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思考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思考
摘要: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缺少家庭亲情的影响
和教育,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认识价值上的偏差,有的甚至走上
犯罪道路,这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人就留守儿童成长
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及其原因、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等,进行了深入
的观察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282-02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离开家乡进入
城市,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的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
期在外,没有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使得孩子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
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引导和帮助,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的
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一些留守儿童还会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是近些
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本源上准确分
析留守儿童教育中产生的现象,从现象挖掘其成因,再从成因找到
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现就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问题作一些思
考。
一、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1、不善沟通,认知偏激,不求上进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温暖的家庭环境,同时由于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正确地积极地引导,导致认知出现偏差,具体表现在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和价值观的扭曲上。
有许多留守儿童是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由于年龄关系和生活的压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祖辈们没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没有做好孩子诉说心声的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和人进行沟通,有事压在自己心里,性格沉默寡言。经常把自己封闭起来,表现为闷闷不乐、沉默寡言,他们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对身边发生的事也不感兴趣,对他人、社会也漠不关心。不少的“留守儿童”人际关系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对班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活动,喜欢独来独往,即便是与教师交往也显得生疏,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和叛逆的态度。
部分留守儿童受到了祖辈们的过分溺爱和怂恿,缺少对别人的理解和包容,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在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极易产生认知的偏激。
少数留守儿童错误地认为爸妈外出去打工挣钱是因为社会不公,才是自己成为没人管没人问的孩子,由此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从小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多数留守儿童对学业认知不清,对未来感到茫然,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以致他们在学习方面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极少,大多
数都处于中等偏下。
2、缺少亲情关爱,心理处于亚健康
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留守儿童们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留守儿童的消极情感主要表现在孤独、焦虑、抑郁等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隔两地,因此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孤独感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由隔代或亲友代为教养的留守儿童常常有一种孤僻的心理,表现为胆小、自私、不合群等。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焦虑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焦虑和抑郁心理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且年龄越小,焦虑水平越高。
3、没有坚强的意志,且容易冲动发怒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 周岁以下,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上欠稳定,再加上意志力不强,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有的留守儿童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常选择武力解决,很多留守儿童称自己常与监护人发生争执。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常为一点小事计较。对老师、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个别留守儿童不听从老师或监护人的教育,偏要做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
同时,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他们往往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受其他孩子的恶意歧视,身边人的冷落等,这些不利于
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长时间淤积于心,就会使他们表现出容易冲动、行为粗暴、爱挑衅、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等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
4、性格较为怪癖,行为较为极端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在生理、心理成长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无法享受父母直接的呵护,精神上得不到满足,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形成了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为畏缩型,表现在情绪冷漠、畏惧、自卑等。第二类为攻击型,体现在吵闹、打架、好冲动等。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很容易趋向于两个极端:一个方面是畏缩极端,表现为极端的敏感、自责、抑郁、自卑、不安、冷漠、孤僻、优柔寡断、不愿与人交往,封闭自己等;另一个方面是攻击极端,表现为极端的偏执、易冲动、情绪自控力差、任性、暴躁、易自暴自弃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引起孩子的道德严重滑坡,甚至会进一步影响留守儿童将来的走向,任其发展将会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对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思考
1、解铃还须系铃人,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家庭抓起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首先是父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孩子品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双方不得不离开孩子时,父母平时应通过电话、书信
与子女常沟通,聆听儿女的心声,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关注孩子心理的成长,不能让孩子产生被遗弃的感觉。父母应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多和孩子团聚,最好把子女接到身边,尽量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等场所游玩,给他们机会体会家庭温暖、父母关爱,加强情感沟通。
(2)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家长要主动与孩子的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如遇工作有变动、联系方式有变动等,应及时通知学校方面。随时了解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情况,以便掌握心理变化,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沟通和疏导。
(3)增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要尽可能地寻找最合适的监护人。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加强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感,监护人除了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还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变化,并随时向留守儿童父母以及学校反馈他们的情况,配合做好学校工作。
2、学校教育责无旁贷,应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自身的特点对留守儿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家长和孩子最信任的教育场所就是学校。加之学校在教育方面的有利条件,农村学校无疑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理想的场所,理应负起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责任。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相关学科在学校里,留守儿童的