法及理由。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内容:课本P11---P12例3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c6361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a.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前一课时所学内容,巩固数学基本概念;
2.能够整理和组织所学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准备
1.教案、黑板、彩色粉笔
2.数学练习册
3.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具
教学内容与安排
1.复习:让学生回想前一课时所学知识,简单回答几个问题,梳理已学
内容。
2.整理与复习:
–提出问题:给学生几个数学问题,要求他们依次解答。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问题的解法,并展示思路。
–扩展训练: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小结:回顾当天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归纳。
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回忆数学知识点。
2.整理与复习: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
–教师辅导,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学生展示思路和答案。
–教师布置扩展训练题目。
3.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当天学习内容,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与展望
通过这节整理与复习课,学生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并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c6e59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2.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以及简单的应用题。
本单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基本的运算方法,也有有趣的数学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加减法的运算还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加减法运算。
故事中,让学生注意到一些小动物的数量发生了变化,需要学生帮助计算变化后的数量。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评方案
第二单元测评
一、填空。
1.比26大37的数是()。
2.最大的两位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大()。
3.在○里填上“>”“<”或“=”。
42-9○4025+20+25○80
29+8○37 61-7+10○60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50 26+=70
29+=58 82-=70
二、判断。
1.一个数是14,比这个数多27的数是13。
()
2.两个加数都是40,和是80。
()
3.比37多13的数是24。
()
4.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相差10。
()
5.减数是17,差是9,被减数是8。
()
三、选择。
1.在一道连减算式里,被减数是70,两个减数都是30,差是()。
A.40B.20 C.10
2.有32个,比多7个,和一共有()个。
A.71 B.57 C.39
3.动物园里有7只熊猫,24只大猴子,15只小猴子,动物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正确的算式是()。
A.24+7 B.24+15 C.7+24+15
4.一根铁丝长70米,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用去32米,一共用去()米。
A.13 B.57 C.23
5.算式()的得数小于60。
A.90-31 B.37+24 C.86-19
四、列竖式计算。
45+36=69-24+30=
57-36= 58+27-39=
90-54= 27+39+26=
五、解决问题。
1.套圈游戏。
(1)小刚套了两次,一共得了30分,他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2)小雪也套了两次,一共得了58分,她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3)小月套中了小象玩具、小松鼠玩具和小鹿玩具,小月一共得了多少分?2.买玩具。
36元 29元 53元
(1)买一个玩具大象和一辆玩具汽车需要花多少钱?
(2)奇奇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要花多少钱?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3.二年级学生向灾区小朋友捐赠衣物。
一班捐了18件,二班捐了35件,三班捐了44件。
(1)三班比二班多捐了多少件?
(2)三个班一共捐了多少件?
4.两只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参考答案
一、1.63 2.89 3.<<=>
4.13442912
二、1.× 2.√ 3.× 4.× 5.×
三、1.C 2.A 3.B 4.B 5.A
四、817521463692
五、1.(1)18+12=30(分)
小刚套中了小狗玩具和小松鼠玩具。
(2)28+30=58(分)
小雪套中了小象玩具和企鹅玩具。
(3)28+12+32=72(分)
2.(1)29+53=82(元)
(2)买玩具熊和玩具大象。
36+29=65(元)
(3)略
3.(1)44-35=9(件)
(2)18+35+44=97(件) 4.24-8+24=4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